如何評價徐夢圓、邱有句、四季音色、羽腫、千坂、石進、飯碗的彼岸、胡海德、十指流玉等國內新生純音音樂人?
非常感謝在國內優秀製作人中居然提到我的名字,哈哈。之前一段時間一直做的是trap和futurebass,推出了兩張專輯:《絲綢之路:開端》和《絲綢之路:連接》,想用電音去營造一個宏大的世界觀。最近對於trance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且在嘗試trance和trap融合的無限可能性,這種風格會被我帶到第三張專輯《絲綢之路:繼承》中。在我看來,電音從來不應該被看作是一種兩種固定的風格,也不應該有固定的套路,因為電音本身就包括一切音樂,甚至是爵士樂(James Blake)和鄉村樂(bob iver)。所以我不會在某種風格中謀求頂尖製作人的地位,自己開心了就做一種風格,不開心就去做另一種。這是電音自由精神的體現,做了一年EDM已經有點煩了,如果能夠加入更多的元素是更好的。正因為如此,我可能不會像徐夢圓、冷炫忱、dirtyclass或者anti-general那樣成為電音新時代的旗手,但是如果你們關注我的音樂,哪怕是一年來聽一次,相信你們都會有所收穫。電音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新的製作人應該多去聽聽老的作品,尤其是trance時代的作品,汲取歷史的營養,繼承。評論區貌似有字數限制,以下為回復內容:
不多談政策怕被請喝茶。
我國音樂的創作體系很特別,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創作體系,換句話說,就是創作出來的曲目需要得到審批通過。
你可能從沒聽說過創作純音樂還需要審批這回事。所以這麼說吧,純音樂不同於一般的流行音樂,流行音樂藝人在創作出歌曲之後有很多盈利手段,比如賣唱碟(好久遠的事了,現在還有人買碟片嗎),又或者是開演唱會、廣告代言、和傳媒公司簽約拿工資等等,銷路廣,收入高,萬一成了網紅就可以不用唱歌了,可以靠臉吃飯了。混得好的比如周董可以自己開公司,某薛可以憑藉自己的影響力開火鍋店。
但是製作純音樂的藝人則大不一樣,他們大部分分為兩類人:1、靠不斷作曲混飯吃的,比如澤野弘之、加藤達也;2、純粹的藝術家,比如坂本教授(只舉了幾個有名的,其實這樣的人有很多)。這兩類人中國也有不少,前者的特點是主要靠與動畫影視製作公司以及遊戲製作公司合作,幫影視作品或者遊戲(比如日本的galgame)配樂來獲得收入。對他們來說,音樂創作是職業。後者的特點是「他們是真正搞藝術的人」,音樂對他們來說是生活。他們也會和一些影視公司合作幫助配樂,比如坂本教授給《末代皇帝》配過的「Where is Armo?」,還有前面提到過的「Rain」,但是這不是他們的本業,他們就好比從前的貝多芬、肖邦、莫扎特,只不過他們不只局限於創作古典樂了,而是有了很多新的創作風格。他們還經常同從前的音樂家一樣開音樂會,有同自己合作的樂團,一整套演奏體系從小提琴到鋼琴再到樂團指揮,比如教授在2013的「playing the ochestra」音樂會。這二者雖然有明顯的區別,但是並不是每一個藝人都如此涇渭分明,比如澤野弘之也會開音樂會,也會有自己的藝術追求,但他貌似不是靠這個起家的,是名氣上來了之後才能辦得到這些事的。另外,還有一小部分人,比如Re:plus,他們貌似經常和一些國外音樂人合作創作,有jazz-hiphop風格的「 Forever Yours feat. Stacy EppsToby from Inverse」,但也有自己的獨創,比如「Nighttime」,我對他們了解不多,但似乎不多見。
上述的那些藝術家每個時代都有,中國也不乏這樣的音樂家。但是要想讓純音樂創作火熱起來,主要靠的還是前者那些從事音樂創作這份職業的人。不是每一個國家都是「奧地利」,你不得不佩服資本的力量,當影視配樂這份行當開始特別賺錢的時候,會有大把的「人才」流入這個行業,什麼樣的人都有,無論是天賦異稟卻不自知的,還是見錢眼開卻並無才能的。但不管怎麼說,只有這樣,一個濃郁的創作純音樂的氛圍才能支撐的起來。國外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尤其霓虹和米國,霓虹在純音樂上能出如此多的佳作,其動漫產業的力量以及政策上的寬鬆管理至少出了一半力。而中國就不一樣了,中國的文藝創作是受到party-center的嚴格管控的,如此多的影視創作僅僅就如何過審這個問題就已經精疲力竭,最後不少影視製作人覺得與其費時費力難過審,還不如簡單粗暴狗血劇圈錢來得快。
影視業的發展往往和音樂創作是分不開的,中國影視業的發展上不去,狗血劇頻出,直接影響了純音樂的創作。首先是影視作品狗血使得其配樂的評分也跟著降低,其次是純音製作人們對從事這份行業的未來沒有信心,簡單地說就是沒有錢景。所以我才說中國的純音樂創作是需要審批的,而目前我國顯然不太可能具備這樣的創作環境。政策、產業、觀眾意願中,前兩項直接卡死。之前看過一個國漫,好像是露了個腿還是啥的(就是比較暴露,甚至有點sexy),然後一群人直接驚呼「國漫崛起」。說起來這四個字挺諷刺的。
至於中國的遊戲行當能不能拉動純音樂創作,我不知道。
至於觀眾意願,這個嘛,其實觀眾往往是不知道自己想看什麼樣的電影,聽什麼樣的歌的,往往是看電影看著看著突然BGM一起就開始觸景生情,心想「對啊我想聽的就是這個」。所以說是觀眾的審美決定純音樂創作,還是純音樂創作決定了觀眾的審美,這個尚待定論,不做深究了。
-------------------------------------------------分割線-------------------------------------------------
非專業人士,除了石進和四季音色,其他的沒聽過。
石進確實挺厲害的。
四季音色,我是在網易雲音樂上面看到Ta的,前後聽了十幾首Ta的曲子,確實是一個高產的音樂人,但是Ta的曲子明顯給我很空洞的感覺。每首曲子標上了太過讓人先入為主的標題,比如「夏夜」、「春日」等等。不過這不是最重要的,因為曲子有名字挺正常的。但是,這些標題無疑破壞了聽眾的想像力。Ta跟一些國外音樂大師的區別在於:別人的音樂,一首音樂就像是在說一個獨特的故事,每個聽眾對這個故事都會有不同的理解;而Ta的音樂則不同,沒有故事,只是單純的討好聽眾的耳朵,盡量讓曲子本身與標題貼合。比如聽聽坂本龍一的「 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 」和「Rain」,很容易比較出二者之間的差異。或許是我理解錯誤,Ta本身就只想走」音色「路線。但僅憑這樣是談不上比肩國外音樂大師的。
PS:我沒有批評任何一位國內音樂人的意思,只是單純的比較。
國內沒有鼓勵音樂創作的氛圍,至少現在還不夠濃,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流行音樂上,而國內流行音樂同質化很嚴重,無非情愛。更慘的是,流行音樂的創作者,從作曲到歌手不少人一旦火起來之後就開始走歪路,參加各種綜藝節目,頻頻熒幕亮相,追求一副漂亮皮囊。為了保持粉絲熱度賺更多錢,部分人還淪為了微博段子手,本身是做音樂起家的事早已拋在腦後。
只靠幾個優秀的,或者說天才作曲家是創造不出一個持久的創作氛圍的。這需要國家政策的引導,文化產業的引導,聽眾和觀眾意願的引導。雖然近年來出了一些優秀的作曲者,國內也慢慢由冷清到熱鬧起來,但是別人跑得更快啊。如果不改變現有的創作方式(廣義上的一整套創作流程,不是單指作個曲子),拔高發展速度,則很難說整體達到甚至超過國際平均水平。不過,最近中國動漫開始慢慢崛起了,把影視音樂和動漫產業結合的話,應該會有不錯的發展。
總結:前景還行,整體水平一般,與國外差距仍然較大。
-------------------------------------------------分割線-------------------------------------------------
以下是回復內容,為了銜接上述答案中關於四季音色的部分,所以就放在了下面。
「Pluto (Drop Tower Remix)」我聽了,屬於「好聽」這一級。要我給出個像樣的評論我說不出來,沒法像高考語文閱讀一樣指出某段某句話用了什麼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表現了xxx。我聽純音樂一般只分3級——百聽不厭,好聽和噪音。噪音居多,好聽佔少數,百聽不厭這一級至今我只聽到過兩首,貝多芬的「悲愴奏鳴曲」和磯村由紀子的「緋のワルツ (緋色華爾茲)」,我每隔一段時間再聽這兩首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單曲循環了幾百遍這感覺仍歷久彌新。
說到什麼是「噪音」和「好聽」。其實「好聽」和「噪音」是經常互相轉換的。這裡要說到一個典故,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楚靈王荒淫無道,只顧貪圖享樂不顧百姓生死,耗費了大把的人力物力修建了華美瑰麗卻奢極諸國的章華台。有一天外邦來朝,楚靈王當著一眾外邦的達官貴人(都是見過世面的人)炫耀自己的這座精美的玩物,就問眾人「這章華台實在太美了,這世上還有比它更美的東西嗎?」,眾人紛紛「是啊是啊」表示稱讚,唯獨楚國司馬伍舉不同意這個說法。楚靈王就問伍舉「這章華台這麼美,你怎麼能說不美呢?」,伍舉回答「我認為美是一種和諧,要考慮到他的大小,顏色,還要考慮是否同周圍的事物相協調「。典故就說到這裡,故事是真實發生過的,但是是不是像我描述的這樣我不知道,我也是從別處聽來的。伍舉其實就是諷刺這章華台耗盡民脂民膏,你章華台確實很美,但是周圍的百姓都還住著破舊的茅舍,忍受著重負。所以,我一貫堅持所謂的」好聽「就是與周圍的環境相協調,聽著不突兀。你一邊跑步一邊聽著有節奏的動次打次,比如「Hope - Instrumental Core」,那當然覺得舒適,覺得好聽。但你要是學習一天,臨睡前夜深人靜時,困得不行了還聽動次打次,你只會覺得這是」噪音「。讓耳朵能充分享受到美麗的旋律,大腦能盡情的想像,身心放鬆下來,卻又不覺得與世隔絕,感覺自己和世界是一個整體,這才是」好聽「的音樂。所以我一邊看書一邊單曲循環「悲愴奏鳴曲」一下午也不會覺得有什麼突兀的,注意力集中在書本上,反倒是聽多了就覺得這曲子平淡無奇,什麼時候升調,什麼時候降調我都知道,也就不會太過注意,也就是我說的」和諧「。
至於你說得上升性,這類純音有很多。其特點就是」一個調調來來回回「。比較典型的有「Journey - Capo Productions」、「Cold Pray - 5mg」和「Above The Planets - Kondor」。就像是迭代演算法,一個for循環,不斷變換著變數的值,卻重複著同一種操作。計算機實驗狗。
最後又要來說道說道四季音色了,我對Ta的作品真是愛之切啊。
音色(Timbre)是指聲音的感覺特性,不同的發聲體由於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摘自百度。
這百度說的太複雜了,簡單的說,音色就是你一聽呱呱呱就知道是青蛙叫,一聽咯咯噠就知道是雞打鳴。
為什麼我說四季音色的作品走的是音色路線?還是拿坂本大佬的「Rain」和四季音色的「雨夜」來對比吧。如果你要創作一首以雨為主題的純音樂,你首先會在腦海里想到各種各樣的雨,微風細雨或者是傾盆大雨,潤物無聲或是淅淅瀝瀝。這是一般人的境界,然而坂本大師卻不一樣,他的「Rain」是給《末代皇帝》中文秀離開溥儀時配的那段BGM,那個橋段文秀因為深受西方一夫一妻文化影響,於是就向溥儀提出了離婚。下面是這段對話:
文秀:「我要離婚,我不想再當你的『情婦』了。」
溥儀:「我以為你是我的貴妃。」
文秀:「在紫禁城,我是你的貴妃,但現在你是亨利·溥儀,而婉容是你的妻子伊麗莎白,我什麼都不是,I『m nobody。」
然後溥儀說了句「沒人能和我離婚」之後就不再理他,之後就是文秀強行出走,走的時候下著大雨,這個時候「Rain」響起,管家去給將要離去的文秀送傘,文秀接過傘之後,卻又把傘丟了,對著天空的雨說「look,i don"t need it」。教授在這段配樂中既要表現出雨天的感覺,又要表現出一種終於掙脫長久的束縛,迎來了自由的感覺。光靠「模仿」雨的聲音是不夠的,你如果聽過「Rain」也看過《末代皇帝》就能體會到,那段配樂中急促的鋼琴聲就像一場自由之雨,氣氛有些凝重,帶有一點對過去的不舍,卻也有著對自由的渴望。
而如果是四季音色呢,Ta是這麼處理的,那首「雨夜」開頭就出現了雨的淅淅瀝瀝的聲音,可能是真實的雨聲,也可能是合成音,我分辨不出來。到大概篇幅1/3的時候雨漸停,之後又出現了雨後蟲鳴,都是很寫實的聲音,讓人很容易聯想到大雨漸停蟲鳴四起。
這就是我所說的音色路線了,四季音色在處理雨這個主題的時候,Ta首先想到的是一場大雨,然後收集這場雨中可能出現的聲音,再加以糅合,一首雨夜曲就成型了。這就是Ta和教授最大的不同,教授考慮到了雨的主題、雨的內容,還有想要表達的自由情感,他將雨上升到了抽象的層面。反觀四季音色,則更傾向於寫實,籍此討好聽眾的耳朵。在我看來,雖然音色優美,但是情感表達上十分空洞。
其實靠音色打動人心的作品也是有不少的,比如Otokaze的「夏戀」和「雨道」,和四季音色的作品有些相似。他的「夏戀」大概是想表現日本的夏日祭放煙花啥的,還真的就出現了放煙花的聲音,雖然我覺得這曲子改成冬戀,表現冬天吃著火鍋唱著歌大家一起看煙花也不是不行。「雨道」也是,通篇以雨的淅淅瀝瀝作為背景,其實我個人還挺喜歡「雨道」的。縱然如此,像四季音色這樣在音色路線上一條道走到黑的我還真就見過Ta一個,希望Ta的執著能給常規的純音樂帶來點不一樣的改變吧。
至於推薦曲目,上面已經捎帶著標出了好幾首不錯的純音作品了,就不多推薦了。我聽歌也是隨緣聽的,我網易雲音樂裡面的「紅心歌單」只有兩首教授的作品,別的歌都是靠聽歌排名記錄下來,或者有些記在腦海里。也因此錯過了一些不錯的歌曲,因為沒收錄,後來想聽卻又忘記名字了,怎麼找也找不到怪可惜的。
最後聲明,本人不是從事音樂創作的專業人士,只不過是一個聽歌聽得比較多,又恰好懂點皮毛的純音樂聽眾。
至於為什麼對音樂有這麼多感想,可能源自少時學了10年的素描和水彩,比較了解一般藝術的表現形式。
對了,目前我還只是個大四學生,閑聊不需太過拘謹,我也挺喜歡和別人聊音樂的。
-------------------------------------------------分割線-------------------------------------------------
2017-5-10 : 四季音色最新單曲「吹夢」,聽過了覺得還可以,確實比以前有不少提升。前面對Ta的評價現在看來有失於偏頗,所以在此聲明。
很巧合的是這幾位都是我很喜歡的音樂人,我非常喜歡純音樂,電音這類曲風,尤其是喜歡聽國風。本人最喜歡徐夢圓,他之所以火,大部分是因為二次元,古風,遊戲,目前在網易雲音樂上擁有90多萬的粉絲。我一直有關注徐夢圓,他曲子的質量確實比以前好了很多,future bass處理的越來越好,畢竟現在也簽約了公司,又跟國內很多優秀的音樂人合作,比如冷炫忱,Dirty Class,還有很多在國外接受音樂教育的,像Tolein,TerryZhong等等。而徐夢圓跟他們走的並不是一種風格,徐夢圓的曲子稱得上國風的代表,可以說,徐夢圓的發展是越來越好,從最開始自己玩遊戲喜歡上電音,自己慢慢學編曲,到現在自己為遊戲作曲子,遊戲主播直播時會用他的曲子,包括很多綜藝節目都會放他的曲子。都說國產電音不行,跟身邊人一說到電子音樂,他們會想到那種土嗨,像王絳龍那樣的,我並沒有要詆毀王繹龍的意思,我只是想說兩種是完全不一樣的風格,一種是大眾化,比較快節奏的電音,另一種是節奏旋律都非常有音質感的電音。之所以國外的電音做的好,除了設備好,人才多,更重要的是支持。荷蘭身為電音之國,培養出了很多知名的電音高手,包括全球最大SD廠牌。之所以這麼發展的這麼好,主要還是有很多人的支持與對電音的熱情,市場運作也完善,而這跟我們國產是沒法比的,中國的電音市場比國外要差很多,這並不代表我們中國電音的比國外弱,網易雲音樂上有那麼多製作電音的音樂人,好多00後都非常厲害,我們中國人才數不勝數,做出來的音樂不比國外差!只是他們都欠缺了一個很好的發展平台去展示自己,包括國內的電音設備也沒有國外那麼好。我依然支持我們國產音樂人,他們為自己的音樂事業付出了很多,他們都希望中國的電音能讓全世界都知道,未來的發展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市場決定的吧。有經濟支持必然會發達。隨著我國文化發展整體人民素質提高,肯定會越來越好。中國新生純音樂人都比較有潛力,水平完全不差國外新生純音樂人,差的只是環境,國外的純音人支柱很多還是屬於70後60後甚至50後,未來再多幾年發展,就比較難說了,會慢慢好起來的,謝謝
作為普通的聽眾我表示,圓叔China系列的X,P,Y好好聽,而且通過網易真的有了解到很多國內原創的音樂人,像飯碗,三畝地,桑葚上的猴子,其實蠻開心的。
在另一個問題頁的回答
完全有能力和國外製作人過招甚至是超越 沒有國外那個樣子的電子音樂環境 只能說很悲哀
推薦閱讀:
※動漫《來自新世界》的片尾曲 雪に咲く花 這歌的曲和詞,日本人是如何創作出來的?
※寫一首「出版級」的音樂要多高的編曲水平?
※流行音樂有哪些經典的和弦套路?
※怎樣編出陰森的曲風?
※耳鳴/聽力衰減在音樂圈中算常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