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半的小孩問人死後到底會怎樣。我是無神論者,該怎樣回答這個問題會保護好小孩的童真和安全感呢?
想起來前幾天我們語文老師講的一個故事。
他說:從前有一群蟲子在水底生活,但是一當一些蟲子浮上水面就消失不見了。所以這些蟲子就開了一個會,彼此約定如果有誰浮上水面,一定要再回來跟大家說一下。後來有一隻蟲子浮上水面,看見了外面的世界,同時它也長出了翅膀。當它想再回去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已經無法回去了。我們老師最後說,其實人也是這樣,在生命的盡頭會盛開出一朵燦爛的花??所以我覺得沒必要去恐懼生死,好好地把這一生過的充足,過的快樂就好了。首答,有不妥之處請多多包涵。
=======我是分割線=======
其實剛看到這個題目,想起這個答案的時候我也有評論裡面一些朋友的想法:一個小孩子是否會因此而去憧憬死亡。一直到現在我都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方法可以告訴一個小孩子如何正確看待這個問題。但我還是選擇把這個回答發出來,因為當時語文老師說的時候我真的有蠻多感慨,也覺得死亡不再是那麼可怕的事。這個答案也許會給大人們很多感慨,雖然我才高一不是大人_(:з」∠)_但是如何適度把這個答案講給一個還沒有形成珍愛生命的觀點的孩子,我覺得大人們應該好好拿捏,不然還是不要冒險去解說文學確實是兩面性的,還是好好把握度吧。不過也希望大家能想法讓一個孩子如何不懼怕死亡又能活好當下,謝謝!(PS:很感謝大家的點贊和支持,受寵若驚~)如果你告訴孩子,死後還有另一個世界,那麼就得繼續告訴他那是個什麼樣的世界。
如果說是陰曹地府,你肯定覺得是在嚇唬孩子;但說是美麗的天堂,又不免擔心他會想歪了去,作死而不知畏懼。
如果你告訴孩子,死後可以輪迴轉世,那麼就得繼續告訴他轉世的方向。
如果把轉世說的很凄婉,你多半覺得是在恐嚇孩子;但說是美麗奇妙的重生,又可能憂慮他對死亡失去了畏懼。
有神論關於身後事的描述都是夾雜著美麗與醜陋,灰暗與光明的。為了解釋上一個設定,不得不補充下一個細節。你既然是個無神論者,修訂這個設定的過程想來不會太過輕鬆愉快。
所以不妨就按照你的世界觀,如實轉述給他聽。生死之間原本就有大恐懼,不會因為你粉飾或者不粉飾而有太大的區別。小孩子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脆弱。
說句題外話,我倒是覺得他是在委婉地威脅你:再不好好陪我,我就要考慮去死啦!
如果是我的孩子,我會告訴 Ta,
死,就是沒了,不見了,消失了,
就像一首曲子彈完了,一個故事結束了,一頓美餐吃光了。
如果孩子對這個回答不滿意,我會嘗試傾聽並理解 Ta 不滿意的原因,找到問題,並回答。
然後對新出現的問題再討論、再回答。
我相信我能理解並回答 Ta 的問題,無論是科學上還是哲學上,甚至是神學上。
如果你認為自己可能無法很好的回答,那首先要考慮的不是如何答覆或者解釋,而是要先自己想清楚。
比如……這個:耶魯大學公開課:哲學-死亡_全26集_網易公開課
講真,在考慮該如何回答孩子關於死亡的問題之前,你能自信地說「關於死亡,我已經想過、認識到並坦然接受了」么?
——————————
P.S. 知乎上很多人說,帶孩子不需要任何培訓或資質細思恐極,我部分同意。至少,一點基礎但可靠(相對於地攤書和一些網文)的心理學、教育學、醫學、哲學知識,是很有助於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交流以及孩子的成長發展的。而對於孩子可能遇到的或提出的問題(比如本題中的死亡),也是一樣,如果父母對這些問題有著一定的經歷、體驗、思考、認識和知識積累(比如認真閱讀思考過與死亡有關的問題),當然對這具體的問題的溝通解釋也有很大的幫助。
P.P.S. 發現很多人試圖找到一種最恰當的回答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情況下,回答孩子的問題並不是為了給出正確答案,不是考試或任務,回答是與孩子溝通互動交流反饋的過程。所謂最好的回答,一定與自己、孩子、自己與孩子的關係以及問題本身都有關。這類問題的回答絕不是非此即彼的(要麼是修辭迴避,要麼是直擊事物本質),而是在動態過程中探索到合適的穩態。
P.P.P.S. 問題問的是如何回答孩子關於人死後會怎樣的問題,而不是要不要害怕死亡或者怎樣過好一生等等。這不是一道死亡哲學題,而是關於如何理解孩子並進行溝通和教育。然而,關於死亡的哲思又是做好後者的基礎。謝邀,我作為一個有神論者,或許用有神論的方式給你表述這個問題有點隔閡,我嘗試用無神論的方式來解釋這個問題,希望對你有幫助。
謝邀問的主題還是為了小孩!擔心自己無神論的想法會傷害小孩。為了不傷害小孩興揚建議題主了解一下小孩,也了解一下我們自己。
小孩子的童心也是真心,無一絲偽,念頭最接近人的本心。但隨著我們見聞的增長,知識的增加。我們人離本心就越來越遠了,於是有極端的宗教人士認為人不應該識字,不應該讀書,應該躲到小地方去不見人,如此方能守護真心。但這種說法在古代有識之士眼中是錯誤的,因為我們中國人崇尚的真人聖人,如老君爺,如孔子皆是讀書之人。但他們沒有丟掉這顆童心。
要了解孩子是怎麼想的,請大家想想自己,想想自己的童心。想想自己可以想到幼年的那些事,想想再往下看。
但無論怎麼想,對於小孩子來說對被人欺騙是深惡痛絕的吧!特別是因為就是你是小孩,所以我顧忌你的心情,我要騙你。甚至是美化死亡,騙他說怎麼死上天去吃香喝辣美女成群。欺騙純真的孩子,可以說是最惡劣的欺騙了。
但你也會想美化死亡是為了讓孩子不傷心啊!佛祖父親也是這樣想的,佛祖的父親從小不讓佛祖看到生老病死,等佛祖意外看到生老病死後震動很大萌發了人世皆苦的想法。你這時給死亡美化的越厲害,等他知道了真實的死亡後,對他的衝擊也就越大!
你的孩子說他經常想這個問題想的睡不著,所以你也不能一句不知道就打發他,而你說家中有人老病可能是他想死後世界的想法,那麼他應該是很善良的孩子,善良的人對死的恐懼感受更深!人本身就懼怕死亡!這點對於正信宗教來說和你們無神論是一樣的。你告訴他你對死亡的認識,他能理解,而你也可以告訴他死亡並不是結束,人死之後,人還活在世上。
活在愛你,關心你的人的心中。也活在狠你,想讓你更慘的人的心中,只是恨你的人巴不得你死,愛你的會很傷心。如此世然會害怕恐懼,但也會想在人世好好活著。
好好活著,就應該想想人世的快樂,你可以問他喜歡什麼,他喜歡飛機,就讓他想藍天,他喜歡星星,就給他宇宙。他想長大當警察,當科學家,當明星,就告訴他你行,但你得很努力。有活著的目標和意義他會很開心的。
爸爸你去幹嘛了?
爸爸去送一個老爺爺。老爺爺怎麼啦?去世了。就是死了對吧?對。那爸爸你什麼時候死?等你長大了爸爸就死了。
死了去哪啊?死了就去了另一個地方,在那裡吃吃飯睡睡覺,上上班,跟在家一樣。那還會回來嗎?不回來了。那我想你怎麼辦?你可以看爸爸照片,錄像啊,和我們以前視頻時候一樣。哦那樣啊。對。那我會死嗎?會的,所有人都要死的。
那時候我就上學吃飯玩遊戲是嗎?對啊!那你還給我買巧克力不買?買啊,當然。孩子笑了。如果你的「無神論」來自科學精神,就應該老老實實地說「不知道」,而不是說「死後什麼都沒有」。
我們現在並不知道「意識」的產生方式,也不知道它是否會在肉體死亡的時候消滅,甚至無法給「意識」做一個物理學的定義。我們不相信鬼神,自稱無神論者,是因為沒有證據證明鬼神存在,而不是因為有證據證明他們不存在。如果哪天宗教信徒真的召喚了神跡,我們也會去總結神跡出現的規律,記錄召喚術的細節,提高祈禱的效率。科學精神的生命力不在於否定宗教,而在於就算宗教說對了,我們也能通過觀察和實驗給出更簡化、更精準,更適合重複的描述。
實際上,窮盡全世界的實驗室和哲學家,也不可能證明或證偽人類都在一個計算機虛擬出來的世界裡生存,也無法斷言整個世界不是今早才創造出來的。或許我們死後都會變成遊戲存檔,時不時被玩家拿出來對同學炫耀也有可能。所以你可以誠實地對孩子講,我們並不知道死後的世界,所以首先要把握好眼前的生活,同時不盲目相信任何人的說法,不允許他們用離奇而無依據的故事騙我們辛苦活著賺來的錢。然後你告訴孩子,應該用科學的方法探尋意識和生命的關係。如果他足夠努力且一直有好奇心,長大後會比你更適合回答這個問題。
相關回答:
讓你信神未必肯,教你發財干不幹? - 知乎專欄
學習高中物理是不是該不去管其本質?
跟你出生前一個樣。若是害怕死亡之後的虛無,請想想出生之前的虛無。我的女兒六歲半,以下是她的回答:
如果在心口上刺一刀,人就死了。人死了之後,就去了the land of remember,只要有人還懷念他,他終有一天會回來。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記得他了,他就去了the land of forgotten,那他就再也回不來了。
我大兒子四歲半,這個周末的時候他忽然說,爸爸,我們幼兒園有個老師死了。我問他,你知道什麼是死嗎?他說,如果一個人死了,沒死的人就會哭。又問他,那你知道死了的人都去了哪裡嗎?他說,都裝進箱子然後埋在地里了。……我的孩子是不是太沒有想像力了?告訴他熱力學第一定律,宇宙中的能量不會被創造出來,也不會被毀滅。
這意味著現在構成我們身體的每個粒子都曾經是別的事物的一部分,可能來自月亮、積雲、來自成千上萬的美好生物。
這也意味著我們死後體內蘊含的所有的能量,每一個粒子,也將都會成為別的事物的一部分。
也許是微生物,也許是一株蒲公英,也許會在百億年之後被超新星燃燒掉,或者是條魚,
無數美麗事物和我們一樣害怕死亡,我們將給予他們新生。
感覺孩子還小的話……
和他說他爺爺變成了那些他身邊美好的事物,只不過換了一種方式陪伴而已。我以自己的童年記憶為藍本回答一下吧。
從四五歲開始自己就和同齡的孩子有些不同,在其他小朋友看動畫片的時候我往往在翻著各種科普讀物,尤其是天文一類。當時也不管能不能看懂,只是覺得好看就不斷地看下去了。
正因如此,我從來沒問過父母死後會是什麼樣子,因為在當時的我看來,死亡在世界上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關於天文學的科普中「死亡」一詞出現的次數異乎尋常的多,恆星的死亡,星系的死亡,粒子的死亡,黑洞的死亡,宇宙的死亡。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但是在我了解了(當時還太小,現在印象也不深刻,我不敢說「理解」)宇宙中各種天體的演化過程中都會有類似人類的死亡時,這個概念的儀式感被抹除了。超新星爆發,黑洞蒸發,粒子衰變,宇宙熱寂……即使對年少的我來講這些東西僅僅是一些名詞,它們尺度的宏大也足以讓人類生命的終結變得不值一提。
所以,我的建議是,讓你的孩子讀一點天文學吧,五歲半的孩子在理解科普時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而了解天文尺度上更壯闊的毀滅無疑是很好的理解死亡的開端。
另:推薦一本書《宇宙的最後三分鐘》,在百度上就可以找到免費的PDF。這本書是我知道的對宇宙的毀滅敘述和探討最詳盡的科普讀物了。當了解了一部分宇宙學知識的人可以站在上帝視角看待一切的終結的時候,人的死亡又有什麼好糾結的?
回應孩子的方式在結尾處
這個孩子的問題,很可能就是現實因素引起他的死亡焦慮了,有可能是看到身邊的動物或者別人家的親人離去的場面,產生了死亡焦慮。這種情況在我小時候也有過一次,大概在我7歲的時候,讀一年級,在家鄉里的廟會看到車禍被撞死的小孩,他的母親痛苦的哭聲我現在還能想起來。當時7歲的我看來,忽然發現了人都要死亡,我的父母也會在將來離去,我一度焦慮的吃不下飯,這種情況影響我大概三天,因為一到星期六,我們就會去跑著玩,注意力被轉移了,但是對於死亡的恐懼還是留在潛意識深處,每次村裡老人了,我都去看過去看棺材在的畫,企圖找出人死後會發生什麼。
死亡焦慮在人的一生都有的,只不過年齡大的人會轉移其注意力,玩一些極限遊戲,比如玩命工作,拚命追逐物質生活等這些現實生活的事情分散了注意力,但這些都不是直面死亡焦慮的方式。並不能起到排除死亡焦慮的作用,一旦在其生活中發生重大刺激事件,個體情緒變得低落,就會再次激發死亡焦慮,隨著年齡逐漸增長死亡焦慮也會越發嚴重,畢竟誰都無法陪伴你,走過那空蕩而孤寂的山谷,只有自己迎接那一刻的到來
其實宗教這些關於上天堂,輪迴,來世這些信仰給人們一些精神慰藉,所以有信仰的人死亡焦慮要輕了許多,但是宗教的信仰也會讓人失去了生活的真實感生活在自己構造的虛幻中,這也是經受挫折人,為了減輕痛苦,不得不依靠宗教信仰減輕痛苦,起碼還有些希望,這或許就是希望的偉大之處了,它能讓所有感覺自己正在受苦受難的人們保持對生活的追求。
關於死亡焦慮,個人覺得美國的一位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師歐文-亞隆關於死亡焦慮有比較好的認知,在《直視驕陽》一書中,他堅信人的死亡就是死亡,並且不能感覺到人和關於自己在世的一切,死亡後和出生前的一個狀態,就像數軸上的線段一樣,有始有終。我們的生活是有限的一段坐標,應該更關注這數軸的一段,讓自己在這一段時間存在(可以理解為建構意義的活著、比如為了某種使命、為了繼承先賢的意志、關注當下生活),因為當死亡來臨後我們也就失去了感覺,也沒那麼可怕了。
~~~~~~~~~~~~分割線~~~~~~~~~~~~
最後就是對孩子了,你說什麼都太可能改變他的焦慮,置之不理也可能讓他陷入焦慮之中,根據你的描述,我覺得他最近情緒還是低落的,我建議你給他更多溫暖安慰,特別是在他這個年幼而又開始有死亡焦慮的時期,讓他感受到你的存在,你自己告訴他應該怎樣去活,等他狀態好多了(或者大一點了)你就可以直接告訴他你自己是怎麼看待死亡的,希望對孩子有點幫助難道你就不能承認自己不知道嗎?
和孩子說,我沒有死過,我也不知道死後是什麼樣子的。但是我知道活著會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哦!生與死這個問題,我感覺活著的人終其一生也參不透,因為直到死去之前,這個話題對我們來講都是假設。
我們經歷過的事情都不能保證準確地總結,更何況是我們壓根沒經歷過的。所以我們對於這個事兒根本沒法回答。一個謊話需要十個謊話去圓。
如果我們沒能力去編一個善意的謊言,那就實話實說。你要是不說實話,騙孩子,我覺得對孩子的影響更不好。最後,你說的很對。其實解釋的再好也沒用,因為他心結所在根本就不是這個問題。小孩子對於周圍的環境和感情是很敏感的,你生了二胎之後,他感到被冷落了,感覺到了自己不再是你們的中心,感到了失落。這其實是對周圍環境的變化而產生的焦慮和不安。他的寡言少語是對自己的自我保護。他問你有關生死的問題,大概也是潛意識裡在為自己尋找一個解脫的方式吧。我覺得你當務之急還是讓他恢復自信,恢復對環境的安全感。至於死亡是什麼,他也許根本就沒在乎過。
化成土和石油,進入自然的循環中,成為世間萬物的一部分。可能成為飛鳥的翅膀,成為游魚的尾鰭,也可能成為一個新的人的一部分。我即萬物,萬物即我,說不定在一個超級大的時間尺度下,我還會再次作為同一個人出現。在大的空間觀中,個體的出現與消失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非常理解為人父母的顧慮(重視)。談不上「對錯」,無非是希望能更好。
其實問題核心不在「死」,小朋友並不是真的懂什麼是「死」——大人都未必懂。更重要的是正確認識、面對、化解伴隨的情緒。至於「死」,不僅是一個生物學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學和哲學問題,需要在今後的人生中一點點加深理解,全面理解。小朋友真正擔心、恐懼的不是「死掉」,而是「離開」,「再也見不到」——升級版的「分離焦慮」。簡單分享下自家經驗吧。祖祖去世
我家老大很小就問類似問題,大概三歲,剛好那段時間祖祖(媽媽的外婆去世)了。問:祖祖怎麼了?答:祖祖死了。(其實先回答去世,小朋友追問什麼是去世)問:什麼是死了?答:祖祖離開我們了,再也見不到了。問:為什麼再也見不到了(想哭)答:死了就是去了另外一個地方,再也回不來了,所以見不到了。問:不要啊,我想要祖祖(開始哭)答:人死了以後會有一段時間見不到,但是沒關係啊,以後還是會在一起的。問:怎麼在一起?答:具體我也不知道,他們可能是去了一個更美麗的地方。祖祖比我們先去了,我們以後都會去的,所以不必擔心見不到祖祖。問:可不可以早點去?答:沒必要早點去啊,爸爸媽媽想多陪陪你,等你長大了再去陪祖祖。補充:我們身體的很多器官、很多零件慢慢就不好用了(小朋友學過身體結構),但又沒辦法更換,所以到年齡很大很大的時候就會很不舒服。祖祖身體就是很不舒服了(糖尿病晚期+多年多次中風),就像祖爺爺一樣(虛歲百歲時去世),他們離開我們會更好受一些。你是捨不得祖祖所以很傷心,理解呢,爸爸媽媽也捨不得祖祖,祖祖也捨不得你。沒關係,爸爸媽媽陪你難過會兒。小傢伙明白了「死」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再也見不到。
然後擔心:姥爺會不會死掉,爸爸媽媽會不會死掉。答:會的,我們每個人都會死,爸爸媽媽姥爺姥姥爺爺奶奶都會死。不用擔心,那還需要很多年很多年呢,那時候你也有自己的寶寶,也會問你這樣好玩的問題了。小傢伙若有所思:我不要爸爸媽媽死掉。答:爸爸媽媽也不願意,還要幫你帶你的寶寶呢。小傢伙掩飾的大笑:才不會啦——好嘛,在小傢伙看來,「有自己的寶寶」是一件相當遙遠的事情。熊的故事
小傢伙兩歲前,有一次看《熊的故事》,裡面熊媽媽帶著小熊在一個山洞刨蜂蜜,結果沒注意山洞上方的石頭掉下來砸到熊媽媽。然後熊媽媽就掛掉了,小熊不明白髮生了什麼,一直在媽媽身邊拉扯,最後累了在媽媽懷裡睡著了。醒來後,小熊似乎明白媽媽再也不能「回來」,於是離開媽媽自己生活。抓緊機會給小朋友鋪墊:熊媽媽怎麼了?問:熊媽媽睡著了么?答:熊媽媽死了。問:什麼是死了?答:死了就像睡著了,再也醒不過來了。問:為什麼死了?答:你看到了,被大石頭砸到,受傷了,很嚴重很嚴重,就死了。繼續鋪墊:小熊是不是很可憐,只能自己生活了。我們也要小心,學會看清楚哪裡有危險,好么?小傢伙若有所思,但其實不會懂。繼續鋪墊:以後我們要小心,取高處的東西一定要小心東西掉下來砸到。爸爸媽媽很小心,希望你也很小心。類似的,有電、火的地方要小心,高處要小心。因為這些東西後果太嚴重,你現在還小,所以爸爸媽媽不讓你去碰。——我家從小不阻止小朋友玩一般人看來危險的東西,比如刀,除了電、火。怪獸
三歲多,小朋友說做噩夢夢見大怪獸,描述不清楚。爸爸:下次你夢見大怪獸就叫爸爸幫忙。兒子:但是我們打不過大怪獸啊爸爸:你看我們玩的《光暈》裡面什麼武器最厲害,我們帶上。兒子:對啊對啊,多管火箭發射器!爸爸:帶個螳螂號怎麼樣?能發射導彈(螳螂號是一個外骨骼機器人)兒子:帶幽靈號!爸爸:對了,天蠍號更厲害兒子:哪個是天蠍號?好,一起把遊戲翻出來,玩一把天蠍號。兒子:天蠍號太厲害了,一炮就把大怪獸打飛(他理解的厲害就是打飛)爸爸:是啊,以後不必害怕了,再厲害的大怪獸天蠍號一炮就夠了,不行就打兩炮!後來再也沒說過做噩夢的事情。瘋狂動物城
雖然四歲了,與其它小朋友比,我家的要敏感很多。小朋友對兩個情節尤其敏感:狐狸欺負小兔子;小兔子離開爸爸媽媽去城裡生活。前一個情節小傢伙不敢看,自己在家看電視的時候也是跳過。後一個情節,小傢伙很傷心:我不要離開爸爸媽媽。長大了也不要離開。爸爸媽媽也不想離開你。等你長大了,有本領自己生活,也可以不離開爸爸媽媽啊!而且,你想離開爸爸媽媽,爸爸媽媽還不答應呢。不用擔心!(哼哼,你以為到時候你不想離開?)寵物倉鼠
四歲半,幼兒園中班了,給他買了小倉鼠。有幾天降溫,已經很注意保暖了,但不知道如何還是死了一隻。新買的又死了。第三隻很漂亮,養了一個月。有一天半夜溜出去不知道吃了什麼,第二天死了。小朋友很傷心,但已經充分明白「死了」的概念。我們只是陪他認識、理解自己的情緒,面對和消化情緒。火山
四歲半,不知道怎麼忽然對火山很感興趣,但也很害怕。問:火山爆發會不會把我們都燒死?答:火山爆發是很嚴重的災難,但不用擔心,火山爆發剛開始的時候就能看出來,比如地震、冒煙,然後好幾天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後才會爆發,完全來得及搬家。問:火山爆發會把我們的房子燒掉答:我們就搬到別的地方,遠離火山,有更漂亮的房子啊。然後帶他看火山的紀錄片,什麼是活火山,什麼是死火山。還是擔心,接連問了好幾天。有一天,給他講了小時候的故事:爸爸小時候住的地方就有火山,而且是活火山。我們經常在火山周圍玩,還有溫泉,可以煮雞蛋吃。等等等等。第二天,他很高興跟我說:爸爸,我做了個夢,夢見火山弟弟和我一起玩。它一下子跳起來,就跳到一棵樹上,把樹壓垮了(大笑)。然後我把它抱起來(?)放到土裡。——看,小孩子最終是如何化解恐懼的。綜上小朋友真正擔心、恐懼的不是「死掉」,而是「離開」,「再也見不到」——升級版的「分離焦慮」。我們當時處理的幾個要點:
- 「輕描淡寫」地解釋,但不要逃避,因為這本來就是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 因此,「打消顧慮」不是重點,重點是認識、面對和化解情緒。
- 「感同身受」是很重要的能力,父母的陪同,本身也是最好的示範。
我會和孩子走到一片星空下,指著天上的星星說:
『你看那些星星,對我們來說,它們已經一眨一眨活了好幾萬年,但是在它們自己的老家,它們都已經死了很久很久。可在它們死亡的一瞬間,它們跨越了遙遠的宇宙,來到了我們的天空陪伴我們。』
『這些星星的力量很大,所以它們在死後能夠陪伴我們地球上每一個人。』
『爸爸有一天死亡的時候,也會變成這樣的星星。但我的力量太小,陪伴不了所有人,所以我只能來到你的天空,變成一顆別人看不到的,只陪伴你的星星。從此你每一次抬頭,都要記住爸爸就在天上看著你。』
『所以孩子啊,一定要好好活著,因為你要是也變成了星星,就會跑到別人的天空里去了,爸爸就會變成一顆別人看不到的,孤單的星星嘍。』
實話實說吧, 不需要加入童話色彩或者迷信成份.我外婆去世的時候女兒三歲, 還不怎麼懂, 長大點問我了.我就告訴她外婆死了, 死了就是我們再也看不到她了, 她不會再回來了.孩子問我人死會怎麼樣, 我告訴她不會怎麼樣, 人死了就什麼也不知道了, 就跟睡著了不知道外面的事一樣, 不會做夢, 也不會醒來.最後還告訴她, 每個人都會死的.
個人認為,無論是無神論者,基督徒,伊斯蘭教徒,佛教徒,都沒有權利把一種未經驗證的思想強加在孩子身上。"我不確定。因為世界上每個人對這個問題都有不同的答案,我相信自己的觀念是對的。但是還是有許多種可能,他們分別是……"這是我看來最好的答案買一塊肉,放到花盆裡,讓孩子看著肉是怎麼腐爛的。然後再把種出來的菜給吃了。
然後告訴他,這個世界不過就是這樣循環的而已。
這個問題讓我回憶起一件事,我4歲多的時候,外公因病去世,當全家人都在為外公準備後事的時候,我拉著我外婆的手,指著放著院子里外公躺著的棺材跟她說:「我姥爺就在那裡呢」,這著實的嚇了我外婆一跳,因為傳說中小孩子能看到一些大人看不到的東西。
當然以上這一段是我外婆跟我說的,我本人早已忘記了具體的事情,我的腦力還沒那麼好可以記憶到四歲時候的事情。但是那次我第一次接觸到「死亡」這個概念,當時的感覺我依舊印象深刻。我還記得我對「死亡」產生的恐懼,應該是後來父母給我解釋了:「你以後再也見不到外公了,他再也醒不過來了」,這是我估計的大概意思,而不是原話,原話早已忘掉了。我父母應該沒有給我解釋,去什麼另一個世界了,而是直白的告訴了我,「死亡」是什麼,否則我也不會感到恐懼。這種恐懼持續了應該有不短的時間,我在害怕自己「死亡」,再也見不到爸爸媽媽,同樣我也害怕父母的「死亡」。
我已經忘記自己是如何度過那段時間的,也許是年齡小,忘性大,但現在想起來,父母直白跟我描述清楚了什麼是「死亡」,應該是好事,因為讓我認識到,對於那些無法避免,也無力挽回的事情,不如順其自然。
反倒是另一個問題,我的父母騙的我挺慘的:我是從哪裡來的? 我父母給我的答案是:你是從地里種出來的。我完全相信了這個答案,直到我初中偷偷去了幾次錄像廳以後。。
推薦閱讀:
※如何放下?
※名校高材生殺人,到底是教育高壓導致心理更易出問題?還是因為他們的事件更受關注?
※耳機發燒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過程?
※為什麼要玩攝影,享受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