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全球化/全球貿易協定有哪些經濟學原因?
@改之理zcw已近說了很多了,他的回答說明了全球化會產生利益受損者,但要形成反全球化的貿易政策,還需要政治經濟學來解釋,從這個角度我補充一下。
貿易政策的政治經濟學也叫貿易政策內生化理論,一般包含兩部分:一、對個人對可選擇貿易政策的偏好的描述,以及這些偏好如何加總,包括壓力集團、政黨和草根運動等,這構成了貿易政策的「需求側」,這與政治組織模式和政治影響力如何發揮作用有關;二、政策制定者的偏好,如競選、向支持自己的團體轉移資源,或者最大化社會福利,這構成了貿易政策的「供給側」。具體到反全球化問題上,因為全球化而利益受損的階層或貿易開發導致收益下降的要素持有者構成了貿易政策的「需求側」,而支持貿易保護的政府構成了貿易政策的「供給側」。主要的貿易政策內生化理論有:
1、中間投票人模型Median-voter approach:這一模型由Mayer(1984)提出,考慮了一個直接民主模型,假設貿易政策只有關稅(可正可負,負時為補貼),關稅水平由全民投票決定。在Heckscher-Ohlin框架下,每種要素所有者均有自己的最優關稅稅率(可能為負)或保護水平。如果對於表決政策的偏好,中間選民的偏好決定政府政策水平,而中間選民最優關稅取決於生產結構。
2、競選捐款模型The campaign contributions approach:Magee, Brock, and Young(MBY, 1989)。在MBY模型中,遊說集團的競選捐款提高了他們支持的政黨贏得大選的概率。MBY模型將兩個遊說集團和兩個政黨加入HO模型中。假設其中一個政黨主張自由貿易,另一個主張保護,每個遊說集團代表一種要素的所有者(勞動或資本),並向其中一個政黨提供政治獻金。每個政黨當選的概率隨著所獲得的競選捐款的增加提高,隨著它承諾的政策干預水平的提高而下降。遊說集團的目標則是最大化他們所擁有要素的期望收益減去競選捐款的凈值。主張保護的利益集團的期望收益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全力支持相關政黨贏得選舉,使貿易政策趨於保護主義。
3、保護待售protection for sale:這是目前影響力最大的貿易政策政治經濟學模型,由Grossman Helpman (1994)提出,認為政府在決定貿易政策時會同時考慮遊說者的捐助和消費者的福利,與MBY模型中利益集團通過影響選舉的途徑間接影響貿易政策,保護待售模型中利益集團可以通過政治現金直接影響政府決策。在全球化過程中利益受損的產業組成遊說集團,每個遊說者的目的是為政府提供捐助以影響關稅。政府重視競選獻金,但也將此與所有個體的消費者福利進行權衡,給不同的產業賦予不同的權重,其目標是加權總和最大化。而各產業也要克服「搭便車」問題才能結成利益集團,當他們潛在回報足夠高或者組織成本足夠低時,才會形成遊說集團。所以根據保護待售理論,反全球政策形成機制是全球化-部分產業利益受損-結成利益集團-提供政治現金-政府進行權衡-形成保護政策。在這裡,政府的政策是有「價格」的,似乎是一種可交易的產品,所以說protection for sale。
目前,運用最廣的是Grossman Helpman的保護待售模型,在此基礎上可以解釋很多新的反全球化現象,例如,WTO成員承諾削減關稅,使利益集團傾向於推動政府反傾銷調查等非關稅壁壘來保護自身利益,出現了關稅水平下降而非關稅壁壘提高的現象。Lim?o and Tovar (2011)利用一個改進的保護待售模型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解釋。在模型中,政府從國際貿易協定中的關稅約束承諾中獲益,承諾具有政治價值,因為這通過限制政府能夠提供給特殊利益集團的再分配政策,改善了政府相對於國內利益集團的談判地位(簡單地說提供同等水平的保護能夠要更高的獻金)。但是,實踐中國際協定並不限制所有政策,因此利益集團可以找到一些更缺乏效率(如NTB),但國際協定允許的措施來從中獲益。根據這一模型,作者發現:1、關稅承諾提高了NBT的可能性,2、關稅承諾在政府相對於利益集團較為弱勢時會更嚴格。作者使用土耳其5000種產品的關稅與非關稅數據檢驗這一模型的預測,結果符合預期。
MBY模型影響力不如保護待售模型,Feenstra的教科書都沒怎麼提,不過我覺得這個理論倒是可以解釋剛剛結束的美國大選。川普當選靠的是鐵鏽地帶的藍領等全球化過程中利益受損的階層,在大選中的全力支持,這更符合MBY模型的設定。
當然上述理論只適用於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金錢政治,我大天朝自有國情,不會走西方的邪路,以下截取自芬斯特拉高級國際貿易教材
@Yuting Chen@改之理zcw 還提到了異質性企業理論,我第一反應是想到了Helpman-Itskhoki-Redding(2010),將勞動力市場上存在的搜索-匹配摩擦(Search-match friction)引入到了 Melitz 模型當中,說明貿易開放將提高工資不平等程度,提高失業率,具體見我這個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589110/answer/178294041參考文獻:Rodrik D. Political economy of trade policy[J].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5, 3: 1457-1494.Feenstra R C. Advanced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and evidence[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5.Lim?o N M, Tovar P. Policy Choice: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Commitment via International Trade Agreements[C]//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Inc, 2009. 首先說我不在搞貿易,但是我特別想搞貿易。。。。我記得很久以前(剛上本科)讀過克魯格曼的一本書,書里說,大眾,甚至很多經濟學家,堅信美國的工作崗位是其他國家搶走的,但是事實上其他國家搶走的很少,真正減少工作崗位的因素都在美國內部。不知道現在的研究是什麼情況?
只考慮一種市場的均衡時
自由貿易對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影響也是不同的。一個凈進口國,開放以後國家的整體福利會變好,但是生產者變差了,消費者變好了,因為這個國家既然進口,它封閉時候的國內價格一定比世界價格高,所以開放以後消費者可以花更少的錢買到國外的產品,而生產者不得不和國外的低價產品競爭。由於利益衝突,國家為保護某一方可能會限制自由貿易。此外,對於小國來說,最優的關稅量是0,因為稅收帶來了無謂損失,;對於大國來說,最優的關稅則可以是一個正數。因為小國是世界價格的接受者,而大國不是,收稅帶來的收益有可能比減少的福利更大,從而可以彌補無謂損失。因此對於大國就有一個最優關稅決定的tradeoff。考慮到不同生產要素稟賦和不同要素密集度的產品時
自由貿易對不同要素密集的的產品,以及該要素的提供者影響也是不同的。這個主要有三個基本的定理:
1、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如果一個國家某個要素特別多,所以價格特別便宜,另一個國家這個要素特別少,所以價格特別貴,那麼貿易讓第一個國家要素的價格變貴,第二個國家要素的價格變便宜。2、斯托爾帕薩繆爾森定理:如果有個商品密集的使用某個要素,那麼這個商品價格上升,這個要素的報酬會提高,而其他要素的報酬則會降低。3、雷布金斯基定理:一種要素數量增加了,那麼密集使用這個要素的產品的產量會提高,不密集使用的產品產量會降低。可見這裡面臨著更大的利益衝突。我們剛才還發現消費者和生產者的衝突,這裡生產者之間也是有衝突的,要素的提供者也是有衝突的。一個經常用的例子,是中國和美國。中國是勞動密集,美國是資本密集。所以資本密集型產品在中國很貴,勞動密集型產品在美國(相對)很貴,貿易使得中國人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可以賣到美國,所以中國的勞動者收益,但同時美國資本密集型產品可以賣到中國,所以中國的資本家受損。同理,貿易使得美國的資本家收益,勞動者受損。考慮到中間品貿易,外包時,那麼美國可以通過外包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例如做動畫的,可以把一些工序外包給中國甚至朝鮮,那麼美國做這部分的工人就失業啦。考慮到企業生產率的差異,那麼貿易雖然能夠帶來各種福利,但是卻是一種創造性毀滅的過程,貿易使得企業生存(無論你是不是選擇出口)的生產率門限提高了,淘汰了更多的企業。這種被淘汰的企業或者工人就會不滿意。
如果加入稟賦和比較優勢,那麼有比較優勢的部門企業生存的門限更高,無論有沒有比較優勢,兩部門都有大規模的工作創造和工作毀滅,但是有比較優勢的部門有工作的凈創造,沒有比較優勢的部門有工作的凈毀滅。資源從沒有比較優勢的部門流入有比較優勢的部門,從被淘汰的企業流入在位的企業。這裡邊有著更多的利益衝突。考慮到自由貿易協定,這裡有一個「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的關係。你們幾個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那麼你們關稅低了,貿易提高了,這叫貿易創造。你以前和其他國家貿易,現在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而那個國家沒簽,你轉而和簽的國家貿易,不和原來那個國家貿易了,這就叫貿易轉移。如果貿易轉移效應比較高,那麼自由貿易是減少福利的,因為你原來貿易的那個國家價格更低。所以自由貿易協定也不是一直都是好的。
總之,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貿易雖然能夠帶來總體福利的提高,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獲益,一部分人受損。這部分人就會採取各種方式,例如投票、政治獻金、遊說等方式阻止貿易的自由化,而政策制定者如果給這部分人的利益賦予較大權重的話,自然也會傾向於貿易保護。這裡的政治經濟學研究也有很多,不過我就一竅不通了。
最後補充一個。很多國家採取進口替代戰略,來保護本國的幼稚產業。這裡的邏輯就是生產具有規模經濟,一開始打不過你們,是因為還沒發展起來,發展起來了比你們搶。那麼這時候保護貿易就是有好處的。同樣的道理,應該阻止掠奪性傾銷。
謝邀 @星日馬@改之理zcw, @focout 二位大神已經說得很詳細很易懂了~我來補充一點吧一個是異質企業模型。這個首推Melitz (2003)和 Melitz and Ottaviano (2008)的模型,總結起來就是,每個企業的生產力是不一樣的。生產力高的企業獲利高。當一國開放貿易時,因為別國的產品,企業進入了本國市場,導致了國內同一產品,同一產業的競爭力增大。從整個經濟體來說,一些本來生產力不高的企業在貿易開放之後,就會被退出市場。而且,Melitz and Ottaviano (2008) 也預測了有pro-competitive effect,開放貿易後導致了價格降低,企業利潤(從國內市場獲得的)減少。consumer的real income變大。這部分生產力不高的企業會不歡迎全球化。全球化帶來收入差距。關於收入差距,Costinot and Vogel (2010) 用了技能-任務 匹配的理論,即技能越高的工人被匹配上的工作就越有技術含量。如果一個國家的高技術人才較低技術的多,當它對外開放時,出現兩種情況:1. 如果對方也是一個高技術密集型國家,那麼對於較高技術人才,收入差距加大的,但是對於低技術人才,收入差距縮小;2. 如果對方是低技術密集的,那麼就反過來。全球化也包括了FDI 有一些觀點認為FDI流入會造成收入差距加大。不過這個依然有爭議的。有一個是Figini and Gorge (2011)的觀點,認為在發達國家,外資流入導致了不平等加劇。還有一個是環境問題。最新的研究包括了污染天堂假說。另一面是說,外資的流入可能導致污染稅的減少,對於公眾的利益(效用)有損害。Cole et. al (2006), 沿用了保護待售 protection for sale 模型Grossman Helpman (1994)。模型預測是,如果政府比較corrupt,那麼污染稅會隨著外資的增加而減少。而對於公眾來說,最好是污染稅越高越好(效用越大)。以上參考文獻Figini, P. and Go¨rg, H. (2011), 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ffect Wage Inequality?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The World Economy, 34: 1455–1475. doi:10.1111/j.1467-9701.2011.01397.x Costinot, A., Vogel, J., 2010. Matching and inequality in the world econom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18, 747–786.Melitz, M. J., 2003. The impact of trade on intra-industry reallocations and aggreg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 Econometrica 71, 1695–1725.Melitz, M. J., Ottaviano, G. I. P., 2008. Market size, trade, and productivity.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75, 295–316.除政治經濟學因素外,如果金融市場不完備,完全可能出現這樣的狀況:貿易不僅沒有帶來帕累托改進,反而帶來了「帕累托倒退」——所有人的福利都因自由貿易而受損。導致這一問題的根源在於:貿易一方面降低了價格波動,另一方面也削弱了價格本身傳遞風險的能力。
最早發現這一點的是Newbery和Stiglitz @JosephE.Stiglitz,這裡簡單介紹一下他們的模型:農民可以種植兩種作物賣給消費者。一種作物沒有風險,產量固定;一種作物有風險,產量是個隨機變數。農民要決定種植兩種作物的比例,消費者則根據價格,決定兩種作物各購買多少。
比起兩個經濟體都自給自足,自由貿易會損害農民的利益。為什麼?自給自足的時候,作物減產確實有損失,但價格上漲可以彌補一部分。有了貿易,一個經濟體遭災,另一個經濟體的作物可以運過來。減產風險還在,但減產時價格上漲的幅度小了。因此,農民的狀況變壞了。
既然貿易之後,種植風險作物沒有以前划算,農民就會削減種植風險作物的比例。這時,消費者福利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方面,由於種植面積減少,風險作物的價格平均來說是上漲的;另一方面,遭災的時候,作物價格波動的幅度會減小。哪一方向的效果會佔主導呢?
圖1 開放貿易的福利後果
Newbery和Stiglitz發現:隨著貿易程度上升,消費者的福利先上升再下降。完全自由貿易的情況下,消費者的福利甚至可能比自給自足時還要糟糕。這就是所謂的「帕累托倒退」。沒有貿易,農民可以通過價格和消費者共同承擔風險;有了貿易,這個傳遞風險的工具就不靈了。
總之,這個模型提醒大家:要充分發揮貿易的好處,需要相應地完善金融市場來應對風險。如果農民能夠為作物上保險,這裡的貿易就會是帕累托改進的。最後,這裡的一些假定可以放鬆:比方說,讓兩種作物都有風險,只是程度不同,等等。具體推導和擴展請見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Newbery, D. M., Stiglitz, J. E. (1984). Pareto inferior trade.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51(1), 1-12.
居然還沒有人提Autor et al. 的The China Syndrome這篇文章。經濟學家一直以來都認為貿易造成的失業都是暫時的,地方產業會轉型,人們可以通過搬家,或者更換工作重新開始新生活。但是Autor 等人驚訝的發現,在中國加入世貿十多年後,美國遭受衝擊的地區依然沒有緩過來。失業的人依然失業,並且待在原地。這說明經濟學家在推銷全球貿易的好處時,過於樂觀地低估了轉型的成本與速度。而這種代價正逐步在各國政治生活中反應出來。
謝邀。國際貿易的不受待見主要是由於比較優勢的存在。
如果一個國家在本國生產一種產品的機會成本(用其他產品來衡量)低於在其他國家生產該產品的機會成本的話,則這個國家在生產該種產品上就擁有比較優勢。一般來說,是認為國際貿易的受益方是發達國家,而受害國是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通過經濟全球化,尋找低廉的勞動力和租金,獲得更低的成本以搶佔海外市場。而發展中國家的幼稚產業面對這種供給衝擊,無法實現規模經濟。而且經濟學界認為,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中得到的益處少於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受到的害處。在此情況下,政府出於維護本土企業的目的,會限制一些國外企業。比如反傾銷法,比如征高額的進口稅,比如給國內企業額外的補助。以發展國內的幼稚企業,增加國內福利。
1、企業家特朗普:組合全球要素創造收益如果你是美國企業家特朗普,要到中關村建傢具廠,需要做些什麼?
註冊公司,找地興建廠房,買木材加工機器,購買木材,還要招聘工人;這些事情辦下來後,可以開始生產傢具;生產之後,還要尋找銷路……這個過程中出現的基本生產要素有:政府公共服務,土地,廠房,機器,技術,原材料,資金,勞動力。企業家特朗普做的,是把這些要素組合起來,生產出人們需要的產品。而且更重要的,這些要素是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組合,依照的是成本最低收益最高原則。技術可能採用的是德國機床技術,原材料可能從東南亞進口,資金則從香港上市公司籌集,勞動力、土地廠房、政府服務當然是大陸提供。下圖,全球航運路線分布:
企業家特朗普辦的公司當然不會做虧本生意,且追求效益最大化。哪的原材料成本更低就從哪進口,哪的資金成本最低就到哪籌集,哪裡勞動力最低就用哪的勞動力,哪消費力越強就到哪開拓市場。
2、微笑曲線:你不會把價值鏈所有位置都佔了
很多人聽說過微笑曲線,這個圖很有解釋力:在製造業中,技術研發、品牌零售所佔利潤大頭,而中間生產製造環節占利潤極小。拿蘋果來說,最多的利潤都被蘋果拿走,獲取的利潤占手機行業90%以上,富士康這樣的角色只是血汗加工廠,利潤微薄。現在問題在於,你如果是蘋果CEO庫克,應該把這條價值鏈在空間上怎麼擺放?全部擺放到美國行不行?首先,這條「技術研發-生產製造-品牌營銷」價值鏈在全球分布,作為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當然哪的成本最低收益最高就放到哪。蘋果,也包括其他如耐克等大型跨國公司的技術研發、品牌營銷都在美國,但美國勞動力在價值鏈上並不佔優勢。美國工人平均工資多少呢?最低的都在2萬美元左右,合人民幣大約13萬。中國富士康工人呢?我到貼吧實際看了看,月薪只有3000左右,每年不到4萬元。美國工人年薪低於2萬美元可能就活不下去,但中國工人年薪低於0.5萬美元他都肯干。這就是差別。你要問中國工人為什麼工資這麼低都能活下去?原因是這樣的:從貴州山區走出來到富士康打工的工人,在家種地,山區水土條件不適合耕種,每年收成連養活自己都成問題,所以富士康兩三千元對他來說,很不錯了。美國工人則沒有這種在山區做留守兒童的生活經歷。3、川普切合美國窮人訴求反全球化,但這條路走不通這輪反全球化,川普扛大旗。而且川大帝很可能要付諸實施。川普上台,其很大部分支持者被稱為美國的「窮白階層」,即生活在曾是美國製造業中心的銹帶(東北部和中西部各州)、低收入、低學歷的白人男性。這部分人如其中的底特律工人,上一代汽車製造繁榮,生活很好,但現在工作機會被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工人搶走。工作機會被搶走、生活沒有著落、心裡很不滿,作為弱勢群體平時又沒有機會發聲,這次川普的競選承諾如就業、關稅、移民正好對了他們胃口。但是,作為商人的川普應該明白,蘋果這家公司把製造業放到國內,這不符合成本最低、效益最大原則。論勞動力成本,底特律工人能比得過鄭州富士康?論吃苦耐勞、加班程度,底特律的工人能比得過鄭州富士康?就算庫克被迫把製造廠放到國內,那好,蘋果一台手機成本增加幾十美元。三星、華為、OV、小米這些個個如狼似虎,立即抓住機會擴大競爭優勢,尤其是iPhoneSE、5S、6這樣的中端市場。還有,蘋果把製造廠放到美國,所有價值鏈都放到美國。但美國總人口才多少,智能手機都已進入飽和階段,它不得不靠中國、靠其他國家提升銷量。只想佔盡好處不給別人好處,哪有這種事?4、本質問題:你的競爭力在哪?反全球化不止美國貧窮白人,還有歐洲、日本工人。這些人的工作都被中國、越南、印尼、印度等國家的工人搶走。心裡有抱怨是正常的,但還沒有大規模實施的案例。真正反全球化,閉關鎖國起來的也有,比如朝鮮。朝鮮人過得就好嗎?不知道底特律失意的工人願不願意到朝鮮去體驗生活。下圖,朝鮮工人:我說過很多次,科技的發展(也包括全球化)不是讓所有人受益,而是造成權力體系的重構,利益重新分配。原本躺著賺錢的,生意一夜之間被別人搶走。汽車對馬車司機,集裝箱對碼頭工人,電商對線下零售商,都是如此。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價值鏈,將取代原本高成本、低效率價值鏈。別問為什麼,無論怎麼反抗,怎麼罷工,當年浩浩蕩蕩高成本低效率的馬車司機、碼頭工人已經消失。美國「窮白階層」階層同樣如此,再怎麼保護也不能阻止別國成本更低的工人,就算阻止了成本更低的工人,現在還有機器人。富士康都在機器代人了,我看有誰能救,怎麼救。所以最終結論:無論一個人也好,一家公司也好,根本上還是需要提升技能水平,在全球價值鏈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位置。
- 涉及理論:斯密看不見的手、李嘉圖比較優勢理論、價值鏈理論、波特競爭戰略理論、跨國公司演進發展、技術經濟分析
- 對未來感到迷茫和無所適從?微信搜索未來知識圖譜(ID:futureknowledge),回復「投資未來」獲取《未來五年,這7個行業將爆發性增長》
貿易保護主義崛起,反全球化只是這個浪潮的開始,最終解決反全球化的解決方案只有兩條路,一是做大全球化蛋糕,二解決薪資分配問題。
貿易保護主義崛起,反全球化浪潮能夠崛起的主要原因只有一個----------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都在下滑。
美國從次貸危機開始,歐洲從歐債危機開始,甚至到日本通縮,歐洲通縮。大宗商品價格暴漲暴跌後資源出售國日子也都艱難度日,接著中國四萬億外加鋼筋混泥土的大搞基建。。。。美國幾輪QE,日本兩輪QE,歐洲兩輪QE印鈔票都是在給經濟下滑續命。。。最後發現印鈔票續命都是飲鳩止渴,印的鈔票在金融領域空轉嚴重,全球主要經濟體只見印鈔票,印鈔票放貸的目的是為了經濟,讓經濟好那就必須要漲工資漲工資漲工資!!!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漲工資的同時物價良性上漲,然後伴隨人口大力消費,形成經濟發展的良性閉環。結果呢,資本借錢去幹嘛,許多都在金融領域空轉,錢賺錢,為什麼,因為來錢快啊。
資本是嗜血的,你叫他貸款開工廠搞實體然後給員工漲工資,不好意思,他借錢了寧可金融領域空轉就算投資虧錢也不上漲員工工資,因為它覺得員工沒價值。最後錢印了那麼多,全部在上層轉悠。(對於這個說法有疑慮的大家去看看歐洲日本美國英國每個月發布的個人收入月率的數據。這一點中國在目前還算好的,這些年不斷引導市場引導企業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強勢攤派引導薪資結構上漲,同時對於基建業給予產業工人高薪)
薪資提升不上去,低端製造業產業全部去了發展中國家,中高端製造業也逐步轉移到低薪資的國家,最後國家靠所謂第三產業高科技產業去死扛,忽視了底層,最後特朗普才上位成功,貿易保護主義崛起反全球化崛起。
而特朗普的手段目前看很簡單,全球經濟下滑大家日子不好過了,既然不能建立美元共榮圈,那我先保住自己,在下一次產業革命前先把錯划出去的蛋糕劃回來保住自己的經濟以候時機。。。。這是典型的利己主義。。。。
而中國的方法就比較有遠見了(不過也只是續命而已)---亞投行+一帶一路。既然全球經濟下滑嚴重,蛋糕越來越小了,那我想辦法做大蛋糕,亞非拉不是有好多國家貧窮嘛,這些國家有人口有消費需求嘛,那我就想辦法幫助這些國家從發展中國家靠近發達國家,它經濟發展的同時,既跟全球搶了就業,但是同時它也產生了消費需求。當然這種方法如果不能合理引導全球薪資結構上漲,那所謂一帶一路也只不過是續命而已。
最後我想表達的是什麼呢?有能力引導薪資合理上漲,解決蛋糕合理分配的國家才會崛起興盛百年。。。。美元或美國如果在這一輪全球薪資結構調整中不能起到引導作用,恐怕沒落也只是時間問題。
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擴大了購買力,提高了生產力,各個市場融合度更高,滿足人們各種需求,不同分工的生產者各盡其能blablabla一大堆。但是有幾個問題:1.經濟全球化了,競爭出現了而且更加激烈了,不僅要對付國內競爭對手,這次還要對付國外的競爭對手,有競爭就有輸贏,輸贏帶來的結果就是經營不善或者競爭力弱的公司倒閉,而且勝利的一方通常伴隨著跨國公司的壟斷,地位越來越穩固,利益受損的人必然不高興。2.經濟全球化,發達國家利用自己強大的資本能力,先進的技術,將國內一些落後的,高污染的,低技術的,勞動力密集的產業轉移到相對落後的國家,這一方面是促進了落後國家的經濟,提高了他們的就業等等,但是隨著時間推移,環境問題不容忽視,自己的產業結構凝固化,創新能力不足,久而久之,對他們來說弊大於利,然後就要反對全球化。3.經濟全球化,各個國家經濟依賴度更高,這意味著金融市場的波動更容易傳導,牛逼的資本來無影去無蹤,金融市場和制度健全的國家也許有抵禦能力和防範措施,但是那些金融體系不發達的呢,那就gg了。4.經濟全球化更多的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從中收益,並由他們制定貿易規則,在市場上他們可以左右商品的價格,他們是大國,而落後的國家只能是商品價格的接受者,只能接受規則不能改變規則,規則對他們越來越不利,所以他們就反全球化。5.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意味著進口更多,出口更多,進口是輸入失業,出口是輸出失業,進口的多了,那國內的廠商要麼改進自己的技術提高自己競爭力,要麼GG,所以這也有一部人反對全球化。6.政治的對抗體現在國際貿易中也更加明顯。有衝突了,一國提高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的強度,超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到頭來,受損的還是因為政治對抗而遭殃的進出口商。額,大學生一枚,暫時先想到這麼多,肯定有思考不全面或者不對的地方,還望有人指正,么么噠~謝邀
其實一句話就夠了,不是貿易問題,是分配問題。
自由貿易的堅定支持者。反國際貿易最大的動力來自於政治而不是經濟,核心問題是利益的再分配問題。H-O模型下稀缺資源擁有者會因國際貿易而利益受損,過去三十年里,中國似乎有用不完的人口紅利,從上至下都認為,中國啥都缺,就是不缺人。所以你見過哪個中國工人說國際貿易不好,要反對?大家喜迎加入WTO,老闆多賺錢,員工提工資,豈不美哉?發達國家勞動力稀缺,擁有勞動力的工人會因貿易而利益受損。可是國際貿易不是會讓每個人過得都更好么?好了,政治問題來了。同志們啊,還記得先富帶動後富么?我們的共同富裕呢?國際貿易的利得者會把收益分給受損的工人么?憑什麼啊?哥哥文明的飛船不是還沒來呢么?趕著財富液化?當然工人也會受益,他們可以購買廉價的商品,可是卻失去了工作,這中間孰輕孰重,大家都清楚吧。我父母在90年代光榮下崗,每次談及此事,父母眼中的落寞,憤怒,憎恨,不甘,痛苦我都看得清清楚楚,不會有人比一個產業工人更愛自己的工廠,那是他的工作,那是他生活的核心啊。儘管父母進入勞動力市場找到了其他的工作,然而他們仍然忘不了那個小小的,破破的,機器銘牌上掛著抓革命,促生產,促戰備的小工廠。一個人的命運和歷史趨勢息息相關。溫習一下資本論,資本家的投資會從先進、發達的國家轉移到勞動力廉價的國家,隨後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激化…之後省略一萬字。那你說,誰會反對自由貿易呢?中國的互聯網烏煙瘴氣,可是全球也就這個烏煙瘴氣的不完全互聯網有自己舉足輕重的巨頭了吧,你看,還是分人咯。國際貿易的謊言和真相
============================我們翻開《經濟學原理》曼昆,裡面這樣描述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這樣說是對的嗎?
大多情況下,是否定的。我們看看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之前美國的工作外包到中國,現在中國的成本上升,這些工作又外包到印度、越南這些地方。
這些跨國巨頭不辭辛苦,把生產線從地球一邊搬到另一邊,真的是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嗎?
NO。一個印度工人擰螺絲不會比一個美國工人擰螺絲有更高的效率。唯一的原因只有一個: 降低成本。說白了,就是可以分配更少給工人。那麼,這種行為誰是受益者? 毫無疑問,是這些國際跨國巨頭。除此之外,不發達地區的工人和社會可以獲得一點微薄的收入,這是最迷惑人的地方。如果你從局部看,不發達地區受益了,但是我們談的是全球貿易,從全球角度看,工人的收入是減少了。有人說:國際外包降低了成本,那麼美國人可以買到更便宜的產品,所以美國人受益了。我們下面捋捋這個問題。(未完待續)直接上圖(大象曲線)
這幅圖的橫坐標是社會財富的分位數,縱坐標是這個財富水平上的人過去20年的收入增長率。
該圖說明,全球化的受益者是最右邊那段(全球頂級富人)和中間靠左那段(中國),沒怎麼受益的是中間靠右那段(發達國家的中低層民眾)和最左邊那段(全球最貧困人群)。因為發達國家底層民眾沒有享受到全球化帶來的好處啊。
出賣勞動力的底層民眾,他們的收入隨著本地勞動力的邊際回報變化而變化,全球化帶來了更多的低價勞動力供給,勞動力(以實際購買力衡量)的邊際回報率更低,他們的收入變得更低。
出賣腦力和資本的精英們,他們的收入隨著本地技術/資本的邊際回報的變化而變化,全球化帶來了更多對技術和資本的需求,技術和資本(以實際購買力衡量)的邊際技術/資本邊際回報變高,他們的收入變得更高。
說到底還不是因為錢。
1.政治方面:經濟全球化可以減少世界各國間的衝突和矛盾,但也會削弱國家主權;2.文化方面:經濟全球化會促進各國文化的融合,引入外國文化,對本國文化造成一定的衝擊(如韓國、美國文化對中國的影響);3.經濟方面:長期的貿易逆差會導致資本的大量流出;4.生活方面:隨著進口商品、服務等增加,雖然消費者可以獲得更多種類和價格更低的消費品,但是生產者的利益卻遭到破壞。此外,本國就業機會減少。
我提一個社會學原理:自古至今以來,沒有哪一種社會經濟體制被證明是永遠有效的。人類進步的過程,就是把舊的規則踩過的坑進行修補,並建立新的規則的過程。
發達國家退休年齡降低,出生率低,老齡化嚴重,新興市場經濟增長不足以滿足發達國家需求,發達國家效率更高,工廠搬回去有助於提高效率。有數據說中國gdp百分之七以上可以提供足夠商品給發達國家,但現在沒有。
一個最簡單的原因,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福利增長,強調的是效率。然鵝,經濟學不只研究效率,還研究公平。公平問題,即利益分配是否合理,或者說福利經濟學,是有價值取向的。有人覺得不公平,自然反全球化。
謝邀。贊同高票答案。貿易雖然能夠帶來總體福利的提高,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獲益,一部分人受損。你去看看全球化以來美國最大受害人群就是最支持川普上台的人,也就是那些勤勤懇懇的勞動,忠於家庭愛護妻兒的原始清教徒主義者。最大受益者莫過於華爾街金融寡頭和矽谷技術男以及那些所謂名牌大學教授們,所以他們都在反對川普上台,但是可以看到歷史洪流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因此,
看到這麼多人關心國際貿易,甚是開心。先佔個坑,以後填。
推薦閱讀:
※國際貿易就業率啊???
※印度為什麼可以隨意沒收中巴公民的財產?
※如何看待中國參與 TPP 成員國會議?
※進口總包互封封發分拆等國際郵政業務相關術語的含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