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仁投降詔書中各大臣的副署,海軍大臣為何排在陸軍大臣之前?
如圖,副署順序依次是:內閣總理大臣 男爵 鈴木貫太郎海軍大臣 米內光政司法大臣 松阪廣政
陸軍大臣 阿南惟幾
軍需大臣 豐田真次郎厚生大臣 岡田忠彥國務大臣 櫻井兵五郎國務大臣 左近司政三國務大臣 下村宏大藏大臣 廣瀨豐作文部大臣 太田耕造農商大臣 石黑忠篤內務大臣 安倍源基外交大臣兼大東亞大臣 東鄉茂德
國務大臣 安井藤治運輸大臣 小日山直登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排序?尤其是,海軍大臣為何會排在陸軍大臣之前?為何司法大臣也在陸軍大臣之前?為何外交大臣被排在倒數第三?
以及,為何會有那麼多「國務大臣」?
海軍大臣為何會排在陸軍大臣之前?為何司法大臣也在陸軍大臣之前?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是一樣的,因為這兩位是前一屆內閣留任的,另外米內光政由於擔任過首相,按規定應排在首相之後第一位。
為何外交大臣被排在倒數第三?
——因為東鄉茂德任職時間比內閣其他人遲,鈴木貫太郎組閣之初兼任外務大臣。
以及,為何會有那麼多「國務大臣」?
——這裡國務大臣類似不管部長。
看你的提問,題主你是陸軍的馬鹿吧?你要知恥!!
我本來的答案是瞎寫的,點贊的都是傻白甜→_→
名單上在海軍兵學畢業的的只查到以下四位:
內閣總理大臣 鈴木貫太郎(海兵14期,沒查到名次)
海軍大臣 米內光正(海兵29期,68/125)軍需大臣 豐田貞次郎(海兵33期,首席)國務大臣 左近司政三(海兵28期,8/105)
海兵期數和吊床號出了海軍系統沒那麼靈光啊~
還是其他幾位答主提到的原因靠譜(除了「要知恥」之外)
=================以下是我瞎寫的原答案==================
查了下期數和吊床號,鈴木貫太郎(海兵14期)是名單里唯一比米內光正(海兵29期)排位靠前的。因為海軍完蛋了,美國才戰勝的。反過來說,如果日本陸軍沒有拿下中國的內陸,日本會投降嗎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作為一個海權國家,海軍的地位肯定高,海軍大臣排在前面並沒有啥奇怪的啊。
首相不都是海軍派的么,鈴木貫太郎是前海軍大將加海軍在內閣的代言人......陸軍派當時都失勢了。順便226之後天皇對陸軍始終有不信任,海軍排在陸軍之前也很正常。
給個思路,手機不好查實
鈴木不說,米內在資歷上是前輩,司法大臣是前任內閣留任的前輩
軍需大臣和阿南資歷應該是相同的至於外相,東鄉步入政壇的時間在1910年之後了,應該算後輩
另外1889年明治憲法公布時,海相西鄉從道也在陸鄉大山岩之前
至於國務大臣,日本維基的說法是
明治以降も昭和初期まで內大臣?宮內大臣の職が置かれたが、これは閣外の職位であり、國務大臣には含まれず內大臣府?宮內省にあって天皇を補佐する役目であった。阿南還是資歷不夠啊 他這個陸軍大臣本來就是三方妥協的結果
不過他能頂住陸軍馬鹿們的最後瘋狂 最後又剖腹自殺
我敬他是條漢子因為陸軍馬鹿
因為當時日本軍部,海軍掌權的實力派更接近日本的權力中心。日本天皇對於多次政變的陸軍的不信任,導致海軍在軍部的重要地位。1936年在日本發生的「二·二六事件」中,政變軍人曾想扶持裕仁天皇的胞弟雍仁親王來取代裕仁。雍仁親王是日本大正天皇的次子,他長期以來對日本陸軍中的皇道派(日軍中狂熱的法西斯派系之一)少壯軍官持同情態度,支持皇道派要求推翻民選政府、加速實行國家法西斯化和積極準備對蘇開戰等主張。1936年2月26日凌晨,1400餘名日本軍人突然發難,襲擊被他們稱作「奸臣」的政府要員住宅,內大臣、教育總監、大藏大臣等人遇難。之後裕仁對陸軍越發趨於不信任。
島嶼國家這不是很正常么?
看看英國,英國皇家海軍,英國皇家空軍,英國陸軍。。。于謙的父親王老爺子,一個中國人,都能混到蒙古國海軍司令,你說日本可是四面環海
推薦閱讀:
※軍部給溥傑安排的政治聯姻中,嵯峨家僅是侯爵、原大臣家,家格是否偏低?
※跟櫻井翔結婚的可行性報告?
※如何看待少了美國的TPP被改名為CPTPP,並在日本主導下繼續走下去?
※日本為何能在明治時代迅速完成工業化?
※如何理解《公羊傳》的九世復仇這一大復仇理論?對今天的國際形勢有什麼幫助?該不該對日本也加以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