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甲車被擊穿?蘇丹維和的裝甲車那麼脆皮嗎?

剛看到新聞,蘇丹維和士兵兩個犧牲,感覺很痛心,怎麼裝甲車那麼容易就被炮彈打破?


2016年8月7日更新:

發現一個比較專業的分析視頻,結論是迫擊炮彈而非我在原答案中認為的125mm高爆榴彈。

【河馬的幀察】第19期:致敬南蘇丹我軍維和烈士+詳解戰車的頂甲與戰士的鎧甲

那塊125mm高爆榴彈的殘骸確實是在營區發現的,但並不是擊毀裝甲車的元兇。

不過原答案我就不刪了。

以下為原答案:

大家都說是迫擊炮?

【原創】鳳凰的狗屁專家,請閉上你無德的嘴巴

根據這篇文章,在車內發現的「肇事」炮彈的尾翼長這樣:

呃,這是迫擊炮彈?迫擊炮彈有這麼長的摺疊式尾翼?

請教了一下其他愛好者(畢竟我只比較了解輕武器),結論是這個:

125毫米高爆榴彈,由125毫米滑膛坦克炮發射。上圖為蘇聯的3VOF36。

畢竟南蘇丹在建國以前就從烏克蘭購買了T-72系列坦克:

上圖為2012年5月被蘇丹政府軍擊毀的南蘇丹人民解放軍的T-72M1坦克。

不過,也不一定是南蘇丹官方的坦克,很可能是當地某個軍閥的坦克(南蘇丹正在發生叛亂)。

從新聞圖片來看,就連「灌頂」的說法也存疑:

如果真是125毫米高爆榴彈穿入車體後再爆炸的話,這幾個乘員一個都活不了,就算穿的是軍標6級的硬質防彈衣也沒用!

目前看來比較靠譜的猜測是:炮彈(流彈)大偏角打到裝甲車頂部,落彈與車頂呈小角度而非接近90°,這樣的彈道用坦克炮抬起十幾度就能打出來。炮彈在尾翼勾到車頂後被觸發並爆炸,車頂不是被貫穿的,而是被炸開的。爆炸的大部分威力被阻隔在車外,所以最終只造成兩人身亡。至於官兵所說的「兩個車窗之間」,應該是指車頂的兩個艙門中間。至於這次中彈的裝甲車的防護水平:

從CCTV的新聞視頻來看,中彈的是一輛92B步兵戰車,畫面中能看到它側面特有的防彈玻璃窗口和乘員艙中央的炮塔吊籃。

上圖為維和版92B式步兵戰車,撤掉了炮塔上的紅箭-73反坦克導彈,僅保留機炮和機槍。

92式步兵戰車的車體前部正面和兩側可以抵禦7.62毫米穿甲彈的近距離直射和炮彈破片。根據其他愛好者的說法,WZ551系列底盤的裝甲厚度沒有超過20毫米的,要在100米內吃一發12.7毫米機槍彈也有點玄。

不過,全世界的輪式步兵戰車的防護能力基本上都這樣。在預設的國與國的正面戰場上,輪式步兵戰車只負責快速運送步兵跟上坦克,使步兵協同坦克作戰,並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至於那些高傷害,有坦克在前面呢。至於評論區有人認為是RPG-7或者82mm無後坐力炮:

RPG-7發射的PG-7系列彈藥的摺疊式尾翼長這樣。

82mm無後坐力炮彈的摺疊式尾翼長這樣,上圖是國產PW78式82mm無後坐力炮的破甲彈。

事實上大多數82mm無後坐力炮(例如蘇聯B-10和國產65式)的彈藥並沒有摺疊式尾翼。

蘇聯SPG-9無後坐力炮發射的PG-9系列彈藥的摺疊式尾翼則是這樣的。


謝邀。

輪式APC的防護指標一般是正面防禦7.62全威力彈(M43和NATO7.62之類),側面防禦手槍彈(派拉貝魯姆9MM)和炮彈破片,口徑大於20MM的武器擊穿輪式APC真的不要太輕鬆。


——————7月13日修改分割線——————

有知友提出質疑,如果這真的是一枚125mm坦克炮榴彈的話,那我維和部隊的92B不是應該徹底車毀人亡了嗎?

答案是毫無疑問的,這樣一枚125mm坦克炮榴彈裡面的炸藥足足有3公斤,與122毫米重磅榴彈基本相當,主要靠金屬破片殺死周圍的步兵。對於暴露人員的殺傷範圍左右寬40米,前後縱深20米。很多時候俄軍還用這種榴彈來打裝甲車和碉堡等防彈能力一般的目標,一發炮彈直接命中可能報銷一車人。

但這都是建立在坦克炮榴彈直接命中車體的前提下,然而這枚俄式坦克炮彈卻命中了步戰車頂部的艙門蓋板,從兩個車窗之間穿了過去,爆炸的大部分威力被阻隔於車外,這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即便如此仍然造成兩名中國軍人遇難,如果真的直接命中車體,後果不堪設想。

——————原回答分割線——————

翻了翻目前的答案,也就 @章易的想法比較靠譜。國際慣例先下結論,92B步兵戰車的裝甲厚度的確不算高,但擊穿其頂部裝甲的絕不是什麼迫擊炮彈,而是一枚坦克榴彈。

ZSL-92B輪式步兵戰車

92輪式步兵戰車最高時速可達85km/h,車體為裝甲鋼製造的全封閉式浮殼結構,車體前部正面和兩側可防7.62毫米穿甲彈近距離射擊和炮彈破片。而基於92式發展過來的92B本身在防護水平上提升不大,但其採用全罩式炮塔上有30mm機炮、機槍外加紅箭73反坦導彈,屬火力較大版本。

官方發布的肇事彈體殘片照片

接下來我們就扒一扒這個炮彈到底是何方神聖。別看這只是一張炮彈尾翼殘片的照片,信息量卻著實不小。

首先我們能看出這枚炮彈的尾翼並不是固定式的,而是可以摺疊的結構,這能說明什麼呢?

要知道,迫擊炮大多採用的是曲射式滑膛結構,出於成本等多方位的因素考慮,其採用的炮彈大多是不可摺疊的尾翼結構,也就是說,這極有可能根本就不是什麼迫擊炮彈。

絕大多數迫擊炮彈採用的都是固定翼結構。那這又是什麼呢?

在我國維和部隊駐紮的蘇丹相關地區,政府軍和敵對勢力均有裝備T72,所以它自然而然成為了我們懷疑的對象。

T72專用125mm坦克炮榴彈照片。

可能看的不是很清楚,那這張呢?

這是我軍基於俄羅斯相關技術開發的96式坦克125mm坦克炮榴彈。

不難發現,該型坦克炮榴彈採用的是摺疊式尾翼,與圖中殘骸相吻合,但更重要的一點細節是兩者之上都有明顯的用來穩定炮彈飛行時氣流的凹槽!

廢話少說,上對比圖。

真相一目了然。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迫擊炮彈是從裝甲車頂部的機槍塔中間掉進去的,而且如果不是機槍手正好轉了方向讓炮彈找了個空,差不多就直接一炮轟機槍手正腦瓜頂上了。

聽起來太TM玄幻了,可生活從來就不講邏輯和概率。

這事一和巡邏沒啥關係,本來就是蹲坑守基地的;二和裝甲車裝甲水平沒關係,直接從車體上面的開口進去了。


首先,黑叔叔手裡不只有AK,還有重武器

接著,概率事件

總結下,一顆迫擊炮彈誤打誤撞掉到步戰車裡了,我們有人犧牲了,也讓某些人集體高潮了。

嗯,對了,炮彈在步戰車內部爆炸,步戰內部空間狹小,這次事件防彈衣頭盔功不可沒,怎麼沒有人噴中國的防彈衣了。


裝甲車(步兵戰車)是脆皮,沒錯

但是步兵戰車從來都是脆皮的(除了想不開的以色列)。

步兵戰車出現之初,設計目的就是毛子為了在對西歐的閃電突擊之中,讓腳男在鋼鐵洪流之中能伴隨坦克前進,並為腳男提供三防保護,而不是成為移動的堡壘(以色列強行刷一波存在感)。裝甲車輛從來都不是戰爭的主角 ,而是讓腳男可以和坦克協同前進(都冷戰了,二戰時候T-34拉著一大堆波波沙的時代回不來了)的同時,可以對坦克/武裝直升機/炮兵來不及打擊的機槍火力點、單兵分隊等軟目標進行打擊。

為了機動性,維護性和運輸能力,步兵戰車的防護能力真就是扛得住7.62mm步槍彈100m內射擊和炮彈破片(注意,是炮彈破片不是炮彈。)以及重點部位可能會扛得住12.7mm步槍彈。而且這個指標很可能還會縮水……

為什麼?

因為在設想之中,傷害都是在由坦克承擔,步兵戰車只要擋得住單兵輕武器射擊,給步兵火力支援就行了,而且還有對體積、重量的硬性要求。

但是治安戰在伊拉克把美國的後勤部隊和輕裝師打得實在是太慘了。簡易爆炸裝置(IED)、RPG-7、迫擊炮、地雷、莫洛托夫雞尾酒………沒辦法,柵欄裝甲,複合裝甲,爆炸反應裝甲乃至磚頭沙袋(別笑,當年悍馬車真有人壘上了)都上了,但是沒辦法,裝甲車不是坦克,該被打爆還是會被打爆,M1A2都無法倖免,更何況滿地跑的悍馬/布雷德利/斯崔克。而且還有不少裝甲車輛裝甲被RPG點燃(為了減重,用了大量的鋁合金裝甲,結果發生鋁熱反應),甚至反美武裝發明了汽油引燃輪胎(再好的防彈輪胎也怕火)逼迫裝甲車停車再用RPG/SVD點名的戰法。美國人不甘心,最終還是弄出來大殺器--防地雷反伏擊裝甲車輛(MRAP),雖然對付IED效果很好(存疑,有數據顯示MRAP上場後脊柱受傷、腦震蕩和骨折人數激增,因為反美武裝對付MRAP的最直接方法就是繼續為IED增加炸藥量、配上聚能裝葯,結果就是一言不合MRAP就上天,落地之後車雖然沒成零件,但人就慘了),但是面對RPG等等,其實還是吃力。

目前看是迫擊炮的襲擊,不同於火箭筒和IED,迫擊炮很難提前發現,提前打擊而且從裝甲車輛最脆的上面進來了……

中國的軍隊作戰思路中,假想敵都是以美xx、前蘇xx、越xx到某灣為主的正規軍,面對治安戰,也會很費勁。更何況只是維和部隊,前沒有99開路,後沒有炮兵壓制,上沒有飛機保駕,下沒有偵查分隊觀察,又不能提前定點清除,只能說防彈衣質量不錯。


這反映各國為戰爭打造的軍隊其實都不太適應維和這種治安戰。

有的人那意思是用坦克維和?這其實不太現實。

坦克來巡邏效率是很低的。裝甲部隊里保障部隊的人數太多。更適合戰線清晰的戰爭。維和的話保障部隊人數太多了風險照樣提高。坦克那點摩托小時數用來巡邏也是夠嗆,進一步坑後勤。我國,乃至世界範圍都缺少為維和訂製的裝備。這兩年國際上開始重視防雷了,但是頂部一樣脆。

其他方面,現代的小口徑步槍在維和戰場上表現也不好。美帝重提7.62。

不單是陸軍有這種問題,戰場飛機被重提也是這個原因。

我開個腦洞吧。用老舊主戰坦克來改一個平台也許合適治安戰。拆掉無用裝備,比如大口徑火炮,觀瞄設備。

以色列有款類似的貨。但是那玩意同樣對後勤依賴太嚴重。

說到底,人類現在需要一款全面防護(對付全向火力威脅)的拉力塞車(在惡劣保障條件下作戰)。

再說了萬無一失的防禦是不存的。

就算上了坦克,你也架不住現在流行用2、3發155炮彈做的路邊炸彈啊。


首先,這尼瑪是炮,不是槍。對於92輪式步兵戰車來說,它只是步戰車,設計標準就是防步槍,甚至可能連12.7和14的重機槍都防不住。你指望它放住炮彈?話說你在路上被人搶劫拿刀捅了,你能怪衣服尼瑪不防刀?你這衣服設計之初就沒這個功能好么!

第二,這炮彈尼瑪從車頂打過來的,稍微有軍事常識的都知道,不管坦克還是裝甲車最薄的就是車頂,比任何位置都脆皮。

第三,回頭說一句,炮彈掉到車裡面人群中,對就是人群里,如圖!

你想想,居然只死一個?最終證明是防彈衣防止了破片殺傷,車內滅火系統迅速滅火防止騎車殉爆,挽救了大部分小夥伴。車還是好車最後,還是說一句,雖然我們穿了防彈衣,也有滅火系統。但是,做的遠遠不夠,我們還是把維和當作秀!沒有作戰的思想觀念,你想成為大流氓,就必須要到亂七八糟的地方去刷經驗,刷經驗就免不了出現各種各樣的危險。所以,啥防rpg柵欄,啥重型戰車,啥坦克,啥厚重防彈衣,有多少來多少。這都是美帝拿人命刷出來的經驗啊,你不借鑒你就得自己拿人命去刷!


好吧,我是坦克兵出身,為什麼火炮射出的炮彈不在炮管里爆炸? - 匿名用戶的回答

這個也是我發的,十幾年的坦克兵、機械化步兵,你們談論的裝備早都很熟。我說幾點供你們參考:

一、關於炮彈

1、125mm坦克炮最高射角3x度,也就是說最多以3x度的角度入射,圖中破壞程度,入射角度起碼在45度,與之不符。

2、大家對125mm榴彈的威力還沒有概念,125毫米榴彈威力驚人,10米範圍內是必死無疑,因為它的破片很大、很重,打在人身上不是肢體受傷,而是會把人撕碎,即使不考慮破片,單單是衝擊波也會把人體撕爛,如果是125mm榴彈炮,7個人不光不能有存活,而且,車的後半部分不可能如此完好,特別是什麼防彈玻璃、背包之類的還如此完好。那些電影電視裡面在炮彈爆炸後完好無損的繼續衝鋒完全是笑話。

這是17號在軍總做手術的那位維和受傷的士官的X光片,他股動脈破裂,飛機高空低壓送回來手術,大難不死。白點全是彈片,如果是125mm榴彈炮,不可能是這樣的小點,應該說根本不可能有完整的肢體。

3、125mm榴彈初速800米左右,看得見拋物線軌跡,那是超人。

4、

圖中所示彈尾確實是125mm榴彈炮彈尾,只可能是用錯圖片,甚至有可能是戰士撿拾的戰場炮彈殘片被誤認為是爆炸彈尾。

二、防護問題

92的防護等級頂部只能防步槍彈,正面才能夠防12.7mm穿甲彈,是個炮彈都能炸穿,全世界輪式步戰都這個等級,沒什麼丟臉的,因為這類裝備設計的就是快速機動,防護作為次要,說實話,我一直在重裝機械化部隊工作,老單位配備的也是99+04A的頂級搭配,一直跟配輪式步戰的兄弟單位開玩笑,說他們也就開個裝甲貨車。

三、真正的問題是指揮員素質

現場是一個教導員指揮,主要職責是政治教育,思想工作,指揮作戰必然是外行,他的最大錯誤是安排了一個輕裝甲目標內坐了滿滿一車人,而且是在這種無掩體的防禦作戰。新聞上他在出事之後才安排人員下車的命令,讓人唏噓。


裝甲車輛不是炮樓,要在運動中正面禦敵,快速突進。停下來等著被算計,M1A2sep也扛不住各種低端甚至土造的大裝藥量武器,一樣白給。


笑,你確定裝甲車扛得住炮擊?

二十毫米西斯帕諾也不見得每輛裝甲車都擋得住


炮彈在車體內爆炸只有一人當場死亡。

這明顯說明我們的單兵防護很強好嗎?

野雞就這麼想吃人血饅頭?


迫擊炮灌頂,運兵車肯定是受不了的

頂部也就擋彈片的水平。

運兵車太重就沒法運兵了。

而且灌頂一下才死兩個,說明大體擋住,就是砸了個洞。

那種地方步戰車都不好開,而且也不適合履帶車輛,因為壞的太快。

所以只能用輪戰。

輪戰必須輕,特別是那種地方硬路都不多。

還得皮實簡單,要不然那種氣候不好辦,後勤也是不方便的。

純粹的步戰還是有些能扛迫擊炮的,也可以加柵格,當然也是概率防禦。

總體而言背起來放屁都砸腳後跟

國內維和的裝備有一些欠缺也是真的,因為好的輪戰不適合維和,而可以維和的裝備又輕量化過頭了點。

炮彈灌頂還算好,主要是據說側面對抗突擊步槍彈不是很可靠,甚至被打凹了,實在是太薄。

再厚個兩毫米就好啦

至於迫擊炮?

人品


現在在摩加迪沙還有被擊毀的巴基斯坦維和部隊的裝甲車殘骸。。


我說句題外話

伊拉克發現過三發152串聯的「路邊炸彈」


果然不是迫擊炮,是125坦榴。。。我早覺得迫擊炮造成這麼大的殺傷有點過分了。還好沒直接命中,要不車人就全沒了。話說當時沒有無人機在天上偵查么?要
是迫擊炮的話也許就算了,要是坦克的話這事就的好好調查調查了,究竟是誰用坦克向我們射擊,找出真兇,還我們公道。不過還是要等官方的消息,相信我們的PLA不會就這麼善罷甘休的。

-----------------------------------------------------------------------------------------------

大意了,還是對治安戰缺乏經驗。也是趕吋了,基本上就跟離個30,40米,扔個石頭砸腦門上一樣。後來指揮員的應變就很好,車屁股靠牆,車裡只有駕駛員和機槍手。

要我說還是學鬼子當年,在基地門口修炮樓最安全了。鋼筋水泥管夠,能防住RPG,迫擊炮就行了,畢竟游擊隊沒有太像樣的重武器,對了炮樓邊上要為上鐵絲網,加上雷區(防止埋炸彈),最好有個壕溝,防止小孩子,自爆車跑進去,只能從基地進入,除了導彈和重炮,基本上就安全了。不過成本有點高,弄的像佔領軍了。


說句挨噴的。用裸體上陣的輪式裝甲車,在這種有潛在衝突甚至有可能爆發治安戰的地區維和,是缺乏實戰經驗的體現,希望能夠吃一塹長一智,別再用戰士們的鮮血來刷經驗了。

輪式戰車的防護能力,美國佬在伊拉克那是血的教訓!!!!!看看斯特瑞克被炸成什麼樣?之後看看斯特瑞克治安戰改型被增肥成了什麼樣?

我們在南蘇丹已經流過血了,不希望再上演悲劇。

補一張圖,看看美帝的斯特瑞克是怎麼增肥的,能附加的防禦全掛上,寧可損失車輛壽命也要少損失有生力量。值得我軍借鑒。


裝甲車的裝甲只能防禦一般的步槍攻擊,連機槍連發都抵擋不了,更別提炮彈了。裝甲車的作用是更快的運輸步兵,清理對方的步兵。


炮彈啊親,不是茶葉蛋啊!茶葉蛋是越多越好,炮彈這個可是一發入魂,要了親命的


炮彈,不是子彈啊。

要不RPG這玩意這麼好賣呢。


推薦閱讀:

戰車可能採用裝甲核心一樣的模塊化設計嗎?如果採用,有什麼優缺點?
彈道導彈發射是如何被瞬間偵察到的?
炮管根部包裹的布有什麼用?
近代陸軍光靠冷兵器就能完虐古代精銳陸軍么?
為何黑社會械鬥都很低端?

TAG:武器 | 軍事裝備 | 裝甲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