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葉問3》中 甄子丹和張晉的詠春功夫?

想求教一下 自己很想了解一下正宗詠春到底是怎樣的 (本人武術白痴)

雖然葉問系列是幾部很好的片子 個人非常喜歡 但是感覺還是有神話葉問的嫌疑

最近關注過一小丟丟截拳道 想要學過 然後在思索截拳道中一些拳術和詠春拳術的區別

看過湯米的截拳道視頻 他注重街頭格鬥 提倡使用標指和踢襠 在《葉問3》中看到甄子丹對泰森的最後也嘗試用標指和踢襠 可不可以認為 詠春拳法里原本就存在標指和踢襠 並不是李小龍自己在詠春基礎上新加的內容

而張天志在提到自己的詠春和葉問詠春有不同 葉問詠春不正宗 其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看過一些貼 說在《葉問前傳》中提到 葉問師傅陳華順將自己學到的詠春加以改良 原本詠春拳術里沒有高腿 只有低腿腿法 這個應該如何解釋?而該原因是不是張天志訴說葉問詠春不是正宗詠春的主要原因?

當然 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電影中專業的拳術刀法我看不太懂 只是單純想問一問

謝謝大家啦

@史旭光艾特一下史教練 最近在關注您的印心會 嘿嘿


標指與提檔自然不是李小龍所創造。標指在詠春拳里的地位那可是相當高的,據說當年傳授標指的時候,門窗都要閉合,這是閉門之技。我也是南拳,我們也有標指,但是用處以及接觸範圍與詠春的有些不一樣,我猜測這是近數十年,各種拳術切磋融合所轉化的。就像我們聞名的鳳眼拳現在很多拳術也是有涉及的。

南拳大多為低腿那是因為還是祖傳於南少林,南少林講究力由地生,腳生根才能發出最大可能的力。所以低腿大多數時間快,難以預測,難以防範,並落地及早,自然被南拳所重視。

《葉問》3一直沒時間去看,我個人不太喜歡甄子丹的葉問因為在葉問1,2里,你完全可以看出他的用力一驚一乍,外行看起來的確是帥氣瀟洒一派高手風範,現實中他這樣不會有延綿不絕的餘力。練到一定水平的時候,武者都應該可以一股氣力不但是要持續下去,還要在一拳一腳之間逐漸增加氣力,而在甄子丹的不論春晚表演,還是葉問里,都只能看見他的發力卻不留力,所以我個人不太看好。


詠春這種玩手的技術論完整性比不上螳螂拳,實戰哪有機會讓我玩手啊,傳統擂台比武基本技術就是兩大塊,游場和入膛。游場詠春的技術用不上,入膛則是生死勝敗之分,一旦入膛,就是一下解決問題,哪裡還有那麼多時間讓你拆別人的手又擒拿又摔法什麼的。所以詠春在古代基本是小門派,別說碰到三大內家拳高手,就算碰到八極等也夠嗆。當然學了詠春打沒怎麼練過的還是可以的,那真叫隨你怎麼玩了


謝邀

昨天剛看完葉問3,順帶著兩位師弟拜訪了附近的一家詠春拳館,跟館主聊了一會。

先談電影,我個人覺得點睛之筆是泰森的拳擊與甄子丹的詠春,少有電影能讓我們看到拳擊的展現,簡潔明了。竊以為,沒有那個鬧鐘三分鐘,一直打下去,葉先生在世的話估計也要被打過去

電影里的詠春煞是好看,最後的詠春對詠春讓我看的眼花繚亂,棍,刀,拳都極為精彩,之前看徐導的《師父》,驚訝於蝴蝶雙刀的倒持及換把的靈活,葉問3里的雙刀綿綿不絕,棍法你來我去,卻看不到拳諺里的那句「刀無兩響,棍無雙發」

那位詠春館長學的是葉系,黃淳梁一支的,我們也聊了不少東西,問到兵器時,他說,棍和刀已不長用,亦不長練。細說原因,本來兵器就是練拳到了後期才能接觸到的東西,能碰到的人少,並且自己單練枯燥,對練的話一是陪練難找,二是危險係數太高。所以兵器相對起來就少見了

詠春的拳腳,其實無論哪個拳種,都無法去說它沒有什麼高腳,低腳啊,拳種之間只是風格不同,通俗的講,也就是技能樹點的不同

至於爭正宗的,誰打的過誰,誰厲害,誰能帶著這個拳種好好發展,誰就是正宗


兩者都不是出自詠春門派,為拍電影研習過。甄子丹比張晉花的時間長些。自然好一些。但本質上都不是門內人。

詠春三套拳:小念頭,尋橋,標指。標指是一套。踢襠不算完全的詠春招式。只是也符合詠春腿法的規律。

不破不立。截拳道源自詠春。門派關係。不必強求他們的繼承關係。截拳道作為門派來說,缺憾在於繼承者沒有能扛大樑的。

李小龍功夫可以,但門派拳法講究傳承。

至於街頭格鬥提倡標指踢襠,是弱者的邏輯,跟打架打不過人就玩命一個邏輯。孩子氣。稍微上檔次一些,都應該知道功夫反應意識比一兩個招式來的管用。

詠春正宗只是一個說法。就像陳勝吳廣起義前要搞一套神神鬼鬼的事情。這個是營銷傳播啊。在我國歷史中,名分與階級利益掛鉤的。

詠春拳的起源,可以從考據和人類學還有心理學的角度上去研究,會覺得很好玩。

蛇鶴相鬥啊,女子創拳啊,南少林至善五枚師太啊。這都是神話學很棒的題材。

為什麼會有不同的說法?支持這些說法的人物各自的利益出發點是什麼?詠春的民間性質與反抗清朝的關係?禪宗思想與詠春拳的關係?

為什麼葉問的說法堅持了原來的故事,而葉准提出新的說法——攤手五。

個人認為葉問更加智慧,他對詠春的理解,不僅是拳腳,還有這個門派自身的文化都洞若觀火。

接受詠春正宗,必然是固步自封的第一步;推翻原來的故事,是門派紛爭的取禍之道,跟立太子廢長立幼一個道理。

追本溯源是很重要,但沒有把功夫練好重要。詠春正宗,屬於政治遊戲。而武術之所以衰落,不就是因為政治嗎?從宋太祖「重文輕武」開始。


謝邀 @王在瘦,詠春不了解,和會詠春的交流過幾次打法和接受,詠春的攤膀扶確實很有特點,中線優勢很大,但我仍然無法評價。

@黃鑫鈺, @影輪m


我沒練過武術,但是和你一樣,是功夫迷。專業角度,我沒資格談,因為自己沒練過嘛!哈哈。簡單從歷史角度談談我對於詠春拳和南派功夫的一點點淺見。

詠春拳,據說是嚴永春創造,嚴永春和苗翠花都是福建莆田南少林寺的五枚師太的徒弟。所以詠春拳應該屬於少林拳法的一個衍生拳種。

南少林寺被雍正皇帝滅了之後,逃出一些俗家弟子,最著名的就是洪熙官,陸阿采,等人。洪熙官不用說了,他在少林拳的基礎上,改造出了洪拳三寶:工字伏虎,虎鶴雙行,鐵線拳。陸阿採的徒弟就是黃飛鴻的老爸黃麒英。

本來的少林拳法確實博大精深,才有天下武功出少林一說。不過因為和清朝的關係不好,成了反動分子。所以從南少林逃出來的這些高手都抱有反清復明的心理,所以需要招兵買馬,拉幫結派,建立自己的武裝。這時,如果還用最原始的少林功夫還訓練弟子和黨羽,勢必速度太慢。光是基本功就要練好幾年,你看過李連杰演的少林寺吧!正宗的少林功夫,一個金剛搗錐,馬步沖拳,就要練個三五年,把地跺個坑出來才行。這樣的速度,不利於反動分子儘快起義。所以,嶺南武術在雍正之後,幾乎都是由少林拳法改造而來。

改造成功的拳法,招式狠毒,變化巧妙,確實利於學習的人速成。詠春拳也是其中一種。

但是缺點就是提高的空間太小。清末民初的時候,北方几乎都是被太極,八卦,形意,三大內家拳所佔據。內家拳的基本功相比嶺南拳法要難練,而且時間長,但是一旦練成,往往內勁十足,反應敏捷。而洪拳詠春之類,練習成功的進度很快,但是瓶頸也很低。練到一定層次就不容易再有突破。

雖然向葉問和黃飛鴻這樣的人,實力也不可小覷。但是不曉得他們打不打得過孫祿堂,楊成甫這樣的北方內家拳高手。

而北方的武林高手似乎很少被人得知,是因為我們大陸的影視作品對於北方武林的題材拍攝比較少的緣故。而葉問,黃飛鴻之所以很有名,主要也是因為香港電影的烘托,才使他們人盡皆知。

如果僅僅從有限的歷史資料來分析,我覺得嶺南巔峰時期的武術水平應該沒有太極形意八卦的巔峰時期水平高。

之所以啰嗦這麼多,還是回歸一句話: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現在的武術,無論是專業武校,還是武打明星,都是以套路為主。當然,套路打好了也不容易,但是已經有些脫離武功的本意!

李小龍的武學很接近古人武術的真意。但他應該是沒見過北方的內家拳高手,不太懂練內功,他純粹是拼身體,只是截拳道的理論與道家的理論有些相似!如果他有生之年,能有機會和李經梧這樣的太極高手推推手,說不定會成為一代宗師。


甄子丹正式向葉准學過詠春,雖然只有十節課,但也算師徒名分。同門還包括張繼聰,方力申等。張晉的拳形是詠春,拳意不是,詠春拳從不鬥力。刀,棍的用法,葉問3里除了熱鬧,實質的東西不多。


別跟我說你功夫有多高,師傅有多厲害,門派有多深奧。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對的站起來,錯的就躺下咯。


  拳沒有正宗不正宗,只有能打不能打,傳統武術圈子裡,攀根認祖論輩分是一大陋習,練家子不靠拳頭說話,難道光耍嘴嗎?就算再根正苗紅的傳承,打不了也只是花招爛架,只會給門派祖師抹黑,老祖宗的好玩意兒就是再正宗,也經不起不肖徒孫們瞎折騰。。。


外行人 剛看完詠春經典電影敗家仔 裡面提到了詠春的長橋和短橋 感覺很符合葉問3中的二人。葉問用的短橋 靠速度快攻短打 張晉用長橋 偏重力量(人力夫這個職業可以算是側面反映出他的體格)


沒有正宗不正宗 只有改良和傳統 李小龍沒有改良詠春 只是吸取詠春的部分核心 客觀的來講詠春流派多 張天志只不過是其中一個流派 他主觀上認為自己是正宗的而已


詠春本身不是流派,是戰鬥體系,它是以靜制動為核心,外有一些基本手法的,小念頭、尋橋和標指中都沒有連貫的套路,都是在練功,練基本手法,所以從詠春有記載開始,梁贊、陳華順、梁壁、吳仲素、姚才、阮奇山、葉問,他們無論是師徒還是師兄弟關係,他們的詠春都多多少少有差別。

黃華寶和梁二娣是故事中紅船上的人,所以他們將棍法和刀法加入到了詠春當中,姚才啟蒙老師是洪拳師父,善蛇形,他自己腕力驚人,所以他的詠春拳帶有蛇形和以手腕格擋的招數,葉問瘦小所以拳法快捷凌厲。

李小龍的大師兄輸給吳明哲之後,李小龍反思了詠春,並結合自己身體特點,發明了截拳道,其腿法是詠春所沒有。

詠春是最不應存在門戶之見的,這正是它現在迅速發展的原因。

至於甄子丹和張晉,我說一下個人的觀點。以我的理解,詠春腰馬合一,以靜制動,在電影中可以看到,甄子丹出拳時的確雙肩不動,其重心在移動始終是平移,攻擊的前提一定是在攤開、消去對方拳勁的同時,所以很符合詠春的心法。就我個人而言,詠春的電影中林正英和甄子丹是最接近我理解中的詠春的。

張晉就很明顯了,雖然整個姿勢很像詠春,但是所以發勁的方式都完全不同,沖拳時整個重心在不斷搖晃,那麼力量不是從腰馬發出的,而是加上了體重,這樣力量和殺傷力會增大,但是違背了日字沖拳的初衷(快速連續打擊對手以導致其重心不再穩定,這樣對手才會將要害部位暴露出來)。而他格擋對手進攻時,不是用腰馬向前的力量去消對手的拳勁,而是僅僅做出攤手和膀手的樣子。

雖然詠春和太極都是以靜制動,但是二者在實現方式上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兩個人的東西與詠春都沒啥關係…………


推薦閱讀:

為什麼 CrossFit 在中國沒有很流行?
一直堅持運動的人一旦不再經常運動之後會變胖嗎?
怎樣能快速瘦身?
如何科學地提高武裝五公里成績?
為什麼跑步機比橢圓機減脂快?

TAG:健身 | 武術 | 截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