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建築師眼中的"好設計"是什麼樣子的?

首先是來自問自答,歡迎同好拍磚,拍的好,就認識一下唄,就醬。

貓圖來自網路,水印還在,就不改了。。。


路人建築師眼中的」好設計「是什麼樣子的?

作者:其妙莫名 2016-1-7

什麼是好的建築設計?

一個簡單的問題,答案因人而異。

某明星設計師的答案 :

甲方不差錢啊,設計師就只考慮立牌坊的事了。坊間傳言預算造價從50億直接翻番到100億,度娘更狠,直接報價200億,真正超多少預算不知道,反正超得厲害是跑不掉的 。造型反重力,結構超級浪費,好用難用天知道,反正能用的面積能有三成,我個人覺得已經是良心設計了(常規超高層辦公能用的面積大約五成)。

甲方找明星設計師立牌坊,可是不想花錢錢, 明星設計師是老合作對象,著名的不理預算,只管殺,不管埋,給的答案:

反正颳風下雨漏水不漏水,誰用誰資道。

非專業人士,平時誰關心建築設計啊,和自己沒直接關係啊!

不過如果現在給你一小塊地,你自己蓋個住宅。你還有市場平均造價的預算, 相對夠用的資金。你會選擇一個什麼樣的設計呢?

傳統的做法,看看周邊,比較一下,感覺蓋得不錯,價錢也合適。直接去聯繫蓋房子的包工頭,告訴他你的要求,要求仿個差不多的。

包工頭不是設計出身,但是蓋房子有些年頭,踏遍周遭五里八鄉,無往而不利,絕對的地方權威。跟蓋房子有關的事,那都不是事兒!設計有啥難的?看也看會了!這全是我設計我蓋的:

要個別緻的,沒問題!找個炒更設計師,你覺得壕的元素全配上··· ····

眼界不局限於周邊的,也見過不少好東西,覺得還是城裡的別墅帶勁!

沒問題,互聯網時代了,上xx網站買圖紙。

咱改吧改吧照仿一個:

這些住宅,僅看外觀,現在至少都需要接近百萬級別的投資,可是卻不舍的花幾萬塊錢請設計師籌劃一下,形式、比例、色彩、材料組織極其隨意,空調、太陽能這些設備也都沒有妥善處理。房子花了大錢,與之配套的環境卻敷衍了事,毫無章法。

審美,真的是一種需要學習的能力。

同一個人,搭配不一樣,感覺完全不一樣。

花同樣的錢,得到的結果可能是天壤之別。花錢也可能成為災難。花錢,也需要學習的!

和服裝搭配相似,建築師要學會建築形式的合理搭配,也需要長期的學習和實踐,更何況建築設計還牽涉到文化、功能、技術等諸多知識的綜合運用,所以要成為一個相對合格、能夠遊刃有餘的設計師,基本都需要10年以上的學習實踐 。

蓋一棟建築,投入巨大,一旦建成,一般20年內不會再動,決策失誤,影響長遠。

專業的設計,對建築的使用舒適性、看著是否美觀順眼、建築預算控制、後期維護費用控制等等問題應該有個前瞻性的判斷和籌劃,而要做到給一個設計注入文化內涵,起碼還要對人文、歷史、心理學、美學等社科知識有初步的了解和認知。

推薦一個案例,過於專業的技術內容就不詳述了,主要介紹一下合格設計師的全局把控能力對建築的重要性。

這是位於荷蘭Goirle的一座住宅,看似平淡,實際上設計得很老道,頗值得玩味。

荷蘭,屬於高緯度國家,相當於咱們中國吉林、黑龍江往北,往北,往北 。 。 。

吉林、黑龍江什麼感覺?

請自行腦補Goirle的氣候和環境!

荷蘭Goirle,xx地圖街景,春暖花開的季節。

這個是荷蘭Goirle當地的傳統住宅。

這座竣工於2010年的住宅是Bedaux De Brouwer建築師事務所的Pieter Bedaux和Thomas Bedaux兩位建築師的成果。

這是這個住宅的總平面

住宅內庭院的一面

住宅的入口

臨街的工作間

入口室內小局部

住宅的一層平面

相信普通人也會對這個住宅報有好感吧,至少里里外外很乾凈整潔,看著舒心!

站在專業設計師的角度上,怎麼分析這個建築呢?

做任何策劃之類的事情之前,首先要明了這個策劃要解決的問題,釐清問題的輕重緩急,做到合理統籌。

在這個案例里,建築設計面臨的常規問題會包括:

---當地規劃管理部門會對住宅的建築範圍、高度、材料、色彩、環保、甚至建築形式等方面提出具體的要求,以契合當地風貌和規劃要求。

---使用者的生活需求:

-房間:幾口人,使用者的年齡,是否適合上下樓,是否有特殊的儲藏空間要求,是否經常宴客留宿,未來常住使用人口變化,是否需要為擴建留有餘地等。

-使用者的審美偏好。

-停車數量:常備停車數,臨時停車數,是否設置室內車庫、設置多少等。

-氣候條件:需要什麼樣的技術和形式,既能應對嚴寒氣候,創造溫暖舒適的室內環境,還能最大限度的減少後期採暖費用的持續投入。

-預算:能夠投入多少錢,滿足基本功能前提下一次性完成的話,大體決定了建築的規模和形式的繁簡。準備分歩實施的話,要考慮怎麼銜接前後期工程。

---周邊環境對使用的影響。

等等等等。。。

---規劃部門的要求,不用說,必須符合。

---使用者的要求,則需要設計師和使用者深入溝通,決定取捨。比如留宿客人很少的情況下,其實沒必要單設客房,儲藏間里多備幾個簡易床墊,書房或者客廳對付一下,和多加房間的投資不可同日而語,而且採暖面積增大,後期費用相應也會增加,影響是長期的。

---周邊環境的分析,這是普通人容易忽略,而合格的設計師必須將其納入全面統籌的重要一環。

說起來太抽象,

來分析一下,這個案例里設計師是如何考慮環境問題的。

這個住宅的位置

---住宅在生活區兩條道路的交叉口。

---汽車來往和會車,會對住宅有些雜訊干擾。

---周圍住戶和來往行人能看見住宅裡面人的活動,這是視線干擾。

設計師的應對策略是:

---將住宅需要私密和安靜的功能全部集中在圖示的紅色區域。

---面對外部的牆體只開極小的窗和必要的門洞,安靜得到保障。

---朝南明亮的大玻璃窗只對內院開放,隱私被保護的很好。

---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功能集中,建築需要重點供暖的空間都壓縮在主體建築里了,南面的大玻璃門窗利用的是溫室效應,利於冬季利用自然光採暖。當地冬季漫長寒冷,保溫層建造成本和建筑後期取暖費用都有極大的節約, 科學的說法叫可持續性。

---建築外圍,一堵立在水中的L形高牆,遮擋了外面的視線干擾。

---和主體建築脫離的牆豐富了住宅的外部空間層次,也阻擋了外界雜訊和視線干擾。

---波光粼粼的水面,裝飾了入口,水面是正常人不會隨便進入的區域,阻止了外人隨意接近私人領域。

---對安靜和採暖要求不高的功能布置在主體建築的外圍,作為主體建築和外部之間的過渡,也屏蔽了雜訊。

---設計師參考了當地傳統,設計了主體建築外形。

傳統的陡坡屋頂,是為了預防大量積雪,減輕屋頂荷載。而這個建築,周邊還有一圈單層的平屋頂,這個坡屋頂或許是市政規劃要求,也可能是設計師有意識為建築選擇傳統形式,採用新瓶裝舊酒的模式,為建築注入歷史和人文色彩。無論出於什麼原因,這個坡屋頂都延用改造的相當成功,尺度、比例、材料、細節拿捏得恰到好處,成為整個設計的點睛之處。屋面雖然使用的新材料新做法,但延用傳統深色,不至於太過突兀於環境。外牆改用更清新的灰磚,現代感極強的落地門窗,加上功能性和形式感極強的L形高牆,整體上比當地傳統建築空間層次更豐富,更私隱。

---外牆採用的是內夾保溫層的雙層牆,能在嚴寒條件下保證保溫層的耐久性,這也是應對氣候的策略。

建築極其封閉的北面出現了兩個整面的落地玻璃窗。從建築物理的角度而言,北半球嚴寒地區在北側開大窗,對節能是不利的,但是從美學的角度而言,這兩個窗豐富活躍了北側的視覺效果,在整體造型方面是不可或缺的,而且這兩個窗開在非核心區的北面,說明建築師在平衡實用和美觀上也盡量做了控制。

從這一點上也能看出,實用和美觀有時候的確是矛盾的,合格的建築師會盡量在兩者間協調,總體控制,局部妥協。

設計師為了豐富花園裡的空間層次,兩側特別設計了帶頂棚的半開放空間,這種空間處理類似中國園林設計里廊、榭的概念,當然材料是現代化了,採用的鋼結構,形式也追求所謂極簡了。

大概就是這樣,在設計師全局性的把握下,一個層次豐富,邏輯清晰的設計概念就建立起來了。

事實上,住宅在整個基地里佔地並不大,如果沒有這麼大的地,將後花園面積即使縮小到現有的三分之一,這仍然是個並不局促的庭園住宅,這對用地緊張的國內建築仍然具有借鑒意義。

當然,這個建築的內部空間布局還有許多值得探討的東西,但是對普通人而言,過於專業瑣碎,在此就不一 一分析了。

值得稍微深入分析一下的是這個建築的整體格局和西方傳統獨院住宅的區別,以下略作展開。

從上邊兩張圖片可以清晰的看出,這個建築外圍L形封閉高牆環繞,迥異於傳統暴發戶熱衷的大草坪里無遮擋獨棟花園洋房的原始布局,頗具中國古典住宅封閉內斂的特質。

中國古典建築空間很講究「藏」和「露」。層層疊疊的門、廊、院子、房子,忽明忽暗、兜兜轉轉主要是藏,可是輾轉間卻左露一絲,右露一毫,起承轉合間追求無處不在的變化,看似矛盾,其實玩的是情趣。這個要是詳細展開,可以寫一本書了,在此就不多啰嗦了。

高牆環繞,極小的窗,甚至乾脆不開窗,只有極富裝飾性的大門,露出一點崢嶸。

從這個住宅的總體布局可以看出,這個西方現代居住建築在從傳統到現代的道路上, 科技發展是一方面,物理上保證使用的溫暖明亮節能。審美和空間觀念上則借鑒了我們的傳統。

這個住宅大門都不是正面朝外,而是藏在高牆裡面,只露出一個雨棚,提示你入口的位置,進了大門對著個水中的牆(中國古典住宅里的影壁),

拐個彎才算正式進屋,空間有明確的遞進轉折,饒有趣味。

這種進個門兜兜轉轉的模式,中國早在商周時期的大宅就已基本成型,而後形式雖有諸多演進,但基本思路沒變,綿延達數千年。

我估計即使是很多專業中國建築師,也未必能領會到這個住宅設計的許多觀念和空間手法的來源傳承自哪裡?很多人也體會不到我們傳統建築空間美的妙處所在,這不是他們的錯,是教育缺失的問題,更是拜國內知識界、文化界一味崇洋,自輕自賤的氛圍影響。

站在更廣闊的角度來看,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中國社會落後了,為了急起直追,只有先謀求超乎尋常的高速發展,難免泥沙俱下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之一,也算是一種幸福的無奈吧。

在美、加等國能夠大行其道的大草坪獨棟大宅,其內核是為了迎合中產乍富之後的炫耀心理,看似前後花園、汽車洋房,鄰裡間卻相隔咫尺,視線互相干擾,加上隔聲糟糕(人工成本、自然資源特點等造成的住宅工業體系決定),諾大的房子居然吵個架都鄰里皆知。

這種死要面子的建設模式,著實有趣,普通人對建築的不了解,價值觀的認知停留在富人的花園豪宅上,開發商就迎合這種心態和認識,這種所謂「迷你」型的「豪宅」就到處都是了。

網上隨手搜索一下,截圖為證:

更可悲的是這種無力吐槽的模式,遠渡重洋,藉由中國無知無畏、唯利是圖的房產開發者推波助瀾,在中國的大地上也是遍地開花 ,大行其道,成為所謂的高尚住宅的模板,其泛濫洶湧之勢,不可阻擋。

還是回到推薦的這個案例,私以為其可貴之處在於,設計師基本上把錢都用在了解決了舒適性和降低後續維護,同時通過全面統籌,精心組織協調,無論是外部還是內部,都賞心悅目,清新整潔。

設計師不是一味的追求形式,而是用老道沉穩的巧思,使用可靠成熟的技術和材料,造就了一個經濟實用且美觀,既現代又有歷史傳承感的優秀住宅,相當對得起委託方的投資。

這個設計形式的極簡處理, 明顯是受當下西方美學的極簡傾向影響。

極簡,或許在經濟上的也是重要的考量,寧可少做點東西,但是材料和做工上高要求,東西質量有保障 ,減少維護費用,長遠來看,其實也是合算的。將來資金寬裕了,在室內外傢具飾品方面逐步美化、優化也是個穩妥合理的選擇。

如果有耐心讀到這裡,也許細心的讀者會發現我的分析基本上都是及其理性的陳述,甚少提及建築設計的形式美和建築的藝術性。

建築設計,實際上在設計領域裡是比較特殊的,建築的形式在工程角度上的高質量完成度,受到材料價格、加工工藝、施工水平、人工價格等諸多限制。現實中, 絕大多數業主不懂設計,不了解設計的真正內涵,以為設計就是造型,隨便看過幾個樣式,就萌生出巨大的創作熱情, 抱著我的房子我做主的心態指導設計,或者隨意修改設計 ,把設計師當成工具,設計師的心態往往從試圖說服引導慢慢滑落到「 隨便吧,大不了以後絕不承認是自己做的「 ,交工拿錢,深藏功和名。

還是之前我提到的,即使是只做造型設計,優美耐看的搭配,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東西,設計師也是要多年的學習和訓練才能嫻熟駕馭的,也需要花大量的時間精心的權衡和推敲,不是把所有眩目的東西放在一起就是設計了。

蓋一棟建築,投資巨大,牽涉專業龐雜,流程繁瑣,周期長,人員多,管理難度高。

僅僅設計工作就需要多工種協調:

建築設計師負責功能合理 、形式美觀、投資總體管控。

結構設計師負責建築的結構安全,承重和圍護結構造價合理。

給排水設計師負責供水、排水的順暢。

電氣設計師負責供電安全,照明合理,預防雷電損害。

暖通設計師負責通風排煙,空調系統的設置。

造價師負責相對細化的預算管理。

施工階段牽扯到數以百計種類材料的採買、供應、工種工期協調、人員組織,工作繁雜瑣碎。氣候變化、工人素質、工藝難易程度,都會影響建築的最終質量,管理難度遠勝於設計。

建築設計具有極強的功能性,現實性 。建築設計師是要面對落地實施的,不是面對畫布,隨心所欲的藝術家,不能天馬行空,僅憑想像工作。

在媒體影視劇里出現的明星建築設計師都是感性的藝術家, 渾身散發著濃濃的文藝氣息,言談間都是人文關懷,舉止優雅瀟洒。

那些都是傳播學意義上的設計師,是被媒體塑造出來的形象,是媒體抽取片段渲染, 結合想像,迎合觀眾獵奇心態創造出來的虛幻的形象。

現實中的普通設計師,其實更多的是接近這樣的。

一個真正合格的設計師,花最多精力的其實是在使用功能和空間架構上的協調組織上, 這兩個東西立住腳了,建築的使用就不會出什麼大的問題。至於建築的形式,完全可以根據業主的審美傾向和投資的多寡,由設計師做專業的取捨,宜繁還是宜簡,都應該以保證最終質量為前提。

這篇小文,是試圖通過一個小小案例的剖析, 展現一個建築設計,其工作的重心所在,設計師的核心能力是哪些?也算是個專業普及小文。

本文文字均為原創,案例轉自ArchGo! 世界優秀建築到您的桌面,圖片均采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不再贅述更多想法和案例。剛好前幾天上了「傳統村落與建築」的課,老師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什麼是好的建築?」我很欣賞老師的答案,稍微加工一下分享給大家。

1.最低級的建築設計是形式好。只追求酷炫的空間和效果圖,看起來標新立異,但更多的是滿足個人的私心和理念想法。要麼是玩蒙德里安式的構圖遊戲,要麼是玩概念故弄玄虛。

2.其次是達成設計目標。畢竟建築是門服務業,評價建築要看目標是否實現。它也不僅僅是設計的問題,還涉及到與甲方需求的協調,與施工管理的協作,所以不能局限為設計者的自娛自樂。要從空間、形式、功能中發現問題,並通過設計手段合理地解決矛盾。

3.最高等級就是看設計者的道義出發點,是為了宣揚自我還是為了作為使用者的當地居民,乃至於為了普羅大眾。比如樂山大佛的例子。

古代的樂山三江匯流之處,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聚凌雲山麓,水勢相當的兇猛,舟輯至此往往被顛覆。每當夏汛,江水直搗山壁,常常造成船毀人亡的悲劇。海通禪師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佛像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始動工,當大佛修到肩部的時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後,工程一度中斷。多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捐贈俸金,海通的徒弟領著工匠繼續修造大佛,由於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賜麻鹽稅款,使工程進展迅速。當樂山大佛修到膝蓋的時候,續建者章仇兼瓊遷家任戶部尚書,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捐贈俸金繼續修建樂山大佛。在經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後歷經90年時間才完工。

換句話說,樂山大佛的建造並不是為了滿足設計者為自己彪炳史冊的想法,也不是為了弘揚佛法的意圖,卻是為了讓人民得幸福。這個出發點、這個格局就不一樣了。可以對比一下某些代表威權人物、統治階級的紀念碑、陵墓,縱使外形再過華麗,哪怕形制再過偉岸,也不過是個別人的記功柱。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分析,事實上建築設計就是帶著鐐銬在跳舞。場地限制、功能要求、環境文脈等等因素都需要平衡,因此很難說有什麼個性化的施展。畢竟,這是一門為了使用者服務的行當,而不完全是你展現自我的平台。

還有種說法是,設計就是做大自然的傀儡,以及多學習既往的經驗,而不是被某個人或者某個思想所控制。司空見慣的往往是幾千年的經驗積累,通過觀察自然,思考於傳承至今的原初智慧,應當成為設計的起點,從而,有所敬畏,有所擔當,做出來的建築才會滿足使用者和老百姓的需求。

筆者元一,東南大學建築學碩士在讀。個人公眾號yuanyiyuanyi123,如果你關注,在後台回復「建築」,沒準就能得到你想要看的精彩內容!


看到樓上這個自問自答的,我只能傲嬌的匿名了。


不是很明白什麼叫路人建築師,,,就是滿大街都是的大路貨建築師唄~

好設計就是講道理的設計。一個設計能夠道理上講得通,解決好甲方和使用者的需求,就是好設計。

查德一看:這門檻也太低了啊。事實上,一點也不簡單,,,


推薦閱讀:

有哪些建築師在設計作品時,會用哲學觀點融入其中?
《漂亮的房子》第一集中與吳彥祖搭檔的建築師莊子玉是誰?有哪些作品?
steven holl 此種半透明幕牆材料怎麼認識為正確?
現今在中國有哪些地方能見到保存較完整的建築脈絡?
建築師應該如何處理建築與自然的關係?

TAG:建築師 | 建築學 | 建築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