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Pro 會失敗嗎?

據報道,iPad 2(不是 Air 2)仍然是佔有率最高的 iPad。

從銷售數據看,iPad 整體是在急速消亡的,降速堪比中國 GDP 的增速。所以 iPad Pro 會不會隨著這股大潮一齊消亡掉,成為蘋果近來第一款剛發布就失敗的產品?

再加上,也有不少人認為 iPad Pro 沒什麼特色,還巨貴(入門 32G 5888 + 筆 728 + 鍵盤 1288 = 7904 人民幣 &> 2 * iPad Air 2 = 3588 * 2 = 7176 人民幣),本身在 iPad 系列中就沒什麼競爭力。


這個問題真的很好。

未經過同意,不得轉載

我不同意 @一萬 的答案。

題主的問題其實有兩個,

  1. 為什麼iPad系列賣不動了?

  2. iPad Pro賣不賣得動?

我們先說第一個問題

1. 為什麼iPad系列賣不動了?

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就要首先回顧為什麼iPad當初賣得動?

iPad當初賣得動的原因是,iPad以良好的

1. 尺寸

2. 重量

3. 實打實的10小時使用時間

填補了家庭內環境和移動環境的

A. 視頻

B. 書

C. 網頁

D. 遊戲

的Consume的用戶需求空白。

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這裡確實有用戶需求,而當時的筆記本不足以滿足用戶的需求,所以iPad很成功的就佔領了這個需求的全部市場。

那麼為什麼現在賣不動了?

因為

1. 現在我們剛才列出的需求A, B, C, 以及部分D並不需要最新的iPad來完成, 以前的設備仍然

足以勝任, 並且沒有太大的用戶體驗差別

那自然而然的我們就會去想,那Apple知不知道這件事呢?

當然知道,你看看Cook是怎麼宣傳iPad的。自從Cook上台之後,就開始對外宣稱 「iPad不僅僅是一個完美的娛樂工具,也是一個Amazing的生產力工具」 (這不是他的原句,但是想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 Cook說的前半句不假,單後半句是令人懷疑的。

iPad一沒有鍵盤,二沒有手寫筆。

你得承認,作為一款生產力工具,你得要有稱職的Input Device,不然你的生產二字從何而來?

除了這個原因之外,還有個我認為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

1. iPad上面的生產力App不具有PC同級的功能,換而言之就是基本上每個大公司出的iPad版本的生產力App都是縮水版

我們拿Office,Adobe Photoshop 來舉例子,你如果是內容生產者,在你工作的時候,你願不願意代替用iPad上的這兩個軟體來代替你的PC?

你的答案是不願意的

為什麼不願意?

1. UI的變化導致你的學習成本的增高

2. 你潛意識的就已經意識到你要使用的Office和Photoshop 的 iPad Version 是功能不全的,以至於iPad不能滿足你的生產力要求

我們剛才說到的第一個UI的變化就已經夠要命了,還更別說第二個簡直是壓死駱駝的那個稻草。

如果你順著這個思路想下去,為什麼iPad上面的軟體都是輕量級閹割級,而不做出功能對等呢?

根據我的觀察,應該是如下四個方面導致的

1. ARM CPU 性能不夠, 導致很多需要強勁CPU的功能,iPad辦不到

2. 在UI更變的情況下,需要提供完全功能相同的iPad 版本設計成本分常高

3. 需要重寫大量代碼。 對於複雜的生產力工具,這一點尤為困難

4. 不能保證軟體的銷量。

這是一個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問題, 目前iPad不是一個被人接受的生產工具,換而言之,你很難改變人們的先見(你潛意識的就已經意識到你要使用的Office和Photoshop 的 iPad Version 是功能不全的,以至於iPad不能滿足你的生產力要求)。即便你做出了一個功能相仿的軟體,也有很大的利潤風險。

所以,我們現在看到了iPad Pro這款產品,像你所說的,這款產品

iPad Pro 沒什麼特色

這款產品依舊保持了蘋果最高的工業水準,和平板電腦的領軍設計, 但是你說的沒錯,這款iPad Pro確實沒有什麼特色。

那這款iPad Pro的誕生是錯誤的嗎?

相反,這款產品是完全正確的,而且非常迫切的

為什麼?因為Cook以及整個Apple意識到iPad已經完飽和了原始iPad用戶需求市場(A. 視頻

B. 書 C. 網頁 D. 遊戲), 而要想繼續提高甚至是維持iPad的銷售量,必須開拓新的市場,也就是我們剛才提到的,Cook上任之後就說的,生產力市場

說到這裡你應該就明白了,為什麼iPad Pro要有筆,要有鍵盤,因為這兩個設備填補了iPad先天殘疾的用戶輸入設備。

那麼iPad搭載4G的內存和A9X的晶元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

1. ARM CPU 性能不夠, 導致很多需要強勁CPU的功能,iPad辦不到

因為要想要搭建跟PC能夠抗衡的生產力App生態圈,首先你的CPU得上去,這是大前提。

所以你要說iPad Pro是失敗的嗎?

我覺得雖然我們持悲觀態度,但是你得明白這是一款轉型產品,一款嘗試產品,一款劃時代的,意味著搭載ARM的蘋果iPad開始放低姿態,全面開始蠶食PC生產力領域的設備。

那麼最後回到第二個問題,

iPad Pro到底賣不賣得動,

我個人的看法是,賣得動,但是銷量不會高。


「從銷售數據看,iPad 整體是在急速消亡的」,我覺得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ipad銷量低跟ipad整體在急速消亡有直接關係嗎?ipad銷量低,但是整個平板市場的中堅力量仍是ipad,甚至對很多家庭來說,ipad就是平板的代名詞。ipad在平板市場的競爭力,比iphone在手機市場的競爭力要高。可惜,由於ipad的優異性能和市場定位,很多人把ipad當做家電了,就像電視機、電冰箱那樣,必不可少,但不會隔幾年就換掉,除非出現激動人心非換不可的功能。如果把ipad看做家電,那麼,就能理解ipad銷量持續低迷。

ipad pro本身的定位,就已經決定它不可能像iphone/ipad那麼熱銷。作為ipad的細分市場,ipad pro還是有很多應用場景的,一些商業、會議、娛樂場所,對大屏的觸屏設備的確有需要,而ipad pro採用已經被大家認可並易用的ios系統,也會降低用戶的學習成本。這算是ipad pro的先天優勢。而高昂的價格、較狹小的細分市場、不具備不可取代性,這些也算先天的硬傷。

ipad pro的成敗,怎麼說呢,肯定比蘇菲當初的境遇會好很多。我樂觀的預測,銷量不會慘淡,甚至會是這個細分市場的NO.1。沒看到真機之前,一切都是猜想。ipad pro有點像奧迪的 A6 allroad,A6很火,然而A6 allroad儘管動力總成先進、還配備自適應空氣懸掛,但是作為旅行車,價格又昂貴,銷量自然很冷門。


看了後來的@胡靈煥 內容。確實認識不同。需要補充。

所謂生產力工具,從來都是動態的。

先說性能:就好比筆記本電腦(Notebook)剛出來的時候,就是輕量化辦公的、滿足移動運算需求的,潛台詞是不能遊戲的,現在呢?遊戲本排了幾條街。你說這個筆記本與之前有本質區別么?就是性能差異吧。

結論:如果性能不斷提升,軟體也能跟著不斷挺升,哪怕是傳統的iPad的使用範圍也會漸漸擴大,但這是個緩慢的過程。

再說現狀:醫生用於和病人的有效溝通(我在看牙的時候就被如此服務過)、飛行員查看的手冊、餐廳點餐等等,你能說這些不是生產力么?隨著iPad性能的提升,誰說使用的範圍不會擴大呢?輕量和重量使用從來沒有非常明確的界限,那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以目前iPad 的銷量,如果影響力不夠,怎麼能想像微軟Office團體為新款 iPad 的發布站台呢?

結論:iPad已經是輕量辦公產品了,庫克說的「也是一個Amazing的生產力工具」你可以懷疑,但並不是說這句話有多大問題。

再說輸入設備:從鍵盤來說,iPad一直以來是可以使用藍牙鍵盤的,但幾乎沒有人這麼用,因為iPad確實是輕量使用和特定使用(有醫生專用、也有遊戲如coc職業玩家,他們只用iPad),輕量使用加上鍵盤就怪怪得,舉著用和擺在桌上正兒八經的用的使用場景是有明顯差異的。所以增加一個更加好用的筆,加大了Pro的屏幕面積,是給繪畫使用的人更好的體驗了,這個特定族群是小眾,大眾沒有這個需求。

結論:如果你認為鍵盤和手寫筆是多牛逼多事情,請 Surface book 銷量超過 iPad 之後再說。Pro確實是針對小眾族群及內容產出的,銷量不大是正常的。

最後說未來發展:如果 @胡靈煥 所說,人們很難改變使用習慣,那麼時間就是一把利器。總有移動互聯網原住民從咿呀學語到主導這個世界,iPad 的需求是慢慢釋放的,Pro是針對特定族群的需求,銷量自然不會太大。

蘋果 12.9 英寸 iPad Pro 啟動預訂還不到兩天,部分機型已經缺貨。Apple Pencil 觸控筆和智能鍵盤對於 iPad Pro的使用體驗來說必不可少,這兩款配件現在的發貨時間已延長到了 4 周至 5 周。

不過,iPad Pro 的供貨不足似乎只限於128GB 機型。美國多數蘋果商店現在都還接受 32GB WiFi版 iPad Pro 的店內取貨,選擇快速送貨的用戶在 11 月 16 日就可拿到該機型。如果用戶選擇的是免費送貨,則需要多等一天。

=====以下是原始回答=====

1-iPad質量好,導致iPad2仍舊是至今最多使用的iPad,這證明保有量的使用率很高,iPad總體銷量很大,雖然新機銷售下降但沒看出消亡。

2-iPad Pro就不是給普通用戶用的,minicooper是寶馬的一條產品線,針對特殊喜好的小眾,銷量很低,但你能說他不成功么?任何小眾產品註定都是低銷量的。小眾產品的出現是多出一種選擇。要不Surface book銷量不如iPad零頭,難道就要求他別活了?

3-照你的理解,Mac Pro(注意不是 Macbook Pro)是不是可以退出歷史舞台了?因為其銷量少就是失敗的產品?蘋果並非沒有失敗的產品,如 iPhone 5C,但 iPad 至今的系列你要說失敗,只能說我們視角不同。

總體不太理解單一視角的看法。僅從一個維度去判斷事物真的可以么,如:

安卓手機整體不賺錢還做什麼?

蘋果份額那麼少註定要死。

Surface 增長很快所以很有希望。

iPad是玩具。

Mac不能遊戲。

等等。

如果你堅持單一視角,則此問題可以close了。


iPad 2 佔有率高主要是各國政府購買 iPad 2 太多和 iPad 2 仍然很能折騰的原因。本人還是很喜歡 iPad Pro 的,其是我第 12 台 Apple Product。我不是經常換產品的那種人……

所以這就是多次搬家後僅剩的包裝盒…

iPad 2 正好是第五台 Apple Product…也是從此,我的不歸路開始了……

12.9-inch版本運用的是第一代 Touch ID,但是絕對速度比其他第一代要快得多,不過也有人拆解後發現自己的是第二代,我買的比較早,算了吧

「反正關我毛事」

不過我的運氣比較好,買到的是性能比較高的,大概就算安兔兔都能動不動 20W 的那種。。。

屏幕解析度無敵,但是還是有非常多的小細節,包括漏光,雖然並不嚴重。PPI 比較低,264不算高。

( iPhone 7 Plus 1.8X 對焦 )

我買的是屌絲版,但是雖然(我並不算吧),但是AppleCare 也是有的。

分屏功能

鮮艷的顏色

反正又可以五年不換了


先不說 iPad Pro,其實生產力工具這個東西,也是非常多樣化的。比如你說 iPhone 是生產力工具么?很多人會說不是,但對於我來說就可以是。生產力工具不一定非得是擺在漂亮工作台上的有鍵盤的屏幕大CPU強的東西。生產力工具既可以是一座複雜的機床,也可以是一個小巧精緻的卡尺。

如果把 iPad Pro 看作卡尺一類的工具,那這個工具其實會非常有用。我個人觀點就是 iPad Pro 是蘋果為 Apple 工具集合設計的一個卡尺類型的工具(或者玩具?),是一種起協助性質的工具。只要 Apple 生態鏈還能健康的存在下去,iPad Pro 就不會迅速消亡。


我想談談 iPad Pro 的潛在價值。

正如我去年在 《iPad 生產力指南》里所言,我們經常有意無意陷入到對工具的過度迷信里,這也直接反應到了公眾對於 iPad 以及 iPad Pro 到底能做什麼的爭論之中,爭論的一方堅持 iPad 不過是一種娛樂玩具,另一方則不斷通過曲線救國的方式展現 iPad 的萬能......

上述兩個略顯極端的討論時常出現在新 iPad 發布、iOS 更新以及第三方 iPad 生產力應用更新的時候。我無意過多涉入這些爭端,就像我一直所秉承的理念,使用任何一個工具的初心都是為了高效率、高質量完成任務,而不管是吐槽 iPad 的無能還是盛讚 iPad 的萬能,都是將工具凌駕於自身需求之上,這種本末倒置的思維方式,從一開始就決定了類似這樣的討論是毫無意義的。

自 1977 年蘋果發布 Apple II 到現在,消費計算機革命走過了 40 年的風雨之路。的確,這 40 年的時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造就了無數偉大的時代英雄和偉大公司,成就了無數經典產品,但從計算設備的本質出發,卻只有兩個真正意義上的變革:

  1. 交互方式變化:從滑鼠鍵盤到手指觸摸、觸控筆以及語音;
  2. 屏幕尺寸:從大到小再到大,再到無處不再;

兩大變化趨勢左右了計算設備的演進,這期間其他任何所謂的創新,都不過是順應兩大變化趨勢的一種微創新,比如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的出現,某種意義上說,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改變了計算設備的功能——讓計算設備從一個單純的效率工具變成一台真正意義的多媒體設備,或者更準確地說,是一台內容消費設備。

在 1993 年 Mosaic 瀏覽器被馬克·安德森發布以後,人類社會不可避免地走入了互聯網時代,這也塑造了計算設備的新使命,一如 1994 年 Wired 雜誌對 Mosaic 歷史地位的論述:

Mosaic是著名的圖形」瀏覽器「,它讓用戶通過點擊介面在電子消息世界中暢遊。Mosaic那迷人的外觀激勵著用戶將他們的文件上傳到網路上,包括彩色圖片、聲音片段、視頻剪輯,此外超文字形式的」鏈接「能夠鏈接到其它文件。隨著點擊—鏈接,這個鏈接上的文件就能夠顯示出來—你可以通過這種突發奇想而又直覺的方式在網路世界中穿行.....

隨後的故事裡,微軟挾操作系統的壟斷優勢,讓 IE 成為瀏覽器的標準存在,這不僅直接「殺死」了 Mosaic 瀏覽器,還通過微軟強大的影響力加速了互聯網的普及,而人類,也再也離不開那個小盒子(個人電腦)以及用小盒子所能觸達世界的快感。

如果說微軟讓互聯網成為一種桌面使用的產品,那麼當 10 年前喬布斯發布第一台 iPhone 時,他可能漏說了一句話,就像他當年在介紹 iPod 時所說的那樣:「你可以把互聯網放在你的口袋裡。」

如果參照上文提到的兩個變革趨勢,觸摸操作、小屏幕的 iPhone ,讓計算設備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接下來的十年時間,不管是傳統巨頭還是行業新貴,都逃離不出這個如詛咒般的限制:屏幕尺寸儘管可以從小到大但卻依然局限在觸摸操作;所謂生產力設備,也必須適應由觸控屏幕形成的特有交互方式;而鍵盤正在被虛擬化、滑鼠已經被消失......

這恰恰是 iPad 以及 iPad Pro 所出現的宏大背景。

第一代 iPad 發布會上,喬布斯將 iPad 的位置放在 iPhone 和 MacBook 之間:

這是有趣的類別,iPad 既填補了蘋果在智能手機到筆記本電腦之間的真空地帶,又構成了一個靈活自如、可退可進的解決方案。這意味著,iPad 會成為 iPhone 和 Mac 系列電腦之間最有力的過渡計劃,儘管在之後幾年,蘋果的 iPad 產品線並不成功,但自兩年前發布 iPad Pro,並陸續在兩年內實現四款產品更新之後,iPad Pro 的角色已經十分明晰,它是蘋果下一代「生態級」的計算設備。

所謂「生態級」,換句話說,就是將 iPad Pro 放入到蘋果特有的生態體系里,從 Apple Watch、iPhone 到 MacBook 、iMac 以及未來的 Homepod,這些硬體以及背後的 iOS、macOS 和第三方應用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只有在這個產品生態里,iPad Pro 才真正具有其生產力。

長期觀察蘋果產品的科技博客主 Neil Cybart 曾有一副這樣的蘋果產品線閉環圖:

我曾在去年的一期「I/O」會員通訊里指出這張圖的要點之一:iPad 、iPhone 的核心定位里,將加入更多來自 MacBook 的元素,比如 iPad Pro 的外接鍵盤以及更多的快捷鍵支持。

而到了今年的 WWDC 大會上,新一代 iOS 為 iPad Pro 量身定做了一整套交互邏輯,其靈感同樣來自於 macOS,比如 iOS 11 的 Dock 欄、文件管理中的標籤設置等等。與此同時,還結合 iPad 的觸控屏幕設計了拖拽的手勢操作,如果再加上大量的快捷鍵以及對 Apple Pencil 的優化,iOS 11 讓 iPad Pro 有了多種全新的交互體驗:

  1. 手勢操作:全新啟動 Dock 欄的手勢、多任務里的拖拽手勢、多任務之間數據複製的拖拽手勢;
  2. 內置鍵盤:iOS 11 為虛擬鍵盤做了諸多調整和優化,字母、數字、符號和標點都集合到一個鍵位上,只需向下滑動按鍵就能快速輸入;
  3. 外置鍵盤:結合 Smart Keyboard 和大量第三方鍵盤,從系統級別的應用到大量第三方應用,都廣泛適配了快捷鍵,你可以隨便打開一個應用,然後長按外置鍵盤上的 CMD 鍵查看是否有相應的快捷鍵;
  4. Apple Pencil:你可以快速打開備忘錄、快速在截圖中批註處理1等等。

iOS 11 給 iPad 帶來的這些巨大變化幾乎重新定義了這台設備的使用方式,也極大釋放了 iPad Pro 作為一台「蘋果特色」生產力設備的想像空間,這也是促使我重新思考 iPad Pro 真正價值的原因所在,在過去四個多月里,我從第一個開發者版本一路使用過來,期間還將 9.7 英寸的 iPad Pro 更換為 10.5 英寸的新設備,這幾個月的時間裡,我幾乎都處在「iPad Only」的工作狀態,最終,有了這麼一本《iPad Pro 生產力指南 2017》。

這可能是中文互聯網裡唯一一本系統探討 iPad Pro 生產力的電子書。

全書以 3 萬字、40 多個演示視頻、100 多張配圖的篇幅,全景展現 iPad Pro 生產力的可能性,涉及內容消費、創造、成長與協作四大應用場景,分享 50 多個優秀應用組成的獨特工作流。

它不是關於 iPad Pro 就是未來計算設備的宣言,也不是某個應用的使用說明書,而是在不同應用場景里,去思考人、設備和應用之間的關係。

與這本電子書同步上線的還有一份時長 85 分鐘的音頻版,如果你對聲音敏感,喜歡通過聲音感知世界,那麼不妨聆聽我在使用 iPad Pro 過程中的苦辣酸甜。

上圖為文字版的部分目錄。文字版和音頻版將單獨售賣,點擊這裡選擇你喜歡的版本。


貌似已然失敗了呢。

還是想不明白,這麼好的平板,怎麼會這樣呢?

雙面重力感應四揚聲器,外放聽歌音質感動哭。

帶鍵盤,聊QQ微信,碼字運指如飛。

超薄,比air高到不知哪裡去了。

有玫瑰金配色,好看死了。

有觸屏筆,聊天的時候偶爾手寫回復,很有情調呢。

還可以記手帳。

電池續航也很贊,高強度使用的話續航十個半小時很正常。

拍照也好啊,我的是9.7,1200W相機拍照簡直不要太好。

真不知道這麼完美的平板哪裡比air2差了(除了價格,但大多數人買蘋果東西不是一般首選旗艦么)。

感覺蘋果輸就輸在,把這個小東東定位成生產力工具了。

結果辦公用戶嫌棄它不好用,而娛樂用戶又認為它不適合娛樂而不買。

真是千古奇冤吶。

iOS本來就是娛樂系統吧!

所以,買來娛樂沒什麼的吧。

就是這樣。。嗯,以上Y(^_^)Y


iPad 整體的工業設計是超過surface 的。輕薄,無孔洞,鏡面邊緣,陽極氧化磨砂質感,無風扇。這一切都達到了一種極致,讓我捧起iPad 看網頁看視頻看書就是一種享受。

然而這的確並沒有什麼卵用。該幹活的時候還是得用筆記本電腦開著虛擬機Windows 用的飛起。

不得不說,Windows 10 的窗口布局,使得它成為生產力最強大的操作系統之一,雖然大部分也是抄Mac 的。但我現在基本上已經可以全天候Windows 不需要Mac 了。扯遠了。

我的意思是,需要生產的時候,你就需要窗口,你就需要控制,你就需要I/O。現在的iPad , iPad Pro 都不具備。打開iPad Pro 寫代碼寫文檔,我有病啊。我不會打開我的MBP?

特別值得吐槽的是iOS 的網格式App布局。在手機上,這是一種非常具有遠見的設計:屏幕小,不適合做過於複雜的視覺設計;而且手機的操作單元就是App,專註單元也是App;但是在平板上,這簡直就讓平板變成了一塊板磚。我的桌面呢?我的控制欄呢?我的信息欄呢?分屏也變得異常彆扭,expose呢?我就知道滑來滑去點來點去我傻啊。因此iPad 要想和surface 競爭,就必須重新設計自己的UI,把自己和手機區分開來。否則他從始至終僅僅是一個加強版的大屏手機罷了。

回到主題。什麼時候要用iPad Pro呢?只有要用筆的時候(實際上這對於surface book 也是成立的),那什麼時候用筆呢

最大的需求就是藝術家們平時的sketch乃至渲染了。他們畫一幅圖,畫得快的話,可以賺錢。我又不是藝術家,我畫的圖有人買嗎?我有毛病。寫代碼可不需要用筆裝逼。做筆記?就這手速,還不如寫在紙上拍照存檔。

這款產品不可能大賣=該看電影的大屏手機,移動電腦就夠了。該看書的,筆記本電腦也還成。


首先,題目並不嚴謹,【蘋果近年來一發布就失敗的產品】,你忘了iPhone 5c了?

好,來談談iPad Pro

不過首先 我想聊聊iPad

為什麼iPad一開始能夠成功?

要知道 ,iPad第一代發布的時候,就有不少人對iPad冷嘲熱諷,說是一個「放大版的iPhone」

誠然,市場的火爆出乎了他們的想像,但其實從嚴格意義上講,他們說的沒錯,至少在一開始,還沒有那麼多的iPad獨佔app,在運行iOS的情況下,iPad歸根究底就是一個7.9英寸屏幕的iPhone。

那 iPad為何能夠在初期市場上獨樹一幟呢?這一點其實三星的Galaxy SII的成功就已經告訴我們了。

那就是屏幕尺寸的變化,對於交互並不是簡單的量變,而是質變。

換句話說就是,我們希望iOS可以在更大的屏幕上使用。

iPad mini的成功,也是同理,對於一部分人來講,iPad大屏幕過大、太過笨重,很難拿在手裡,而輕盈的 iPad mini正好可以滿足。

而iPad的真正落幕,在於兩點。

第一點,性能對於大部人(家庭娛樂)來說,已經過剩,而一款iPad,一般可以用三年以上。

第二點,iPhone 6 Plus的推出,就已經把一部分iPad mini的份額吸走了,因為對於部分用戶而言,5.5英寸的iOS已經可以承擔他的一切大屏需求。

回到一開始,那麼iPad Pro會失敗嗎?

不會

這是鈉鹽「科技美學」公眾號的iPad Pro購買意向投票結果,8%的用戶選擇了「購買」,要知道投票的用戶大多數並不是iPhone用戶

所以你如果問iPad Pro銷量成不成功、那麼按照庫克的想法,可能不會,但問失敗,答案是否定的。

這就和Apple Watch一樣,你不能說賣的很好,但作為一個新、並且受眾偏小的品類,一年賣500萬也是一個不差的數字了,尤其是和別家對比。

很明顯,iPad Pro也是這樣一種定位,受眾相比AW來說更小。這麼個定位,一年若是能上百萬,我認為也不算是啥失敗。

如果具體來解釋的話就是

一、屏幕尺寸的變化,對於交互並不是簡單的量變,而是質變。更大的屏幕總會有人買單。

二、有的人只想跑個iOS,從此別無他求

我只想要不那麼複雜的app,不要繁瑣的要死的program

Surface?我已經有一台性能比他好的電腦了,價錢還比它便宜,我幹嘛還要去買另一台電腦?

明白了嗎?Surface的定位是什麼?

超級本

就算只剩屏幕,它也還是一個超級本,處理日常辦公+輕量娛樂的超級本。

如果你是遊戲黨,參數黨,性能黨,那麼,surface就肯定不是你的主力機,撐死是備胎,也只有原來的超級本用戶,才會把它當一個主力機。

而iPad根本就不是電腦,是一個中度娛樂設備,根本就是另外一個東西。這樣的話,iPad的優勢就有了,和大部分超級本相比,它續航好,足夠輕,還容易帶。

而除了iPad Pro,iPad價格至少比Surface便宜了1500,而且更輕,更好拿(雖然屏幕小了點)。對於不怎麼想讓他做PPT的娛樂用戶來講,價格殺傷力是足夠的。

和Surface比起來,更專一化,iOS遊戲的可玩性不差,又不至於被性能給框住,而surface但凡要玩可玩性高的遊戲,就只能去玩PC大作,性能消耗很難吃得消。

噼里啪啦說這麼多,無非就是,簡單、中度的家庭娛樂,更為輕巧的iOS是有著很大優勢。這就是為啥Surface猜對了未來的方向,但沒法徹底幹掉iPad的原因。

所以說iPad Pro吸引的人是誰?

我希望屏幕更大更震撼,操作夠無腦,最好還能幫我應急處理一下文檔的用戶

而不是生產力用戶。

所以搞笑的是,儘管iPad Pro可能賣的不算差,蘋果最為倚重的【生產力體驗】,還是得歸功於大屏幕+iOS的誘惑。

至於生產力,格局已定,蘋果就只能繼續這麼不上不下了。


iPad pro的關鍵在於能否擁有獨特的手寫體驗。

藥丸否,主要看那支筆。

說到底,surface,iPadPro都是在爭搶手寫軟體生態的優勢。

如果能熱賣,從而拉動手寫app的生態。對於開發者,iOS這樣一個統一的,版權生態良好的平台,容易開發,又有收入,肯定是歡迎的,就像當初觸屏一樣。

生態這方面是Windows,安卓硬傷,破解太容易,目前看都不知道怎麼彌補。

移動生產力我覺得只是副產品,虛晃一招,你真覺得這世界上有那麼多加班加不夠,非要隨時辦公才過癮的人?而且誰沒有個筆記本?

賣得貴,確實貴,但想想也就跟iPhone6s plus一個價。果子風格衡量的話也挺良心。

明後天就有上手評測可以看了。


『全功能』的SP4隻是一個『配置偏低,可以當平板用的超級本』,核心使用場景(所謂的生產力工具有什麼是平板狀態下使用的?)依然是電腦形態,然而這個形態下的體驗……反正SP3(頂配)也不是很理想,尤其是鍵盤的體驗非常糟糕,在電腦形態下的筆也並不好用。而iPad Pro是一個『可增強輸入的超級平板』,它的絕大多數軟體標準使用場景是平板形態。假設我要從這兩個當中2選1,你猜我是為了買個能偶爾當電腦的平板,還是為了買個偶爾能當平板的電腦?

迷信『功能高大全』是一種很原始的衡量產品好壞的視角,尤其是對於那些真的需要依靠某個東西來賺錢的人,一把好用的鎚子比瑞士軍刀可有價值多了。蘋果的iPad Pro提供了一個還不錯的平台,後面就看有多少廠家能夠在上面開發足夠好的工具了。自家的imovie、iwork套裝之類的相信後面會專門針對iPad Pro進行優化。至少我覺得剪播客、自製視頻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

就好像指紋、3D TOUCH這樣的技術一樣,它的核心並不是技術本身多麼高大上,而是它能夠創造什麼新的『平台』或者說『機會』,讓人們的生活能夠變得更加美好一點——或者說,做某些事情能夠更簡單一些。在iPhone5S出來之後,第三方軟體適配指紋花了多久?在6S出來之後,第三方適配3D TOUCH用了多久?這就是平台與品牌的優勢,花了成本開發新功能不愁沒人用,而如果沒有開發,又會被用戶抱怨,廠家也是半被迫地不斷更新升級。可以想一想,第三方開發者最近幾年除了在遊戲上銳意進取之外,真正在效率軟體上表現如何?這個和App Store有很大關係,高價軟體很難賣得出去。而如果有了iPad Pro這個自帶『我TM就是應該賣高價,因為我是個生產力工具』光環的產品,是不是能促進一些生產力類軟體廠商多努力一下,也能讓有意願付費的准專業用戶真的去付費呢?如果iOS上的效率類軟體普遍能夠達到MAC上面同樣的價格(比如現在的Omni系列),你猜第三方開發者還會不會就放個大幅度閹割版的東西上來?

蘋果是有足夠的財力和技術來保證iPad Pro這個平台不死的,而iOS作為一個通用平台,如果Pro上面大量為之開發的生產力工具得以移植到非Pro的iPad甚至iPhone上,會是一個什麼場景?現在Windows下面有非常成熟的Workflow,OSX也有,而iOS還沒有,這是不是一個好機會?為什麼『MAC能做的事情Windows也都能做,但是很多人選擇Mac』?這就說明『能做』在很多時候並不是最重要的考量,而是要看『做某個特定的工作,它是不是最好的』。SP系列做什麼是要比其他超級本更好的呢?除了課堂記筆記和出差,我想不到什麼別的,它是一個萬金油的妥協品,不過確實是一個足夠好的妥協品(雖然我不會再買了)。iPad Pro呢?現在來看它依然是個瘸腿,因為它少了軟體的支持。但是它誕生的目的也並非讓人能夠現在就把全部工作放到上面,而是給廠家一個信號——你們可以想辦法把你們的生產力/效率軟體放到世界上最有號召力和盈利能力的平台上了。


很重要的一點:買iPad Pro誰說就一定要買Apple Pencil和Smart Keyboard?反正如果是我我不會買,一台iPad Pro足矣,更何況我沒有買這些配件的習慣。


微軟成功地把蘋果拉到了他擅長的大屏幕領域然後將要以豐富的經驗幹掉。

那麼大屏幕,OS X 未針對觸屏優化(ARM 都不算個事),軟體那些也不大可能都適配,只好選了 iOS。可是這樣對外設以及文件系統管理的支持差太多了。觸屏這麼大個也不方便手持,哪怕是放著再用手指和筆。

那麼多錢,正常人都會買筆記本加手寫筆。


突然想到iPad Pro那次得發布,微軟的人去展示office時那賤賤的笑容以及微軟硬體發布會pp哥撕開surface book的得意


其實iPad pro,包括之前的New MacBook,Apple watch,iPhone 5c,iPad mini,iPhone 6 plus都是蘋果試水市場的體現,對於這個體量的公司而言,試水市場自然有成功有失敗,但是非核心產品的失敗並不會影響他太多。iPhone 5c失敗了,所以不再出了,iPad mini和iPhone 6 plus成功了,所以繼續出並且加強特點。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嘗試,而蘋果有足夠的資金去進行這些,而且在每個領域都插一腳也是最簡單的保持不被人顛覆的辦法。

不過至少目前來看,在娛樂性方面iPad做的很好了,而在生產力方面,iPad pro還差的很遠。

而且這價格簡直在秀逗,比surface pro 4都貴,32G版不帶筆不帶鍵盤5888,一支筆1000+,鍵盤價格忘了,一套下來還不如買個全功能的SP4,1024壓感的電磁筆不說,還有全功能的windows操作系統。筆也不用單買,隨機贈送。

坐等蛋總買完的體驗。


消費者看到桌面端系統,他們會聯想到生產力和頂級的娛樂性

消費者看到移動端系統,他們會聯想到便攜和小品級的娛樂性

如果iPad Pro運行的是OS X,那麼情況就肯定不同了


主要tmd iPad2真的太能操了啊!我國行首發入的iPad2保持的是信仰5.11系統,裡面一堆遊戲,現在拿出來給熊孩子玩都爽歪歪,續航到現在也不錯,屏幕摔壞了一百塊就換一個外屏。說白了iPad真的是個升級周期很慢的東西,大多數人也就拿來看視頻的玩意兒,基本上都不會在沒有壞掉的情況下購入新機。而iPad pro真的太貴了.......你想大多數人就把iPad當一玩具誰買啊......


題主都說了iPad 整體是在急速消亡的,所以明顯iPad Pro不是一款該不該發,而是不得不發的產品了。發布一款「生產力+」的iPad本身就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而討論的核心則應該是:

為什麼用IOS而不是OSX系統?

對於這個問題,比較簡單的解釋是:

1 iPad Pro能延續以往的產品線,在生產和系統上更成熟。如果做個surface pro形態的產品,存在風險,而且續航會降,放熱會漲,其他問題一堆,等於是在倒退;

2 有配套的APP作為支持;

3 配置能更低,換言之成本更低。128G/4G能作為頂配賣949美金,筆還是另外收費的,如果是OSX就難免大家會和surface橫向對比了

上述的理由都是很有道理的,但我這裡想有些別的想法。

先說下IOS9,OS9雖然支持了同屏多任務,但對比win10和OSX也就算是個閹割版的多任務。所以進一步完善多任務的開發就落到了IOS10的頭上,但至於能完善到什麼程度就不好說了,個人是不太看好的,感覺上在生產力上肯定會和surface pro有不小的差距,畢竟是桌面系統。

但這麼反過來一湊,反而覺得iPad Pro現在的定位是合理的。為什麼呢?

一來IOS的開發本來就進入瓶頸了,這幫IOS的工程師也沒什麼方向,那IOS10的方向就乾脆定一個「多任務+生產力」就好了;

二來是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蘋果要保IOS。IOS和OSX雖然都是親兒子,但IOS是自帶完善生態的,OSX雖然近幾年也不錯吧,但還是在生態上被win完爆。如果iPad轉向OSX了,別的iPad也在極速消亡,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IOS里就僅剩iPhone一個獨苗了。這可不是什麼好消息,感覺是有點唇亡齒寒了。一個生態里就一個產品,怎麼都會讓人感覺有點虛的。

所以與其這樣,蘋果不如就讓iPad堅持在IOS的道路上走下去好了,而且IOS走向多任務這條路,搞不好以後iPhone也會受惠,surface phone不都已經展示了手機桌面辦公其實離我們不願了嗎?給iPad配更高的CPU和更高的內存,某種程度也是給iPhone未來涉及桌面版本提供一個先行者。

說了一大堆,反正無論怎麼看,iPad都還是堅守在IOS陣營更好些,畢竟要保大哥iPhone呀,iPhone這個金庫得有個把門的。

未來OSX肯定是沒法抗過win10的,沒有生態。所以還不如把重心放在IOS的桌面化上,在保證生態穩步發展的前提下,未來用IOS取代OSX(或者是合併)。

iPad Pro雖然很可能成為一款失敗的產品,但這痛苦的一步是蘋果不得不走的,因為這個是關乎到戰略層面的東西。只要大方向是對的,等未來的iPad Pro3或者4出的時候,再回來打臉就是了。話說當年的surface1代推出的時候不也是這樣么?但現在看,surface系列無疑是微軟當年走得最正確的一步。

利益相關:剛買了台SP4


入手Ipad pro 9.7 128GB wifi版,簡單說一下我的使用感受。

價格

我是在黑五入手的,32GB wifi版的是475刀,同樣的AIR2是400刀,相差75刀。果斷入手pro。怎麼說呢,在看到475刀這個價格的時候我第一反應是,差,辣么便宜,不買對不起自己,問貨後由於沒有32GB就入手了一個128GB的多加了100刀。總共稅後是630刀,突然覺得貴了一點。。。感覺被騙了。但是無所謂了,入手很激動,基於128GB的內存直接打開APP STORE各種任性下載。

入手體驗

其實我入手的時候也不知道我到底拿這玩意來做甚,估計挺多人也是這麼想的,他到底能幹什麼?

我來說說我用他來做什麼吧。

1.讀書

沒錯,剛起這個念頭的時候是這麼想的(為自己bai jia找的理由)。因為最近在攻克英文閱讀,直接讀全英文的書籍,其實真的是很不容易的,成噸的生詞,要是那字典慢慢翻,就算用手機或者筆記本查吧,不出三天我就會放棄,但是有kindle app就不一樣啦,他自帶辭典,只要長按生詞就會彈出翻譯還能做筆記標記,簡直學習神器。這時候就完美體現了ipad的作用了,我在我的iphone上也有kindle,但是我用的是7,屏幕太小啦,點開一個翻譯佔了一大片,總之使用感受不佳,切換到ipad,完美,真的,就是完美兩個字。我也有kindle閱讀器,個人的使用體驗不及ipad,但這種東西本來就是看個人的,所以,ipad,完美勝任。

2.視頻,網頁,媒體,雜誌

Netflix,youtube,facebook,weibo,zhihu,safari.這些app在ipad上的使用體驗是非常棒的,在這種時候,ipad有完美勝任了介於筆記本和手機之間的位置。不會太重,手拿著完全沒有問題;不會太小,9.7寸足夠應付這些情景,看電影不夠大的話移步筆記本。躺在床上瀏覽網頁,刷知乎,開森!說白了,有筆記本手機這些事情都可以實現,但是,關鍵就是,你多了一個選擇,介於兩者之間的完美選擇。不是必要的,但是使用體驗真的非常的棒!此處再次完美。

3.校園學習

這一塊的app大致有:office一套,郵箱,pages,numbers,wolframalpha,拍照抓取計算機,手寫計算機,函數圖像計算機。在完成數學作業的時候,有這些app真的是如有神助,具體我就不舉例了,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我的數學是calculus 1。上課打開note用apple pencil做筆記,逼格是有的,而且對於我這種不想保留大堆紙質草稿的人來說,這些筆記文件管理妥善了是挺好用的,需要用的時候查找容易,不要的話就丟在那裡,依舊,內存大,不心疼,哈哈。然後還有郵件查看啊,簡單的ppt編輯,文檔編輯,但主要還是查看,充當一個顯示屏,編輯移步筆記本。在這一部分,使用體驗還是完美,對我完成數學作業十分有幫助,我沒有了解其他學科,但是相信也有幫助其他學科的優良app。評分:完美。

4.遊戲

我不怎麼玩遊戲,但是還是下了11個遊戲,反正內存大,然後就是體驗一下。別看只是屏幕大了一點,但是有些遊戲在iphone上和ipad上的體驗完全就是天差地遠,感受了就知道,這方面我不是特別在意,就不打分了。

5.時間管理

我特地把這個分出來說,是因為,這項功能實在是太有用了。我有一個NOW THEN PRO的軟體,功能是記錄你當天在各項任務的時間分配,有方形圖,圓形比例圖可供參考,可以導出一年的總覽。配合reminder的清單實用,一天的生活一覽無餘,這樣清晰直觀的記錄讓我完全了解我把時間花在哪,從而控制自己的生活。這個appiphone上也有,可以通過icloud同步。同樣的,iphone可以單獨完成,但是,配合ipad一起使用,體驗完美,是可以改變一個人的app!

總結

ipad pro是一個很實用的平板設備,主要看你如何使用。我可以簡單地和ipad air2對比一下。主要升級有:1.處理器,這個實際體驗估計影響不大,air2的處理器已經完全夠用了。2.apple pencil,如果你想用,只能入手pro,和air不兼容。做筆記的時候挺好用的,不是必要。3.攝像頭,揚聲器的提升,小功能,但是有時候是足以影響用戶體驗的。4.鍵盤,這個我不多說,因為我是沒有用鍵盤的,在我的使用中,是不需要的,輕度打字說實在的,smart cover手感比虛擬鍵盤好不到哪裡去,想帶字請找筆記本。價格上由於當時黑五的差價只是75刀,現在嘛,pro還是有特價,相差100刀,選擇哪個,見仁見智。還有一點就是我是重來沒有想過要用ipad pro來代替筆記本的,我不太懂為什麼會有人有這樣的想法,不過隨便他們,反正對於我怎麼使用ipad,ipad對我的作用,我個人很滿意,值回本咯。享受apple設備之間的協和運作,喜歡這個系統的環境,從軟體到硬體,看著從iphone,ipad,macbook,堆疊在一起,真的是實用的藝術品,值得擁有。


首先,什麼是「生產力」?

我想在知乎上的大家可能都是開發者?所以才會一提到「生產力」的時候,就會覺得:這貨不能寫代碼,怎麼配叫生產力工具。

我也一樣,我現在最依賴的生產力 app 之一是 Sketch,也只有 Mac 的版本,更好的精確圖形編輯解決方案出來之前,只有 Mac 是我的生產力工具。

但我們公司的行政、財務、商務同事,他們的工作基本在 Mail、Keynote、Excel、QQ 這些 app 上完成,他們外出個客戶演示的方案、溝通個報價的時候,也無不抱怨電腦太重。那他們需要的「生產力」又是什麼?

關於「生產力」,可能一台普通到不行的電腦安裝了 Office 就是生產力工具了,所以我覺得 app 才是核心。至於設備,提供夠用的性能的前提下,變得更輕薄,對於大部分非開發者、設計師來說,肯定是更好的。

從這個角度看,我覺得 iPad Pro、Surface 都對,他們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而是共同教育市場的兩個盟友。甚至我還幻想,當 Apple 邀請 MS 為 iPad Pro 站台的時候,他們都對此有了共識了。

----------凌晨12點補充----------

其他答案回覆中提到,「既然 iPad Pro 可以充當生產力工具,為何 iPad Air2 不可以」。我想,這正是市場需要教育的地方:一方面教育用戶「平板也可以用來工作噢」,另一方面教育開發者「你看我連 iPad Pro / Surface Book 都推出了,還不快點弄些使用平板的生產力 app?!

一旦市場接受了這樣的設定,PC 才會真正被平板顛覆,靠著平板的生產力 app 生態;否則,我覺得,別說 iPad Pro 會失敗,Surface 們都不見得會成功。

----------凌晨12月9日補充----------

我修正上面的觀點:別說 iPad Pro 會失敗,Surface 們作為一台平板也不見得會成功。

家中那台 Surface Pro 3 乖乖的做一台 PC 時我還是順手的,一旦不小心轉到平板模式我就頭痛??到底多少 Surface 用戶會真的把它看待成平板呢?我有點質疑。


推薦閱讀:

哪裡能找到詳細的iPad繪畫教程?想達到一定高度是否需要相當的繪畫基礎呢?
塗鴉、草稿、筆記的話,是選擇iPad 4 + Paper + 觸控筆好,還是選擇 Galaxy Note 10.1 好?
如何評價 Apple 的「耀樂團」詩篇廣告?

TAG:iPad | 蘋果公司AppleInc | iPadP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