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地理對地圖的把握與定位能力?
作為一個地理愛好者,我講一個整整一年前,在微博上玩過的「尋找海島」遊戲。
2015年7月,新浪微博ID為「王昊的微地圖」先生(下文簡稱王桑)發布了一條微博(我的好朋友@聆風沐雪 是地理大牛,不僅對自... 來自王昊的微地圖),他從GOOGLE衛星地圖上截取出六張沒有標名的海島,讓大家來猜。這六張衛星圖依次如下:
這六張衛星圖的截取的投影面積非常有限,周圍全是海洋,圖的邊角沒有暴露其他相鄰海島或陸地。
王桑的這個遊戲一下字激起了俺的興趣。作為一個地理與歷史愛好者、大航海時代和獵殺潛航系列的資深玩家,沒有什麼是比在地圖上找地點、找航道更有興趣的事了。俺上中學時最喜歡做的一個遊戲,就是和另外一個哥們對著教室後面板報欄上貼的大比例世界地圖,他先在犄角旮旯里找一個毫不起眼的小地方,讓我在地圖上找出來;然後我也找個地名反問他,誰找不出來就是輸家,請客喝汽水,彈腦奔兒什麼的。
俺是通過@軍事歷史地圖 桑的轉發,才看到王桑的這六副地圖,俺用一個小時左右完成答案,這個用時實在有些慚愧。作為解開謎題的玩家,簡單說下自己的一些心得,算是當眾獻醜吧。隨後,我把這個找海島遊戲的解謎過程描述出來,發了一條長微博:怎麼在地圖上尋找島嶼(怎麼在地圖上尋找島嶼的方法)首先,王桑的六張地圖都是GOOGLE衛星地圖上的截圖,可以清楚的看到海島的地表地形與植被,以及周邊海域的海底地貌特徵。這些信息是重大線索,遊戲難度就降低了,已經給遊戲參與者提供了三個重要排查提示:
A、島嶼上的地表植被——凡是綠色的島嶼,首先說明植被茂密,進而說明島嶼所處地區位於一年中季風變化顯著,冷暖洋流交替非常明顯,或者說位於低緯度上升氣流勢力強大的地區(比如赤道降雨帶),導致有豐沛降水,所以地表上茂盛的多年生植被;反之,島嶼植被稀疏、地表裸露,說明降水稀少,通常這種島嶼在南北回歸線的副高帶控制地區,比如撒哈拉、阿拉伯、澳大利亞和智利等等;如果島上有大面積積雪,不用問,肯定要去高緯度地區找了。B、島嶼周邊的海洋顏色——淺藍就是大陸架,說明這個島是靠近大陸的;深藍是大洋深海,說明這個島是在大洋深處的。C、島嶼周邊海底地形細節——世界上絕大部分海島,都處在某個群島。而群島的形成,不礙呼海嶺和珊瑚礁這麼兩大類;位於海嶺的海島和珊瑚礁島(通常都是環形的礁湖),形成方式完全不同,在地圖上非常容易區分,通過觀察海底地形細節,還可以判斷海嶺的走向。本著上述ABC三點,去玩這個遊戲就可以了。因為當時我和王桑還沒有互相關注,他這條微博,是通過我的另一位朋友"軍事歷史地圖"的轉發看到的,他在轉發時,已經認出了圖2是南太平洋索羅門群島中的瓜達卡納爾島。所以我確認其他五個島嶼就可以了。
1、俺先認出是圖6復活節島,原因很簡單——俺從中學開始就對復活節島的巨大石頭人像特感興趣,經常在地圖上看該島的輪廓,對他的海岸線比較深刻,一眼就認出來。
2、隨後,俺遵循上述ABC原則,確認了圖1——植被茂密,說明當地降水豐富,適合植物生長;島的東側是大陸架,西側是深海,且大陸架邊緣走向是西北—東南,這說明大陸肯定在這個島的東側,且大陸海岸線很可能也是西北—東南走向。這個島既然位於大陸架邊緣,距離大陸不遠,那麼大陸的環境氣候就應該和這個島大致相同,也有茂密的植被……有這些線索就足夠了,去降水豐富、氣候宜人的大陸西海岸去找就可以。俺第一個想到的是印尼蘇門答臘島西側外海的明打威群島,發現沒有才去尋找其他相似地區,然後才在北美洲西岸確認了格雷厄姆島。如下圖紅圈處:
3、本著這個原則,俺也基本不費周折確認了圖4、圖5,他們分別是位於阿拉伯半島以南,東非索馬利亞外海,屬於葉門領土的索科特拉島;位於南大西洋的南喬治亞島。如圖:
4、最大的難度來自圖3——植被茂密、降水豐富,但是只能看出海島周邊全是大陸架淺海區,沒有海嶺、海溝,只能證明這個島離大陸很近。俺對島的輪廓也沒有印象,其他線索就沒了。
這下真沒竅門了,只好用最笨的方法,在GOOGLE上降水豐富的大陸沿岸一點點的排查摸索。俺從東南亞、日本、北歐、歐洲、朝鮮半島、勘察加半島、東非馬達加斯加、南太平洋諸多群島列島轉了一圈,把所以條件適合的地區都排查過了,已經死了心打算認輸放棄了。然後我在另外一個網站瞎看的時候,突然在某個網頁的某個角落看到一句話,說紐西蘭人最近很不高興,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國家處在一個小角落裡,全世界都把他們遺忘了……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俺猛然醒悟:這、這不就是在批評我呢嗎!
於是,謎底就全部解開了,這是紐西蘭南島南側的斯圖爾特島。
類似俺一樣對紐西蘭採取遺忘態度的人很多,且紐西蘭本身就是兩個大島嶼,因此當象俺這種人看到圖3,會很自然的認為這個島是在大陸附近的大陸架上,而實際上卻是一個相對小的島在一個相對大的島附近。這樣一來,我那ABC三原則中的B款就失效了。
最終,我認出了五個海島,加上「軍事歷史地圖」同志已經確認的瓜島,結果全部出來了:
1、格雷厄姆島,位於北美加拿大西海岸;2、瓜達卡納爾島,南太平洋索羅門群島東南;3、斯圖爾特島,紐西蘭南;
4、索科特拉島,阿拉伯半島以南,東非索馬利亞外海,葉門領土;5、南喬治亞島,位於南大西洋;6、復活節島。好了,上述這些,就是從海島的地形與地表植被、周邊海洋情況,來確定這個海島的所處位置的方法。希望能對各位有所啟發
先說這些,明後天抽空,俺再說說如何從地圖上看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及人類依地形環境而對文明發展產生的作用力
幾年前我寫過一篇專欄,應該正好可以幫助到你。
《甲方乙方學習法》
現在談論歷史是一種時尚,說起曹操、王陽明、曾國藩什麼的,大家都能說上一兩句,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不過歷史愛好者畢竟不是科班出身,研究歷史時經常會碰到一些困難。你說花時間去攻讀個學位吧,不值;不解決吧,心裡又難受——這個時候,咱們需要的是一些非專業性的方法,這些方法不夠嚴謹,難免被專業人士訕笑,但很實用。
我前兩天去朋友家聚會,參加者里有個小姑娘,對歷史很有興趣,平時喜歡看看這類書籍。席間她說讀的最多的,是皇帝後宮的家長里短;讀最少的,是各種戰爭史。我問她為什麼,她說對當時的地理環境不熟,一場仗打下來,出現幾十個拗口的地名,讀著讀著就暈頭轉向找不著北了。
說完她隨手從朋友書架上抽出一本《斯大林格勒之戰》,隨手翻出一段:「蘇軍必須在克里米亞、哈爾科夫地區、利戈夫—庫爾斯克方向,斯摩棱斯克方向,以及列寧格勒和傑米揚斯克地域實施一系列進攻戰役。哈爾可夫進攻戰役的計劃計劃規定,蘇軍從沃爾昌斯克地區和巴爾文科實施向心突擊,一舉奪取哈爾可夫並為解放頓巴斯創造條件。」
她念完以後,憤憤不平地說:「您說說看,我們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哪兒受過這種罪!就是相聲演員的貫口兒,也沒這麼折騰人的啊。」
我眯著眼睛琢磨了一下,忽然想到了一部電影,就問那姑娘:「你看過甲方乙方嗎?」
「馮小剛拍的那個?」姑娘是90後,對老片子不大熟。
「對,裡面有一段。英達非要過一把當納粹軍官的癮,葛優給他準備了軍裝墨鏡,裡面有段台詞特別可樂,我現在都記得:『報告將軍,德國地圖實在找不著,你就拿南京地圖湊合著吧……報告將軍,我的部隊已經攻破了玄武門,現在正在雞鳴寺一帶布防!」
小姑娘瞪著我,不知道我說這個是什麼用意。我耐心地解釋道:「其實這裡面蘊含著一種學習歷史地理的方法:類比法。你可以把你不熟悉的東西,套進你熟悉的環境里來,這麼一類比,就全明白了。」
我生怕她聽不懂,便找來一張北京地圖和一張朝鮮地圖:「比如說吧,你想了解朝鮮戰爭,但是對朝鮮半島又一點概念都沒有,怎麼辦呢?你就先拿一張差不多大小的北京地圖,北京你總熟吧?」
「熟。」小姑娘猛點頭。
「你把北京二環地圖蓋到朝鮮半島上頭,兩張地圖重疊起來,這麼一弄,兩張地圖上的各個地名也都一一對應了——雖然比例尺不同,肯定對不齊,但咱們可以忽略,大概齊就行。」
然後我拿起紅藍鉛筆,在長安街上橫著畫了一道:「這是三八線,所以長安街以北二環內是朝鮮,南邊是韓國。平壤在朝鮮半島的位置,大概相當於平安里在二環的位置;而漢城,恰好位於長椿街。」小姑娘點點頭。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朝鮮人民軍越過長安街,向南城發動了全面進攻。他們從宣武門和崇文門兩路南下,三天之內即攻佔了位於長椿街的漢城。緊接著他們一路勢如破竹,一路打到了左安門,韓軍和美軍被壓縮在左安浦園小區到華潤超市左安門店之間的狹小區域——記住,南二環的護城河就是日本海,所以他們已經無路可退。」
小姑娘慢慢跟上我的思路了,我相信在她腦海里,藉助北京地名的坐標,已經勾勒出了朝鮮戰爭的初期態勢、
「9月15日,美軍第十軍團突然在西二環的阜成門——也就是仁川——登陸,將朝鮮人民軍攔腰截斷。朝鮮軍隊陷入混亂,一路潰退,不僅退回到長安街,而且一退再退,幾乎要撤退到北二環。10月19日晚,中國人民志願軍雄糾糾氣昂昂跨過了積水潭,正式介入朝鮮戰爭。我志願軍英勇作戰,先後在新街口、德勝門、平安里和西什庫大街重創聯合國軍,還在妙應寺白塔附近的上甘嶺打了一場可歌可泣的防禦戰。最終,戰線被重新推回到長安街三八線附近,美韓與中朝在板門店——對,地圖上看是前門烤鴨店的位置——開始了談判,戰爭結束。「
我放下紅藍鉛筆,問小姑娘:「這回你明白了?」小姑娘回答說差不多了。看到她興高采烈的樣子,我很欣慰,決定把這種辦法,命名為「甲方乙方式學習法」,加以推廣。這樣一來,任何人都可以把世界地圖重疊到家鄉地圖上,然後對歷史演變有一個直觀的認識,順便培養一下對家鄉的熱愛。
小姑娘為了表示感謝,後來請我去了北京的「板門店」吃烤鴨。所以你看,學習歷史還是很有好處的。
————————————————————————————
再看另外一個例證:
所以把握地圖並不困難,只要疊加到自己熟悉的地方,就立刻能想明白了。當然,這隻能作為入門的入門,真正想要精通,還得勤加讀圖啊。
題主提的這個問題啊,EXCITED!
我是地理愛好者,地圖控。很喜歡根據衛星圖識圖的遊戲。對於根據地理知識識圖,我總結幾點:1.世界各地的大比例尺海岸線輪廓要爛熟於心,基本上能從圖中認出海岸線,就能很快定位地圖的位置。2.記得主要地區的城市群分布特徵,這個對於識別夜間燈光地圖很有用。3.同樣的,一些世界著名的河流、山脈的分布也要有印象。4.根據地理地貌特徵判斷。如同上面 @秋原的回答說一樣,季風性氣候雨林性氣候的地區往往是覆蓋著綠色植被,沙漠地區往往是呈現黃色,高緯度地區往往出現峽灣海岸線。5.另外就是根據極光判斷南北極的位置。還有其他的技巧,想到再補充。用我在某浪微博中轉發的@NASA中文 圖片為例子: 一、原文提到了朝鮮和韓國,如果不提的話,還真容易把朝鮮當成海洋。這張圖和正常的「上北下南」的布局不同,原文下面很多網友把日本列島當成了中國東北。實際上,從明亮的三八線的位置就能看出,明亮的那一邊就是南方。夜間地圖識別有個很大的干擾項,就是海里的漁船、鑽井平台,容易被誤認為是居民點,誤導判斷。漁船也好識別,它們往往是點狀密集分布,但之間沒有亮線(道路)相連。二、識別這個圖,主要有兩個要點。1.越南的S型海岸線。2.泰國與鄰國的發展差距。泰國經濟比周邊鄰國發達,夜間燈光能顯示出泰國的領土輪廓。三、這張圖乍一看也不好判斷,只能看出是一個沿海分布的地區。分析一下:1.海岸線三大城市群成串分布,2.左下角有漁船,所以這是個島嶼。3.兩個城市群之間有個較大的半島(紀伊半島)。所以這是日本列島。四、從極光和金星的位置可以推斷,這張圖上下是東西或西東方向,而且緯度不高。從左邊那塊明顯的亮區和海岸線判斷這應該是印度東部。印度賴布爾附近那塊亮區鶴立雞群。五、從圖上看,就知道這是個發達地區,但是城市群不是呈塊狀分布,道路網不是很密集。從極光位置來看,圖上方是東北方向。所以,這很可能就是土豪眾多但氣候條件不佳的阿拉伯地區。右邊的海灣也很容易分辨,長條形周邊都是發達城市的海灣,很可能是波斯灣。六、原文提到了喜馬拉雅山脈,很容易判斷亮光這邊是印度。如果沒有提示的話,也好分辨,一條海拔很高(有雪線)的山脈兩端,都是陸地,而且發展差異極大。明顯就是喜馬拉雅山脈附近。左邊的小亮點是新疆和田,很多網友誤以為是拉薩。其實拉薩恰好被機械臂擋著,看不到。七、這是個動態圖片,膜乎上傳不了GIF格式,只好用語言描述。這張圖可以看出是沿海的地區,海岸線平直。內陸雷雨區域密布,可以判斷是熱帶雨林氣候。地平線極光不明顯,所以視角是北半球由北向南,或者南半球由南向北。所以判斷是印度西海岸。————————————————————————————————暫時舉這幾個例子,最後給一張送分題。不知道題主是不是也是在學地理的文科生。那我就從我個人的體會來講講好了,可能比較淺陋,不知道是不是樓主需要的。前頭先說一句:我知道可能有圖比較能說清楚,但是答主在做暑假作業呢,抱歉了,沒有時間。
1、拆分成單元,加深對鮮明特徵的記憶前面的答主又說到是描圖,我覺得可以。但是總體來說就是對於圖像的一個把握。但是我想可能內容不局限於國家,或者說政區圖。把世界地圖拆開來其實很多地方都很有特色。大到最容易的大洲,小到島嶼的形狀。我想大洲的形狀除了非洲和南美洲有少許相似之外都比較好認不在話下的。從洲的角度來講,那就拿比較有特色的歐洲來說好了,南部從西到東,是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再到巴爾幹半島,北側是斯堪的那維亞半島,再加上日德蘭半島和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以及冰島,我們把這幾個作為單元,或者作為基準。大概這樣對於歐洲有一個基本的印象,因為這些地理事物的形象最突出,所以也最好記住,但是幾個單元的相對位置一定要搞清楚並且也要記住其形狀,我想這不難。然後你可以疊加自己想要詳細把握的地理事物,比如,西班牙和葡萄牙坐落在伊比利亞半島上,這兩個國家的形狀和位置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詳細把握一下。同樣的,你也可以這樣一塊塊掌握,伊比利亞半島周圍的地理事物(比如西班牙,法國,比利牛斯山,比斯開灣,安道爾,葡萄牙),亞平寧半島附近的地理事物(義大利,西西里島,阿爾卑斯山,奧地利,瑞士,斯洛維尼亞等等)……把歐洲分成幾個輪廓特徵鮮明的地理單位,再在其基礎上建立對於相對位置和圖形的記憶,再疊加起來建立對於整個歐洲的記憶。當然,比如法國在伊比利亞半島的記憶和不列顛島,甚至亞平寧半島的記憶中都會出現,你就掌握了幾個的相對位置。當然,你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地理事物(拿國家也可以),總之是你覺得一眼就能記住的最鮮明的地理事物,哪怕不是很重要,但是你覺得能記住就好。2、從多個維度建立對於地圖的記憶
一般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喜歡把視角放在政區圖,但是實際上這在地理里沒那麼重要。所謂多個維度你可以放眼於地形單位,山脈,河流,海洋,鐵路,國家,城市,氣候區甚至板塊洋流等等。比如1中提到了通過半島島嶼等角度來記憶歐洲,因為這是從輪廓上記憶,是最淺顯的。但是你可以進一步從山脈,河流,海洋的角度來把握。比如歐洲的比利牛斯山,阿爾卑斯山,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巴爾幹千山等等走向位置如何,周圍又有什麼地理事物。河流的話,泰晤士河,塞納河,羅納河,伏爾加河,頓河,多瑙河,萊茵河,波河,他們的走向,流域,流經國家又如何。從海洋而言,北海,地中海,波羅的海,他們的形狀如何,沿岸又是什麼國家。對於地圖的良好把握絕對是立體的而不是一個維度上的記憶。3、注重經緯網
前兩個方法的欠缺點在於,你對於地理位置的掌握,總是相對的而不全面的,你知道法國在德國的西面,那和南非比呢?你將一個大洲或者國家拆成零散的單位來記憶,的確對於相對位置的掌握是迅速的,但是是零散的,不系統的。這時候一定要注重對於經緯網的把握。可能這個比較抽象也比較枯燥,但是很有用。但是假如單純地把經緯度和國家或者地理事物對住,記憶效率很低。但是其實你只要記住比較關鍵的幾個點就可以了,一定是經緯線和重要地理事物的疊加。還是拿歐洲為例,最鮮明的一條,可能是0度經線了,穿過了不列顛島,你記住就可以了。接著利用你在1和2中建立的對於相對位置的概念,法國是在英國偏東,那就是東經幾度,西班牙在英國偏西,那就是西經幾度。緯線也是如此。一個大的區域,一條經線當然也是不夠的,應為其中經度距離不好把握,兩到三條是必要的。其中在參雜一些細節來校正。打個比方,對於中國來說的話,我記得最清楚的是杭州,首先我是杭州人,其次杭州的經緯度很特殊,是東經120度,北緯三十度。這樣附近地區的經緯度你都有了個概念。然後我又記住了105度穿過四川盆地中部,110度大概過巫山,中間記不太清楚,我又記住武漢大概是114作為校正,這樣東西概念就比較清楚了,南北也類似。不過這裡也要注意,要掌握一個地區有哪條經線哪條緯線傳過,也要掌握一條經線大概穿過那些地方,這對建立你的地理概念是很有好處的,比如東經120,經過了中西伯利亞高原和東西伯利亞山地的分界,往南是大興安嶺,再是渤海灣,山東半島,杭州,台灣島西側,菲律賓西側,蘇拉威西島,澳大利亞西側珀斯東側等等,是不是世界一下子就串聯起來了。還有,像赤道,南北回歸線,極圈的把握是要緊的。4、人文事物的把握可以從人文的角度上理解
這種方法的優點在於趣味性強,但是準確性有限。額,這個人文事物包括了政區,城市,交通線等等。打個比方,高中的地理老師告訴我們京九線是看那些革命老區怎麼連鐵路都沒有,為了支援這些地方建的,雖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過就明白它是在哪裡的了。像上面幾個提到p社四萌的答主,就是把地理事物和歷史的角度掛鉤了。不過,要記住以地圖為準。其實也不限於此,從更加科學的角度來分析,比如高中的地理老師教過我們城市區位等等。無論是巴黎紐約倫敦東京北京也好,還是拉薩三亞杭州也好。城市的選址都是精挑細選,較為合理的。比如巴黎在巴黎盆地,拉薩在河谷,北京在燕山南麓……都是適宜城市發展的,這樣把利於城市的地理要素一分析,城市的位置和地理事物的聯繫就強了起來,那國家也是如此,交通線更是如此了。總結:總之具體方法是從整到零,再從零到整,再到零
第一個從整到零,是找出世界地圖的特徵,各種維度都好,以此為切入點記憶第二個從零到整,是將各個切入點整合,再通過經緯網形成對於世界地圖一個總的具體的把握第三個再到零,則是類推,在對於世界地圖整體有個把握的基礎上補充自己沒有注意到的或者特徵不夠鮮明的細節補充:重中之重是反覆記憶上面幾點只是方法,還是離不開多加記憶和練習。假如你反覆記憶能熟練到一定程度,我想不用上述方法都能記住,只不過效率低下罷了。多看,多記,多想才比較重要。關於這個,我想就不只是對於地圖把握的問題了,和學習方法還有記憶方法更有關。反對所有答案。對於面臨考試的學生來說,任何脫離課本的學習方法都是沒有作用的。
2013年我在高考吧寫了一篇如何提高文綜成績的帖子,2010年參加湖南高考,文綜249,當時湖南省文科狀元(湖南嶽陽市一中的胡佳胤)文綜成績250,很遺憾無法找到@胡佳胤來答題。題主問如何記住地圖並做到良好的定位,利用經緯網和地形特徵結合記憶才是有效的辦法。————————如果有一題只有經緯網,一般水平的同學只能看到這些:厲害點是這樣的而在高手的眼中,這副地圖是這樣的:或者是這樣的首先要明白自己和地理成績很好的同學差距在哪裡。我先從世界地圖說起,世界地形圖、行政區劃圖和經線的諸多巧合。
世界地圖主要記住我創的「三點六線法」,六線分別是東經30°,東經60°,東經90°,東經120°;西經90°,西經60°。來看此圖:東經30°:經過俄羅斯最西邊(俄與東歐分界)、地中海最東(亞洲歐洲分界)、尼羅河總體流域;東經60°:烏拉爾山脈(歐亞分界山脈)、伊朗東界、霍爾木茲海峽。通過30°到60°,你能記住亞歐大陸在分界處經緯方位。並且阿拉伯半島都在30°與60°的範圍內。同樣的印度古大陸也在60°與90°的經度範圍內,中南半島全在90°與120°內。東經90°:葉尼塞河、蒙古西界、中國西域、孟加拉國。
東經120°:勒拿河、渤海中部、山東、上海、台灣、菲律賓都在這條線上。這就是亞歐非三大洲可以通過這四條線去推演。
西經90°:密西西比河(北美中部)、南美全在它東邊。
西經60°:北美在它西邊、過南美中部。這樣美洲就能通過這兩經線推演。
三點是:
1波蘭(20°E,55°N),歐洲從波蘭開始地形成從東北向西南45°角延伸。用波蘭經緯去慢慢推算其他地方經緯,前提是歐洲各國家位置你比較熟悉。2南非(20°E,35°S),北非最北是35°N,最南也是35°(大致)。3南美火地島(70°W,55°S),特意記住這一點只為你能有一個南美最南端在哪的印象。題主記住這個框架,細化的東西自己去補充。接下來是中國地圖:
中國地圖就要記住4經線,2緯線。東經90°:新疆與西藏在橫向分布的中線,向下過孟加拉國。東經100°:內蒙古西界、青藏高原東界、雲南西界、中南半島中線。東經110°:內蒙古中線、黃河線(山西與陝西分界線)、湖南貴州分界線、廣東西界、海南島。東經120°:120往東就是東三省了、渤海中線,山東半島、上海、台灣在它東部。北緯30°:青藏高原南界、四川盆地與長江主流道(上海是北緯32°,北京是北緯40°,上海與北京中間的城市都可大致判斷緯度了。)北緯40°:新疆塔里木河、青藏高原北界、黃河北界、北京、、遼東半島和朝鮮。好了同學們中國地圖就這麼記。舉個例子告訴你這麼記有什麼好處,我們知道上海(32°N,121°E),所以淮河就是34°N,山東就是37°N的樣子,經度都是120°左右。因為緯度和氣溫、氣候的關聯性大,更方便記憶。經線是人為劃分的,所以是重點記憶的地方。這些方法光看看是沒用的,一定要找沒經緯線的地圖自己每天劃一划線條才能達到目的,相信你的地圖冊上有很多這種沒經緯的圖。
最後: 記住和利用地圖是學好自然地理的第一步,學好風帶和洋流,自然地理可以拿高分了,題主沒有問我也就不多寫。如果你想學風帶洋流的記憶法,歷史政治的記憶法,我再補充。想直接在貼吧看全部的,鏈接在此文綜教學,對文綜依然理不清頭緒的同學進來吧多玩幾次P社四萌就好了
多看歷史地圖冊多玩p社的遊戲
作為曾經的地理學的還不錯的學生,過來人不請自來。 記住地圖上的位置第一要素是你對當地有熟悉的東西。比如吃貨可以藉助吃貨地圖勾勒出整個中國的大致地圖方位。對政治敏感的可以用政治中心法定位。關鍵是用不同的事件聯繫到當地,然後串聯起來就可以啦。 高中時候我們班有一堆女生總是說記不住地圖。然後我就有針對性的問他們愛好什麼。比如喜歡關註明星的,可以按出生地所在國等信息聯想到該國。 記住地圖如同了解一個人的,不在乎到底是不是從臉開始記住,只要最終記住這個人的整體特色就可以了,大多都是殊途同歸的過程於結果。
每次看到一個地名的時候都有一種偏執症,非要知道這個地方在哪裡,什麼地形,大概氣候是什麼。然後我又不幸的特別喜歡歐洲啟蒙運動之後的文學,最不幸的是這些名著里老寫地名,大仲馬的最愛各種西歐地名,所以差的多了漸漸就記住了。然後歐洲人呢,得益於航海大發現,各種世界航行啊,什麼dominic republic,法屬某島某島,漸漸的世界輪廓就差不多記下來了。
我不是文科生,高中沒怎麼專業的學過地理,但是看多了差不多也就記住了,本身對於地形地貌不是特別敏感。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是非常有實際意義的,高三我很喪心病狂的干過幾次用別人朋友圈發的照片,找他家在哪裡,具體到那棟樓的那個位置,如果這人特愛發pyq說不定還能推斷一下他家幾層(前提是他沒說過)。嗯,我第一次的實驗對象是我高三喜歡的一個男生,他正好比較愛刷朋友圈,然後我用google earth找到了他家的非常具體的位置,我本來想登門拜(dun)訪(dian)驗證,覺得這麼做絕對有病,所以我就告訴了他(此處略過他的反應)不過我還是提醒了他一下注意隱私。
其實這個不是很難,當時自學人文地理有講urban design 所以居民區根據不同收入水平是很輕鬆就可以定位到的(多核心城市的比較麻煩),再看看周邊的服務設施啊,經常去哪裡,當然窗外風景的圖片最重要,可以看到周圍的建築高度,建築的密度,有沒有工廠什麼的,這些信息比較輕鬆的就可以從社交網路中推斷出來。關於怎麼定位城市呢,一看照片中某季節的植被,(pyq有時間顯示真是太好了),還有出行旅遊的目的地,什麼交通工具,大概多長時間,可以反推出一個範圍。再確定一下城市的規模。其實我沒怎麼推斷過城市,因為我總有朋友發朋友圈愛定位個城市。。。
說了好多我發現我有點跑題了,捨不得刪,但總覺得在這個過程中提高了對於地圖的敏感度吧…好多回答好複雜。。
純乾貨!!!畫地圖,用鉛筆,自己找一張草稿紙都ok!內容步驟如下:
畫一個洲的大致輪廓,畫穿過此洲的幾條經緯線,再分為幾個塊塊標上氣候區,寫上重要的市或巴西高原之類的,最後洲旁邊畫上剪頭線為洋流無聊的時候都可以畫我比較懶只畫了那一次,不過手動全心全意好好畫一次,就印象深刻到現在都用如果是地理學科的話。當初老師推薦的是畫土豆法,例如我大天朝,東北三省就畫三個圈,同時心裡要知道這是哪?不知道就標記一下,等全部結束後看看那些標記的區域。然後重複,一有時間就做,最後爛熟於心。
可以試一下用硫酸紙(字帖里描字的紙)照著地圖描,從世界地圖(不用每個國家都描清楚,大體板塊描好就不錯)和中國地圖這樣的基本開始,邊描邊想描的是哪一個國家,或者省份,咦,法國像個高鼻子的人,義大利足球提的不錯啊,聯想一下自己對這些國家貼的標籤,有助於加深記憶。
描熟了就可以照著畫了。這樣理解會更你快點,如果本來就可以大概畫一些就直接跳過第一步好了~
在把握地理位置的時候我覺得了解相對位置很重要,比如說周圍的國家大概有哪些,類比著來,可以記得內容多一些也可以幫助在遺漏掉某個地方的時候,由另一個聯想到。
注意把自己已有的知識與新了解的進行對比和聯繫,比如畫到紐西蘭會想到英殖民地,我就會再想英殖民地還有哪些國家,英國殖民這些國家的時候路線是什麼,穿過了哪些海。整個地圖就會活起來,像一個滿載故事的書籍。
雖然這樣會記得更牢,不過有個弊端就是花費的時間也要更久。
對於自己不敏感的城市或者國家想要更好的把握,要增加關注了解的次數。樓上說的都不錯,不過最好的方法是提問者快去做題,別在這聽我們瞎逼逼,我們都高考完了
唯熟爾。最實在的方法就是動手畫圖,剛開始畫可以先只是畫個輪廓,慢慢再畫細節。一張地圖畫幾次,就熟記於心了。
圖不離身,手不釋卷
這些都屬於地理的基本知識,背熟就好,對著地圖合著經緯度多畫幾遍就記住了,不是很同意親王的意見,如果要了解戰爭史,還要對歷史地理有研究,這就是入門的基礎知識,不爛熟於心不可能讀懂戰爭史。甲方乙方的做法是看熱鬧,不如不記地名,因為記住了也不知道為什麼某地是兵家必爭之地,雙方的策略是什麼。
吐槽一下,熟悉帝王后宮事不叫熱愛歷史好么,叫做八卦。P社四萌玩個通,保證你舊大陸地名識別沒問題( ̄o ̄) . z Z
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你得知道地球是個球體,地球是個球體,地球是個球體,把握住這一點再發散出去什麼經緯度,洋流,氣候,大氣環流都迎刃而解,當然這真只是一個很大很大的框架,細節需要自己去填充;其次地圖的記憶與運用真心需要比較強的空間想像能力,如果你不能把腦里的那個空白的球體畫上經緯線,山川河流,湖泊大洋,地理很難學好;最後建議題主如果只為應付高考,地理實在形成不了體系,也就是腦里沒有那個球體,也不必太苛求自己,讓地理盡量不拖後退就好,把時間用在更容易起到效果的科目上更加實用
這個我可以答!實際經驗得來的!高效管用~第一個是畫它千千萬萬遍,第二個是看它千千萬萬秒,第三個是多了解一些地方之事,不知道在哪裡就去看地圖,每到冒出一個地名或者一個地方就在腦海里自動定位它在哪裡,多了你就會逐漸完善一個相當於畫在自己腦海里的可以百度的地圖了。
晚上看著島國愛情動作片,沒事畫畫地圖,兩三個月後你就知道怎麼把握了!哈哈哈!
推薦閱讀:
※克拉地峽運河對中國有何戰略意義?
※为什么寄生虫病等传染病的起源和肆虐多发于非洲?
※請問為什麼排水口水流會產生漩渦呢?
※為什麼土地是可再生資源,而耕地是不可再生資源?
※長江的別稱「揚子江」(Yangtze River)是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