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李小龍已經摒棄了詠春里一些不實用的東西,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學詠春?

如題


技術實不實用是建立在戰術體系的基礎上。比如說康納·麥克格雷戈的拳重不重?很重。他去跟以拳輕出名的梅威瑟打拳擊,梅威瑟反而成了比賽中的重炮手。為什麼呢?這是因為綜合格鬥和拳擊的整體戰術安排不一樣,你不讓肘擊不讓出腿不讓進地面的情況下,康納的拳法也就發揮不出來。

所以李小龍根本不是在"改進詠春拳"。他追求迅速移動的步伐,遠距離的腿法,也意識到了摔跤和地面技存在的重要…他整體的戰術安排就和傳統詠春拳不一樣,所以他談不上改進詠春拳而是從詠春拳中繼承了一些適應他的格鬥體系的技術。

就像我之前回答過一個泰拳進自由搏擊的問題。比如播求去打k1由於規則肯定會有不同的技術加入,這個不叫"改進了泰拳"而是說他在自由搏擊比賽中發展出了一套以泰拳為主的戰術。甚至說k1為他而改了規則,這是他促進"改進了自由搏擊"而不是"改進了泰拳"。

再說學習詠春拳的問題。學習傳統武術,我覺得一定要認識到局限性,而且要包容。

現在很多傳統武術一打,就被說像散打,像拳擊摔跤。傳武黑嚷嚷你們學傳統武術根本沒用,傳武粉嚷嚷你怎麼知道我們門派就沒有這些技術…雙方都在強詞奪理。

想看"純粹"的傳武比如"純粹"的詠春,去看打木人樁,去看黐手就好了。到時候又說這些不是實戰?那實戰一個詠春弟子學學摔跤有什麼問題嗎?比如跆拳道就是典型,國內各路人都說跆拳道規則太局限,不夠"實戰"。人家韓國人不管這個跆拳道發展的風生水起。對於中國功夫好多人覺得練綜合格鬥的規則都太局限,不夠"實戰",結果就不實戰,最後發展成什麼樣子?

而傳武習練者本身也應該承認,上了擂台尤其是面對其他門派風格的對手,本來"純粹"本門派的東西就是不夠用的。你不能說學了什麼技術回去翻古籍牽強附會說什麼什麼招數就相當於什麼什麼…這個思路就不對。

總之,李小龍是把詠春中適應自己格鬥戰術體系的技術拿了出來。這是對詠春和自己都有一個清醒的認知。只要有清醒的認知,李小龍學詠春有意義,你也能學詠春有意義。

習武強身健體,但是是建立在科學的訓練體系當中;

習武自衛防身,但是要知道是一時應急不是萬無一失;

至於上擂台切磋,更要知道,不是說自己在某一門派花了多大功夫就能無敵因為我們門派天下第一…;

習武更不是為了滿足你武俠幻想和狹隘的民族情緒的。

保持清醒,客觀,努力,隨時明確自己練習武術是幹什麼,學包括詠春在內的各種傳統武術都是有意義的。

而且記住是要從自己出發做到這些,並不是所有師傅都能引導你清醒客觀的,否則怎麼多賺錢…?


我沒學過詠春,讓我答這道題不太合適,不過來都來了,我也瞎扯兩句,說得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

先聊聊截拳道。

龍總的截拳道並不完善,有詠春,有拳擊,有擊劍。雖然號稱是最適合街斗的格鬥,但實際還挺難證明的。

我看過一些截拳道的教學視頻,一些技術是比較早的,或者是過時的,不適合高強度的對抗,比如前後腳一條線的站架,比如堅持打立拳,比如墊步側踹。

知乎上還有關於龍總打沙袋視頻的討論,一位知友 @半根南京 就指出了不少技術不正確的地方。雖然龍總的武學理念逼格滿滿,但就從錄像上展現的技術水平來說,比起歐美同時代的頂尖人物還是差距非常非常明顯的,比如阿里。

因此以龍總對於武術的評論,對於詠春的認識,未必一定是對的。

再來聊聊詠春。

詠春不同於擂台格鬥技術,本意是刺殺拳,用來殺清軍大將的。創拳的是一位師太,發揚光大的是瘦小的葉問,都不是傳統意義上虎背熊腰的大漢。

目前詠春拳發展得挺好的,在歐洲,在美國,在中國都有很多人在練習。在國外,練拳是要對抗的,而不是打個套路就能把一門拳術發展得如此之好。

據說現在詠春發展得最好的地方是在歐洲,在詠春的體系下,那幫外國人又整出很多新的花樣,不斷進步。這些人的悟性也許不如龍總,但是那麼多年積累,完善,他們應該已經把詠春訓練體系中,不合理,不科學,不實用的地方逐步調整過來了。雖然現在的詠春拳在擂台上依然沒有優勢,但是只要往前走,總會越來越完善,越來越強。

反而是截拳道,不論原來有多優秀,在龍總離世後,缺乏合適的推廣人,沒有完善的訓練體系,目前只能開開武館,賺點買菜錢,再難出現高水平的格鬥者。聽說,不少截拳道教練都是只參加過短期培訓班出來的或者從散打運動員中轉過來的,反正學員也不懂,蒙蒙就完事了。

如果現在讓純詠春拳練習者對抗截拳道練習者,我覺得詠春拳的勝率更高一些。


詠春跟我大太極比起來,還是小巫見大巫吧?

這問題問的挺無聊的,學一個東西愛好一下哪來這麼多的為什麼!

諸如此類,你為什麼要健身啊,你為什麼學武術啊,你為什麼學詠春啊,你為什麼打遊戲啊?

這跟你有關係嗎?自己樂意不就完了!


李小龍練得也不實用啊。只是適合的場景不同,喜歡練啥就練啥。


媒體影視的誇大,誤導,生意人的需求,無限制誇大了詠春。街頭打架不作討論,找不到視頻。要說擂台賽事,詠春就是不行。

李小龍最有名的一本書《李小龍技擊法》對詠春的保留只是一手些手法,還有牆靶。更多是拳拳、跆拳道、擊劍、等綜合性的東西。他裡面很多理論更多是西方體育學的東西,就是我們現在體育訓練常說到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韌、協調的劃分。這種劃分恰恰中國傳統武術中沒有東西,或者說傳統武術沒有更深入研發出來的東西,這和中國缺乏物力學,人體解剖學,心理學,運動力學是一樣的。我們缺乏科學的精神,我們以一種唯心理論去研究武術。很多不理解,看看中醫近代的發展就知道了,中醫和西醫以前是同一個跑道起步,中醫甚至比西更加為人類作出更多貢獻,但為什麼近中醫卻落後,就是缺乏與時俱進。

中國搏擊如雨後春筍,至少到現在還沒有詠春拳的高手出現在擂台上。也沒聽說那個省體,搏擊俱樂部有請詠春拳去指導。打架不作討論。詠春拳的書籍大多是討論如何招式,如何正宗,這其實不是現代搏擊的重心,如何提高速度、力量、時機的預測判斷等才是重點。


因為時代在發展,事物不是一成不變的!

從目前網上的視頻來看,國內詠春感覺變化不怎麼大。

但是國外的詠春發展得很好,詠春拳許多缺點都被彌補了,加入了許多其他流派的技術,尤其是引入了許多現代的訓練體系,更顯得高效。


第一,李小龍並沒有學到一套很完整的詠春體系,所以唯有自己加入其他武術的精華形成適合自己的體系。

第二,他摒棄的是和他自己格鬥體系相衝突的技術,不是不實用的技術。

每種武術能夠流傳,必然是在創立當時,根據某一環境確實實用的技術。能夠流傳不外乎有兩種原因:1、技術過硬,經得起時代的變遷。2、技術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進化。不過,絕大部分都是第二種

詠春隨著年代的推進的改變很大,派系更是林立,這代表技術在無數代人中是有修改和進化的。例如G4教頭溫鑒良師傅的詠春已經不少變化了。

李小龍先生絕對是一代宗師,這點我從不否認,但是他學的詠春是50年代的香港葉系詠春,他在美國時自身武術體系有進化的時候,不見得就能清楚當時詠春的進化,至少他感覺他學過的詠春不夠用或者不夠好。但是時至今日,還有不少人覺得李小龍先生的截拳道技術有一些粗糙。

因此,我覺得評價一個人絕對不能跳出這個人所在的年代,而看待事物則需要用發展的目光去看待。謝謝


不要在知乎下問李小龍問題------同時被慕 犬跟國粹武術家嫌棄的你指望聽到什麼回答?

李小龍打遍美國收美國武術界大佬為徒,向全世界闡述功夫的時候,早來幾十年的傳統武術界還縮在窩裡嗑瓜子呢。哦還有碰瓷被打跑


李小龍截拳道,宗旨是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無限,麻煩你先了解一下啥是截拳道,李小龍最基本的一個思想就是水,流水不腐,所以李小龍創立截拳道,就跟伊偌山度說了,1969年的截拳道與1970年的截拳道絕不相不同,在李小龍自己當時創立的截拳道已包含了這些太極拳(TAI CHI CHUAN)

(2)詠春拳(WINC CHUN GUNG-FU)

(3)螳螂拳(PRAYING MANTIS)

(4)蔡李佛拳(CHOY LAY FUT)

(5)八卦拳(BART KUAR CLNA)

(6)形意拳(YING YIE)

(7)潭腿門(TAM TUEI)

(8)鷹爪拳(EAGLE CLAW SCHOOL)

(9)彈腿門(SPRINGING LEG)

(10)北少林拳(NORTHERN SIL LUM)

(11)羅漢拳(LAW HON KUNE)

(12)迷蹤藝(LOST TRACK SCHOOL)

(13)西嶽華拳(WA KUNG)

(14)查拳(CHA KUNG)

(15)猴拳( MONKEY STYLE)

(16)白眉派(DRAGON STYLE)

(17)白鶴派(WHITE CRANE SCHOOL)

(18)南派少林(SOUTHERN SIL LUM)

(19)洪拳(HUNG KUNG)

(20)蔡家拳(CHOY GA)

(21)佛家拳(FUT GA )

(22)莫家拳(MOK GA)

(23)李家拳(LI GA)

(24)劉家拳(LAU GA)

(25)柔功門(YAL GUNG MOON)

(26)道家學說(TAOISM)

(27)禪(ZEN)

(28)易經(BOOK OF CHANGES)

(29)西洋拳擊(BOXING)

(30)西洋劍術(WESTERN FENCING)

(31)西洋摔跤(WESTERN WRESTLE)

(32)柔道(JUDO)

(33)劍道(KENDO)

(34)柔術(JUJITSU)

(35)菲律賓武功(FILIPINO MARTIAL ARTS)

(36)空手道(KARATE)

(37)跆拳道(TAE KWON DO)

(38)日式合氣道(AIKIDO)

(39)韓式合氣道(HAPKIDO),現在沒時間補的更詳細,答案會繼續更新,不要看都沒都看完就來黑和撕逼,否則一律拉黑。


瀉藥,,,我沒有練過詠春和截拳道,應該沒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但是,我可以分享一個故事,我相信曾經有不少人這麼做過,,,很多年前,我有一位武友,分析了能找到的幾乎李小龍所有的視頻,結論說,李小龍的功夫和詠春的關係真是不大,不知道為什麼詠春一直拿李小龍做招牌。他做了專輯,可惜我當時沒有向他要,現在也找不到他了,不過,好在李小龍留世的視頻不多,大家可以自己嘗試著分析一下具體動作。


影視作品的明星效果,當年少林寺熱播的時候,廣東那邊練螳螂拳的人爆增幾十上百倍倍。
民國時代杭州國術大賽 沒見詠春高手上台。南方拳種輸的一塌糊塗。 葉問嘛,巔峰狀態樂觀估計北方大派普通熟手水平。中央國術館普通學生水平。 當然,對於葉宗師這身板不能要求太多。 本來就是女人拳,技術近親繁殖,越來越不全面,小空間內互撕有點優勢,大場地放開了打鐵定要吃大虧。
現在么大都是一群書生男想學幾招防個身,實戰估計更不行了。
為了避免被扣洋奴的帽子,就不提西方格鬥術了。
即便是在國術體系內,詠春整體也是比較弱雞的拳種,倘若當年有錄像,上台估計和吳陳比武差不多。


都說了那些只是詠春的一部分,而你不學你哪裡會懂得選擇。進步不等於否定,精進也得先學會走再說跑吧。


謝邀,胡謅兩句,

說到截拳道,這幾年關注的少了,以前看的比較多。

詠春則僅是聽老師們提過,看過些視頻,不能說知道什麼。

回到問題本身來,詠春跟截拳道之間,我想,並不是個遞進的關係,李小龍學過詠春,後來又結合了其他的功夫,形成了當時的截拳道。

大家可以對比著看,兩者的理念、體系都是有區別的,不是遞進關係,否則,幹嘛不直接叫李小龍傳詠春拳?(胡說下)

從技術層來說,任何技術都是實用的,任何技術也都是不實用的,比如腿法,你放到拳擊比賽里,那就是不實用了,都不能用,哪來的實用;要是換到跆拳道這類腿法為主的比賽中,又實用了,能用而且鼓勵用,這不又實用了?

所以,實不實用,不是僅就技術而言,還得跟使用的場景跟拳術體系合在一起說才行。

詠春的出現時間較早,體系也很穩定,經過這麼多年這麼大量的學員實操經驗,也匯聚了很多的經驗,所以說選擇學習詠春拳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說句體外話吧,以前上過一次伊魯山度女兒(要說截拳道,伊魯山度在其推廣的路上功不可沒)的示範課,當時從技術層也演示了詠春拳的一些技術演變,比如現在的詠春拳中,吸收了側踢,但這個技術,在原生態些的詠春里是沒用,腿法是用的正蹬較多。

從此點不難看出,各個拳術體系都是在演變著,而不是一沉不變的,本身就會吸收更適合的技術,而未被吸收的技術,並不是不好,而是要麼沒有吃透,要麼是跟自身拳術體系有衝突,再次拿腿法來說事,形意拳很少起腿,不是說腿法技術不好而不吸收,而是因為形意拳要有個拔根勁,這個勁起了腿,就不大好練找了。


因為目的不一樣,練詠春就是為了強身健體,所以有些華而不實的戰術雖然不能打人但是可以帶動關節運動,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截拳道尋求的是最快殺死人的技術,他不需要強身健體,他只要速度快力量大,即使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都行。所以詠春和截拳道面向對象不一樣,自然你見有些招數還有人用。話說都以為拳擊手,武術師傅身體最好,其實真正有本事的拳擊手武術大師十有八九都是殘疾人。


學以致用,才是真的,因為別人只把李小龍當成功人式,有真才實學的人,而不是像粉絲一一樣把他當神供,這裡頭差異有多大,就是一個要超越他,一個永遠不可能超越他,詠春實不實用,在經常打架,在西方社會己經用事實說的明白了,為什麼別人能打,你不能打,一樣的東西,因為你連架都沒打過,這和去學車,我教你理論,不讓你開車一個道理,在說說客觀原因,小拳種,名拳的區別,在練的人數,歷史,範圍決定,詠春在葉問以前是小拳種練的人少,範圍不大,在葉問後傳遍世界,練者眾多,練的人多,範圍廣,思想技術碰壯,融合完善,詠春成名拳,各技有各技的特色,有重技擊,重擒摔,重氣功,等,李小龍於詠春,就像一個成功的廣告,詠春發展到現在是很多弟子努力的成果,梁挺等,就如葉問回答李小龍,還認不認他這個徒弟時,說你要認我是師傅,我就是你師傅,詠春技術己經發

展全面了,你能學多少,學什麼,能不能打,在自身,沒有那個門派是靠一個人強盛的,只有個人靠門派變強大,


因為很多人還沒到那個境界。

只有到一定境界才能知道哪個實用哪個不實用,還得學的多,有比較才能知道


謝邀,截拳道和詠春都有接觸過,然而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其實截拳道裡面的話,詠春的東西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多,封手攻擊,五門消打等有一部分,國內截拳道起步較晚,國外發展還不錯,湯姆克魯瑟斯師傅挺厲害,推薦去看看。詠春在國外發展的話,和梁挺有很大關係,不過現在感覺梁挺和國內的一些流派很不對付。總之個人感覺,自己學了感受一下吧,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棵白菜里有一片壞葉子,你就能說這棵白菜不能吃了?


來你先說說哪些是你所說的不實用的東西


其實李小龍根本沒練到多少詠春實用的部分。。。


不謝邀

這道題有點彆扭

李小龍什麼時候說過詠春不實用

還有,你這句「為什麼還有很多人練詠春」怎麼這麼熟悉


慣例謝邀。

首先,對於「李小龍摒棄了詠春里一些不實用的東西」這句話,表示懷疑態度,對於這句話出自哪裡也不考究了,但是李小龍學習詠春拳的時間很短,跟從葉問宗師也僅僅學習了三個月左右,大抵也就是學完小念頭,在學尋橋的階段。不能否認李小龍十分努力,天賦也很高,但如果現在有人學習了一套拳術三個月,就揚言能夠「發現並摒棄其中不實用的東西」,大家的看法如何?

其次,詠春拳的訓練講究循序漸進。在套路練習中有些動作做出來,實際在實戰使用中並不是這麼做的。舉個例子說小念頭裡的交叉耕手,真正遇敵時,要用到耕手通常只會單手耕手,而不是做交叉耕手這麼傻的動作,但是在套路練習里,是交叉耕手一起做,原因就是做交叉耕手時,手的位置會很自然的落在中線處,不容易偏移。而如果單純的練習單耕手,大部分初學者都會偏出中線,甚至做成刮手,但是這些東西相信很多人在初學的時候並不會知道。還有很多動作,為了套路演練的連貫性而設計成這樣,但是在實際用的時候,與套路演練中並不相同。本人在練習的過程中,常常會發現,原來在小念頭裡的那單純的一招,能演變出好幾種用法,有時候僅僅是改變了一種角度,就跟沒見過一樣陌生。

最後,絮絮叨叨說了這麼多,回到李小龍的話題中。李小龍學過的詠春,僅是小念頭、尋橋。而詠春拳的小念頭、尋橋還沒到真正意義上的進攻層面。甚至李小龍沒學過詠春的馬法、步法,所以在截拳道中,李小龍使用的是西洋拳的步伐。而在詠春中,步法才是真正的精髓之一。

綜上,本人認為說李小龍摒棄了詠春拳里不實用的東西,我是不認可的。但詠春拳里是否有不實用的呢?有。放在現在來看,不能否認有些傳承是有不實用的東西,許多師傅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會不斷改進。但這跟時代、地域、以及傳承的師傅有關,這就不諸多闡述。也同樣有些師傅在教授拳術的過程中不斷改進細節,也有改完一些動作之後發現原來的動作實際上有它的作用,又改回來的。這些也就不多說了。


千千萬練武的人,有幾個真的去打架而且打架碰上格鬥高手跟你來一場徒手搏擊?對心境和身體的鍛煉才是正道,跟你扯實戰的,往往最沒什麼東西,自己喜歡什麼就練什麼啊


推薦閱讀:

現在的初級拳,規定拳有無實際的攻防價值,請舉例說明一下?
傳統武術是否對上肢(除了手)有相關的鍛煉方法呢?
看了很多動則談功夫就說上擂台比比的說法,那麼,我們學功夫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如何看徐曉冬直播完後刪微博?

TAG:李小龍 | 詠春 | 中國武術 | 傳統武術 | 葉准教詠春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