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時候的軍事水平和西方拉開差距了么?


謝邀。這個問題@二不尚書范景文 已經講的很清楚,所謂的西方從來不是一個國家。

只論武器技術這塊的優勢西方總體來說挺明顯的,這個沒啥好爭的。至少到16世紀晚期世界範圍內的絕大部分非西歐的文明都在仿造或引進西方的槍炮可以說明問題。但是武器技術的發明是一回事,能不能有效轉化為所謂的「軍事水平」又是另外一回事,比如實際上16世紀pistol槍機這塊走在領先水平的其實是瑞典, 但這個地廣人稀的邊陲國家卻長時間做不到量產所需槍機部件的能力,只能依賴從尼德蘭和德意志的有限進口。至少在這個時代,武器技術上的差距在實際的軍事表現中是最容易通過大規模仿造、進口或者對原有武器體系的改進來迅速追趕的,對於明清這樣的大體量國家來說尤其如此。@李夢陽所說的「水平相近」,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武器技術以外,包括軍隊的組織、訓練、紀律這些的,「西方」不同國家的差別一樣很大的,既有英格蘭的軍隊這種充斥著大量被基層村鎮有意挑選出來打包當炮灰的「社會渣滓」,一年連幾次訓練都做不到的水平,也有能夠像打新大陸的土著一樣在對尼德蘭叛軍刷出1:90戰損的阿爾法公爵時期的兩萬板鴨佛蘭德斯軍團。對了,即使這個時期在歐陸堪稱龍傲天的板鴨,在不同財政環境下的素質也是天差地別,比如上面說的這一小支逆天的軍團僅僅在過了僅僅二三十年以後就出現「騎兵養不起軍馬拉到市面上去拍賣,還被商人嘲諷比他的馱馬還不如」的地步。明末清初時期歐洲本土的大量基層軍隊的組織和訓練真心不宜估計過高,反倒像VOC這種具有商業運作性質的海外殖民軍能夠從兵源素質和常規訓練上保持一定的水準。

現實的軍事水平不是玩遊戲,不是軍事科技上升了一個level,或是點開了一個什麼軍事理念,全球範圍內所有自國軍隊就自動加了多少%buff這種魔幻場景。再者,就算代入遊戲思維,動員力和資源不一樣也是軍事水平的體現嘛。


確實是日經問題,答案很明顯,差距是全方位的明顯落後,為什麼會有人吹水平相近?別的我也不多說,最基本的火炮問題,就貼一段李之藻的《奏為制勝務須西銃敕乞速取疏》

再提醒一下,李之藻見到的紅夷炮不過是英國十六世紀末形制的125mm口徑,十二磅艦炮,在當時都不算最大最先進的火炮,更別說李之藻見到的時候了。


明末武器落後西方是肯定的,否則根本不會引進西洋火繩槍,紅夷大炮等等。

但是落後沒關係,知道學習迎頭趕上就行了。沒人責怪日本明治維新前有多麼落後,也沒人看不起本朝追趕西方的現狀吧?

但是清末洋人打進來之前,清軍還在用明末水平的火器我就不能理解了。200多年不見進步不知交流這鍋就背著吧


計生擒夷眾一百一十八名,馘斬夷級二十顆,焚夷夾版巨艦五隻,奪夷夾版巨艦一隻,擊破夷賊小舟五十餘只,奪盔甲、刀劍、羅經、海圖等物皆有籍存。而前後銃死夷屍被夷拖去,未能割級者,累累難數,亦不敢敘。

料羅灣海戰,荷蘭光是水手就給抓了100多


回答下面有評論提到中國和荷蘭戰損比200:2?

普特曼斯在1633年7月7日決定「要用最猛烈,又盡量少流血的方法,向中國作戰,去攻擊,奪取他們的船隻「這是1633年荷蘭在中國沿海一系列軍事行動的開始。我們不妨以7月7日宣布作戰到10月22日料羅灣戰敗為止荷蘭人的戰果。

7月12日,快艇Texel號(旗艦),weesp號(副司令旗艦),Couckercke號,Catwijck號與Kemphaen號,駛入廈門港道突襲明朝艦隊「在那時候,開始退潮,並從南方吹起微風,於是長官閣下遂於禱告並好好勉勵水手與士兵以後,下令起錨,掛著太子旗駛入港道,一直進入到一官的艦隊中間才拋錨停泊,於發射第一發炮彈的同時,降下太子旗,升起發動攻擊信號的紅旗,其他四艘快艇也跟著更換旗幟,一起猛烈炮擊那些戎克船」。荷蘭的記錄中,一共擊毀擊傷了二十五艘到三十艘大的戰船,以及二十到二十五艘其他小的戰船。(此處和中方記錄大體接近,細節有出入)

7月20日,奪得一艘載著鹽的,兩艘載著西瓜的戎克船。

7月22日,快艇Salm號帶來一艘大的馬尼拉的戎克船,是在漳州河外奪得的,裝載很豐富。

7月28日,一艘滿載小鹹魚的小戎克船,一艘載著茯苓,草席等小東西的戎克船。

7月29日,一艘載著7個人的prauw船奪取了一艘前往海澄的小戎克船。

8月30日,焚毀一艘廢棄的戎克船。

8月31日,佔領東山島附近的村子和郊區,奪取小型堡壘,焚毀了大約2,300艘戎克船,其中俘獲的兩艘戎克船里有胡椒,象牙,蘇木沉香等貨物。

此後未見更多的記錄。

至於料羅灣海戰,荷蘭人記錄中,中方使用了50艘特別大的(chaus ende ouboys)戰艦,其他是些中小型戎克船,總數大約有140~150艘。中方具體損失荷蘭人未有記錄。

那麼問題來了,荷蘭人和中國的戰損比上是否要記錄上遭到中國遭到荷蘭人不宣而戰下偷襲損失的二三十艘戰艦以及大量的民用戎克船呢?

————————————————————————————————————————

以上是材料總結,以下是作者吐槽

「軍事水平」是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大的方面如軍事科技,軍事組織,軍事動員力等,這完全是一個體系概念。如果說軍事技術在歐洲高強度戰爭下發展較快,同時歐洲發達的幾何知識在設計製造和利用火器上有先進的地方,使得全球大部分地區相比西歐落伍,這並不奇怪,客觀的歷史研究者自然要承認這一點。而軍事組織和動員能力上中國從未有過落後,何況軍事技術水平是一個動態對比;中國在100年左右的時間從引進吸收佛郎機,鳥銃到發熕,乃至紅夷和望遠鏡在實戰中適應國情的投入使用,隨之而來的本土火器的進化,再綜合配套戰術的出現,17世紀中期的明清戰爭中陸上軍事水平排列在全球第一梯隊是毫無疑問的。海戰上,中國也不是墨守成規,明中期之前流行的高大艉樓以實現俯攻的船隻 設計,在明代後期歐洲軍隊和本國海寇勢力膨脹 的 情況下迅速向適應炮戰的比較低矮,載炮較多的炮艦轉變。明末清初最終出現載著重炮的雙層炮甲板的戰艦(例如鄭芝龍在廈門被偷襲的新造戰艦)和代替早期小型碗口銃一類人員殺傷火炮的小口徑加農+重型 火繩槍(斑鳩銃)。中國的海軍建設考慮到國情不如一部分 西歐國家,是很正常的事情,軍事技術不太可能脫離現實環境發展

所以說,明末清初中國在軍事水平上和西方拉開差距了嗎?我想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承認軍事技術的差距不等於肯定軍事技術必然落後,科學技術的發展並不一定只在一個地區存在可能。把已掌握和不斷革新的幾何學物理機械學知識投入應用是西歐地區近代軍事技術超越絕大多數國家的關鍵之一,但沒有什麼國家是獨立發展全部的軍事科學成果的,歐洲火藥時代最早的軍事革新也不在近代的西歐地區。中國在明代後期對這方面的缺失有相當程度的努力,效果也相當明顯。但是後續發展的不如意,就不在本段回答的討論範圍內了。)

---------------------------------------------------------------------------------------------------------

有人抱著普特曼斯自敘的200艘戰船不放?

來,我給你一個更好玩的數據。

台灣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的書信集在1633年9月30日(料羅灣戰鬥之前)有這樣一條記錄:「我們認為,中國會因這支很貴重又花錢的國家艦隊的被破壞,6艘廣南和馬尼拉的戎克船與一艘柬埔寨的戎克船被奪取,以及3,400艘包括作戰與通商用的戎克船被燒毀而困苦一段漫長的時間……」

多厲害啊!比《日誌》里的戰果更豐富,多出了幾十近一百艘的中國船。本人深深被荷蘭人縝密細緻的記錄所震撼。

到此為止了嗎?並沒有,請繼續看。

1634年9月28日,也就是一年之後普特曼斯給布勞瓦閣下的信中提起了去年料羅灣的戰鬥,他是這麼說的「我們也看到,您閣下對喪失那2艘我方最小的快艇,非常高度重視。我們知道,您閣下對我方被擄的人,對這些快艇和中國人誇大膨脹的勇氣也很關心……因為,就如對方自己說的,光是那時候他們就喪失了7艘大的戎克船和大約600到700個人……")

原來如此,1633年料羅灣的戰鬥,為了消滅9條100~200容積噸的快艇上的500多人,中國人竟然付出了多達7艘大的戎克船和600~700人的代價才消滅兩條最小的船和一百多荷蘭人。荷蘭人的戰鬥力是如此出色,打出了近2:500的交換比,這不正好證明了中國人戰鬥力之孱弱嗎?(聽說普特曼斯還在自己的文章中把南澳島上清掃一空,這裡不知道又要加多少中國人的人頭數呢?)

最後就說一句總結性的話語吧。

亡靈法師鄭芝龍,穢土轉生鄭芝龍!


沒有,明末清初時東西方都處於火繩槍時代,戰術上也都是冷熱兵器混合使用,沒有本質區別。西方國家完全超過中國是在18世紀初,燧發槍徹底淘汰火繩槍,刺刀徹底淘汰冷兵器。


首先,中國是一個國家而西方不是,

其次,人類迄今為止未曾出現過任何一個軍事各項全面領先地球其他各國的國家

軍事水平是指什麼?技術?裝備?戰術?工事?組織?還是別的什麼?

如果只是那些引個火繩槍或者佛郎機重型攻城炮艦炮就嗶嗶來嗶嗶去

那明顯是不懂軍事只會瞎叫喚的

這只是證明該文明沒有發明而非所謂先進落後,

能引進技術而迅速消化吸收並規模化生產且依據新式武器迅速開發相應配套戰術

這恰恰是軍事水平先進而非落後的表現

單兵火器只有火繩槍?又或是火繩槍只有一種?

不同口徑,倍徑,彈藥比,銃床乃至瞄準具槍機單兵備彈數量

都可以造成同類武器有不同設計側重以至於實際使用和效果上天差地別

不同戰場環境和戰術需求不同同類武器可以區別異常巨大

明末清初中國僅僅引進的是18+倍徑加農炮或長加農進入野戰炮序列

還是根據本國具體戰術要求有相應設計調整——部分鑄鋼炮、倍裝霰彈、雙倍裝彈的常規化

然而隨之而來的是大規模生產以及軍隊組織、戰術、工事上的配合改良

技術上有差距首先做不到技術本土化改良和大規模量產普及

戰術上有差距就不會有各種新式戰術出現

組織上有差距就不會有大規模炮隊出現

工事上有差距就不會看到新式銃台出現

所以

差距究竟指的軍事水平上的那塊?

某項軍事技術先發明僅僅代表該領域先走一步而不是代表誰先發明誰永遠在前

別弄什麼一國挑戰全世界

中國自古以來也不存在全面碾壓全世界

人類也沒出現過這種國家


1504年,印度的一個領主忍受不了葡萄牙的侵略,聚集了大概六萬左右軍隊和數百艘戰船意圖拔出葡萄牙在一個叫科欽的地方上建立的據點。當時的葡萄牙守軍只有140人,幾百印度二鬼子和戰艦數艘。戰役的結果卻令人髮指,葡萄牙零傷亡,而印度人至少死亡了五千人以上!

印度人發動了七次總攻,用盡了他們能想到的冷兵器時代的任何方式去攻擊,結果每一次的結果都是被屠殺而已!140個葡萄牙人依託先進而小巧的城堡,火繩槍,大炮和鋼弩不斷的虐殺這印度人,印度人毫無還手之力!

這場仗讓葡萄牙人意識到自己是多麼的強大,而那些過去看起來和西方差不多先進的舊大陸文明其實在西方的科技面前不比南美只會使用石器印第安人強不了多少。從此葡萄牙人的侵略更加肆無忌憚,從阿拉伯到西印度群島,葡萄牙人橫衝直撞。

這是西方大規模侵略舊大陸的開始,從此以後的四百多年的時間裡西方經常可以以極少去屠殺極多的舊大陸文明,鮮有失手!

一個人口只有幾百萬的小國家就可以狂妄到找教皇划出一條教皇子午線來分取一半的世界,這個實力,大明有嗎?

當然我們的民族不是印度不是阿拉伯,1514年葡萄牙強佔了屯門並無視明庭的警告修築了據點,1521年忍無可忍明庭決定消滅這群貪婪狂妄的葡萄牙人。事前我覺得葡萄牙人是有恃無恐的,並且明人的進攻失敗了一次,他們覺得他們可以複製他們在科欽的勝利,結果卻對他們卻有點出人意料!明人利用火船發動了進攻,火船把葡萄牙人燒的只剩三艘,最後藉助強勁的北風勉強逃走。這次不大的戰爭之後,明庭霸氣的要求水師凡只要見到掛有葡萄牙旗幟的船隻就要將其擊毀。而這場在其他民族可以說是史詩大捷的戰爭,其指揮者只是廣東省的海道副使,兵也只是五千民兵而已。可見我們的明朝和其他舊大陸民族還是強得多的!

1504年,整好是明朝建立到滅亡的正中心,這時的西方已經露出了猙獰的面孔,但我們的民族並沒有跟上腳步,可能我們在本土靠著以多打少打贏了幾場戰役,但我們和西方的差距依然是非常明顯的!雖然明朝後來引進了火繩槍引進加農炮,但引進本身就代表了落後,而且畫皮難畫骨,沒有實事求是和求知探索的內核,這個差距不斷的在擴大!


古斯塔夫軍事改革線性戰術——腓特烈軍事改革——法國大革命的普遍義務兵役制和拿破崙的散兵線

拿破崙這麼輝煌的戰績不是靠著有更先進的火炮吧?當然近現代裝備在戰爭中作用愈來愈大,但真正到極其突出位置應該是海灣戰爭了,不過這也是在配合了海陸空天協同的全方位現代閃電戰戰術


懶得回答這種月經問題

貼一本書的內容,李伯重先生所著

再付一篇我寫的東西:提醒一下瑞典軍配圖我放錯了

冷兵器研究所 - 滿清八旗靠騎射打敗明軍火器竟是政治謠言?(分享自知乎網)https://zhuanlan.zhihu.com/p/31622881?utm_source=qqutm_medium=social


明朝中期就拉開了吧


是的,明中期就已經開始拉開差距了,不僅僅是武器的差距,最重要的是戰爭理念,

參考17世紀初的三十年戰爭,幾個關鍵人物,古斯塔夫,華倫施泰,斯皮諾拉等等,這時候的西歐已經在步入近代化戰爭的狀態了,戰爭有著非常嚴格的軍事紀律和組織,包括各種戰前地形精確測量,各兵種精確計劃,運用大量科學技術手段來輔助戰爭。

不過這種差距並不會導致一邊倒,如果這時把17世紀能代表東亞最強戰力的部隊拉到西歐去,比如滿人的部隊或明朝的秦軍,在火炮火槍上以及戰前策划上會存在一定的技術差距,但在眾多戰術上滿人或秦軍會強一點,勝負還是能五五開的。但之後的隨著西歐軍事科學的突飛猛進,到了拿破崙戰爭,普法戰爭等等時期那就完全不是一個檔次了。


必須承認,落後了。承認也沒有什麼壞處,有差距就是有差距。但看怎麼理解吧。差距還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至少東亞範圍內可以說數一數二了,而且那個時代歐洲大部隊打不著中國這邊,就算挨打也不會輸得太慘。另外此時雖然整體上不如西方,但軍事理念在某些方面也是有創新的,而且到了明中期仍然在學習並創新。

因此我覺得也不需要因為明朝時軍事水平落後西方於而氣餒。保持著謙虛和一定的自信才是最好的。舉個例子,就說鄭成功吧,我們承認鄭成功方的確人多船多,荷蘭人方人少火力少、只是武裝商船云云,但你不能說鄭成功不是靠本事贏的。總有些人說中國從根本上就不如洋人,說什麼沒有明末的戰火中國到了近代依舊會被歐洲人打,說什麼日本人到了近代依舊能欺負中國之類的,那可就真沒意思了。

我最討厭的是那種非要變著法罵自己祖宗的人(這裡的祖宗可以是明清雙方)。是,我承認軍事水平不足,那我引進一下不行嗎?不行,引進也不是你原創的,最終你就是不如西方人。哦,那我自己創造不行嗎?不行,你創造也是山寨,最終你就是不如西方人。那你叫我們怎麼辦呢?


西方好大的,明末清初的時候有滿地開東印度公司的小列強,也有伊比利亞那種逐漸失勢的二線隊,還有沙俄等北方新貴,他們本身的軍事水平差距還是很大的。

但是你要說西方先進水平,那肯定明末清初的時候已經開始拉開差距了,實際上這個差距在明朝中期隨著軍制墮落就已經開始了,有說軍事裝備不決定一切的,沒錯的,因為壓根不到考慮軍事裝備的問題。不然覺著是明末已經名存實亡的衛所制先進啊,還是比次子團更不靠譜的僱傭兵制度先進?滿清八旗漢軍綠營?這玩意兒還是比較復古的。

宏觀上說,明末已經無法有效動員全國有效的軍事力量了,能夠動員的軍事力量也僅能夠在部分區域維持對地方「造反」勢力的抵抗。這什麼水平呢?起義軍有敵在隊友不論啊,在那個年代對抗附屬性異族武裝弄成這樣是非常不可思議的,而且打著打著居然讓這個偏安一隅的部族武裝發展成能夠牽制大半個帝國的力量,你說各位嘟嘟資敵通寇其實軍隊真的很有戰鬥力你信?

清初的八旗難以保持中央集權的完整,並且整個清廷的軍事力量構成還是比較複雜的。清初還可以說根基不穩,明末實際上就是軍制爛了,連制度都保證不了,軍事水平就很可觀了。

明末清初,人打完的已經出去滿世界做生意了,沒打完的邊打也邊出去浪了,有的都跨過半個地球浪到你家門口了,你覺著他們是靠愛發電保證一路平安啊,還是船頭掛了關二爺所以生意特別順??


我覺得差距是有的,不然明朝末年也不會去找葡萄牙進口紅衣大炮。但是有差距不等於就不能一戰,不然阿富汗拿什麼和蘇聯硬剛啊。不過在明朝那個時代中國的發展模式還沒有到徹底崩盤的地步,畢竟那個時候還沒有工業革命,就算西方的武器略有先進,也只能占點便宜,很難同中國的巨大資源優勢對抗。真正使天平完全傾斜西方還得是工業革命之後的事情了,也就是工業革命以後,巨大的生產力才逐漸彌補的天然資源的不足,像英國法國這樣的國家才在實力上碾壓天朝。記得在路易十四時代,法國君主還是十分景仰康熙皇帝的,連伏爾泰都對中國充滿羨慕之情。所以工業革命之前,西方在科技上的優勢不足以對華形成勝勢。


以明末荷蘭人為例好了,明末明朝官方及鄭芝龍勢力跟荷蘭人爆發過多次戰爭,海戰荷蘭人以武裝商船和一些小戰艦為主,明朝及鄭對付荷蘭人的主要辦法是火攻,靠敢死隊員駕船衝擊,靠火炮對轟,明鄭水師會死的很難看。大量戰艦圍攻少數荷蘭戰艦並且戰損比很難看,在海軍上雙方已經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陸戰,鄭在明末算是能打,但面對棱堡,只能靠圍,還有對方二五仔的幫助,靠饑荒搞定了荷蘭人。這些荷蘭人類似於康熙圍困的俄羅斯人,並不是訓練多好的軍人,以歐洲軍隊的標準來說也就三流,可見當時技術差距可以讓千餘西方殖民者以棱堡輕鬆對抗二三萬軍隊。

去找下熱蘭遮日誌還有1661決戰熱蘭遮有更詳細的記述。這些荷蘭人素質,訓練無法於職業軍人相比,但對付他們依舊需要用巨大的數量優勢抹平技術差距,這也就是為什麼一鴉英國人很輕鬆的原因,一旦沒了數量優勢,一旦來的是正規軍,結果就是被吊起來打。


實際上明朝的時候差距就很大了。你能數過來的那個不是葡萄牙哪裡來的。


在知乎其他問題中,曾看到一種說法!

說是明朝工匠能夠完美複製西洋火槍、火炮,但質量最好的外銷獲利,最差但能用的上交朝廷以抵稅賦!


題主你挑什麼時間不好挑這個時間段,這不明擺著的事么。

1644年明亡,同年滿清入關,這個時間可以看作是「明末清初」的節點。

在此之前,正好是北歐的古斯塔夫軍事改革


最有殺傷力的不是一排排火槍,死在火槍前頭上刺刀的人遠遠多於鉛彈。


推薦閱讀:

法國礦泉水和中國礦泉水有什麼差別?
長期在海外的留學生是留在國外還是回國發展?
幾月份去法國最適合?
去法國看歐洲杯,安全嗎?
如何評價法國在世界戰車發展中所做出的貢獻和其地位?

TAG:明朝 | 法國 | 英國 | 清朝 | 歐洲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