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給15歲的孩子解釋邊際效益?

好吧,我承認其實是在給我自己解釋什麼叫凈邊際效益,哪位哥哥姐姐能幫忙解釋一下?

也請順便幫我解決這一題:

怎麼給15歲的孩子解釋經濟學上「看不見的手」?


餓了你會想吃餅

一個餅要花你一塊錢,這一塊錢和吃餅花去的時間是你的成本(Cost)

吃到餅帶來的愉快感,是你的收益(Benefit)

收益減去成本

就是你的凈收益

所謂邊際收益

即是你每多吃一個餅帶來的收益

吃一個你很開心

一塊錢花的很值

凈邊際收益很高

吃第二個時變得不那麼開心

一塊錢花的沒那麼值了

凈邊際收益減少

你已經有點飽了

但是你還是吃了第三個

花去的錢和買來的愉快感已基本抵消

凈邊際收益為零

硬要吃第四個的話

可能就會撐噁心了

一塊錢花了不如不花

這時候凈邊際收益就是負值了

然後你就不會繼續吃了


第一次不及格,你爸很生氣,打了你一個小時

第二次不及格,你爸有點生氣,抽了你幾巴掌

。。。。。。。

第n次不及格,你爸已經覺得很正常


我知道邊際效益……不知道有凈邊際效益這個詞


我覺得一個比較好的例子是用替代品來談。重點是談額外

在兩個小時內,預算有限,你喝茶就不能喝咖啡。你有以下估計:

喝愈多杯茶,就愈不感到茶帶來的滿足,每多一杯,額外的滿足感都減少。同時,你對沒喝咖啡所感到的不滿足感卻在上升。每多一杯茶,對一杯咖啡的額外不滿足感都上升。

其實用互補品談也可以。你多加點奶,少加點朱古力,就對額外奶味的評價下降,而對額外的朱古力味的評價上升。


第一的答案解釋的應該是「邊際效用」吧,邊際效用是講消費者每消費增加一個單位所帶來的效用的增加。

至於吃饅頭的例子,是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隨著商品(或者勞務)購買量的增加,總效用以遞減的速度增加的規律。一般商品的邊際效用大於0,也就是人嘛,覺得商品「多多益善」,但是越多,每增加消費一個商品所帶來的效用會越來越少,甚至成為邊際效用為負的厭惡品。

邊際效益是指生產商每產出增加一個單位所帶來效益的增加。

其實經濟學裡還有很多很多邊際×× , 規律就是 :每增加??一個單位所帶來的××。

比如邊際成本就是指:每產出一個單位所帶來的成本的增加

另外邊際,都可以用導數表示,哦你15歲,還沒學過微積分。 但你學過坐標圖吧,假設現在橫坐標表示商品數量,縱坐標表示效用,比如消費一個饅頭,帶來6個效用,描點(1,,6),消費2個饅頭,變成5個效用(2,5)等等,把這些點連起來 你就會看到一條曲線,那麼邊際效用就是這條曲線相應的點的斜率, 就是:消費了多少個單位的商品的效用除以 多少個商品 就是邊際效用,在圖上也就是:

呵呵呵呵呵 哈哈哈哈哈


嘿,小朋友你好,那麼叔叔來儘可能詳細地和你解釋這個東西喲!

很早很早以前啊,有個人提出了個疑惑,水的作用比鑽石要大很多呢,人不可以一天不喝水,但是有沒有鑽石無所謂嘛!但是為什麼水這麼便宜,鑽石這麼貴?

這就是經濟學有名的價值悖論,指有些東西效用很大,但價格很低(如水),有些東西效用很小,但價格卻很高(如鑽石)。這種現象與傳統的價格理論不一致。

那麼邊際效益就可以很好解釋這個問題。

水給我們帶來的總效益是巨大的,沒有水,我們無法生存。

但我們對某種物品消費越多,其最後一個單位的邊際效益也就愈小。我們用的水是很多的,因此最後一單位水所帶來的邊際效益就微不足道了。

相反,相對於水而言,鑽石的總效益並不大,但由於我們購買的鑽石極少,所以,它的邊際效益就大了。

再簡單點,用日常生活吃饅頭的例子來解釋。

你肚子很餓了,你只有錢可以買5個饅頭吃。

第一個饅頭的邊際效益最大,因為你那時候最餓,最需要,你多花一點錢也願意買。

第二個的邊際效益就遞減了,因為有1個饅頭進肚了.,不是那麼餓了。

第五個的邊際效益最小,因為那個時候你幾乎已經快飽了,饅頭如果賣的貴的話,你一定不會買了。

如果你很飽很飽,可能送你吃,你也不會再吃了。

每支出1個饅頭的價錢產生的效益,也就是你感覺花錢買來的價值。從第一個向最後一個遞減。

這就是邊際效益了。


題主問的是如何理解「邊際」的概念吧,邊際量一般表示一單位的自變數的變化量所引起的因變數的變化量。例如一個飢餓的人買了10個包子,吃第一個獲得的幸福感最大,可以賦值為10,第二個為9,包子的個數為自變數,幸福感為因變數,10和9是一個邊際量,19為幸福感總量。


問他最愛吃什麼零食,然後給他買100個。

吃到撐時再解釋。。。


解釋這個問題,要看想達到什麼目的。

如果是第一個包子和第二個包子這類比喻,不知道除了「好像理解」了,還有什麼作用,能解決什麼問題呢?這是經濟學學習的最大誤區了,即通過似是而非的比喻接受概念,而完全不考慮如何使用這個概念作為工具。

也難怪非經濟學專業的人覺得經濟學很扯了。

關於邊際的一系列概念,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對應場景的。

邊際的概念,對個體是沒有意義的。


15歲的很多男孩子喜歡打籃球。

假定打籃球的時間劃分為每一刻鐘,每刻鐘籃球行為的投資是15分鐘閑暇時間,效益是倍兒爽的愉悅感。

上了一天課晚上打打籃球,第一刻鐘消耗的投資是15分鐘閑暇時間,效益是增加了十分爽,此時的邊際效益將是九分爽,因為再投入一刻鐘在籃球行為上的效益將是增加九分。

依此類推,打籃球這件消費行為的邊際效益即是指每一刻鐘閑暇(單位投資)帶來的倍兒爽收益(效益)。

大多數時候邊際效益通常是遞減的(在本例中因為疲勞,你在打籃球中獲得的效益將越來越少),但也存在一些情況邊際效益遞增。

例如15歲的時候持續投資許多個一刻鐘在觀察暗戀的女孩子上面。


第二杯半價。


其實用古話說就是 物以稀為貴。

給 成年人 解釋是: 每一個你想上而上不到的女人背後總有一個上她上到想吐的男人。

給 15歲孩子 解釋: 每一個你想玩而玩不到的玩具背後總有一個玩她玩到想吐的熊孩子。

為什麼越玩越想吐,就是邊際效應啦。


我15歲的時候,我媽媽是這麼給我講的o_o

你看這個小品(陳佩斯的吃麵條),他吃第一碗的時候,他很餓,所以那第一碗面給他的滿足感(也就是邊際效應)很高。第二碗的時候還沒飽,所以也有滿足感。但你看第三,第四碗的時候,他已經吃不下了,導演讓他吃也不吃了,這就是邊際效應的衰減。

我覺得吧,15歲不大也不小,不如用些有趣的例子,讓他開始對經濟學感興趣,不失為一件好事^_^


內容有點多,不知不覺就碼多了,您仔細看哦

——————————————————————

所謂凈邊際效益應該就叫做「邊際效益」,效益通常就是收穫的效用,所以就不存在凈不凈的問題。 這是個經濟學概念,但是考慮到你應該也沒學過經濟學應該就是你自己是個15歲的孩子吧。這樣給你解釋:

很多教科書都會說吃饅頭的問題,不知道你看過沒有,餓的時候,每花一元錢買一個饅頭吃下去,一元錢是成本,肚子減少的飢餓程度是效益,每多花一元錢,肚子減少的飢餓程度就是你的邊際效益。可能說起來還是比較抽象。

那麼結合幾個概念來說,

1、邊際成本,對於你來說就是你多吃1個饅頭花的錢。對於賣方來說(下面會提到),就是每多賣一個饅頭所需要增加的成本費用(可變)。

2、邊際收益,這裡要去分清楚收益和效益的不同。

邊際效益是站在消費者也就是買東西的人角度,你吃到最後越來越飽,會認為買1個饅頭減少的飢餓程度越來越少,越來越不想買了,直到感覺剩下的飢餓感覺不值得再買一個饅頭吃了,但是如果價格變為5角,你會覺得值得再買一個吃得再飽一些,以此類推,相同的饅頭帶來的滿足感會讓你覺得越來越不值錢。這也就是經濟學裡的「邊際效益遞減規律或者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而邊際收益則不同,它是站在賣方的角度,計量賣東西人的收益。 邊際收益等於每多賣一個饅頭的收入減去單位成本即:

單位邊際收益 = 單位銷售收入(可變) ? 單位成本

就是賣饅頭的每賣給你一個饅頭,他收到的1元錢減去他的製作成本可能是5角錢,那麼他的邊際收益是5角。那麼計算加多少成本以多少錢出售時賣家的利潤最大呢?答案是當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的時候,這裡面涉及到其他因素就不展開了。目的是區分一下邊際效益和邊際收益的不同。

不知道我這樣說你看明白木有,如果有問題歡迎指出。


十五歲的時候,第一次收到表白的情書,你情感上的愉悅感是最大的,第二次再收到同樣內容的情書,你的愉悅感會少一點,第三次會再少一點,一次比一次少,到後來就不會再感到開心了,因為都是一樣的東西。


這個問題下的回答多少人自己都搞不清楚什麼是邊際效益遞減,就別瞎舉例誤導了。第一強調一定是同一物品,第二是主觀感受。

對於前者,為什麼有人上100個女人也不厭倦是因為每個女人都不同,即便是同一女人,每次床上功夫體驗不一樣的話也不適用邊際遞減規律。後者更重要,不是說對於獲得一萬塊錢,窮人就一定比富人感受更強烈,比如富人要進行一筆千萬收益的投資就差了一萬塊錢。

這兩關鍵處我沒看到有幾個人強調,所以就別盲目瞎舉例子解釋誤導了


三個漢堡, 吃第一個時感到最滿足 (效用,utility),吃第二個漢堡時的滿足程度低於吃第一個漢堡時的滿足程度 (邊際效應, marginal utility),當吃第三個漢堡時,得到的滿足感已更加低於吃第二個漢堡時的滿足感。(邊際效應減小,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PS. 此例中,對漢堡的滿足感的差異=邊際效應

PPS. 這個例子對於那些可以永遠不停吃漢堡且不覺得膩累煩滴神秘盆友們---不。成。立。


你追五次你的班花,就懂了。


Consider a consumer who is consuming x_1 units of good 1 and x_2 units of good 2, we have the utility function

U=f(x_1,x_2)

Here "utility" is a measurement of preference, the larger number the utility is assigned, the more preferred the consumption bundle is.

How does the consumer"s utility change as we give him or her a little more of good 1? This rate of change is called the marginal utility with respect to good 1. In mathematics, "marginal" just means a derivative. So the marginal utility of good 1 is

MU_1=lim_{	riangle x_1 
ightarrow 0}{frac{u(x_1+Delta x_1,x_2)-u(x_1,x_2)}{Delta x_1} }=frac{partial u(x_1,x_2)}{partial x_1}

Reference:

Varian H R, Repcheck J.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a modern approach[M]. New York, NY: WW Norton Company, 2010.

PS: Just try to understand the "rate of change" if you don"t know what is "derivative".


很簡單啊,當他餓了的時候給他吃一個漢堡,他吃完後再給他一個,吃完後再給他一個...最後他實在吃不下的時候告訴他,這就是邊際效益。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摩拜單車月卡的定價?
如何看待「經濟學不以預測為目的」的說法?
女性地位提高有哪些原因?女性真的因此更幸福了嗎?
為什麼內蒙古人均GDP和其他省份相比很高?
親子關係的經濟學意義在當代發生了哪些變化?

TAG:經濟 | 經濟學 | 經濟學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