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為什麼不土地私有化,難道僅僅是因為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嗎?
我們國家的土地所有制是比較複雜的,這裡主要是有歷史遺留因素在裡面,其次就是我國的法律和國家機器運行體制決定的。
首先,在解放前,我黨通過土地革命,帶動農村武裝鬥爭,農村包圍城市,才打倒土豪劣紳,有了解放戰爭的勝利。當時把土地分給農民的做法可以被認為是一種土地私有制。後來解放後,社會主義建設,農業合作化,公社化運動,等等,慢慢形成了以土地集體所有製為核心的社會主義土地所有制。我國現行《土地管理法》第二條第一款明確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
其中全民所有制講的就是我們現在一般所說的國有土地,從名詞字面解釋是土地歸國家所有,但是因為我國的國體和公有製為主體的地位也就意味著國有土地是全民所有的。而農村土地,也就是集體土地,實行的是集體所有制,即土地歸所在農民集體(一般是村組)全體成員所有。
我國現行的相關法律法規,對國有土地還是集體土地,個人或單位法人所能獲得的,只是土地的使用權,有些甚至還有時限,所有權一直都掌握在國家和集體的手裡。這和國外常見的土地私有制呈現出很對立的一面,這其中除了上面提到的歷史原因,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考慮。
我國自解放初期,到改革開放,這中間一直實行集體所有制主要是歷史原因,我不過多論述。講講改革開放之後,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特別是房市持續走高、地王不斷出現的今天,為什麼不實行土地私有制。
我國雖然是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的國家,但是經濟發展區域化差異很大,東西部發展嚴重不均衡,而房市和地市也能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情況(當然作為一個溫州人,我始終認為溫州的房市嚴重超前於經濟的發展),如果實行土地私有制,勢必會帶動更多的資金流向那些已經夠火夠熱的地區了。控制土地的供應量和地價,一直是我國政府控制房價的一個重要措施,一旦土地私有化,馬上帶動地價和房價就會走完全的市場化發展方向,不要覺得走市場化就是好的,價值規律告訴我們價格和供需關係緊密掛鉤,土地私有化勢必帶動那些經濟發展好、土地存量緊缺的地方的地價持續走高,這對穩定我們的房市以及整個經濟大環境是極為不利的。現在有政府控制土地供應,就可以根據宏觀調控,以及區域經濟發展部署,優先供應那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土地供應,帶動該區域經濟發展,而去控制已經很熱甚至有點過熱的地區的土地供應。
上一段說的主要是國有土地的部分,集體土地的部分,首先,雖然土地是集體所有的,已經很像土地私有制了,但是對土地的規劃和利用依然是要按照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來走的,也就是說國家有相關政策去規範用地行為,以達到國家能像對國有土地那樣對集體土地進行宏觀調控。這裡還要提一下,我國一直有法律明確規定的十八億畝耕地紅線,而且一直明令禁止農用地轉為其他用途,這裡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證我們的耕地存量和質量,畢竟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和人口大國,我們需要足夠的耕地去養活14億人口,我們還無法像一些發達國家一樣做到依賴進口糧食,而且處於國家安全考慮,在關乎生死存亡的糧食問題上,我們是不能依賴其他國家的。如果集體土地完全私有化,國家就無權去干涉你是怎樣去利用土地的了,那麼勢必會有大量的資金進入土地市場,圈地,蓋樓,大興土木,這些雖然能讓我們短時間內看到經濟的發展,但是長遠上看是嚴重威脅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的。
---------------------------------------------------------------------------先說這麼多,累了,以後想到什麼再補充。因為中國曆朝歷代都沒找到好的辦法解決土地兼并問題,歷朝歷代的土地私有化最終都會走向土地兼并這條路,大多數人會失去財產。
西方18世紀有工業革命,很好解決了土地兼并後的流動人口。
但中國沒趕上那個時候。
等到有機會開始搞工業革命時,又存在國際競爭問題。土地私有化反而會帶來更多負面作用。
不好地方很多了,好的地方在於 不允許出現印度的莊園
這個問題深入回答是觸及政治問題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土地流轉問題這麼火熱?
※如何看待中央調減京津滬耕地保護指標?
※怎樣才能讓人民合法擁有自己的土地?怎樣促成這件事?
※為啥地產開發商不蓋同樣高的樓?
※建築師、規劃師和城市設計師們有什麼方式能夠發現自己所做的地塊不是用強拆的辦法獲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