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仇」的心態對人生有積極作用還是消極作用?
昨晚寫的太簡單,剛才做了補充。
======基督山伯爵是為了復仇,半澤直樹是為了復仇,《笑傲江湖》中的林平之也是為了復仇,
當年的韓國電視劇《人魚小姐》的主線也是女主的復仇。關於復仇的故事總是那麼吸引人。
為什麼?
首先是作為一個復仇者,他自覺不自覺的已經把自己置身於一個道德的制高點。
無形中他擁有了一件利器。
那就是對方是非正義的,我要用正義的劍殺死你,這是上天也不會反對的。復仇者經常會自我暗示,不斷的告訴自己對方的惡和自己的使命是多麼的重要以及多麼的正確。
復仇對他來說就有一用使命感,是人生的目標,而且不會有道德的壓力,也幾乎不會有自我懷疑。
這種類似於天賦特權的神聖感讓一個人充滿了力量,因為我們堅信正義才是最後的勝利者,只要我們堅持,我們就一定會取得勝利。
作為觀眾,我們也不約而同的站在了復仇者的一邊,體驗一把懲惡揚善的快感。
看到壞人最後身敗名裂讓我們自己無形中也有了一種成就感。也讓我們對現實的怨恨可以通過故事中的復仇者得以宣洩。可是有的時候,自我暗示過度,會讓復仇蒙蔽雙眼,最後的結局是害人害己。
2014/05/17/00:41=============補充===昨晚睡覺前的用手機回答,有些偏離題主的問題,沒有緊扣「復仇對人生軌跡的影響」這個問題,也沒有說我對「復仇」和「一笑泯恩仇」的看法。今天補充一下。
題主說的是「復仇的心態」。
復仇可以說是我們生活中最長見的一種行為。這種行為不是因為某個特定的歷史時期而產生的,是我們進化的一種必然產物。
動物中也有復仇的例子。
最常聽說的就是大象的例子。大家可以到網上搜一下,很多。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行為,經過千萬年,大自然就把他留下來了。
可能在最初,有的生物就沒有復仇的行為,有的有。可是因為那些復仇的生物受到的傷害少了,最後留了下來,沒有復仇行為的生物全被欺負死了,滅絕了。
比如,當你偷蜂蜜時,他會蟄你,並且是成群結隊的追你。
當你抓一條蛇時,他會咬你。要是毒舌,你可能也掛了。有的人還被蜜蜂蟄死了!當你傷害別人的成本增加時,你就會慎重的考慮該不該去做出傷害的行為。當成本大到你無法承受時,你就會放棄。
所以那些報復行為激烈的動物活了下來。
比如死也要蟄你一下的蜜蜂。從這個方面看,復仇是很有積極作用的。至少會讓你少受傷害。
在人類當中也是如此。
最初是部落。當你的部落受到攻擊時,必須復仇,這樣會減少再次受到攻擊的次數。一句「為了部落」就會讓成千上萬玩魔獸的年輕人熱血沸騰。因為這句話讓我們基因當中最原始的復仇情結激活了。我們可能聽到了號角的聲音,聽到了我們的祖先拿著長矛呼號,衣不蔽體光著腳奔向敵人。最後血流成河。可是我們無怨無悔。
因為我們是為了部落!!!後來就發展成戰鬥打響前的鼓舞士氣。
比如,為了我們的家園,為了我們的兄弟姐妹,為了那些曾經在戰場上廝殺犧牲的勇士,我們要戰鬥到底,直至最後一個人倒下,我們要讓敵人知道,他們的惡行將會付出他們永遠也想不到的代價!隨著社會的發展,復仇行為出現在各個組織。
比如一個家族。
最近的熱播劇《冰與火之歌》中的蘭尼斯特家族的「蘭尼斯特有債必嘗」就是同樣的道理。這句話就是告訴別人「別惹我,你惹不起!」而且兩個家族之間的仇恨也是幾百年,幾千年的延續,就是向外界釋放一個信號:不要惹我們!
羅密歐和朱麗葉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殉情的。
說到這裡,復仇對集體而言也是有利的,雖然可能會犧牲個人。
但是如果沒有復仇心理,這兩個家族說不定早就沒有了,更不會有羅密歐和朱麗葉這兩個人了。
電影《功夫》中,當他們的二當家腦袋被炸開了花時馬上叫了一大幫人來。
大當家的還說過「從來都是我們斧頭幫欺負人,還沒有人欺負我們!」其實都是為了保護集體不被傷害。
現在說個人。
集體是由個人組成的,集體的思維也是個人想法的綜合。
個體為了生存,復仇是一種必須的手段。我們經常會在電影里聽到這樣一用話:人家都把你這樣了,你還不出聲,下次就會騎到你的脖子上拉屎了!
所以我們平時也必須釋放一個信號,那就是:不要隨便惹我,我會復仇,你會死的很難看。
甚至到了有的人在別人看他的時候都會惡狠狠的說:你瞅啥,再瞅削你,你知道不?
也是增加傷害成本,減少自己受傷害的次數。
可是我們在生活中並不能總是靠這種類似於嚇唬人的招數生活,這樣做自己也是很累的,因為你自己知道自己並沒有什麼真正的本事,萬一碰上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蠢貨,上來就開干,死的很難看的就是你。
所以我們有的時候發現好多人在暗中努力,等著出人頭地的那一天。
這也是一種復仇情緒,這種情緒會讓我們充滿力量,充滿激情。
這就起最原始的本能,為了生存的本能,為了活的好的一種本能。
比如。
高考落榜了,你的女神上大學去了,女神和另外的男生好了。這個時候復仇情緒強烈的雄性就會開始補習,努力奮鬥。背後就是復仇的心理在推動你前進。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當年蘇秦周遊列國,懷才不遇,像一隻流浪狗一樣回到家鄉洛陽。嫂子不給他做飯,而且羞辱他,挖苦他,訓斥他。後來蘇秦主張「合縱抗秦」,被封為六國相,衣錦還鄉。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後恭也。看看,這難道不是赤裸裸的復仇嗎?雖然只是語言上的。
蘇秦那一刻心裡一定是超爽的。此類故事太多。
太祖當年在延安和斯諾談話時就說了一句:大多數不把我當人看待。
聽了之後什麼感覺?
是不是有一股涼氣襲來。這也是赤裸裸的說了一句潛台詞,我可能會復仇的。後來他說:胡適不走就讓他當圖書館館長。復仇的情緒可以推動你做你之前根本就想不到的事情。
復仇心理或者說復仇情緒,除了生存這個最原始的動力之外,後來也有為了個人榮譽尊嚴的原因。
因為人不同於動物,除了生存,我們還要考慮生存的是否得體。
比如,奪妻之恨,殺父之仇等等。這些都與個人尊嚴有關。
不報仇枉為人。這個也是我們中國的傳統。還有士為知己者死,也是為了一種信念。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也很可怕!知己好友被害之後,哪怕窮盡一生也要報仇,哪怕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我們都尊稱這些人有種,是條漢子。在這裡說一下報仇和復仇。
兩個詞基本上沒有區別,可是仔細考慮的話,報仇多為了別人,復仇多為了自己。講了這麼多,我個人覺得復仇心理和復仇情緒對個人的影響還是積極的。
我說的是樣本總體的平均狀態,那些狂熱的宗教復仇分子不在考慮之列。
有的人被仇恨蒙蔽了雙眼,對無辜的生命下手,這是反人類的行為,我們是堅決抵制的。
基督山伯爵一輩子也是為了復仇,可是他的手段多是採取智慧,在合法的範疇里,我們應該提倡這種行為。
下來再說我對「一笑泯恩仇」的看法。
先來說兩個例子吧!
九把刀在北大演講時說了一個故事。當年他和沈佳宜約好去考試,可是後來沈佳宜沒有去,原來是另外一個女生的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原因,很複雜,我就不具體說了。九把刀當時就說「許多人說要對生命里那些對自己造成傷害的人心存感激,因為他們對我們的成長有幫助,他們是我們的貴人。可是我要說那傢伙就是賤人,就是一個賤人。」
羅永浩曾經在一次演講中也說了一件事情。他小時候,他的女老師派自己上高中的兒子把三年級的羅永浩打了一頓。羅永浩就說這個老師是「人渣」,而且還說了好幾次。
我們經常強調要原諒人,要化解仇恨,甚至對「以怨報德」這種事情大加讚賞。可是這樣做真的對嗎?真的可以化解仇恨嗎?我們為什麼會有仇恨?仇恨從哪裡來?
孔子說過這樣一句話「以德報怨,以何報德?」他並沒有正面的反對,但是也沒有明確的支持,反而更傾向於反對。
甘地曾經說過:原諒是多麼偉大的品德。
原諒你的敵人或者仇人是多麼的的不容易。估計也只有超級聖人才能做到。不能因為時間過去了就忘記了,就沒有感覺了,就覺得對方沒有錯了。不行,這樣做絕對不行,那麼做只會讓他們更加猖狂,也會讓想這麼做的人增加了犯罪的信心。
九把刀和羅永浩都是凡人,他們沒有聖人高僧的情操,他們也不屑於裝偉大,他們是真實的,因為事實本來就是那樣的。千萬不要輕易的原諒你的敵人,因為那樣你對不起曾經受傷的你。
萬科董事長王石說過:過早的釋懷與淡泊是沒有希望的。
雖然說的簡單粗暴,好像雞湯,但是也有幾分道理。
好多好多牛人年輕時就是一個小心眼,成功後還不余遺力的搞自己曾經的敵人。
我覺得有時候所謂的「一笑泯恩仇」太簡單粗暴,五個字能說清楚什麼?
能「泯」掉的仇要麼根本就不是「仇」,要麼是自己能力不夠,放棄了。當一個人連仇恨都能輕易放下時,他真的是沒有希望了,至少不會牛逼了。復仇這種來自於遠古的基因就是為了讓我們生活的更好,就是為了讓我我們走向牛逼才一代又一代流傳下來,是我們人生最為原始的動力。我們為什麼要丟?況且有些人渣,有些賤人是永遠也不會悔悟的。我們憑什麼和他們一笑相泯!小清新們就別瞎墨跡了 人類社會要達成穩定合作,報復是必須有的內容。 有興趣去看《合作的進化》
————————————————————————————用最笨的腦袋想我們也能知道 如果一個人不斷的做壞事 不斷的損害他人的利益 卻不付出代價的話 那麼相當於他在做一件收益不錯(或是很高)但代價卻很低的工作 那麼他以後恐怕沒有理由不繼續這麼做。而復仇就是讓一個破壞規矩的人,損害他人利益的人去付出代價的主要方式,如果一個人看到自己潛在被報復的可能的話,那麼他也要考慮自己是不是要規矩一點。 如果你覺悟高,堅持以德報怨的話,受損害的可能不光是你,因為你使得一個不誠實一個奸詐的人得以發展,得以有機會參與到更多的人類生產生活中去繼續坑害其他人。
讀過囚徒困境和博弈論的人應該知道 在分析的時候通常給某一種給行為及所帶來的結果賦予特定的分值 最後數輪博弈下計總分去評判這種行為策略是否是明智的。
比如「兩個共謀犯罪的人被關入監獄,不能互相溝通情況。如果兩個人都不揭發對方,則由於證據不確定,每個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發,而另一人沉默,則揭發者因為立功而立即獲釋,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獄十年;若互相揭發,則因證據確實,二者都判刑八年。由於囚徒無法信任對方,因此傾向於互相揭發,而不是同守沉默。」
這裡面的年就是一種計分。
美國的行為科學家向全世界徵集參與競賽的模型 參賽的模型將互相博弈
模型可以在一輪競賽中 選擇合作和背叛 兩個人都合作計3分 一個人合作一個人背叛 背叛者計5分,合作者計1分,兩個人都背叛計1分。然後全世界各種領域的學者設計了N多複雜的模型 進行了數次競賽
最後發現獲勝的永遠是 一報還一報的模型。然後行為科學家有把各種模型混在一起 設計讓得分多的模型個體數量會增加 得分少的模型個體數量會減少。 最後看看哪幾種模型在一起會達成穩定的平衡。
具體結果記不清了不過恐怕不用說也知道 以德報怨的模型是無法長久存活的。
人家並不是紙上談兵,也觀察了一些實例,不過這些例子我記不清了。
就這些吧人眼睛是黑色的,心是紅色的;當眼睛變紅的時候,心就會變黑了。
我一直很支持以直報怨,但絕不會同意,把別人的錯誤,轉嫁成自己的敵意。高二那年,由於市裡已經禁止在職教師開展課外輔導,所以爸媽動用了關係才找到一個同校老師給我輔導數學。
這是我噩夢的開始,也是我無法中斷它的原因。剛開始的時候,這位女老師對我還是很好的。可能是因為我上的是尖子班,所以她額外高看我一眼。同去的一個男生是普通班的學生。我們一起默寫公式一起解題,並沒有太多交流,但也算是相處融洽。轉折發生在我一次數學考試失利。沒錯,因為心態原因,很多我原本就會做的題目都解錯了。剩下的,就是我收到了一張不及格的成績單。我媽這人性子比較急,於是趁一次輔導結束來接我的時候,當著同學和我的面(這算是導火線吧),跟老師說了一句:「我女兒這次考試怎麼那麼差啊?」
我很囧也很尷尬,在我抬頭的時候我看到了老師臉色一變。在心裡大叫不好,可是顯然做什麼都已經於事無補。在這之後每個周末我去參加輔導,該老師一改過去的好臉色,轉而對我挑三揀四。剛開始我認為自己辜負了她過去的付出考的那麼差,她對我有所挑剔也是件好事,所以一直默默地忍了。
但是很快我發現,她挑剔的程度遠遠超過了嚴厲的定義,變成了雞蛋裡挑骨頭式的針對我,到了後來我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認為,那是對我的精神虐待。比如默寫公式。那個男生寫錯了好幾個,她只是淡淡地囑咐一句「以後要注意」。我全對,她卻吹毛求疵地批評說「寫的那麼慢你是剛推導出來的么?」哦對了,旁邊的男生總是適當地輔之以白眼和嘲笑,這無疑讓我的日子更加難過。倘若這些區別性對待還只是有點過分的嚴厲,那麼後來的事就嚴重到我懷疑她的人品和師德。她在輔導課上對那男生噓寒問暖,每一道解不出的題目都耐心講解。而我每次去上課,都是被冷落在一邊,被要求反覆默寫公式和訂正錯題。可她從來都對這些成果看都不看一眼,就重新布置一堆重複的作業。甚至她會去我的任課老師那裡暗示:我數學那麼差那麼沒悟性,當初是不是因為有關係才進了尖子班,我其他幾門課程的成績是不是也特別差。在這裡,我必須鄭重感謝我的數學老師。
他雖然也對我當時的成績感到難以理解,但他始終認為我只是沒有發揮出正常水平。於是有一天當他知道那個老師這樣評價我之後,悄悄把我叫出去問話。我又能說什麼呢?沉默許久,我的數學老師拍拍我的肩說:「我知道了。你好好努力,管好自己,別在乎別人怎麼看。」這簡直是我當時生活里唯一一道亮光。
你能想像么?對於一個十幾歲的少女,周末意味著要去參加某老師針對性的歧視和某男生的排擠,平時的學校作業又那麼多難以抽出大量時間去準備刁難。我夜夜失眠。同學們一想到周末可以放假都歡呼雀躍,我卻戰戰兢兢如臨大敵還沒有辦法向任何一個好友傾訴。那段時間我不停地掉頭髮。最嚴重的時候,我甚至發現自己掉了一根白髮。要知道我爸媽到現在四五十歲了都沒幾根白髮啊!這樣的基因支持原來也敵不過一個老師的蓄意為難。那一年是我質疑自己最多的時間。我想過要報復要舉報她開設收費輔導,可是終究因為其中還夾雜著關係而無奈作罷。我也哭著告訴過我媽她怎樣針對我,希望可以終止輔導,卻由於種種原因而不得不繼續。
我在學校里遇到那個男生的時候,我從來都仗著自己是尖子班的身份而趾高氣昂地經過他們班不看他一眼。而我其實心裡也知道,每到周末他對我的報復遠勝於我這樣幼稚的行為。在這樣痛苦而混亂的情緒里我終於等到了那一年的結束。對,到這裡,我只是考過幾次數學滿分。其實算不上什麼啊。因為那老師是這樣評價的:「幾次小測試考滿分不算什麼啊,仔細點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關鍵是高考,一考定勝負。平時考怎麼樣,高考就知道真正的水平了。」
你以為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么?高三的時候我如願以償擺脫了噩夢一樣的老師和同學。可是那陰影一直都存在。
我受不了自己去想像,萬一自己高考失利,若是還遇到他們我該是怎樣的羞憤難當。整個高三,我再也不午休。別人趴在桌子上午睡,我拚命地趕作業。學校里大量積壓的作業我基本可以在回家前全部解決,等到放學我還要逼著自己在黑漆漆沒有燈光的跑道上長跑直到自己精疲力竭,接著趕回家,因為我還為自己準備了兩份數學試卷。
我生性懶散,沒有什麼自律的意識。在噩夢結束之後,我更可能恢復原本慵懶的習慣而不是這樣虐待自己。可我就是咽不下那口氣。復仇這種心態,有生以來第一次推動我。支撐我這樣堅持的,只有兩件事。一是我每個周末都會去一趟數學老師家。他耐心地指出我的缺點和不足,對我的粗心無奈大笑卻從不批評。我可以為了讓他高興而加班加點多做幾份試卷,你不知道我有多心甘情願。第二就是每周一次的體育課,尖子班的同學都會逃課回教室補作業。而我會帶著數學試卷溜進體育館。在遠處偷偷看一會兒我暗戀的男生打羽毛球,然後低頭解題。故事的結局就是,我拿了高考數學單科獎學金,得到了一份重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偶遇那個老師的時候,她對我說恭喜,我點了下頭就走開了。專門跑去那同學的教室門口,假裝去叫我認識的其他人。他看見我的時候,我第一次直勾勾地盯著他,直到他低頭為止。我多想把這種經歷寫成心靈雞湯的。
或許在很多人看來,這樣的復仇心態造就了我的現在。然而我想說的是,作為當事人,我想以生命為代價只求不要經歷這樣的事。其中的痛苦和崩潰,比起複仇的積極意義更具毀滅性的打擊。在我上大學的最初一段時間裡,我變得很內向和自卑,也就愈加的敏感。不能說這都是拜此種經歷所賜,但毫無疑問它也助推了很多。我很感謝有我數學老師那樣真正可以為人師表道德楷模的人。而遇到那種渣老師,也讓我第一次懷疑師德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填報高考志願的時候我堅決拒絕去念師範。我很害怕以我的急性子,我很可能在若干年後成為第二個她。在此勸告所有老師和即將成為老師的師範生,你的兒女也會是某個老師的學生。如果TA用你對待你學生的態度去教育你的子女,你是否問心無愧?仇恨和喜愛都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他們讓你目標明確,讓你充滿動力。所以在大仇得報之前,這種心態在某些方面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然而,「復仇」這個目標往往是被強加在你身上的,所以你會活得很執著,但卻未必快樂。真正復仇成功時,伴隨而來的將是極度的空虛和迷茫,因為一直支撐你前進的目標突然消失了。
《基督山伯爵》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復仇成功並不是終點。能把在復仇道路上獲得的東西,用在追求你喜愛的事物上,才是復仇的真諦。
復仇是一種高貴的情感。賤人沒有能力復仇。(注意:此處賤人指的不是綠茶什麼的,而是境遇不堪者,沒有渠道滿足自己內心需求的可憐之人,並不可恨)
鄙人親身體會,帶著仇恨的心態做事效率超級高,至於結果倒是不重要了,事情做好了就行了
好的復仇是一種自我激勵的心態,而非目的。生活中肯定有很多場合被人嘲笑被人看輕甚至被侮辱。所以會暗暗發誓,一定要超過對方。往往嘲笑你的都是跟你好不了多少的人,比你圈子高級很多的估計也不屑於嘲笑你。所以努力跳出來就好了。舉例,曾經被高中同學嘲笑欺負(很嚴重那種,被人聯合老師整了,對方學校有關係),那時候發誓一定要考個好大學逃離這裡。後來也沒有考多好的,但是完爆對方10010條街。那時候單純有種復仇的快感,竟然也不屑於回頭看了,因為已經跳出來了。只有一直跳不出來才會進入題主害怕的那種惡性復仇心態。再舉個例子,前任也是初戀和我劈腿了找了個有錢人(之所以不說高富帥是因為那人又矮又搓,真看不出除了有錢有哪點好),分手後還不忘打擊我說我「屌絲」。恩是的我是屌絲我一個學期也才攢了那麼大幾百給你買生日禮物,而你的新男友早參加工作出手闊綽,我已經很努力了還是窮學生一個,也許就不該有過愛情吧。我可沒有說你物質哦,那都是loser的想法。我承認我確實不夠好,不能給你想要的安全感。可能你的人生也就那樣了,一般般的專業,沒啥能力,能找什麼好工作?我太了解你的能力了,也太了解你的性格了。你看到人家畢業旅行,你也要去,你不知道人家父母已經安排好了工作,現在要做的就是吃吃喝喝玩玩樂樂,你何嘗心疼過父母渴的時候捨不得買一瓶礦泉水?你看到人家去考公務員,你也去考,你不知道人家多努力在圖書館熬了大半年準備,你考不上說人家有關係,你何曾嘗過枯坐圖書館的孤寂和煎熬?你看到人家拿了無數offer,你沒人要,你不知道人家為了工作把你用來荒廢的時光來提升自己,你卻抱怨專業差學校不好,你何嘗為自己的未來認認真真努力一次?我比前任小一屆,所以理解她周圍的人的男友都參加工作了她是什麼心態。準備考研,以後一定要混的好,來洗刷恥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所以題主你看,我並沒有想過實質性的報仇報復,我只是想不那麼卑微被人瞧不起,我甚至這輩子都不想再見她,我只是希望跳出這個圈子而已。每當我看到前女友留下僅有的東西的時候,我就想起那些恥辱,我就有動力鑽進自習室看書,我就不瞌睡了,我就充滿鬥志了。對,我就是屌絲心態。我不想被人看輕,僅此而已。————————————————切割線————————————————————————不可撤消。因為時間破壞了一切。因為某些行為無法挽回。因為人也是一種動物。因為復仇的意願是最自然的衝動。因為大部分罪惡都不曾受到懲罰。因為失去所愛的人就如遭受閃電的打擊。因為愛是生命的源泉。因為即使閃現了預兆也不能改變事件的最終進程。因為時間將揭開一切。最壞的與最好的。
上兩個星期剛剛聽了朱蘇力教授的講座,剛好談到了復仇這個問題,然後我就屁顛屁顛地進來了。作為一個法學學生,我可能用到法理學的角度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復仇是人的最基本的先天性本質,人缺乏了復仇的心態我們很難稱之為人。現在的法律制度的完善, 尤其在刑罰領域的發展與完善,其本質上還是以某種國家手段來代替私人復仇而已,國家幫你復仇了。復仇觀念可以說是人最樸實的觀念之一。沒有復仇觀念(注意我說的是觀念),我們很難想像人類社會的發展將出現什麼狀況,至少不會是平衡的社會。沒有復仇心態,至少被損一方沒有復仇心態是很難在社會生存。很多文學作品體現了復仇的心態:如《特洛伊戰爭》,《教父》,《凱旋門》,《基督山伯爵》等等。電影作品如最近上癮的《美國隊長》以及中國人非常熱衷於拍攝的各類抗日神劇其實也是復仇心態的體現,這說明至少在目前這個社會,復仇還是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復仇一詞在某種程度上是褒義的。我們很多褒揚的作品,其實體現的就是最古老的復仇觀念:
第一部就是《趙氏孤兒》,簡介可以搜百度,不累贅。這部作品概括起來就是被滅族的孩子在眾人保護與犧牲下後來報仇成功的故事。這個故事目的為了體現復仇,過程中卻表達了很多中國人贊同的性格觀點,例如忠誠,信用,以及契約。在當時的社會,人們更多的是依賴於人身之間的信任關係而達成的各種協議,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人討論復仇的問題。在以前,給予人身信任關係,復仇並沒有法律制度的規訓(相對而言,並非絕對),復仇是彌補自身損失的最好方法。當然我們不能用現代的眼光來審視當年的行為。現在的社會往往過分依賴與我們人類社會發展出來的法律制度,法律制度的完善就是大社會的重新規訓的問題,通俗的說就是你被搞了,你自己不要亂來,國家幫你搞掂,當然這也是目前一個熱議話題關於死刑是否要被廢除的爭論點之一,概括來講,如果犯罪人沒有受到足夠嚴厲的懲罰,死刑是很難被替代的。
當然如果我們的社會因為某種原因,文明制度被摧毀了,原始復仇的復仇也將會在此出現(代替復仇的機制沒了)。復仇說到底就是為了實現實體正義的問題,實體正義沒有實現,人們的復仇心理就會被激發出來,而這種心態也是不能被法律和文明所馴服的。
說到這裡我強調一下,實體正義的實現是相對的,過分強調實體正義是對程序正義的損害,正義的實現都是相對的,失去了制約點就導致另外的不平衡,也就激發另外的復仇心要,冤冤相報何時了?
復仇反映的第二個問題就是誠信問題,舉個很簡單的例子,黑社會的交易是不受法律保護的,所以黑社會其實更能夠反映誠信與復仇的觀念。例如你的貨被吞了,我就要復仇拿回來,不然以後怎麼在道上混啊?這就反映我上文講到的一個平衡問題。
最後我想說的另一部作品是《哈姆雷特》,我們的觀點就是:MD哈姆雷特怎麼就這麼軟蛋呢?其實如果我們站在哈姆雷特的角度思考這個問題我們發現哈姆雷特的苦衷:在信息極度不平衡的時候如何做出選擇,他很難確定究竟是不是他叔叔殺的他老爸,殺錯了怎麼辦?又回到了剛才的復仇的平衡點問題,不多說。
舉個生活的小例子:由此朋友開車,被一個剛剛拿牌照的小孩拽還罵了一頓(真是熱血方剛啊),我朋友正常開車,我就準備那個車鎖下車嚇唬這個小孩,給他點教訓,結果那開車的小孩嚇跑了。這也是復仇,前提是:你沒做錯,你的利益平衡點下降了,你得採取辦法挽救回來。
想到再補充。
[復仇]本省就包含很深的控制欲。想控制別人的命運,到最後都被別人所控制。一般情況下,主角需要攢夠多年力量,一次將仇恨置於死地。其實最後才發現,他之所以放不下仇恨是因為放不下當時自己的無能。
不論消極與否,在此過程中最為煎熬的人還是自己。倘若因此復仇成功,那麼復仇之後短暫的爽會拉長內心的缺失,甚至造成其他不可控因素出現,也就是斷輪迴。但凡復仇未遂的人,要麼是因為對手實在太強大要麼是因為自己在修鍊過程中得以自我拯救,拿穩技能為我所用。後者才是自我催熟的歷練過程,也是一種消極變積極的態度。因為最好的復仇,是你過得比他好上千倍。
下個結論:任何事情從表面上看具有片面性。如果能用辯證法進行更深一層思考和打量,問題本身可能出現轉機。有時消極變積極,積極變消極,最終還是取決於你自己。-
先說結論:「復仇」的心態是積極的。復仇是原始的公道。復仇是人的本能,在尚無法律的史前時代,復仇便已存在並作為維持公平正義的唯一方式。
作為一種本能,復仇一定是強烈的。以牙還牙,十倍奉還!
——半澤直樹「以牙還牙」是最原始的公平,而「十倍奉還」是絕對的不公平。
本能的東西往往是文明社會所不容許的。半澤直樹這句座右銘只是表達仇恨之深、對復仇之堅定,實際並沒有「奉還」到這種程度。復仇往往沒有這麼文明,所以法律才有存在的必要性。法律往往保護不到所有的公平正義,所以復仇也將永恆存在。半澤直樹的父親是被人逼死的,不是以看得見的刀槍殺人,而是以殘酷的事實逼你自殺。了解來龍去脈的你,難道不動惻隱之心?當半澤說出「以牙還牙,十倍奉還」的時候,難道你的心情不是暢快淋漓?為什麼?因為這是你的良知。實際上,你還是很擔心的,擔心半澤會用什麼野蠻的方式復仇。
違法的報復方式是愚蠢且無能的。盲目的復仇者往往只想著「讓你也嘗嘗XX的滋味」,最後法律也會讓他自己嘗嘗「親者痛,仇者快」的滋味。讓仇人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復仇,是懦夫的卑鄙行為。讓仇人悔罪的復仇,是最完整的復仇。高明的報復方法是光明正大的。「光明正大」不一定一開始就要告詔天下,但是復仇之日要讓仇人明明白白、復仇之後可對自己問心無愧。「復仇」的心態積極與否,取決於報復的方式及難度。
在此,「復仇」是指以上描述的高明復仇。而復仇的難度進一步要求必須「積極」、必須進取。半澤直樹的復仇,是復仇的典範。半澤復仇的成功,不僅在於其復仇的正義性、最終仇人的失敗與悔恨,更在於他不是「復仇」的奴隸。半澤始終秉持自己的原則,並以此感動了其他人並樂意助其一臂之力;他始終關心朋友,甚至可以理解朋友因自己的利益阻礙他的「復仇」;他愛護妻子,他將「仇」視為一種痛苦而不肯將「復仇」作為使命強加給妻子。
最後說真正的結論: 「復仇」的心態,讓消極的人更消極,讓積極的人更積極。
-
----------------------------------------------------------- 私貨 --------------------------------------------------------------------寫這麼多,只是因為恰好找到了放私貨的地方。1.關於「一笑泯恩仇」
當雙方的公平正義達成一致時,當然可以豪邁地「一笑泯恩仇」。那些真正可稱為「仇」的,從來不能輕易達成一致。「相逢一笑泯恩仇」?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hings naive. 說得嚴重一點,這是沒有是非觀、道德觀,沒有原則。我不是對魯迅不敬。很多人可能不了解這句詩的語境。
三義塔者,中國上海閘北三義里遺鳩埋骨之塔也,在日本,農人共建之。
奔霆飛焰殲人子,敗井殘垣剩餓鳩。 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瀛洲。 精禽夢覺仍銜石,鬥士誠堅共抗流。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魯迅·題三義塔《魯迅日記》1933年6月21日:「西村(真琴)博士於上海戰後得喪家之鳩,持歸養之,初亦相安,而終化去,建塔以藏,且征題詠,率成一律,聊答遐情云爾。」
西村真琴是魯迅的朋友,是日本著名生物學家。1933,處於日本侵華時期,魯迅寫信給西村真琴,還說「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我的理解是:雖然你的國家侵略我的國家,這不關你的事,這場災難過後,我們相逢之時,我們將如往常一般會心一笑。這倆基友之間有何仇可泯?等等,為什麼把「恩」也放進去?……2.由於復仇對象是……,所以內容被……
「復仇」是多人多次囚徒博弈中(寬容地)以牙還牙策略的直接體現:與他人合作時,是否背叛取決於他之前的行為。實驗證明這種策略有最高的長期效率,這也是為什麼它能通過自然選擇保留下來。22 years ago, I stood where I stand now,and watch my loved ones die, betrayed by those I had called friends.
22年前,我站在這裡,眼睜睜地看著我愛的人死去,被過去我稱為朋友的人背叛。
Vengeance clouded my mind.It would have consumed me,were it not for the wisdom of a few strangers,who taught me to look past my instincts.
復仇的意念覆壓在我的心頭。假使沒有那些充滿智慧的人出現,教我克服這一本性,它可能已經毀了我。
They never preached answers,but guided me to learn from myself.
他們從來不宣講答案,而是引導我去自己發現。
We don"t need anyone to tell us what to do.Not Savonarola,nor the Medici.
我們不需要別人告訴我們做什麼。不需要薩瓦納羅拉,也不需要美第奇。
We are free to follow our own path.
我們能自由地選擇自己的道路。
There are those who will take that freedom from us,and too many of you gladly give it.
有些人將這一自由從我們身上剝奪,甚至你們當中很多人,將自由欣然地拱手相送。
But it is our ability to choose- whatever you think is ture- that makes us human.
然而正是我們的抉擇——無論你認為哪種是正確的——使我們成為了人。
There is no book or teacher to give you the answers,to show you the path.
沒有哪本書或者哪位老師能給你答案,為你指明道路。
Choose you own way.
選擇你自己的路。
Do not follow me,or anyone else.
不要跟隨我,或者任何其他人。
——《刺客信條2》序列13 暴民的正義
《教父》說過:「歷史告訴我們,復仇是人類最正確的事。」問題是如何復仇?兩敗俱傷玉石俱焚算不算好的方法?《孫子兵法》說「全國者為上,破敵為下。」全就是保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給仇人以痛擊。怎麼才叫「痛擊」?讓敵人發自內心的痛苦,才叫痛擊。肉體的痛苦,比不上靈魂的痛。你以為這樣就夠了嗎?不夠。你報仇了,仇家會再找你報仇。最後一部是瓦解仇人的報仇能力,同時培養起自己抵禦別人打擊報復的能力。不能像林肯一樣遇刺。你看,報仇是不是挺複雜的?也不是,因為善後工作只對深仇大恨複雜。平常的小仇恨只需要威懾力。震懾仇敵是必要的。然後就完了嗎?沒有,有沒有想過,仇敵背後的仇敵。比如有人故意挑起了仇恨用以謀利。如何避免在復仇中淪為工具?那就是要有「全局觀」。蝙蝠俠布魯斯韋恩認為父母不只是被個體所殺,是被罪惡的社會所殺,所以他的仇敵是整個社會的罪惡。人性中的惡念,都是他的仇人。張無忌認為父母的死不是五大門派,而是幕後推手陳坤,而陳坤只是汝陽王府的爪牙之一……所以張無忌父母的死,本質上是因為戰爭。所以「止戈」是最好的復仇。復仇是當下的,也是長遠的。最終極的復仇,其實是世間正能量和負能量的永恆廝殺。目光短淺之輩無法領會。所以,讓自己充滿正能量,與負能量鬥爭,就是最本質的復仇了。我們可以先來談談仇恨這東西。
任何情緒化的感受都難以長久。仇恨固然能燃燒一時的激情,但其也易淡化或者轉移。這更像是一種揮霍。而且仇恨也容易蒙蔽心智,有人迷失真正的自我價值,有人急功近利。還可能局限人的思維。最大的壞處在於,仇恨可以消磨你寶貴的健康。我覺得人要想獲得長久的動力機制,不僅需要了解社會趨勢,開拓自己尋找自身價值,做一系列理智趨利避害的思考,其實也需要燃燒恰當的情感的火焰,人都是感情的動物。但仇恨顯然不是這種無公害綠色環保的燃料。一時的仇恨固然難以避免,但別陷入中二症青少年的怪圈,以為做一個迷人的反派角色將天地踩在腳下就可以揚眉吐氣。就如同武俠世界裡,魔教武功往往拉風酷炫成效快,但往往都難以精進。我也曾切實的仇恨過,但最後發現仇恨撕碎的只有你自己。:-)
接下來或許應該明了仇恨和以眼還眼的區別。
普通的人事衝突比如以眼還眼,或者是摻雜的嫉妒等不明因素的憤怒,個人認為還不能上綱上線到仇恨,那隻不過是普通日常事務,屬於正常人際關係的一部分。而我所定義的仇恨是,當你的人生軌跡被非自我因素所扭曲或妨礙,你的生命健康被他人所嚴重損害,你的心理被他人所惡意踐踏之後,人為趨利避害而產生的心理。好吧很片面但一時間也就能想到這些了。
所以千萬不要輕易說恨,就如同你不要輕易說愛。
世界上有什麼事情能那麼肯定?只有一個---復仇! ——《教父》「復仇」的關鍵不在於報復,而在於引起報復的到底是什麼仇,同時又是通過什麼方式來報復的。
鄰里之間的雞毛蒜皮都能算作一種仇恨的話,這樣的仇顯得無比的可笑;
國家的恥辱,民族的傷痛,人們飽受迫害的年代算作一種仇的話,這樣的仇就顯得很珍貴;樓上扔個花盆,背地裡給別人一刀,這樣的復仇就顯得很卑鄙;在法庭上慷慨激昂的辯護,尋找一種正義但不失風度的途徑,這樣的復仇就顯得很有逼格;有人說,復仇是催人奮發的動力。但,誰能保證復仇不是另外一種邪惡的開始?
有人說,寬容是傳播大愛的仁慈。但,誰能斷言寬容不是另外一種泛濫的縱容?這樣的問題之所以讓人糾結,原因就在於這樣空而大的命題需要每一個人去為它設置一個自己的背景,結合自己的實際,不知不覺就在「當然」「顯然」「一定」「幾乎」這樣的言論中構建出自己的思想,我們的所言會擴大命題的背景,豐富命題的內容,也就註定這樣的命題根本不會有確定的答案。
「復仇」的心態來源於人們對公平的需求,換句話說,「復仇」是一種人們為了滿足公平而採取的一種手段一種工具。既然是工具,那麼就本身而言沒有積極和消極的區別了,工具的使用者才使這一切有了善惡,對錯,好壞之分。核技術可以用來造福人們,也可以用來毀滅人類,復仇就是這樣一種東西。
人們喜歡看復仇的故事,並且自己也會在腦中形成復仇的劇本,可是如果復仇者的故事沒有取得好的結果,我們還會不會喜歡復仇?如果復仇註定是一場沒有贏家的競賽,我們還會不會復仇?人們總是根據成功者的成就來推測其途徑的高明,卻忘了因人而異的統計學規律。社會心理學告訴我們,不復仇的人會很快的把心思轉入別的領域,比較快樂;而復仇的人即使完成了報復行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他們都會陷入一定的負面情緒中,不斷的回顧那些傷害和被傷害的行為,另外,被報復者往往認為對方復仇行為是過分的,從而陷入「冤冤相報何時了」的境地。
我不是想說,不復仇要比復仇更好。而是想說,對於大部分的人而言,復仇還是不復仇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證明題。你要用它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是像《辯護人》裡面的宋佑碩一樣為了高級的仇做了一件高級的事情,還是像「某些人」為了低級的仇做了一些低級的事情,因為比起「復仇」對人生的影響,自身仇恨的閥值和表達仇恨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有能力以牙還牙憑什麼要放過他?
所謂的一笑泯恩仇那是發生在努力過頭了,以前的仇人在你面前已經是螻蟻的情況才會發生。而且,這是一種更暢快的復仇,以前隨意欺凌的小爬蟲活的比你滋潤千百倍,如今都懶得正眼瞧你。我想沒有比這更羞辱的了吧?
復仇,是一種難以想像的強大動力,讓人一次次突破自己,隨時處於巔峰狀態,所有的行為,思考都集中於一個目標,必定會熾烈的燃燒。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無窮無盡的辯證謎霧。復仇的積極作用在於,當人受到的傷害十分巨大,已達到他的心理承受極限的時候,復仇可能就是他想要活下來的唯一動力。而且,復仇可以說是一種激情,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對於那種不知悔改,作惡多端的人,他該得到他應有的懲罰,復仇者會將這一點做的淋漓盡致,這是所有事外之人辦不到的,因為他們體會不到復仇者曾經的痛苦和絕望。復仇,也是一種為了生存,為了生存的更好的自我保護的本能,它與生俱來,也會一直存在。想像一下,如果人沒有復仇這種本能存在,邪惡勢力就會不斷地滋長,世界會單向的運作。所以,復仇,是一種彈性,是善惡共存,沒有絕對的正義,也沒有絕對的邪惡,正義背後也會有私慾,邪惡背後也可能有苦衷。復仇的消極作用在於,許多事實表明,復仇後,人往往會擁有巨大的快感,但只是一瞬間,這之後就是空虛,迷茫,這也是為什麼有句話叫仇恨是把雙刃劍、冤冤相報何時了。復仇也要講究手段和計謀,最好不要傷及無辜,不擇手段的,毫無理智的復仇是瘋狂的,往往也是失敗的。最後,我想說,怎麼定義仇恨,決定了復仇行為的成功率和正確與否。要學會寬容,但不是無原則的寬容。我們可以希望不要讓自己有復仇的機會,但生活有時候出乎意料,這時,盡量讓理性大於感性,若真是有必要復仇,那選擇合適的方法,這也是懲惡揚善的另一種渠道了。●以上為個人觀點,如有不妥之處,歡迎有識之士留言。復仇有什麼不好?也是一種前進的動力
當年韓信胯下之辱,是多麼的無奈和辛酸。
韓信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釣魚換錢維持生活,經常受一位靠漂洗絲棉老婦人的 施捨,屢屢遭到周圍人的歧視和冷遇。一次,一群惡少當眾羞辱韓信。有一個屠夫對韓信說:你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喜歡帶刀配劍,其實你膽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話,你敢用你的配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韓信自知形隻影單,硬拼肯定吃虧。於是,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史書上稱「胯下之辱」。史書上稱「胯下之辱」。
一個朋友和前任分手的時候,去找前任要一個解釋,結果被前任的現男友罵了一頓,這個仇一定要報,但是眼下報仇不合時宜,都是文明社會了。
我就給他講了普京的故事。
普京有一套打架哲學,這套哲學來自他兒時的生活經歷,也來自他的特工生涯。對此,普京本人有生動的回憶。
第一次挨人揍,我感到很委屈。打我的那小子看上去是個瘦猴。不過,我很快便明白,他年齡比我大,力氣也比我大得多。對我來說,這件事不啻是街頭「大學校」,這「大學校」第一堂就給我上了很重要的一課,由此使我得到一次重要的、很好的教訓。我從這一教訓中得出以下四點結論:
總的來說,我打架,並沒有什麼魯莽和過火的舉動。不過,我從中悟出一個道理:如果你想要成為勝者,那麼在任何一次對打中,你都要咬牙堅持到底。
此外,我明確意識到,不到萬不得已,不能輕易捲入什麼衝突。但一旦有什麼情況發生,就應考慮無路可退,因此必須鬥爭到底。原則上說,這一公認的準則是此後克格勃教我的,但早在孩提時代我在多次打架中對此就已經爛熟於心、很好掌握了。
此後,克格勃教我的還有另外一條準則,如果你不準備動武,你就不要拿起武器。不應該隨意恫嚇人。只有在你決定開槍的時候,你才須掏出手槍。假定你同誰發生了衝突,但在你最終決定「我現在要開槍」之前,你就不要操起武器。小時候在街頭有時需用拳頭明確我與小夥伴們之間的關係時,我就是這樣做的。一旦你下決心打這一架,那你就要堅持到最後。換句話說,不打則已,打則必贏!
尊重每一個人!為求勝利,先成為強者!遭人欺負,立即還擊!不打則已,打則必贏!咬緊牙關,堅持到底!普京總結出來的這些打架哲學,透著男子漢的堅定、果敢和剛毅,洋溢著蓬勃的陽剛之氣。普京忠實地履行這套哲學,向世人展示了一個硬漢的形象。
犯了罪,必須受到懲罰,如果沒有懲罰,人人都會犯錯。宋江說:替天行道。喬布斯說:活著就是改變世界。
我覺得是一個意思。
推薦閱讀:
※什麼才是作為一個辯手真正的謙卑?又如何保持住這種謙卑?
※你有過哪些與南京有關的故事?
※有個親生的哥哥是怎樣的感受?
※汪峰《春天裡》為什麼前面說,當初什麼都沒有,是那麼快樂;而最後又說,苦痛都隨風而去,可卻是那麼悲傷?
※在國外曬裸體海灘是怎樣一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