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南宋最後不選擇逃去台灣?
1276年南宋都城臨安被元軍攻佔,宋室南遷。1279年,崖山海戰爆發,宋末帝趙昺被大臣陸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南宋滅亡。當時南宋已經知道台灣的存在,為什麼沒有選擇去台灣躲避元軍?後世的鄭成功及蔣介石作了如此選擇,都成功延續了政權。
相關問題如果南宋退守台灣會如何? - 歷史 - 知乎為什麼宋末南宋朝廷沒有逃往台灣? - 中國古代歷史 - 知乎
當時台灣還是不毛之地,沒有立足的根基,再說台灣也不是南宋的勢力控制範圍,
首先,從力量對比來看,元軍不僅有陸上優勢,海上力量由於金朝漢人張弘范等的大力發展和南宋也不相上下甚至超過流亡朝廷了,1276年謝太后投降後留在杭州的南宋海上力量幾乎都被元軍收歸己有了,而陸秀夫、張世傑的船隊基本上都是在浙江、福建沿海招的民兵,與正規軍相比當然相形見絀,這也是為什麼崖山海戰時南宋10萬vs元1-2萬仍被團滅的原因之一。這樣看,台灣並不一定就安全。其次,從1276年謝太后投降後的形勢來看,還舉義旗支持宋的地區就只有兩廣、福建、江西一帶,這些地區對流亡朝廷來說還屬於可控的已開發地帶,可以說是小小半壁江山,此時確實有機會逃亡到台灣,但是和剩下的地盤比,台灣微不足道而且未開發,而且流亡朝廷看起來還有些許機會翻盤,還可以做困獸之鬥,當然不會倉促丟掉那麼大的地盤跑到台灣。再次,等到流亡朝廷從浙江-福建-廣東一路流亡過去後,1279年的時候,由於控制地區被壓縮到了廣東珠三角和海南島一隅,即使再想逃到台灣也不可能了。1279年崖山海戰前,流亡朝廷當時設想的繼續逃亡路線是到占城,也就是今天的越南南部,是想離元軍越遠越好。而且事後諸葛亮一下,如果崖山海戰前流亡朝廷就逃到占城了,而張弘范由於後勤、力量對比等原因也不想追了,可能還真就苟安了,因為元滅南宋後沿越南海岸線南下時被越南北部的陳氏王朝阻攔後就再也沒有繼續南下了,當然如果元為徹底安定宋地而斬草除根繼續南下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扯遠了。
而鄭成功和蔣介石,其實也不僅僅是偏安那麼簡單,他們的成功原因是不一樣的。先說鄭成功,清佔領中國-不能說滅明,明其實是被李自成打殘後被清撿便宜的,首先,清佔領大陸後,真的是生命凋敝,十村九空,農民起義和清軍南下對生產的破壞特別嚴重,諸如張獻忠屠川、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之類的,清朝需要一些時間來休養生息而不是匆忙組建艦隊。說到力量對比,清和當年的共黨幾乎一樣,陸上力量一流但是海軍幾乎為零,而鄭成功海軍可是當初稱霸東南亞的海盜艦隊,不比上世紀的第七艦隊在各自時代的地位差,清若貿然攻台無非是作死。但是等清休養幾十年後,由鄭氏叛將施琅組建起與鄭氏海軍相似的更大規模海軍,而此時鄭氏經歷兩次繼承危機的內訌後實力大減,施琅就以人數優勢逼降了鄭氏。而蔣氏台灣是靠美國保護和共黨追趕技術代差的時間得以延續的,現在,如果說真要為了收復而不惜一切代價攻台當然沒問題,但是與清朝的收復環境不一樣了而不一定是最佳選擇了。
氣候暖化
皇漢要慶幸宋朝沒有逃到台灣。
按照現在的政治正確,一個過氣朝代逃到哪兒都行,就是別去台灣。
逃到其他地方,哪怕地盤就剩一個縣,都算改朝換代的戰爭;一旦逃到台灣,那性質就變成了分裂與反分裂的戰爭。
南宋真逃到台灣,現在的史觀只會更加吹捧元朝,張弘范真成民族英雄了。
宋朝的時候,台灣並不屬於宋國,而且應該有三個國家。
南宋流亡政府,就一條船,逃命還來不及,哪來的精力去滅台灣島上三個國家?
謝道清投降的時候,那有什麼義旗啊,就是陳誼中、陸秀夫、張世傑這些人而已。崖山海戰10萬人,那是吹牛好伐。元代以後才有義旗的好伐,南宋沿海流亡,元軍不斷的剿匪,元朝和老百姓才結下樑子。
如果真要有風險意識,宋理宗即位的時候,就應當佔領台灣。宋理宗在位四十年,應該是可以建個基地起來的。推薦閱讀:
※蒙元行省制的「優越性」在哪?
※科舉進士在元朝政治體系中是怎樣的存在?其職業前途如何?
※郡縣制和行省制有什麼區別?
※北方和西方游牧民族實力最強的時候是在哪個朝代?
※中國最鼎盛的朝代是元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