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一些軟硬結合的產品(如手環,健康秤等),已經批量銷售產生收益的有哪些?沒批量的是為什麼?


我是做低功耗藍牙的,平時工作與這個也有點關係,我就說說我的看法,不對之處請大家指正。

目前做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無外乎就那幾種,智能眼鏡,智能手錶,智能腕帶。國外有Google glass,耐克+等產品,國內有果殼手錶,咕咚手環等。設計的人不少,上市的產品卻不多。先來了解下智能可穿戴設備。

一:首先我們來把智能腕錶以Apple的產品系列為舉例來分一下類

第一類:智能終端型

搭載高速核心處理器模組,帶有獨立的GSM模塊,運行安卓4.2操作系統,可以直接隨時隨地上網,通訊,基本手機能夠有的功能都可以有。

第二類:智能配件型

搭載核心處理器模組,但是不帶獨立的移動網路模塊,必須通過藍牙與其他智能設備連接進行多種操作,在脫離了Wifi和其他智能設備的場景中無法獨立的使用並接入移動互聯。

代表品牌:I』m WATCH(義大利)、三星 (韓國)

第三類:藍牙配件型

此類產品必須與手機藍牙連接使用,搭載簡單的操作程序,能夠進行查看時間和接收手機的一些通知消息的簡單操作,應用數量少,功能單一。

代表產品:Pebble(美國)

第四類:功能配件型

簡單的功能晶元,以及藍牙晶元,然後就是獨立的單一功能晶元,如氣壓,溫度,高度,速度,或者搭配外設心率檢測等,這類產品存在已經很多年,他們也沒把自己歸類為智能腕錶。

代表的品牌有:Garmin,SUNTOO,等等,一般專註為戶外極限運動愛好開發。

二:然後我們來細數一下以上各類型的產品的配置,功能,以及能做什麼事

第一類智能終端,國內目前已有的果殼、inWatch、酷派中,inWatch是比較接近這型的。搭載了雙核1.2G的處理模組,獨立的GSM通訊模組,帶有wifi, 藍牙,GPS,3D加速度感測器,地磁感測器,陀螺儀,等等功能模塊,還有攝像頭,麥克風,喇叭,震動儀,準備把個人的智能終端從手機轉到腕上。

第二類智能配件,目前世界上想做智能腕錶的手機大公司基本都會選擇的一個方向,他們的目的是為了給他們越來越大的手機尋找一個補充的產品,解決他們大屏幕導致用戶在移動時代手機屏幕大且造成了越來越多的不方便的問題。這類產品一般也會使用高速處理器模組,搭載400赫茲以上處理速度的晶元,但是為了能正常使用安卓4.0以上的操作系統,晶元處理速度起碼在800以上才會流暢,也就是說一般這類產品都會搭載安卓操作系統,帶有GPS,wifi,藍牙,3D加速度感測器,陀螺儀等少量感測器,但是沒有獨立的GSM通訊模塊,需要通過與手機相連接或者WIFI環境下才能完成一些智能功能需求。

第三類藍牙配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Pebble,創造了美國的眾籌網站kickstarter的籌款最高記錄,他由一個獨立的功能模塊(MCU),一個藍牙晶元,一個3D加速度感測器,一個電池,一塊memory oled組成,基本能做的除了看時間以外就是完成運動記步,通過藍牙與手機連接,有來電顯示,簡訊通知,以及其他社交平台的信息推送,但是因為晶元速度過低,或許能做的相對比較少,更形象的比喻應該是戴在手上的智能BP機。

第四類就不做講解了,就是一個功能手錶,Adidas 的miCoach SMART RUN就是一個專註跑步的運動手錶,相對比較容易理解吧。以上是相對淺顯的介紹了各種所謂智能腕錶之間的區別,最後哪種才是真正的智能腕錶,哪種才被用戶所接受,最後由市場以及用戶來決定。

在我看來沒能上市的原因有幾點:

1.產品功能單一。手錶,手環類的產品都有計步、測心率、測血氧等功能。產品之間拉不開差距。並且有部分功能是智能手機可以實現的。簡單堆砌功能疊合,同時損害產品其他方面的使用體驗,這幾乎是目前市面上所有智能手錶都已經犯下的重要問題。堆砌幾個生活應用,然後用藍牙或wifi將其與手機等設備連接然,之後就宣告「大功告成」的做法,實在是一種自己將自己打倒在前進路上的愚蠢做法。

2.技術不到位。主要是功耗問題。手環等產品本來體積就小,電池容量一般就300-500mAh,加上GPS、wifi又是耗電大戶,一天一充電都不夠。更別說還有在手錶里跑Android系統的要求打電話發簡訊的。

3.供應鏈不成熟。一個手環需要很多的配件。弧形電池、顯示屏等等產量都不高,良品率也上不去。專門為穿戴設備定製的低功耗晶元等元器件還沒有太多。

4.還沒有被市場接受。大部分人還沒了解穿戴式設備對生活的用處,在我等屌絲看來,1000-2000多的手錶手環可玩性還比不上相同價位的手機。市場火起來還需要時間。

至於收益方面,我就猜猜了。1.硬體。一個新的市場初期,產品的價格是降不下來的。肯定有很高的利潤。2.配套的APP軟體。既然能跑操作系統,以後也可以開發相應的APP收費。

算是拋磚引玉。公司里不寫太多,下班回家繼續補充

補充下我對穿戴式設備的看法:

能夠整合智能手機功能

任何一款智能手錶,不管是現在已經上架的,或者即將上架的,都必須能夠與智能手機聯網,並處理智能手機的所有任務,包括拔打電話和發送簡訊。如果缺少這樣的功能,那麼智能手錶離終結也就不遠了。

很酷很炫的外觀

儘管智能手錶都整合了軟體和硬體,但對普通消費者而言,智能手錶的價值主要還是通過特色功能所體現出來的。無論如何,消費者都希望手腕上配帶的是一款極具特色的產品,因此,在智能手錶領域,風格或特色就是一切。

合理的價格

三星Galaxy Gear智能手錶售價為299美元,這在移動領域絕對是個問題。三星和其他競爭對手需要想方設法讓智能手錶降價,一款配帶在手腕上的設備售價不可能,而且也不應當像智能手機那樣昂貴,合理的價格很關鍵。

有效的第三方應用

智能手錶要想取得成功,就需要獲得第三方應用的支持,這樣才能拓展智能手錶的功效。當然,設備製造商會提供相應的應用,但是,這還是需要第三方應用開發者的支持,這樣智能手錶將會取得成功,否則就將面臨困境。

豐富的功能體驗

更多的功能當然非常重要,但不要忘記,智能手錶是一款配帶在用戶手腕上的設備,顯示屏至少達到3英寸。另外,這種設備的首要功能就是顯示時間,因此,請各大製造商在智能手錶中添加功能時,應當三思而行,如果功能過多無效的話,智能手錶將很難成功,反而會讓智能手錶難以操作,重要的是,智能手錶要能給用戶帶來豐富的體驗。

跨平台協作

我們使用者關注的是,智能手錶能否與多種設備和操作系統相兼容,ISO和Android能同時兼容最好。

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

智能手錶將搜集到的信息加工處理之後再反饋出來,以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提醒定時鍛煉、定時睡眠。

與物聯網合作

作為一個物聯網採集信息的入口,將採集到的信息用於物聯網中其他設備之上。例如下班到家,空調根據你的健康狀態選擇合適的溫濕度。


其實,可穿戴最大的問題還表現在很多手環、手錶公司都頻頻跳票。比如土曼、inwatch。像健康秤如PICOOC Latin之所以比較穩定是因為做這個古老衡器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要保證精讀已經沒所謂了。智能健康秤就是在原有的精讀性問題上諸如大量新銳的科技元素,PICOOC已經能批量穩定生產了,據說還有下一步推出手環,形成O2O閉環。


手環,健康秤 等健康類應用在多大程度上滿足了醫療的流程,決定了其專業性,可用性,用戶最終的接受程度。買單問題的解決首先基於專業性應用,而非簡單娛樂。娛樂性產品又是另一個領域問題。產品本身及市場切入點,應該是錢和人之外量產的原因。


謝邀。最近一直悶頭做自己的產品,對友軍的進展關心不足,抱歉無法全面回答你的問題。

據我所知,體重秤,量產的有樂心。樂心代工出身,上手體驗不錯,軟體弱些。樂心賣硬體一定是盈利的。

國內還沒有量產的手環吧。

對於沒有量產的原因,我的切身體會就是缺錢缺人。


推薦閱讀:

UC 九游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连 Wi-Fi 下载东西的时候,歌曲 、软件、视频是怎么"飞"到手机上的?
為什麼互聯網公司都想做手機?
當滿大街都提互聯網經濟和傳統經濟結合的時候,如何讓我們參與這個時代?
WhatsApp,米聊等服務的盈利模式是什麼?如何獲得收入?

TAG:移動互聯網 | 移動應用 | 極客Geek | 智能可穿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