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民辦顯得低端,說私立顯得高端,不一樣嗎?


因為私立學校確實有一定的實力。「私立」二字是早期非政府辦校註冊學校名字時必須要加上的。而在國家政府允許個人籌建私立學校之初,這些可以辦私立學校的人背景非同一般,要在教育部和政府方面有相當關係,如若只是財大氣粗,要辦好、辦長久不太容易。

而相應的「高品味、新型、國際化」要付出的學費也是高昂的,北京比較好的私立國際學校,在初、高中每年學費在十幾萬人民幣左右。

他們基本上把高端的品味提升起來,從最初的實力,到逐漸贏利巨大,教育事業也慢慢發展壯大。而最初被強行貼上「私立」的二字,慢慢變成高品質與高品味的代言。

「當初被貼上私立二字,感覺如同在臉上刻上囚字一樣,深沉的恥辱感。」這差不多是當時私立二字給私立學校創辦人帶來的傷害,而現在它卻如同刻貼在臉上的金子一樣,很閃光。

而後來逐漸開放,近年來民辦學校註冊越來越多,也不再要求被貼「私立」二字,辦學校也不那麼難了,所以他們不如早期辦學校的創業者實力強勁,(包括教育事業基礎、政治裙帶關係、經濟實力)而「私立」二字在後期的學校註冊中也不再有,能延革「私立」的學校辦校歷史相對較長,規模較大。就如同企業一樣,在教育方面顯專業,教育眼光長遠,能夠長期贏利,能夠在當今眾多名校(人大附中,四中……)公辦學校里抽到尖子生,說明實力已經有相當認可,而且有的國際私立學校開到國外,從幼兒園一直到大學都有。

從學校建築(高端、大氣、前衛)、師資力量(優秀的外教,可挖到國外比較有實力的教師)、流動資金、執行學校發展方向的董事長(有的將會成為教育家),這些綜合實力和優勢有先天的,也有後天發展起來的,在如此重視教育事業的中國當代環境下,這些優勢不可能被無視,他們的高品味已經深入骨髓,而入校的學生所來自的階層也能體現學校的地位。

「私立」二字的分量從未曾輕過,可是特殊的中國歷史時期,它竟然交替變換影響力,而這些現象也在將中國教育逐步推向國際化,教育影響力也逐漸擴大。

民辦學校亦包含私立,只是稱呼不同,由於綜上原因,「私立」二字顯得高品味,而也增添了民辦陣營的實力,民辦也逐漸顯得相當特別,而他們的發展將讓教育事業推向更適於中國民眾的教育階段,來日方長,教育狀況會慢慢被改變,慢慢前進,而公與私的競爭也會有利於廣大的學生。

在教育事業繁榮的未來,將會以質量來取得關注,是不是私立與公辦顯得不會再多重要。而現在,在曾經被冠上「私立」的學校是民辦學校的同一陣營,同樣是公辦學校的有益補充。


-

祖宗說:「民為次」

-


簡單,你看國外有很多「私立」學校,但哪裡有「民辦」學校?崇洋媚外的心理作祟。

另外,從字義上來說,民對官,有明顯的高低貴賤之分;公對私,就沒那麼強烈的高低之分,比如對於一國領導人,不能說他辦公事時很「高貴」辦私事時卻很「低賤」。


語言的藝術

而已


推薦閱讀:

感覺現在網上有好多排課軟體,雲龍混雜的,我隨便下了兩個用了一下,都感覺一般般,有沒有誰都使用過的?
有能在5-10年內使中國教育有根本變化的可行方案嗎?
明知中國教育很失敗,為什麼沒有改革?
現在大學改革中提到的「教授治校」到底是什麼概念,具體體現在大學的哪些方面,真正能夠起到什麼樣的效果?
跪求大神解答:現在進新華書店如何?新華書店未來發展是怎麼樣的?

TAG:教育 | 教育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