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是怎樣的人?


對於楊振寧先生重獲中國國籍這件事,網上議論紛紛,楊振寧先生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曾經來過SELF的演講嘉賓,科幻作家王晉康先生與楊先生有過這樣一段往事,他是這麼評價的:

不明白為什麼有人會嘲諷楊先生重獲國籍這件事。但在我眼中的的楊振寧先生卻是非常的平易近人,值得每一個人尊敬。

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和其他科幻作家一樣,經常參加高校的科幻迷活動,那時的條件很簡陋的,會場常常是一個階梯大教室,黑板上用彩色粉筆寫上一句歡迎詞,學校最多派一位學生會或團委的普通老師作陪,活動後到學生食堂撮一頓,從沒有什麼出場費車馬費什麼的。這樣「低檔次」的活動,我想有身份的名人是不會參加的。好在我們不是名人,我們看重的是科幻迷的熱情,是與他們當面交流的樂趣。

十幾年前在北京某高校有一次活動,參與組織的北京林業大學科幻協會會長提議,可否請楊振寧先生參加,因為她一個關係很好的學兄正在跟楊先生讀研。大家都說當然好啦,但那樣的名人能請到嗎?那位會長通過學兄試著邀請,絕對想不到的是,楊先生很痛快地答應了!我們當時是一片歡呼,心中已經憧憬著一代宗師與百十個毛頭學生聚在一起吃飯的場景。可惜後來楊先生沒能來,不是他爽約,而是學校不同意,因為類似的學生活動都要通過學生會向學校報備的,學校說楊先生80多歲了,怕出意外。當然我想還有沒說出口的原因,是這個低檔次的活動與楊先生的地位不匹配,官本位的學校很在乎這個的。

於是我與楊先生就這樣失之交臂,至今沒有見面的機會。但我忘不了他的平易和童心,從此我對他更為崇敬。

這樣偉大的科學家重獲中國國籍難道不應該是被所有人讚揚和支持的嗎?意外的確是網上有不少人嘲諷甚至謾罵楊先生。

我想說的是網上的這些聲音再喧囂也絲毫無損於偉人的光輝,不必說它。讓我感慨的倒是:我們這個民族怎麼啦?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戾氣滿胸的人?難道真如某人所說,這是吃狼奶長大的一代?

但願他們不會成為中華民族的主流!」

作者: SELF演講嘉賓、科幻作家 王晉康


標 題: Re: 當年楊振寧反對建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真是太對了

對的,老楊是覺得中國褲子都穿不上的時候,不應搞搞這些門面工

程,

應該搞更靠近國計民生的化學,化工,生物等等,提高產業水平。

這都40多年了, 中國一大幫挫貨還是不理解老楊。

雖然,我寫打油詩擠兌老楊吃嫩草,但是

老楊的境界確實是非常高的。

特別是在40年前, 那絕對是首屈一指。

【 在 scraper (天朝棄民之非洲螢火蟲) 的大作中提到: 】

: 這個建議非常得體,經營一個國家不能夾雜著太多浪漫主義。吃

飽撐了以後可以玩玩些

: 吹拉彈唱。

: 粒子物理也不是不能研究,後來不也是有HIGGS么,可是這些不是

一個國家的當務之急

: 。工程材料等在國家層面上要優先。登月遙控等比發現粒子要重

要。

標 題: Re: 當年楊振寧反對建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真是太對了

這也是我鄙視施一公的一個直接標杆。

施一公都是院士了,已經是頂級待遇,結果境界low的一逼,

還停留在,拿人民的錢灌水,數垃圾文章,洋洋自得的階層。

他給老楊提鞋都不配。

有不少中國的其他的院士,也都是這德行。

算了,不說了!

登月,遙控,航天,衛星等都很重要。

但是,要注意節奏,也不能上太多錢,

步子不要太大,不要扯到蛋。

物理還是很重要的,但是高能物理,基本粒子,

砸那麼多錢,除了垃圾文章,用途和回報實

在太少了。

別人都不玩了,我們還花大錢玩,有點太sx。


會青史留名的偉大的物理學家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做的事都是不能容許他人評論甚至批評的


沒有辜負祖國,也不虧待自己。

真正的聰明人(不帶貶義)。

現在知乎或者說媒體輿論上有一股很不好的風氣——強迫人成聖,以完美無瑕的標準來要求別人(特別是名人)。

我只想說這很不好,是文革遺毒。


真的沒錯,眼界對人的影響真的太大了。

有的人認為婚姻只有兩個重點:性伴侶與經濟交易,不是一個便是另一個。

有的人認為美德是一切的前提,只要不是利他的行為便是值得抨擊的,更不要說利己了。

有的人認為世界只有那麼大,天地都是以國境線為區分的,永遠不能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全人類與世界歷史都是虛無縹緲不存在的。

有的人認為學術都是矯揉造作無病呻吟,和自己吃的雞蛋是同一等級的東西,盡可以肆意品評。

他們的世界只有那麼大,錢、性和道德綁架便足以支撐他們的三觀了,萬事非黑即白,對人也只有一條評價標準,邏輯短得只有因果,別人說什麼也就都信了。

夏蟲語冰,有什麼意義,說的再清晰,也不過是對牛彈琴罷了。


我的怨敵可謂多矣,倘有新式的人問起我來,怎麼回答呢?我想了一想,決定的是: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 ――魯迅

我的回答本來就不是為了討你的歡喜。夏洛克《威尼斯商人》

人生在世,還不是有時笑笑人家,有時給人家笑笑。—— 林語堂

科學家不希望對自己所有的論文作面面俱到的評價,但最懂得自己每一篇文章故事的,莫過於作者本人。 ——楊振寧

我對楊振寧先生的評價:學者大抵喜新厭舊――這大概都是剛入門不久的學生做派,真學者則守正納新

第一章

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的,那就是:希臘哲學家發明形式邏輯體系(在歐幾里德幾何學中),以及通過系統的實驗發現有可能找出因果關係(在文藝復興時期。)――愛因斯坦

學術分為:模型 理論 演算法。

物理學分為三個領域:實驗,唯象理論,理論架構,數學作為語言。

大師才有大學:

如果說牛頓是第一代數學物理的模型理論演算法建立者,牛頓關鍵的發現:將自然規律和初始條件分開;最簡單的模型能表達出更為普適的意義:將物理過程轉化成平面幾何的正弦定理餘弦定理平行垂直相交關係以及立體幾何的夾角計算和結構組合。

最好準確地理解簡單的情況,把複雜的事情留給後人。最忌試圖通過建立一堆假設來理解所有的事情。 ——伊薩克·牛頓

牛頓力學的推廣:一個是更為抽象的拉格朗日體系與哈密爾頓體系;拉格朗日通過引進廣義坐標,在牛頓力學的基礎上,建立了「分析力學」 ,解決了多質點系統運動的問題;另一個是與具體物性結合的:流體力學,統計力學,電磁學,熱力學

其中流體力學:
由於流場勢函數滿足拉普拉斯方程, 二維流場理論和複變函數論等價,三維流場理論和勢論等價,而後者則正是十八、十九兩世紀來取得了最完美髮展的分析數學。

兩個非常出乎意外的古典力學的發展一方面是相對論,另一方面是波動力學,它們或源於解釋非常微妙的電磁現象,或則源於解釋原子尺度範圍內的可觀測過程的需要。量子和波動力學給我們帶來了更為激進的新概念,並迫使我們放棄基層現象的連續性和絕時決定性概念。―德布羅意

愛因斯坦是第二代數學物理理論模型建立者(費曼和朗道都是在二代模型演算法時期),愛是從幾何角度解釋了物理方程的時空含義:引力場無非是一個四維時空結構中的曲率場,一個質點在引力場中的自由落體運動方程,由彎曲時空結構中的短程線方程取代,從而突出了力學的幾何性。

那麼楊振寧就是第三代數學物理模型理論演算法提出建立者(纖維叢和李群在這個層次把廣義相對論作為特殊例子包含其中),楊真正確定了群結構在理論物理體系的實際作用。

電荷的本質甚至也可以藉助群表示論得到解釋的:電荷本質是來源於粒子的全局U(1)規範對稱性,是個內稟屬性,其大小僅依賴於粒子種類,而不依賴於該粒子的時空坐標系選擇,即對於一個確定的粒子來說,其電荷量是常量,且互為正反粒子所帶的電荷量大小相等符號相反。

這種意義下的電荷的本質不過只是一些數學上的小把戲。我們依舊看不清,摸不著,我們甚至懷疑其是否真正存在。然而,當我們有了電荷的概念以後,似乎一切物理圖像都變得清晰了,並且整個體系是顯得如此自洽、直觀和完美,在這種意義下,我們認為電荷就是真實存在的呢。

第二章

在科學中,我們不能直接去解決某個大的理論問題,必須從簡單而又堅固的基礎開始。你必須先理解簡單的東西,簡單的東西往往有很大的理解空間,你需要確認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Jessica Coon 電影《降臨》語言學顧問

讀國內本土教材是一個審美和範式,讀西方原版經典是一種審美,讀經典和現代論文是另一個思維語法。不同的審美和標準帶來了判斷的誤差,這是對楊的評論研讀者層次問題。但讀著費曼和朗道教材的人去批判楊振寧的人,就像拿著唐楷的字帖去要求王羲之。真正的大師思想是永恆的。

當然,媒體對大師的評論完全是無知,更多的是楊振寧還有用罷了!再說,關鍵的是知識分子怎麼能說TG好呢?

熱情地獻身學術意味著什麼?「因此任何人,如果他不能給自己戴上眼罩,也就是說,如果他無法迫使自己相信,他靈魂的命運就取決於他在眼前這份草稿的這一段里所做的這個推斷是否正確,那麼他便同學術無緣了。他絕不會在內心中經歷到所謂的科學『體驗』。沒有這種被所有局外人所嘲諷的獨特的迷狂,沒有這份熱情,堅信『你生之前悠悠千載已逝,未來還會有千年沉寂的期待』(Carlyle: 『millennia had to pass ere thou camest to life, and other millennia wait in silence.』)——這全看你能否判斷成功,沒有這些東西,這個人便不會有科學的志向,他也不該再做下去了。因為無論什麼事情,如果不能讓人懷著熱情去做,那麼對於人來說,都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學術與政治》韋伯

我尤其欣賞的是范曾題的詩,其中有一句「真情妙悟著文章」。我認為這七個字將科學研究所必需的過程說得非常清楚。先要有真情,就是濃厚的興趣,然後是妙悟,有了它才能有結果:著文章。三部曲道盡了科學研究必經的過程。 楊振寧

理論的研究和應用,需要用心,需要去遊戲,需要樂於探索

每一位老人都是一座博物館。


每一個選擇都「正確」的人


以下是鄧夫人許鹿希的評價:

「從我們家來說,從鄧稼先來說,我們是非常感激楊振寧的。特別是鄧稼先在美國學習,還沒拿到獎學金的時候(要考到85分以上才拿獎學金),經濟上比較拮据,楊振寧幫了他的忙,楊振寧當時也只是剛剛博士畢業,工作不久,他的錢也不多,還要拿一部分錢供給他弟弟楊振平上大學,再幫助鄧稼先一部分生活,他對鄧稼先是有恩惠的。

  「這些都是鄧稼先告訴我的,所以我現在還記著。楊振寧和鄧稼先是一生一世的友情。」

  「楊振寧先生國籍雖然改了,但是他非常愛中國和中華民族。他自己認為他這一生最有意義的是通過獲得諾貝爾獎幫助中國人克服了不如別人的心理障礙。

  「我非常希望你能夠懂我的意思,有的人把鄧稼先跟楊振寧對比,或者拿楊振寧去說鄧稼先,這樣非常不好。有一位大學校長說的好,『楊振寧得諾貝爾獎給我們爭了氣,我們中國人都感謝他;鄧稼先回國為中國製造出了原子彈、氫彈,中國人也都感激他;如果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也就沒有現在的大國地位,再過一百年,中華民族會有更多人記住鄧稼先。楊振寧先生懷念鄧稼先的文章是非常有說服力的,實際上把他們兩人所走的路做了總結』。」


知乎這地方,容不得別人說他的不好


老楊是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活著的人裡面no1,不要因為人家吃嫩草就貶低他的水平。他跟愛一樣,拿獎只用了最小的成果。

看看老楊的訪談,感受一下啥叫智慧。


學術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甚至是人類公認的。

but為什麼黑楊振寧的有這麼多,卻沒多少人黑和他一起拿諾獎的某人?

這恐怕是有原因的吧

放圖,有個答主@ii gao讓我們去看百度百科,這些全都是百科裡的內容~

負才而守不潔

古人的評價,對楊先生,再合適不過了……


實在受不了無知小學生們看幾篇QQ空間的腦殘文就跟風亂噴。

一、縱觀整個物理學史,楊都是排的上號的人,還他媽拿李政道比。服。求你們多看看百度百科。

二、現代社會婚姻自由,人家你情我願噴點何在?一幫吊絲找不到那麼優質的伴侶只能對著亂吠。

三、楊在國外貢獻出了人類最頂級的研究,回國能嗎?當然,糞青最拿手的就是道德綁架。

念書那會聽過他的講座,80多歲,思維清晰、表述得體,令人嘆服,是真正的大家。


八卦一個:

《同舟共進》2008年第9期 郝建,有一篇《大科學家打小報告》。

大科學家打小報告:楊振寧狀告安東尼奧尼

文/郝建

2007年7月30日
義大利的世界著名導演安東尼奧尼逝世,世界許多地方都紀念他,估計明年歐洲的幾個電影節都要想盡辦法搶著得到有他作品版權公司或者家屬許可舉辦他的作品回
顧展。與世界其他地方略有不同,中國除了一些電影專業人士在總結、回顧他對電影藝術貢獻之外,還對他另有一番注目。中國更注重安東尼奧尼、更多談論他的故
去是因為他拍過一個紀錄片《中國》。《財經》等幾個雜誌命我寫一些悼念文字。我在總結、清理安東尼奧尼電影藝術成就和他與中國的瓜葛時,發現了一個大科學
家的名字——楊振寧。我驚奇的發現,原來這位美籍華裔大科學家不但懂些理論物理、懂些愛情,他還懂電影耶。當年,整個中國掀起批判安東尼奧尼的浪潮並非起
於青萍之末,對此片最早有警惕、有所注意並讓這種高度的認識和警覺上達天庭的,就是這位大科學家。那他有所警惕以後跟誰打這個關於《中國》的小報告呢?說
出來嚇你一下,全國人民一直敬愛的周e來。

...... ....... .......

1973年5月17日
夜裡,周恩來會見美籍華裔科學家楊振寧。楊振寧對周恩來說:「我不知道周總理是否認識安東尼奧尼,他是義大利很有名的導演。去年來中國訪問了很久,後來又
拍了一個電影。這個電影我沒看過,一般看過的中國人都不喜歡。後來,我看了一個比較左傾的小報紙,上面有一個中國學生的分析,我覺得很深入。這個人大概是
個學電影藝術的,他說,這個電影表面上看不錯,但如果你對安東尼奧尼過去的電影手法有點了解的話,你就知道他是在惡毒地攻擊中國。他舉了一個例子,在電影
結束時有兩個場面,一個是有一群小孩在那裡玩,接著是一個木偶戲的場面。他的意思是說,中國的小孩都變成了木偶。」(引自陳東林《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電影&<中國&>引起的風波》,載《黨史博覽》2006年6期)

  原來,大科學家打這個小報告時還沒看到這個電影。不過這也不奇怪,當時全國不知有多少中小學生和工農兵都是壓根沒看過或者沒完整看過這部電影就寫了慷慨激昂的大批判影評,我也是其中一個。

....... ......... ........

知網鏈接:大科學家打小報告


不忘祖國的人。

假如今天曾先生問我,你覺得你這一生最重要的貢獻是什麼?我會說,我這一生最重要的貢獻是幫助改變了中國人自己覺得不如人的心理作用。

在頒發諾貝爾獎賀宴上的講話。

拍自《楊振寧文集》,很老的一本書。


國家在最混亂、最困難的時候公費送你去美國留學,最需要人才的時候你不聞不問即便那時你已經功成名就。

老了回國各種享受,而「沒有諾貝爾獎的自卑」作祟讓國人把這個白眼狼當神供著,這麼做和韓國說「孔子」是韓國人有什麼區別?

他是美國人。

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是有國界的。

然並卵,社會就是這麼簡單現實,人家成功了,所有人格的渺小自然被掩蓋了。


拋開學術貢獻問題,我從自己理解到的一個局部角度說一下他回清華的意義。很多人說他是回來養老,這種認識太不正確了……往往越是學術界的人越尊重楊振寧,越是非學術界的人越關心他的八卦。

17年的全球華人物理學會在清華開,由薛其坤做東,來了三位諾獎得主(中村修二、梶田隆章,朱棣文)和二位準得主(Barry Barish,張守晟),排場可以說相當不一般。僅僅老薛一人的江湖地位,請來自己的熟人張守晟和中村修二捧場是可以的,但是要把奧巴馬的能源部長也請來恐怕還是有難度。把這幾位大神同時請來,就更不容易了。

他們能同時來捧場,當然與中國現在的世界地位不無關係;但我覺得與薛背後坐鎮的楊振寧也是有關係的。如果有人參加過這個會,可以看到,以上這些人,儘管在任何一個其它場合都是頂級大神,但在楊面前都是要表現出足夠的尊敬的——當然,這也與楊的年齡有關,但年齡本身也就是一種資本。

聽有人開過玩笑,真假不知,但是也許有那麼回事。說老薛想得諾貝爾獎,需要多幾個人提名,所以經常請中村去清華。誠然,清華現在出學術成績靠得是薛其坤、施一公,而不是楊振寧,但是即便強到薛老闆的檔次,在諾將面前也還是需要「後台」的。坐鎮的楊振寧就是這樣一個後台,僅此一點,是幾個億也買不來的。

學術界就不講關係嗎?當然講!小到投文章,大到評獎項以及國際影響力,都是存在「人脈」問題的。同樣的一個工作,你在不知名的組只能發個普通PRB,但在大神組也許很容易就是PRL(物理頂級期刊)。

現在國內新建一個所,在大量招聘40歲以下的「青年千人」的時候,也會配套招很多45-55歲的「千人」(大千人)。前者是學術中堅、主力,正值幹活的年齡;後者雖然號稱領域內的「領軍人才」,但是很多其實可能已經不在一線上了,產出往往未必比青千好。但是為什麼依然要花更多的錢招大千人?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有人「坐鎮」。這些大千人,無一不是江湖上一片領域裡混了很多年的有頭有臉的人物,有各種學術兼職,掌握各種資源,他們哪怕現在已不再發多好的文章了,但在學術圈的影響力還遠遠不是一個三十多的年輕人能比的。要知道一個新建的單位,如果沒有這些已成名的人在後面坐鎮,它的年輕人在學術圈可能是會「受欺負」的:比如申經費,比如評獎項,比如單位國際影響力。還比如舉辦會議,年輕人能有多少人脈,能請來多少牛人?要知道,請來一位牛人,你單位的年輕青千就有機會認識他,就有機會讓他了解自己的工作,下次這些青千投的文章,搞不好他就是審稿人。

綜上,從這個很小的角度講,楊先生回國,不需要做什麼事:只在清華住著就足夠了。——更何況他還做了很多很多普通人所沒看見的事。


雖然沒有資格評論楊先生的物理成就,但是看了人民日報對楊先生的直播採訪很有感觸。

首先,雖然楊先生已經95歲了,但是他的思維非常敏捷,思考問題很周全,沒有邏輯的漏洞。他的性格很平和,有態度但並不極端。他絕對是高智商的人才,不管在哪都會發光發亮。他的記憶力很好,幾十年前發生的事情和日期都記得清楚。這是一個非常有人格魅力並能影響他人的大師。這給我很多思考也讓我自己汗顏。

然後,他學貫中西,東西方文化都了解的比較透徹,也熟知歷史,所以他分析問題會在歷史中尋找依據幫助自己做出判斷。這其實是讓我很震撼的一種思考方式。楊先生思考分析問題的格局遠超我這個普通人。當我看問題只關注眼前蠅頭微利的時候,就失去了大的格局。那一代的知識分子都有這種誠摯的家國情懷,思考問題跳脫出個人利益。這種從歷史角度看待問題的方法,隨著楊先生年齡的增長,對事情的判斷只會更加精確,因為無論當下怎樣複雜的問題對他來說都好像似曾相識,只需在歷史的浩如煙雨中尋找印證。


圖來源於 @聖范錦意 。

指路她寫的關於楊振寧先生的多個回答。


在所有關鍵時期選擇了對自己最有益的選擇。

然而,評價一個人。不僅僅看的是他的『』正確『』


楊先生和鄧先生、錢先生不一樣吧,楊先生是搞理論物理的,在那個年代在中國搞理論科學的作用一定不如鄧、錢兩位搞應用科學的先生有用,還不如留在美國潛心研究畢竟當時中國對於理論的投入一定大大不如對於應用的投入大,對於中國來說一定不如鄧、錢兩位先生偉大,但是對於世界來說就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至於婚姻這是人家的自由,我們外人不好評價。


推薦閱讀:

有哪些有趣的測量體重的方法?
森肽基是什麼?
Youtube 上的播主 MKBHD 是誰?
從1996到2016世界有哪些革命性科技變化?

TAG:生活 | 情感 | 科技 | 楊振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