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成長的過程並沒經歷國家的大風雨,這樣會對90後的綜合素質造成什麼影響嗎?

作為90後,和60後的媽媽聊起這個問題,我說媽媽這代人挺幸福的,一輩子經歷了文革,高考改革,等等,而50後更是經歷了饑荒,下鄉和真正的文革。經歷過這個真實的社會,與國家共同成長著,而我們自出生起,社會環境至少表面是平靜的,我們沒有親眼目睹過國家的大風雨,這樣對我們的成長是一種欠缺。造成了如今90後的天真,中二不現實。


60後人總覺得自己是特殊的一代,因為經歷了 XX

70後人總覺得自己是特殊的一代,因為經歷了 XX

80後人總覺得自己是特殊的一代,因為經歷了 XX

90後人總覺得自己是特殊的一代,因為經歷了 XX

其實就是一種形式的自戀,覺得自己因為經歷過那些事情,學會了什麼,懂得了什麼。

x0後沒經歷過,以後肯定沒有自己這麼成熟。然後心中生出一種優越感,覺得自己很特殊。

這種心理很常見

一個人去過地方多,就會覺的去過地方少的人沒見過世面。

一個人泡過的妹子多,就會覺得只談過一次戀愛的男人沒他懂女人。

一個人當過兵,就會覺得沒參過軍的人沒他堅強。

其實這反而是一種自戀,沒有獨立思考能力,想當然的幼稚想法。以為只有他那一種方法,才能成長似的。


嗚嚕學士像

「古時的哲人曾經說過: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一個善良的人。什麼叫善良的人呢?我以為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應時時希望其他人幸福快樂,不能盼著別人倒霉。

」曾經有朋友這樣對我說:你們小時候這麼順利,未必不是一種隱憂,如果以後遇到了巨大的挫折的時候,就會茫然失措,好像暴風雨中的兔子,又像失去了窩的雛燕,凄凄然不知如何自處。我的老師,時任兩廣總督的招財撫事就這樣反駁:為什麼要盼著其他人遭遇巨大挫折呢?難道一個人一直順利,從來沒有煩心事令他徹夜難眠,不是很好的事情嗎?

「我的老師招財先生又說:從小沒有受過社會動蕩之苦的人,日常行事中就少了好勇鬥狠的本能,從小接受聖人教誨長大的人,看待他人和事物就會從「仁」的角度出發,從小在富足家庭長大的人,在小事上往往不會斤斤計較而在大事上能夠遵從本心,由一個人而推到全社會,難道不也是這樣嗎?亂世中生長的人,互相提防戒備,別人稍微走近身邊,就惡狠狠地盯著,嘴裡發出 「唬唬」 的聲音。盛世中長大的人,把身邊的人都當成朋友,遇到困難互相幫忙,不懷疑其他人的友愛舉動背後有利益的思考,坦然而快樂,這不是和古人所說的 」天道「 暗暗符合嗎?不去讚頌和嚮往這種和睦的社會,反而去懷念亂世,這又是為什麼呢?

「世人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就找出痛苦的意義讓自己平衡,這是人之所以能在苦難中生存下來的原因,但是因此就認為苦難是有意義的,追求苦難,難道不是犯了緣木求魚的錯誤嗎?而以此為理由,勸說甚至逼迫別人接受苦難,人世間的愚昧,難道還有比這更大的嗎?古時的聖人如果看到現在的我們錦衣玉食,出門有車代步,住在冬暖夏涼的屋子裡,難道不是會真心為我們高興而不會說我們的生活不如他們嗎?唉,人類的自以為是,由此可見一斑啊。」

摘自《嗚嚕學士書信笈.續編》中《夜泊燕子塢談苦難》一章。

=================================================================

感謝@馬從之 朋友費心撰寫原文(在本文評論中),卑微的我替嗚嚕學士在這兒謝謝您了。也請大家到本文評論中給馬朋友的評論點個 「贊」 。

夜泊燕子塢談苦難 (摘自《嗚嚕學士書信笈.續編》) 作者 @馬從之

古賢曰:人之在世,宜爲善也。善,何也?吾以爲,幸他人迺上上者也。

友嘗語我曰:「爾儔者,幼而不過,大憂也。是之後,有病焉,則茫茫然兔之於風雨,悽悽然雛燕之喪巢也。」吾師兩廣總督者駁之:「曷爲也期彼之過乎!人順而佑,無夜寤輾轉之事,不亦樂乎?」

吾師招財先生者曰:「幼微苦,鮮鬥志;幼倣賢,行踐仁;幼富裕,樂施而逍遙也。人然也,眾不亦然乎!生於亂世者相戒,近之則惡睨以對,口『于于』不絕焉。生於盛世者,友其左右,有難,助之,不利其友之行也,率然也,快然也,是非古人所謂道者乎!非之而念亂世,何也?」

(註:「于于」古音類似「喔喔」,用例見《莊子》;「羣」是嚴復對「社會」的翻譯,我私自改成了「眾」字,因爲恰好繁體字裡面不用這個字,而且也挺會意的。)

世人蒙塵,尋其教以自樂,是所以人存於苦難也。然而以爲教無大於之者,反自求之,不亦過乎?因令受,愚也甚!古聖視我之衣華衣、駕輕車、居好室,其不謂善乎?而復謂我之生也不如彼與?嘻,人之過,在於此也。

==================================================================


沒有哪個正常國家會隔三差五就大風大雨的。

影響就是90後越來越正常了。


  1. 管經歷文革和饑荒叫挺幸福,這叫腦子有毛病。
  2. 題主這種心態是年輕人常有的心態,年輕人總想經歷【不平庸的、波瀾壯闊的、跌宕起伏的】大時代,《搏擊俱樂部》裡布拉德皮特有句台詞就是這種心態的體現:我們沒有世界大戰可以經歷,沒有經濟蕭條可以恐慌,我們目標渺茫,行色匆匆,我們不過是歷史的過客。

這種心態混雜了對不平庸生活的渴望和對苦難幼稚天真乃至腦殘(比如題主這種程度的)的嚮往。


沒有被以國家之名欺凌過,人格健全,思維寬廣,更多創造性,更少奴性。


作為一個80後,我實在覺得樓主杞人憂天。那些經歷了國家和民族大亂的50、60後把國家搞成什麼鬼樣子,樓主看不到嗎?


看到這個問題,想起曾經看過的一部小說《紫川》,在小說結尾主人公的話就很好地回答了這一問題,廢話不多說,現將原文摘錄如下:

紫川秀苦笑著搖頭,他蹲下身來,端詳著雲林英俊而稚氣的臉,心潮澎湃:「孩子,不能親眼看著你茁壯而健康的成長,欣慰的看著你長大**,手把手的教你練劍、寫字和讀書,這是你父親的最大遺憾,也是他的失職。但孩子,不要責怪他。

你的父親,還有很多的叔叔和伯伯,他們用鮮血和鋼鐵,披荊斬棘,為混亂的世界重新鑄造了秩序,帶來和平,化劍為犁,為蠻荒帶來文明,用繁華取代貧瘠。鐵血、犧牲和自我奉獻,是我們這代人的天生使命,那些英雄和英雄的故事,在你們的年代將會成為傳奇

「現在,作為父輩的我們,已經完成了我們的使命。我們漸漸老去,而你們將成長,這是造化的規律,無可避免。將來的世界,是屬於你們的。你們不必像我們一樣,日夜不停的戰鬥,在刀光劍影中前行,父親高大的脊背,已為你建起了遮擋風雨的屋頂。

「孩子,你將會過著和平、安詳、無憂無慮的生活,你將註定是錦衣玉食,優於常人,這也註定了,缺乏磨礪的你,不可能像你父親一樣出色、一樣優秀,一樣勇敢、堅定和無畏。

「那又怎樣呢?

「童年時,我們講英雄故事給你聽,並不是一定要你成為英雄,而是希望你具有高尚的品德。少年時,我們讓你接觸詩歌、繪畫、音樂,「是為了讓你的心靈充滿情趣。這些情趣會支撐你的一生。這樣,即使在最嚴酷的冬天,你也不會忘記玫瑰的芳香。

英雄輩出的民族是不幸的民族,和平的生活註定是平庸而繁瑣的。有些事,或許你現在還無法理解。但當你長大,你就會明白:你的父親,一定不會希望你成為英雄,世俗的很多東西,耀眼而毫無價值。只要你能健康的成長,正直的做人,獨立的思考,幸福的生活,這是父輩對你的最高期望。

望著孩子童真而稚氣的臉,紫川秀喃喃說出聲來:「祝福你,孩子,也祝福和平的年代。」

---全書完---

——————《紫川》

------------------------------------------------------------------------------------------------

為什麼人們總是喜歡說下一代是垮掉的一代? - 知乎用戶的回答

怎麼讚美喜歡的女漢子? - 知乎用戶的回答


首先,題中所述90後沒有經歷打的風雨,不是很贊同。90後所經歷的這二十年,社會變遷的程度絕對不亞於60後。只是60後經歷太多的政治運動,而90後經歷的則是經濟的變革。

然後,至於這種變遷對對於整個90後群體的成長有無影響,答案必須是有的。什麼影響呢,這不能很簡單的說,至少可以寫一篇碩士論文了。處於同一個年齡組的九零後會因為社會地位不同而裂變為不同的代單位,比如出生城市家庭的和農村家庭的。城市中90後可能會經歷父母的下崗或者父母棄官下海。而農村的90後能則會經歷父母外出務工,農村物質生活由欠缺到豐富。

所以,說到底,我還是覺得題主的問題不成立。


這可能會導致如果萬一發生戰爭,需要進行艱苦的抗爭,90後的意志會差一些(80後也好不到哪去,這個斷層主要出現在70後和80後之間)。

但是對於和平年代來說,相對優越的童年,其實會造就更健全、積極、友善的人格。在中國對陌生人的信任度基本上是越晚近出生的世代越高,而這種對陌生人的信任是公民社會的基石。

在服務行業,90後的店員普遍態度也比較好,待人比較客氣,我一般也會比較喜歡去店員比較年輕的地方消費。

在人生選擇上,90後往往更看重個人興趣,普遍有個人愛好,這個對於整個社會的創新力也是有好處的。


91年前蘇聯解體

93年銀河號事件

96年台海危機

99年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被炸

2001年南海裝機事件

2006年次貸危機

2008年奧運和汶川大地震

這些都是國際上影響力很大的事,其實最後兩條並不合適,姑且湊數吧。

還有,國內98年下崗

2003年非典,這些切實影響到90後們生活的事件。那時候,90後很多已經記事了吧?

每個年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時代烙印,不要輕易給某個年齡層的青年人下定義。這些年輕人是這個國家的未來,他們肩負著建設國家的重任。最近幾天長五升空,這麼一個大項目執行團隊的平均年齡只有28周歲,相信這個團隊里90後的已經佔了一定比例。

像我這樣的80後,曾經也被稱作垮掉的一代,但是依舊在各行各業中頂起來這個國家的脊樑。我覺得我好像也沒經歷過什麼大事。


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網上發帖來找抽。

經歷過苦難不代表就能有所沉澱,要不然山西黑煤窯里的礦工的苦難恐怕比上山下鄉還多十倍二十倍。這群人裡面出牛人了嗎?好像還沒聽說。

50、60紅衛兵,紅小兵這兩代人我恰恰覺得是最愚昧自私的一代。把苦難當勳章,把老耄當偶像,思想局限性太大。沒有普世價值,在黑毛白貓理念下發家致富,所有空子都被這群人利用了。

當然現在是60後的江山。但我覺得中國要想成為受人尊敬的大國只能看80、90後。

目前來看,90後確實遠不如670後當年早熟。但這份天真恰恰是90後最大的財富,天真才更會追求自己內心的夢想,而不畏世俗。


認為。。。這一代人的受教育水平高於上一代人。

同時認為,這一代人的素質要高於上一代人。

平均而言。


陳丹青提到自己初到美國的感覺,一張張沒受過壓迫的臉龐

祖輩父輩所經歷的風雨,身體飲食上,精神上的匱乏

而90後們,相比發達國家,依舊生活在牆內,相比那些青年,在創造力感知力責任感和自由博愛這些大主題上的缺乏,非常明顯

央視曾經有個節目,中美兩國優秀高中生對話,談及對未來的期待,中國學生更多說的是要成為科學家,有錢人等等等,美國學生則說,要參與公益事業,去非洲做志願者等。連現場的中國高中生都當場讚歎美國學生的博愛和目光遠大

我不相信這樣的差距僅僅因為你是90後我是80後而被補足

說這麼多廢話,回到風雨上

祖輩父輩所經歷的抗戰、內戰、三反五反、文革。。。他們不僅被時代風雨所裹挾,也是風雨的參與者乃至製造者

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使命

8090一代,該做的就是推倒這面牆,讓後輩不在有被壓迫的臉龐

好吧,我憤青了


成長階段還是少些風雨的好。


90後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經歷過物質匱乏的時候,直接享受工業化之後的成果。不知道今天的一切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前輩奮鬥出來的。

其實,去去朝鮮,印度,巴基斯坦,可以體會到,乾淨的水,充足的電,豐富的食物,並不是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的。中國有這些是經過前輩艱苦努力的。

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容易被忽悠,對現實不滿,但是不知道現實其實可以糟糕的多。等到遇到什麼變故真的失去了,才會明白。


照這個邏輯,非洲動亂幾十年不得安寧的國家裡成長起來的人是綜合素質最高的一代人了。


與之同齡的美國人,日本人,韓國人,歐洲人,包括同文同種的台灣人都沒經歷文革,高考改革,所謂的三年自然災害,下鄉下崗,三反五反什麼的,所創造的社會價值,在國際上的口碑遠比中國同齡人要高。

經歷點個人的風雨有利成長,經歷這種國家的風雨民族悲劇則未必了。如果說有什麼影響,則是90後不會像前輩人那樣因為生存的需要而導致思維被禁錮,是更個性更自由更張揚更有活力的一代,遠超上一輩。


更穩定的社會,更富裕環境下長大的人們,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建設國家。


——你們年輕人啊,吃得苦那麼少,沒被大規模下過崗,沒碰上過社會劇變,沒碰上過溫格,沒碰上過對外戰爭,真有事兒你們怎麼辦啊?

——您盼國家點好不成么?

——說得好像不年輕的您那代人經歷這些「真有事兒」之前就預演過似的……

——此外這個題目歸類到「曼徹斯特聯隊」下面是啥情況啊喂!


樓主的邏輯反了。經歷苦難的人或多或少人格都很難完整。


推薦閱讀:

現代戰艦保留主炮有何意義?
最新一集《秦時明月》中蒙恬騎兵被步兵擋住 是怎麼回事?
如何評價《艦在亞丁灣》此劇?
两次车臣战争及后续治理对今后可能发生的解放台湾军事行动有何启示和借鉴意义?

TAG:軍事 | 90後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