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節的盈利模式是什麼和質量節節下降怎麼理解?
01-15
最近幾年各種音樂節瞎13叨叨的像雨後春芛一樣,遍地都是。請問這些音樂節都能盈利嗎?音樂節在中國有這麼多受眾嗎?一年聽個十幾遍一路往南方開,或者悶騷的白素貞或者夜空中閃亮閃亮的星星,大家不會覺得累嗎?如何看待現在音樂節的質量的節節下降比如昨天逼歌憤怒的離開夢象音樂節?
- 盈利是賣門票跟贊助。除非搞的跟去年成都大愛一樣,不然一般能回本。因為牽扯到地方政府,用的他們的錢。他們也意識到這玩意既不危險還容易出政績。對房地產還是拉動。我覺得合法就行了。
- 有沒有受眾市場會決定。搖滾走向大眾最好。這點民謠,獨立音樂的受眾接受能力比較強。小眾圈子裡傳唱發展不出什麼氣候。
- 過去你可能一年就指著迷笛草莓,如果是外地還要不遠萬里坐火車乘飛機去北京深圳上海鎮江日照等等等等。要麼就是去livehouse現場。現在家門口周某就可能開個音樂節。不好么?
- 至於質量下降,還是請交給市場,好的音樂節能做長,能掙錢;垃圾的做不長。會賠錢。樂迷自己會用腳投票。而且我真不覺得質量怎麼下降了。草莓迷笛各有特色質量越來越好。其他各地的音樂節,我不可能去的全。但是就有限幾次經歷來看也辦的不錯。上次夢象難產,這次夢象鬧的不愉快。他們未來肯定要麼吸取教訓要麼干不下去。沒什麼擔心的。口碑壞了,大家不去就是了。
- 去年花溪迷笛,看居住在花溪公園附近的居民也會買票進來湊個熱鬧。老頭老太太小朋友都有,他們不知道痛癢萬青淘寶計劃這些你可能都覺得爛俗了的名字。但人玩的很開心。還有一次草莓在我老家城市,我爹媽這樣聽歌還停留在走進新時代,鐵窗淚,黃土高坡那個時代的,都去湊熱鬧了。他倆什麼都不懂,但是也覺得那周末挺好。我母親在中學工作,還跟她學生炫耀自己也去趕了把時髦。至於我爹,他的微信原話是「你們年輕人會玩。你媽就去當KTV蹦了,一把年紀不嫌臊的慌。兒子以後還有這節了,提前跟我說啊」。我真覺得這挺好的。
- 音樂節遍地開花,常去的有了更多選擇,不常去甚至沒接觸過的,也有機會接觸這樣的活動。這麼好的事情。有什麼值得指摘的呢?
中國的音樂節不是太多是太少。
謝邀 中國真正靠市場運作盈利的音樂節據我有限的了解 只有兩個 - 草莓 和 迷笛
其他的是用政府的錢 房地產的錢 還是其他渠道的錢這個還是不多評論了音樂節質量的話 我只能以了解的草莓音樂節來說,草莓的質量每年都在提高,無論是舞台設備,藝人投入,硬體及軟體投入,這樣的事還是一步一步來,步子太大撤到蛋很疼的。應該是盈利的吧,政府招商引資的一種途徑而已。受眾,呃,去看的既有歌迷也有偽歌迷,也見過大媽帶寶寶去看的=_=邀請了了解的人來評論評論
推薦閱讀:
※Muse 樂隊在歐洲的地位如何?
※2014年格萊美獎表演現場Pink是否是假唱?
※樂理會不會束縛音樂人的創造力?
※如何評價側田這個歌手?
※如何評價周杰倫在新歌聲唱的《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