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ray Disc 是如何在光碟次世代競爭中戰勝有微軟和英特爾支持的 HD-DVD 標準的?在中國的現狀和前景如何?

當年的光碟次世代之爭似乎很激烈,BD的標準似乎與DVD聯盟的有很大差異,而微軟和英特爾又站在了HD-DVD一邊,可最後BD卻取得了勝利,這是為什麼呢?

另外,感覺在中國BD並不是很常見,在美國則更常見的多。的確,BD也在網路點播面前敗下陣來,不過仍然能看到有BD電影在銷售或租賃。而BD勝出已經有四五年了,在中國的推廣似乎有點停滯不前,中國的寬帶帶寬亦還做不到美國的程度,中國的BD推廣裡面有沒有國家層面的「技術障礙」?


在當年藍光和HD-DVD的競爭中,藍光比HD-DVD多出來的那點容量遠遠不是問題的關鍵。好萊塢片商的支持固然是極其重要的籌碼,但還不是最終的關鍵,畢竟當年HD-DVD陣營也有六大片商中的三家。藍光戰爭的關鍵是一個神奇的東西:PS3遊戲機

一個高清影音的格式,如果沒有內容的支持,根本無法吸引用戶。同樣,如果硬體的普及不到位,也無法獲得成功。

HD-DVD在一開頭就希望藉助「DVD的繼承者」的東風把內容支持做到了極致,好萊塢六大片商,派拉蒙、環球、華納都率先宣布支持HD-DVD,只有索尼自家的哥倫比亞和迪士尼宣布支持藍光。福克斯後來也加入了索尼陣營。我們現在已經無法得知索尼東芝兩家在爭奪片商時花費了多少,但索尼自家就擁有一家電影發行商的優勢是東芝學不來的。

2006年初,東芝迅速推出了HD-DVD播放器,意圖搶先佔領市場,微軟也推出了XBOX360外置的HD-DVD光碟機。但是,這時人們還對價格居高不下的高清播放器(第一款HD-DVD播放器價格達到了將近1000美元)敬而遠之,有著比藍光將近先發一年的HD-DVD在一年內的全球銷量竟然還不到30萬台。

於是到了2006年底,索尼推出了搭載藍光播放器的PS3遊戲機,售價只有599美元(順帶一提當時索尼真是下了血本,每賣出一台PS3就虧損一百多美元),等於是賣一台PS3遊戲機送一個藍光播放器。幾乎在一瞬間藍光的硬體佔有率就超越了HD-DVD。而微軟呢?遲遲不肯給XBOX360免費搭載HD-DVD,因為這樣會推高XBOX360的售價和成本,使其在與PS3的爭奪中受損。

進入到2007年,看著藍光硬體(其中主要是PS3遊戲機)的銷量節節升高和隨之推動的藍光光碟的銷量升高,HD-DVD陣營的片商大佬華納坐不住了,宣布從HD-DVD獨佔轉到HD-DVD和藍光雙支持。此時東芝能做的就是用更多的錢拖住派拉蒙和環球。微軟這時候在幹什麼呢?微軟什麼也沒幹,口上說著支持HD-DVD,但卻拒絕把HD-DVD一項重要的版權保護技術加入到Vista操作系統中,據說東芝對此很不滿。

隨著PS3的銷量在2008年超過千萬,HD-DVD的硬體已經完全無法追趕了。雖然此時XBOX360遊戲機的銷量還要多過PS3,但是固執的微軟堅持使用老舊的DVD光碟機,而只把HD-DVD作為需要付錢的選配硬體,絕大多數的XBOX360遊戲軟體也只使用DVD進行發售。這對HD-DVD幾乎起不到任何幫助。華納認為,雙格式的混亂局面實在太亂。華納此時加入的HD-DVD陣營中,華納是內容方面的老大,但是華納卻發現,如果自己加入BD陣營,就可以迅速結束戰鬥。於是在這樣的局面下,華納選擇從HD-DVD陣營倒戈至藍光。HD-DVD就此土崩瓦解。沒多久,東芝就宣布放棄HD-DVD,轉向藍光,向索尼交著專利費混口飯吃。一直到HD-DVD壽終正寢,HD-DVD的硬體銷量也才一百來萬,還不到PS3遊戲機的一個零頭。

但是到了今天,藍光還有多少價值呢?有誰買PS3是沖著藍光去的呢?基本都是玩遊戲,藍光只是一個附加價值。藍光陣營憑藉PS3打贏了這場大戰,但是在今天又有什麼意義呢?人們看電影的方式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可嘆索尼,由於高層授意硬要給PS3搭載藍光播放器來打這場藍光大戰而導致的巨額虧損,把索尼遊戲部門的老大、PlayStation之父久多良木健當做替罪羊,逼迫其退休。)

在今天這樣一個寬頻時代,老美看電影直接NETFLIX,中國看電影有各種盜版下載和越來越多的視頻網站提供的免費正版。基於網路谷歌TV蘋果TV小米盒子樂視盒子也對這一塊虎視眈眈。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誰需要藍光?

藍光贏了HD-DVD,卻輸給了網路。這跟當年MD輸給MP3是一個理。質量更優秀的標準輸給了使用更方便、更便宜的標準。可憐的索尼每次都是這個苦主。


在中國的現狀就是各個高清論壇有1080P的高清資源可以下載。

二次元的愛好者直接下載BDMV,「只要有愛無視體積」

BDMV就是藍光光碟上的原數據


推薦閱讀:

為什麼網上少有 Intel 粉的足跡?
如何評價 VSCode 的新 Logo 將由橙色改回藍色?
為什麼鮑爾默 (Steve Ballmer) 總喜歡在公眾面前展現瘋狂、誇張、滑稽的一面?
微軟預計將所有界面都導入 Metro 風格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鮑爾默是否應該在微軟情況有所好轉之際,體面地下台?

TAG:微軟Microsoft | 英特爾Intel | 商業 | 科技 | 索尼So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