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裝在套子里的人」活著的時候扒下他的套子會看到什麼?
我認為這是一個好問題。以前課本學了之後就沒看過了,特意重複了一下原文才來寫點想法。
其實,別里科夫的「套子」也罷,「他們像寄居蟹或蝸牛那樣,總想縮進自己的殼裡,這種人世上還不少哩」、「那時候人的祖先還不成其為群居的動物,而是獨自居住在自己的洞穴里」這樣的描述也好。
目的是「這個人永遠有一種難以克制的願望──把自己包在殼裡,給自己做一個所謂的套子,使他可以與世隔絕,不受外界的影響」
原因是「現實生活令他懊喪、害怕,弄得他終日惶惶不安」
影響是「最近十到十五年間,我們全城的人都變得謹小慎微,事事都怕。怕大聲說話,怕寫信,怕交朋友,怕讀書,怕周濟窮人,怕教人識字」
套子,其實是他整個人的一部分,是不可剝除的。如果說套子代表的是懼怕變革,頑固僵化的性格,「遵紀守法」能夠在沙皇專制下生存,那麼扒下外面套子之後,你會看到又一層套子,這一層一層又一層層的套子是扒不完的。「至於我們在遊手好閒的懶漢、圖謀私利的訟棍和愚蠢無聊的女人們中間消磨了我們的一生,說著並聽著各種各樣的廢話--難道這不是套子」
「如若你容忍這種虛偽,別人就管你叫傻瓜。你只好忍氣吞聲,任人侮辱,不敢公開聲稱你站在正直自由的人們一邊,你只好說謊,陪笑,凡此種種只是為了混口飯吃,有個溫暖的小窩,撈個分文不值的一官半職!不,再也不能這樣生活下去了」套子不能被扒下,卻能自己脫下。
看你敢不敢了。
-----
現在有很多人是裝在套子里的人,他們過得中庸,能夠混口飯吃。
也有很多人,他們表面上仍是在套子里,可是私底下已經擺脫了套子,他們有些得權得勢了。還有一些人,他們將套子脫得精光,並鼓舞更多的人脫下套子,他們都成敏感詞了。-----現在的大家,很多都是被套在套子里了,像緊箍咒靠自己是很難脫的,有時候套子套久了就和皮膚連到了一起,硬脫下來是會血淋淋的。
套子之所以是套子,也是因為有製作套子的人,哪一天做套子的人想通了,我們也就不用套著了。可喜的是現在我們被穿上的大套子正越來越薄,指不定哪天就消失不見了,所以,做自己就好了。每個人都被裝在某個套子里,如果想知道問題的答案,扒開自己的套子先看看。
這篇小說是以主人公別里科夫的同事伊萬諾維奇的口吻,講述套中人竭力保護套子,最後自己被套死的故事。
什麼是套子?
套中人的套子指的是思想的枷鎖,未被明確允許與禁止的事,其他都得小心翼翼的。
別里科夫身上有哪些有形與無形的套子?從中可以看出他有怎樣的思想性格特點?
從別里科夫的行為、衣著、家飾風格、語言、婚姻、思想都可看出別里科夫處於套子中。有形的如晴朗的天帶套鞋、棉衣、雨傘,眼帶黑眼睛、耳朵塞棉花,臉總是藏在豎起來的衣領里。別里科夫的家裡:睡衣、睡帽、眼罩、門閂,一整套起限制於隔離的東西,不用女僕而用60歲的老頭子...無形的套子主要指的他的思想。只有明確禁止與允許的事才是明確的,其他的都讓他疑慮。他教授希臘語,教授古典語言,讓他擺脫現實世界。他說「結婚是邁出嚴肅的一步」,未結婚而憂心忡忡,「一個人可以結婚,然後說不定,他就發現自己陷入不幸的處境了。」
可以看出他凡事憂心忡忡、一副衛道士的形象,可以看出他保守、疑心病重、害怕未知、害怕變數、害怕陌生的處境的思想特點。
小鎮15年為什麼都怕他?這個膽小如鼠弱不禁風的人,為什麼很快能控制全城?
其實每個人都受著世俗、道德倫理的約束,也都受著旁人眼光的控制,別里科夫代表的就是此。其實人們並不是受別里科夫的控制,而是受著世俗、道德倫理的控制,別里科夫作為一個遵守世俗、道德倫理的一個典型,被誤認為是受別里科夫控制了,是一個誤判。事實上,在別里科夫死後,小鎮的人短暫的歡愉後,又恢復原樣,恢復成曾經被認為是受別里科夫控制的時候,一樣。
為什麼別里科夫從階梯上摔下來,一個月後,從容的死去?
別里科夫從階梯上摔下來,正好出現在心愛人瓦林卡的面前,迎來的是瓦林卡的大笑。在別里科夫的眼裡,自己成了一個「不符規矩的人」。接下來便在家裡,終日不出。而死亡,則是當時別里科夫的最好解脫。於是,從容的死去。
小鎮的人分為兩種?
一種是別里科夫與別里科夫的追隨者。一種是反叛者。如剛到小鎮,並不符管教的科瓦聯科。以及聽了布爾金故事的伊萬·伊萬諾維奇。但伊萬諾維奇有點不同的地方在於明知自己和他人身在套子中,卻無可奈何。「不停的嘆氣,翻來覆去;後來他起來,又走到外面,坐在門口,點上煙斗。」其中,伊萬諾維奇與布爾金雖然都是身在套子中,卻無可奈何的人,但兩人又有差別:布爾金已經接受了這個事實,並並不願再多議論「10分鐘後布爾金睡著了」。而伊萬諾維奇則處於接受事實的初期,處於掙扎期。
作者用幽默諷刺的筆法刻畫別里科夫的外表,僅僅是為了引人發笑的?
別里科夫是一個行為與思想上都受限制的典型,也是一個誇張後的對象。事實上,別里科夫身上的特點,隱藏在每個人身上,作者揭示的就是人性,遵從守舊、害怕未知事物心存疑慮的人性,一種共性。
這肯定不能算優點,算是缺點。這種套子難以擺脫的地方就在於,套子是世俗與道德的約束,大眾的眼光不得不顧。越是組織,越是人多的場合,越泯滅個體個性。要擺脫套子,就要大膽嘗試。這是一個孤獨的路,去抵抗非議,大眾需要時間去接受。轉變意思是對沒有明確禁止與約束的地方,嘗試與試錯,大膽用自己的方式去踐行所想。尤其當今的互聯網行業,(是充滿創新的地方)一個好點子可能處於灰色地帶,並沒有法律來約束,可能犯法,也可能不犯法,敢於去做,才會有滴滴、共享單車的崛起。
同時,個人在面對他人新穎的行為時,也要避免自己情不自禁的想潑冷水的念頭,避免自己情不自禁排斥,避免自己情不自禁的害怕自己失去熟悉的舊識,積極期待與靜觀其變。當柯布西耶面對新一代的年輕人,大膽提出自己想法,大膽變革時,柯布西耶這些老一輩的建築師並不是大加打壓,而是將舞台交給這些年輕人。
把課文複習了一遍,感覺《裝在套子里的人》 是著名程序員契訶夫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為中小學生啟蒙編程開發而專門纂寫的文章。
他總是把雨傘裝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個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連那削鉛筆的小刀也是裝在一個小套子里的。他的臉也好像蒙著套子,因為他老是把它藏在豎起的衣領里。他戴黑眼鏡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馬車,總要叫馬車夫支起車篷。總之,這人總想把自己包在殼子里,彷彿要為自己製造一個套子,好隔絕人世,不受外界影響。
上面這段主要講述 sandbox 的基本原理,用形象的方法表現每個 app 都運行在專屬區域內,不會影響其他 app,以保證系統大局穩定,同時傳達了 encapsulation 的概念。
別里科夫把他的思想也極力藏在一個套子里。只有政府的告示和報紙上的文章,其中規定著禁上什麼,他才覺得一清二楚。看到有個告示禁止中學學生在晚上九點鐘以後到街上去,他就覺得又清楚又明白:這種事是禁止的,好,這就行了。但是他覺著在官方的批准或者默許裡面,老是包藏著使人懷疑的成分,包藏著隱隱約約、還沒充分說出來的成分。每逢經過當局批准,城裡開了一個戲劇俱樂部,或者閱覽室,或者茶館,他總要搖搖頭,低聲說:「當然,行是行的,這固然很好,可是千萬別鬧出什麼亂子。」……他所去的那個擠滿了人的學校,分明使得他滿心害怕和憎惡;跟我並排走路,對他那麼一個性情孤僻的人來說,顯然也是苦事。
這幾段主要是講 iOS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 和 App Store 的。
可是,這個裝在套子里的人,差點結了婚。……(一直到結尾)
剩下的這部分……可能是為了反映一些程序員的生活現狀?
至於活扒套子應該是什麼樣,我覺得 @段阡 說得對,「套子,其實是他整個人的一部分,是不可剝除的。」關鍵是,「看你敢不敢了。」
求摺疊。會看到一隻手向你揮過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土耳其向俄羅斯道歉?
※求電影《他是龍》一首插曲的中文歌名和歌詞,女主幫助男主學習人類生活片段的bgm,節奏很歡快?
※中國和俄羅斯的關係在什麼情況下會決裂?
※普通民眾對別國總統大選發表言論屬於干涉嗎?啥情況下屬於干涉內政?
※為什麼俄羅斯因為美女出名卻沒有因為帥哥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