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對課本知識不感興趣,喜歡了解和考試無關的東西,這是什麼心理?對人生今後的發展會有什麼影響?


別擔心 正常孩子都這樣


這些與考試無關的東西對你的未來非常重要。無論是個人氣質還是與人交流上。

但是與考試有關的東西對你的現在以及未來非常重要。

總之把握好度吧。


我當時也這樣想過,真遺憾當時沒有象知乎一樣的媒介來諄諄教導。所以,作為一個過來人,我必須要回答你這個問題:

首先,這不是心理問題。你能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對課本之外的知識感興趣,說明你很積極向上,你的生活不會是消沉的。要真正知道自己對什麼感興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恭喜你做到了。(是不是有變相自誇的嫌疑……-_-#)

然後,這會不會對你產生什麼影響,這個是不可預測的,但就近分析,可能會影響你對將來上大學專業的選擇。

但是!(這個很重要)我真的要提醒你,課本,是本。

你要想想,我們為什麼要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因為它基礎,它涵蓋面廣。你所感興趣的課外知識,估計很難會和課本上的知識脫離關係。語數外,理化生,政史地,我們現在在知乎上討論的問題,也大都和這些脫離不了關係。所以,你也要想想,真的對課本外的知識有多感興趣?為什麼自己會認為學習課本知識和課外知識會相斥?

所以我分析原因,你不是對課本知識失去了興趣,而是,失去了對學習課本知識的方法的興趣。

課堂上填鴨式的教育,一個禮拜只講一個句子,一類公式,老師為考而考,學生為背而背。一眼就看明白的東西,非要講一節課;覺得還可以思考的解析,因為考試不考就大概掠過。問為啥大革命的內容只有一頁,答曰考試不考;問為啥題我做出來了沒有得全分,答曰結果是對了但是那個公式不是得分點;問這個句子為啥不能用這詞表達,答曰因為一共二十題你已經選了六個A所以不能再選A了……

這不能怪你,其實也不能怪老師,只是我們的文化中還有一些落後的影子沒有被根除。你不能因此自暴自棄,不能因此失去你對知識本身的興趣。其實,考試的要求很平凡,因為那是要照顧到大多數人的。

你要做的,就是保持自己的興趣,並且,換一個角度,重新看一下那個課本,可能你會發現,那些課本外的形形色色竟然是這些枯燥無味,不知所云的知識的具體應用,解析對象。

暫且就讓我們配合一下那些固定的制度,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偶爾"超綱"了,老師解釋不了,還有百度,還有Google,還有維基百科,還有知乎的我們。

等到這個枯燥的時間終結——終考完畢後,你有一身紮實的基礎,還有獨特的興趣作為導向,再加上理想的成績作為籌碼,你的生活軌跡多麼清晰呀!


家長每天逼著孩子吃一顆蘋果,更多時候,吃法還都一樣。


再好吃的蘋果也會嘔吐。


於是孩子偷偷學著吃梨、香蕉等其他水果。


我倒覺得,只要孩子一直喜歡吃各種水果,就會有營養。

(蘋果代表硬性學科,吃法代表教育方法,吃代表學習,嘔吐表示厭煩,水果代表不同的事物,營養代表成長)


最好先對照拖延症的癥狀看看是不是符合,若是不是,那恭喜你,不過你這樣在中國生活會比較辛苦。若是拖延症那就有點麻煩了,你這種情況完全是逃避,害怕做不好一些事情於是選擇將注意力投放到其他方面以得到暫時的安慰。不過,非長久之計


身為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感慨最多的是高中為何不好好學習。

誠然,課外讀物必將開拓視野豐富人生,但在連一個學生應該做基礎工作都沒做好時,又怎能將其他事情處理得當呢。

如果題主是高中生,建議還是回歸課本,爭取考入比較優秀尖端的大學,你會發現好的環境會有助於你的人生。

中國教育制度弊端太多太深刻,磨滅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試教育壓抑了學生想像力創造力。但我們不能因為如此便放棄之,去追求什麼所謂的生命的真正含義。

運用這些枯燥的課本知識,不忘心中所嚮往。在當你站到行業頂端時再去顛覆世界吧。


對課本不感興趣?(⊙v⊙)我以為這是課本的問題。中國小學初中高中的課本確實很難讓人感興趣,尤其是歷史政治語文英語。另外就是老師教的也有問題。就我自己的感受來說,沒有幾個老師上課是會顧及到學生的興趣的。我小時候學那些數學物理化學競賽的東西,老師的教法完全就是在扼殺興趣。

哎,我是不是答得跑題了╮(╯▽╰)╭。


探討自己不務正業史過程中大膽猜測:因為是不需負責的東西,做成什麼樣都沒有負擔,因而比較輕鬆容易喜歡(而這種心態下不只成就比較容易達到,也有因不是義務內領域導致成就被高估的可能)

而後如果說得那啥點這個範圍內優先的很有可能是熟悉的/容易成功的/擅長的 就像我不喜歡激烈運動也就不喜歡激烈操作電腦也就玩不動遊戲………囧


拖延症的典型癥狀。學習中獲得不了樂趣,產生了恐懼和逃避心理。


個人認為學習本身是個體了解認識世界的途徑,也是為了自身更好的生活,本著對未知的嚮往,會有動力不斷去探索世界,

這是比較抽象的。需要自己去具象化,再抽象成自己的概念。

就我自己而言中國教育就是個無趣的東西,在還沒強烈改變自身命運的衝勁時,大部分人都不會喜歡看課本。生活本平淡無趣,關鍵看你自己會不會尋找發現樂趣。


應試不適症

突然對一句話好有感: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我對考試是一直不能適當應對的,總是過度反應的,造成我對考試潛意識是憂慮的,憂慮自己沒有按自己的思維步驟一步步來以至結果我不認同,所以只要我是有試要考,不管是讀書還是工作後,我都生活得不快樂,因為這種焦慮就像慢性中毒,整個人是鬱鬱寡歡的,我現在放棄一切考試,希望徹底結束考試生涯,結果我現在天天生龍活虎狀態只好。考試成就了我的自信也打擊了我的自信,有時候處理不好一種關係,長期處理不好,就只有不玩兒了,人只是活心情,其他都扯淡!


學習是很無奈的悲哀啊~不能因為不喜歡就不去做啊~人總要做些自己不喜歡卻為了未來必須要做的事~


影響啊,大概就是會在未來逼著自己的孩子讀書吧


學習好的孩子要麼是責任心強,要麼是對學習課本知識感興趣。因此對課本知識不感興趣的孩子,想要提高成績,要靠提高他的責任感。最大的責任感就是:該做什麼事情的時候,要把這個事情做好。如果該學習知識的時候不好好學,那麼怎麼能夠證明這個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能夠做好各個階段他應該做的事情呢?

所謂喜歡了解和考試無關的知識,這是所有人的天性。說大了是求知慾,說小了是好奇心,沒什麼。真正對後面人生有影響的,要靠獲得正確的指導(當然也可能是被動自發的)來完成健康三觀的塑造。健康三觀的塑造,的確需要廣泛涉獵,但絕對不和考試相抵觸。


人天生喜歡自由"上學是父母的安排"並不是他們的嚮往"所以與課本以外的讀物是他們的嚮往"也就是內心裡潛在的自由意識。


本人的情況和題主非常相似。

大一下學期,忍受不了高數的枯燥和乏味,向父母訴苦,反而被母親大人一陣呵斥,居然有了輕生的念頭。

之後的之後,一直在探索自己未來的路,人生的路還很長,浪子回頭金不換,希望題主儘早找到自己為什麼而活,之後的路,就很寬敞了。

但是,如果要我以過來人回答的話,我建議你還是讀書吧。

以自己的態度讀書。

(本人如今大三,推翻之前所有的成果和知識,從頭學C數據結構、操作系統....與君共勉)


想當年我不想學習那會就狂翻課外書 其實我啥也沒看下去 雖逃避學但是哥感覺自己倍牛逼 哥的視野很開闊的! 這種感覺真爽

中國教育再白無一用也至少能為後期自主學習打下個基礎吧


好家長。


汗,這跟心理問題有什麼關係。。。只不過當然要先把課本先學好。因為那是「經」,是安身立命的東西,而你看的課外書則是「史」「子」「集」,是對「經」的有益補充。就像要先學習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主幹,然後再博採儒釋道以及西方各流派一樣。。。


悲催的課本知識永遠都落後於社會科學的發展步伐,花時間去了解過時的東西,誰那麼有空??

如今,大學裡學習科學知識的幾乎都是看不起規定書籍的人,因為,看那些書還不如去玩遊戲,落後的書籍是會打擊人們求知心理的。

所以,提供最新的知識,別在教些過時的知識。對誰都好啊。


推薦閱讀:

如何背法語單詞和動詞變位?
我是計算機專業的,以後我想向程序化自動交易和量化投資這方面發展,不知道這方面現在到底什麼情況,我要學習一些什麼專業知識呢?
從差生到優等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卡宴男加油插隊遭攔後不滿 400元錢油加了40次】,是否佐證了「偏執狂才能成功」的說法?
為什麼在大學努力學習以後考試成績卻不高?

TAG:學習 | 應試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