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文藝復興什麼時候開始?開始了嗎?


中國可以「文藝復興」,但形態和西方不同,這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要堅信自己心中的信仰,即便孤獨一生,在有生之年看不到成果,也要默默奮鬥,自我犧牲,樂此不疲,才能實現個人至國家至世界的、基於各個民族文化本源的新文藝復興。不應該把期望寄托在別人身上,不應該埋怨歷史,不應該消極等待,每個人都要相信,都要承擔,都要創造,都要活出人的高貴。


等中國的達芬奇出現的時候吧。


謝邀。本人觀點:文藝復興還未開始,但是土壤已經逐漸形成。

一家之言,歡迎參與討論。

The Renaissance,我們翻譯作文藝復興,其實是歐洲中世界末開始,在經濟、政治、藝術各領域的大爆發,不僅局限於文藝。

如果我國要進行一場文藝復興,首先要思考這些問題:

需要復興的是什麼?

是否具備文藝復興的條件?

復興以什麼為目標?

等等。

恩格斯這麼評價:

這是人類以往從來沒有經歷過的一次偉大的,進步的改革,是一個需要巨人並且產生了巨人的時代,你是一些在思維能力、激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給資產階級的現代統治打下了基礎的人物,決沒有市民局限性。相反,這些人物都不同程度地體現了那種勇於冒險的時代特徵。那時,幾乎沒有一個著名人物不曾做過長途的旅行,不會說四五種語言,不在好幾個專業上放射出光芒。

恩格斯的這段話,提供了很多維度和視角。

一、文藝復興究竟在復興什麼

歐洲文藝復興,是在批判和繼承古希臘和古羅馬的種種成果。

包括政治制度,民主思想,美術成果,建築遺址等等——以古典為師,體現人本主義、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

然後在此基礎上,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從義大利開始,蔓延開去,在整個歐洲產生巨大震動。

幾百年的累積和沉澱,為資產階級執政,以及民主制度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那中國的文藝復興想要復興的是什麼呢?

如果非要拎出來講,是要復興中華民族過往的民族精華。

這麼講,還是太籠統。國力最為強盛的時期,是漢唐。文化最繁榮的時期,是先秦。科技經濟最為先進的時期,是兩宋。究竟我們要復興的是什麼?

這個問題是「如果想要中國版文藝復興」的關鍵,也就是一個目標。

在沒有弄明白之前,只好說,我國要做世界第一強國,目標是超越美國。

假設要一一對應歐洲文藝復興的各個標準,顯然,文藝復興是不可複製的。

但如果僅僅涉及對一個民族或者國家的復興,是成立的。

伴隨著民主與自由風潮的,是民族主義和資本主義。

文藝復興時期的法國,堅持用法蘭西語進行創作和交流,反對使用拉丁文及其他外來文字。

德國被教廷剝削嚴重,1517年宗教改革爆發,民族意識覺醒,市民反對德國分裂,要求德國統一,支持擺脫羅馬教廷的統治。

而在後期,英國的文藝復興運動後來居上。英倫三島實現了國家統一——取代了西班牙,奪取了海上霸權——經濟活躍,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交融與互動。

如果我們廣義一些來看待文藝復興:

例如在19世紀日本進行的以「脫亞入歐」為口號的民治維新。似乎革新的依舊是西方人那一套。

又例如新文化運動倡導的尊崇」德先生」和「賽先生」——也是在西方人思想基礎上的革新。

又或者後來轟轟烈烈的共和國前30年的變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依舊同上。

這些社會改革,多少推動了一個國家的前進,但是否能撐之為一種復興?

二、文藝復興的前提

任何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都有巨大的提前量的積累。

在歐洲文藝復興之前,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已經開始積蓄能量。

以文藝復興起始的義大利佛羅倫薩為例。在大約12世紀,佛羅倫薩已經是一個接近民主共和國的城邦國家,被一些史學家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個近代意義上的國家。

整座城市遍布著手工業者和貿易商人,在地中海貿易的促進下,經濟十分繁榮。

這是在政治經濟方面。

當時,城市裡的識字率可以達到1/4~1/6,社會的中上階層,普遍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們在學校里接受大量數學、邏輯學的訓練。同時,有很多私人課堂,一些大師開設的培訓班,也為這個巨人輩出的時代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教育資源。

這是在教育方面。

三、人員和儲備

歐洲的文藝復興,主要發生在城市的居民和一些大學中間。

在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社會、經濟、政治、數學、自然科學、哲學、美術、建築、啟蒙思想,方方面面,人才輩出。

兩點。

第一,巨人們鑽研新文化,不懈努力

同時,他們為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爭取人類的文明、科學,在教廷的迫害下,依然捨身奮鬥。儘管他們中的很多人承認上帝的存在,但是包括哥白尼、伽利略、布魯諾等提出的新的科學研究結果,大大動搖了基督教統治的根基。

對比我國。當下這個時代的巨人,是否足夠支撐起一場變革和復興,而我們的教育體系,是否可以為復興持續提供巨人。

近些年,華語音樂、電影、文學的成果,乏善可陳。

而社會上,也瀰漫著一股急功近利的風氣。

在今天就談文藝復興,或許還太早。

儘管如此,對於中國的前景,我依舊看好。

但是,進行一場文藝復興是一個太過於宏大的目標,需要思考的,以及需要做的準備,還很多很多。


也許當韓寒辦 獨唱團 的時候開始了

但 一本只有一期的雜誌也說明了,其實遠沒有開始


文藝復興定義是什麼?如果指文化突然發生很大變化,改變了人民生活,那中國類似文藝復興有兩次,一回是七國,科技,文化等等發展很快,當然獨儒家的時候陷入類似伊斯蘭這種,封閉不前。但鮮卑人的到來是又一次大變化,先是政治牛人出現,產生了完全不同以前的東西,府兵制,六部,幕府,社會形態是關中本位,也就是不論什麼人都統一成一個地區的人,而府兵又讓社會分化出各種專業人才,比如養馬,刀劍,火器,音樂,裝甲,等等。這個時期比較開放,新的東西很多,尤其是到唐朝國人從日本的坐變成現在的坐,建築等都發生很大變化。這個是一次很有代表性的。後期蒙古統治中國其實變化也非常大,因為這個時期科技交流多,社會進步很大,比如之前運河得好幾百年一直修,元朝幾十年就完工,且規模遠遠超過以前,居民房從草房變成磚瓦房,就是明清時代那種風格。但是社會風氣並未怎麼變化,有越封閉的趨勢。金融倒是非常牛逼,之前北宋餃子是宋朝政府看到四川因為缺稀有金屬當地人用餃子交易而想引用全國以解決金屬缺少的問題,結果導致通貨膨脹,而元朝這個是實打實社會進步,當然後期也是通貨膨脹,但是一直沿用到後來,總之算是全球化的影響吧。要說第三次就很近了,就是清末,咱們被迫學習西方,洋務,學習蘇聯,最後還是學習西方,中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因為是現代的變化巨大,但是相對唐朝來說咱們是被迫的,人是主動革新。因為咱們從骨子裡反對西方,並不想變化,只想守舊,全是宋朝遼金給開的好頭,反正祖宗的東西沒錯,上面的沒錯,大家做奴才就行,明朝有王明陽,政府皇帝的人都喜歡,但是就不想讓民間推廣,就怕民間實力太強,對他們限制太多,所以到現在咱們可能還是學的朱熹,破四舊任然沒有破掉奴性,所以以目前國人偏吃老本多,比如愛公務員,進國企,走編製,創業和搞實業的越來越少,環境也越來越差,所以目前咱們也算是被迫文化改變,但是談不上復興,可能未來會吧,但一定是一個地區少部分人,東北,江浙,就看這倆了,其他地方要不落後,要不先天不好,廣東就是改革開放後起來,現在大家都一樣了,估計未來也夠嗆,自古嶺南沒有影響過中國。東北目前看來也是最危險,但是反而危險困境或許才能開始,東北是人禍才成今天這樣,100年後如果把人禍這部分改了,優勢非常大。江浙現在已經是領導中國了實際,但是看未來了,要是蒸蒸日上,或許人那邊文藝復興了。。反正人才被逼的過去了。總之文藝復興條件就是必須有不同文化交流且開放,如果交流了封閉文化比如伊斯蘭咱們國家又一次封閉了,也不用談復興了。。。到時候形成了中國特色伊斯蘭主義。。。中華無望,大家不要忘了中國特色朱熹主義時代。。


某學生運動那年左右


推薦閱讀:

建築行業的審美是否與廣大群眾脫節太多了?
究竟中國文化是醬缸文化還是說柏楊本人是就是醬缸?
什麼最能代表中國?
台灣作家龍應台評價于丹的演講:害我差點暈倒在地…… 是真的嗎?如何評價?
南北方文化差異真的很大嗎?

TAG:中國文化 | 文藝 | 文藝復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