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民宿都不願承認自己是民宿?

民宿界怎麼了?民宿這個稱謂很差嗎?非要冠以什麼精品酒店,驛站,客棧或者其他奇奇怪怪的名字自稱


為了回答你這個問題,我專門去攜程上,看了莫干山的民宿。

選了個日期9月5日(避開旺季和周末),攜程顯示總共有516家住宿產品。

那麼名字帶 「民宿」 字眼的有多少家呢?

我輸入關鍵詞數了一下:120家

帶 「客棧」 字眼的:69家

帶 「賓館」 「酒店」 「飯店」 字眼的:143家(其中傳統的大酒店和老賓館有將近:90家,就是說 「類民宿」 類別裡邊叫酒店的差不多只有50家了)

帶 「山莊」 字眼的,厲害了:152家

帶 「洋家樂」 字眼的:15家

帶 「農家樂」 字眼的:80家(其中很多是在後邊加括弧的,就是說已經有類似民宿、山莊這樣的後綴,但還是加了農家樂作為備註的)

以 「別墅」 作為結尾的:13家

剩下的就是不帶任何字眼的,沒有後綴,或者以其他詞作為結尾的,比如:山居、庭院、度假村、小築、小棧、舍、莊園、苑等、院、閣等等

這部分合計有超過40家(以上有些略有重疊,比如同時帶兩種稱謂的)

結論:這個話題其實蠻有意思的,以上只是單純莫干山為例。

以我往常的經驗來說,確實存在這個情況,就是說,當需要歸類的時候,幾乎所有的民宿主人都傾向於把自己的住宿產品歸到 「民宿」 這個大類裡邊,而不是客棧、旅館、酒店(或許是因為本身客棧、旅館這些叫法比較小眾?民宿更能體現情懷?),但是當需要在命名上體現出來時,有不少民宿主人就不願意用「民宿」作為後綴了。尤其是,越是高端高價的民宿,就越是如此。

我的猜想是,或許是 「民宿」 這個概念給人的刻板印象造成的,在情懷上,民宿更代表了人文、溫度這些情感,但具體說道經濟效益,民宿給人的刻板印象就是——民居改造成住宿產品,一般比較低端低價。因此,但需要實際的購買的時候,「民宿」 這個詞或許對於民宿主人來說,他們認為這個詞不足以顯示高端,不足以匹配比較高的價格。

你說呢?

ps:專門開了個公眾號,叫 「民宿觀」 ,收錄一些關於這個行業的想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的文章,裡邊沒有軟文。


德清洋家樂,莫干山洋家樂;網站:洋家樂

一個叫做「三九塢」的山村裡,最精貴的建築卻是陳舊泥坯房——它們最早由一個叫高天成的南非小伙租下來經營低碳高端的農家樂,因此被叫做「洋家樂」。2009年,他又在離三九塢不遠的筏頭鄉投資興建了「裸心谷生態度假村」。如今,以裸心谷為圓心,莫干山麓已形成了一個著名的「洋家樂」群落,設計匠心,消費小資。


做民宿行業五年了,其實民宿這個詞被接受也不過是進兩年的事情,更早的說法一律為客棧。你在那時候說我是民宿,給很多客人的感覺就是民宅,就是民房,就是私人小型招待所。而直接叫酒店,第一資質不全,第二容易給客人太高期待給自己服務壓力加大,比如有商務出行的,民宿開不出發票。


民宿這個名字很美。一聽就是一個比較有故事有情懷的名字,而且給人家的歸屬感,我四月去的麗江遊玩,待了5天左右,住的就是納西民宿,是麗江《童話客棧》還被評為了中國飯店協會2016年最受歡迎客棧,還是蠻有生活情調的,這是出自大理木堂設計有限責任公司設計師之手,加入了很多民族的元素,與時尚產生了碰撞。客棧還體現了人文與地域的文化氣息,可以去麗江體驗一下的哈。


推薦閱讀:

airbnb對中國市場的支持怎麼樣?
Airbnb房東的法律地位是怎樣的?
微軟的高級工程師為什麼不跳槽去start up?
國內有做類似 Airbnb 的么?

TAG:旅行 | Airbnb愛彼迎 | 客棧 | 民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