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如生活在國外,大概多久能學會當地語言?

假設是20-30歲的成人,不去專門培訓學習當地語言,也不再整天和母語接觸等,就在國外普通日常生活,大概多久能學會當地語言(也不用說十分精通,至少能正常交流無障礙,能否還像嬰兒一樣自然學會了呢?)

如果是英語這種稍微有點基礎的,自然學會的時間,會比義大利語之類的完全沒碰過的語言更快嗎


國內學日語的時候19歲,去日本21歲,自學英語22歲,來巴西的時候已經24歲了。重新進大學讀書已經26歲了。學德語28歲了。

只要你想學,什麼時候都不晚。

舉個葡萄牙語的例子吧。其他的語言都是在國內學的,沒有說服力。來巴西的時候葡萄牙語一句話都不會。然後和HOMESTAY的家人慢慢交流,學一些簡單的語法,然後去語言學校,去當中文老師。7個月以後就能自由和周圍人說話了。然而...

去了一家日本律師事務所打工,老闆說,為什麼不去讀一個學位?你的葡萄牙語對付生活沒問題,但是怎麼靠這個吃飯?

然後決定考大學,讀大學。一大堆的東西以前在國內都沒見過。

經濟的那些術語。GDP=PIB, WTO=OMC.

會計的那些術語。BALANCE SHEET= BALANCO PATRIMONIAL

統計的那些術語。樣本=AMOSTRA

上課偷拍的。哈哈

現在讀大三了,上課終於不用整片整片用GOOGLE去翻譯了,看書雖然慢,但是也能讀懂了。

所以,多久能學當地語言。取決於,你願意花多少時間,你的學會的標準是什麼。

自學德語已經好幾年了,O(∩_∩)O哈哈

------------------------------------------------------------------------------------------------------

華麗的分割線。

一覺醒來一百多個贊。弄的我惶恐不安。在此就評論的一些問題做一些集體解答。

1. 答主怎麼可以去這麼多國家學習?

答:我在國內讀高中的時候沒有好好學習,覺得自己笨,也不知道學習是為什麼,大學的時候隨便選擇一門專業-日語。忽然發現,自己沒那麼笨啊,日語我學的很好呀。因為學語言的關係,想去別的國家看看。

去別的國家的機會嘛,大學就有很多交流機會啊,然後熟悉了這些套路以後,自己去申請外國的學校,反正那些程序都熟悉了。錢的話,我自己賺啊,所以我出來的時候也都24,5 歲了。我家庭環境也不好,不好意思要爸媽出錢,他們也出不起。

2. 在國內怎麼學好英語(或者其他語言),用什麼教材?

答:去當地國家直接學當然比較方便。但是在國內學好外語誰說不可能?我又不是多聰明,父母是一樣的工薪階層,也沒說他們給我多少錢讓我去國外或者語言學校鬼混。

在國內學習的小技巧(只是我的看法)

英語的話,新概念系列相當好了。要語法有語法,要辭彙有辭彙,要課文有課文,從初級到高級體系完美。

德語的話,新編大學德語,我了個去,良心教材。

日語的話,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教材良心。

先不要對教材嗤之以鼻。好的教材,給你打基礎提供保障,不至於你有一天說的流利的英語(外語),每句話語法,動詞變位都不對(很多老華僑)。

--------

最後,有一個小哥說我的字很漂亮。我的心都軟了,真心欣慰別人喜歡我的字,謝謝。小時候我媽逼我練字,特煩。但是後來就養成了好好寫字的習慣了。突然好想唱周杰倫的那首歌「聽媽媽的話」

最後的最後,謝謝你們對我的支持。我叨叨這麼多真的不是裝優越感,我都28了還在讀本科真沒啥優越的。希望我的個人經驗能對你在學外語的路上提供一點幫助。

任何問題歡迎問我,我有時間就回。

最後麻煩大家多贊我一下,我想嘗嘗當網紅是個啥滋味- 開玩笑的。謝謝大家。


你還是要花精力去背單詞的。英語的語法本身不複雜,但語言交流需要龐大的主動辭彙量支撐。

所謂主動辭彙量是指你看中文就能馬上用英語表達出來。被動辭彙量是指你看到英文明白它中文是什麼意思。

不知道題主所謂的日常交流無障礙是指什麼程度?

簡單模式: 會指著某樣貨物說I want this. how much? 主動辭彙量約1000夠用。

複雜模式: 能聽懂服務員給你介紹的商品的特性和使用方法,並對價格進行討價還價,爭取打折返點贈送小禮品等等優惠。主動辭彙量要10000。

高級模式: 就複雜的抽象問題展開討論,比如政治,哲學,文學,經濟,歷史,宗教等,並且說服對方同意你的觀點。100000+


自己的感受,德語,完全不學,日常交流是不可能的,最多能蹦一兩個詞,謝謝之類的。

我和我室友都是用英語上課,日常交流也可以用英語,他在德國兩年,基本什麼德語都沒學會。

我在國內上了A1,在德國自己看書,很水的上了B2,兩年內考過B2(對於真的脫產認真學的人來說其實很慢很慢),男票全家和我講德語,也不敢說日常交流沒問題,吃飯睡覺買菜問路都沒問題,然而複雜的問題,我能聽懂,表達就很渣,極限是能自己看病,討論複雜的哲學藝術宗教問題之類的分分鐘換回英語…

據我觀察,那些蔬菜水果店裡的越南人民,口音很爛,語法一團渣,但是交流Ok ,那應該就是你說的正常交流無礙吧,但是一聽就是沒學過語法,時態,格,冠詞全都一塌糊塗。這種都是在德國十幾二十左右的了。

無論英語德語(英語我自認為是簡化版德語),我認為最理想的狀態應該是,至少系統的學過一遍語法,然後經常和母語使用者一起交流,此時才有搞明白到底什麼是什麼的能力。也就是說我認為自學也需要基礎,有一個框架。自學最好多做聽寫,閱讀,德語這種每一個語法點都搞清楚為什麼,這樣才能真的學的快。


童年時期就是語言時期,這是毋庸置疑的,孩子的年齡越小就越擅長學習語言;學習語言對他們來說就像玩耍一樣輕鬆自如。不過對於人類這個物種來說,這份禮物僅此一次。

—劉易斯·托馬斯《一個細胞的告白》

結論是,成年人可以學習英語,但是不可能像小孩子一樣學習英語。一個普通美國的中學生平均掌握單詞80000個,平均下來1歲後他們平均每年掌握近5000個新單詞。同時他們無法闡述語法的規則但是能夠掌握語法規則。這是人類的天賦之一。而我們抱著四六級辭彙辛辛苦苦背好多年進入大學後真正掌握的單詞又能有幾千個。

我在愛荷華州立大學讀心理,所學的體系中語言發展的階段如下:

一、感知式語言期

1.咿呀語期(4月-10月)babbling stage

這段時期的嬰兒喜歡看那些說話的面孔,喜歡讀唇將人的口音與發音練習在一起。比如a的音嘴張大,ei發音嘴角靠後。這個時候就在學音標了,會發出各種輔音+母音的組合。除了本國的語音音素,發生在其他國家的各種音素這個時候他們都會發出,除了aoe他們會發出各種奇怪的聲音,比如像法語小舌音那樣的。但是此時他們是不知道音素的意思與搭配的。所以聽起來就是咿呀學語。

10月之前的小嬰兒有天賦識別不同的音素,比如成年人無法分辨一個複雜英語單詞幾個音節,嬰兒可以分辨且能發出各種樣的音素組合。這個時候把世界各地的嬰兒放在一起是分辨不出他們的發音的。

二、產生式語言期

2.功能性失聰期(10月-12月)functional deaf

10月後嬰兒在與外界的交流反饋之後會逐漸只保留本國發音音素,摒棄其他發音音素,並逐漸喪失對其他音素的聽力敏感性。他們再也聽不出其他國家語言發音的細微差別,因為已經接受習慣了本國發音,這個階段叫做功能性失聰期。

由於本國語言發音的固話,從此之後再學新語言的發音就再也不會像之前那樣易如反掌。甚至方言對發音的固話你會影響之後學習普通話的發音,答主本人生在江蘇,方言體系中ln不分,後來學普通話再怎麼強化意識都很難流利地發出ln的區別,例如:劉奶奶榴槤牛角牛奶包…

3.單詞語期(12月-18月)one-word stage

這個時期的孩子會吐單字,例如da、ma,或者中文ba,ma。是由於之前他們咿呀學語後受到父母家人進一步強化的原因,例如他們說bama父母會很開心哇兒子會說話了,說gulada什麼的不會收到反應,通過這樣不斷的交流,他們漸漸學會單個詞語。

4.雙詞語期(18月-24月)two-word stage

這個時期孩子會開始用兩個詞語,例如吃奶,不要,從這個開始他們就開始掌握語法了,詞語排列的順序就是語法。雙詞語期不會維持很久,從此之後孩子的語言能力會飆升,迅速掌握句子的結構。

三、7歲之後語言大門關閉

七歲之前孩子掌握第二外語還是來得及的,七歲之後快速學習語言的大門會關閉,隨著年齡的增長,再學習外語的掌握難度提升。

當然你成年後可以學好英語,但是普遍數據表示,就是年齡越大越難學。你要花更多的時間分析語法,記憶單詞,熟悉音節,而這些東西嬰兒幾個月的成效就可以比過成年人好幾年的努力。

結尾講一個真實故事,我的法語老師(中國人),老婆是德國人,他們之間交流用英語。他們生下孩子在中國環境長大,平時聽父母說英語,又每天被媽媽說德語,被爸爸教法語,這孩子3歲半之前都不會正常說話,在四歲的時候終於可以說話了,穩定輸出中英德法四門語言。

而我現在美國,跟美國人說蹩腳的英語,跟中國人繼續說ln不分的普通話…


大部分其他答主都講了,我來補充一個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的,在熟練掌握一門外語的情況下學習其他語言,可以加快這個學習的過程。

我之前在澳洲留學5年多,快6年了,因為是從高中學起的,所以算是熟練掌握了吧。當然和別人聊歷史政治文學之類的話題還是有困難,但是聽到英文會習慣性地用英語思維來思考問題,說話也不需要過腦子。

然後到了德國,開始了2個星期的德語課程,因為交換生的專業課都是英語,所以這個課的目的就是為了足夠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然後我發現,同樣都是學習一門從未接觸過的語言,一些英語國家的同學,和我這樣在英語國家長期呆過的,比其他人學起來要輕鬆一點。

雖然老師上課不用英語,用的是簡單的德語,但是有些單詞說起來和英語是很相似的,我和一起從澳洲交換的同學有討論過這個話題,因為我們班有一個男生最後考試沒及格。她就說當聽到這個詞的時候,腦子裡會自然地反應,從而能夠大概理解老師說的意思。不僅如此,在口語方面也比較有優勢,比如說小舌音,另外兩個男生髮不出這個聲音,而且念每個單詞都有很吃力的感覺。

總結一下,如果要學習一些小語種,先學好英文,英文作為基礎語言來學習,會容易很多。

回到正題,那需要達到題主要求的基本生活大概需要多久呢?其實只要自學一些簡單的語法,辭彙量從身邊的出現的單詞中自然習得,大概兩個星期到一個月左右吧,反正我覺得我現在基本生活沒什麼問題,去超市買東西,去飯店點單,問個時間什麼的(雖然感覺不需要╮(╯▽╰)╭),但是一旦碰到要求比較高的情況,比如說我昨天去買洗髮皂要問功能的,只需要親切地問店員一句,

Entschuldigung, sprechen Sie Englisch?


若是像題主說的不再整天和母語接觸那自然是有很大幫助的,但還要看你另一方面和外語的接觸了。要是來國外上個學,那天天都是聽到外語,久而久之不說你特別地去學也會耳濡目染。或者交個外國人對象也是。所以真得看你的生活了。若是每天就在外面吃個飯或者逛個街作接觸的話再不特意去學,那真會像@舒夢雨 回答里的那些族裔一樣,這輩子就說句yes和no。

會一點基礎當然會更容易上手。學語言是一條成對數的線。你基礎越多就學得越快,反之倒可能打擊你的積極性。想想要是想有一個能日常交流的能力,你真一點都不會的話,別人也和你聊不起來。


不去自主學習背單詞什麼的永遠也學不會的,只能會一點點常用辭彙,要是周圍中國人多有唐人街的話一點也學不會的。


有本科普書,《語言本能》,哈佛大學教授寫的,有中文版。

學習語言是人的生物學本能,但從11歲開始就會慢慢消失這種本能,之前學外語跟學母語一樣輕鬆。換句話說,如果你11歲之前掌握某種外語,我指語音和語法上掌握,你的外語能力可以達到母語水平。11歲以後,只是一門外語而已,口音不可能地道,而且對語法錯誤不敏感。

其實中國的英語課,應該從說英語開始,等能熟練用英語作口頭表達(這需要1500~2000左右單詞,甚至更低),再學字母表和音標語法不遲。目前普遍的情況是,即使學了將近20年英語,研究生都畢業了,大部分還是啞巴英語,看稍微複雜一點的句型都很累。


我接觸過一些在20,30歲遷入美國的華裔,越南裔,泰國裔人,然而,當他們五六十歲時,依然只會說yes no ok good how are you i want this 等,原因是不會別人的語言就無法融入別人的圈子,無法融入別人的圈子就無法學習他們的語言,如果不打破這個循環就會一直封閉在自己的圈子裡,而大部分英語基礎比較好的人群卻能在半年內實現日常交流無障礙。


目前在波蘭,來了快一年了,大概會說些「你好」「謝謝」「再見」「這是什麼」之類,能說的能聽懂的兩隻手能數過來。

主要還是不和當地人交流,有的時候因為性格原因抑或者沒有動力去學因為我並不是很打算留在這裡。語法也是,不學就不知道怎麼去組成句子。

但是我覺得閱讀似乎要簡單一點,很多波蘭單詞就是詞尾變化了,比如把tion換成cja,像demonstration變成demonstracja。

上一張圖,大家看看能不能看懂吧。


一年足矣。前提是不能在唐人街,而且需要工作或上學必須要和當地人交流溝通


2013年5月突然打算繼續學習,開始脫產學習法語,大概5個月後,達到A2水平,於是2014年1月,來到法國,讀了一年半的語言班,聽說讀寫剛好到達B2水平,進入專業後還是感到聽課很吃力,考試也總是時間不夠用,一年後,基本上可以跟上老師節奏自己記筆記和思問題,在課上進行提問互動。前前後後共用了3年的時間,才算是真正的maitrise!水平在C1+.

讀過不下10本專業讀物,背過2本單詞書(專業辭彙,常用1萬單詞),做過的練習冊已經不計其數了!,語法書就看了兩本,對單詞類型的用法和語法不同學院派都有不同的闡述,要自己去完善。

此外,做日常交流的語言真的很簡單,學幾個月就可以了!但做學術真的要下苦功夫,首先是對專業辭彙的掌握,其次組織語言能力以及寫作表達能力,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駕馭的。這是一個大的挑戰。個人感覺,發音練習是需要鍛煉嘴巴肌肉記憶的。很多單詞你認識,你可以寫。但當你說話的時候可能就記不起來用,而且相信我,一個外國農民的表達和一個教授的日常說話表述是不一樣的! 這就要求一個對單詞的駕馭能力,說起來就複雜了!總之是需要下苦功夫的!


我就是一個活蹦亂跳的例子。

本人男,18歲,大一,目前在泰國學國際電影製作。

但這並不代表我來之前學過泰語,或者有很好的英語基礎,或者在一大群中國留學生中。

實際上我是一個高考英語及格都沒有過的渣渣,全仗著父母有點小錢才能去國外大學。

去了學校發現,他們在曼谷之外的一個小縣城建了一個分校,我很幸運的去了,然後很幸運的發現沒有一個中國人住在這裡。。。

尤其是泰式英語的奇葩發音,到現在還在頭疼。。。

這就很尷尬了,每次某個單詞想不起來,或者沒有聽懂,就要很抱歉的拿起手機查單詞。上課的時候就抱著手機不停查單詞,然而第二天還是會忘。。。

學校也有提供泰語課程,一個星期2節課,一節兩個小時,然而因為老師是大二學生,各種忙的時候,就會各種取消課程,迷茫。。。

和同學交流,一般都是和英語好一點的說話,有些英語不怎麼樣的,很少有溝通啊,導致三四個月還是叫不全他們的名字,尷尬。。。

但是,千萬不要低估一個人的生存能力,在巨大的壓力下,往往你當時認為不可能的事情,漸漸的也就習慣了。

比如,待了半年的我,已經可以很好的和老師同學交流英語了,和不會英語的當地人也能表達一下我想幹什麼,尤其是吃,喜歡的食物都會點了啊哈哈哈哈哈。(但只是簡單溝通,複雜一點就完全不懂了)想要真正可以日常溝通,大概還需要兩三年的努力。

至於題主所說的義大利語,並不是很懂。但作為日耳曼語系,語法,辭彙,句式應該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只要肯背,學起來應該不會太難。

而且靠著各種翻譯軟體,以及使用app上日常用語的學習,基礎一般能提示很快,尤其是在當地人的環境下,學語言效果一般都不錯。

最後,多多嘗試新的事物,你才能發現原來的世界是有多小,無論是對眼界的提升,還是對膽量的修鍊,都是很有好處的。就算失敗了,也是一種不同的人生經歷啊。(但是出發前必要的資料還是要查的)

感謝我爸爸媽媽能送我一個不同的世界。(希望別被他們看到。。。)


肯定不會像嬰兒一樣習得。其他看個人具體情況了,個體差異很大的。


如果不需要涉及專業學習和工作交流寫報告等專業技能,僅僅日常交流,不強調語法,基本一個月很流利了。


我們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可是花了很多時間去學習語文的,中文還是我們的母語,所以,你說呢?我還記著小學造句組詞抄課文的事,難道你都忘了?


我覺得還是需要系統地學習的,光靠語音環境並沒有辦法潛移默化地學會。我之前自認為還蠻有語言天賦的,方言里會講上海話粵語海南話客家話,英文是工作語言和日常語言,所以也不錯。但是我搬到西班牙快一年了,前七個月里靠偶爾自學和每天播放各種西語新聞西語廣播西語教材錄音作為背景音樂,學會的西語大概不超過十句話,還都是四個詞以內的短句。。。當地人基本都不會英語,所以超市買菜餐廳點菜都得用西語,非常痛苦。我的鄰居大爺大娘非常熱情,經常嘗試著跟我溝通,但是因為我西語基礎為零,輸入完全無效。三個月前我開始去語言學校,每天兩小時,回來基本都不複習,因為懶。可是還是能看到明顯的進步,漸漸地路上的招牌,餐館裡的菜單,超市裡的廣告,看著都不是亂碼了,連蒙帶猜可以明白個百分之七八十了。

後悔沒一開始就報語言學校,否則的話現在應該可以跟隔壁大媽聊天了吧。


不刻意學的話,永遠只會個你好之類的打招呼而已。


不學不會會,尤其語言環境不是不說當地語言就會死的情況下。


推薦閱讀:

大陸人去台灣定居最大的壓力是什麼?
婚姻移民美國是一種驕傲的資本嗎?
國家為什麼不禁止公民移民到國外來阻止人才外流?
新加坡的人均 GDP 超過美國,是中國的五倍,那麼新加坡人的收入高嗎?
相對於赴美生子的熱潮,為什麼赴加拿大生子沒有那麼火熱?

TAG:語言 | 移民 | 外語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