剎那聽懂李宗盛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聽李宗盛新出的《既然青春留不住》演唱會live:http://www.xiami.com/album/2102653289
14年的時候看的現場,一直念念不忘。重新聽的時候,想起很多事。一些東西變了,一些東西沒變,不勝感慨。
忽然想問,大家第一次,在剎那間「聽懂」李宗盛的情景,是怎樣的?
謝邀。
最初,我對李宗盛毫無概念。他誰啊?不知道。
我只知道趙傳唱了《我終於失去了你》,只知道張艾嘉唱了《愛的代價》,只知道辛曉琪唱了《領悟》。李宗盛是誰啊?不知道。那時似乎許多歌迷,都如此。我們聽的是歌,認的是歌星。寫歌的人是誰?不認得。1994年世界盃後,央視做了個配樂MV。用馬拉多納,配《我終於失去了你》。這個大概只有球迷懂了:33歲的馬拉多納那年世界盃葯檢出了問題,被禁賽,阿根廷淘汰。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馬拉多納被鏟倒後,起身,人群已經捲走,馬拉多納跟裁判無奈地揮了揮手。
「我終於失去了你,在擁擠的人群中」。那種輝煌、惘然中失落的感覺,重鎚擊心的感覺。我第一次有概念「李宗盛的歌」,是楊佩佩工作室電視劇《碧海情天》那劇,劉松仁、李立群和葉童演的。主題曲《凡人歌》。
我一聽就覺得很奇怪。那時我還小,只覺得歌詞真是負能量。什麼叫「多少同林鳥,已成了分飛燕。」什麼叫「有了夢寐以求的容顏,是否就算是擁有春天?」偏這傢伙——眾所周知——唱歌還弔兒郎當的,半念半唱,「已成了分飛燕」,最後三個字還下重音,你是指望成了分飛燕是怎麼著?
那時我還小,還不覺得李宗盛的嗓子好聽。
他唱歌有種大胡茬子味,就像刮完了又長了兩天的胡茬子,掛手,蹭人,顆顆粒粒的。那會兒我的審美,還停留在老輩們播的李谷一和鄧麗君:瓷器般圓潤流轉,羚羊掛角的聲音里。還是楊佩佩工作室的電視劇。《末代皇孫》。我是沖著周海媚去的。這裡插一句,周海媚真是嬌媚妖嬈又楚楚可憐,說句高圓圓粉絲不愛聽的話,只論周芷若,高圓圓拚命學都沒學到周海媚的味道。
《末代皇孫》的片頭曲,是《鬼迷心竅》。開頭就李宗盛式的大沉重,「曾經真的以為人生就這樣了,平靜的心拒絕再有浪潮」,連著幾句都是下行音符,聽不慣。但中間,忽然就揚了起來:
「是命運的安排也好,是你存心的捉弄也好。然而這一切已不再重要,我願意隨你到天涯海角。」這份痴勁,忽然就擊中我了。當然那時我還小,還不明白這些詞句的意味,不明白他最後為什麼要蒼涼地「雖然未來如何不能知道,現在說再見會不會太早」。後來就知道了,《我是一隻小小鳥》,是他寫的;《領悟》,是他寫的;《愛的代價》,是他寫的。後來,《陰天》,後來,許茹芸的《真愛無敵》(空城計?)。我自己也慢慢長起來了。
中學時偷偷喜歡過的、比我大一歲高兩屆的女孩子,去上大學了。憋著的難過感,聽張艾嘉「走吧,走吧,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聽很久,一口氣,呼出去了。在大學裡,自己租了房子一個人住,晚上一個人寫稿,抬頭看窗外燈火闌珊時,「我是一隻小小小小鳥,小鳥飛呀飛,卻怎麼也飛不高。」把背仰上椅子,嘆一口氣。
現在想,許多時候,不是李宗盛多完美符合我的心境,只是年紀漸長,會慢慢地明白他那些詞與歌,一鱗半爪地。然後,會自然地往那邊靠。對喜歡「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少年們而言,李宗盛是個很好的對象。「對啊,他說出了我們的心聲!」哪怕沒有那麼多「開始總是分分鐘都妙不可言」的感覺,也會捧著《陰天》,聽。
再後來,經歷的事情多了,真有點明白李宗盛了——不只是代入感的情境。
李宗盛很通透,並不高唱頌歌,傻白甜,「多少同林鳥,已成了分飛燕,人生何其短,何必苦苦戀」。他挺明白的。但他也並不遺世獨立。他唱男人女人。他知道人事無常,但他挺入世,而且以身作則地享受這點甜與苦中的詩意。怎麼說呢?他那鬍渣子般的嗓音,小時候聽,顆顆粒粒,長大後聽,像黑巧克力,像雪茄,甜味不多,主要是苦與酸,以及,厚實。小孩子時愛吃甜的,長大後,才能懂得品味苦。李宗盛不勸你超脫,只是拿著顆顆粒粒的嗓音,半念半唱,自我解嘲似的,說段子。最代表這種態度的,是《最近比較煩》。動聽悅耳的小旋律,自我解嘲的小段子。玩兒唄。
我有時候,會想起《鹿鼎記》里的美刀王胡逸之。看著鄉巴佬一般的小老頭兒,其實身負絕代武功,卻又偏偏對陳圓圓一片痴情,老來猶且如此。他的痴勁兒,到了這般地步:竟能記住這種細節:「這二十三年之中,跟她也只說過三十九句話。她倒向我說過五十五句。」吳六奇試圖勸他時,胡逸之如是說:
「吳兄,人各有志。兄弟是個大傻瓜,你如瞧不起我,咱們就此別過。」這種自知痴得過分,卻並不跳出來的勁頭,下面這句話里,感慨系之:
「不知疲倦地翻越每個山丘……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每次聽到這句歌詞,我老想到《東邪西毒》里張國榮那句話。「以前看見山,就想知道山的後面是什麼。現在我已經不想知道了。」小時候,總覺得「過了一個節點,一切都好了」。讀書時,相信上了大學一切都好了。上大學時寫東西,覺得自己出版第一本書後一切都好了。來法國前,相信過了這一關就什麼煩惱都沒了。
然而並非如此。世上並沒有一個「你過去了,從此無煩憂」的山丘。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不消多提。時間流逝最讓人難過的真相是,年少時總還以為,過了這座山就沒事了,再怎麼煩惱,心裡有個念想,頗有點「做完這一票,就回老家結婚,從此過著幸福的生活」之意;但多少次撩撩繞繞之後,才多少明白並沒有結束的那一天——斷了念想的翻山越嶺,才是真的疲憊。但這個事實多殘忍啊。李宗盛還是唱出來了。就像他二十年前問:「有了夢寐以求的容顏,是否就算是擁有春天?」而在二十年後,他看似嬉皮笑臉地,把自己的演唱會命名為《既然青春留不住,還是做個大叔好》這麼一個冗長的名字,再唱一首《凡人歌》。這調子,就像胡逸之愛了陳圓圓二十三年後,對吳六奇那句自嘲:「兄弟是個大傻瓜。」
是自嘲,然而並不後悔。
他看破也點破了,用他顆顆粒粒的,粗黑巧克力似的嗓子。但他沒走遠,還是坐在人堆里,跟我們一起,用他坑坑唧唧,半念半唱的調子,抒情一下子,又沉鬱一下子。我們很多時候,怕的其實不是失敗,而是被遺棄。李宗盛一直沒忘記我們。他看通透了,但還在塵世間,與我們這些尋常男女同甘共苦。同甘不難,主要是,共苦呢。先說結論:你說你聽不懂李宗盛的時候,就覺得你好幸福,
1
18歲的小朋友問我:七天姐姐,你們年輕的時候都聽李宗盛的歌嗎?
我氣呼呼:誰不年輕了?誰不年輕了?我今年才18!我們年輕的時候誰聽李宗盛啊,我們聽周杰倫,聽林俊傑,聽王力宏!
「那為什麼,現在我發現像你們這個年紀的人,朋友圈裡都喜歡轉李宗盛的歌呢?」
小朋友一句話問住了我,為什麼呢?是因為聽懂了吧。
十八歲的時候聽李宗盛,面對著那些將懂未懂的歌詞,也許會情難自禁,夜裡流淚,以為自己是最苦最酸澀的那個;
但二十八歲在聽李宗盛,你知道了分離與遺憾是人生常態,執念成為領悟,等待都變成曾經,這些小情小愛小念,你會當故事講給別人聽。哪怕會哭,也是淚中帶笑。
聽懂李宗盛,其實是件很殘酷的事情。
這大概意味著,可能你已經過了小半生。
愛情坎坷過,事業失意過,生活跌宕過;
再也不是當年「欲買桂花同載酒」的少年游,也沒有了「滿樓紅袖招」的意氣風發。
你知道了「愛有多銷魂,就有多傷人」;
你「越過山丘 才發現無人等候」;
知乎上有個人說:
這個男人在我出生之前就開始唱歌。沒趕上看他年輕俊朗的樣子,不然或許也有機會為他痴迷瘋狂。他以個人魅力橫掃歌壇的時候我尚且年幼無知,做著嫁給小虎隊中某一名成員的夢。既不明白他幹嘛要「平白無故地難過起來」,也不認為「生活是肥皂香水眼影唇膏」(這些奢侈品在我進入大學之後才逐漸熟悉)。他沒有美妙的嗓音歌唱「夢想」、「飛翔」等等這類美妙的詞,於是在我青春無敵的記憶里榜上無名。
跨過20歲,經歷了失敗與失戀,感受了分離與聚散,才明白當年那些故作深沉的歌,是真的一語成讖。
時光不再啊時光不再/只有自己為自己喝采/只有自己為自己悲哀」,回頭看,是字字都在泣血。是你,是我,是嗷嗷在生活里的每一個人。
於是便有了「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李宗盛。」
2
大學的時候上文藝理論課,有一個全校聞名的老師,上課不講高深的理論,給我們講李宗盛和羅大佑,說羅大佑是理性的嚴肅的詩人氣質,寫紛紛人生,像深井裡的一根橡皮筋,力道足而富彈性,傳達出一種嚴肅、憤怒、悲憫而又癲狂的複合情緒。是而冠之以「教父」。
而說起李宗盛,就像一個提著酒就路上走也不停地把日子寫成歌的人,沒那麼優雅,是觸手撫摸百味人生,寫的詞如同軟刀子般,淡然在外,卻刀刀見血,能一下子擊中你心中最柔軟的部分。唱著唱著,就成為了「大哥」。
剛步入社會以為自己已長大,聽《生命中的精靈》,聽《寂寞難耐》;
渴望愛與被愛,聽《不必在乎我是誰》,聽《漂洋過海來看你》;
用情深了,聽《明明白白我的心》,聽《讓我歡喜讓我憂》;
熱情似火時,聽《愛如潮水》,聽《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
失戀難受了,聽《別怕我傷心》,聽《當愛已成往事》;
有點經歷有點成就感嘆了,聽《愛的代價》,聽《凡人歌》;
糾結無奈時,聽《傷痕》,聽《為你我受冷風吹》;
離婚了,聽《領悟》,聽《我終於失去了你》;
滄桑了還捨不得離開,聽《如風往事》,聽《給自己的歌》;
老了老了,也還有《山丘》過盡千帆之後可以告慰你。
3
前段日子黃磊主演熱播的一部電視劇,叫《小別離》,劇中有一幕,是他與好友飲酒對談。好友問他:「別離也有大小?」
黃磊緩緩地說:「人這一輩子,從生到死,他就是一次跟世界的別離,可為了讓你在死之前沒那麼害怕,他前面還可以來幾回小別離,讓你先預習一下。
你看啊,自己兒女長大了,要走了,你得跟他別離。自己父母老了,垂死衰老,也得跟他別離。你自己也不年輕了,身體沒以前好了,你跟你以前的青春也得別離。總之就跟你熟悉的、習慣的、適應的、喜歡的生活,通通的都得別離一次,這叫小別離。」
每聽一次李宗盛,彷彿就在溫習一次小人生,聽著聽著,我們就從少年長成青年,從青年進入中年。
過去明白的不明白的,一下都明白了。
曾經放下的放不下的,突然就放下了。
她明白你「每次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 我總是睡不著」,
但也告訴你其實不止你,其實很多人都「尋尋覓覓一個溫暖的懷抱。」
也明白愛過又忘記的人,是「生來為了認識你之後 與你分離」
我曾聽過一句話,「人這一輩子,最怕某一天突然聽懂了一首歌。」
於是在你問我的時候趕緊告訴你:要好好珍惜你聽不懂李宗盛的時光,因為覺得你好幸福。
打個廣告,摩羯少女(也就是我)和天蠍少女(我的小夥伴陶瓷兔子)合夥開了一個公主號【少女成長研習社】,歡迎來坐坐,嘮嘮嗑。暗號:「我是知乎過來的小可愛!」
以前認定,愛一個人一定要山盟海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說情話一定要此生不渝。
以至於當初喜歡第一個女孩子,短短三個月發了幾千條簡訊。
那時候確實是最用力的年紀,我也不知道什麼套路,只知道拿一顆真心換你笑靨如花。
後來啊,最喜歡的女孩子還是那麼可愛,只不過不再對我笑了,以前對著女孩子說的情話,甜到膩,膩成了笑話。
至今也沒體驗過愛一個人到最後變成親情,不單單以戀人的身份待在她身邊。
還只是屁都不懂的小破孩罷了。
直到那天坐在計程車上,聽著李宗盛一點都不好聽的沙啞嗓音唱著「也曾傷心流淚,也曾黯然心碎,這是愛的代價」。
用過力氣,拚命愛過,才發現自己不再是那個輕易說愛的人,只會更珍惜眼前人。
這也是愛的代價吧。很早就知道李宗盛,小時候看CCTV3的《同一首歌》,李宗盛每次都會唱《凡人歌》,那時候並不覺得他的歌有什麼特色,再加上他略帶沙啞的嗓音,對他的印象只是停留在一個有名氣但歌詞粗俗的老派歌手。
後來,漸漸的,我知道了他和周華健、羅大佑、張震岳有個特別牛逼的組合,因為從小就喜歡周華健,因此對他們這支樂隊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漸漸的,我也開始關注起李宗盛。
去年,湖南衛視《我是歌手》有人唱《山丘》,後來據說這首歌就被流傳開,但對我而言,說實話,第一次聽也沒怎麼細聽,覺得並不算出眾。
再後來,我開始認真的聽李宗盛,聽的越來越多,終於聽到了一些觸碰到心底的記憶,也漸漸的聽懂了他的故事,同樣也是我的故事。
第一首真正打動我的歌是《鬼迷心竅》
有人問我你究竟是哪裡好
這麼多年我還忘不了春風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沒你過你的人不會明了歌詞並不華麗,但聽到此處卻為之動容,想起了自己曾經執著的追求一個姑娘,為了她傾其所有,周圍的朋友並不看好,有些還好言相勸,但我一直覺得他們並不懂我,也不懂我喜歡的姑娘,沒錯,內心那種說不出的感覺就是「春風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沒見過你的人不會明了」
第二首打動我的歌是《給自己的歌》
想得卻不可得,你奈人生何。
該舍的捨不得,只顧著跟往事瞎扯。等你發現時間是賊了它早已偷光你的選擇愛戀不過是一場高燒思念是緊跟著的好不了的咳歲月你別催,該來的我不推
歲月你別催,走遠的我不追歌詞同樣簡單粗暴,但就是一擊致命,直擊靈魂深處,它像是一個時光機器,瞬間把你拉到過去,讓你打開塵封的記憶,當你在一首歌的時間把往事翻起,發現自己早已淚流滿面。
《當愛已成往事》
愛情它是個難題,讓人目眩神迷
忘了痛或許可以,忘了你卻太不容易你不曾真的離去,你始終在我心裡我對你仍有愛意,我對自己無能為力《愛的代價》
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
像朵永遠不凋零的花陪我經過那風吹雨打看世事無常,看滄桑變化那些為愛所付出的代價是永遠都難忘的啊所有真心的痴心的話仍在我心中,雖然已沒有他李宗盛的情歌總是太傷感,傷感的讓人無限感慨,但就是這種傷感,才是真正觸碰內心的東西,聽其他歌手的歌,我們聽的是旋律,聽的是他們的故事,但是聽李宗盛,我們好像是在聽自己的故事,聽到了故事裡的自己和曾經的她,伴隨著直白的文字,深邃的旋律,我們進入了另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時空,在這個時空,我們懺悔,我們憂愁,同時我們還要抬起頭面對明天的生活。
珍愛眼前的人,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這就是李宗盛教會我的,直到今天。
在我看來,華語樂壇上,每首歌都能讓人有很強的代入感,並伴隨著歌曲的結束熱淚盈眶的歌手李宗盛是獨樹一幟的,他的歌需要經過反覆的單曲循環,才能聽懂他表達的情感,那是屬於歌手自己的,也是屬於聽歌人的。
網易雲音樂里有人這樣評價李宗盛:「李宗盛的詞是直白的耳刮子,讓你捂著臉流著淚,點頭說對」
年少莫聽李宗盛,當你有一天真的聽懂了,一回頭,我們,以及逝去的時光都跟隨往事一去不復回。謝櫻總邀。
「我們都是和自己賽跑的人。為了更好的未來拚命努力,爭取一種意義非凡的勝利。」
認命。
這句話一直鞭策我留在這個行業里十年,可能會更長時間。
第一次在台北見到Landy的時候,感覺像見了一這首歌的第一句歌詞。小時候看新白娘子傳奇,看一代皇后大玉兒,一代女皇武則天,以及……瓊瑤劇…(暴露年齡的答案)為劇中跌宕起伏的情節所吸引。
那時候的我覺得,愛就是要表白,要嘶吼,要誤會,要激烈,要來來回回,要分分合合。恨一個人就是要咬牙切齒,要不折手斷,恨到深處還是愛………(原諒曾經中二的我)隨著時間的推移,愛過,也被愛過。恨過,也被恨過。當我聽到《山丘》時,應該說每個人聽到《山丘》時,都會從裡面看到自己吧。突然覺得自己跟自己和解了,接受自己渺小得如滄海一粟。卻又珍愛這個芸芸眾生中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獨一無二的自己。儘管無人等候,依然要向前越過山丘。李宗盛你不會剎那間聽懂,你也不必剎那間聽懂,少不經事聽了李宗盛,沒有感覺。
等你有了一些經歷,感受過一些辛酸苦辣,某一天他的一句歌詞會自然而然的浮現在你腦海,你會順著自己去翻出這些歌聽。
然後你會覺得,這世界上竟然有這樣一個人,你從沒見過他,可是你的感覺他好像都懂。
他幫你說了想說卻無從下口的話,幫你輕撫傷口,告訴你這些痛苦並沒有人能替你承擔,但一切都會過去,如果你好了,會祝福,如果還疼痛,會一直陪你。
有人說:聽懂李宗盛,是件很殘酷的事情。這大概意味著,可能我已不惑。但是,每一個人,總要慢慢走到某個階段,總有一個階段你能聽懂李宗盛。
李宗盛的聲音,不算天籟,但很走心,就像講故事般,一頓一揚恰到好處,我們就在這樣的頓挫之中,在這樣粗獷卻溫柔的聲線里聽到了自己的故事。
李宗盛的歌就像一瓶老酒,越老就越香、越純。經過生活洗禮,對人生漸漸有所感悟的人會有特別的共鳴,然後鍾情李宗盛。
就這樣,無數人在他的歌中沉沉浮浮,百轉千回,看見跋涉了漫長光陰,掙扎在廣闊生活的,那不再少年的自己。所以才會有人說:「少年不識李宗盛」,語氣里不知是羨慕還是惋惜。
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李宗盛
「這就是李宗盛,永遠走在我們的前面,然後誠實地唱給我們,告訴我們人世間的悲歡……也許,你現在不一定聽得懂,但是,有一天你會發現,他寫的就是我們每一個人。」
——劉若英
「他的每一首歌、每一句詞、每個和聲、每段間奏,我都那麼熟悉了。而且,不只是熟悉,是都能勾起心裡的一堆情景、一些故事、一些地方、一些人。」
——歌迷
李宗盛在演唱會上說:「謝謝你們,從小李的青春年少,聽到我兩鬢斑白。所以,我肯定有更珍貴的東西來與你們分享。無以為謝,唯有寫歌,給在乎自己,和自己在乎的人聽。」那大概也是他幾十年里最真實的寫照和獨白。
他真的就一直寫歌,從年少到兩鬢斑白,看他彈吉他的樣子,就知道音樂於他,如同手足。
他寫紅了那麼多歌手,也讓那麼多人聽歌的人,紅了眼眶。
2013年,李宗盛「既然青春留不住」世界巡迴演唱會9月28日在台北小巨蛋華麗起航。
演唱會未做任何宣傳造勢,開票三日門票全部售罄,一票難求。無數圈內大牌歌星、演員以及眾多文化界、傳媒圈大佬紛紛自掏腰包買票,共同前去小巨蛋「朝聖」。之後再次以「既然青春留不住,還是做個大叔好」為主題接力起航,翻越山丘,朝聖之旅繼續......
李宗盛的演唱會,沒有人關注舞台有多炫,沒有人關注嘉賓到底是誰,甚至沒有人去關注到底演唱會到底進行了多久。大家只是去找自己,找那個被「小李」的歌突然擊中的自己,找那個孤獨夜裡戴著耳機默默流淚的自己,找那個最堅強卻最
有位歌迷回憶說,台北演唱會,《漂洋過海來看你》的旋律響起的時候,右邊鄰座一直安安靜靜聽歌的女孩,突然聲嘶力竭地跟著唱,我想那個時候她生命中一些青春美好的片段和回憶,一定都在無盡地翻湧。就像李宗盛寫給李劍青的《匆匆》里寫的詞「現在才知道,回憶是心蟲,光讓人痒痒,不讓碰」,一碰就淚流。
現在回過頭來看李宗盛,他音樂人生最大的特點,就是音樂與人生的同步。他的心境變化,一直以音樂的方式體現出來,而他的音樂,也自始至終同步了他的人生年輪。說通俗點,李宗盛的歌曲更多有著陪伴功能,而從音樂行業的角度來講,像李宗盛這樣的音樂人,其實也像是偶像領域的養成系歌手,他的作品見證自我的成長,而我們也在他的作品裡,見證他和我們自己的成長。
近日,李宗盛「既然青春留不住-還是做個大叔好」演唱會在騰訊視頻LiveMusic獨家首發,大哥精選演繹《山丘》《夢醒時分》《愛的代價》《我是一隻小小鳥》等29首華語歌壇經典之作,首首催淚,讓我們一起跟隨大哥再憶青春年少!
李宗盛和周華健一樣愛在演唱會現場講笑話,平實自在,無拘無束,是喝酒聊妞的高手,只談風月不談天下。他的詞是下午五六點鐘下班後,拎著公文包哼著小調,穿過籠屜的蒸氣從各種小攤買些滷味,回去就著新聞聯播嗑瓜子嘮家常喝喝小酒也自得其樂的風格。所以他在《忙與盲》或《笑紅塵》里都能圓融的生活著,能凌虛御風,也能泥里滾打一蓑煙雨任平生,可以算作東坡種竹燉肉的蘇軾。
1994年暫別演唱會,李宗盛面對坐在下面的一眾歌迷時還是會有些緊張:儘管已入行許久,但在對著如此多的人唱歌時他依舊會害羞、忐忑,如同最初在西餐廳駐唱時一樣。
三首歌之後,漸漸地他進入了一個很好的狀態,人開始放鬆,最重要的,話匣子開了。一個會寫歌的人,多半滿腹經綸,字字珠璣,有許多想要傾訴於人聽的話。當他開始用自己沉鬱開闊的嗓音開始打開一個話題,不動聲色的控制現場,舉重若輕的聊起自己的經歷和心事,多少人心防都在煞那間碎了。我們常說男人要有經歷,一壇陳釀自然有他醇厚綿軟的味道,滌盡渣滓,備嘗世味。放在那邊,打開一個口子,就知道是否夠味。李宗盛談吐如翩翩君子,言語間低吟淺唱令人通體舒泰,從發尖像花開一樣綻放到腳趾面對這樣的男人,想要守住靈台清明忍住去不愛是極難的。
他喜歡寫歌,也喜歡與人聊閑,在與人聊閑的時候常會靈犀一點,復刻一個人的故事於文字,傳神走心,過耳難忘。一個好的故事往往是最容易打動人的方式,辭章華美始終不如人生的百步旅程。
那一晚周華健翻唱了一次《漂洋過海來看你》,足慰許多失意人的心。我最愛李宗盛與他合唱,說是合唱實則周唱李和,而其精華全在副歌repeat第二遍時,李宗盛突然切入而來的和音。如不是仔細聽過幾遍,近似杳不可聞,全曲更多的時間是周華健曠達恣意吞風吻雨欺山趕海天馬行空的演繹,但得這一和聲陡然蒼涼。
聽原版時曾幾次三番隨著歌詞翻檢自己因之動容的心思,也因那些承轉起合沒有結局的往事始終不能擺脫娃娃纏繞在心尖腦海的聲音,甫一聽到周、李的這一曲,所有情絲凝結,在午夜夢回間不堪折磨的心情全都煙消雲散。
愛恨過境,「既往不咎」,終於淺嘗世情終得妙道,在人前也可以吹噓自己是「曾經愛過但看了」的「過來人」。全曲畢,聽者如一市井屠戶,見一不共戴天仇人,自己本是羸弱膽怯忍辱偷生之輩,忽過一壯士,得其豪言壯語砥礪,手刃對頭與之同歸於盡,隱隱有快意平生之感。
擺脫失戀就是這樣,沉痛如失去了生命般寶貴的東西,也如獲新生般暢快。當我可以如看客再編排自己的浪漫時,我會把它想得輕鬆些,不再那樣逼仄拗人,也許為了紀念會買一支金釵紀念,僅止於此,故事便可畫一個省略號。甘於風塵為愛恨情仇所牽絆的是我輩乞活的人,而傲視萬物曠達活得通透不羈的始終寥寥。這一絕版演繹恰好為如此世情做了一個完美的註腳。
原唱娃娃最終也另嫁他人,2011年滾石三十周年演唱會時,身材已經走形的娃娃在現場又唱起了這首歌,平靜甚至帶有超脫的喜悅。在歌聲里,飄遠的除了她的故事,還有故事所附屬的年輕的周華健、和聲李宗盛,連帶著它所屬的年月漸行漸遠,像一個個肥皂泡,如大結局一樣統統漂浮在你面前讓你想起那個陽光最好的上午,潮濕的空氣打通了身上每一個毛孔,遇到摯愛時的瘋癲和最終徹悟。等你都想起來,它一個個破滅,韶華已逝,青絲難接。
李宗盛離開林憶蓮後表示會將所有的心思放在女兒身上,與林憶蓮的一個小女兒還有朱衛茵的兩個女兒。他在北京買了一個房子,開始做吉他,每天騎著車上下班為女兒做早餐晚餐。如果唱片業最終崩塌,時間推向幾百年後,所有的影音資料都被銷毀,也沒有口耳相傳代代繼承的話,我們所有人都會消失在一片時間深海。很多人都會害怕自己的死亡,消失,自己曾存在的證據被抹殺等等,這著實恐怖。但看小李變老李,由從前的沉悶變如今的從容,每個步入中年快要垂垂老矣的人勘破年齡生死玄機,又覺得也許真正的結束與失去遠不如想像中可怕。我今年二十八歲,也許說來可笑,二十八歲就懂李宗盛?可能也不是真的懂,但是從我二十四歲到二十八歲,真的好像有那幾個瞬間聽懂了李宗盛。2011年底,畢業了沒有工作,人生低潮期,相戀五年的女友說分手,感覺倆人真的走到盡頭,不結婚只能分手。我說好。我以為她還會像以前一樣過幾天就回來,可是幾天後我忍不住打電話給她,才發現把我拉黑了。死皮賴臉聯繫上後才發現真的已經對我徹底死心,說話絕情。不久後就定婚了,我也刪掉了所有聯繫方式。用了兩三個月才從極度痛苦中緩和過來,我從小生活無憂,從沒經歷過大事,直到那時才知道被擊垮、沒有人能替你分擔是什麼感覺。然後我無意中聽到了《給自己的歌》:「是不能原諒,是無法阻擋,恨意在夜裡翻牆,是空空蕩蕩,卻翁翁作響,誰誰誰在夜裡放冷槍」。瞬間就…那感覺怎麼描述,就感覺有個人懂了自己。確實我恨啊,平時裝大度,可想起她的絕情,和別人結婚了幸福了,我恨!可又擋不住思念。夜深人靜時,心裡空了,想到她又像被人在心頭開了一槍,餘響還在腦海迴繞。又過了一段時間,在一個無所事事的雨天下午,聽了《陰天》,「陰天,在不開燈的房間當所有思緒都一點一點沉澱…男人大可不必百口莫辯女人實在無須楚楚可憐…」我一直想讓人知道我其實也不是很錯(其實是我錯啦沒有上心),其實沒必要解釋,心裡有遺憾也該大度讓它過去,解釋什麼,解釋又不能回到過去。幾年後,「也許我偶爾還是會想她,偶爾難免會惦記著她。就當她是個老朋友吧也讓我心疼,也讓我牽掛。只是我心中不再有火花,讓往事都隨風去吧。所有真心的痴心的話,都在我心中,雖然已沒有她」。我還有很多話想對你說,在我心中。我也不再有那麼強烈的情緒了,卻有時還惦記著她,有時候會想她過得好嗎,就當她是個老朋友惦記著?不可能…李宗盛也覺得不可能。所以他沒寫「我當她是個好朋友」,而是「就當她是個好朋友吧」。上班之後,雖然忙,但是卻有了些收穫,有了些成績有了些讚許。去年底,在行業的省級比賽中,我拿到了一個個人獎項。我站在領獎台上,那是我二十八年來最美好的時刻,無法用言語形容的美好。腦海中卻出現了《我終於失去了你》:「我終於失去了你,當我的人生第一次感到光榮…當人群被我深深地打動我卻忘了告訴你,你一直在我心中」。那感覺,沒有傷心,只是有些思緒。回來的長途車上我哼哼幾句,同事們都覺得:那麼帶感,你感同身受啊。我笑笑沒啥說的~謝謝李宗盛,讓我們這些辭窮的情種,能有表達情緒的方式—就是唱他的歌。
或許,和大多數人一樣,我第一次聽到李宗盛的情景,已迷失不可考。
畢竟,李宗盛一直都不是舞台上被追光燈直射的那個人。「作為一個寫歌的人」(李宗盛最愛對自己的形容),他總是躲在暗處,觀察人們的喜怒哀樂,然後再用自己的筆,如黑魔法一般,把這些能量情緒統統收集起來,幻化成最通俗易懂卻又直抵人心的樂曲。若陰道是通往女人心靈的通道,那李宗盛的歌,則是通往台北、香港、上海、北京、廣州等所有華人世界,其都市階層內心的林中小徑。
容我再一次引述 @張書瑋 雄文《滾石沒有告訴我》中的這一段:
年輪飛快,時計不等人,一首歌可以輕易被留在遙遠而又臨近的過去,不必再翻出來。90年代因此顯得很陌生,即使大部分聽歌的人都來自那個年代。90年代的滾石被迅速埋在數碼廢墟裡,卻在部分人的心裡留下了壯大和繁盛的過程。《夢醒時分》,《傷痕》和《勇氣》恰恰是三首貫穿了這個十年的關鍵字,也恰恰都和李宗盛有關。在八十年代末,李宗盛藉由操作張艾嘉的成功經驗,開始為陳淑樺樹立更都市,更當代的女子形象。這恰恰是滾石在接下來十年的事業擴展方向。他們將旗下的藝人從恬淡的生活境況和詩一般的隨想感悟中拉出來,放在台灣愈加成熟的都市化進程之中,或者招徠現代味濃的歌手,加速自己的摩登。民歌的簡約背景換成了繁華的日夜,自然和詩詞情緒都被日益緊張的人際關係和工作生活拉扯,退到次要的位置。
這十年裡,李宗盛,小蟲,陳升等人將話題收攏,在情感裡九曲回環,撰寫出都市人的心理變化。林憶蓮的《傷痕》成為滾石這一舉措十年內的巔峰,也為滾石打下一劑強心針。此後數年,滾石都將都市怨曲作為主打路線,不斷推陳出新。以此為前提,滾石延伸出的觸角也達到多個層面。歌手的定位和包裝更為考究:喜愛依附另一半的小女人,愛恨糾纏的第三者,頑皮可愛的少女,外冷內熱的都市麗人都有清楚明朗的分界線。男歌手也有各個階層的不同代言人。《最近比較煩》更成為男人調侃自己的絕佳消遣。滾石在90年代的成功是市場分析的勝利,尤其是李宗盛一次又一次精準的判斷讓許多藝人從定位和歌曲雙雙勝出。複雜繽紛的產品線八面玲瓏,照顧到了所有聽眾。(原文鏈接:滾石沒有告訴你)
作為華語流行音樂史上最成功的產品經理,李宗盛的光芒足以強大到,讓內地的KTV盜版商,理直氣壯地聽到「因為明天我將成為別人的新娘,讓我最後一次想你」,便自作主張地在詞曲一欄寫上李宗盛。
(PS. 由毛寧、楊鈺瑩演唱的《心雨》,其詞曲作者實為劉振美、馬兆駿。)當然,所有的理性其實出發點都來自於感性。任憑我們慢條斯理地把李宗盛的成功剖絲剝繭,其最初的起點,都是我們心裡最簡單的共鳴。
那麼,「剎那聽懂李宗盛」,究竟是什麼時候?
一定不是我第一次見到李宗盛活人那天。2008年,廣州的羊城創意園(即滾石中央車站展演中心所在的園區,也是我後來輾轉工作和生活過兩年多的地方),李宗盛出席匡威的活動,帶著怪獸、瑪莎、冠佑……哦不,是品冠,還有易桀齊等人一起。
來,上點圖吧。來自我的破數碼相機。
(團長好帥!好像重點……)(坐在第一排的我,和我距離不足五米遠的李宗盛)(可愛的瑪甜甜)(2/5的五月天,彈著李吉他,瑪莎唱的是《終結孤單》還是《最重要的小事》?)(這真的不是冠佑……)那天晚上,回家之後,我狂軋了一晚的琴。以及,聽了一晚的李宗盛《理想與感性》音樂會現場專輯:蝦米音樂
那是距離李宗盛首張個人專輯《生命中的精靈》發表之後的二十年,李宗盛重新以「歌手」身份示人。這是我真正了解並喜歡上李宗盛的開端。隨後的日子裡,我反覆地聽著李宗盛的歌,難怪在前幾天的蝦米音樂八周年自檢小策劃里,李宗盛果不其然成了我最愛的TOP 3。
終於等到了那一天。2013年的某個夏夜。距離我的女兒出生,還有大概快一百天。
那時,我還在一家唱片公司工作,正在負責我人生中第一個完整的藝人及唱片製作案子。對於一個音樂熱愛者來說,這是最夢幻的工作。但那時候,因為公司的管理混亂,那些沒有任何必要和意義的權力的鬥爭,導致氣氛非常劍拔弩張。這一天,我終於無法容忍,面對坐在我對面那個idiot——我憤怒地說:一個《中國好聲音》觀眾水平的人,有什麼資格對我焦作人?
好吧,再不堪的話,休得再提。夜裡,我下了班,騎著300塊的小破摺疊車,從喧囂的天河體育中心,一直向東,回家10公里的車程,得花上50分鐘。當我奮力地蹬著腳踏板,翻越著崗頂的大斜坡(那是一段坡度30的上坡路,沿途是各種電腦零配件的小商販,生活在廣州的朋友再清楚不過),耳機里傳來的,正是《阿宗三件事》:
你說你喜歡我的歌
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種好事嘿……你說你喜歡我的詞總是道出你心中不欲人知的事我不知 我不知我寫歌有時快有時慢有時簡單有時難有時心酸有時不知怎麼辦有時心煩有時不知怎麼辦我不知 怎麼辦我是一個瓦斯行老闆之子在還沒證實我有獨立賺錢的本事以前我的父親要我在家裡幫忙送瓦斯我必須利用生意清淡的午後在新社區的電線杆上綁上電話的牌子我必須扛著瓦斯穿過臭水四溢的夜市這樣的日子在我第一次上綜藝一百以後一年多才停止純兒是我的女兒是上帝給我的恩賜我要讓她平安長大是我很重要的事我希望她快樂健康生命中不要又複雜難懂的事啦.....我親自給你取的名字希望你平安一世
我一邊嘩啦啦地掉著眼淚(還有鼻涕),一邊咬著牙,越過這片山丘。李宗盛用倒帶的方式,把看似風牛馬不相及的三件事,創作的自省,成名在望前最黑暗的經歷,對女兒李純兒健康快樂的祝願,身為音樂人、社會人、父親三重身份,放在了同一首歌里。過去,這首歌對於我來說,真真太奇怪了。三者之間有何聯繫?而在這一刻,我忽然秒懂了。「生活的壓力與生命的尊嚴,哪一個重要」,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而這一問題是盤旋在每座島上的海鳥。對於人生而論,我們每個人都是新手,沒有任何一個人生導師(他們本身也是新手)可以告訴你,該怎麼化解這些不斷侵蝕你的內因和外力。李宗盛最偉大之處,在於他從來都大大方方地展現自己的「失敗」。作為一個Beautiful Loser,他有時候是大哥,有時候是小李,有時候入世,有時候犬儒,有時候張狂,有時候內斂。他費心竭力地朝著自己的地底三萬尺挖掘,此過程中不斷誘惑那些和他一樣,自戀、自憐的普通人。
所以呢,我為什麼要悲傷呢?我所經歷的,不就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事呀。
剎那聽懂李宗盛後,我的身體變得輕快了。以Producer / AR Supervisor為行業目標攀爬的我,李宗盛是永遠的燈塔。「做一個製作人,最開心的就是能跟很多優秀的音樂人、創意人一起工作。我覺得非常光榮,我一直待在幕後。我這一生當中碰到的,那些才華洋溢、讓我羨慕不已、讓我願意和他們一起拼搏的人,大部分都在幕後。我們這個行業是一個偉大的行業,只有傑出的人,優秀的人,肯努力的人,才能出頭。」(李宗盛《理性與感性 音樂會》,《我是真的愛你》前面的Talking http://www.xiami.com/song/388407)。在我對唱片業最絕望的時刻,李宗盛時刻提醒我,你只要足夠強大,還是可以做出很厲害的歌。流行音樂,應該有它自己的尊嚴。
就這樣,從聽到李宗盛到聽懂李宗盛,我大概花了快有20年的時間。如同卡爾維諾在《為什麼讀經典》中這樣寫到:「我們年輕時所讀的東西,往往價值不大,這又是因為我們沒耐性、精神不能集中、缺乏閱讀技能,或因為我們缺乏人生經驗。這種青少年的閱讀可能(也許同時)具有形成性格的作用,理由是它賦予我們未來的經驗一種形式或形狀,為這些經驗提供模式,提供處理這些經驗的手段,比較的措辭,把這些經驗加以歸類的方法,價值的衡量標準,美的範例:這一切都繼續在我們身上起作用,哪怕我們已差不多忘記或完全忘記我們年輕時所讀的那本書。當我們在成熟時期重讀這本書,我們就會重新發現那些現已構成我們內部機制的一部分的恆定事物,儘管我們已回憶不起它們從哪裡來。這種作品有一個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會被忘記,卻把種籽留在我們身上。」以上的話同樣可以適用於李宗盛。作為華語流行音樂的Classic,他突破了「歌手」和「製作人/創作者」的邊際,成為了一種形而上的風骨,總是能潤物細無聲地出現在你的生活中。初時你或許會簡單地把其歸類為普通的中文流行歌曲(情歌),直到忽然有一天,才恍然大悟起來,詫異於他音樂中文藝氣息和商業共鳴上的偉大結合。於是就這麼沿著兒時走過的路,一點一點地把散落在地上的珍珠拾起來。
2013年,李宗盛為了紀念自己的入行三十周年,展開了他的《既然青春留不住》演唱會。隨後又有返場,名為《還是做個大叔好》(雖然是返場,但節目內容到舞台設計都做了全部的update)。作為《既青》的親歷者,可以說,這是最完美展現李宗盛及其作品內核的一場演唱會。演唱會的出廠畫面和海報都採用了同一套視覺,大哥騎著平日依然還在使用的90cc老摩托車登台,就差沒有架一桶瓦斯在後面了;開場MV則是北投小鎮的尋常景象,包括李宗盛所書寫的「家書」,帶出了「回家」的主旨。
實際上,「回家」也是這一次演唱會的主題。包括大哥在北投的老家,在台北的家,在北京的家,在世界各地漂泊時候停歇的家。在討論演唱會視覺構思時,大哥提到,從出道以來,他就習慣了空中飛人似地在城市奔波,這一生中所寫出的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都來自旅館的單人房。所以,這也造就了《既青》和《大叔》里那個讓人過目不忘的空中木屋設計——大哥在那個小房子,唱著《陰天》、《十二樓》的輾轉反側。至於演唱會上最屌的設計,莫過於進入到尾聲時,那個巨型光雕裝置藝術,製作單位必應創造將它命名為「歲月光華」。由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及陶亞倫老師創作,由李宗盛歷年經典創作歌名、歌詞為本,以鐳射在鐵件上切割出六面文字雕刻,合起來構成一個有兩個人高的立體方塊。方塊內部裝置舞檯燈,利用光影的投射結合空間知覺,連同周圍的巨幕,讓整個演唱會現場完全陷入李宗盛打造的天書迷陣中。而此刻,李宗盛彈撥著木吉他,緩緩唱出,「想說卻還沒說的,還很多」,帶領全場歌迷一起跋山涉水,大哥的一生創作奔流直下,猶如一筆一划,堆沙成塔,字字句句都有魔力,撞擊進歌迷的心坎里。
(以上製作背景部分參考《LIFE IN LIFE:從設計到現場的十年路》,由馮建璋(二馬)所著。二馬為台灣著名演唱會視覺設計師,為五月天、蘇打綠、李宗盛、金曲獎、滾石30等演唱會的總設計師,現為必應創造有限公司創意長。)時隔兩年,這場演唱會也終於結集出版,在上周正式發行。那天夜裡,我守在電腦前,等到零點專輯上架,投幣25元,便開始了一遍又一遍的循環。地址:http://h.xiami.com/music_buy.html?id=2102653289ch=10004935相比於十年前的《理性與感性》,《既青》聽起來更為飽滿。李宗盛出動了更大編製的樂隊,且相比於《理性與感性》時重回舞台、還稍顯緊促的狀態相比,大哥的演唱更為渾然天成。聽《你像個孩子》,那呼吸吐納,神乎其技;聽《山丘》,大哥的吉他開放調弦法,從開頭帶著Freestyle的彈撥,到後來鼓樂齊鳴,美不勝收;聽《給自己的歌》,這一次收的現場沒有「縱貫線」那樣的戰戰巍巍,沒有包袱,這是更純粹的自白;聽《飄洋過海來看你》、《領悟》等在電視上被唱了無數遍的「選秀歌曲」,你會知道我不是針對誰。專輯首發當晚我聽了CD1,第二天早上上班時聽CD2,聽到《你們》,大哥在Super Band時給華健寫的歌,唱至「鄭正坤,剎那成不成永恆,我會找時間想想,有一天當我厭了鎂光燈,你那些哲學兮兮的問題,不要在歌友會再討論了」,我就這麼旁若無人地在班車上安靜地哭了起來。
這鄭正坤,不就是我嗎?一天到晚都要拽著五月天阿信,一會兒說「這個男人相比普通人多一次死亡」,一會兒又聊什麼The Great Gatsby,還死纏爛打地糾正他「披頭四才不止10張專輯」。是的,剎那成不成永恆,這個問題太大了點,可真真確確的,「是你們,千真萬卻沒有疑問,這風光虛榮才會有我,應得的一份,謝謝你們一分一秒的青春」。
感謝那一剎那,讓我聽懂李宗盛。至於剎那成不成永恆,管他呢。
我一個93年的 聽李宗盛聽了七年了 雖說至今也不敢說聽懂了大哥的詞 但聽了這麼多年 也算有一點體會 身邊同學卻沒有和我一樣聽他歌的 因而也是蠻孤獨的 想分享點什麼也沒有機會 剛好看到這個題 總想寫點什麼 上面的回答多是提到《山丘》和《給自己的歌》 我就避開這兩個 講一些他以前的作品吧 要是答非所問也無所謂啦
第一次被李大叔震撼到是高二時候看到電視上的一檔音樂節目在放林憶蓮的《為你我受冷風吹》 聽到「不盼緣盡仍留慈悲 雖然我曾經這樣以為」 當時就驚艷到了 可能是那時候台灣樂壇最輝煌的時光已經快要遠去 很久都沒有遇到那種讓人一聽就覺得「卧槽!這個吊」的作品了 以至於到今天我都還記得聽到這首歌的時候那種激動的心情 那檔節目是梳理了林憶蓮的歌唱生涯 我剛好看到她在滾石的那幾年 後來又放到《當愛已成往事》 其間順便對她和老李的感情唏噓了一把 那時候我第一次知道這首歌 順帶著也知道了詞曲作者都是李宗盛 當時就覺得這世上怎麼會有這樣的天才 能把詞和曲都寫的這麼好 詞與曲之間配合的精巧更是令人讚歎 旋律好聽到不行 歌詞雖說不太明白啥意思 但還是能感覺到寫得特別有水平 於是在那個身邊同學都在瘋狂聽許嵩的年代 我像是找到寶似的開始找李大叔寫的各種歌 一找發現原來那麼多耳熟能詳的歌都是他寫的 像《我是一隻小小鳥》《領悟》《夢醒時分》等等 不勝枚舉 也就是那時候我開始聽林憶蓮 聽到了《夜太黑》 《傷痕》 《不必在乎我是誰》 自然也找到了《理性與感性作品音樂會》 聽到了《寂寞難耐》 《問》 《誘惑的街》 《十二樓》 ,,,,,,一首比一首驚艷 簡直就像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說起來那時候我一個屌絲高中生 連個喜歡的人都沒有 還聽得那麼起勁 足見大哥的厲害
後來到了大學 漸漸有了自己的情感 再聽同樣的歌卻有著不一樣的感受
「日子像是道灰牆 你罵它 也沒有迴響 女優與假知青的戀情 終於曝光」——沒有絲毫華麗的辭藻 卻一語道破了生活的悲情與無奈 這大概就是所謂大象無形吧
「為何你不懂 只要有愛就有痛」——這句話陪伴了我不知多少個夜晚 愛情有多美好 失去了就有多痛 既然擁有的時候享受了它的美好 那失去了也要有勇氣面對傷痛
「沒有人知道 沒有人知道 我的心 我的心」——像是一個鮮語的少年在喃喃自語 自己的那一點點情緒 或是暗戀 或是思念 哪有人會在意 也唯有說給自己聽吧
「心碎也無所謂 若一心給 卻意冷心灰 那多累」——苦苦付出卻沒有結果 直到意冷心灰 那該是多寒心
他就像是住在你心裡的那個人 娓娓道出你生活之外內心深處那一絲悲傷 這些許情感可能一點也不起眼 但卻是我們每個人都切實經歷過的 最動人的真心話最近特別喜歡他在《阿宗三件事》里的那段自白:
「我必須利用生意清淡的午後 在新社區的電線杆上綁上電話牌子 我必須扛著瓦斯 穿過臭水四溢的夜市」 ——短短兩句話就描繪出了他年少的日子 讓人幾乎看到了一個沉默的少年扛著瓦斯熟練的穿行在台灣某個不知名的鄉間小路上 樸實卻讓人動容 有時候我在想 要是他不做音樂 是不是能成為一個作家呢這兩年他不怎麼寫新歌了 僅有的《給自己的歌》和《山丘》也被誇讚了無數遍 《給自己的歌》更是一首歌拿下金曲獎最佳作曲和最佳作詞兩項大獎 從小李到老李 他一直陪伴著我們 而我們也一步步見證著他成為了華語樂壇的傳奇 這麼多年 真心的感謝他帶給我們這麼多好音樂 同樣也珍惜著他還在做音樂的時光 我想無數和我一樣愛著這個大叔的人一定也是這樣覺得吧
最近他出了演唱會記錄專輯 距離上次已經過了十年 還是一樣念白式的唱腔 聲音更有顆粒感了 大概是年紀的原因 唱的也不如從前那般有力量了 但這些都不能改變我對他的喜愛和敬意 這兩次都沒能趕上現場 不知今生還有沒有機會 不過就算沒有 買張專輯也好 也算是抓住了大師遠行的背影吧兩年前喜歡上李宗盛的時候,我還是個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傻小子。有天從教學樓經過,教室里傳出一首歌。我清楚地記得一句「喋喋不休,時不我予的哀愁」。像念白,但調子起來了。
那時候我貪愛歌詞,尤其是這樣滄桑的句子。我想,漫無目的地喋喋不休之後,再感嘆哀愁是時不我予,當真絕了。於是信步走進教室到後排坐下默默地聽。是一個男生在唱。似乎是歌唱藝術課的考試。聽了一會兒就掏出手機下載這首歌,戴上耳機聽原唱。也就是那時候愛上了李宗盛。《愛的代價》,《鬼迷心竅》,《漂洋過海來看你》,《陰天》,《鏗鏘玫瑰》,《當愛已成往事》。等等等等。用很多人已經形容過的話來說,這個男人彷彿有一種神奇的魔力,三兩句就把人帶到旋律里,一詠三嘆,迴旋往複。且他的歌詞都用近乎白話的方式來講述,真像極了喝了點酒的長輩開始絮絮叨叨,有時候講的讓人覺得他對過往滿不在乎,有時候又讓人覺得他在痛哭流涕。但我那時候還是不懂他。忘了是誰,說過一句話,大意是說,文學的美來源於其本身,而非故事的代入感。譬如一個妻子出軌的人去看奧賽羅(好像是奧賽羅,記不清了),那麼他的憂傷來源於故事喚醒了他自身的痛苦,而並非文學本身的美感。兩個月前自我知道李宗盛為楊宗緯製作了《原色》之後,就下了這個專輯。我愛聽歌,但品味雜。這是唯一一張我認真聽完的專輯。也只是覺得驚艷。倒是沒認真體會它的意思。直到半個月前,深夜一點從自習教室回寢室。路上只有我一個人,路燈很暗,風吹著梧桐樹的葉子落在我身上。耳機里是楊宗緯的《被遺忘的》,有一句歌詞,「愛像風中的風箏,有翱翔的旅程。而被遺忘的是,那些放開手的人」。我突然呆住了。這話淺白的不用解釋。但偏偏就在這一刻聽懂了。於是一種恐慌感一下子湧上來:她會忘了我嗎?她會忘了我的。可是你能怪誰呢?你是放手的那個人。但是沒有辦法,人生很多事都是無可奈何的。人力有時窮,而天機算不盡。於是你只能對自己說「走吧,走吧,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與其說是自我安慰,不如說在自嘲。當你承認愛的代價時,你自己已經認了。我也在這一瞬明白了愛的代價為什麼要唱的那麼溫柔:習慣了歲月,就不願再有情緒。畢竟,人生總是很累的。說是瞬間聽懂,卻並沒把「瞬間」體會出來,我貼一段前幾日閑時寫的文章。關於另一個瞬間讀懂。我想大家都懂。
「小學二年級學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咿咿呀呀搖頭晃腦,可是詩到底講了什麼,卻是不甚了解。等上了高中有了些見識,又覺得它過於淺顯,白描直敘的手法沒甚出彩。比起來更喜歡「青山隱隱水迢迢」,或是「誰家玉笛暗飛聲」之類的句子,同是白描直敘,意象更豐富些,自然讀起來就更美一點。畢竟青春年少,許多感情最深切之處尚未得以體會。譬如納蘭性德「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那時也只是愛句子雋永含蓄,落筆安逸恬然,縱然十分回味「當時只道是尋常」,也不過是感慨讀者意林或是青年文摘上一個個美麗遺憾的故事。至於寫作的人到底有著怎樣的情懷和情緒,並不能輕易體會到。這是無可奈何的事,一個時期只能有一個時期的感觸。沒經歷過真的遠別,就不能體會鄉愁四韻;沒體會過擦肩而過,也只是白愛一愛人面桃花。那時單相思,就喜歡鳳求凰「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余悲」。又或「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自以為求之不得是世間最無奈的哀涼。等到了愛戀如火的時候,喜歡泰戈爾飛鳥集裡面流溢而出的最溫柔的美好。喜歡顧城「草在結它的種子,樹在搖它的葉子,我們一起站著,不說話,就很美」。愛情的甜美洋溢在每一個舉手投足之間。等到分手別離,悔恨懷戀。偏愛柳永筆下頹靡凄美。李商隱筆下含蓄哀愁。甚而一度有過懷疑人生,愛著蘇大鬍子「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所感所思所念,儘是平生鬱郁。前些日子偶然翻了翻納蘭性德,又讀「賭書消得潑茶香」,細細揣摩三五遍,當真是如五雷轟頂全身戰慄。竟不能自已。「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誰來管西風的孤獨與寒涼呢?黃葉蕭蕭而下,窗牖緊閉。對著即將落下的夕陽獨自沉思往事。那時還是春天,酒後小睡,一覺就到午後。遊戲賭書,不小心打翻茶杯,茶水香氣四溢。那時我並沒有把這些恬靜生活放在心上。句子平淡,也只是白描直敘。提到心事更只是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然而反覆咀嚼三五遍,隱藏在平淡背後的落寞和深切的懷念躍然紙上。比之蘇軾江城子的濃烈至極哀切,陸遊釵頭鳳從頭至尾的遺憾和悔恨,這平淡的敘述初一讀只以為是累砌溫柔,等到了真回味過來,那種悵然湧上心頭的時候,除了怔怔發獃,竟無別事可做。連淚都流不出來。」第一次看到李宗盛的名字,是在滾石唱片的宣傳畫上,李宗盛和羅大佑的名字並列在一起。羅大佑的名字我早就知道了,不就是那個每首他唱的歌都需要猜歌詞的那個台灣人嘛(我抽屜里有四五盤不知道是第幾手翻錄的磁帶,但都沒有歌詞)。後來才知道,羅大佑和李宗盛是台灣滾石的兩大支柱,李宗盛發掘的人實在是太多了。然後就是發現似乎非常多好聽的歌都是他寫的,於是就到處找他的歌,一邊聽歌一邊看歌詞。李宗盛的歌屬於有些很平淡但感覺很親切(凡人歌、愛情少尉、生命中的精靈),也有的聽起來就像一個老朋友和你敘舊(寂寞難耐、和自己賽跑的人、你像個孩子似的),但如果你想唱好則比較難,所以在KTV里唱李宗盛的歌,多半都是選他給別人寫的(我是一隻小小鳥、我終於失去了你、當愛已成往事、領悟、愛的代價、笑紅塵、夢醒時分、讓我歡喜讓我憂、漂洋過海來看你、明明白白我的心、你走你的路、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最近比較煩、有沒有那麼一首歌、真心英雄,真心英雄通常用來作為結束曲,由現場所有喝高的和沒喝高的一起吼完)。本人比較喜歡的:凡人歌、愛的代價、笑紅塵。
特別是近幾年來,李宗盛的歌詞更顯平淡,跟人合作也朝著這個方向走了。那年的演唱會上,張艾嘉的一句「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首李宗盛」更是說到很多人的心坎上。說真的,李宗盛很久就厲害了。可是他厲害不厲害,和你知道不知道,是兩回事情。年少的我們不知道,很正常。即使知道,最大的可能也就是不太接受。歌詞寫得跟說話似的,旋律好像一條線。唱的什麼更是要麼像白開水,要麼像雲山霧罩。要從那什麼美學的角度來講,真是毫無美感。可是相信很多人都明白,沒有技巧,是很需要功夫的。很多人聽歌,想聽到旋律上的不同,或高音,或快節奏。這些,李宗盛都少有。我相信李宗盛唱歌的技巧並不太多,我也相信,他從心底也確實方案太多的技巧。但有一樣,李宗盛的歌里有真感情。說友情,就講朋友間的實實在在的相處;說愛情,就將兩個人的分分合合,說理想,也是踏踏實實,心裡怎麼想就怎麼說,說自己,也想自言自語。李宗盛的歌說不上蕩氣迴腸,說不上肝腸寸斷。他只講經歷,有些哀,但是不怨。有的時候,更像發發小牢騷。牢騷大家都有,也知道「牢騷多了腸子會斷」,所以這種表面「負能量」的歌一開始就讓人們有些小抵觸。就比如相比之下,人們還是很少去電影院看那些略帶憂傷的文藝片。李宗盛的歌寫的是人生的感悟。是走過很多路後回過頭來的感悟,所以當我們走過很多路再回頭聽他的歌就會很有感覺。我個人基本上已經形成了習慣;每過一段時間,就會聽聽李宗盛。這段時間,要麼我遇到什麼揪心的事情了,要麼就心裡什麼也沒想。總之在這個時候聽,感覺心裡很踏實,就像在和大哥坐在一起對話。對話也只是各自說說自己的看法,不想得出什麼人生至理,不想和對方辯論。你一言我一語而已。說到時間差不多了,說到茶水涼了。大家招呼也不打,各自站起來就走,也不覺什麼不妥。心情好的時候,心情愉悅的時候,很少聽李宗盛。因為他的歌會讓人靜下來,慢下來,甚至不想再去和這個世界進行什麼爭鬥。所以在這個殘忍的世界,你衝鋒上陣的時候,別聽李宗盛。你從戰場上下來轉移陣地,或療傷或休整的時候,聽一聽,對你下面的戰鬥還是有幫助的。這也是為什麼有那句很出名的話:「少不聽李宗盛」。聽李宗盛,不是說明你老了,不代表你已經很多人生經驗了。只是說明,你開始有意無意地覺得,好坦誠地去和自己對話了。大哥入行很久,做到很高的位置,提拔了多少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他嚴厲,當然是在工作上,張信哲曾經說因為一句歌唱了幾十遍。我想那應該是真的。李宗盛好像永遠不梳頭,好像十天半個月才刮鬍子,好像永遠只有那一件鄒鄒巴巴的小西裝外套。可是我們知道,這是生活的常態。李宗盛更像生活的旁觀者,知道生活中的所有規則,但是並不告訴你,是不是知道這些規則,就一定能混的很好。吟遊詩人吧。並不太積極,也不太消極。
我因為開始研究得早,所以在「懂」之前,就已經由分析來「理解」了。之後就是看有什麼契機,讓你忽然想起那一段詞,想起那種生命的狀態,然後可以印證。
未到不惑已入味,
是否滄桑早侵身?
初聽李宗盛總覺得他不在唱歌,每個字都吐很慢,聲音也不夠圓潤,但好在音色太特殊,間間斷斷的也聽了有兩三年
雖不是曲中人,卻自認為已經開始有點聽得懂李宗盛了
比起孫燕姿那英這樣的歌手,李宗盛歌
里的情感總是更為綿長,好似一個長者引導我這個晚輩走人生路一樣。硬著頭皮走下去,因為人生已經沒有辦法回頭。
走吧走吧,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
剎那的前提是涓涓細流後的感悟吧,從《愛如潮水》《寂寞難耐》等等一系列經典的詞曲知道了「李宗師」,從「年少不聽李宗盛」的自我發掘再到開車時聽著《山丘》,停在七點霧氣蒙蒙有青色田埂的路邊,眼角濕潤,想到自己人到中年,還沒成熟就已經老了……第一個鏡頭就是想起非誠勿擾里鄔桑吟唱著《知床旅情 》(しれとこりょじょう)邊哭邊唱邊唱邊哭,最後停下哽咽,彼時有感覺但沒感悟……
「最好的那幾個都各奔東西了,有時候真想你們,心裡覺得特別孤獨,保重。」
各奔西東的還有深藏心裡代表著童年、少年、青年的種種情愫情懷情緒……
大哥的詞曲,大哥的演繹,每一個階段,你好像都能找到心照不宣的刻畫,無奈也好,救贖也好,傷口的互舔也罷,我還是我,但不是原來的我,這是無可奈何的規律,也是不爭的事實,卻是自己最不願意接受的。
今天刷微博的時候刷到一個節目,大事發聲。有博主截出來《漂洋過海來看你》這一段,所以去搜了全集來看。
聽到一首歌,《晚婚》,呆坐在電腦前,眼角有淚流下。
到了晚婚的年紀,還不確定對方是不是唯一契合靈魂,還沒有在對方面前擦去所有脂粉,還沒有互相聽完過去的傳聞,那是不是可以婚了?能不能?他能不能?我能不能?一句句的能不能絕不是在問對方,也是問自己。以後有人跟我爭,你能不能護我周全?有分歧我們坐下來聊一聊,還是非得分的話,那就算了,都別死纏爛打,咱們能不能?一句句直接內心深處的問,能不能啊
大哥的歌從來不會告訴你答案,因為人只活一次,每個人都有每個人活的方式,任何一個人生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誰也給不出,你自己想吧
推薦閱讀:
※怎樣才能認識一個杭州的妹子?
※Linux 下進行 C/C++ 開發一般使用什麼開發環境?
※有哪些事只能在 Windows 下做,而在 Unix/Linux(*nix)下遠沒有Windows 下好的?
※跟女生確認戀愛關係時,你們是怎麼說的?
※你願意無償獻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