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鏡第三季第六集的結局是什麼意思?

最後布藍找到了兇手,那為什麼帕克又要把布藍的信息刪掉?以後的那個笑容又是什麼意思?感覺是兩人一起製造出了布藍已死的假象?


政府肯定不想讓兇手落入法網,因為兇手是通過國家安全局秘密監視系統的後門操控蜜蜂進行攻擊的,抓到兇手就等於把自己監視民眾的行為暴露無疑,這屆政府就藥丸。所以為了平息民憤,政府開始問責當時的案件查辦者,並且關閉人造蜜蜂系統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女主知道自己和助手會被當成擋箭牌,所以偽造了助手自殺的假象保護助手尋找真兇。


1,前面有答案說主角等人為此事件背鍋,我覺得不可能。

首先主角們知道政府用「蜜蜂」監視人們的黑幕,和科技公司的管理不善,最終導致三十七萬人的死亡,如果政府讓主角背鍋,就會擔心主角會把這些事告訴公眾,加上公眾對政府和「蜜蜂」的不信任,政府將必死無疑,而政府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殺死主角,殺死為數不多的知情者,然後讓他們背鍋。

但是主角們沒有死,所以我覺得,應該是政府、科技公司和主角達成了共識(或是受脅迫與壓力),共同向公眾隱瞞the truth。

2,還有答案說,布藍尋找「兇手」是為了再進行一次這個遊戲,我依然覺得不可能,以他們的正義感,不可能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但布藍假死,帕克刪除信息,他們的暗中調查,剛好符合我的上一條猜測,那就是隱瞞政府,暗中調查,借別人之手將真相公之於眾,因為他們和政府達成共識,所以沒法出面,只能暗中尋找「兇手」,也許他們最終認同了「兇手」的想法,也許沒有,但公眾有知道真相的權利,並明白網路暴力的危害。


最後,胖子警官辭職,踏上了前往尼泊爾的救贖之路,在卡瑪泰姬得到了古一的授法,並改名為Wong,成為了一名圖書管理員,並運用魔法將兇手繩之以法


提出一個很陰暗且合理的解釋,不喜勿噴。

先說結論:女主、BLUE助手和大胖子國家人員為整件事背鍋了,成為了罪大惡極的幫凶,然後受到了全國的譴責,在長達多個月的全國譴責中,女主和女助手設了一個局,製造女助手假死然後讓他去找幕後設計者,想再發動一次「道德教育」。

如果你能接受這個設定,請接著往下看,你會發現整部電影主題表現的非常完美。

#####以下內容含大量劇透,不建議先看點評再看影片#######

1、從開頭庭審時「你可以從去年五月份說起... 」可以看出整個事件發酵已經一整年了,也就是說女主和女助手以及胖子國家官員作為罪大惡極的幫凶,已經被全國人民批鬥和惡意攻擊了一整年了。

試想一下,如果是你在這種全國公敵的情況待幾個月,身邊所有的人都說你殺了三十幾萬人的幫凶,你會不會瘋掉? 【細思恐極】

這個時候片名出來了《Hated in the Nation》

2、全片通過細節反映出了一種病態的社會狀態,僅僅是做錯了一件小事,就會收到很多人的惡意攻擊。

首相——只是因為政府出台了殘疾人津貼的新政策,就被很多人叫他去死,第三天登上「去死」排行榜第一。

女作家——寫了一篇關於輪椅騎士的文章,然後受到全民攻擊,走在大街上被所有人用異樣的眼神矚目,甚至直接當面辱罵,還收到別人眾籌的「BITCH」蛋糕(還是個幼師眾籌後送的)。

說唱歌手——因為在電視節目里說了幾句不好的言論,然後就被抨擊,迅速登上「去死」排行榜第一。

幕後設計者加內特的室友,可能是他喜歡的人——犯了一個小錯誤,被幾百萬人抨擊,導致自己要割腕自殺。

到了這裡我們再想一想,女主這幾個人作為「幫凶」殺害了38萬人,而且主謀還找不到,她們的生活情況稍微想一想就不寒而慄。

3、根據貫穿全片的庭審片段,我們可以看出女主就是被當做犯人來審的,並且是全網直播庭審,全國性的公判。

女主出法庭的時候外面還有人舉著《#Deathto...》這種牌子!!!(85:53畫面的右上角)

法官反覆確認的是女助手到底去哪了,是不是真的自殺了,從這點也可以看出她們真的是犯人。

女主和女助手在全國抨擊大概四個月後,忍受不了這種情況了,制定了一個瘋狂的計劃,製造女助手假死,然後去找幕後黑手,希望可以再來一次「道德教育」。

4、女助手如果是要抓兇手,大可以通知警方,就算先告訴女主,女主也可以通知警方,但是,她們都沒有!!!

女助手發完《GOT HIM》後跟上了幕後黑手.......

女主看完這條簡訊後,然後她笑了,並刪除了這條簡訊,還長鬆了一口氣......

到了這裡就是點題了,真正成為「Hated in the Nation」的人是女主、女助手和胖子官員!!!

這個結局才是最後的畫龍點睛之處了,充分的突出本片主題和警醒現世人,這才是《黑鏡》一直貫穿的核心思想——用虛構的社會形態、病態的人性描寫、驚悚的結局和主題,讓世人思考、警醒!!!

《黑鏡》——充滿心理學分析、社會形態思考、人性探討的高質量藝術品。

最後強烈推薦全系列影片! 完結打卡。

PS:不會怎麼在評論裡面貼截圖,= =!


BLUE想要對兇手進行一場私審

女主角默許

把劇集看成三個部分的審判

結局就是我們要解讀的第三個審判

1. 被#deathto殺死的人 (包括網友)

2. 女主角

3. 兇手

前兩個審判是與科技的進步走相反的時間線

所以推斷兇手的審判是倒退到原始社會(私了)

人和人的數量

兇手透過互聯網的發展讓所有網民有份參加裁決

聆訊時 女主角的「罪」是由法官及陪審團裁定

所以照這樣推斷最後裁決的人 就會收窄到小社會

甚至一兩個人可以判罪

這裡推斷就是BLUE自己執行

裁決工具

網民是透過互聯網投票進行裁決的

女主角有沒有罪是透過傳統法庭來裁決的

所以按這樣推斷

私審是再按蠻夷社會的解決辦法

(不走法律所以解釋為甚麼女主跟BLUE作為執法人員不拘捕兇手)

表達意見工具

網民是透過智能手機及電腦作出批判

女主角離開時市民是透過聚集法院及標語要求真相

!!!!Blue給女主角發短訊的手機是

作為在整集用科技破案的blue

發出最重要的一通短訊時 竟然用舊一代的手機

這代手機足夠讓兩個人通訊

但不足以進行一場(小)社會的批判

(甚至朋友圈都不存在)

女主收到了訊息 默許了 然後刪除了訊息

最後一個還有一個可能是過份解讀的理據

blue 發現兇手的地方明顯比本來的社會落後

而blue跟兇手最後走的方向都是下坡的

一般結尾上坡表示有希望 有進步

但他們 是 走 下 坡 的

btw我有個公眾號 agirlwithrainbowhair 彩色頭髮的女生 有興趣可以關注下 (講學英文的)


最後群眾舉的牌子寫著正義,其實很諷刺。死掉的那些人,都是參加過遊戲的,看完這集其實我覺得他們在表達一個問題,一個人殺了人,固然一命抵一命,那麼如果一群人導致了這個人死亡,還是一命抵一命嗎?人命的價值可以量化嗎?

兇手把自己想像成了上帝,他先是賦予人們權力,然後,集體審判濫用力量的那些人,就算警官不按按鈕,那些人還是會死。

最後blue能將兇手抓到已經是黑鏡編劇開恩了。


刪簡訊是因為手機信息不安全 所以連電話也是無來電顯示的

blue假死是為了追蹤真兇 真兇在密切地關心案件(死了38.7萬已經是全球性的案件了) blue辭職加上假死就可以避開公開審訊 真兇也不知道她到底長什麼樣 她失蹤的時間一直利用ip或者其他的追蹤真兇的位置 最後找到了


知乎首答 (づ ̄3 ̄)づ 么么噠

帕克為什麼刪除簡訊後微笑,我的觀點:

得知布藍找到兇手,帕克看到了自己、布藍等人擺脫當前處境的希望(群眾的憤怒將從自己等背鍋者們身上轉移到政府)

以下是解釋:

顯然,政府不希望真相公佈於眾,一旦真相公布,意味著蜜蜂監控行為也將曝光,群眾對政府失去信任,本屆政府將倒台;為了掩蓋真相,政府決定讓帕克等人背鍋(要挾、逼迫…whatever),這就造成了帕克等人不停的接受審問,同時又不能說出真相,更慘的是成為了憤怒群眾的攻擊目標,這種處境需要承受的壓力與痛苦可想而知。

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幾個月,帕克與布藍決定不背鍋了…那接下來誰背?反正總得有人背,不然群眾的悲傷與憤怒往哪宣洩呢?

如何擺脫這個鍋,最好的辦法是讓布藍假死去找兇手,找到後讓兇手來公布真相,這樣既不用得罪政府,又能擺脫輿論攻擊,一舉兩得(這些行為需要瞞著政府以及媒體,所以刪除簡訊)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不把兇手交給政府?可以推測的是,即使政府抓到兇手,最多秘密處決,讓這次事件成為懸案,帕克等人將繼續背鍋;所以布藍只能想辦法私下和兇手溝通,讓其利用自己的電腦技術在網上公布真相。

不贊同帕克、布藍想找兇手再發動一次大屠殺的觀點。首先,死了這麼多人,即使破壞生態系統,蜜蜂系統肯定要關閉;其次,就算再殺幾十萬人,只會讓群眾更加恐慌,從而帕克等人處境會變得更糟……


首先很贊同很多答主所說的,女主編造Blue已經自殺的借口是為了平息民憤,畢竟Blue所做的工作是引導事件發展到上萬民眾死去的關鍵因素。

女主刪除那條「GOT HIM」的簡訊,不再關心真正的罪魁禍首是否找到,很可能是因為她對民眾已經絕望。即使讓這群人知道整個事件的始作俑者,沒有#DEATH TO#的標籤,人們出於憤怒會做的事情也能預料到,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出自於人們自身問題。

社交網路存在的時代,人們越來越不對自己的言論負責。所以一個跟風而起的標籤,人們習慣性地拿來指向一個反感的人物。在知道這個活動可以直接導致人的死亡時,更多人無來由地加入進來,以毫不費力的方法送人去死。殊不知自己才是遊戲真正的目標。

人們認為自己是匿名的,自己是安全的,至少以為屏幕將現實生活和虛擬社區分隔開來。但是當我們的各種身份信息都被我們自願又被迫地錄入社交系統,我們的位置,所作所為都能被監控,掌握或盜取這些信息的人,就得以在暗中操控我們,而我們渾然不覺。

所以我看到的是一個警告。如果人們仍然不反思自己的輕率,就會繼續被利用和操控,類似的悲劇還會發生。

以上僅是自己的一些粗淺的思考。就這樣~


她刪掉這條簡訊是不希望got him,不希望聲張群眾所需要的審判一個人的「正義」了

她走出法院(暫且這樣說)群眾都舉著寫有"WE WANT THE TRUTH" "JUSTICE" 之類的標語牌向她表示不滿,還有群眾瘋狂拍打她的車窗,可以看出群眾對她的憤怒,和她感受到的來自輿論的壓力,具體是什麼樣的輿論暴力沒有細說但是總會是有的。因此除了為了保護blue(這是我看了別人的回答,比較贊同的一點)以外,我覺得還有更深層次的更為重要的原因,在經受了相同的輿論暴力同處在輿論漩渦中心的情況下,她的思想發生了轉變,她認為這個人(也就是blue在跟蹤的殺人者)做的事情是正義的,那些濫用輿論的人就應當受到懲罰,因此他不應該被繩之以法。反而應該思考的是群眾,是那些仍然高舉著標語瘋狂的簇擁而上拍打車窗的人。

如果got him,群眾自身的罪惡就有了一個宣洩點,群眾會把一切罪名加在這一個人身上,從而得到自己內心罪惡的解脫。

殺死那幾個人的是那幾十萬人,而殺死那幾十萬的是幾十萬人自己。

我也是剛看完,完全不理解為什麼刪掉簡訊然後笑。搜回答。突然一瞬間我理解了。以上是個人見解,不喜勿噴。


覺得最後一集還是一個比較開放式的結局,雖然看到女主嘴角的笑容,犯人多半是逃不掉。這一集還是非常戲劇化,也很流暢的。

在這一集中,我們看到了最開頭那個女編輯的唯利是圖,唾罵一個殘疾人,看到網友對她數不勝數的罵髒話信息,還能邊吃蛋糕邊笑出來,也許不終結她的生命,她還是會繼續寫這些不當言論,並以此來謀利。

第二個說唱歌手,辱罵了一個模仿他的小孩,不管他是想紅還是怎麼樣,反正最後他也自食惡果。前面這兩個還可以算是比較有名的人,這些人為了變紅,可以出言不遜,然後給觀眾一個茶餘飯後的談資。現在很多明星不也是這樣嗎?無聊的民眾變成聖母或者噴子,在網路上宣洩著自己的怨氣。那就不止#deathtosb了,問候祖宗十八代都算輕的。

後來的人,有做不文明舉動的,還有首相。這兩個人的共同點就是非常害怕。首相更是把政府和政客又黑了一遍。

最後來說說兇手,他的初衷,總體來說是為了報復那些讓她喜歡女孩自殘的所有噴子,我不得不得說,他真是目標遠大啊,並且他還做到了。

這個故事讓所有的噴子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雖然他們的罪行絕對沒有到要去死的地步,但是就是這樣,兇手做到了,讓這些頭腦稍稍發熱的人全部死掉了。

對於這個結局,到是很黑鏡的作風。


剛剛看完,我來解釋一下:

1.這屆zf肯定不會讓民眾知道這起慘案很大原因是由於zf在電子蜜蜂上留了監控後門,否則這屆zf肯定玩完,搞不好涉事高層還會被起訴獲刑。

2.所以當權者用手段迫使女主和男胖官員在事故聽證會上只透露部分事實。民眾知道得不多,頂多知道慘案是因為顆粒公司(granular)的電子蜜蜂ADI造成的。有女主開完聽證會之後的門前抗議標語為證:

3.IT女製造假死的跡象是為了獨立自主查案,而女主關於IT女是否自殺了的回答也答得相當有水平,耐人尋味:that"s the base theory.(按常理推斷如此)。

上面講了,這屆zf是不希望全部的真相大白於世的,所以就算警方或zf方面抓到了兇手,肯定也會秘密處理,不會告知公眾,所以IT女要假死查案。

4.IT女追蹤到了兇手,是要抓住他並將所有真相公之於眾的!之所以之前聽證會女主不敢直接公之於眾,是因為沒有最核心的證據:兇手和作案工具及記錄(最主要是兇手沉到湖底的工具和記錄)。沒有這些,zf是可以倒打一耙將女主和IT女等人當替罪羊犧牲掉的!經歷這次美國大選,zf和媒體操控輿論的威力就不用我說了。所以,IT女必須抓到兇手和作案工具及記錄,才能掌握絕對的優勢和話語權,才能不被zf反戈相擊。看一看稜鏡門斯諾登以及阿桑奇,斯諾登和阿桑奇,只有在有證據情況下把事件真相曝光之後,才相對安全一些,而在非法監控上,zf怎麼也洗不白。你也可以想像,在斯諾登之前,或許有其他人也想像斯諾登一樣曝光真相,結果被永久性封口。在現實世界裡,有很大可能斯諾登不是第一個試圖曝光zf dirty work的,而他只是為數不多幾個成功地曝光了事件的,我實在不敢想像在斯諾登之前究竟有多少人試圖曝光真相卻失敗了。

5.IT女抓到兇手找到作案工具和記錄後,會繞過zf直接公之於眾。這從女主接到簡訊又刪除可以看出:以前女主對陰謀論zf監控什麼的是嗤之以鼻的,經歷這事後,完全改變了看法。所以才會刪除簡訊,這裡也是女主與當權zf決裂的一個標誌。再者對zf推她們出來擋槍的做法很不滿,只是苦於沒有核心證據來翻盤反擊zf。所以在收到got him的簡訊後,會出現迷之微笑。因為抓住兇手,告知民眾真相,從而卸下全民公敵包袱的機會來了。

二,這集是第三季目前為止劇情最佳的一集,聚焦網路暴力,也挺貼近現實,至少比第一集那誇張化假得尷尬的打分系統貼近得多。不過我很想續寫一下劇本:

1.IT女抓到兇手並找到作案工具和記錄,並公之於眾。

2.兇手被抓後,因為規定時間內沒法響應驗證,觸發了一套新系統,用殭屍號發推發布新玩法:如果詛咒兇手去死的推文數量第一(不一定要加tag),那兇手會被蜜蜂殺死。如果兇手不在一天規定的時間內用自己還活著的身體部分器官(指紋虹膜等等)驗證此系統,殺人蜂將被激活,按照語義判斷模式,殺掉發布網路暴力言論的網友(不一定要帶上話題death to)。

3.那這樣就會陷入一個兩難的決定:如果網友發推詛咒兇手死的數量排第一,兇手會被民眾的私刑殺死,但發推處死兇手的網友全都會死。如果網友們為了保命,不發推詛咒兇手去死。那屠殺了幾十萬網友的兇手將保全性命。


其實我就想問問,既然已經知道蜜蜂是通過面部識別系統確定擊殺目標的。。。為啥不立馬把臉蒙上來躲過一劫。。。然後全民整個容不就行了嗎。。。。。


漏洞還說很大的,既然財相都被威脅了,破解蜜蜂系統的竟然還是只有兩個人(公司老闆和布蘭)???這麼大一公司沒有其他nb的程序員了嗎?還有當zf是吃素的?沒有上超算暴力破解嗎?傳說中的網軍呢?電子干擾呢?就蜜蜂的通信功率水平,整一個電子戰機全搞定吧?


喜歡黑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不會給你確切的答案,取而代之的是留給觀眾思考的空間。

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都有它的雙面性。

譬如第一集的打分機制,它為我們的生活增加了許多善和美,但同時也讓人與人之間失去了很多真。

再來說說第六集,網路輿論給了我們很多自由的空間,人們可以自在的表達愛與恨。但如果人們在屏幕的保護下肆意妄為,不負責任的宣洩,最終導致的結果只能是害人害己。(劇中多次提到人們把在推上發文death to xx ,以及眾籌the bitch cake都當作一種玩笑,這就是極不負責任的做法)。這部劇時時刻刻都在提醒人們,即便你暫時可以在熒幕的庇護下肆意,你也需要隨時隨地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關於最後結局裡 DCI 刪掉blue 的簡訊,我覺得應該是她寧願自己背鍋,也不想輿論再次勝利吧(最後人們高呼需要真相,說明輿論希望將幕後指揮者繩之以法,雖然就法律意義而言,幕後指揮者殺了人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我認為 DCI最後只是不想讓輿論再次勝利而已,個人看法~哈哈。


作者:馬曉韻

鏈接:英劇《黑鏡》給你最深的感受是什麼? - 馬曉韻的回答 - 知乎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黑鏡》(Black Mirror)第三季來了,乖乖~可把英劇迷們寵得暈頭轉向,『真沒節操,人家本來虔誠地一年只能等三集的,你這樣一次甩六集是什麼意思嘛,完全玷污了我純潔的等待(傲嬌臉)』 估計這篇文字發出來的時候,網上的資源已是『熟肉』,也切割乾淨老少咸宜了,所以,我也不怕跟你們劇透了

有人說,你丫第三篇評論就從電影到英劇了,這跳轉也太快了吧~為了愛護廣大懷舊老中青年的神經,我決定這篇用電影+英劇的方式來講,有沒有體驗到我渾厚的愛意呢~好,往下看,咱們用這兩部《玩命直播》(Nerve)+《全網公敵》(Hated in the nation)

一百六十多年前出生的佛洛依德老爺爺(哎呦一上來就拜祖師爺)曾經曰過,人性有著兩大基本驅力:性驅力(又叫生本能)和攻擊驅力(又叫死本能),很多人一看專業術語就想睡,別困,你嫌這個難理解,那我換成『愛和自由』,是不是好聽多啦?愛(性驅力)比較容易理解,人類要繁衍和生存,而性驅力會使我們與他人發生連接,這不是單純指性結合,而是泛指促使人接近的本能,也就是去愛、去融合、去共同構築美好未來。但是關於自由(攻擊驅力又叫死本能)一直備受爭議,很多人無法理解,人類為什麼會有毀滅的本能,活的好好的幹嘛自相殘殺。翻翻歷史,人類的故事充斥著戰火與玫瑰。否認戰爭,有時比否認和平還要可怕。攻擊驅力一直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身體中(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有人喊啦,喂,你講一大段精神分析術語幹什麼,我是來看劇的。稍安勿躁,你看,我們這不是從『愛和自由』講起了么。愛(性驅力)無法單獨存在,就像你不能隨時隨地和任何人發生性關係(當然,普通人每天都有大量的YY);自由(攻擊驅力,也無法肆意妄為,不然我們走大街上隨時都會被人砍死。於是,在這些本能驅力之上,還有一層層道德約束,我們暫且把腦中那個道德的、高尚的、聖母心的部分歸於『超我』,把剛才的愛與自由籠統歸為『本我』。本我受到超我約束,超我是怎麼來的?部分來自成長中內化父母、學校規則,部分來自社會與道德約束,還有部分要是我們自己逐漸形成的自我約束,有嚴格的超我在,本我就不能為所欲為,人的行為也就可以限定在合理的範圍內。

又有人急了『你弄啥類』,搞半天還在講知識。別急,你看我要講到劇情啦。第六集《全網公敵》(Hated in the nation),倒敘著搞出個大懸疑,專欄作家在家中離奇死亡,脖子上的傷口之深讓人無法相信其丈夫的說辭『她自己弄的』,於是警方開始調查,此作家之前因專欄內容觸犯了眾怒,在社交網路上被各種口誅筆伐,甚至有人要她去死(此時此刻正在打字的我不由自戀地害怕起來)。然而案子一無所獲,而第二天,黑人明星又慘叫著死去,醫生們在核磁共振時吸出了他腦袋裡的一隻金屬蜜蜂。一場關於蜜蜂的陰謀慢慢展開。我特別喜歡這個詞consequences,簡直精妙,如果你仔細品讀這個詞,就會知道事情絕沒有『以牙還牙』那麼簡單。

很快,警方發現死者都是前一天在互聯網上最熱的負面新聞人物,被社交媒體打上『XX去死』的話題,如果這個人的投票數達到最高,那麼他就會在接下來死去(蜜蜂鑽進大腦,痛苦到只能求死)。也就是說,這一次,你的言論,真的可以置人於死地。你看,這不是赤裸裸地攻擊驅力么,你可能與這個人毫無瓜葛、素未謀面,但你就是會留言讓這個人去死,鋪天蓋地憤怒的言辭,奪取一個對你無害之人的性命。警方一環又一環,最終找到了幕後黑手,重新控制了所有蜜蜂(話說人家蜜蜂本來有組織有紀律地在兢兢業業干農活好么),但不料卻落入了更大的圈套,這一次,目標是殺死所有曾在網路上留言『XX去死』的人。也就是說,第一輪是眾志致死,第二輪是殺死烏合之眾。一瞬間,哀鴻遍野,那些曾經留言、跟票、湊熱鬧的普通民眾,無一倖免。最終,幕後黑手也被找到。Consequences,每一個人都將受到審判,序幕拉起。

攻擊驅力隨時流動在每個人身上,如果不受限制,任何人都會受到傷害,甚至為此喪命。就像那句歌詞『I am looking for freedom, looking for freedom
And to find it cost me everything I have』. 聰明的童鞋們一定猜到啦,對,我要說『鍵盤俠』啦。 Words hurt,人言可畏。在虛擬化的網路世界,我們的真實身份被隱藏,同時被隱藏的,還有我們作為自然人的社會屬性、約束。在生活中對人攻擊咒罵違背社會規範,但帶著昵稱周遊社交媒體,我們可以隨意對一個熱點事件、名人八卦肆意宣洩,那層層疊疊的罵聲中,帶著多少攻擊和毀滅。不用跑一百多年去看外國老頭兒的理論,中國人自己已經把這讀得透徹,『看客』心態周先生早就寫得明明白白,老百姓更實惠——『看熱鬧不嫌事兒大』,說的都是一個理兒。在人群中匿名,給了我們一種強大的幻想,不用帶著愧疚感負罪感地叫囂起鬨攻擊辱罵,轉臉又做回安分守法公民。網路言論,給了我們太多現實中沒有的自由。

要消除『鍵盤俠』,也就像哄走一群唆人跳樓的『看客』,你只要做一件事——把他/她單獨拎出來。《玩命直播》(Nerve)就講了這麼一個機制。同樣是社交媒體,同樣是隱藏了真實姓名的人群,讓一個默默無聞的乖乖女,在短時間內成了超級網紅,Watcher們的挑戰一步步升級,最終將三個Player逼入死路,眾人投票,票死了網紅少女。與此同時,一群正義感的黑客正在極力搗毀直播系統。黑客搗毀的辦法,是採用尋根溯源,讓每一個參與者都收到一條信息,顯示使用者的真實姓名:『XXX,你是兇手!』 一瞬間,關注率降零,全都散了。剛剛被槍殺的姑娘一躍而起,原來是場離間戲。只要回歸社會屬性,重新賦予真實姓名身份,大部分的『鍵盤俠』不攻自破,因為我們的超我馬上開始發揮作用,告訴我們,要做一個社會人,而不是『兇手』(有興趣的還可以看看黑鏡第三季第三集)。

最後,也想更多談一點,就一點點,哈~大家最近討論最多的新詞『鍵盤俠』,之前還有過很多名稱,這種現象自古存在。但是為什麼互聯網的攻擊可以如此狠毒,而且一浪高過一浪?其實零幾年微博剛剛走俏時,就有人提出過一個精準的詞——『泄憤』。這憤怒從哪兒來?是我們淤積的情緒,房價、物價、習俗、標準、生而為人的種種壓力,每天都在折磨著我們,偏偏從小被『挫折教育』的我們,無法真正為負情緒建立合適的表達渠道。憤怒,在我們的家庭里是被壓抑最多的。對父母生氣是犯上,對老師生氣是不敬,對社會生氣又被說『怨天尤人』。於是,我們只能對自己生氣,這種自我攻擊帶來非常多的後果,也是心理問題的主要成因之一。生氣時,我們不能直接表達:『我對你很生氣,你的XX行為令我生氣了』,而是憋著、忍讓,這在我們的文化當中被當做美德,自然也融進了每個人的『超我』。一個人時時刻刻不能釋放攻擊驅力,不可以表達憤怒,這要求真的很高,太高了。

於是,這部分不被『超我』允許的攻擊驅力,就變換著形式地溜出來。而網上的言論攻擊,就是泄憤的一種。手指噼啪打出的又何止是文字,那是我們一瀉千里的憤怒,這憤怒來自生活的每一個小小細節,只不過,越是不會合理表達情緒的人,越會選擇極端的方式。即便有一天社交媒體不再是我們的『藏身之地』,即使『鍵盤俠』從此絕跡,我們的攻擊還是會以各種方式滲透和流露。只是,大部分時候,對A的憤怒,可能攻擊到B身上,而B 的憤怒,可能又發泄到C身上,如此循環,最終傷害的,還是我們自己。

攻擊驅力如何釋放?第一步,認識情緒、察覺情緒、命名情緒。第二步,尋找情緒的來源(任何情緒都是真實的內在感受)。第三步,合理表達情緒:低級一些的可以使用發泄道具;高級一些的,使用語言溝通,維護邊界、保護自己、平衡心緒。如何更好理解情緒,探索自己,歡迎與曉韻聊聊。

微信號:withsharon


結合幾個答案,說說自己的個人觀點。

1.刪除簡訊。

其實沒有那麼多隱喻,就是直接刪除簡訊。女主和助手想通過自己的手段去抓捕主謀。

2.公開真相。

的確他們三個當事人被擺上檯面上了。電視的直播說明這件事在公開審查,但是民眾依然在大喊想知道真相,所以真正的真相併沒有公布出來。

3.政府行為。

政府肯定也還在追查這個人,(其他答案說到政府為了不讓民眾知道黑幕而放棄追捕是不對的)政府不可能放任這個能黑進國家安全系統的人逍遙法外。

4.藍藍假死。

藍藍的假死,是故意讓主謀從電視直播看到的。因為政府的干預手段,主謀有他的能力去提前洞悉。所以藍藍需要先跳出這個局,讓主謀不能再算計到她。這樣才能更好抓捕他。

至於其他「陰謀論」,我覺得這一集導演想要表達的都已經很清晰明了了。

更需要我們去思考的還是在言論自由下,如何端正自己的心態去看待問題。有時候有些事情的真相併不是我們所看到的那樣,逞一時口舌之快,有時候會付出很大代價的。或許是別人,或許是你自己。

因果輪迴。


最後齋藤翔的公司又發布新遊戲了


以下是我個人解讀,歡迎探討。

網路暴力的定義就是不用承擔後果的一種惡性攻擊事件。而整集集中的一個點就在於讓這些網路暴力實施者承擔後果。

那麼那個幕後黑手(忘了叫什麼名字)卻沒有為他所做的一切承擔後果。除此之外,機器蜜蜂除了維護生態系統,還有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幫助政府監控民眾,這恰恰為幕後黑手提供了有利的工具。所以,按理來說,整個政府也需要為這件事情承擔後果,以及那個按下最終鍵的胖子。

但顯然,民眾高呼需要真相的一幕就意味著政府從頭到尾沒把整件事公開並且並不打算為這個慘劇承擔責任,所以肯定也阻止女主他們繼續追查。

而女主和blue的意圖,就是以blue的假死,瞞著政府追拿到那個幕後黑手然後讓他,讓政府和所有相關人員都付出應有的代價。

具體怎麼付出代價,可能又是新一輪的時候網路暴力


我覺得你們想多了,主角和blue是警察,她們一直的目的是把已經殺死3個人的兇手繩之以法,但是由於中了計殺了更多人,但是她們內心認為這更多人也是兇手殺的,而且政府已經把矛頭指向她們,事情已經不可控,她們也不能再正大光明以警察身份抓到兇手,所以在主角的掩護下,blue去抓他,自己把他繩之以法,就這麼簡單而已,沒有那麼多什麼背鍋什麼暗示的,《黑鏡》已經是美劇了,請不要自己腦補那麼多。。。。


推薦閱讀:

黑鏡第四季第一集是什麼意思?
黑鏡第三季第六集 hated in the nation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
黑鏡第四季第三集為何要叫「Crocodile鱷魚」?
黑鏡第一季第二集結尾的景色是真實還是虛擬?
黑鏡第二季第一集結尾,艾詩在閣樓上有什麼寓意 ?

TAG:電視劇 | 黑鏡BlackMirror系列英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