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父母為什麼總想控制自己的子女」?
即時你已經是二三十歲了,爸媽還想控制你的一切?
你的問題可能也是很多人一直很想要知道的,為什麼即使我們已經這麼大歲數了,但仍然感覺有一些父母固執地打著「為我們好」的旗號,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指手畫腳,操心操稀碎。
如果我們抱怨或是頂兩句嘴,他們覺得很傷心:「關心你還成了錯了?!」當我們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候,感受到自己的感受、想法、念頭都是錯的、不重要的或者是該感到愧疚的,他們的才是正確的。
我們相信大部分父母的初衷,都是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好家長,可遺憾的是,他們只是不知道應該怎樣做。所以很多父母在想要控制孩子的願望背後,其實是為了達到自己的願望:我想成為一個好家長。(I want to do a good job as a parent.)
這種愛看起來無私,但其實也許只是出於父母滿足自己願望的目的,來源於自身的局限。例如,我們小時候挑食,媽媽會(表現出)很傷心,因為我的行為讓她感到她不是一個好媽媽,她沒有盡到「讓孩子飲食健康」的責任。我的不聽話影響了她成為一個好母親的目標。親子關係天生賦予了家長掌控主動權,但正是家長們「努力讓自己成為完美父母」的焦慮感,有時候會跳出來操控教養的方向。
控制型教養方式會在孩子身上產生很大的負性影響:
1. 退縮或暴力
嚴格的要求和過度控制會使孩子產生的負性情緒無處表達,這些積攢的情緒會發泄到自己身上,產生內隱行為問題:社交退縮、上癮行為或是羞愧、焦慮的情緒;或者發泄到其他人身上,引發外顯行為問題,藉由暴力或犯罪行為,在社會上施展,比如攻擊別的同學(很多校園欺凌者的背後都有一個高壓控制的家庭)。
2. 過度自我批判
控制型的教養方式往往會為孩子定製過高的標準,「望子成龍」給孩子帶來的則是巨大的壓力。家長們 aim high 的本意是想讓孩子「追求卓越」,但孩子發展的結果卻是「避免失敗」。新加坡一項5年的縱向研究表明,從小受控制過度的孩子會產生強烈的自我批判,也有更高的患焦慮、抑鬱的風險。
4. 無法對自己負責
父母以愛的名義一味地反對孩子自治,認為自己的要求和指導是為孩子提供經驗,讓孩子「少走彎路」。但長期在家長的控制下成長的孩子,會很難發展出自治(autonomy)。從小到大一直是遵從父母的要求,等到長大成人之後,在面對人生重大抉擇時,也很難有決斷力。
5. 個性和自我被扼殺
長期處於高壓控制下,強迫而不自由,個體可能會缺乏活力和情感,變成麻木地機械地服從,變成walking dead。
心靈被扼殺是當今最普遍的問題,也是很多家庭的危機。傳統的家庭中否認孩子的感受,尤其是對於憤怒和性的感受。家庭中這些禁忌話題如此之多,以至於成員之間可以交流的東西少之又少,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地遵守著「毒性家庭教條」,生怕踩到地雷,引爆戰爭。
由於文化差異的原因,專制的教養方式在中國看起來很管用。跨文化研究顯示:在中國,控制型父母養育的孩子,其在校的學習表現較平均好,也好於西方文化下的孩子。
專制父母也許可以培養出很成功的孩子,但這正是這種教養方式可怕的地方:它「看起來」很「管用」。用行為主義訓練鴿子的方法養孩子,確實會形成家長期望的行為模式,成為別人眼裡的「人生贏家」。但家庭的控制讓人們形成了蜷縮的生存姿態,讓人在潛意識裡相信「父母在掌控我的生活,沒有了他們的規則和控制,我將無法活下去,只有死路一條」。
但強迫永遠做不到的是:讓人真正地成長,真正快樂地生活,真正認同並愛父母。
一直在/被控制,該怎麼辦?打破父母控制的循環,需要父母和孩子兩方面的共同努力。隨著個體的成長,孩子在一個家庭中的影響力會逐漸增大,因此自身的改變也會牽連到整個家庭的動力的改變。
尋求專業幫助,治療師是家庭系統改變的基本媒介。
如果你正處於這種「想要和父母「和平分手」,卻不忍心「拋棄」他們」的矛盾情況中,自己糾結很痛苦,而且更多時候是霧裡看花,並不能理清家庭中的動力和關係。這時候,諮詢師的參與可以打破這種怪圈。在一段安全的諮詢關係中,諮詢師的作用正是幫助我們重建那些被家庭毒性規則所毀掉的自我價值,和溝通能力。
我們也有公眾號喔~
簡單心理(janelee1231)
來找我們玩!
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戳這裡哦~ http://www.jiandanxinli.com/作者:簡單心理
鏈接:知乎專欄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因為大部分人是無能的,他們難以通過本身的的優秀去獲得別人的認可和服從,但他們又需要這些,從自己孩子身上得到權威感是比較容易和成本低的方式。所以,我一直認為,那種對孩子和對其他人一樣地講理和尊重的人,一定是個很自信的人。
謝邀,不是專業人士,父母大概認為對於自己創造的東西,他們理所當然地具有所有權。孩子帶著父母未能實現的夢想來到世上,他們將孩子當成自己生命的延續,忘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
因為這在他們看來這是最佳策略。 如果你順從了他們獲得了成功,或者違逆了他們遭受了失敗,都可以證明他們的先見之明。 如果你違逆了他們卻獲得了成功,他們才不會在乎你是怎麼成功的,只會拿這一點作為自己遺傳基因優良的證明而大肆宣揚。 如果你順從了他們卻遭受了失敗,那是因為你窩囊沒主見不會來事兒,總之跟他們沒關係。
為人父母,尤其是為人失敗的父母,迫切希望用子女來證明自己的優秀。而只要對子女施加些許控制,所有可能的結果都可以用來證明自己是聰明人,至少最壞的結果也不會否定這一點,他們怎麼可能忍得住不控制你。
所以想要孩子的准父母們,窮富不論,但起碼在把自己的生活收拾得像人過的日子之前,不要過於衝動留種,以免給後代製造悲劇。謝邀!因為他們認為通過控制可以得到一個更好狀態的你,其實恰恰相反。人都是不可控的,身體可能好控制,要控制人的心智、思想,比登天還難,除非你在「戀愛」。一切你都會不由自主的妥協。
青少年常見的想法,這只是個慣性。
你出生後就是個「無能」「無智」「無力」的人類。所以父母理所應當會做你的監護人。直到你開始步入青春期,進入第二次井噴式的成長,父母才會開始逐漸信任你,開始將決定權稀釋為建議權。
在這個過程中,改變習慣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
所以不要慌,多頂兩句嘴,多做兩件漂亮事情。可以加速自己形象的顛覆。讓父母認同你為成人。觸動了核心利益。
家長所謂的控制欲實則是與自身利益較之不無關聯。
中國家庭中,晚輩尚未獲得獨立性,控制的核心利益是家庭權威與話語主導權。
20多歲,控制的核心利益是就較之複雜,但也不難理解。
家庭權威,代表著權利中心對家庭的主導權利,權威受到挑戰時,控制的作用則被凸顯。
可理解為在與長者談笑風生時,長者們往往忽視了討論問題的實質性,而移步於維護權威和自尊,不惜誤人子弟的代價,從而維護長輩之上的權威為大的糟粕理論。因此,聽話懂事的晚輩,或者是常常屈服於父母權威導致的弱勢,要麼就是熟通人情倫理的人精。這方面知乎乾貨滿滿,不再贅述。絕大部分的家庭,因權威受到的長期挑戰,父母不得不「出讓」部分權威給予晚輩,再者晚輩的經濟獨立,家長的控制已是微乎其微。
成人後父母為何依舊有非常強烈的控制欲
·經濟依舊存在依附關係
·童年時存在嚴重的權威畏懼心理·父母主導過重,晚輩缺少獨立性·牽連既得利益
·傳統環境因素經濟依附時,中國常有「吃人嘴軟拿人手短」的道理,如市場的僱傭關係一樣,得之利益,聽人道理,所謂的控制也是理所應當。
其次,童年接受的權威教育,有一部分來自於家庭暴力,威脅,以及畸形的權威理念,佔比約為30%(數據來自全國婦聯),衍生的問題也是層出不窮,因此,「棍棒底下出孝子」,不論是古人至來者,都將其奉為真理的名言,背後實則是封閉晚輩思考的枷鎖。
「棍棒下不一定出孝子,但孝子下絕對會是孝子」
這才是權威教育的意義。再者,既得利益也是最重要的控制目的之一,不少的晚輩,控制欲之強,所做無理之事,無不叫人瞠目結舌。「養兒防老」,則是目的性非常直接的育人目的,出發點身為自身時,總會有干涉的理由,控制僅僅是一種表現形式。
「都是為你好,我是無私的」「要不是因為你,早和你爸離婚了」「房產證寫她名字?」…………等等等等既得利益在親情中披著無私的外衣,以控制為形式,達到目的。我們必須理解養育的艱辛,但在利益對立時,卻控制則會體現於所謂道德和真理。愚不可及。最後,環境因素,是非常難以改變卻最好理解的意義。
楊永信恰好反映了時代與環境錯位的存在,也是環境,視野寬度,接受水平所影響的。家長滿足自己的控制欲和關愛,不惜送至精神病院電一電。。。。。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家長晚輩所處的環境都是偏落後,教育資源缺乏,人文環境極差,所受的也是百年前的傳統教育。以上很多父母孩子吵來吵去,其實就是在爭取這樣一個結果——「你什麼都不懂,你什麼都做不好,所以你什麼都要聽我的」。
一個人越渴求這樣一個結果,他就越容易把每一個小事都變成一個戰場。對他而言,任何一件小事都是一場必須打贏的戰爭,他必須讓孩子在每一件小事上聽從他的意志,他會覺得,自己的確控制住了局面。
他這麼渴求控制孩子,進而徹底在這個親密關係中佔據制高點,其原因常常是,以前在原生家庭的親密關係中,他沒有佔據制高點,相反,他老被其他親人控制,或曾被嚴重傷害過。因為他們有資格。
父母幫你掏了房子的首付,有的時候想對你的人生規劃提供一些不成熟的小建議,不算過分吧?
父母天天做飯好讓你晚上有得蹭,吃飯的時候嘮叨墨跡你幾句,不算過分吧?
父母隔三差五來你家幫你打掃一次衛生,然後對你的生活習慣表達一些不同意見,不算過分吧?
其實也可以換一種表達方式回答:因為你不能自立。
自立的人,沒有人想控制也沒有人能控制。
這個問題可以加一個鏡像問題:"我給我的孩子買房子做飯洗衣服收拾屋子,為什麼我的孩子卻總是特別抵觸我,覺得我是在控制他?心理學上應該怎麼解釋?"父母想你們子女老了照顧他們。 因為別人不一定會照顧他們。 於是他們生下了孩子,每天沒日沒夜的照顧自己的孩子,等孩子長大了以後他們就整天提:你看! 爸爸媽媽多不容易啊! 以後你長大了要好好照顧父母(不照顧父母那他們投資就失敗了。 不過孩子也會背上不孝的罪名)!
我覺得歸根結底人都怕一個人死去,被世界遺忘,所以希望子女讓自己死的舒服些
順便吐槽,我覺得父母其實很現實,子女沒必要很愛父母,因為父母的愛是出於自私的目的。先聲明,我說的是大部分的父母。首先,社會因素,中國缺乏正確的教育,學校的作用本來應該是教書育人,而且育人是最重要的,但是現在都變成了教書,在中國唯目的論的情況下,不關心過程,只關心結果,出來的孩子其實都不明白怎麼做人,時間長了,他們就以為事情本來就是這樣的,慢慢的就會覺得這是一個真理,所以父母那一輩是那麼過來的,很多的父母其實對教育小孩是很迷茫的,他們只是知道別人都是那麼做的,於是,錯誤的事情做了一萬遍就是正確的了。這方面社會風氣不正,這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更改。其次,我們雖然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但是也同樣的繼承了那些封建糟粕。我們身上的封建糟粕開始剔除,其實真正是在改革開放以後,人們慢慢接觸到國外的思想 ,各種西方思想開始傳播,才開始慢慢發現原來世界這麼美好。但是父母那一輩卻因為以前的人生觀已經種下了,所以他們接受不了這股新風,他們在這一方面就是那些「遺老遺少」,他們不願自己被趕下舞台。我們其實算是「抗爭」的第一輩,很多問題我們之前沒有遇見過,沒有一個統一的解決標準,所以很多人會迷茫,會質疑自己的「合法性」。導致有時儘管覺得父母有不對,但又覺得好像就是這樣子。最後,每個人都有主角意識,都想讓世界圍著我們轉。試想一下,你玩了兩年的一個電腦角色,有一天突然對你說:你不該這麼操作我,這個副本我不想進,那個技能我不想放。這個時候你肯定會想:你丫智障吧,不進副本我怎麼刷裝備!不放技能我怎麼打怪!而現實中,我們其實就是這個遊戲角色,被父母像提線木偶一樣操縱了那麼多年,當有一天突然想反抗的時候,得到的只是父母更強的反抗。因為你損害了他們的利益!至少是他們心中想的利益。他們突然覺得:這世界怎麼了?我就你一個聽話的,你再不聽話,我以後怎麼有滿足感?怎麼有成就感?我一直相信,人都是自私的,所有人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為了讓自己得到利益。比如嬰兒的吃奶,因為它知道吃了就不會餓死!但是這話沒人會這麼說,人們都用面具掩飾的很好,人們會說:你看這小孩多聰明,吃那麼多,長大肯定有出息!同樣的,父母為什麼要控制你?因為他們覺得,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他們又不想努力(因為努力很累的,而且不一定有結果),他們就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指望你光宗耀祖(分他們一杯羹)。君不見,那些一生下就殘疾的,被多少父母拋棄?但是並不是說自私不好,正是因為自私,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去追求好東西,這個社會才會發展到今天的地步,才會越來越好。太極教會我們,凡事有度,日中則移,月盈則虧。也比如放血,動脈大出血,這個人八成沒救了,但是平時有針對性的適當的放血,又有益於健康。所以凡事我們刨根問底的時候要「往祖墳上刨」,找到人們內心深處到底想要什麼才最關鍵。打蛇打七寸,要不,你就隔靴搔癢吧!
有位大兄弟說養孩子的心態和養狗是一樣的,無非是滿足一下自己的成就感。我很同意這個觀點。
除了這點,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傳宗接代,傳遞自己的基因。
進化論其實很黑暗很有陰謀論的感覺。單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不過是因為孩子繼承了父母一半一半的基因,父母出於延續基因的目的傾盡全力照顧孩子甚至把自己的資源都分一半給孩子。
從這個角度來看,你說你父母依然在各方面的控制20多歲的你,其實他們只是想保證你這個基因承載體,你這個基因容器能夠順利完成傳遞他們基因的任務。所謂的父母的愛和關心不過是狗屁。說不定以後你對你的孩子也是這樣,這個孩子不過是一個傳遞基因的工具罷了,你並沒有把他當作獨立的個體甚至沒有把他當人,所以你不考慮這個個體的獨立性和多樣性,你對待他的方式也只是對待工具的方式。
就像你開車一樣,你想著車開去哪它就必須開去哪因為它是你的附屬品和工具。
當然,我對於這個進化論的看法完全不敢苟同。我只是希望把這個有趣的理論說給你聽聽看看能不能對你有點啟發。拿務農來打比方~
家裡養了一個男孩子,好比養了一頭豬,要努力教會豬吃喝拉撒睡還要照顧著不能生病以及哼哼的時候是否愉悅等等。設想一下,如果不加以管控,豬不見了。。你會傷心嘛?家裡養了一個女孩子,好比種了一顆白菜,水靈靈的,多誘人啊~ 澆花施肥不分日夜,還得時時刻刻防著被別人家的豬給拱了~當然了,豬最終是要學會去拱白菜的~比喻也許很極端,但是付出的心血確實類似的~就好像說農民自己養的動物種的菜時間長了,真的都會有感情的~養孩子就更不必說了~
嗯~於是這個故事的後面是這樣的:
有一天回到家,突然發現:我們家的豬把別人家的豬拱了!我換個角度啊。
因為目前我們太菜了。從個人能力到心理強度,好多人都是年齡到了,軟體硬體沒跟上。到底要粑粑麻麻怎麼樣嘛!我們的父母是特殊的一代人,不必用一種恆定的眼光去看待他們,他們的年代有著特殊的生存環境和歷史原因,引用一句名人名言:我們是摸著石頭過河的一代人,BUT!!!!一代人夠么?
我們的父母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一代人,同時有著嚴重的集體思想的枷鎖,所以我們的父母往往是」講道理「多於」擺事實」,不喜歡出現「異類」潛意識裡用自己的價值觀來修剪別人的人生 然而大多數父母都意識不到這個問題
沒覺得我爸媽在控制我啊,有時候會提些建議但是做決定的還是我自己。喜歡控制的爸媽是沒有安全感的 比較自以為是,實則缺乏溝通的能力。
因為他們覺得我不是個人體,而是他們的所有物。
想起一句話。你們孩子能夠到達的明天是父母做夢都無法到達的未來
因為除了延續自己的基因,他們還想延續自己的思維。
推薦閱讀:
※像NEET一樣生活是怎樣一種體驗?
※養馬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為什麼小時候精力旺盛,年齡越大,精力越容易被消耗呢?
※什麼樣的生活是體面的生活?
※唯有掙錢,才是這個世上最體面的生活方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