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新版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
下載鏈接http://www.pthyygf.org/xinxigonggao/2016-06-06/8.html#rd
2016.7.18補充對這份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 今日語言學 這個微信公眾號,他們有在推送單字的審音報告。(沒必要地聲明一下,不是在打廣告。)2016.8.1補充
《普通話異讀詞的調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ODEyNTQ2OQ==mid=2650356234idx=1sn=8e1bb2041caeea6985f0d956be9eaf9cscene=0#wechat_redirect 今日語言學 微信公眾號2016.9.30補充《「蕁」的審音理據平議》鍾英華 張洪明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ODEyNTQ2OQ==mid=2650356504idx=1sn=4c84e570bf9c787312ceb1788ea95df7chksm=8f0a706ab87df97cb3d807e93d96dcb34b9e586a0b623e32b93710e4c778855e21a64fe8008cscene=0#wechat_redirect 今日語言學 微信公眾號2016.10.8補充《「脖ɡěnɡ子」的ɡěnɡ應該選哪個字?》王洪君「脖ɡěnɡ子」的ɡěnɡ應該選哪個字? 今日語言學 微信公眾號
這個異讀詞審音表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
就是,這真的是一個大眾的時代100多年前剛剛有「國語」這個概念的時候
一開始是一大堆讀書人,拿著韻書在那邊摳字音,甚至是希望國語里要有入聲這樣才比較符合傳統讀書人的音韻觀念折騰到了20年代,得了,還是直接按照北京實際語音來吧
於是30年代 京音 取代 老國音這一版的京音,是清末-民初 北京讀書人的發音成為了民國國語的基礎到了50年代,北京語音又有了新變化,本來該讀陽平的 微、危、期。。。已經變成了陰平
於是30年代的那版國語,又向北京語音做了妥協(部分妥協)成為了共和國普通話的基礎到了21世紀,普通話普及全國,大量的標準用法,國人是一點都不打算遵守的
所以普通話還將繼續妥協下去這時普通話妥協的對象,仍然有北京,但已經不限於北京,而是全國之所以還有北京,是因為北京人依然我行我素的用著自己的發音
比如 鬧鈴ling1、連lian1起來、浙zhe2江、復fu3雜、腹fu3部、室shi3內、質zhi3量、下載zai3(早先一直有學者呼籲要讀zai4)等等。。。。。大量的普通話對北京人毫無效果再者說,北京的這些發音,有些背後有整箇舊熱河(承德赤峰)、東三省作支撐,
這些地方的人基本上認為自己說的就是普通話,而不會去管字典怎麼規定由於上述地區人口也在持續大量湧入北京,所以北京發音得到加持,仍然有很強生命力之所以不限於北京,是因為北京的這些發音,國人已經不見得都買賬
血=xue3,在北京看來是個莫名其妙的發音,但在南方卻是大面積現象南方人沒有那麼多功夫去區分 xie3、xue4,流xie3=普通流血,流xue4=烈士流血剝,南方有大把的人只知道bo1,不知道還有bao1.。。。等等未來這場戲還將一直持續,有很多多音字,人們對少用的那個往往只能記得一兩個詞
不太直觀的經常直接用常用讀音從俗從簡我對音韻感興趣多年,卻前不久才知道 反切=qie4,而不是qie1從 讀書人摳入聲國音 ==&> 北京讀書音 ==&> 50年代北京通用音 ==&> 21世紀多音字從俗從簡、走向合併,背後是普通話走向全國
雖然很多音韻愛好者喜歡討論哪個讀音對、哪個好,但是現實是 正音派、韻書派 的實際作用這100多年越來越小,大眾完全按照另一條路在主導語音變遷下面是我的個人看法。有一些審音前後沒有明顯差別的字就略去了。
這次審音內容中,有一半我是支持的。其中有不少可以歸為幾類:- 拜拜(báibái)、打的(dī):反映了新詞的實際讀法;
- 哈(基本統讀hā)、芥(統讀jiè)、杉(統讀shān)、葚(統讀shèn)、殖(統讀zhí):刪除了個別方言色彩過於濃厚的片語的特殊讀音;
- 顫(統讀chàn),頸(統讀jǐng)、螫(統讀shì):本質上是規範寫法,做到一字一音(當然,修改後的「戰」「梗」其實是白字,會有不少人反對);
- 蕁(統讀xún)、熏(統讀xūn):消除不辨義的多音。
下面分析一些零星例子:
- 大伯(bāi)子、一場(chǎng)雨:尊重實際讀音,後者其實早就該改了;
- 大(dà)黃:尊重實際讀音,其實最好註明「除大夫、大王有時讀dài外,統讀dà」;
- 殼:本來就很混亂,除「地殼、金蟬脫殼讀qiào,其餘讀ké」,基本上反映了實際;
- 累:改得好,尤其是把「碩果累累」由二聲改成了三聲,避免了「碩果累累」與「白骨累累」不同音的怪現象;「牽連」義改成四聲也算反應了實際;
- 胖:很好地區分了本義和幽默用法;
- 塞、暈:明確了不同讀音的區別;
- 蔭:尊重實際寫法,尤其是避免「林陰道」的尷尬;
- 鑽:明確了「鑽孔」兩個含義的不同讀音;
- 作:尊重實際讀音,尤其是添加了新產生的「作死」一詞。
- 剽(piào)悍:我從未聽過這麼讀的,一般讀作biāo悍,寫作「剽」「驃」「彪」的都有。
- 靡(統讀mí):雖然有些混亂,但至少「靡靡之音」一詞中我還是讀作mǐ;
- 血(統讀xuě):我覺得這一步邁得有點兒大,建議保留文讀音xuè,同時承認兩個白讀音xiě、xuě;
- 應(除「應該」義外統讀yìng):單用作「答應」義時我還是感覺讀yīng比較順,不過如果能改讀四聲,也算明確了兩個讀音的意義差別;
- 佣(僅「傭人」讀yòng,其餘讀yōng):大概是為了防止與「庸人」混淆,不過徒增混亂;
- 載(下載讀zǎi):雖然「下載」一詞確實大多數人讀三聲,不過如果不把「裝載」義統讀三聲,還是不要製造這個特例。其實我倒是希望整個「載」字統讀三聲。
下面這些我覺得無所謂:
- 強:「強迫」、「牽強」這兩個詞讀音比較混亂,我想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 說:「說服」這個詞我覺得兩個音都可以,而且並不存在「動作」與「結果」的區別;
- 匱、粳:反正只用於專業術語,就由專業人士說了算吧;
- 紀:不知道還有多少比例的紀姓人讀三聲,不妨暫時名從主人,慢慢統讀四聲。
- 「厚薄」憑空出現了兩個讀音,用法區別不明確;
- 「場院」是個什麼東西?我從未見過這個詞,不知道為什麼要保留cháng音;
- 「虹」單用讀jiàng是什麼鬼?
- 「相差」的「差」;
- 「散射」的「散」;
- 「XX坊」形式的店名中的「坊」;
- 「檔」 vs 「擋」。
謝邀。6月25號就截止,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啊!我先說支持的,再說反對的。我沒提到的不代表就支持了,有些支持,有些存疑。
1,將「血」字統讀為xue3,容易與「雪」字混淆,會產生如下的同音詞:血水-雪水,造血-造雪,血崩-雪崩,血花-雪花,血海-雪海,血液-雪夜,采血-踩雪,血緣-雪原,血人-雪人,血量-雪亮,等等。「雪」在組詞時常常指代白色,如雪白、雪貂、雪亮、雪梨、烏雲蓋雪;「血」在組詞時常常指代鮮紅色,如血紅、雞血石、血玉、血色、汗血寶馬,等等。此二字若同音將帶來諸多不便。
解決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將血字所有讀音統讀為xie3,這樣與其同音的常用字只有「寫」,而「寫」是動詞,「血」是名詞,同音詞現象會較少。第二種解決方案就是將「血」的口語或者白讀音定為xie3,書面或者文讀音採用xue3、xue4並行的方式。
我不理解其他答主歡迎這一條的原因,除了可能和某些人的口語讀音對得上。而實際上將「血」讀作「雪」在我看來是很多時候拿不準該讀xie3還是xue4的時候產生的一種「和稀泥」的讀法,禿嚕過去了。
希望同樣與我一樣反對這一條的朋友們主動跟語委提意見,聯繫方式鏈接里有。我上面的論據如果覺得有用,歡迎拿去。 @Kushim Jiang
其他個人反對的,但是如果通過了我也會一笑而過的:
1,將「殼」字讀qiao4的情況規定為只有「地殼」「金蟬脫殼」不妥。常用的讀qiao4的詞還有「球殼」(物理學名詞)、「甲殼綱」(生物學名詞)。建議還是根據文白讀區分,白讀ke2,文讀qiao4。(另外在這裡說一句:殼字是北京話中唯一文白讀韻母與常見模式顛倒的字。一般來說e韻母多為文讀,ao韻母多為白讀,參考貉字的讀音he/hao, 鶴字在東北的讀音he/hao,等等。)
2,「伯」在「大伯子」中讀陰平?我覺得北京音里還是讀上聲多,更南邊的官話方言(如中原官話)才讀陰平。
3,「場」,「一場大雨」至少應該讀陽平。
4,「大」,在「大黃」一詞中應該讀dai4,或者至少多調研一下在葯農、醫生、藥劑師口中怎麼讀,而不是只考慮大眾怎麼讀。我姥姥還把阿膠讀作「啊膠」呢。
5,頸:脖頸子寫成「脖梗子」是錯別字,不建議扶正。
6,紀:作姓氏時自古讀第三聲,不知道語委是否調研過全國的紀姓人群,是否大家自己都讀第四聲了?(我知道大部分人已經念第四聲了。)如果有些人還自稱「姓己」,語委這就是硬生生幫人改姓了,不妥。至少要說上一句「作姓氏時古讀ji3」。
7,葛:還是保留陽平音為好。
暫時先寫這麼多,如果有看到別的再添加。
------2016年6月17日第一次修改--------
在評論里大家爭議最大的是血與雪的讀音問題,尤其是在國內哪些方言區同音,哪些不同音。我在評論里提到過高本漢的記音,但是這些音也距今至少一百年了,不一定能反映今天的面貌。我通過各種途徑了解了一下,目前綜合看來是這樣的:(從南向北)
1,廣大南方方言(和晉語)不予討論,都是入聲,不管是否同音(我相信絕大多數不同音)都與題目討論的普通話發音無關。
2,我在評論中說根據高本漢的記音,南京和成都血雪不同音。但是我搜到了一篇碩士論文,汪瑩《南京方言語音研究》,裡面找的發音人全部小於25歲((⊙﹏⊙)b),這些人的口中血雪是同音的。關於四川和重慶的情況,我拜託了一位知友楊智(暫時@不到)幫我問,統計了四川重慶的十幾個點,除了廣元、巴中以外都是同音的。
3,中原官話區,函谷關以西的情況不了解,東部中原官話各處都是不同音的。
4,蘭銀官話、膠遼官話不了解。
5,北方官話或者說冀魯官話:參考了劉淑學的《中古入聲字在河北方言中的讀音研究》(一本書),其中提供了河北二十四個點的常用入聲字發音,其中血雪同音的只有屬於晉語區的帶入聲的兩個點(成安和萬全),其他屬於冀魯官話的十幾個點都不同音。
6,北京官話、東北官話:不同音。
總結下來目前同音比較多的是長江流域的官話方言,還有晉語的部分地區。 @沈殷你所說的「廣大北方地區」應該是不對的,秦嶺淮河以北地區(地理上的北方)有同音現象的目前我只知道有晉語區的部分地區。
要我說,異讀就不用審。自然會有在竟爭中勝出的讀音。要不就會自動產生語義語體的分化。對語言應該多作描寫,少作規定。
贊成古入聲字從眾而改(如「血」改為「雪」)。贊成不區別意義的多音字統讀(如「杉」統讀「衫」)。贊成因為誤讀造成詞義已經改變的從眾而改(如「心寬體胖」改為pang表示身材,與「心廣體胖」區別;「強迫」中「強」改為陽平)。不贊成文白異讀從白讀(如「殼」統讀「咳」)。不贊成受到台灣腔影響的誤讀從眾(如「剽竊」中「剽」改為陽平)。認半邊字造成的誤讀從眾(如「粳」改為「更」,「蕁」改為「尋」)持保留意見。
背景相關:生長在深圳的北方人,家人母語均為北系官話且平素所操方言皆基本同於普通話。
反對幫人改姓,紀姓可以統薦ji4音但當收ji3。
反對脖頸子白讀就寫白字還不承認正確的字認其為異端的做法。
反對「軀殼」不能念qu1qiao4。
反對「累」字牽連義項念lei4同作勞累義。反對「累及」念lei4ji2。「連累」的「累」只是輕聲化/輕讀化了而已。連累lian2lei4分明是另一個詞好吧!「連著使之受累」!它用的本身正是勞累義的那個詞,完全不能成為讓牽連義改讀的依據。以及,lei4ji2的意思分明是「使X也受累lei4」或「使X也累lei4(到/了)」。不要無端端毀掉漢語的分析性和分析能力。
不贊成「強迫」不能念qiang3po3。qiang3自己是一個詞,跟qiang2不是一個詞的。
反對「說服」不能念shui4fu2。shuo1fu2和shui4fu2根本是兩個詞,連短語構成都是反的。shuo1fu2是「以說shuo1(的方式)使之服」,shui4fu2是「說shui4之至於其服」。
用英語翻譯一下呢,就是let X be persuaded via speaking和give arguments, reasons, or entreatments to let X be persuaded/moved的區別。並且,shui4至少在我而言是一個大致等價於「persuade拿掉終點」意義的不能單出的動詞詞素(也就是去掉「觀點改變」的這個點;persuaded的意思是那個人觀點改變了,然而「說矣/已說」僅僅表示這個人試圖說服了一通而已。同樣,X cannot be persuaded的意思是「怎麼說也不能讓X改變看法」,而「某不能說」卻本質上表達的是「某人不通道理」,也就是「『說shui4』的過程無法進行」而已),而一來這是一個無論從形態語法還是意義層面上皆獨立單獨的詞素,與「說」截然相異,二來這個詞素表達的概念很重要沒有理由隨便扔掉,三來這本來也是兩個獨立的詞。反對取消「血」字文讀xue4。反對「心血」不說xin1xue4說xin1xue3(PS: 有意思的是這個詞對我來說會指意為new blood的「新血」。順帶一提「新血」如果是我自己說xin1xie3的話意思大概是「新流出來/產生/出現(等等)的血」),反對「血液」「血管」「嘔心瀝血」「血淚史」不能念xue4ye4、xue4guan3、ou1/3xin1li4xue4、xue4lei4shi3。
支持並讚賞林蔭道改回寫法。
語言這種東西,就留給人民自決啦!官方機構的規範性嘗試不保守正式一點,而一味遷就教育不足又或是非母語人士*,是幹什麼!
從分不從合,但從理莫從群。*普通話正在源源不斷地在它的非母語地區產生母語使用者,對我說的就是非北京-東北官話、非北系官話、乃至非官話地區的人。考慮到母語人群可以輕而易舉地幾乎完全正確地掌握再複雜的母語,作為(具/持)正式性之標準,迎合遷就母語非普通話的人在學習普通話過程中——直白地說——因不是母語且教育/教材未逮而所犯的「錯誤」,而使之因此延續終世,作為漢語自此以降的通用語(koine)及之基礎,是無法理解的。
準備寫意見反映到語委。這不是當然的么!最滿意的就是血終於統讀爲xuě了,除此外的葚、蕁統讀了很讚。
然後的改變就沒多少感覺了,不是很懂你們北方口語,你們愛怎麽改就怎麽改吧,反正已經貴普二乙考過了(手動再見)。(關於脖梗子的批判是我臆想了,刪除)總得來說,統讀越多越方便我們學習,尤其是那些入聲字文白異讀的,不管是取北方白讀還是文讀,取一個相對奇葩的音也比記一個意思的一堆音好。希望有一天剝削和剝皮的剝同音,bāoxiāo,bāopí嘻嘻,綠林好漢和綠色的綠同音,大家也不會再爲陸安還是溜安撕婢,這樣的一天是多麼美好。ヾ (o ° ω ° O ) ノ? 十數億/數十億人民達成了生命的大和諧。改得也是呵呵了心疼準備了好幾年把字典背下來的高考生們
大多數是好的
1 為什麼秘魯還不改啊,bì這個音要踢掉啊
2 蕁麻終於踢掉qián這個錯誤讀音了
支持以下反映實際的改動:①扶正新興讀音,如「拜拜báibái」「作zuō死」「打的dī」,新音對應新義,基本無爭議。②能統讀就統讀,如「靡」統讀mí,「蕁」統讀xún,「杉」統讀shān,「葚」統讀shèn,「螫」統讀shì,「熏」統讀xūn,「殖」zhí,「應」除「應該」「應當」外統讀為yīng,「佣」除「傭人」外統讀為yōng③改動後聲調對應意義的,如「蔭」「暈」「作」「鑽」反對以下不合理改動:①從眾時「眾」的對象不太對的,如「紀」姓讀音的確定應看大部分紀姓人怎麼讀,而不是大部分人怎麼讀;「甲殼綱」的「殼」怎麼讀,應看學術界怎麼讀(因為普通人日常根本不會用到好嗎);「大黃」的「大」怎麼讀,看大部分中醫怎麼讀(有專家說「維C銀翹片」的「翹」以後可能因為多數人讀qiào而念qiào,因為語言是變化的。作為一個讀「qiáo」的人,我同意這個說法。但我堅信連翹以後還會念qiáo,大眾不常用的詞語,不容易「將錯就錯」)②改動保守,以至於影響聲調的區別意義的功能的,如「強迫」念qiáng,「牽強」念qiǎng,要麼不改要麼一起改好嗎?③改動後讓人非寫白字不可的。zhànlì不會因為「顫」統讀為chàn而消失,可能以後得寫成「戰慄」(謝評論區@沈殷 指正:戰慄,戰戰兢兢,自古就是如此寫法,不是什麼新創,寫成「戰」比寫成「顫」更加合適。《論語?八佾》: 「使民戰栗。」),bógěngzi也大概還有人用,就是不能寫「脖頸子」了,因為「頸」統讀成jǐng了,以後寫「脖梗子」吧。④「血」是爭議最大的,我個人認為不應如此激進。把xuě扶正不是不可以,xiě的讀法保留與否也無所謂,關鍵在於xuè的念法因為它的正統性已經有非常非常多人用了,不能說廢就廢。最後,反對所有引用古書的回答。現代漢語不是古代漢語也不是近代漢語,更不是現代讀書人的漢語。無論何時何地,語言都是在持續地發生變化的。用已經過時的正音來規範現在的普通人,有意思嗎?
更堅定了我我願意怎麼讀就怎麼讀不行你咬我啊的決心。-------------------------------------------------------------------------有點心疼白雲出岫老師,之前朗讀的那麼多東西,沒按標準音讀的,一點一點好不容易改成了標準音。這回又要改了。我想說的是,新詞新義,怎麼玩兒都行。古漢語辭彙就別動了行嗎?
就不遵守,等著將來人家當我老派兒
反正也用不了多久了......隨便改吧...
強烈反對將「血」統讀為xuě,我可不想一本正經地說什麼「心雪來潮」「嘔心瀝雪」。
真煩血字突然從xiě和xuè合併成xuě這個音……而且我也希望不要隨意改定……
遵守,回去好好學習學習,一張嘴北京話顯得老氣,我需要時尚一下,崗普通話
心疼高中為了應付高考背下現漢的自己,
以後再也不能愉快地糾別人讀音了。謝邀。
提幾處反對意見,下劃線標識表示新增內容。
- 【乘(一)chéng(動作義) 包~制 ~便 ~風破浪 ~客 ~勢 ~興 (佛教術語)大~ 小~ 上~ (二)shèng(名物義) 千~之國】「大乘」、「小乘」之「乘」本是車乘之意,用來譬喻教法,以其能載修行者到達解脫的境界。此處歸作 chéng 音不妥。
- 【葛 gě(統讀)】葛之二音其義不同,不應相混。
- 【哈 hā(除姓氏和「哈達」的「哈」讀hǎ外,都讀hā)】此處除去了「哈士蟆」的 hà 音,讀來頗覺奇怪。
- 【紀 jì(統讀)】紀姓自古音 jǐ,《康熙字典》之居理切、苟起切、居里切並音己,今改之不妥。
- 【靡 mí(統讀)】靡之二音其義不同,不應相混。順勢倒下、奢侈、細緻、無不之意應音 mǐ,浪費、毀壞之意應音 mí。
- 【強(一)qiáng ~渡 ~取豪奪 ~制 博聞~識 ~迫 (二)qiǎng 勉~ 牽~ ~詞奪理 ~顏為笑 (三)jiàng 倔~】「強迫」之強即為「迫使、使用強力」之意,「勉強」、「強人所難」、「強詞奪理」之強亦然,不應歸音qiáng。
- 【載(一)zǎi 登~ 記~ 下~ (二)zài 搭~ 怨聲~道 重~ 裝~ ~歌~舞】「登載」、「記載」、「下載」之載意為記錄、裝載,應音 zài。zǎi 音僅作量詞,如「三年五載」。
- 【血 xuě(統讀)(口語單用也讀 xiě)】《康熙字典》之呼決切音 xuè,口語亦做xiě,強烈反對並為 xuě。
再點幾處有意思的地方。
- 【藏(一)cáng 礦~ 庫~(豐富) (二)zàng 寶~ 大~經】這裡新添「大藏經」一詞應是和 Extension FG 增字有關,許多地方將「藏」解作收藏,然其實指佛道經典之總稱,如《徐霞客遊記·卷八上》:「寶台大寺,為立禪師所建,三年前立師東遊請藏,久離此山。」
- 【的(一)dī 打~ (二)dí ~當 ~確】「的士」源於粵語音義,音為 dik1 si6,故添音。
- 【粳 gēng(統讀)】此字爭議較大,原統讀 jīng,《康熙字典》之居行切音庚,且讀 gēng 之地居多,現改之。
- 【胖(一)pán 心廣體~(安舒義) (二)pàng 心寬體~(發胖義)】此處將心寬體胖引申之,心情愉快,無所牽掛,因而人也發胖。
- 【蕁xún(統讀)】原有「蕁麻」音 qián,「蕁麻疹」音 xún,滑稽。《說文》之從艸尋聲音之為 xún。
- 【說(一)shuō ~服 (二)shuì 游~ ~客】「說服」之說不音睡,因為此處的說僅表訴說、解釋,而音 shuì 時的說含義為「用言語勸人並使其聽從或採納」,已有「服」之意。
總之,既應廣泛調研,更應著重以古文字書為基,結合實例進行改動。
當我看到附件是doc而不是pdf的時候,瞬間整個人都不好了。
---------
勉強的強讀三聲我很習慣,但牽強,強詞奪理,強顏歡笑讀三聲?我試了一下差點一口氣把自己憋暈過去。。。我覺得這種事兒就特奇葩,我要是姓紀我肯定很不開心,我姓怎麼念還得國家管。。。尉遲-叱幹啥的念錯了不管,非管姓紀的,小不爽。
推薦閱讀:
※自己怎樣練習才能改正大舌頭?
※如何練成播音員水平的普通話?
※播音腔是怎麼來的?
※為什麼有些人把「微」讀成wéi?
※普通話的韻母ao/iao為何轉寫到外語里多是a-o而非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