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甘肅省的地名大多很有韻味?

酒泉,張掖,武威,定西,平涼,天水,敦煌,玉門,靖遠,金昌


算是小眾問題,關注人數直接小於10。還是瀉藥!好吧下午看關注都16了……

關於地名,其實很多地方的名字都很有韻味的,你問甘肅的城市,那我班門弄斧說一下。

1.酒泉、武威、張掖、敦煌

酒泉因霍去病而得名,公元前121年,霍去病進軍河西,從居延南下,大敗匈奴,武帝賜酒犒賞有功將士,酒少人多,霍去病傾酒於泉中,與眾將士共飲,酒泉因此得名。另外一個說法是,設置酒泉郡時,酒泉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隋唐至民國,酒泉改名肅州,這也是「甘肅」省中「肅」字的由來。「都護軍書至,匈奴圍酒泉。 關山正飛雪,烽火斷無煙」,詩里韻味也是很足。

武威,漢武帝立河西四郡,為顯示器武功軍威,將涼州大部及其治所更名為武威,武威又稱涼州。唐代曲調名《涼州詞》一般的寫實都是武威,比如「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所以城市名稱的韻味就這樣被傳頌的更加濃厚了。

張掖以前稱作甘州,在河西走廊中部,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腋)」之意而得名,因為有黑河水灌溉,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物產豐饒,古代就有「金張掖,銀武威」的稱讚,「不望祁連山上雪,錯將甘州當江南」說的就是如此。

敦煌,武帝立郡治前,月氏國就有關於敦煌的地名稱謂,張騫回奏漢武帝也說敦煌為大月氏故里,武帝後來以敦煌為名設置郡。其實敦字的變體還有「燉」和「焞」,這兩個字形容是邊境瞭望台上的烽火,烽火光明煌煌,因此敦煌。

2.定西

宋代以前稱作隴西,現在也有隴西縣,北宋時因為當時安定西邊,取定西之意,名為西頭城,後來西頭城改為通遠軍,就將定西之名移到努札堡,改名為定西城,金國統治時期,設定西縣,一直沿用。

3.平涼

公元358年,前秦符堅討伐前涼,於高平鎮置平涼郡,取平定涼國之意,平涼由此得名。看來很多城市都是古代征戰平定邊地而命名的。

4.天水

傳說漢武帝元鼎三年的時候,隴地旱災,一天半夜,大地裂開,只見天上的河水,一落千丈地傾瀉了下來,剛巧注入裂開的地縫。這次地裂引來了九天銀河,人們認為是神靈顯威,「天河注水」;同年改為天水郡,後來《水經注》、《秦州志》的記載都有說「北城有湖,白龍出,風雨隨之」,「郡前有湖,冬夏無增減,故有天水之名」。你看吧,君不見天上之水注此地啊!

5.玉門

史書載:「漢置玉門關屯,徙其人於此」,故此得名,武帝元鼎六年,置縣,後置郡。

春風不度玉門關,說的就說玉門早年治所內的玉門關。

6.蘭州

終於到我大蘭州,因為皋蘭山得名,取蘭,因為黃河流經,沙州富饒,得名蘭州,另蒙古語中皋蘭也有河邊的意思。吐谷渾時置蘭州都督府,隋唐時改金城為蘭州。公元前86年因挖出金子得名金城,也取金城湯池之意。「古戌依重險,高樓接五涼。山根盤驛道,河水浸城牆。 庭樹巢鸚鵡,園花隱麝香。忽如江浦上,憶昨捕魚郎。」岑參詩中的重險指的就是金城關。

7.嘉峪關

因為旁邊有個嘉峪山,故此雄關甲天下了。

8.金昌

取境內流經的金川河之「金」字,又取曾因永昌縣析置出「昌」字,二字相合,得名於此。

9.白銀

明洪武年間在此開礦無數,又設官方采煉處所白銀廠,一時間「日出斗金,積銷金城」,因此得名白銀。

10.臨夏

畢竟河湟之州,旁邊就是大夏河,1929年改的。以前很長一段時間叫做河州,1913年改為導河。是因史書載「州以河名,因黃河而名也。黃河周流天下,而惟此名者」,《禹貢》又載:「導河自積石,出龍門,而入於滄海」,謂 」大禹導河之州」。

11.慶陽

傳周先祖「不窋」的曾孫,周老王聖人「 陶」的長孫,周三聖「公劉」之長子名「慶節」,又因此地在山南水北,故在此地建的行宮因此叫做慶陽行宮。唐武德二年改名為慶州,宋宣和七年改慶陽,升節度為府。

……

其實全國各地很多地名都是這樣,如出一轍,不探討其名字起源,只看其命名方式方法的根據,有:人物、地形、山水、方位、故國舊城、氣候、物產、民族、傳說、史(事)跡、吉祥詞等等。

那麼韻味就是體現在這三個方面的:

反映歷史文化特點、地理人文風格;

用字簡明高雅,顧名思意,顧名思源;

反映國家、人民的美好嚮往。

所以評論區部分說的古意正是如此,說到蘭州-河西諸地,基本可以想到隨風滿地石亂走、大漠孤煙直、將軍百戰死,葡萄美酒夜光杯,黃河遠上白雲間,西出陽關無故人,白骨戰場縱復橫,城頭月出照梁州,名藩自古皋蘭等等的句子,古意的韻味就是來自得名(方式)的歷史厚重感。十個八仙說的戎馬軍旅也包含在內,命名方式上是事迹紀念(勒功形式)和邦交態度,如張掖平涼等。

另外比較其他省份同類地級行政單位,甘肅的在勒功紀史事命名上佔比較大,這和地域治所和統治政權的歷史演變(多民族聚居區域、統治該區域政權演變、地理上自古多險要等等)是分不開的,這也影響了甘肅在歷史中的狹長行政區域。詳情見另一個問題:甘肅省的形狀為什麼這麼奇怪?


地名變更較少、出現較早、並且人員流動不是特別大的地方地名往往會有更多的詩情畫意。而地名變化頻繁的地方,特別是各種兵家必爭之地,來來往往就很容易把老地名丟了,新來的弄出一些比較「土氣」的地名。我就舉自己家鄉的地名吧。許多地名是唐宋以來就不曾變化過的。

縣市區:永嘉、瑞安、平陽、泰順、鹿城、甌海、龍灣、文成、洞頭、蒼南。

永嘉部分地名:芙蓉、楓林、蒼坡、嶺上、上日川、烏牛、花坦、茗嶴、大若岩、大學(大鑊)、挂彩、溪口、鶴盛、三元堂、泰石、九丈、五(氵束鳥,念尺,一種水鳥) 、王家塢、龍橋、碼硨、渡頭、四海山、林坑、上幽、碧蓮、巽宅、清水埠、黃田、千石、鯉溪、福佑、三江、陡門山、箬嶴、東岸、李浦、渭石、河嶼、埭下、雅林、下堡、白雲、梅嶴、觀下、埭上、黃嶼、雅林、福利……


我自己以為,中國各個省的味道不同,於是很多文化也不同,地域炮都跟這有關。譬如:

甘肅的漢味兒很濃

浙江其實是南宋的味道

上海當然是民國腔調

北京呢?當然是清味兒


推薦個紀錄片《河西走廊》,基本上解釋了甘肅幾個重鎮的地名來源了……


┑( ̄Д  ̄)┍只是因為甘肅在當年沒被當朝過度重視吧……看看中原原來那麼多詩情畫意的名字不都被改了么……


我是瓜州縣的(與泊船瓜洲那個瓜洲不同)

安西縣(就是現在的瓜州縣)在歷史上因其生產蜜瓜獨具特色,在春秋時期就謂之瓜州。初唐時期,瓜州被作為行政建制的名稱正式沿用。到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廢瓜州。安西之名,起始於康熙年間,康熙帝在安西布隆吉大敗葛爾丹部屬3000餘人,始稱「安西」,取義為「安定西域」,寄託了平定西域之亂的期望。清雍正元年設置安西直隸廳,後改為安西府、安西直隸州,至民國二年(1913年),安西直隸州改為安西縣,此縣名一直延用至2006年初。2006年2月8日,民政部批准:同意將甘肅省安西縣更名為瓜州縣。


樓上說的很細了,我覺得一是起名早有古意,二是和戎馬軍旅有關,有豪氣。每看到這些地名,腦子裡就出現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的帥比造型了。


今天來到大西北甘肅省,走到一僻靜之處,司機問路人

司機:「這是哪裡啊」

路人:「西和南」

司機:「好的,方向我知道了,那這是哪裡呢」

路人:「西和南」

司機:「老大爺,我知道是西和南,我問您這是哪」

路人:「這是西和南」


甘肅許多地名與地處邊關有關:例如:平涼,就是要平西涼的意思,還有安西(改為瓜州,與樓船夜雪瓜洲渡無關),鎮番(現民勤縣),永昌,靖遠等。


因為兩千多年沒有發展了,還是老樣子。

舊城擴大會取代原有地名,南京有建鄴區,揚州有江都區。

沒有新城興起,西安市長安縣,上海市松江區


推薦閱讀:

大家有沒有感覺到傳統文化熱已經漸漸冷卻了?
古代人是怎麼學習的?
美國朋友跟我說,用叉子也能吃炸醬麵,幹嘛學拿筷子,我怎麼回答?
現在中國處於時代轉型的關鍵時刻,誰能告訴我中國面臨的威脅有哪些?
為什麼很多漢學家連現代漢語都講不好,還研究古代漢語?

TAG:中國歷史 | 中國文化 | 中國地理 | 甘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