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沒有可能在聽到外語時無需在腦中翻譯成母語而直接理解?如果可以是為什麼,或者怎麼訓練的呢?
謝邀!
可以直接理解!訓練的方式是跟讀聽力材料!
- 選擇適合的聽力材料,比如你能看懂80%,另20%可通過查字典弄懂。
- 看文本,聽音頻,每播放完一句話暫停,跟讀,直到流暢為止。
- 看文本,聽音頻,音頻播放不暫停,跟讀,直到流暢為止。
- 不看文本,聽音頻,音頻播放不暫停,跟讀,直到流暢為止。
看懂文本的目的在於視覺上的理解(閱讀理解)無障礙。聽音頻跟讀的目的在於聽覺上的理解無障礙,同時達到嘴巴上表達無障礙(口齒唇舌肌肉記憶)。
長此以往的訓練,能夠積累大量的脫口而出的常用表達。脫口而出的意思就是通過大量訓練,產生了新的腦內鏈接,某種感官+表達式+口頭肌肉記憶。比如「臭」,能夠立刻反應 smelly、stinky、disgusting 等辭彙。
這個很正常。但訓練會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首先建立英語思維,也就是學會英文的表達邏輯,知道一個意思用英文該怎麼正確的表達出來。這裡要做的是翻譯練習,通過練習讓自己逐漸能快速的想到英文表達。然後開始自主演講練習,給自己一個主題,想像自己在和一個人交流,或者自己在做演講,快速的去組織語言,這個過程需要堅持,一開始會很吃力,但不停練習,不停積累,結合上朗讀訓練,一段時間過後會逐漸開始形成英語思維,不再需要漢語介入
the pictures spring up in my mind first before my mother tongue when i heard anything in English, but that has to come in a rather fast speed, so that I don"t have time to interpret them into my mother tongue. So, I think all you need is a daily exercise of both intensive and extensive listening, say, over 3 hours a day? I"d listen to English even when i"m doing my household chores when i"m about to have exams.
謝邀。
很久的問題了,今天來回答下吧。
可不可能,是可能的。
其實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關注的部分就是中美人士之間的思維差異是什麼?
一般在遇到這個問題時,大部分人給的建議就是多聽,多看,多寫,多背。
這樣的說法有問題嗎?是沒有的,只不過我要說的是,這些建議其實說起來的真正含義是像美國人一樣去思考問題,而不是單純的機械模仿。如果只是單純的模仿其實也會把自己搞的很累。
但是說起來,學習英語不累又是不可能的,因為很多的事情都需要自己親手來做,所以思維的聽說讀寫都是需要不斷實踐的,如果自己不行最好找一個可以為自己解釋著一切的老師帶著你最好。畢竟這樣可以提速。
舉個例子。
比如大家都知道get有得到的意思,但是其實get也有買的意思。
ask字典解釋是詢問,而現實用法里有一般解釋成中文的叫,拜託等等吧。
所以說,學習中這樣的中英差異才是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是養成思維的一部分。可以直接理解,你想想國外人對你說how are you?你會需要翻譯過來才理解嗎?無非是你現在要求的內容難度更大罷了。那就輸入更多內容使得自己能吸收更多。假以時日就能不經翻譯直接理解複雜內容了。我的微信公眾號 外語聽力大師 對此有詳細說明,需要請關注
謝謝邀請。首先告訴你,這是可以做到的,熟練度與練習時間成正比。看了一些人的發言,說著說著就說到口語去了。聽力要想解決問題,最重要的是天天聽,如果每天一個小時,起碼聽一年!這裡說一年是指能夠考過4級。至於說還要更加熟練,那就是無止境地努力,無止境地練,因為人家母語者最少都是無干擾練習了一年吧?比如說周歲的幼兒。這個和練口語一樣。還有人說到了用英語思維,而且我們經常聽到英語老師說「用英語思維」。但是這樣說的人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思維只可能是母語(這裡要用多一點驚嘆號!限於時間,使用三個算了,不然的話,要破吉尼斯紀錄了)!!!也就是說,「使用英語思維」是不科學的說法!希望大家告訴世界上所有的外語老師,再也不要使用這個誤導性的辭彙了!因為除了母語以外,其他語言學得再好也不可能成為思維的工具!這個和心理學有關,不在此闡述了,別說是外語,即使是用普通話來思維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誰會扔掉一個很順手的工具去拿起一個不順手的工具?而且思維時使用母語是下意識的,任何干預都會失敗,所以所有外語學習者都無法理解什麼叫做「英語思維」。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在學校工會去領節日實物福利時,工會負責分發的人計算當天的數量時開始時是用普通話,後來不顧我們在場,或者是忘了別人在場,用大家都不懂的家鄉話很快就算完了。這是典型的發聲思維,即使是靜默思維也是一樣,只有母語才是思維工具。我們外語專業工作者有時候表現得就像是目標語的國民一樣,交流時會讓對方完全感覺不到你是外國人。這是用外語思維嗎?不是!這是熟練使用替代語言!只是因為很熟悉這種語言才會在說的時候和母語者一樣,但思維的時候絕對會更換回來。不過外語能夠如此程度的人也已經到了外語思維的臨界點了,但是仍然不會有有意義的或者下意識的外語思維的行為。再舉個學習者自身的例子吧,學習者在某些表達上也會有和目標語國家的國民一樣的熟練程度,即使是母語國家的人也聽不出來是外國人在說他們的語言。這些表達即:再見和你好之類。即使是有個外國情人離開時你遠遠看著起步的車用外語在心中說「再見」也不是下意識的,所以不叫「思維」而是「默念」!所以,我們要學好外語,不要再被誤導去用外語思維,而是要經常使用所學的那門外語,讓自己熟悉這種語言以達到脫口而出的熟練程度。
非專業,說說個人理解,僅供參考。
當我們看到或聽到漢語「西瓜」時,會想到西瓜這個東西,那麼當聽到或看到英語「watermelon」時,會先把他翻譯成漢語「西瓜」,然後迅速想到西瓜這個東西。那麼如果英語是母語,就不會先翻譯而是直接想到西瓜這個東西,所以我認為應該是直接把英語和現實世界聯繫起來就可以了,省去中間的翻譯過程,多多聯繫就可以,因為語言本來就是用來對世界上的東西和事情進行描述,名詞形容詞動詞都是。你聽普通話會把它腦內翻譯成方言嗎…
我們之前的校長要求他S班的學生對話的時候不能想到中文,直接說英語QAQ所以說是絕對有可能的,而且是培養習慣的方法,從小開始的
我母語是粵語,聽普通話不用翻譯,英語同理。多重複練習就能做到。
我是這樣誒,其實我哪門語言都不算是特別拔尖的那種,可能是思維方式?
我們說的很多話都是重複的,隨著你去翻譯成中文,你翻譯的速度越來越快,到了最後,脫口而出或者直接理解沒問題。
推薦閱讀:
※在美國大學裡被老師不公正地打分怎麼辦?
※最權威的世界大學排名是什麼?泰晤士報、U.S. News、交大學術排名,哪個對學生擇校的參考價值最大?
※30人的英語party,提供什麼樣的中國食物招待外國人比較好?
※今年七月去澳洲讀master of accounting,澳國立,悉尼大學,莫那什大學,哪個相對好一點呢?不確定移民?
※男朋友出國,他同學不知道他有女朋友,他到底居心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