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父母對目前人生看法不同怎麼辦?

今天和父母聊天時我無意一句,我在學校兼職賺錢每個月有四五百塊錢,然後拿這個錢來投資自己(去健身房和買Photoshop和其他設計方面的書,吃穿用方面沒有任何講究,能吃飽,乾淨,有衣服穿,現在還用著一部榮耀3C),然後我爸就炸毛了,說這是什麼不孝,人家家的小孩兼職都是拿來補貼家用,我這樣是大逆不孝,我真的很奇怪,我們家現在又不是說吃不飽飯,據我估計家裡年收入在17W左右(大約估計,誤差很大),不算有錢,起碼不算吃不飽飯啊,為什麼我爸會這樣認為?並且我平時買的東西回家也不少啊,在學校放假回家都是買一堆用的東西和零食回去給他們~而且我每個月作為男生,和他們兩拿1200的生活費算過分么?(在哈爾濱讀大學)我真的很生氣和感到奇怪,我希望能有人來幫助我解答疑惑。再次感謝......(就算沒人來回答也好吧,自己發泄一下情緒)

————————————————————人生第一次知乎更新...
看到回答里有人質疑我說的是假話,【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匿名用戶
鏈接:和父母對目前人生看法不同怎麼辦? - 匿名用戶的回答
來源:知乎

我感覺

題主說的

是假話。

據我估計家裡年收入在17W左右(大約估計,誤差很大),

如果一個男生,一個成年男子對自己家庭收入都沒有基本的了解,那隻能說明你無能,你沒有責任感。
這種人,會有投資自己的想法,甚至是行動?
我不信。】

我現在來打臉~

從上到下,時間軸是我去健身房之前的照片~15年中拍的~和15年末拍的照片~~

另外,我現在也下手風光和人像攝影

,還有不要說我沒有什麼責任心,我在學校是chairman~~~蟹蟹各位回答,和父母的糾紛是屬於年齡代溝問題,如某些答主說的,要「求同存異」!....另外,1200的月生活費對於單身狗來說已經足夠了~~~蟹蟹


今天正好在豆瓣看到一段話:

正如豆瓣的Starling之前所說:」感覺父母那一代人經歷過物質匱乏的年代,生活觀念被極端保守心態和佔有慾主導。具體表現為:不願購置新商品、修補度日、大量囤積舊貨。而到了我們這代人,稀缺資源則變成時間了,如何充分的節約時間、節省體力、調整工作狀態是生活的首要目標。和父母輩那種物質佔有為主的生活方式已經無法調和了「

——《攪屎棍,和那個逃開的上海姑娘》 囧之女神daisy

同學,你的問題,大概也能如此解釋。

人都是被自己的經歷所塑造,父母一代經歷了物質的匱乏,儲存金錢和物資成為他們安全感的來源。還有一個隱藏的問題,父母年輕時,收入差距較小,且個人能力並不是決定收入的關鍵因素,因此,「投資自己」、「提升自我」都無法帶來相應的回報(物質上的、自我實現上的),就算能回報(健康層面),回報周期也過長。

因此,父母無法理解題主的想法,這很正常。

至於怎麼辦?

戰略上堅持,戰術上迂迴。相信我,在這個時代,回報率最高的就是投資自己。所以,找好目標繼續提升自我。但對父母,不要把自己的生活事無巨細地告知他們,讓他們去理解你的生活方式,是一種為難。一方面拿出部分的兼職收入補貼家用,給父母買些禮物,這也是成年人本就該做的事情,另一方面繼續堅持自己的生活,不要強求改變他們的觀念,也不要為這件事糾結過多。

你和父母隔了二三十年,這二三十年又是巨變的時期。和父母看法不同是常態,首先接納這種不同存在的合理性,然後再想辦法去緩和矛盾,去把更好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安利給父母,會比直接衝突或消極對抗好得多。


感覺「孝順」這個概念已經被中國人濫用到令人髮指的地步了,但由於題主只是一面之詞,沒有具體的對話語境也不知道題主的成長曆程和家庭教育模式,妄自對題主的父親進行指責也挺不負責任的,但我還是不得不激烈地感慨一下國人內心一些腐朽的想法和社會上一些令人作嘔的現象。

互聯網時代,一旦出現一些子女和父母之間的矛盾,看客們不問青紅皂白鋪天蓋的評論都用「孝順」綁架了每一個你我根本都不了解的當事人,更可怕的是連官方渠道都在鼓吹這種「百善孝為先」的消極價值觀,把所有對抗父母強權和追求自我價值的行為都視為天然的政治不正確。毫不誇張也毫不客氣地說,中國大部分子女從出生那天起就欠下了父母離世前都還不清的道德債。在這個重男輕女的社會,這種社會價值觀對女性的摧殘更為嚴重:女孩子不許去大城市打拚要留在家鄉孝順父母;找男朋友不能找外地的要留在家鄉服侍爸媽;孝順完自己的父母還要孝順公婆,連央視元宵晚會都在唱婆婆你是我親媽;更有甚者,就算爸媽嫌棄你是個女孩生下來就送人,還是有周某波這樣的人來告訴你要懂得感恩……我感你媽了個逼的恩啊傻逼!我很能理解作為統治階級為了維護這會穩定用這種一刀切的所謂傳統美德綁架全社會,但我們每個獨立的個體,如果還無腦地把孝順當做評價自己和他人的最重要標準,就顯得非常愚蠢。以前有句特別無腦且順口的話,像「對自己父母都不好的人,怎麼可能對你好?」,無論這對父母是不是天天吵架家裡每天都刀光劍影,也無論老媽是不是生了孩子不負責任地就跑了,更無論老爸是不是個酒鬼或賭徒有事沒事就把孩子拉出來打一頓。而這些混蛋父母都被社會要求被他們的子女孝順著,否則就是大逆不道。

我們國人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把「孝順」誤認為是對父母的順從,無論父母是對是錯。而我個人覺得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心甘情願」,父母愛護子女,一定要心甘情願,否則就別生出來;子女對父母好,也一定要心甘情願,否則就是委曲求全。對父母好(我現在對「孝順」這個詞已經產生反感,以至於到了不願意在立論中使用的地步),一定是要發自內心的。我慶幸自己生在一個父母開明極少利用自己的強勢地位干涉我人生的家庭,爸媽從小對我也是非常溺愛,所以我獎學金第一個月的工資就全數送給爸媽以表達感恩之情,並且每年回國也會給爸媽帶很多國外的保健品和高科技產品,不管爸媽多少次叮囑我不要帶東西行李太重不好拿,我做這些事情的時候,腦海里從來沒有出現過「孝順」這個詞,不是我父母逼我的,不是親戚朋友逼我的,更不是社會上那個不負責任的輿論逼我的,單純是出於對我爸媽的關愛和犧牲的感激而已。但這一切都是有條件的,古語都說「父慈子孝」,首先是要「父慈」,才會有「子孝」,而不是某個混蛋父親把你打得連你媽都不認識了你忍無可忍想斷絕父子關係到知乎來提個問下面還有個把傻逼輕描淡寫地來一句他畢竟是你父親啊什麼的。我爸媽做了那些事,真真切切地感動到了我,才讓我決定一定要對爸媽好。但哪怕即使這樣開明的父母如果未來抱怨我的人生選擇,但我都會立場非常明確地告訴他們:不去國企,35歲之前不要孩子,保大人。我能這麼胸有成竹,因為我沒有心理負擔,我對父母沒有絲毫愧疚。相反,我認為父母某種程度上應該對子女保持一種些微的愧疚感,因為大多數中國父母當初要孩子本身就動機不純,老一輩張嘴閉嘴就是「養兒防老」,就預設了一個前提,老子把你生出來最後是要你給老子養老的,所以小時候對你的關愛和付出理所當然變成了一種投資,子女出息越大,投資回報率就越高,即便事實證明投資下一代這種養老方式極不靠譜,但由於可供選擇的投資產品太少,相較於更不靠譜社會養老,大多數人還是選擇了前者。於是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你生孩子之前沒跟孩子商量過要不要用贍養兩位老人換人間一輩子游,既沒有告知甲方需履行的義務,也沒有明確乙方要達成的目標,合同都沒給看就直接替子女簽了字,等到子女成年了,父母便時不時拿出合同來要挾一番。說要挾似乎有點重,但父母潛意識裡的邏輯就是覺得我生了你,養了你,你怎麼能不聽我的呢?而事實上正確的邏輯是,我既然沒有徵得你的同意把你帶到這個世界來經歷一些你本可以不需要經歷的這一切,我就做好了把你撫養成人沒有任何回報的心裡準備。當然,事實可能沒有這麼極端,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情況,有些父母的道德綁架也就是催婚,催生孩子這個程度;但當我看到那些家裡窮得叮噹響逼著剛滿18歲的小姑娘出去打工(不乏一些性工作者)來貼補家用並且被要求一輩子都要為弟弟的升學,討媳婦,買房埋單來報答父母所謂的養育之恩時,我能感受到的只有痛心。很多人會反駁我太偏向子女的立場,說這世界上有很多不肖子,混蛋得很,難道不該批判嗎?那麼我要告訴你,這世界上混蛋子女的比率和混蛋父母的比率是一樣的,而且古人和你說「父慈子孝」的時候,不也說過「養不教,父之過」嗎?

所以我現在對於所有有關於「道德」的評價都非常謹慎,法律的歸法律,素質的歸素質,學識的歸學識,性格的歸性格,而盡量避免一切從「道德」的角度對當事人進行評價。因為,「道德」很容易讓人忽略就事論事而把攻擊範圍擴大化直至讓當事人百口莫辯的地步。法律的法庭都會誤判,「道德」的法庭,不講證據,不看口供,只取決於社會大眾的好惡,實在可怕。同樣,我也非常反感有人從「道德」的角度來讚美我,說什麼大孝子、大孝孫什麼的,因為我知道,今天我順了他們的意,收穫了這些溢美之詞,但某一天我不順他們的意了,今天這些鮮花立刻就會變成荊棘讓我如坐針氈。

說了這麼多感慨,回到題主的問題,被老爸說「大逆不孝」這批判力度確實挺重的,至於令尊說別人家小孩如何如何在我看來更是站不住腳的論證,你可以用人家爸媽是億萬富翁而你不是來輕易反駁(雖然這個反駁的立場我本人也是不認可的)。所以在邏輯上你不需要抱有任何負罪感,我能給出的建議就是,越早經濟獨立,你說出的話會越有力量:既然人家給的不那麼心甘情願,咱也就別拿得這麼心安理得對嗎?


在精神上我是支持題主的。

不過與父母溝通也是一門學問,我們要學習的還很多。


家中老一輩人的口頭禪是:「沒辦法」、「不可能」、「哪有那麼多命「。比如有人發微信紅包過來了,老一輩人問怎麼把錢取出來,我說要綁卡,本來只是幾分鐘的事,但是斷然拒絕。理由就是沒辦法、不可能。一個好的電影給他看,結果得到的評語也是:「天長地長,哪有那麼多命看。」

我覺得,其實很多長輩對世界的看法是」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意即他們既無法暴力去反抗生活(承受風險),從而改變生活品質,也無法與新事物達成和解,只能在舒適區上拒不合作。

最顯而易見的一點,就是凡是都要定下來,工作最好是公務員鐵飯碗,結婚對象最好樸實顧家,冒險千萬別去嘗試,如果去各個國家旅遊,簡直要被說成毫無意義,玩物喪志。

而我們這一代人的生活觀其實很相近與」只戀愛不結婚「式的。具體體現如下:

1、我們熱愛新的事物,新的東西都想嘗試一下。

2、失戀(失敗)並不可怕,找下一個就可以了。

3、我們不會被別人定下來,是自由的。

4、我們更渴望的是生活得美好而非生活本身。

物質匱乏年代的人,其實守本分,不鬧騰,待在自己的舒適圈是對自己能安然活著有好處的。可是時代進步得太快,經濟騰飛的必然結果是這一代的文化和上一代產生了嚴重的斷層,世界觀、價值觀也分成了兩個極端。

所幸,其實不需要解釋。上一代人有淳樸的成敗觀(雖然會很多陰謀論,但是發生在自己親人上面的絕對是實打實的能力了),故而題主唯一要解釋的,就是早點成功、早點賺工資這條路了。值得一提的是,上一輩人也有強大的控制欲。所以題主的人生不要受到影響,早點翅膀硬了飛吧。

我不是在雞湯,經濟地位決定話語權,要知道成功,永遠是兩代人解釋起來普世的價值。


你父母只是短視而已。

只顧眼前你可以像一些別人家的孩子兼職給他們錢可以拿來炫耀一時,不顧另一些別人家的孩子被重金投資領先你不知多到哪裡去了將來可能炫耀上天。

還別嫌庸俗,很多父母萌生所謂不孝順的想法的根源和本質就是虛榮心作祟。

但短視和虛榮不是過錯,你不能強求他們高瞻遠矚且對你大愛無疆。

攤上短視的父母,要麼滿足他們的需求,要麼滿足自己的需求,但不要妄想二者兼得。

所以想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就堅定地走下去吧。

等以後你能讓他們炫耀更多的時候他們就不記得這會兒說你兼職不給他們錢了。

千萬別像我,我以前遇到類似你這種情況,選擇狗帶,啊不是,就會選擇就再也不去兼職了,也不投資自己了,拿著生活費混吃等死消極對抗他們的短視和虛榮。這種做法呢,真是親者痛仇者快,最蠢沒有之一的應對方案了。

重點始終是結果的成功。

你現在給他們錢,或者以後給他們錢。

這是你一輩子逃不過的評價標準。

所以你不管心裡多彆扭,千萬不要放棄堅定不移地提高自己的賺錢能力啊少年!!!


以前面對類似的問題我也挺認真的。。然後惹一肚子氣

現在基本上「臉皮厚」了,根本不會認真跟父母討論有可能產生分歧的問題。

比如說上面的場景換成現在的我,可能會嬉皮笑臉的問我爹「誰家孩子啊?長得帥不?給我介紹一下我保證不打死他。」

或者傲嬌的說一句「你在這麼調皮以後我可不養你了!哼!」

或者用哆啦A夢那個歌的調調給他唱一個「土豪我們做朋友!蹭吃蹭喝蹭姑娘!只要有了土豪朋友快樂就會無限延長!」

或者一本正經、義正言辭的胡說八道「這錢可是我要攢起來去嫖娼的!」

或者「哎呀,笑一笑,我這是放長線釣大魚,我給自己投資,未來沒準兒哪個富婆看我頗有幾分姿色,就把我包養了呢,到時候我在孝敬你們二老,來,吃個西瓜冷靜冷靜」

另外這次你有點被動了。。要是我掙了點錢,基本上都是先發制人,立馬跟家裡二老顯擺一下,比如說「媽!我掙了二百塊錢!快誇我是宇宙超級無敵掙錢美少女!快誇我!誇我給你紅包!!你跟我爹離婚!我包養你!」

我媽就會說「哈哈哈!滾!精神病啊你!你那兩個錢自己留著吧」

但是我都能想像出來,我要是不來這麼一出,我媽基本上很有可能在未來碎碎念「哎呀養了個姑娘也不知道孝敬我,一點都不懂事,巴拉巴拉」

我這麼做之後,他倆反而有可能不僅不要我錢,還會在外面跟別人顯擺「我姑娘多麼多麼孝順,掙那麼點兒錢還想著給我買東西巴拉巴拉」

反正就是 只要提起有可能產生分歧的話題,就開始滿嘴跑火車。。。。主動出擊,避重就輕,語無倫次,天花亂墜,四兩撥千斤。。

反正我已經知道了就算認真的討論也不會有什麼意義。

這樣的話除了偶爾被罵不正經之外,還是挺容易化解矛盾的。。。


你不用疑惑

這背後一定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微笑臉


不好意思……默默地想和你擊個掌……

其實沒關係的。

以前我和我媽媽以及外婆等女性家人都迸發過大大小小關於三觀的鬥爭,結果……

每一次都慘敗而歸……真的。

後來呢,也算經歷了一些事,

慢慢地也就懂了,不是敵方太強大,而是己方意志不夠堅定。

我們和媽媽那一輩的觀念不一樣是很正常的,因為哪怕和一些同齡人去對比,我們其實也都是有各自想法的。

所以,先要意識到——我們和人是一定會存在或大或小的觀念分歧的,不只是長輩,還有更多的人。

然後呢。

坦然接受自己會不被理解的事實之後呢,該怎麼辦呢。

唔,我現在是這樣做的。

嘗試溝通,如果努力地,有技巧地溝通之後,發現效果也挺糟糕的。那麼,找到存在分歧的那些總觀點,一定是總觀點喔。(自造詞語啥的……將就理解一下哈?′ω`? )比如我好了,「寧願晚結婚不結婚也不隨便找個人過一生」。

以後,無論有側重的聊天啊還是家長里短的討論啊啥的,保持高度警覺,要麼及時繞開和總觀點關聯的談話內容,像我就最喜歡插話題啦哈哈哈哈哈哈,覺得是考驗反應能力的時候到了(*^▽^。要麼就避開,微笑著,做個沉默的美少年吧。

但是我也發現喔,當我像唐僧師傅一樣,好似only you一樣去重複我的觀點,在溝通之中用故事做論據,聲淚俱下的感情來營造情境,情到深出恨不得手舞足蹈時,對方是有點動容的,比如我媽媽。

於我,大概因為我沒有放棄過和我媽媽溝通,所以現在我媽媽說「如果沒有遇到愛你的合適的人,不結婚還好一些。」

嗯,要知道以前我和媽媽討論這個話題,我媽媽聽了我的言論,一般會很生氣的,很不耐煩。

於是,第一次聽媽媽這樣理解我的時候,矯情如我真是眼淚一下子就出來了哈哈哈哈哈哈,不過也機智如我,馬上躲到了一邊啦,不然多尷尬。

喏,題主你好啊。

我不知道你會不會這樣,就是會很渴望很渴望長輩的理解,尤其是父母,最親近的人的。

我會。

無論是什麼事,我都希望能得到我家人的理解。

但是,那麼,

在我不被理解的歲月里,我也覺得,自己一定要能理解自己,多問問自己為什麼,也就是我的初心是怎樣的。如果它是對的,是好的,我沒有理由不堅持,沒有借口去放棄。

也是直到現在,

我渴望理解,但我不怕不被理解。

我討厭爭執,但我不再害怕分歧了。

謝謝你聽啰嗦的我說這麼多。

哦對了,還有一招。

有些事情,隱瞞不說就好啦,

錢鍾書先生說過的,真話不全說,假話全不說。

我是視為真理呢。

再次感謝。


翅膀硬了就飛吧

不是反諷,我是說真的

我媽說,孝順就是子女心甘情願的順從父母,她只希望我孝順她。

這個解釋導致我現在特別噁心孝順二字,甚至一度在心裡咒罵過,沒文化就別出來現啊!

只是事實上他們並不是要求我這樣,只是有時候氣急了,溝通崩潰,然後使出的最後一招殺手鐧。每當他們這樣說的時候我就知道,他們沒有辦法了,有的事情本身沒有對錯,當兩個人立場不同,又不肯求同存異,那就有問題了,何況還是親子關係這種剪不斷的事情。有些語無倫次了,不過,走吧,走得遠遠的。


20多歲和父母之間最大的矛盾莫過於我我認為自己是個孩子,而父母認為我該生孩子了


我曾經努力避免,但發現和孩子之間還是會有代溝。特別是從事教育工作後,發現這真是正常不過的一件事。

二十歲青春年少,意氣風發,無羈無絆,考慮最多的是自己如何如何,很少能考慮他人如何如何。可這時你的父母已經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精力不再旺盛,身體開始出現問題,頭上有了白髮,壓力不是一般的大。我一直盡量讓自己跟學生們有共同話題,會去了解他們喜歡的事情,這也是我為什麼上知乎的原因之一。但孩子們卻很少站在父母的角度考慮問題。比如覺得家裡一年十幾萬收入不錯,卻沒了解過家裡一年要支出多少錢。父母日漸保守,孩子卻開始闖蕩江湖,有衝突不正常嗎?

求同存異,互相理解,再深的溝也有跨越過去的一天。


求同存異,和平共處


可見,你父母對你的掌控欲也不比我爸媽的低…

比如我定了去海南的機票,準備出去旅行,我媽說,還不如買幾件衣服,然後我就妥妥的退了。比如我要去吃KFC,我媽說,你還不如買本書,然後我就妥妥的在家吃飯。比如,當初我要出國念書,我媽死活不同意,最後我也放棄了。因為那時候都是我媽出錢,我沒有權利說什麼。

但是工作以後,即使我出去旅行,吃飯,幹嘛幹嘛,我媽還是喜歡指手畫腳。並且我抗爭了很長很長很長一段時間,我還是沒能獨立。

直到我媽媽逐漸發現,她的教育觀是存在問題的,她的做法是錯誤的,我才漸漸的有了自由。

所以,當你父母固執的認為他的想法是正確的,他的價值觀是正確的時候,多給你父母一些理解,因為他們活了半輩子都是這麼認知價值這兩個字的。與我們新興的經濟觀念是不一樣的,他們認為錢要用在刀尖子上,而我們用在娛樂上是很不應該的。

他們沒什麼錯,我們沒什麼錯。避免與父母矛盾的唯一途徑就是…我們自己去容忍父母。畢竟我們是21世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啊,對不對~


一直以來我信奉的準則就是,任何一件計劃中的事只要還沒成功做到,就絕對不會告訴他們。你現在想要的無非就是做自己,主宰自己的生活。其實很簡單,你做到了,拿錢來投資自己並且能同時生活學習工作的更好,孝順他們,那麼就有了讓他們認同你的資本。退一萬步講,如果他們還是不能理解你,那也沒關係,因為不管他們怎麼想都不能夠影響你的決定。


我這樣理解:你父親並非是真的在乎你的幾百塊錢,而是你的態度--你有了賺錢的能力後,有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後,以及最終的成家後,你怎麼對待父母?父親說你不孝這話有些重。但可以反映出他的心態。你回思一下你第一次賺的錢花在了什麼地方?有沒有給父母買東西並且明確說明:「爸媽這是我第一次兼職賺的錢給你們買的東西。你們養育我長大辛苦啦。」他們要的就是你這句話。至於你平時買東西回家用的是他們給你的生活費--性質不一樣。明白了嗎?


換個方式。下次掙錢了先給他們買個禮物。


你們好,我生活在一個小城市裡。

我的父母和那些老一輩人,親戚朋友等不相干的人們都覺得「女孩就應該早結婚,就應該養孩子」

我媽媽跟我講的最多的一句就是「你這個樣子,以後在婆家,婆婆打你」

我也沒有力氣去和她們爭執,畢竟她們的一輩子就是伺候別人,然後去和朋友、鄰居、吹噓.......希望在別人那裡得到贊同.......

我媽媽的確,生我不容易,但是......她在我之後的十幾年,逢人便講我更出生是多麼的骨瘦如柴,以及黑歷史.......

我因為她們選擇了自己沒有很喜歡的學校......在住宿和走讀的選擇中,我被強制性住宿了......我覺得我沒辦法愛他們。

我覺得我就這麼被他們操控著……他們的希望就是我不要出去.....要我養他們....伺候他們.....

我很難過


今天給我媽打電話,說起一些事情,產生分歧,沒有激動,很坦然。

說說我吧,西安某211高校大三在讀,老家河北某農村。

對一部分城市生活的人,可能不了解農村,因為農村也是有區別的。我所生活的農村可能看起來不像農村,不是山區,不是漁村,也沒有什麼消息閉塞那些傳統的大家對農村的印象。類似於一個小縣城,但大家卻都是農民,打工者等體力勞動者。

從小我媽對我的教育就是要考上大學,考上一個好大學,走出農村。當時很小,這種想法被灌輸,所以理所當然的接受,其實我到現在也沒有認為什麼不對。但慢慢的,尤其是上大學後,我認識到我媽對我教育很大的一個錯誤,或許也不能稱之為錯誤,二是執念吧!我媽教育我什麼時候該幹什麼就幹什麼,其他的事情不要想。小學,初中好好學習,考個好高中。高中不要談戀愛影響學習,等到大學就有時間了,可以好好談戀愛。大學不要談戀愛,不要打扮化妝,大學干這些就是浪費時間,等考上了研究生再談戀愛,好好打扮也不晚。(我不是饑渴的想談戀愛所以抱怨,這是個例子來表明我媽的一些觀念)我媽總是把她認為重要的事情擺在第一位,而其他事情讓我連想也不要想,比如我認為可以在大學期間考一個駕照,在學校這邊學,我媽說,別在學校這邊學,你平時上課哪有時間學車啊,在學校專心學習,等回家放假再學。比如我想去當家教,我媽還是說學習,不要當家教浪費時間。我想化妝,我媽說浪費時間,不如好好學習。我說談戀愛,我媽說等上研究生。我說好好打扮,我媽說等工作後。上大學前沒有感覺,後來才慢慢感覺我不認同我媽的這種觀念,感覺這樣活的很累,生活永遠圍著一個東西轉,而沒有其他的樂趣。就像我媽說的,等我工作後再打扮,可是工作後在我媽眼裡還會有比打扮更重要的事情做,比如結婚生娃帶孩子,我媽是不是又要說等孩子長大了,不用帶了,再打扮呢???!

我媽以我為自豪,河北高考大家都明白,當年高考我是我們村考的最高的。我媽一直認為這和她的管教是離不開的,這一點我承認,但我想說的是我媽把我管的太細了。可能在農村,普遍孩子是放養式,家裡人不太管,每天在街上亂逛亂玩,而我不一樣,從小是小公舉似的養著(ps:我家沒錢,不富裕)雖然沒錢,但是還是把超出我們家經濟水平的東西給我,享受著農村孩子沒有的一些小玩具和零食。不讓我幹活,因為我的任務是學習。目前大三,還沒怎麼下過廚房;高中有次學校停水,我媽把我的內衣內褲帶回家洗;總之我媽沒有把我當農村孩子養,管的很細。大學前沒有去過石家莊市區,沒我去過KTV,,,有關學習的東西不管多貴都會買,而我家現在還沒有wifi和電腦,我高中的英語字典200+,而現在便宜的網費一個月不到100;電視是我爸媽96年結婚的,到現在沒有換過。

想說的還有很多,可是太晚了,我要睡覺了,改天再來寫


畢竟出發點不一樣

經歷過不同事的兩代人

事實上

我認為做不到真正的理解

人和人之間的理解很困難

無論是多麼親密的關係

這沒辦法

我記得有一次和媽媽說放假想出去打工

她說那不在家學習了?

所以說,想的不一樣

–––––––––––––––––––––––––––––

最可怕的事往往都是以愛的名義做出來的

祝好?


我在家也是經常被我爸說,想當年我小時候怎樣怎樣,他說那個年代老人在家裡都是皇上。午飯吃麵條,都是老人先把麵條吃了,其他人喝湯的。。。每次我都無言以對。

可是我說的是時代不同了,就跟老炮兒似的。很多東西在父輩,爺爺輩兒他們那都是不理解的。其實時代哭了我們父輩這一代人,小時候過不上好日子(對於農村來說),終於成家立業了,還要給孩子買樓買車。

我們能做的無非是解釋一下,解釋不通就閉嘴聽著就好了吧


推薦閱讀:

好不容易回一次家,為什麼我媽一定要把心情好好的你弄到心煩氣躁才肯罷休?
如何排解主動給父母錢和被要錢的兩種截然不同感?
父母在觀念上不認為精神類癥狀是「病」,也不支持醫療手段解決,應當如何說服他們?
不知道在這種情況下該怎麼樣和父母相處?

TAG:心理諮詢 | 父母 | 與父母相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