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歐洲人有固定伴侶,在一起生活,養育子女,卻選擇不結婚?
我認識的很多歐洲人包括英國人,有常年一起生活的固定伴侶有的幾年,有的三四十年,他們都選擇不結婚。他們組成"家庭"一起撫養兒女。作為一個旁觀者我看不出他們和已婚家庭的區別。基督教在這些歐洲地區對人的約束力越來越小了,從現在的這麼多歐洲人對待婚姻的態度就可以看出。我想知道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歐洲人做出這樣的選擇。不知是否其他以西方文化為主流的地區也有類似的現象。
這個可以說的方面很多。
首先,現代社會很多人把婚姻包裝成神聖的、以感情為核心的體系。但實際上,感情不是核心,兩個人有感情,不需要結婚也能生活一輩子,婚姻也不神聖,剝去這些世俗的偽裝,婚姻的本質只是一種對於後代撫養和財務分配方式的契約。
而且,婚姻不但是契約,還是一種格式合同,在同一個國家有這麼多男人女人,眾口難調,有兩個男的手牽手結婚的,有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五十度灰化肥會揮發的,卻被要求用同一種格式合同套用所有人的情況,本身也不現實。
其次,曾經普遍接受這種契約的原因在於,雖然不合理,但是國家合法承認的對後代撫養方式的契約只有這麼一種,不接受這種契約的撫養後代會非常困難(我不是在黑社會撫養費啦啦啦啦),但是隨著生產力的提升,養老和育兒社會化了,個人完全可以不靠後代反哺獨立獲得養老,育兒也獲得了國家給予的從疫苗到牛奶到教育全方位的福利,使原本婚姻的功能性大幅降低。
最後,少子化給予婚姻制度最後一擊。道德本身就是隨著客觀情況變化而變化的,道德原本是未婚生育最後的屏障,但是少子化導致白左將「婚生和非婚生子應當享有同樣的權利」加入了豪華套餐,並獲得了歐洲左翼社會的廣泛贊同。
目前這個星球上非婚生子比例最高的國家是冰島,非婚生子的比例高達60%,比婚生子還多。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這些國家都是一半不到一點這樣。
最後的總結是個人觀點,雖然作為東方人可能不太容易理解,但是我認為婚姻制度肯定會在未來某一天同紙幣一樣瓦解,不過估計我們是看不到這天了。我贊同沒有婚姻證書的家庭,贊同非婚生子平權,並認為現在結婚率的降低、離婚率的上升是一種進步。
謝邀。
結婚是一個非常商業性的東西。一個儀式加一個合同,並不是婚姻的本質。婚姻的本質是在一起生活、養育子女。人類出現結婚這個概念是最近幾千年才有的,以前兩百萬年間不需要任何儀式和合同證明兩個人在一起,孩子就是證據。結婚契約的商業性很傷感情,為了彌補,人們用儀式給結婚加上神聖屬性和浪漫屬性。當然結婚契約本來的目的是好的,是為了明確和保護子女權益和男女雙方的權益。但是西方現代社會即使沒有婚禮、結婚證明,這些權益都自動有法律上乃至道德上的保障,所以在西方,結婚失去了原來在道德法律上的積極意義,而婚禮成為了一個純粹花錢聚會的機會。我覺得沒那麼複雜 就一句話 結婚了錢說不明白
推薦閱讀:
※《東京女子圖鑑》中,綾子如果嫁給了直樹,她會幸福嗎?
※二十多的女人選婚姻看感情而讓四十歲的女人重新選擇,會毫不猶豫的看經濟。如何理智正確看待這種人生選擇?
※為什麼要娶老婆?娶了之後你的什麼都是她的,一切都為了她,為什麼還各種婚前婚後挑剔呢?
※怎樣看待現在大家都勸離不勸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