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球首台3D血管印表機:2分鐘造10厘米血管,前景如何?

中國全球首台3D血管印表機:2分鐘造10厘米血管_3D / IMAX / 虛擬現實_cnBeta.COM

藍光發展宣布全球首創3D血管印表機問世 器官再造成為可能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宋元東) 藍光發展宣布在3D生物列印領域獲得突破性進展。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四川藍光英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成都宣布,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3D生物列印血管項目獲得重大突破,全球首創3D生物血管印表機成功問世。這標誌著藍光發展在精準醫療領域獲得重大進展。

據介紹,不同於市面上現有的3D生物印表機,3D生物血管印表機可以列印出血管獨有的中空結構、多層不同種類細胞,這是世界首創,其中的的核心技術是生物磚(Biosynsphere),即一種新型的、精準的、具有仿生功能的幹細胞培養體系。它以含種子細胞(幹細胞、已分化細胞等)、生長因子和營養成分等組成的「生物墨汁」,結合其他材料層層列印出產品,經列印後培育處理,形成有生理功能的組織結構。「截然不同於使用鈦合金、生物陶瓷、高分子聚合物等原材料的工業3D列印,比如列印假牙、假肢,甚至汽車、房屋等。兩者根本性的區別,在於活性。即3D生物列印是列印出含有細胞成分並具有生物學活性的產品。」藍光英諾董事長任東川說。

同時身為中組部首批「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美國毒理科學院院士、國際再生醫學研究應用與規範聯盟主席、中國3D列印技術產業聯盟生物醫學3D列印理事會執行主席,藍光英諾首席科學家康裕建教授在發布會現場介紹,「構建任何器官,必不可少的元素便是給器官輸送養分的血管,配合藍光英諾的『生物磚』技術,依靠雲平台的數據模型支撐,我們藉助3D生物血管印表機成功的實現了血管再生。這是構建一切人造生物活性器官的基礎,藍光英諾在實現器官再造的路上邁出了堅實一步。」

藍光發展董事長楊鏗在現場表示 ,3D生物列印血管的突破性意義在於,藍光英諾利用幹細胞為核心的3D生物列印技術體系已經完備,其中包括醫療影像雲平台、生物墨汁、3D生物印表機和列印後處理系統四大核心技術體系。有了這套技術體系,使得器官再造在未來成為可能。楊鏗說,一年多前,由藍光英諾參與研發的3D生物列印血管項目入圍「國家863計劃」,科研時間為期三年,但藍光英諾僅僅花費一年半的時間就提前實現重大技術突破。

楊鏗還回顧了與康裕建教授的合作歷程,一方面藍光發展正在尋求戰略轉型,而康裕建教授回國後正尋求進一步的技術突破和價值實現,雙方可謂一拍即合。楊鏗回答記者提問時還表示,公司做3D列印是一項長遠的戰略考量,絕不做項目投機。藍光英諾是一個平台,每個項目、產品都可能是一個科學小組和股權結構獨立的公司。藍光未來會持續向平台投資。這種「核心技術+資本」、「科學家+企業家」的新型創業模式,賦予科學家股權,設立合伙人機制,為科學家提供創業平台。康裕建教授,正是在這種模式下出任藍光英諾首席科學家和首席執行官。

藍光發展此前公告已投入2.15億元用於技術研發和科研團隊建設。藍光英諾還建立合伙人機制,由藍光英諾核心人員對公司進行增資,增資總金額為1615萬元。


人類已經快有把想像中的物品變成事實的能力了。


這用的是傳統組織工程構建方法,創新性有限。

血管的直徑比長度更重要,精細才是金標準。

推出之前我還在疑惑,為何稱為「血管印表機」而非「成功列印血管化組織」,原來這機器只能打血管。

視頻:中國研製出全球首台3D血管印表機(圖)_鳳凰資訊


用生物材料做出有中空結構的管子很容易,不一定要3D列印的方法,利用簡單的模具就可以做出來,而且其精細程度不一定比列印的方法低。組織器官的製備,其瓶頸技術一直在於生物方面,就是說列印出來的或者組裝起來的細胞能不能存活,能不能分化、遷移、相互建立各種各樣的活性聯繫,人造組織器官比製造速度比製造效率的時代還遠遠沒有到來,達不到上述條件人造組織器官只是一個毫無卵用的空殼,金屬的或者塑的列印件至少可以作為個工藝品來看看。報道提到的核心技術是「生物磚」,概念也不是最新的,很像早已有之的「生物微囊」,是不是重大突破,最終還是得看培養後的細胞狀態,肉眼結構感覺都是鬧著玩的,不過民眾確實喜歡這個。


3D生物列印血管動物在體實驗已經成功,下一步申請臨床實驗,這速度,不服不行喲

新聞地址http://mp.weixin.qq.com/s/gN8uc8f42X9ULYNuK_-bqg


推薦閱讀:

手機需不需要 2K 屏?
什麼決定著手機充電速度的快慢?
某些郵箱軟體可以收發Gmail,沒有違反國家規定嗎?
如何評價王自如說手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在哪裡能夠學習到3d列印技術?

TAG:新聞 | 科技 | 中國 | 醫學 | 3D列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