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關係果真如網上傳言嗎?國家關係可以超越利益嗎?
謝邀。
首先回答題主的問題:
一、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關係確實非常好。
二、國際關係不能超越國家利益。
因為中國和巴基斯坦的親密關係本身就建立在國家利益之上,最初交好的原因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這個敵人呢,當然就是三哥了~
國際政治是一個充滿利益博弈、重視歷史沿襲的理性領域,去傳唱那些網上流行的「巴鐵」段子無益於發現問題的本質。三國的局勢為什麼會變成如今這樣,我們還是先回顧一下歷史吧。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宿怨來源於印度歷史上長期的宗教衝突,11世紀伊斯蘭教傳入印度,它是伴隨著穆斯林突厥人的征服而來的。在此之後,印度逐漸形成了上層穆斯林和下層印度教徒的分野,雙方一直衝突不斷,誰也不能將誰同化。在英殖民時期,雙方為了脫離殖民統治雖有合作,但大部分時間還是處於對立狀態。腐國勢力退出印度後,兩者又因為印巴分治中一些民族雜居地區的歸屬問題爆發了很多武裝衝突,這其中伴隨著大量的人口遷徙和宗教仇殺,這些問題中最嚴重的就是克什米爾問題。
英屬印度除了英國直轄的地區,還有一些具有宣誓效忠英國但保有相對獨立地位的土邦,克什米爾就是其中一個。根據印度獨立的方案,這些土邦可以根據王公的意願自願加入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個土邦的王公打算讓克什米爾獨立,在印巴衝突中處於中立地位,但巴基斯坦試圖武統該地區,於是王公宣布加入印度,印度隨即出兵克什米爾,爆發了第一次印巴戰爭(克什米爾戰爭)。
後來儘管在聯合國的干預下雙方停火,並劃定了克什米爾地區的歸屬,但是雙方對這個結果都不滿意;因此克什米爾問題就成了印巴的炸藥桶。在後來,圍繞這個地區的爭端又爆發了第二次印巴戰爭。
(綠色為巴基斯坦實際控制區,紫色為印度實際控制區,黃色是中國實際控制的阿賽克欽等地)中國和巴基斯坦交好的關鍵時間點是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爭。這場戰爭最初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取得了軍事勝利,但後來印度發起猛烈的反擊,巴基斯坦受到重創。在這場戰爭中,美國出於對自身南亞政策的考量,不願意站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任何一方,故而中斷了對印巴雙方的援助。因此,幾近崩潰的巴基斯坦便向中國發起多次求助,而中國積極予以回應:中國在自身物資匱乏的情況下向巴基斯坦提供大量武器和物資的援助,同時在中印邊境集結軍隊,以圍魏救趙的方式迫使印度停火,巴基斯坦才得以度過1965年戰爭的難關。
事實上在此之前,巴基斯坦和中國就已經有走近的趨向,原因自然也是印度:因為在1962年,中國和印度曾經爆發過一場邊境戰爭——在中印邊境戰爭之後美國為了遏制中國而加大了對印度的軍事援助,超過了巴基斯坦,美國和巴基斯坦的關係漸漸惡化,所以第二次印巴戰爭中國和巴基斯坦走在一起便是順水推舟的事情。
(吼吼!一輛摩托車能運8個步兵的國家誰不害怕!)
於是,兩國出於對抗印度的原因建立了牢固的夥伴關係。巴基斯坦需要依靠中國這樣的靠山對抗最大的敵人,而中國也需要巴基斯坦這樣一個友邦來制衡印度。後來隨著中蘇交惡,而印度與蘇聯的關係日趨緊密(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即以蘇軍為後盾),中國自然也與巴基斯坦建立了更加密切的關係。
而今天,巴基斯坦對中國而言的意義已經不僅僅是制衡印度,更是一個通往中東的橋頭堡。
巴基斯坦儘管資源貧乏、國家貧弱,但是對於中國而言,它的地理位置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緣價值。這一點在地圖上就有直觀的顯現:
(請看白線,巴基斯坦是直接溝通中國和伊朗等波斯灣沿岸石油輸出國的通道)
中國與巴基斯坦正在計劃修建的中巴鐵路正是出於這樣的目的:
如果中巴鐵路建成,對中國而言,巴基斯坦這條陸路打通,不僅會縮短中國與中東貿易的距離,更能夠使中國與中東的貿易(尤其是油氣進口)減少對印度洋沿岸國家和東南亞國家的依賴。
而對於巴基斯坦而言,能夠成為溝通中國和中東兩大經濟體的橋樑,對它經濟的帶動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以上是中國和巴基斯坦得以建立,並將會長期保持友好關係的原因。它們在一起,不是因為在歷史上有過交集,也不是因為文化上有多麼親密的關聯,更不是因為一些網友熱衷於傳頌的友誼和感情勝過一切;兩國得以捆綁在一起的唯一緣由,就是它們保持良好的關係可以實現雙方利益的同時增長。
誠然,兩個國家交好的原動力是一致的國家利益。然而。國家和國家之間的關係是複雜的,但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單純的。在它們交好的時間裡,由於雙方切實的互惠,加之政府和主流媒體的宣傳,民眾之間自然會產生強烈的親切感;而民眾之間的親切感可以進一步加強雙方的合作和互利,再度產生親切感,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這樣的圖片可以在鐵血西陸等網站找到很多,我們不能認定這個語境下的True Friends也是建立在利益之上;兩國在民眾層面的友誼往往是真摯和感性的)
但是這種民間的親切,絕不意味著國際關係可以超越利益,因為這種親切本身來自利益,也受制於利益。對於手握權力的政客而言,為了國家利益,他們要對一切外交事務進行冷靜而理性的考量,不會受感情左右;而對於民眾樸實而單純的情感,它得來和消退都很容易。正如70年代的年輕人不會理解50年代中國和蘇聯的友好,而當代的年輕人也難以想像80年代的中日蜜月;經歷過兩次百年戰爭的英國人和法國人,或許接受不了自己的子孫會在索姆河或敦刻爾克並肩作戰;二戰時的法國人更是永遠無法想到,二十年後的自己會和千年宿敵德國建立最堅固的同盟。
這是因為,大部分民眾對另一個國家的感受都是來自宣傳的力量,除了真正感受過來自異國的溫暖的人和遭受過異國苦難的人,以及那些擅長理性分析國際關係的人,大部分人對異國的看法其實都是霧裡看花——宣傳的力量很容易左右普通人的觀點。如果一國政府出於利益的原因與另一個國家交好或交惡,那麼通過宣傳的力量影響該國民眾對另一國的好惡,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總之,鴨先知可以拍著胸脯預測,在可預見的未來,只要印度仍然是區域大國,巴基斯坦和中國就會繼續保持良好的關係。這種關係將在中國與巴基斯坦的經濟合作中得以加強,並會在切實的互利和雙方的輿論宣傳下使兩國的民間保持長久的親切。但是這一切都建立在中巴有著相同的國家利益的基礎之上。
中巴關係是中國國際關係的重中之重,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其重要程度超過東海 南海 台灣。不僅僅是與印度的制衡,更關係到中國對伊朗 阿富汗的影響,對中東的力量輻射,及中東話語權的實現,進而實現中國成為世界主要一極的國家目標。近年來中國與世界主要力量的博弈,所取得的成果與穩定的中巴關係密不可分。
國家層面上,只有永恆的利益,鑒於地緣因素,中巴也是迫不得已。觸動了核心利益,誰怕誰。如果哪天印度沒了,恐怕也好不下去了。人民層面上,誰家都有好人,誰家都有王八蛋種族歧視的。所以,是挺好,但沒那麼好。
國家利益高於一切
貌似中學政治課本上就有清楚的寫過一句話,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忘了是哪本政治課本了,但當時這句話就印腦子裡了。
沒有中印那一仗之前,巴基斯坦是美國人民的好朋友,基本是最反對新中國的國家之一。然後中印打了一仗,中國和印度的關係一下就下去了,和巴基斯坦的關係卻突然好了起來。
所以還是背背初中政治吧
國際關係的決定因素是國家利益。連教科書都這樣寫,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中國和巴基斯坦關係好,最主要是因為中國和印度關係不怎麼好,巴基斯坦和印度是死敵。巴基斯坦要扛過印度,必須要中國的支持。敵人的敵人是朋友,差不多就是這樣了利益需要罷了,真正的盟友那是像美英那樣,無論是意識形態、文化、人種、都能互相認同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美國第七艦隊的嚴重腐敗問題?
※怎麼看美韓在韓國部署薩德導彈防禦系統?此系統對中國的危害有多大?
※如何看待美國宣布退出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
※如果世界出現一位超能力者掌權,現實會變成怎樣?
※為什麼在很多國家都有兩個實力相近的政黨,角逐總統,首相的職位?不是三個,四個實力相近的政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