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梳理當代詩詞發展脈絡?

在中國,當代指建國之後,當然因為某躍進某革,傳統文化凋敝,真正當代詩詞重新開始發展也得到改革開放以後,到現在撐死也算不到三十年。但是由於信息傳播交流速度有了天翻地覆的進步,短短二十五六年間詩詞圈子就形成了相當可觀的局面。

以前看過水榭木的一篇文,理了理網詩圈的發展脈絡,但覺得還是失之隨意粗略,並且頗有些年頭,僅僅通過幾個主要論壇的變遷列舉了一些人名,實在不足以解渴。更加上局限於網詩圈,不免有促狹之感。哪怕包括其他的文,如孟依依的《十年》,更應該是一篇個人感想,實在無足以窺見當代詩詞發展脈絡的全貌。

的確現在網詩圈發展相當迅速,傑出詩人非少,軍持蒓客噓堂三人大名如雷貫耳,包括還有其他許多許多有名的詩人。

但是,現在似乎很少提到「正統」學術派的人物,葉嘉瑩大約是很少幾個有名氣的。包括哪怕網詩圈,個人感覺,軍持蒓客噓堂所代表的似乎還是十年前那個論壇鼎盛的年代。到了現在,十年過去,當代詩詞——無論是網詩圈還是學術派,甚至是常遭嘲諷的詩詞協會——究竟發展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局面,是否有新發展新趨勢新面孔?而當代詩詞二十五六年以來的發展脈絡——這肯定不可能用幾個人名幾個論壇就能概括得清——又是怎麼樣?


因個人對網路詩詞關注頗多,也寫了頗多研究、探討文章,所以來簡要說說。
在中國,當代指建國之後,當然因為某躍進某革,傳統文化凋敝,真正當代詩詞重新開始發展也得到改革開放以後,到現在撐死也算不到三十年。但是由於信息傳播交流速度有了天翻地覆的進步,短短二十五六年間詩詞圈子就形成了相當可觀的局面。
殘荷按:當然因為某躍進某革,傳統文化凋敝。這個因果說明得不夠全面、準確,假設當時中國沒有發生文革、大躍進,社會平穩發展,傳統文化能不能恢復到晚清以前的地位?我想仍然是不可能的。在社會物質和文化生產都遠較以前豐富,並且整個社會逐漸走向娛樂化的時候,詩詞這一傳統社會中「無所不能」的藝術肯定要逐步失去它的領地,走向陽春白雪已是必然,文革等運動充其量是加速了這一進程。台灣據說傳統文化比大陸保持好得多,但可以問,多少人喜歡音樂、體育、電影和遊戲,而還有多少人喜歡並創作詩詞?詩詞處在這樣的大勢之下,範圍之窄化、欣賞之小圈子是必然的。不諳此大勢,我想對詩詞之未來所見大概也近乎夢囈了。

以前看過水榭木的一篇文,理了理網詩圈的發展脈絡,但覺得還是失之隨意粗略,並且頗有些年頭,僅僅通過幾個主要論壇的變遷列舉了一些人名,實在不足以解渴。更加上局限於網詩圈,不免有促狹之感。哪怕包括其他的文,如孟依依的《十年》,更應該是一篇個人感想,實在無足以窺見當代詩詞發展脈絡的全貌。
的確現在網詩圈發展相當迅速,傑出詩人非少,軍持蒓客噓堂三人大名如雷貫耳,包括還有其他許多許多有名的詩人。
殘荷按:當代詩詞發展脈絡的全貌,我認為並不太複雜。一般認為有傳統、實驗兩派,系統分析的文章推薦:
馬大勇 種子推翻泥土,溪流洗亮星辰——網路詩詞十年盤點
馬大勇原文:種子推翻泥土,溪流洗亮星辰――網路詩詞十年盤點
兩邊各有頗多重要人物。蒓客傳統(成就主要在七律和長調),噓堂實驗(五古和雜言),軍持在中間(詞和七絕)。但他們三人成就遠不足代表當代詩壇的全部。與他們勢力相當或者相近的至少有數十人。要比較詳細了解當代詩壇面貌,推薦這樣幾個選本:蘇無名點將錄、留取殘荷網人七絕三百首和城市詩詞三百首、檀作文網路詩詞年選。另外百花潭網也收藏了不少網路詩詞史的文章。

但是,現在似乎很少提到「正統」學術派的人物,葉嘉瑩大約是很少幾個有名氣的。包括哪怕網詩圈,個人感覺,軍持蒓客噓堂所代表的似乎還是十年前那個論壇鼎盛的年代。到了現在,十年過去,當代詩詞——無論是網詩圈還是學術派,甚至是常遭嘲諷的詩詞協會——究竟發展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局面,是否有新發展新趨勢新面孔?而當代詩詞二十五六年以來的發展脈絡——這肯定不可能用幾個人名幾個論壇就能概括得清——又是怎麼樣?

殘荷按:所謂的很少提實際上是老一輩作者網上不夠活躍導致的(另外,學院派交流圈子也頗狹窄,但其中不乏高手)。老輩作者主要集中在持社中,裡面陣容強大。惟一實力可以抗衡的大概只有留社作者了。其他承社、銘社等都陶化涵蓄不夠。十年過去,網路中堅仍然是60、70後。這部分優秀作者最多,經歷也最豐富。40、50後實力強勁的老輩已然無多,80後儘管出現若干一流作手,但仍不足與70後抗衡。90後更無足論,佳者寥若晨星。

~~~~~~~~~~~~~~~~~~~~~~~~~~~~

補充個人編的幾個資料:

網路詩詞小史 - 【小盤谷】賞析切磋 - 平山清韻 - Powered by Discuz!

當代詩詞精華錄(留取殘荷選編)2016.11.20 - 【木蘭院】專題個集 - 平山清韻 - Powered by Discuz!

補充一點觀感。現在這個圈內自說自話的現象很嚴重,當然文人相輕(其實也就是太看得起自己),古今也許差不多。譬如

一、獨孤食肉獸就說哈佛田曉菲評論是垃圾。。。

二、胡馬說現代詩都不行。

三、某位知友說中國詩詞大會所以火,都是意識形態的產物。

自然胡馬和獸都各有成就,但如果一個詩詞初學者誤信這樣的言論,那真走到溝里去了。


給愚溪點了個贊,有人總結總結當代詩詞也挺好的。畢竟還是有人在乎嘛。要真是無人問津就太可悲了。

不過這種近似於「文學史」的工作,我覺得現在做還是太早,而且也無助於個人詩詞水平的提高。我總有個偏見,為文學寫史的人不是第一流的文學家。


宋詞分六期已經算比較細了~三百年王氣,平分下來,每期足足有五十年,哥們。一種趨勢潮流,持續個三十年再正常不過。年富力強的軍持、蒓客、噓堂,仍然是當代詩詞的中堅。

順便,水榭木是什麼狗屁?


二十世紀舊詩史 - 徐晉如

第一章 新世紀的曙光——詩界革命

就舊體詩詞畛域而言,從20世紀初直至五四運動以前的創作應視作上半個世紀的延續。清代的學風、詩風都在深深地影響著當時的創作者。被梁啟超認為是「志節學行思想為我中國二十世紀開幕第一人」的譚嗣同(《飲冰室詩話》第二則),雖在戊戌變法失敗後不幸殉難,他的詩歌創作卻使人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他的詩集《莽莽蒼蒼齋詩集》中滿是精衛填海般的勇決。「與其死於蜮,孰若死於虎」(鸚鵡洲吊彌正平)、「短衣長劍入秦去,亂峰洶湧森如戈」(秦嶺),並具及汝偕亡之慨。正像他在思想著作《仁學》第二十章里所說,「鄉愿賊德」,他的詩作和志行均在實踐著這句話。

同在戊戌變法中遇難的「六君子」之一劉光第的詩歌創作也取得很大的成就。他的詩高潔芬芳,如絕代佳人,眉宇中卻自蘊一股英氣。《遠心》:「遠心無雜跡,隨在得真還。閱世摩孤劍,圍書坐萬山。雪天生氣出,人海寄身閑。愧少匡時略,梅花且閉關。」《百感》則云:「百感愁交集,群生劫始過。壓雲龍氣鬱,迷月雁行訛。變相逃殷鑒,雄心誤魯戈。東方非野燒,神王天火多。」又如《蕙沼》:「美人泣空谷,容華難久持。香草不見懷,憔悴薪刈之。靈根托幽緒,芳意結華池。涼薰度仁惠,微波扇離披。衰榮在靡常,人事同運期。願紉君子佩,終朝奉光儀。苕年萬自愛,勿為霜露萎。霜露無時至,高節難變衰。」

無論是譚嗣同,還是劉光第,他們的詩中都表現出對於歷史與社會的關懷,都表現出為著拯救與改造而不惜犧牲的獻身精神。這種關懷、這種精神成為二十世紀前期詩界革命派詩人與南社許多作家共同的抒情內容。

1900年2月,梁啟超有鑒於有儕間在詩歌情感上的上述共同的傾向,在他的名文《夏威夷遊記》中提出了「詩界革命」的口號,認為黃遵憲、夏曾佑、譚嗣同、丘逢甲等人的實踐是在進行著詩歌領域的一場深刻的革命。梁啟超主要是從語言方面著眼,針對當時的一些詩人善選新語句作出評論。梁啟超提出來的詩界革命的三點主張「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語句,而又須以古人風格入之」沒有涉及詩歌的本體問題,他所推崇的一些詩人也與他的意見多不盡合,因此詩界革命並沒有形成新的詩歌傳統,更與後來五四白話詩的興起毫不相干。儘管如此,被梁啟超點入詩界革命名簿的詩人仍是值得注意的。

黃遵憲(1848-1905),字公度,廣東嘉應州人。清光緒二年中舉,先後曾作為我國外交官員出使日本、美國、英國、新加坡等地。後因參與維新活動被斥歸粵。自定《人境廬詩草》、《日本雜事詩》。全部詩作現有錢仲聯校釋本。黃遵憲很擅長吟詠新事物,往往旁徵博引,表現出驚人的才力。同時,他善於援新語彙入詩,如「文章巨蟹橫行日,世界群龍見首時」(《酬曾重伯編修》)、「爭問三分鼎,橫張十字旗」(《書憤》)、「孰能張網羅,盡殺革命徒」、「嗚呼專制國,今既四千歲。豈謂及余身,竟能見國會」(《夢中紀夢述寄梁任父》)。《登巴黎鐵塔》、《今別離》都是他的名篇。《今別離》第一首:「別腸轉如輪,一刻即萬周。眼見雙輪馳,益增中心憂。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車舟。車舟載離別,行止猶自由。今日舟與車,并力生離愁。明知須臾景,不許稍綢繆。鐘聲一及時,頃刻不少留。雖有萬鈞柁,動如繞指柔。豈無打頭風,亦不畏石尤。送者未及返,君在天盡頭。望影倏不見,煙波杳悠悠。去矣一何速,歸定留滯不?所願君歸時,快乘輕氣球。」此類詩雖有佳處,總不免有刻意為之之嫌,並非出自生命的需要,因此也算不上特別的好詩,也就難以行之久遠。

黃遵憲的創作成就主要表現在他的史詩作品中。

黃遵憲生活的時代,正是亞洲風雲變幻的時代。每有時事,公度常訴諸詩。戊戌變法失敗以後,黃遵憲更是重新補作了許多指涉早年時務的詩作,大都稱得上鴻篇巨製。這些都是史詩,而不是像杜甫的作品那樣,僅被看成是詩史。《流求歌》有感於曾為中國附庸的琉球國為日本所滅:「一旦維新時事異,二百餘藩齊改制。覆巢豈有完卵心,顧器略存投鼠忌。公堂才錫藩臣宴,鋒車竟走降王傳。剛聞守約比交鄰,忽爾廢藩夷九縣。」他借琉球亡國之臣的口吻,寄託自身的感慨:「白頭老臣倚牆哭,頹髻斜簪衣慘綠。自嗟流蕩作波臣,細訴興亡溯天蹴。」在詩中,他往往作為歷史的觀察者出現,因之總難以到達最沉痛的境界。

《錫蘭島卧佛》是黃遵憲作品中最具光彩的一篇,代表了他的史詩創作的巔峰。這首詩借他人史實,感慨自己的父母之邦的命運:「吁嗟古名國,興廢殊無常。羅馬善法律,希臘工文章。開化首埃及,今亦歸淪亡。念我亞細亞,大國居中央,堯舜四千年,聖賢代相望。大哉孔子道,上繼皇哉唐,血氣悉尊親,聲名被八荒。到今四夷侵,盡撤諸邊防。」作者希望見到「海無烈風作,地降甘露祥,人人仰震旦,誰侮黃種黃」的局面,針對無情的現實,他發出「弱供萬國役,治則天下強」的理性的聲音。然而最終「明王久不作,四顧心茫茫」,理想總敵不過無情的現實,這從一個側面可以看出他戊戌變法後鬱憤悲涼的心境。在這首長達數千言的長篇五古當中,黃遵憲大量運用排比鋪陳的手法,使得詩句如廬山飛瀑,直瀉而下:「我聞舒五指,化作獅子雄,能令眾醉象,敗竄頭籠東。何不敕獸王,俾當敵人沖?我聞觕大力,手張祖王弓,射過七鐵豬,入地千萬重。何不矢一發,再張力士鋒?我聞四海水,悉納毛孔中,蛟龍與魚鱉,眾生無不容。何不口一吸,令化諸毛蟲?我聞大千界,一擊成虛空,譬擲陶家輪,極遠到無窮。何不氣一噴,散為鞞藍風?我聞三昧火,燒身光熊熊,千眼金剛杵,頭出煙焰紅。何不呼阿奴,一用天火攻?我聞安息香,力能敕毒龍,尾擊須彌山,波濤聲洶洶。何不呼小婢,悉遣河神從?我聞阿修羅,橫攻善見宮,流盡赤蚌血,藕絲遁無蹤。何不取天仗,壓制群魔凶?我聞毗琉璃,素守南天封,薜荔鳩盤荼,萬鬼聲喁喁。何不飭鬼兵,力助天王功?惟佛大法王,兼綜諸神通,聲聞諸弟子,遞傳術猶工。如何斂手退,一任敵橫縱,竟使清凈土,概變腥膻戎?五方萬天祠,一齊鳴鼓鍾。遙望西王母,虎齒髮蓬蓬,合上皇帝號,萬寶朝河宗。佛力遂掃地,感嘆摧肝胸。」

黃遵憲另有《番客篇》、《悲平壤》、《哭威海》、《台灣行》等史詩,都很出色。

《夢中紀夢述寄梁任父》是黃遵憲五古大篇中最纏綿悱惻的一首。「人言廿世紀,無復容帝制。舉世趨大同,度勢有必至。懷刺久磨滅,惜哉我老矣。日去不可追,河清究難俟。倘見德化成,願緩須臾死。」就中哀憤,令人不忍卒讀。篇尾云:「我慚嘉富洱,子慕瑪志尼。與子平生願,終難償所期。何時睡君榻,同話夢境迷?即今不識路,夢亦徒相思。」更有閬風高處,不勝凄涼寂寞之慨。作此詩次年,黃遵憲即與世長辭,終年58歲。

丘逢甲(18**-1912),亦名秉淵,字仙根,又字吉甫,號蟄庵、仲閼、華嚴子。後改名倉海,世稱倉海先生。他是自屈原以後作品最富生命張力的詩人。他的偉大人格同他在詩歌創作上所取得的成就都是歷代詩人中所罕見的。

丘逢甲18**年出生在台灣苗栗縣,14歲應童子試冠於全台。在他二十歲左右的時候,他就開始留意時務,比較主動地去接受西方文化。後中己丑科進士,殿試點工部虞衡司主事。但其時朝廷積弱,清政府面對資本主義列強的侵略節節敗退,丘逢甲很希望能為國家作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於是,不久他就以親老歸養為由回到台灣,先後主講於台中宏文書院、台南羅山書院、嘉義崇文書院等處。他鼓吹維新,在講學過程中很重視時務新學,贏得台灣士民的廣泛尊重。

甲午戰爭以後,清政府被迫簽署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寶島台灣割讓給了日本。丘逢甲聞訊大慟,他「刺血三上書,呼天不得值」(《重送頌臣》),朝廷割地之議既成,丘逢甲首倡自主自救之說,他痛哭道:「余早知有今日矣。雖然,台灣者,吾台人之所自有,何得任人之私相授受。朝廷雖棄我,我豈可復自棄耶?」(江山淵:《丘逢甲傳》)在台灣義士的支持下,丘逢甲起草了一部臨時憲法,宣布台灣獨立,是為台灣共和國。選總統、副總統各一人。開設議院,為立法機關。制定官制,分內部、外部、軍部等各機構。以藍地黃虎旗圖案為國旗、國徽。台灣民眾挽巡撫唐景崧為總統,同時推舉丘逢甲為副總統兼大將軍。

但是清政府不但不支持台灣軍民的正義行動,反而電令台灣文武官員內渡,同時下令,沿海各省都不得向台灣運餉輸兵。面對日軍的強大攻勢,台灣領導階層的內部矛盾也有所激化。唐景崧與英勇善戰的黑旗營將領劉永福在越南共事時就不睦,來台後怨隙日甚,他任台灣巡撫,自守台北,而分劉永福軍守台南。丘逢甲意識到台北為全台根本,而唐景崧在用兵能力上遠不逮劉永福,台北一失守,台南必將孤守無援,因此極力勸戒,一力調停。無奈唐景崧固執己見,兩軍分守,最終給了日軍以可乘之機。

在台軍士多為外省之人,對台灣的得失漠不關心。唐景崧治軍又不知嚴律屬下。五月十二日日軍在基隆登陸,唐景崧聽任部屬吳國華包干臣爭功內訌,坐失軍機。丘逢甲數陳治兵方略,唐景崧均未聽從。唐誤用貪生怕死的黃義德,不交一戰,逃歸台北,使日軍拱手而得軍事要地獅球嶺。丘逢甲請斬黃義德以謝台灣軍民,景崧又不敢從。獅球嶺失守的次日,台灣潰兵入城淫掠,唐景崧莫知計所從出,逃歸廈門。丘逢甲聞訊痛哭道:「吾台其去矣。誤我台民,一至此極,景崧之肉,尚可食乎?」(江山淵:《丘逢甲傳》)一面招集義兵,剿滅為惡的潰兵。但其時府庫軍械都入潰兵之手,義兵反而落敗。台灣潰兵在城中肆意擄掠了三天,日軍還未來。丘逢甲又收拾殘局,重組義軍,埋伏在日軍行進途中,予以狙擊。這一仗還是落敗了。丘逢甲遁身鄉間,日軍佔領台北。不久日軍又攻陷台南,寶島台灣從此淪落在侵略者的鐵蹄之下。丘逢甲只得懷著一腔幽憤離開故土,來到廣東。此1895年(乙未)秋間事。

丘逢甲內渡以後,自署為台灣遺民,在廣東從事教育活動。平常他與遭貶斥南歸的愛國詩人黃遵憲相互切磋,相互砥礪。與此同時,他創辦新式學堂,主張強民智以救國。從1906年起,丘逢甲與同盟會黨人有了交往,為革命事業作了不少工作。1912年,長期憂念國事的丘逢甲因病仙逝,年僅49歲。

丘逢甲行世的詩集《嶺雲海日樓詩抄》中所選多為1895年內渡以後所作。詩人感懷今昔,終日處在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的憂煎之中。因此為詩慷慨悲涼,豪壯激越,激蕩著風雷之聲。丘逢甲狀貌奇偉,曾有人以為他是武科功名,(他有《鄉間有誤以予為武進士者戲紀以詩》一詩紀其事)但因為他具備卓越的語言天賦,對審美層面的事物有著敏銳的把握,故其詩也不失流麗清圓的一面。整體風格與屈原很接近。

丘逢甲古近體皆所擅能,近體尤以七律組詩為工。他的《秋懷八首》組詩,始作於1896年,以後多次重複這一題材。詩中涌動著的是岩漿一般的激情。如:「鏡中白髮愁來早,衣上緇塵劫後深」;「天涯自灑看花淚,叢菊於今已兩開」;「明鬼徑須從墨翟,望洋聊與說莊周」;「浮海已憐吾道廢,移山誰憫此公愚」。(1896年作《秋懷》)每一句均具無窮之沉痛,每一句均由血寫就。他的詩里充塞著天地間的浩然之氣,表現出對於奇瑰雄偉的意象的偏好。如「山海龍呼愁變夏,春秋麟泣戒書夷」;「電駭雷驚局屢新,夢中愁見海揚塵」;「殺運百年兵氣白,飛機萬里石雲青」。(《歲暮雜感》)

但是對於丘逢甲這樣具有最充沛的情感的詩人而言,近體無疑不能盡情傾瀉他的所思所感。丘逢甲的五言古詩蒼勁瘦硬,誠能得此一體裁的理趣。計作17篇的五古組詩《說潮》、計作20篇的五古組詩《游羅浮》均應視作他的代表之作。《雜詩》三首借上古神話,影射當時現實,其中有這樣的句子:「共工觸天柱,西北遂傾墜。重煩五色石,復得定天位。神媧抑何心?補天不補地。東南大海中,遂令日生事。」然而最適合他的性情、最足供其馳驅的體裁是七言古詩。如1896年作《大風雨歌》:「烏輪晦光兔魄死,海上群龍方戲水。力撼乾紐搖坤維,駭聽東南大風起。大風吹云云飛揚,八荒一氣雲茫茫。絕無天地但有海,只恐人物沉汪洋。誰鞭電鞭鼓雷鼓?忽起蛟龍滿空舞。池中方困人不知,世眼驚看得雲雨。一風三日不得停,雲昏雨黑宵冥冥。直疑天老易混沌,萬古無復長空青。誰知淫雨有時定,妄用推測群相驚。風收雲歇天地靜,歸龍捲雨微聞腥。大海無波平如鏡,沐浴日月還晶明。山中道人蘊道妙,六根清凈容長少。風聲雨聲寂不聞,獨撫乾坤髮長嘯。」1898年作《日蝕詩》,表現出作者淵博的學識與精湛的語言駕御能力。丘逢甲《說劍堂集題詞為獨立山人作》云:「劍龍出海辭延津,千年龍性猶難馴。南天星斗避紫氣,下有按劍獨立之山人。山人亦自號老劍,海山蒼茫起光焰。手收劍氣入詩卷,萬朵芙蓉劍花艷。」這幾句可以看作是他自己的人格與作品風格的傳神寫照。在他的七言古詩中瑰奇壯麗的句子隨處可見。如「天風吹琴作變聲,舉尊喝月月倒行。是何年少發奇想,海天漠漠扁舟橫。」(《題風月琴尊圖為菽園作》「噫嘻乎嗟哉!魔風夜扇大海水,妖鳥西飛金兩翅,飛啄群龍龍半死。神龍不死何時起?金仙鉛淚流不止。」(《歐冶子歌》)

不但在意象的選擇上丘逢甲是偏好壯美的一類,在句式的應用上,他也力求衝破平常語的束縛,在詩中運用了大量的散文化句式。與之相適應地,他擅用排比句式,使得作品具有飛流直下的氣勢。《東山松石歌和鄭生》:「太陰黑,耀靈匿,天上風雲慘無色。飛虎伏,神龍蟄,龍化為松虎化石。君不見南海之濱、東山之陰,松蒼蒼兮石碧。松石間,誰所祠?睢陽張許雙靈旗。前游者驅鱷韓昌黎,後則啼鵑帶血之文文山來題詞。諸公皆與此松此石深相知。當松髯兮怒張、石齒兮憤吐,恍惚見斥庭湊,罵祿山而拒蒙古。安知佛骨未焚、別出胡神欲代今之天作之主。大海茫茫,環起胡虜,叛臣不必定在節使府。坐令絳灌五文、隋陸不武,衣冠道喪道實苦。松耶、石耶!安得風雲復奉爾為龍而為虎?吁嗟乎!長白山上有石虎立而參天,下為松花江,松濤萬壑飛龍泉。天昔生真人於其間,真人去今幾世而幾年?漫漫者海,生塵生煙,遮山蜃氣而蛟涎。何來精衛口銜木石欲填海,哀哉海深不可填。我登東山,遠睇長白,北向哀淚,匪淚伊血。古人不我待,誰文章而誰氣節?但見石非石兮松非松,乃古人肝膽之輪囷、冠紱之從容,願拜石作丈、松作公。我昔在韓山,有石曰雙旌。種松其間,畀成梁棟,支大廈之傾,而惜其遲生。松靈石頑,誰使松化石長此冥冥。匪石實頑,石能補西北之天傾,無奈媧皇日聽笙簧謝不能。百神不敢言,石言其事,松聲謖謖嗟天醉,風雲兮不來,空山兀抱龍虎氣。」

丘逢甲深具世間第一等之襟抱,他的理想與哀憤早已超出了傳統意義上孤臣孽子的心情。《汕頭海關歌寄伯瑤》面對「黃沙幻作錦繡場,白日騰上金銀氣」的狀況,感嘆我國遭受西方列強經濟掠奪的嚴峻現實,發出「先王古訓言先醒,可能呼起通國睡?出門莽莽多風塵,無奈天公亦沉醉」的呼聲。面對現實,他既有滿腔的鬱憤,更有理性的思索。同許多別的愛國詩人不一樣,丘逢甲不但有英雄的氣概,更有英雄的手段,而他的理想竟也不能成功,故其心中的鬱郁之氣也最為濃重。他的每一首詩,都是不徒令人傷心一慟,更加令人熱血澎湃。正是他的人格鑄就了他詩歌創作的成就。

詩界革命派詩人中著名的還有蔣智由、夏曾佑、狄平子、康有為、梁啟超等。稍後的金天羽也是走的這條路。蔣智由、夏曾佑與黃遵憲被梁啟超合稱為「近世詩界三傑」。蔣智由(1865-1929),字觀雲,號因明,浙江諸暨人。是清末立憲派的著名人物。有《蔣觀雲先生遺詩》。夏曾佑(1861-1924),字穗卿,號別士、碎佛,浙江錢塘人。詩集見於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近代文學史料》。

第二章 守其不變以履其變:同光體

與詩界革命派並耀於世紀初詩壇的詩歌流派是同光體。

同光體是鄭孝胥、陳衍為標榜他們那一類的風格而提出來的,後來則成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宋詩派的代稱。中國的詩歌發展到唐代才基本成熟,而宋代則有全新的發展。具體地說,唐詩是以樂府風格佔主導,吟詠情性,仍是自然的、樸素的。而宋詩則更加強調文化的底蘊,詩人的天賦固有待乎學問的積累。這是宋詩高出唐詩的地方。同光體之宗宋,源流雖各自不同,在詩中滲透進文化、學問則是此派作家共同的追求。但是同光體的宗宋,跟明代的「瞎眼唐詩」有本質的不同。同光體僅在審美的維度上追求宋詩的風格,而抒寫的情志是詩人所自有,這就保全了詩中主體形象的獨立。而此一點是一切好詩的基本標準。

同光體因學詩方向、活動地域的不同有江西派、閩派、浙派之別。

江西派的代表人物是陳三立。陳三立(1852-1937),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人。他的父親是戊戌變法時期支持維新運動,提倡新學的湖南巡撫陳寶箴。陳三立曾經輔佐其父,為湖南新政作了不少工作。在維新運動失敗以後,父子同被革,永不敘用。陳三立在清亡後以遺老自任,在1937年日寇侵佔北平時絕食而終,表現了中國傳統士大夫的氣節。陳三立詩卓邁前賢,名重當時,他雖是江西詩派首領,但評詩並不抱江西詩派的偏見。他的詩情感濃郁,詞句古奧,其郁然痛忿之處,人罕其匹。如「江湖意緒兼衰病,牆壁公卿問死生」(《人日》)、「匹夫匹婦讎誰復,傾國傾城事已經」(《孟樂大令出示紀憤舊句和答二首》)、「九州人物燈前淚,一舸風波劫外魂」(《十月十四夜飲秦淮酒樓聞陳梅生侍御袁叔輿戶部述出都遇亂事感賦》)、「支離皮骨殘宵見,生死親朋一念收」,哀艷沉著,悲涼蒼勁,這種家國之慟,一般的詩人也未始不能體會,但在審美上總也達不到這樣的張力。《黃公度京卿由海南人境廬寄書並附近詩感賦》:「天荒地變吾仍在,花冷山深奈汝何?萬里書疑隨雁鶩,幾年夢欲飽蛟鼉。孤吟自媚空階月,殘淚猶翻大海波。誰信鐘聲隔人境,還分新月到岩阿。」這種情感,已經突破了天人合一的苑囿,使得情感成為詩的唯一的內容。

陳三立學黃庭堅,的確能夠得其神髓。他的語言奇崛壯麗,極見功力。《與純常相見之明日遂偕尋莫愁湖至則樓館盪沒巨浸中僅存敗屋數椽而已悵然有作》:「別來歲月風雲改,白日雷霆晦光彩。乖龍掉尾掃九州,擲取桑田換滄海。崎嶇九死復相見,驚看各捫頭顱在。旋出涕淚說家國,倔強世間欲何待?江南九月秋草枯,飯了攜君莫愁湖。煙沙漠漠城西隅,巨浸汗漫沒菰蘆。頹牆壞屋掛朽株,飄然艇子浮銀盂,兀坐天地吟老夫。四山眩轉眺無極,向日漁歌猶在側。絕代佳人不可尋,斜陽波面空顏色。千齡萬劫須臾耳,吾心哀樂乃如此。起趁寒鳥啼入城,回頭世外一杯水。」又如《八月二十一日夜宿九江鐵路局樓感賦》:「餘酲倒宵裝,迅犯大江水。擊浪留故聲,鷗鳥留蓐食。系纜湓浦陂,登樓誰主客?撫我所憑欄,劍劍峰見高直。湖光盪山氣,吹沫洗顏色。獰飆壓虛空,轟榻作霹靂。宿昔畫肚人,語笑不在側。枉覓縮地方,痛無補天石。藩籬詎雲固,掎角反樹敵。蠻觸互一逞,鷸蚌終兩厄。涕泣導彎弓,禦侮勢方急。託命漏舟上,呼號儻相及。陋於知人心,滋恐重不德。幽卧翳燈檠,萬慮搖胸臆。」

陳三立的詩才,在當時不但獲得同光體作家的認同,也為詩界革命派詩人梁啟超等人所激賞。江西派著名人物還有王瀣、陳隆恪(三立子)、胡朝梁等。

同光體閩派詩人以鄭孝胥、陳衍為首領。這一派詩人以學習梅堯臣、王安石、蘇軾、陳師道、楊萬里為標榜。南社著名詩人林庚白曾表示對於鄭孝胥的推崇。鄭孝胥(1860-1938),字蘇堪,又字太夷,號海藏,福建閩侯人。有《海藏樓詩集》十三卷。他在清朝滅亡以後政治上趨於反動,1923年任清遜帝溥儀的總理內務府首席大臣。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後,首倡溥儀往東北,次年任偽滿洲國「國務總理」,成為人所不齒的漢奸。鄭孝胥的詩比較清俊疏朗,同陳三立的詩風相比,要流麗得多。《四月二十日夜起》:「坐覺樓前江水深,江風收雨動高林。半規涼月通宵色,一枕勞生向曉心。故里欲歸真自誷,幽憂為疾獨難禁。好懷不惜銷沉盡,那向人間罪陸沉。」

陳衍(1856-1937),字叔伊,號石遺,福建侯官人。陳衍在戊戌變法時贊助變法,民國成立後也不以遺老自任。陳衍著作等身,《石遺室叢書》自訂著作十種。《近代詩鈔》、《遼詩紀事》、《金詩紀事》等都很有名。詩集有《石遺室詩集》六卷,補遺一卷。另有《朱絲詞》。他主張取法三元:開元、元和、元佑,個人則崇尚楊萬里的詩風。試看他的《題杜茶社先生小像》:「餓死焉知溝壑填?雞籠山下少炊煙。而今薇蕨無人問,大肉肥魚四萬錢。」《贈周信芳》:「信芳錫嘉名,取義本楚騷。可知疾惡意,非種必爬搔。觀演包龍圖,笑比清黃河。唾面斥奸佞,居然活閻羅。屢醉我美酒,請我為浩歌。倘使尹京兆,愧彼徒唯阿。」這種追求散文化的傾向其實是詩歌發展史上的一種倒退。他的成就主要是在史學與考訂上,著《石遺室詩話》三十二卷、《續編》六卷,對於理解近代以來的詩歌有著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

同光體閩派的另一位重要詩人是陳寶琛。陳寶琛(1848-1935),字伯潛,號弢庵、橘隱,福建閩侯人。同治七年進士及第。光緒五年入閣。在同光年間,他是著名的清流,1884年(光緒十年)被黜,25年後才重被敘用。後為宣統之師。由於有著這樣長的一段賦閑生活,他的詩集以「滄趣樓」名之便可以理解了。他的詩用典綺麗,在閩派詩人中別具一格。作於1895年的《感春四首》:「一春誰道是芳時,未及飛紅已暗悲。雨甚猶思吹笛驗,風來始悔樹旛遲。蜂衙撩亂聲無准,鳥使逡巡事可知。輸卻玉塵三萬斛,天公不語對枯棋。」「阿母歡娛眾女狂,十年養就滿庭芳。那知綠怨紅啼景,便在鶯歌燕舞場。處處鳳棲勞剪綵,聲聲羯鼓促傳觴。可憐買盡西園醉,贏得嘉辰一斷腸。」「倚天照海倏然空,脆薄元知不奈風。忍見浮萍隨柳絮,倘因集蓼毖桃蟲。到頭蝶夢誰真覺,刺耳鵑聲恐未終。苦學挈皋事澆灌,綠陰涕尺種花翁。」「北勝南強較去留,淚波直注海東頭。槐柯夢短殊多事,花檻春移不自由。從此路迷漁父棹,可無人墜石家樓。故林好在煩珍護,莫再飄搖斷送休。」這組詩借詠落花,暗喻中日戰爭之事,陳衍在《石遺室詩話》當中有詳細的箋釋。而作於1919年的《次韻遜敏齋主人落花四首》:「樓颱風日憶年時,茵溷相憐等此悲。著地可應愁踏損,尋春只自怨來遲。繁華早懺三生業,衰謝難酬一顧知。豈獨漢宮傳燭感,滿城何限事如棋。」「冶蜂痴蝶太猖狂,不替靈修惜眾芳。本意陰晴容養艷,那知風雨趣收場。昨宵秉燭猶張樂,別院飛英已命觴。油幕彩旛竟何用,空枝斜日百迴腸。」「生滅元知色是空,可堪傾國付東風。喚醒綺夢憎啼鳥,罥入情絲奈網蟲。雨里羅衾寒不耐,春闌金縷曲初終。返生香豈人間有,除奏通明問碧翁。」「流水前溪去不留,余香駘蕩碧池頭。燕銜魚唼能相厚,泥污苔遮各有由。委蛻大難求凈土,傷心最是近高樓。庇根枝葉從來重,長夏陰成且小休。」撇開詩中故實不談,陳寶琛的詩仍可帶來一種凄艷的美。他對於語言的駕馭實已到完美的程度。他把現實的情感完全用意象表現出來,從而營造了漢詩藝術所能達到的極高明而道中庸的境界。《滄趣樓詩集》凡10卷,書後另附《聽水齋詞》。

同光體的浙派以沈曾植為首領。沈曾植(1851-1922),字子培,號乙盦,浙江嘉興人。他是近代有數的大學者之一,最為王國維所推崇。沈曾植在維新運動其間力贊變法,清亡後則成為遺老。他也是較早為我國學術帶來世界性聲譽的一位學者。沈曾植的詩,用典僻奧,生澀頓挫。難得的是他的詩並不因多用僻典而顯得枯槁,他沒有理趣勝過情感的弊病,而是在才與學當中尋求到一種平衡。有《海日樓詩集》。沈曾植主張學詩應當通元嘉、元和、元佑三關,也就是說要融鑄元嘉時的謝靈運、顏延之,元和時的韓愈,元佑時的黃庭堅於一爐,創出自己的風格。沈曾植的詞句工切熨帖,但感覺起來他在選擇時卻不費絲毫氣力。這是因為他的學養充足的緣故。如《偕石遺渡江》:「湍深剛避鵠磯頭,望遠還迷鸚鵡洲。殘臘空舲容二客,清江曉日寫千愁。剛腸志士丹衷在,壯事愚公白髮休。只借柏庭收寂照,四更孤月瞰江樓。」平常的意境,經他筆下點染,便自不同。他的長詩也避免了散文化的傾向,字句盡可逞鋪排之能事,詩的味道卻一毫未失。《雜詩》(八首選二):「我有蘭百本,同心盟十年。托根不藉地,保種寧非天。秋院肅清蔚,孤英想幽妍。杳然空谷思,闊絕懷香緣。流宕夙心負,衰疾歲月遷。尋芳遇鄰畹,予美愁悁悁。」「棋局熨虛腹,隱囊倚頹顏。茶香鼻有守,鼎冷丹方還。樓外天曠漠,樓前水潺湲。無心蝸篆壁,有情鶴歸山。生年鶡冠子,納息迦旃延。事往悔吝除,秋成天地寬。我不著一法,而法循無端。小山有叢桂,將子來同攀。」他詩中用字倒也平常,但搭配成詞語,頓與旁人不同。《閣夜示證剛》:「不待招邀入戶庭,龍山推分我忘形。流連未免耽光景,餔餟誰能較醉醒。雨後百科爭夏大,風前一葉警秋零。五更殘月難留影,起看蒼龍大角星。」沈曾植對於一個王朝的衰落有著極敏感的洞察。他哀嘆說「如此江山夕照明,野夫那不際承平」(《晚望》),又說:「依然圓滿清光在,多事山河大地依」(《中秋前二夕月色致佳憶甲午中秋京邸望月有詩今不能全憶矣》),但是這種感覺他處理得很中正平和,「當時棘為銅駝嘆,後夜潮催白馬歸」(《中秋前二夕月色致佳憶甲午中秋京邸望月有詩今不能全憶矣》),情感靠了意象才生髮出來。作於1918年的《病起自壽詩》是他最為沉痛的作品之一。如第一首「病榻沉綿又一時,赤山岱嶽眇何之。相逢徒侶皆龍伯,豈有神仙度馬師。七反定難超色界,再生或恐誤雄兒。四恩三劫塵沙障,到此分明了不疑。」而組詩中「平生師友多仙佛,至竟形神孰主賓。驀地黑風吹海去,世間原未有斯人。」則已經涉及中國傳統思想很少涉及的生死問題。沈曾植是一個智慧的詩人。

第三章 近代詩史——以樊增祥、易順鼎、楊圻為代表的歌行體大家

同光體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宋詩派的代稱。實則當時詩壇,還有兼采唐宋的。此派詩人以張之洞提出的「宋意入唐格」為綱領,代表人物有李慈銘、樊增祥、易順鼎等。樊、易二人在民國年間的詩壇上很是活躍。他們在歌行體創作方面都繼承的是長慶體,而又多受吳偉業的梅村體風格的影響。

樊增祥(1846-1931),字嘉父,號樊山,湖北恩施人。有《樊山集》、《樊山續集》。因擅紅梅詩,又曾任江寧布政使,與擅長白梅詩的敬安和尚並稱為「紅梅布政,白梅和尚」。他最有名的作品是梅村體的巨制前後《彩雲曲》,詠名妓賽金花事,諷誦天下。《彩雲曲》寫傅彩雲(賽金花)早期的身世,關於彩雲嫁為學士夫人復與僕人私通的事情,詩中寫道:「三年海外雙飛俊,還朝未幾相如病。香息常教韓壽聞,花頭每與秦宮並。」不露一點譴責之情。反而說:「君既負人人負君,散灰扄戶知何益」,認為當初學士既然辜負了從前的情人愛珠,今天傅彩雲再辜負他,也實在沒有什麼。這種思想帶有很深摯的對於婦女的同情,儘管這是出自於樊山的名士氣質,仍是值得人感動的。在《後彩雲曲》的序言中,他更是明確地表明:「此一泓禍水,害及中外文武大臣。究其實,一尋常蕩婦而已。禍水何足溺人,人自溺之。」在男性權力話語中心的時代,說出這種話是難能可貴的。

《後彩雲曲》借詠傅彩雲後半生事迹,寄託對於庚子國變的思索,為近代五七大篇中極上乘之作:「納蘭昔御儀鸞殿,曾以宰官三召見。畫棟珠簾謁御香,金床玉幾開宮扇。明年西幸萬人哀,桂觀蜚廉委劫灰。虜騎亂穿驛道走,漢宮重見柏梁災。白頭宮監逢人說,庚子災年秋七月。六龍一去萬馬來,柏靈舊帥稱魁傑。紅巾蟻附端郡王,擅殺德使董福祥。憤兵入城恣淫掠,董逃不獲池魚殃。瓦酋入據儀鸞座,鳳城十家九家破。武夫好色勝貪財,桂殿清秋少眠卧。聞道平康有麗人,能操德語工德文。狀元紫誥曾相假,英後殊施並寫真。柏靈當日人爭看,依稀記得芙蓉面。隔越蓬山十二年,瓊華島畔邀相見。隔水疑通銀漢槎,催妝還用天山箭。彩雲此際泥秋衾,雲雨巫山何處尋。忽報將軍親折簡,自來花下問青禽。徐娘雖老猶風致,巧換西裝稱人意。百環螺髻滿簪花,全匹鮫絹長拂地。鴉娘催上七香車,豹尾銀槍兩行侍。細馬遙遵輦路來,襪羅果踏金蓮至。歷亂宮帷飛野雞,荒唐御座擁狐狸。將軍攜手瑤階下,未上迷樓心已迷。罵賊翻嗤毛惜惜,入宮自詡李師師。言和言戰紛紜久,亂殺平人及雞狗。彩雲一點菩提心,操縱夷獠在縴手。胠篋休探赤側錢,操刀莫逼紅顏婦。始新傾城哲婦言,強於辯士儀秦口。後來虐婢如虺腹,此日能言賽鸚鵡。較量功罪相折除,僥倖他年免繯首。將軍七十虯髯白,四十秋娘盛釵澤。普法戰罷又今年,枕席行施老無力。女閭中有女登徒,笑捋虎鬚親虎額。不隨盤瓠卧花單,那得馴狐集金闋。誰知九廟神靈怒,夜半瑤台生紫霧。火馬飛馳過鳳樓,金蛇舕 燔雞樹。此時錦帳雙鴛鴦,皓軀驚起無襦褲。小家女記入抱時,夜度娘尋鑿壞處。撞破煙樓閃電窗,釜魚籠鳥求生路。一霎秦灰楚炬空,依然別館離宮住。朝雲暮雨秋復春,坐見珠盤和議成。一聞紅海班師詔,可有青樓惜別情。從此茫茫隔雲海,將軍也有連波悔。君王神武不可欺,遙識軍中婦人在。有罪無功損國威,金符鐵券趣銷毀。太息聯邦虎將才,終為舊院蛾眉累。蛾眉重落教坊司,已是琵琶彈破時。白門淪落歸鄉里,綠草依稀具獄詞。世人有情多不達,明明禍水蹇裳涉。玉堂鵷鷺愆羽儀,碧海鯨魚喪鱗甲。何限人間將相家,牆茨不掃傷門閥。樂府休歌楊柳枝,星家最忌桃花煞。今者株林一老婦,青裙來往春申浦。北門學士最關渠,西幸叢談亦及汝。古人詩貴達事情,事有闕遺須拾補。不然落溷退紅花,白髮摩登何足數。」真如西子捧心,蛾眉輕蹙,不盡芳馨悱惻之致。

易順鼎(1858-1920),字仲碩、實甫,最有名的別號是哭庵。湖南龍陽(今漢壽)人。易順鼎少年時即有神童之譽,中年又負才子之名,聲名冠於都中。他與樊增祥並稱「樊易」,二人復與羅癭公並為晚清三大名士。有《琴志樓詩集》。易順鼎長於描繪鋪敘,紀游之作最稱上乘。他的詩大量用散句,雖具氣勢,卻不如丘逢甲。如:「旁人不知羅浮是海水,但道綠嶂蒼崖兼翠壁。君不見上界三峰、飛雲峰、孤青峰、老人峰、丫髻峰,以及香台、會真、缽盂、錦繡之諸峰,乃是海中之島嶼,正如蓬萊、方丈、方壺、圓嶠數點金芙蓉。」(見《黛海歌賦羅浮》)暮年易順鼎寄跡歌場,有《數斗血歌》、《後數斗血歌》。他的歌行諸作雖稍傖俗,然自是一體。

樊、易均兼重唐宋,而繼後的歌行體大家楊圻則獨標盛唐,追摩杜甫,同時兼及白居易、吳偉業。世推為「絕代江山」。他的《哀南溟》、《哀大刀王五》都是接踵盛唐的佳作,而他在梅村體的創作上更是取得旁人難以企及的成就。楊圻(1875-1938),字雲史,號野王,江蘇常熟人。為李鴻章之孫女婿。他少有不羈之譽,長負公卿之許,21歲以秀才為詹事府主簿,27歲為戶部郎中,旋中舉,郵部奏調郎中,外部奏充英國南洋領事。辛亥革命後歸國。民國年間入吳佩孚幕。抗日戰爭期間避秦香港,專遣其妾帶信至北京,勸阻吳佩孚出任傀儡。後因病逝於香港。有《江山萬里樓詩詞鈔》,詩12卷,詞4卷。吳佩孚稱讚他的詩「氣體魄力,直追盛唐。其磅礴鬱積,蓋皆出乎至性至情者也。是以憂時念亂愛國之言,時時流溢。」又說「雲史詩清真雅正,自成大家。五言卓絕,尤稱獨步,近人無與比肩。」(《江山萬里樓詩序》)實則雲史一生最長,即在梅村體的長篇大制。

雲史以《檀青引》早享盛名,作者年甫廿一,前輩詩家即謂為「江東獨步」。此詩體摹梅村,借名伶蔣檀青身世,敘一代之興亡,寄時人之哀怨,「情詞哀亂,音節蒼涼」,然自不脫清圓嫵媚之致。寫圓明園本事:「當時海內勤王事,慨慷誓師有曾李。未見江頭捷騎來,忽聞海畔夷歌起。避暑溫泉夜氣清,宮花露冷月華明。驚心一曲長生殿,直是漁陽鼙鼓聲。延秋門外黃昏路,城闕生塵妃嬪去。穆王從此不重來,馬上天顏頻回顧。來朝胡騎繞宮牆,凝碧池頭距御床。昨夜採蓮新制曲,月明多處舞衣涼。太白睒睒欃槍吐,雲房水殿都凄楚。咸陽不見阿房宮,可憐一炬成焦土。和戎留守有賢王,八駿西行入大荒。金粟堆空啼杜宇,蒼梧雲冷泣英皇。居庸日落離宮暮,北望幽州空煙樹。初聞哀詔在沙丘,已報新君歸靈武。鼎湖龍靜使人愁,福海幽幽春水流。山蝶亂飛芳樹外,野鶯啼滿殿西頭。梨園寂寞閉煙雨,百草千花愁無主。漢家仙掌下民間,秦宮寶鏡知何處?玉泉山下少人行,瓊島春陰水木清。獨有漁翁斜月里,隔牆吹笛到天明。」雲史晚年所作《天山曲》,體制煌煌,達292句2044字,較其少作,情醇詞切,深婉低徊。《檀青引》寄託的是王朝興衰的哀怨,是家國之慟,仍不脫遺老聲口,而《天山曲》則寄寓了對於普遍人性的同情:「當年助順辟蒿萊,別有降王壁壘開。一騎香塵烽火熄,明駝輕載美人來。沙場風壓貂裘重,陣雲滿地衣香凍。祁連山月遠相隨,慟哭爺娘走相送。琵琶凄絕一聲聲,大雪紛紛上馬行。一拍哀笳雙淚落,可憐胡語不分明。王頭飲器獻天子,妾心古井從今始。何難一死報君恩,欲報君恩不能死。」這首詩的理想已經接近希臘,就中對於香妃命運的同情,對於開邊無已的皇室的憎惡,體現出了深刻的人文關懷。

除上述三家以外,像金兆藩的《宮井篇》、曾廣鈞的《紇干山歌》、王國維的《頤和園詞》都是近代以來重要的詩史。

第四章 耀眼的群星——南社詩人群體

本世紀前期重要的詩歌流派還有以王闓運為代表的湖湘派、以李希聖、曾廣鈞、張鴻、汪榮寶等人為代表的西昆體派,以及以黃節、林庚白、柳亞子等人為代表的南社。其中南社影響最為深遠。

南社由柳亞子、陳去病、高旭創建於1909年,是以種族革命為號召的革命文學團體。南社同人並沒有比較一致的詩歌風格,也就無所謂南社詩派可言。但是因南社是一個革命團體,參加者自非大胸襟莫辦,這就保證了南社詩才卓越的詩家同時便可以稱雄於整個詩壇。南社中黃節、諸宗元、林庚白風格近於同光體;而柳亞子、陳去病則追摩唐詩;南社另有劍氣簫心的黃人、纏綿悱惻的蘇曼殊,面目多殊,各有家數。要知二十世紀前半葉,革命乃是最中心的大詞,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南社的影響遠澤後人。

南社最優秀的詩人是黃節。黃節(1873-1935),初名晦聞,字玉昆,號純熙,廣東順德人。因不齒同宗萬曆狀元黃士俊變節偷生的行徑,改名黃節自勵。黃節1909年入同盟會,次年加入南社,曾創辦《國粹學報》、《天民日報》等鼓吹革命。民國年間他也決不隨波逐流,始終以民族大義作為立身處世的標準。1917年後曾在北大、清華等校任教職。他為漢樂府、曹植、阮籍、謝靈運、鮑照、顧炎武的詩都作了箋注,在創作上則學習宋代的陳師道。生前有親手刊定的《蒹葭樓詩》,今則有馬以君編《黃節詩集》,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梓行。黃節一生詩作,自以七律為工。他青年時期詩風激昂悲壯,意境同陸遊有相似之處,作於1900年的《庚子重九登鎮海樓》:「東南佳氣鬱高樓,天到滄溟地陡收。萬舶青煙瀛海晚,千山紅樹越台秋。曾聞栗里歸陶令,誰作新亭泣楚囚?憑眺莫遺桓武恨,陸沉何日起神州?」早年的詩情感較直白,多抒發他種族革命的理想和對於國家命運的憂懼。如「記行莫作詞人語,大陸河山半異洲」(《題潘蘭史〈羅浮紀游〉》),「更誰共灑裴劉淚?月照邊烽古晉城」(《中秋望月有懷鄧秋枚書寄藤村老屋》)。然而,即使是少年的激昂意氣,並不能消解他與生俱來的憂懼感。因此,儘管他感慨「中原人物無劉祖,北陸關山走馬牛」,卻對於民族的將來抱審慎態度:「有日澄清吾豈敢,雞聲寒動九邊秋」。(《八月二十八日破曉出長台關》)他吟道:「無限歸鴉起暮寒,夕陽如畫滿江干。煙塵歷歷秋笳里,絕好河山袖手看。」(《登珠江嘯海樓獨酌大醉夕陽隔江胡笳四起東望風雲頃刻百變讀放翁句「如此江山坐付人」淚涔涔而下矣》)沉痛當中透露出一種士大夫的孤高來。即在少年時,他的詩中就時時流露出頹唐,這種感覺伴隨他一生,並參與營造了他陰柔堅韌、悱惻蒼涼的藝術風格。《甲辰生朝拍照自題一律》:「茫茫大地吾安適?眼底風雲郁不平。絕好頭顱須有價,未來歲月肯虛生?人群今日猶芻狗,佛相前身滿珞瓔。世界無窮願無極,寸心留得俟河清。」豪氣抑鬱,如孤出之峰,卻被滿眼的雲霧所遮。「已無片土栽蘭蕙,瑟瑟河山更可哀」(《讀鄭所南先生集》),有憂懼、有頹唐,然而終於是相信理想:「神州戮力諸公在,無限蒼生付醉醒」(《宴集白鵝潭畔潘氏園亭醉中有題示同社諸子》)。

黃節中年以後,詩中現實化的情感逐漸消隱,多抒寫抽象的情感。或悲或喜,或怨或怒,卻並不明確悲喜怨怒的事由。像這一首《雪朝過唐天如同登江亭》:「暝想江亭鳥絕飛,南街風雪已侵幃。響明一室疑非世,睡起余魂尚滿衣。豈為叩門驚獨寐,不辭紆道意多違。尋常顧覽遼遼嘆,歲暮天涯各未歸。」溫柔敦厚,偏饒情致。復如《三月三十日與栽甫過崇效寺看牡丹多已披謝》:「聊為花時一問存,遲開恨晚更何言?尋僧舊識前朝寺,促座猶慳入市尊。不意荒寒生絕艷,已愁春色近黃昏。客懷三月匆匆過,卻是今朝最斷魂。」「解道春歸忽送春,斜街飛絮逐車塵。等閑綠樹棲鶯後,來時朱顏被酒人。染柳熏梅殊未了,方晴乍雨更無因。可憐俯仰低枝在,剗地東風又浹旬。」「蓮根未長秦衡老,況汝殘開已不堪。剩與桃梨同沆瀣,尚留蕉萃對瞿曇。蝶闌向暝知誰過?燕語無眠卻獨諳。錯被玉人回靨看,不如漂泊滿江南。」「汲汲光陰顧景來,閑階小立意徘徊。始知成碧看朱誤,何待香消酒醒回?強札未為遊客惜,盛時曾向眾芳哀。相逢此日猶如此,;浪費馱金走馬才。」達到了詞語所能營造的完美的情感世界。陳三立評價黃節的七律說「效古而莫尋轍跡。必欲比類,於後山為近,然有過之無不及也」,的確是識見超卓的議論。

林庚白是南社另一位有傑出成就的詩人。林庚白(1897-1941),名學衡,字浚南、懺慧、庚白,別署眾難。福建閩侯人。幼負神童之目,以第一名入京師大學堂。十五歲加入南社,年十六,即任南京政府內務部參事,二十一歲上就充任國民政府眾議院秘書長。他的詩文之名並著於當時,文章連梁啟超都深表佩服。1941年林庚白由重慶到香港,居於九龍。不幸太平洋戰爭起來遭日寇殺害。林庚白生前訂有《麗白樓自選詩》,現下則有周永珍編《麗白樓遺集》,見於國際南社學會南社叢書第一套。

林庚白對自己的詩很是自負。他說:「曩余嘗語人,十年前鄭孝胥詩今人第一,余居第二;若近數年,則尚論今古之詩,當推余第一,杜甫第二,孝胥不足道矣。」他解釋說:「余之處境,杜甫所無,時與世皆為余所獨擅,杜甫不可得而見也。余之勝杜甫以此,非必才力凌鑠之也。」(《麗白樓詩話》下編)。林庚白少年時學同光體,成年以後則說「同光詩人什九無真感」(《麗白樓詩話》下編),這就較為偏頗。實則林庚白詩最可貴之處是真誠,真誠得不著一絲掩飾。他詩歌的兩大主題分別是愛情和革命。不少寫愛情的詩很自然主義。寫革命,則是完全的現實主義。他的詩突破了溫柔敦厚的主旨,風格和意境都是新詩的。如「斜陽煙柳關憂樂,淚盡燕雲十六州」(《北麗陪同小淑岳母雪廬先生游老虎洞遂至玉泉游泳池》)、「懷柔安內非無策,信美山川是禍胎」(《立秋日感懷》)、「等閑負卻平倭手,借箸何曾到腐儒」(《曉枕得句》),雖常用典故,情感卻是全新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他的詩確實超越了前人。

南社的創始人之一柳亞子(1887-1958),本名慰高,字安如,因崇尚盧梭為人,更名人權,字亞盧,又字亞子。復因企慕辛棄疾,更名棄疾,字稼軒。江蘇吳江縣人。柳亞子一生求變,詩作豪邁慷慨,以崇尚盛唐為標榜。他堅決反對宋詩派的同光體,主要是從政治方面著眼,其實他的詩同盛唐的風格並不像。《哭周實丹烈士》:「龍性堪憐未易馴,淮南秋老桂先焚。三年詎忍埋萇叔,一語無端死伯仁。嚼血夢中猶罵賊,行吟江上苦思君。新亭風景今非故,遺恨懸知目尚瞋。」《三哀詩》(三首選一):「磊落寧居士,長吟詩百篇。未罹專制劫,終死共和年。罵座狂堪掬,名山集未傳。頭顱付黃祖,此意問誰憐!」他的詩直刺現實,不稍假一絲顏色。《孤憤》:「孤憤真防決地維,忍抬醒眼看群屍。美新已見揚雄頌,勸進還傳阮籍詞。豈有沐猴能作帝,居然腐鼠亦乘時。宵來忽作亡秦夢,北伐聲中起誓師。」柳亞子認為當時名家都不過是「豎子成名」(《論詩六絕句》之二:「鄭陳枯寂無生趣,樊易淫哇亂正聲。一笑嗣宗廣武語:而今豎子盡成名。」),其實是站在不同的評詩標準的立場上說的。柳亞子詩風如天風浩蕩,繼承了黃遵憲、丘逢甲等人的傳統。限於才學、天賦等方面的原因,他的詩沒有達到黃、丘的高度,在南社諸家中也非第一流,但他所遵循的道路卻是完全現實主義的。正因為他的現實主義的創作準則,茅盾稱他為從清末到解放後「在舊體詩詞方面最卓越的革命詩人」。

南社的重要作家還有劉三、寧調元、蘇曼殊等。其中蘇曼殊尤具特色。

蘇曼殊(1884-1918),原名戩,字子榖,後更名元瑛,柳亞子又為改作玄瑛。曼殊為僧名。廣東香山人,父親是廣東鉅賈,母親則是日本籍。曼殊為了掩飾他的私生子身份,在文章、小說中總是宣稱自己是日本人。蘇曼殊在政治上鼓吹暗殺,而天性浪漫多情,時人有情僧之目。小說借才子佳人的俗套,開中國小說未得之新境界。他的詩主要是七絕,有《燕子龕詩》。曼殊身後,柳亞子、柳無忌父子曾編有《蘇曼殊全集》。曼殊的詩多寫愛情,凄艷哀婉,自成家數。「一自美人和淚去,河山終古是天涯」、「猛憶玉人明月下,消無人處學吹簫」、「輕風細雨紅泥寺,不見僧歸見燕歸」(《吳門和易生韻》),這樣深摯而濃郁的情感,在中國的詩人當中是不多見的。其實曼殊的詩雖以愛情為主題,他對待革命的態度與對待愛情也無二致。「畢竟美人知愛國,自將銀管學南唐」(《無題》)、「相逢莫問人間事,故國傷心只淚流」(《東居雜詩十九首》)、「國民孤憤英雄淚,灑上鮫綃贈故人」、「易水蕭蕭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以詩並畫留別湯國頓》),穠麗而有風骨。蘇曼殊身上有著日本文化的背景,故其氣質當中的女性化的敏感是中國其他詩人身上所罕見的。正像陳獨秀詩中所說的: 「丹頓裴倫是我師,才如江海命如絲。朱弦休為佳人絕,孤憤酸情慾語誰。」(和蘇曼殊《本事詩十章》之四)曼殊的心底里其實有著很深的影戀傾向,即使如此,卻保存有為著理想甘願獻身的精衛般的堅韌。《有懷》:「玉砌孤行夜有聲,美人淚眼尚分明。莫愁此夕情何限,指點荒煙鎖石城。」「生天成佛我何能,幽夢無憑恨不勝。多謝劉三問消息,尚留微命作詩僧。」《過若松町有感示仲兄》:「契闊死生君莫問,行雲流水一孤僧。無端狂笑無端哭,縱有歡腸已似冰。」

第五章 為舊體詩詞注入全新的生命——陳獨秀、魯迅、郁達夫、潘光旦

上述流派的輝煌時期都是在五四運動以前,但流澤所及,一直到抗戰期間才漸漸銷歇。除了上述主要詩歌流派以外,也有不取徑前人,完全「自然地」抒寫情感的詩人。如秋瑾、汪笑儂等。而這一類人當中詩作成就最大的是吳芳吉。

吳芳吉(1896-1932),字碧柳,四川江津人。自幼磊落有奇氣,壯歲所為詩文,亦率皆縱橫捭闔,閱者有雲龍之想。芳吉以1910年考取清華留美預備學校,1912年,因參予學校風潮,為風潮首領王某等所賣,竟遭開除。此後遭際流離,為謀衣食顛沛終身。生前歿後,有《白屋吳生詩稿》、《吳白屋先生遺書》傳世。現在則有巴蜀書社《吳芳吉集》。

吳芳吉詩文可貴之處在於,他不曾徒工窮愁,而是由自身的苦痛,推及民族的苦難。當吳芳吉弱歲時,正值新文化運動。吳芳吉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已任,所為《弱歲詩》十二篇,始自夫婦,其推節人倫之心,皎然可見。久後嘗撰《婉容詞》,寫留洋青年棄婦事,舉國傳諷。白屋詩人復為愛國鼓吹,所為《愛國岩》諸作,有金角之聲。彼終身致力於獨創新體,向民歌吸取營養,希望能夠創立一種既存有古典意境,復能記敘現實的韻語體詩歌來。如《仇貨買不得》:「仇貨買不得,仇貨買不得!買了仇貨,賣了中國!休將仇貨污人格,信誓勿逾越!」這種嘗試,有的成功了,更多數是失敗的。嘗欲屏居,創立史詩曰「三萬六千」。三萬六千日之謂生命,三萬六千里之謂過程,三萬六千年之謂希望,三萬六千字之謂結構。以六言書寫,不重個性,而重民族之整體心理特徵。可惜其年不永,功竟未成。他的詩很多時候適宜歌而不適宜看,如「師梅寄我紅葉,寄我長安孤客。開函讀罷欣欣,渾忘人世離別。渾忘人世離別,師梅寄我紅葉。」(《師梅寄我紅葉》)他的詩多雜言,縱橫揮灑,略無軌跡可尋。如:「天不語兮蒼蒼,魂不返兮茫茫。渭水兮瓊纕,驪山兮雲裳。關河百二氣堂堂,此間自古帝王鄉。柿葉渥丹麥淺黃,村莊稀處見牛羊。荒煙幾點問誰藏?大呼文武與成康。他日要當更謁橋陵去,勺醴泉兮聽鳳凰。」(《驪山謁秦始皇帝墓詩》)吳芳吉認為文學只有是非,而無所謂新舊,他自己在實踐著語體詩的創作,而不能贊同新文化運動中確立起來的新詩的方向。就風格而論,他的詩處在雅與俗、新與舊中間。他的七律和五古,味都很正,五古尤得漢魏風骨。

無論是詩界革命派,還是南社中的柳亞子,或是吳芳吉,均不曾超出舊詩的藩籬。新文化運動為我國學術、思想提供了新的參照系,在五四運動前後,許多舊式人物仍在繼續他們的詩歌活動,到三四十年代更產生了新的古典主義大家錢仲聯,但以新詩理念寫舊詩的作家已經大量湧現。其中最著者有陳獨秀、魯迅、郁達夫、潘光旦等人。

陳獨秀(1879-1942),字仲甫,號實庵,安徽安慶人。他二十世紀前期政壇文界的風雲人物,最初服膺康梁,不久轉向為革命派,在清末民初,他的思想曾對蘇曼殊產生過巨大影響。陳獨秀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領導人物,毛澤東稱他為「五四運動的總司令」。他又是中國共產黨創黨的最主要的人物,曾任中國共產黨一至五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在他任中共領導期間,由於共產國際的錯誤領導,致使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陳獨秀後來組織了以托洛茨基主義為綱領的中國共產黨的反對派,但他先後被中國共產黨和他組建的托派共產黨開除黨籍。陳獨秀在五四運動期間坐過北洋軍閥的牢,三十年代又遭國民黨政府逮捕。他國學精湛,對於文字學、音韻學都有精深的研究,晚年孤獨貧病,十分凄涼。作為政治家的陳獨秀很不成功,但是他是一個成功的革命家、思想家、詩人,作為一個誠篤的愛民者,他的精神劃破時空,具有恆久的人格魅力。陳獨秀生前不以詩名世,其詩作散見於報章。1995年時代文藝出版社才出版了任建樹、靳樹鵬、李岳山編注的《陳獨秀詩集》。雖遠非全帙,也足見陳詩的大體風貌。就集中所收作品看,陳獨秀的詩代表著二十世紀「舊瓶裝新酒」的最高成就。

陳獨秀創作生涯中有兩個時段值得注意。從1903年到1915年,這是陳獨秀創作上的第一個豐收期。在這一時期,陳獨秀的詩想像瑰麗,意境雄奇,豪放不羈,充滿革命的浪漫主義的激情,充分體現了新文化運動主將的風采。「酒旗風暖少年狂」(《靈隱寺前》)還不足以表述他的心態,他表示:「勤王革命皆形跡,有逆吾心罔不鳴。直尺不遺身後恨,枉尋徒曲自由身。馳驅甘入棘荊地,顧盼莫非羊豕群。男子立身唯一劍,不知事敗與功成。」(《題西鄉南洲遊獵圖》)這可看作他的革命誓詞。在這一時期,陳獨秀同南社浪漫主義詩人蘇曼殊為莫逆交,又同劉三、沈尹默、馬一浮等人交好,時相切磋。陳獨秀的詩無論是思想、意境還是氣魄,都是卓邁一時的。1927年以後,陳獨秀的詩風逐漸變得悲憤、蒼涼、冷雋。

作於1910年的《感懷二十首》是他前期的代表作。組詩直接繼承了《離騷》托比興於香草美人的傳統,表達了革命者為著理想上下求索的堅韌精神和深刻的理性思索:「委巷有佳人,顏色艷桃李。珠翠不增妍,所佩蘭與芷。相遇非深恩,羞為發皓齒。閉戶弄朱弦,江湖萬餘里。」(第1首)「春日二三月,百草恣妍美。瘦馬仰天鳴,壯心殊未已。日望蒼梧雲,夜夢湘江水。曉鏡覽朱顏,憂傷自此始。」(第2首)「東鄰有處子,文采何翩翩。高情薄塵俗,入海求神仙。歸來誇鄰里,朱樓列綺筵。今日橫波目,昔時流淚泉。」(第10首)他焦灼地思考著民族的命運:「美人懷遠思,中夜起彷徨」(第12首),對於革命者抱以殷殷的希望:「王母不可見,但憶董雙成」(第13首)。面對「崦嵫不可望,望之使人愁」(第16首)的現實,陳獨秀砥礪自己:「女娃為精衛,銜石堙東海。東海水未堙,女娃心已改。夸父走虞淵,白日終相待。奈何金石心,坐視生吝悔。」(第17首)他為民生多艱而掩泣:「天路絕泥滓,人世終苦辛。一念脫塵網,雙足生青雲。雲中發簫管,悅耳何繽紛。回瞰所來地,泣下為人群。」儘管反革命的力量強大,作者作者也受了不少挫折,但他內心卻和平寧靜,因為光明終將到來:「百川深自回,噭焰坐相失。飲羽及石樑,九載甘肅瑟。八表同陰霾,虛白自盈室。十日麗蕪皋,光明冀來日。」組詩富麗沉雄,最多風骨。

1911年的《存歿六絕句》別具匠心,以對立結構組織全篇。如「伯先京口誇醇酒,孟俠龍眠有老親。仗劍遠遊五嶺外,碎身直蹈虎狼秦。」借友儕存歿對照,表達了陳獨秀對革命同道的深摯友情。而1915年的五古《遠遊》、七古《夜雨狂歌答沈二》更是他重要的兩首政治抒情詩。陳獨秀面對「驕陽不馭世,冥色慘不舒」的現實,發出「仙佛同日死,儒墨徒區區。佳人進美酒,痛飲莫躑躅」的勇銳聲音(《遠遊》)。《夜雨狂歌答沈二》更是激蕩著摧枯拉朽般的偉力:「黑雲壓地地裂口,飛龍倒海勢蚴蟉。喝日退避雷師吼,兩腳踏破九州九。九州囂隘聚群醜,靈瑣高扃立玉狗。燭龍老死夜深黝,伯強拍手滿地走。竹斑未泯帝骨朽,來此浮山去已久。雪峰東奔朝峋嶁,江上狂夫碎白首。筆底寒潮撼星斗,感君意氣進君酒。滴血寫詩報良友,天雨金粟泣鬼母。黑風吹海絕地紐,羿與康回笑握手。」該詩集長吉之奇瑰、太白之奔逸、淵明之沉著於一身,營造了令人震撼的藝術世界。

陳獨秀多歷世變,少年的豪情日漸消磨,他的詩歌風格也逐漸轉為蒼涼冷雋,悲憤抑鬱。完成了由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的轉型。《國民黨四字經》作於1927年:「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以黨治國,放屁胡說;黨化教育,專制餘毒。三民主義,胡說道地;五權憲法,夾七夾八。建國大綱,官樣文章;清黨反共,革命送終。軍政時期,軍閥得意;訓政時期,官僚運氣;憲政時期,遙遙無期。忠誠黨員,只要洋錢;恭讀遺囑,阿彌陀佛。」1934年在國民黨南京老虎橋監獄所作的總計56首的七絕組詩《金粉淚》代表了他現實主義創作成就的最高峰。針對國民黨軍隊在日本侵略軍面前節節敗退,他辛辣地諷刺道:「飛機轟炸名城墮,將士歡呼百姓愁。虜馬臨江卻沉寂,天朝不戰示懷柔。」(第11首)「兩載匆匆亡四省,三民赫赫壯千秋。中華終有新生命,海底弘開紀念周。」(第22首)「長城以外非吾土,萬里黃河慘淡流。還有長江天塹在,貴人高枕永無憂。」(第23首)對於國民黨的法西斯統治,他更是一針見血:「民智民權是禍胎,防微只有倒車開。嬴家萬世為皇帝,全仗愚民二字來。」(第14首)「感恩黨國誠寬大,並未焚書只禁書。民國也興文字獄,共和一命早嗚呼。」(第33首)「垣牆屬耳黨先生,士氣消沉官運亨。閉戶閉心兼閉口,莫傷亡國且偷生。」(第51首)組詩從各個側面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國民黨法西斯政權的真相,識見精湛,淋漓暢快。組詩集中體現了陳獨秀的大智慧、大定力,他與歷史已經完全熔為一體:「自來亡國多妖孽,一世興衰照眼明。幸有艱難能煉骨,依然白髮老書生。」(第56首)1937年8月23日陳獨秀出獄後曾寓居其弟子陳中凡家半月,陳中凡有詩贈他,他答詩一首云:「暮色薄大地,憔悴苦斯民。豺狼騁郊邑,兼之懲塵頻。悠悠道路上,白髮污紅塵。滄溟何遼闊,龍性豈易馴。」(《和斠玄兄贈詩原韻》)可謂陳獨秀一生為人的傳神寫照。

新文化運動的主將魯迅 (1881-1936)雖不專力為詩,但偶有所作,每臻絕唱。魯迅在致楊霽雲信中說:「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此後倘非能翻出如來掌心之『齊天大聖』,大可不必動手,然而言行不能一致,有時也謅幾句,自省殊亦可笑。」這話雖是自謙,其實也隱含著不服氣的意味,要跟古人比高低。建國以來有過很多版本的魯迅詩注,其中以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張自強著《魯迅先生詩疏證》最為精當。魯迅的詩作最近龔自珍的風格,駘蕩瀟洒,清剛嫵媚,以七絕最見佳。作於1903年的《自題小像》:「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闇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尚未形成自身獨特的風格,但詩中盜火者甘願殉道的精神則可以激蕩千古。魯迅詩多用楚辭典故,深刻地表達了他為了民族的將來上下求索的悲劇情懷。從他眼中看到的世界,是「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無餘春」(《湘靈歌》)、是「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換大王旗。」處於這樣的世界中的人們的命運無疑是悲慘的,但是這些人們又是麻木的。魯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啟蒙工作沒有取得巨大成效。魯迅感到寂寞(《吶喊》自序),覺到彷徨,成了呂緯甫(《在酒樓上》)、魏連殳(《孤獨者》)那樣的「多餘人」;同時,反革命勢力對他極端仇視,更拚命壓製革命力量,無形之中,他同屈原的心境取得了契合。於是,新民的理想成為佳人、美人,包括魯迅在內的革命者則是香草,反革命勢力就是荊榛、惡草。《送O?E?君攜蘭歸國》:「椒焚桂折佳人老,獨托幽岩展素心。豈惜芳馨遺遠者,故鄉如醉有荊榛。」《無題》:「雨花台邊埋斷戟,莫愁湖裡余微波。所思美人不可見,歸憶江天發浩歌。」《悼丁君》:「如磐夜氣壓重樓,剪柳春風導九秋。瑤瑟凝塵清怨絕,可憐無女耀高丘。」《無題》:「一枝清采妥湘靈,九畹貞風慰獨醒。無奈終輸蕭艾密,卻成遷客播芳馨。」魯迅詩純以風骨、境界勝,而不屑於雕琢詞句,故諸作奔逸絕塵,駘蕩生姿。《贈畫師》:「風生白下千林暗,霧塞蒼天百卉殫。願乞畫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贈人》二首:「秦女端容理玉箏,梁塵踴躍夜風輕。須臾響急冰弦絕,但見奔星勁有聲。」「明眸越女罷晨裝,荇水荷風是舊鄉。唱盡新詞歡不見,旱雲如火撲晴江。」

魯迅詩作不滯於物,故集中偏饒打油之作。但是他的態度則是極嚴肅的。《贈鄔其山》:「廿年居上海,每日見中華:有病不求葯,無聊才讀書;一闊臉就變,所砍頭漸多;忽而又下野,南無阿彌陀!」《南京民謠》:「大家去謁靈,強盜裝正經。靜默十分鐘,各自想拳經。」《二十二年元旦》:「雲封高岫護將軍,霆擊寒村滅下民。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聲里又新春。」《崇實》:「闊人已騎文化去,此地空餘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復返,古城千載冷清清。專車隊隊前門站,晦氣重重大學生。日薄榆關何處抗,煙花場上沒人驚。」冷雋當中,實寓無窮隱慟。

「弄文罹文網,抗世違世情。積毀可銷骨,空留紙上聲。」(《題〈吶喊〉》)魯迅眼見啟蒙的理想終於無法實現,卻依然堅韌地走下去,堅信將來的世界,決容不下吃人的人(《狂人日記》)。《無題》:「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但他的心底則不可避免地愈加蒼涼。《無題》:「煙水尋常事,荒村一釣徒。深宵沉醉起,無處覓菰蒲。」《題〈芥子園畫傳〉三集贈許廣平》:「十年攜手共艱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畫圖怡倦眼,此中甘苦兩相知。」他的心底的那一份悲涼最終凝成了不朽的詩歌《亥年殘秋偶作》:「曾經秋肅臨天下,敢遣春溫上筆端?塵海蒼茫沉百感,金風蕭瑟走千官。老歸大澤菰蒲盡,夢墜空雲齒髮寒。竦聽荒雞偏闃寂,起看星斗正闌干。」

郁達夫(1896-1945),名文,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在中國現代激進的文學家中,他可算是最有傳統的名士才子之氣的一個。郁達夫是五四運動時的健將,後來更成為「左聯」成員。因為他堅持五四運動的個性解放的主張,而對集體主義抱排斥態度,終遭「左聯」開除。抗戰爆發後赴南洋宣傳抗日,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憲兵秘密殺害於蘇門答臘。

郁達夫詩的風格極傳統,他自稱「骸骨迷戀者」,這成為詩學批評中著名的術語。郁達夫的詩表現了經歷了五四啟蒙運動洗禮的覺醒了的人的思想和意趣。他以才氣為詩,旁人盡可企羨他的流麗典雅,卻決計學不來。像「煙花本是無情物,莫倚箜篌夜半歌」(《贈隆兒》)、「只愁難解名花怨,替寫新詩到海棠」(《別隆兒》)這樣的句子,只有他能寫得出來。不過他的詩有時獺祭過甚,許多典故只起到借代的修辭效果,而不如同光體作家用典之深刻,亦是一病。

郁達夫晚年飄泊南洋,從事抗日活動。他原本是一個「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舊友二三相逢上海席間偶談時事嗒然若失為之銜杯不飲者久之或問昔年走馬章台痛飲狂歌意氣今安在耶因而有作》)的名士,不是俠慨非凡的英雄,但是面對民族大義,他終於也寫出了《亂離雜詩》這樣的詩篇來。

亂離雜詩

又見名城作戰場,勢危累卵潰南疆。空梁王謝迷飛燕,海市樓台咒夕陽。

縱慾窮荒求玉杵,可能苦渴得瓊漿?石壕村與長生殿,一例釵分惹恨長。

望斷天南尺素書,巴城消息近何如?亂離魚雁雙藏影,道阻河梁再卜居。

鎮日臨流懷祖逖,中宵舞劍學專諸。終期舸載夷光去,鬢影煙波共一廬。

夜雨江村草木欣,端居無事又思君。似聞島上烽煙急,只恐城市玉石焚。

誓記釵環當日語,香余綉被隔年薰。蓬山咫尺南溟路,哀樂都因一水分。

避地真同小隱居,江村景色畫難如。兩川明鏡蒸春夢,一棹煙波識老漁。

今日豈知明日事,老年反讀少年書。閑來蠻語從新學,陬隅清池記鯉魚。

謠諑紛紜語迭新,南荒末劫事疑真。從知邗上終兒戲,坐使咸陽失要津。

月正圓時傷破鏡,雨淋鈴夜憶歸秦。兼旬別似三秋隔,頻擲金錢卜遠人。

久客愁看燕子飛,呢喃語軟泄春機。明知世亂天難問,終覺離多會漸稀。

簡札浮沉殷羨使,淚痕斑駁謝庄衣。解憂縱有蘭陵酒,淺醉何由夢洛妃。

卻喜長空播玉音,靈犀一點此傳心。鳳凰浪跡成凡鳥,精衛臨淵是怨禽。

滿地月明思故國,窮途裘敝感黃金。茫茫大難愁來日,剩把微情付苦吟。

猶記高樓訣別詞,叮嚀別後少相思。酒能損肺休多飲,事決臨機莫過遲。

漫學東方耽戲謔,好呼南八是男兒。此情可待成追憶,愁絕蕭郎鬢漸絲。

多謝陳蕃掃榻迎,欲留無計又西征。偶攀紅豆來南國,為訪雲英上玉京。

細雨蒲帆遊子淚,春風楊柳故園情。河山兩戒重光日,約取金門海上盟。

飄零琴劍下巴東,未必蓬山有路通。亂世桃源非樂土,炎荒草澤盡英雄。

牽情兒女風前燭,草檄書生夢裡功。便欲揚帆從此去,長天渺渺一征鴻。

十一

千里馳驅自覺痴,苦無靈藥慰相思。歸來海角求凰日,卻似隆中抱膝時。

一死何難仇未復,百身可贖我奚辭?會當立馬扶桑頂,掃穴犁庭再誓師。

十二

草木風聲勢未安,孤舟惶恐再經灘。地名末旦埋蹤易,楫指中流轉道難。

天意似將頒大任,微軀何厭忍饑寒?長歌正氣重來讀,我比前賢路已寬。

杜甫在夔州其詩乃臻大妙,秋興八首獨擅千古;郁達夫亂離雜詩十二首,也正是他一生最好的作品。作者早年曾有詩云:「亂離年少無多淚,行李家貧只舊書」(《八月初三夜發東京車窗口占別張楊二子》),一個「亂離」,貫穿了他顛沛的一生。那時候的郁達夫,還只是把「亂離」當作點綴詩句的意象,還只是對其朦朧地預感,而在此時,作者親受之愈深,感其愈切,情感愈加含蓄深沉,把吳梅村的清圓、龔自珍的瑰麗、黃仲則的哀艷熔鑄在一起。郁達夫借個人遭際,抒家國之慟,而沒有抹殺個人的情感,始終以個人為中心,詩中跳躍著的是五四運動的精神。

潘光旦(1889-1967),字仲昂,1899年8月13日生於江蘇寶山縣羅店鎮。我國著名優生學家、社會學家、民族學家和教育學家。1913年至1922年就讀於北京清華學校,與聞一多、梁實秋、朱湘等創立清華文學社。後為新月派重要成員。因清華實行馬約翰「強迫運動」的體育方針,潘光旦在運動時摔壞了腿,復遭細菌感染,留下終生殘疾。1922年至1926年,他留學美國,先後在達茂大學、哥侖比亞大學研究院攻讀生物學、動物學、古生物學、遺傳學,得學士、碩士學位。以後歷任教於多所大學,曾任清華大學教務長,圖書館館長。在西南聯大時期,潘光旦致力於民主事業,是民盟的主要領導人。1952年院系調整,潘光旦被調至中央民族學院,「反右傾」運動中被打成右派,文革中遭迫害折磨逝世。著述《人文史觀》、《自由之路》、《政學罪言》等,譯註《性心理學》、《家族、私產與國家的起源》、《人類的由來》等。詩集《鐵螺山房詩草》1991年由群言出版社出版。

潘光旦專力寫舊詩是是在西南聯大時期。他的詩辭藻平易,意境深遠,有時不免理致勝於情致,而調和雅俗、折中文白,語言亦莊亦諧,情感疏朗開闊,實具詩壇全新面目。《目眚稍可感賦》:「蠡測螿鳴劇可憐,行藏有道孰先傳?杜陵佳句留多少,記取膏因明自煎。」「昔擁書城今坐愁,不窺園亦不登樓。經生事業重延佇,下得層帷學寡尤。」「半穿望眼有時補,漫地胡氛何日收?極目吳山歸未得,蒼黃雲水兩悠悠。」潘光旦在經史語與尋常語之間遊刃有餘,通過一些搭配方式,很輕易地就達到了陌生化的效果。《近華浦宴集》:「瑟瑟秋風送爽初,近華浦外酒酣余。田家雞犬人前舞,張掾蒓鱸夢裡茹。敢問新邦財有蠹?莫嗟多士食無魚。留連不為籬邊菊,為看浮雲任卷舒。」詩中體現的是自強不息的文化精神,意興悠遠,令人胸襟一開。最難得的是用典不著痕迹,沒有一點生澀的感覺。

潘光旦是我國現代最重要的自由主義思想家之一,同時又對於儒家文化有著極深入的研究。《孔誕教師節感賦用唐玄宗謁廟詩舊韻》從學校、文風、師道、士習、廟食、武德、惡佞等七個方面評論戰時後方的風貌,議論精闢,感慨深沉。如《文風》:「執一成風尚,誰人解用中?標來皆正學,觸處盡迷宮。教育虛名大,宣傳實技窮。吾徒如有獲,所貴不流同。」他不滿於「士習江河下,歡場利藪中」(《士習》),諷刺說:「儒伎分涇渭,而今一派同。」(《師道》)感慨「大雅淪胥後,幾人更尚同」(《廟食》),更滿懷鬱憤地寫道:「教武戈斯止,由來義失中。狐城連鼠社,人境變魔宮。龍戰三光黯,金銷四海窮。聖王安可作,一怒軌文同?」(《武德》)同一切好詩一樣,潘光旦詩的底里是沉鬱。即使是疏朗詼諧的語言風格也沒有掩蓋他骨子裡的沉鬱。《贈趙生文璧》(其二):「知吾不作稻粱謀,避地五年一敝裘。未信文章憎命達,只將身世寄鷗游。應憐士道衰微甚,莫為師門貧病憂。愛汝囊中無濁物,買薪權當束修收。」計分六節13首的《無題》組詩有云:「普天之下皆荒土,率土之濱盡餓魂」,看似隨意,實則沉痛已極。他接下來寫道:「有生早感金甌缺,垂老尤驚國步艱。國格民魂如有相,同盟數我最窮酸。」「往事百年劇可哀,用夷變夏費疑猜。一從勝仗須人打,吃盡殘羹冷炙來!」

潘光旦律絕如匕首投槍,精練利落;古風則蒼勁瀟洒。但無論是近體還是古體,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記。《贈秉衡》是潘光旦作品中較為重要的一篇古風,詩中對於當時的現實有深刻的鋪敘:「八載坤維絕,不祥咎佳兵;武人務暴氣,政客競縱橫;為富多不仁,苟苟與營營;儒雅久不作,末伎兩間盈,製作斗淫巧,堅利尤所爭,彈丸出原子,傾國與傾城,蒼煙化頃刻,何辜蚩蚩氓,沃野數千里,百年不可耕;小道有可觀,泥遠博高名,馴至學典術,貽誤盡蒼生,聖人與大盜,翻成二難並。推原亂之漸,毋乃人心盲?喜怒與哀樂,張弛喪其貞,平居病瞑眩,無酒三分酲,感懷傷敏銳,觸事心怦怦,狷者若春蠶,吐絲自纏縈,狂者如然脂,五內相煎烹,九州成大錯,炙手一沸羹。」直是無一字無來處。潘光旦的詩風開闢了漢詩意趣的新境地,與其語言風格相近的還有周作人的詩,但胸襟思想既遠自不如,詩之境界高下更是判若涇渭。

第六章 保守的自由派陳寅恪

伴隨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五四以來新文學的地位也被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下來。而與此同時,包括舊體詩詞在內的舊文學卻日益走向邊緣。舊體詩詞的作者群急劇下降,可供發表舊體詩詞的園地大量削減。從1949年以後直到文革結束,創作舊體詩詞事實上已經不具備合法性。郭沫若等人可以寫一些應酬性的句子,而對於真正的詩人來說,創作舊體詩詞成為地下行為。這些地下詩人當中首先值得注意是陳寅恪。

陳寅恪生於1890年,他的父親是清末同光體江西詩派的領袖陳三立,而祖父則是維新時期力薦康梁,並參予變法的湖南省巡撫陳寶箴。陳寅恪的母親是陳三立的繼室,他的舅舅乃是南社著名詩人俞明震。1902年,他跟隨異母兄長陳師曾漂洋過海,到了東京,這是他第一次睜開雙眼看外面的世界。這年他12歲。兩年後,他第二次赴日本,進入東京巢鴨弘文學院讀高中,次年秋天因腳氣病回國,旋進入上海吳淞復旦公學攻讀。1909年,他由復旦公學畢業,立赴德國柏林大學攻讀語言文學。次年又轉至瑞士Gurich大學繼續攻讀「語言文學」。1912年陳寅恪歸國,在上海家中自修,1913年,他第四次遊學,入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社會經濟部讀書。1915年回國。1918年冬,他第五次遠涉重洋,頭三年進入美國哈佛大學研究梵文,後四年轉至德國柏林大學梵文研究所研究梵文。在國外凡18年時間,他專註於文史研究中最冷僻的然而也是很基礎的語言文字之學。陳寅恪學習了許多已經死亡了的但又是研究中古中亞細亞歷史所必備的工具的文字,僅僅為著滿足他學問欲而不厭其煩;他在國際知名的大學校多年,卻從未獲得任何學位。這就把「學者為已」的精義發揮殆盡。

陳寅恪幼歲負笈東洋,足跡遍三大洲,卻始終保持著他的文化信仰。在年青的時候,他就一身長袍馬褂的打扮,決不因身在國外就入鄉隨俗。但長期國外的生活經歷使得他服膺自由主義終身。從1926年7月開始直到解放前夕,他一直在清華任教。他開始任清華學校時期的清華研究院國學門導師,其後經歷國立清華大學時期、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時期、清華複員時期,他的命運都是與這個自由主義的學校聯繫在一起的。解放前夕,陳寅恪南下到了嶺南大學,在這裡,他帶著對清華園的深情懷念走過生命的最後歷程。

三十年代末,陳寅恪的視網膜已經嚴重駁離,要想赴英國就醫,因歐戰爆發,未能成行。等到1945他接受牛津大學的邀請赴英,雖經過兩次手術,終未能治好。晚年的陳寅恪雙目全盲,只能依靠助手查閱資料,記錄他口述的文字,來完成他的著作。文革中陳寅恪及其夫人唐篔慘遭迫害,於1969年秋季相繼身故。

陳寅恪大量創作舊體詩詞集中在1949年至1969年這二十年間,時間大致與當代文學十七年相當。陳寅恪早年為詩,隨寫隨棄,有不少賴吳宓鈔存才得以保留。而在1949年以後,他預感到自己的詩作將會是一個時代的心靈證見,每有吟詠,都由夫人謄鈔整理。不幸文革中被抄走,撥亂反正以後經其女多方奔走呼告,才尋回一部分。

也許因為陳寅恪從小就目睹一個清貴世家衰微的過程,他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有了強烈的憂患意識及憂懼感。1919年春,吳宓在哈佛大學中國留學生會作《紅樓夢新談》的演說,陳寅恪題辭云:

等是閻浮夢裡身,夢中談夢倍酸辛。青天碧海能留命?赤縣黃車更有人。

世外文章歸自媚,燈前啼笑已成塵。春宵絮語知何意,付與勞生一愴神。

字裡行間透露出一種哀婉凄涼之情。即使是在生活富足安定的時候,他的詩中總是瀰漫著感傷的氣息。他對中國文化的衰亡趨向抱有清醒的認識,更由此生髮出哀惋痛惜之情。1927年王國維自沉以後,陳寅恪仿效王國維《頤和園詞》的風格寫成《王觀堂先生輓詞並序》:

或問觀堂先生所以死之故。應之曰:近人有東西文化之說,其區域分劃之當否,固不必論,即所謂異同優劣,亦姑不具言;然而可得一假定之義焉。其義曰:凡一種文化值衰落之時,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現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則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達極深之度,殆非出於自殺無以求一已之心安而義盡也。吾中國文化之定義,具於白虎通三綱六紀之說,其意義為抽象理想最高之境,猶希臘柏拉圖所謂Idea者。若以君臣之綱言之,君為李煜亦期之以劉秀;以朋友之紀言之,友為酈寄亦待之以鮑叔。其所殉之道,與所成之仁,均為抽象理想之通性,而非具體之一人一事。夫綱紀本理抽象之物,然不能不有所依託,以為具體表現之用。其所依託以表現者,實為有形之社會制度,而經濟制度尤其最要者。故所依託者不變易,則依託者亦得因以保存。吾國古來亦嘗有悖三綱違六紀無父無君之說,如釋迦牟尼外來之教者矣,然佛教流傳播衍盛昌於中土,而中土歷世遺留之說,曾不因之以動搖者,其說所依託之社會經濟制度未嘗根本變遷,故猶能藉之以為寄命之地也。近數十年來,自道光之季,迄乎今日,社會經濟之制度,以外族之侵迫,致劇疾之變遷;綱紀之說,無所憑依,不待外來學說之掊擊,而已銷沉淪喪於不知覺之間;雖有人焉,強聒而力持,亦終歸於不可救療之局。蓋今日之赤縣神州值數千年未有之巨劫奇變;劫盡變窮,則此文化精神所凝聚之人,安得不與之共命而同盡,此觀堂先生所以不得不死,遂為天下後世所極哀而深惜者也。至於流俗恩怨榮辱委瑣齷齪之說,皆不足置辨,故亦不之及雲。

漢家之厄今十世,不見中興傷老至。一死從容殉大倫,千秋悵望悲遺志。曾賦連昌舊苑詩,興亡哀感動人思。豈知長慶才人語,竟作靈均息壤詞。依稀廿載憶光宣,猶是開元全盛年。海宇承平娛旦暮,京華冠蓋萃英賢。當日英賢誰北斗,南皮太保方迂叟。忠順勤勞矢素衷,中西體用資循誘。總持學部攬名流,樸學高文一例收。圖籍藝風充館長,名詞瘉埜領編修。校讎鞮譯憑誰助,海寧大隱潛郎署。入洛才華正妙年,渡江流輩推清譽。閉門人海恣冥搜,董白關王供討求。剖別派流施品藻,宋元戲曲有陽秋。沈酣朝野仍如故,巢南何曾危幕懼。君憲徒聞俟九年,廟謨已是爭孤注。羽書一夕警江城,倉卒元戎自出征。初意潢池嬉小盜,遽驚烽燧照神京。養兵成賊嗟翻覆,孝定臨朝空痛哭。再起妖腰亂領臣,遂傾寡婦孤兒族。大都城闕滿悲笳,詞客哀時未還家。自分琴書終寂寞,豈期舟楫伴生涯。回望觚稜涕泗漣,波濤重泛海東船。生逢堯舜成何世,去作夷齊各自天。江東博古矜先覺,,避地相從勤講學。島國風光換歲時,鄉關愁思增綿邈。大雲書庫富收藏,古器奇文日品量。考釋殷書開盛業,鉤探商史發幽光。當世通人數舊遊,外窮瀛渤內神州。伯沙博士同揚搉,海日尚書互倡酬。東國儒英誰地主,藤田狩野內藤虎。豈便遼東老幼安,還如舜水依江戶。高名終得徹宸聰,徽奉南齋禮數崇。屢檢秘文升上紫殿,曾聆法曲侍瑤宮。文學承恩值近樞,鄉賢敬業事同符。君期雲漢中興主,臣本煙波一釣徒。是歲中元周甲子,神皋喪亂終無已。堯城雖局小朝廷,漢室猶存舊文軌。忽聞擐甲請房陵,奔問皇輿泣未能。優待珠盤原有誓,宿陳芻狗遽無憑。神武門前御河水,好報深恩酬國士。南齋侍從欲自沉,北門學士邀同死。魯連黃鷂績溪胡,獨為神州惜大儒。學院遂聞傳絕業,園林差喜適幽居。清華學院多英傑,其間新會稱耆哲。舊是龍髯六品臣,後躋馬廠元勛列。鯫生瓠落百無成,敢並時賢較重輕。元佑黨家慚陸子,西京群盜愴王生。許我忘年為氣類,北海今知有劉備。曾訪梅真拜地仙,更期韓偓符天意。回思寒夜話明昌,相對南冠泣數行。猶有宣南溫夢寐,不堪灞上共興亡。齊州禍亂何時歇,今日吾儕皆苛活。但就賢愚判死生,未應修短論優劣。風義平生師友間,招魂哀憤滿人寰。他年清史求忠跡,一弔前朝萬壽山。

在陳寅恪看來,王國維對於清王室的眷戀屬於一種文化信念,本無所謂對錯。但無論怎樣,應當獲得相當的尊重。《挽王靜安先生》中說:「吾儕所學關天意,並世相知妒道真」,即表明了文化遺民的堅韌態度。

但在1929年清華為王國維樹立紀念碑時,陳寅恪撰寫碑文,思想又有所改變,云:

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斯古今仁聖所同殉之精義,夫豈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見其獨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論於一人之恩怨,一姓之興亡。嗚呼!樹茲石於講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節,訴真宰之茫茫。來世為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彰,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陳寅恪自稱平生議論不出湘鄉南皮之間,即持以中西體用說為核心的文化保持主義。而這篇碑文則體現了他的自由主義的思想。早在1930年,他的《閱報戲作二絕》第一首云:

弦箭文章苦未休,權門奔走喘吳牛。自由共道文人筆,最是文人不自由。

這首詩傳遞了他早歲的哀嘆,也成了他一生的最好註腳。文化保持主義和自由主義這兩種矛盾的思想貫穿他的終生。1949年以前,他的思想以文化保持主義為主,而1949年以後,自由主義則成為他詩歌的主要底蘊。但是在後一時期,他仍不時有東城老父之憂,許多現象被認為是用夷變夏,是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侵蝕。《癸丑冬倫敦繪畫展覽會中偶見我國新嫁娘鳳冠感賦》:

氍毹回首暗雲鬟,兒女西溟挹袖看。故國華胥今夢破,洞房金雀尚人間。

承平舊俗憑誰問,文物當時剩此冠。殘域殘年原易感,又因觀畫淚丸瀾。

作者自註:「此三十八年前舊作庚寅冬偶憶得之。」那麼,這首詩實際是體現了1950年的心境。又如《廣雅堂詩集有詠海王村句雲「曾聞醉漢稱祥瑞,何況千秋翰墨林」昨聞客言琉璃廠書肆之業舊書者悉改新書矣》:

迂叟當年感慨深,貞元醉漢托微吟。而今舉國皆沉醉,何處千秋翰墨林。

這個時候,他更注重保持自己的文化氣節,《辛卯廣州端午》:

菖蒲似劍還生綠,艾葉如旗不閃紅。惟有沉湘哀郢淚,彌天梅雨卻相同。

他把對於生命本體、對於自由的思考融入到詩詞中去。《文章》:「八股文章試帖詩,宗朱頌聖有陳規。白頭宮女哈哈笑,眉樣如今又入時。」《男旦》:「改男造女態全新,鞠部精華舊絕倫。太息風流衰歇後,傳薪翻是讀書人。」《偶觀十三妹新劇戲作》其一:「塗脂抹粉厚幾許,欲改衰翁成奼女。滿堂觀眾笑且憐,黃花一枝秋帶雨。」

作為海內外知名的大史學家,陳寅恪不僅思考現實,更思考歷史。《歌舞》:「歌舞從來慶太平,而今戰鼓尚爭鳴。審音知政關興廢,此是師涓枕上聲。」《經史》:「虛經腐史意如何,谿刻陰森慘不舒。競作魯論開卷語,說瓜千古笑秦儒。」《舊史》:「厭讀前人舊史編,島夷索虜總紛然。魏收沈約休相誚,同是生民在倒懸。」

陳寅恪對主流哲學的態度需要辨別,需要批判地看待,但他首先是一個詩人。他的詩蒼涼沉鬱,情豐意厚,作品中充塞著陰柔韌久之美。他以七律最稱見長。《改舊句寄北》:「蔥蔥佳氣古幽州,隔世相望淚不收。桃觀已非前度樹,藁街翻是最高樓。名園北監空多士,老父東城剩獨憂。回首卅年眠食地,模糊殘夢上心頭。」

他的七律詩中,詠節令詩自成組織。《癸巳七夕》:「離合佳期又玉京,靈仙幽怨總難明。赤城絳闕秋閨夢,碧海青天月夜情。雲外自應思往事,人間猶說誓來生。笑他欲挽銀河水,不洗紅妝洗甲兵。」《乙未人日》:「嶺南此日思悠悠,愧對梅花六歲留。廢疾久遮今世眼,登臨猶發古時愁。畫符道士翻遭祟,說夢痴人總未休。節物不殊情緒異,阿龍何地認神州。」《乙巳元夕次東坡韻》:「斷續東風冷暖天,花枝憔悴減春妍。月明烏鵲難棲樹,潮起魚龍欲撼船。直覺此身臨末日,已忘今夕是何年。姮娥不共人間老,碧海青天自紀元。」陳寅恪有多首次東坡韻的詩,這就正像蘇軾和陶詩,借古人意趣,澆自家塊壘。

陳寅恪晚年的詩風含蓄凄愴,隱具及汝偕亡的意態。《甲辰五月十七日七十五歲初度感賦》:「吾生七十愧蹉跎,況復今朝五歲過。一局棋枰還未定,百年世事欲如何。炎方春盡花猶艷,瘴海雲騰雨更多。越鳥南枝無限恨,唾壺敲碎獨悲歌。」對於苦難他具有相當的承受力,以勇銳的氣概直面慘淡的人生。《丙申六十七歲初度曉瑩置酒為壽賦此酬謝》:「紅雲碧海映重樓,初度盲翁六七秋。織素心情還置酒,然脂功狀可封侯。平生所學供埋骨,晚歲為詩欠砍頭。幸得梅花同一笑,炎方已是八年留

第七章 極左時代的獨醒者高旅

從1957年開始,極左勢力統治著中華大地長達二十餘年之久。許多早年投身革命的現代文學作家長期遭到迫害。面對著理想的毀滅與價值的動搖,他們創作了大量的舊體詩詞,成為一個時代的中國知識分子心態的紀錄。1984年6月出版的《傾蓋集》就是他們的一次集體亮相。《傾蓋集》是九位作家的合集,包括:王以鑄《城西詩草》、呂劍《青萍結綠軒詩存》、宋謀瑒《柳條春半樓詩稿》、荒蕪《紙壁齋詩選》、孫玄常《瓠落齋詩詞鈔》、陳次園《朝徹樓詩詞稿》、陳邇冬《十步廊韻語》、舒蕪《天問樓詩》以及聶紺弩的《咄堂詩》。

九人中聶紺弩的做詩經歷是最奇特的。他雖然從小受過古詩的聲律訓練,但青年時期「擁護白話文,反對文言文,根本不做舊詩」。(《散宜生詩》自序)1959年,他在東北850農場勞動,正趕上要求全國作詩,這個指示也下達到850農場。正是在這個半強迫的情況下,聶紺弩開始了作舊詩的後半生。早在六十年代,聶紺弩的舊體詩已在小範圍內傳播,不遲於七十年代中期,就已有了追隨者。據虞愚說,七六年七七年間,有很多人都在學「聶紺弩體」。(周健強:《聶紺弩談〈三草〉》,《聶紺弩詩全編》442頁,學林出版社,1992年12月)聶紺弩在他身歿前後,啟導來路,厥功甚偉。

聶紺弩的詩多用口語俗典,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同時又注重對仗的工穩。《推磨》:

百事輸人我老牛,惟餘推磨稍風流。春雷隱隱全中國,玉雪霏霏一小樓。

把壞心思磨粉碎,到新天地作環遊。連朝齊步三千里,不在雷池更外頭。

《清廁同枚子》:

君自舀來仆自挑,燕昭台畔雨瀟瀟。高低深淺兩雙手,香臭稠稀一把瓢。

白雪陽春同掩鼻,蒼蠅盛夏共彎腰。澄清天下吾曹事,污穢成坑便肯饒?

何處肥源未共求,風來同冷汗同流。天涯二老連三月,茅廁千鍬遣百愁。

手散黃金成糞土,天將大任予曹劉。笑他遺臭桓司馬,不解紅旗是上游。

聶紺弩善於雅俗對、今古對,但他最擅長的是用典故傳遞思考。燕昭王千金求士,自古以來傳為美談,而今天的知識分子卻被迫接受改造,到北大荒舀糞,這樣的強烈反差,不能不使讀者跟著參與對歷史的思索。但是情感是詩歌唯一的內容,聶紺弩的作品形式是詩,而本質則是雜文。

聶紺弩在長期的政治鬥爭當中逐漸領悟了老莊無為的思想,這使得他尤其偏愛「樗」的意象。無用之用,是為大用。他的詩幽默、詼諧的境界都來自於這種思想。其實就是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聶紺弩自己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他說:「但就一般情況而論,阿Q氣總是不好的。如果我的詩真有讀者,請千萬戒備,不要受其毒害。」(《散宜生詩》後記)

七月派詩人胡風的《獄中詩草》也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從1955年5月被捕時起,直至1979年1月恢復自由,詩人在漫長的25年間,惟有用舊體詩的形式記錄他的情感。在獄中,他苦苦反思自己進三十萬言書的行為,而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始終不曾動搖,他艱難地延續著追求真理的道路。《1956年5月17日》(八首選二):「重憶評文論世時,春蠶無葉怎成絲。因攀石齒傷天足,為採花英染戰旗。能語禽蟲真友誼,有情哭笑小兒詩。何期累汝成囚首,從此低眉只浣衣。」「竟到周年受謫時,沉冤不白命如絲。慣從一面窺全面,忍見紅旗變黑旗。髮膚已焦猶烤火?舌唇盡裂怎吟詩?成千手印兼簽字,只為循真脫黑衣。」長期的鐵窗生活,使得他的詩具有國殤的精神。《曇花誄》組詩就是他精神面貌的傳神寫照。「曇花拼一現,月夜吐奇香」,他從中尋得精神的契合。他回顧當年的戰鬥歷程:「倚馬抒深蘊,長情躍躍奔。生亡狂角逐,愛恨猛煎烹。友敵千型面,悲歡百味心。飛光如吐色,一泄萬人驚!」面對現實,他把希望寄託給將來:「工耕千載苦,民憾尚難消。顆粒傷生淚,錙銖逼命刀。心驚迎破曉,肉跳待臨宵。冤血凝沉石,專求鐵筆雕。」

但是上述這些人在舊體詩詞創作上的成就都遠遠不如高旅。高旅(1918-1997),新聞工作者,小說家,文史專欄作家,詩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生於江蘇省常熟縣一貧農之家,學名邵元成,字慎之,以字行。另有筆名家天、孫然、秋野、牟松庭、勞悅軒等。他作為新聞記者,長期參加抗日救亡的工作。

日本一投降,他即參加上海《申報》(任特派員),立即由大後方以記者身份再赴前敵,先後到南京、上海和東北等地採訪。1948和1949年在青島養病時逢全國解放,1950年應當時的社長張稚琴和總主筆聶紺弩之邀,赴港任香港《文匯報》主筆,並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和電影評論,至1968年因抗議「文革」而毅然辭職。

1968至1981年期間輟筆十三年,以作小生意維生,不曾發表任何文字,但在家中翻譯了大量法國、德國、義大利、蘇聯、美國、埃及等國的文學名著,積累文稿一百多萬字。

1981年重新執筆,為報紙專欄不間斷地撰寫了大量雜文和小說,一直到他因心臟病急性發作而去世的28個小時前,才停止寫作。

他對古典詩詞頗有研究,有《廣津陽門詩注》和《嶺南唐人詩抄》等研究著作。他自己寫的舊體詩詞逾千首,包括:《願學堂詩存》(含《戰時吟》、《戰後吟》和《禁詩》)、《願學堂詞存》和別集《北門詩抄》、《危弦集》等,僅有極少數曾在報刊發表。高旅對詩有獨到的見解。他曾說過,中國人學外國詩為拋金飯碗告化。他遵從幼時師長鄒朗懷先生之教:「到中文拉丁化之後再學新詩不遲」,甘冒守舊之名,堅持寫舊體詩詞。但這並不意味他盲目排斥新詩,他也曾寫過少數極好的新體詩,還曾翻譯了大量的法文詩和英文詩。他的手稿中有一篇題為《記者與詩》的詩話:

「古時無記者,好詩人皆記者也。白樂天說:『文因時而寫,詩因事而作』。記者與詩,故極相合。再看李杜,佳作無不是因事而作。後人以吃酒看花為事,事固不錯,寫詩可大家看看,但與人則無關。惟多走路,多見識,遇各式各樣的事,方有佳作機會。蘇東坡,因為遇事,又遠到海南島。清之黃兩當、查敬業,都有事,或走了不少路,都在做記者。若問幾輩詩人的詩好不好,從這個角度看去,要看他是否在記者式的生活中得來,便可入選,再論甲乙。酬酢敷衍嘆老愁貧之作,大抵數在十之八九間,皆可篩去,故所余並不太多,盡讀之可也。」

聶紺弩1962年給他的信中說:「近曾讀韓、蘇二集,對古詩略有所窺,知兄詩有大家風也。」諶震先生也曾以《深有預見的當代詩史》為題對高旅的詩詞作出極高的評價。

1950年抗美援朝戰起,他的《偶感》三首就有了深刻的洞見:「未降東寇我先降,攘土寒盟事益常。大國用權支霸骨,愚夫懷義拾微芒。兵遮鴨水冬雲暖,心為雅城密約涼。抗美擊蘇先後耳,世仇千載說邊疆。」「六國奇才用斗量,連橫奪主一夫強。馬前立槊驅降卒,牛後同盟賣爛槍。(余言蘇聯援助決不可能無代價,故用賣字,人惑於「無私」,皆不信焉。)先取黃巾埋骨地,且題赤壁逐鹿場。(由此戰得保全台灣。斯大林曾謀以長江為界分中國為兩朝,今似售計於台灣矣。)天山初定遺三箭,只怕單于度晉陽。」「爛熟六經事未通,書生自比釣魚翁。曲鉤洵比直鉤妙,大網豈與小網同?天馬行空唯物論,神壇俯首急先鋒。無涯知海人生短,正是漆園午夜鍾。(或言此戰為蘇聯發蹤,大謬。蘇固欲從中取利,而中華民族自有抗美之理、之情、之道。抗美為民族主義的,基於此,他日必抗蘇。)」

歷史最終證明了高旅的先知先覺。《胡風案有感》二首(第一首又題《傷胡風》):「卿雲深處棘門新,白虎堂前起殺聲。雄主殊恩九族累,嚴城大閘一肩攖。文章有價付生死,世事無常並古今。黑土黃泥俱似鐵,火犁磨盡未能耕。(曹白曾曰:「中國的黃泥,比俄羅斯的黑土還難翻。」)」 「從來聖代總如此,卻令迂人涙滿襟。頭角露時須削盡,風華當日即消沉。先生不事咸陽吏,有日終彈中散琴。賤付頭顱甘亂擲,窮通何苦冤讎深。」 詩中對於胡風案件的見解和認識,即使在今天看來也是難以企及的。1958年作《哀鳥雛雨中飛墜窗前》:「羽翼未成便學飛,鳳凰燕雀差幾希。長空雲蔽猶縱目,向晚雨來自濕衣。倘效舉棋慮失局,何堪戀巢苦啼飢。九皋千里先休問,更莫空論是或非。」借物寓意,表達了對於反右運動中受衝擊者的深摯同情。《吊前蘇聯顧問賓館四首》作於1960年:「上賓池館遍中州,錦幛聊遮國士羞。久奉載車舍利骨,難尋賃酒鷫鸘裘。嶢邊壁壘驚中夜,花里樓台拜小侯。今日憑欄休信指,興亡似失匹夫謀。」「與國修盟卻謝恩,玄冰萬丈負鯨吞。縱橫極目無餘子,遲早抽刀有裂痕。恨事最傷現眼報,快人何耐違心論?十年豈少逆鱗客,不負丹心負罪言。」「顧問三千已撤回,浮漚友誼更成灰。競懷白筆朝宗闕,虛奉紅蕖作芋魁。萬歲聲中傳解凍,百花格外要爭開。權宜滯變輕新主,苦酒盈壚是舊醅。」 「又見親蘇復反蘇,兩朝故事逐雄圖。朔風古道程猶遠,東海前人夢已枯。爭向邯鄲質世子,欲留三姓稱家奴。可知歷史必然性,楊柳玉門備說郛。」對於歷史的必然性具有極為深刻的洞見,沉鬱當中隱含著辛辣的諷刺。

作於「文革」年間的《時事十七首》更是對個人崇拜和專制主義作出最為憤怒的控訴,奏出那個時代的最強音。如 「未舉抗疏已逆鱗,判他永世不翻身。帝威赫戲聊嘗夏,民主空華賴劇秦。九地生死多契闊,三家分合悉沉淪。將軍今日向南面,說道此時又立新。」 (第二首)「亂說乘風更亂動,知誰慢捻與輕攏。能將大亂兼天下,遂令高明閉眼孔。毛氏紅書遍世界,牛皮黑漆做燈籠。當前擺定一條路,萬歲聲中學懵懂。」(第六首)「馬上治之十八年,一鞭擊地老三篇。代除首領飛鳴鏑,人是佃農務力田。聞道煉成萬應葯,仰看坐在九重天。沉沉王者古來有,更有家家一炷煙。」(第八首)「呼嘯而來紅衛兵,門前草木也傷情。先生抱病尤須斗,夜戰挑燈切莫停。休怪盡人呼造反,只因恃黨發神經。宋慈徒作洗冤錄,一代中官覆大明。」(第十首)他以詩人的敏感和歷史學家的深刻,認識到人民基本權益得不到保障的根本原因:「動輒人頭千萬顆,葫蘆滾地不嫌多。(盛行一說,謂不如何如何,便有千萬人頭落地。)遂疑中土居蠻族,方令終生下奈河。已覺隨時堪沒頂,復知同室慣操戈。本錢八億成籌碼,輸個精光又若何!」(第十五首)在那個人妖顛倒的時代,作為個人完全沒有獨立的可能:「人民合是螺絲釘,天命聖王護百靈。比作渦輪憐失格,況充牌位坐空庭?規章任務要求大,血污嬰兒氣味腥。自定教條難自踐,黃堂晚節亦惺惺。」(第十六首)作者總結道:「無產只從抽象生,自操專政便專橫。幾番失意發窮惡,大叫有權開亂槍。同志忽成氧化碳,至親環護紫薇星。方知昔罵家天下,正欲爬高十二層。」(第十七首)

高旅是那個時代站得最高、看得最遠的知識分子,他的詩以理性見長,在審美的維度上稍嫌薄弱。高旅詩作題材涉及1936年-1996年60年間中國發生的幾乎所有重大歷史事件,是彌足珍貴的當代詩史。

第八章 夕陽之歌——從陳永正、劉夢芙到徐晉如、容若

「文革」結束後,中國當代文學進入了新時期。舊體詩詞創作創作種群迅速擴大,全國各地詩片語織如雨後春筍,詩詞愛好者由地下創作轉為公開吟哦。1977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天安門詩鈔》,編者署名「童懷周」,即「同懷周」之意。此書正式出版之前,集中作品就已流布全國,而且大多採用了韻語的形式。但是「四五」運動畢竟是政治運動而非文學運動,由於它的發生而附帶來的韻語體詩歌的短暫繁榮也並不能表明舊體詩詞創作隊伍的復甦,也不能因其流布遍及全國就可以說舊體詩詞比新詩更加為群眾喜聞樂見。天安門運動中產生的詩歌更確切地說應當是歌謠,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同嚴格意義上的詩歌相去甚遠。同樣,此後幾年間大大小小的刊物雜誌上所發表的所謂的「舊體詩詞」,儘管有一部分在形式上合乎格律,卻在內容上同真正的詩歌迥異其趣。

數量上繁榮質量上貧乏的「老幹部體」統治了詩壇,據中華詩詞學會統計,新時期舊體詩詞的創作總量遠遠超過盛唐,這種現象一直延續到後新時期。截止1996年底,全國從事舊體詩詞創作的人達一百四十萬。而其中的最大部分,則是「老幹部體」的詩詞。「老幹部體」詩詞的興盛是新時期舊體詩詞界特有的現象。「粉碎」以後,正也是新老幹部交替的重要時期。從前的各級幹部因年齡關係,紛紛離退休,他們年輕的時候,或者忙於打仗,或者忙於工作,生活安定下來需要消遣,也有記敘一生勛業的要求。但是他們文化水平大都較低,沒有讀過什麼書,加之多年生活優渥,早就失去對於底層的體驗,當年紛飛的戰火硝煙也已成為模糊的記憶,所以創作出來的韻語體文字也沒有詩的情感。從內容上講,不外是歌頌現實、憶苦思甜,從創作動機來看,不外出諸學習文件、閱讀報紙。創作思路一般秉承「文革」中提出的「主題先行論」,語言枯槁,意象貧乏,濫情濫景,千篇一律。這種情形迄未改觀。

但也並非沒有例外。「文革」結束以後直至今日,從事舊體詩詞創作並取得較高成就的有劉夢芙、陳永正等人。劉夢芙1951年生,安徽岳西人。他的父親劉鳳梧也是一位詩人,平生為詩四千餘首,風格近於黃節。劉夢芙的《登采石磯翠螺峰瞻太白塑像浩然作歌》:

高原萬里長江來,巨龍奔嘯濤如雷。瀉落天門阻牛渚,橫空絕壁何崔嵬!翠螺山色東南美,綽約煙鬟映江水。人道峰頭葬謫仙,白雲高卧呼不起。我來江上乘扁舟,放懷偶作名山游。百丈危崖獨登眺,水天一色空吟眸。蛾眉亭畔長松碧,巍然巨像凌霄立。廣袖迎風勢若飛,舉杯欲向青天擲。軒昂氣概渾如生,摹公千載垂儀型。嘯傲乾坤泣神鬼,酒酣喝月月倒行。悠悠往事思天寶,長安初奉君王詔。彩筆揮成白雪章,沉香亭北清歌裊。公侯眼底皆無人,珠璣咳唾懷經綸。何期狐鼠在君側,如天大道多荊榛!鯤鵬未展摩雲翮,還山卻道承恩澤。散盡黃金劍影孤,秋風仍作飄蓬客。錦袍江上垂魚竿,歌哭人間行路難。騎鯨一去不復返,明月滄波生莫寒。星河飄渺瑤池遠,光芒萬丈留詩卷。高名只許少陵齊,大音寥落徒悲嘆。拜公遺像哦公詩,靈祠長峙江之湄。異代蕭條一灑淚,公今逝矣來者誰?神州桑海驚千變,輿圖換稿開新面。劫火曾哀寶玉焚,融冰倍惜春光暖。吟旌重樹氣同求,艱難重任承前修。掃除蕪穢挽哀絕,試看光焰騰吳鉤。君不見邇來禹域歐風靡,金錢一拜靈魂死。納賄何多貪墨徒,蔽日還愁阿諛吏。又不見商潮卷地文場蹙,群儒下海爭相逐。妖嬈歌女滿銀屏,鄭聲銷盡英雄骨。風騷斷代真奇辱,青年競作「追星族」。弈葉精華棄若遺,詩魂應在蒼天哭!浩浩長江東復東,翠螺峰上斜陽紅。江山有情生我輩,揮戈返日呼群雄。風雷待辟新世紀,飛騰華夏雲中龍。文明偉業邁唐宋,詩壇首應標奇功。仙靈來歸跨黃鶴,掀髯一笑吟天風,掀髯一笑兮吟天風!

是作曾經在全國性的詩詞大獎賽「李杜杯」詩詞大賽中獲得一等獎。詩作體制煌煌,辭藻雄偉,有強烈的現實性。劉夢芙的七律諸作,沉痛哀艷,近於黃仲則。劉有詩集《嘯雲樓詩稿》。

同時期重要的詩人還有陳永正。他生於1941年,廣東茂名人。現為中山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所研究員。作品集為《沚齋詩詞》。作於1970年的《再寄劉郎》:

夜半朔風排天來,廣野盪坼聲何哀。城北有客獨不寐,忽憶海南真奇材。谷中樟楠高百尺,四山壁立不得出。地僻正宜屯雲雷,我今胡為長嘆息?但悲君去城中空,千樹萬樹不能紅。盡日書空誰堪語,夙昔情懷一記取。邂逅論文沙面陰,大道未同恩未深。五載相過猶貌敬,話牽時勢各沉吟。豈意地仄天欹後,眾流俱向海東就。重逢夢覺喜生還,豪氣飛揚皆改舊。故交得心成新知,吾輩有合終不移。握手雄談連朝夕,有時嗚咽各無辭。劉郎何事與我別,使我忽忽心如結。黃雲碧海行路難,朗朗唯見中天月。

語句沉雄悲涼,從一個側面表現了文革中知識分子的心態。1972年所作的七律《山川》:

山川草木負前期,危涕江樓忍獨歸。東海每悲狂士蹈,中宵恰值老鼉飢。翻寒脫葉林猶黑,入夢遊魂月亦微。我欲呼天問奇字,摹崖來寫大王碑。

雖稍嫌晦澀,卻字字沉痛,尾聯更見悲壯。

1995年3月17日靜安詩詞社在清華大學宣告成立。這個完全由在校學生組成的詩社沒有任何風格的標榜,也沒有任何有形或無形的綱領以為統率,它的成員中真正具有成熟的藝術風格的僅有容若、徐晉如等,但是它的成立卻標誌著舊體詩詞後新時期的到來。它的主要創作成員不再像紺弩體那樣,把現代性——理性、反思、詰問作為詩歌的主體精神,而是重新開始審視「詩緣情以綺靡」這一古老的命題。情感是詩歌唯一的內容這一觀念重新受到重視。在語言風格上,靜安詩詞社推崇古雅、深邃,而力圖超離口語的束縛,完成詩歌語言陌生化的任務。社會現象不可能成為他們關注的焦點,惟有作為獨特自我的創作主體在當下切實的感受才是他們所關懷並為之吟哦的。

徐晉如是靜安詩詞社的創始人,也是其中最重要的成員之一。他於1994年進清華,並在1996年轉入北大,然而卻始終沒有中斷與該社的聯繫。更因其遭際坎坷,成為詩社創作力最旺盛的作家。早年徐晉如醉心於紺弩體,並曾刻意模仿郁達夫的創作風格。但是他後來逐漸認識到,他的人生態度過於嚴肅,是不適合紺弩體那樣的俳諧氣質的,而對於郁達夫的追慕則更多地帶有情感的色彩。同絕大多數詩人不一樣,徐晉如對於唐宋名篇多不寓目,而獨喜誦近代以來的詩歌。他不依傍任何前人。2000年的夏天,徐晉如完成了劃時代的詩詞理論著作《綴石軒詩話》,這篇詩話是在王國維《人間詞話》發表以後最重要的古典詩詞研究著作,作者建構起以生命為核心的詩學理論體系,徹底顛覆了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

在徐晉如的詩集《胡馬集》中,他實踐著自己的文學主張。他堅持認為,文學最核心的東西是關懷,對包括自身在內的宇宙人生的終極關懷。詩歌是他獻給自己——不自由的個體的唯一慰藉,也表達了他對於生存狀態的更大自由度的的認識與嚮往。

同這個時代的其他青年詩人一樣,他的詩歌也開始於愛情的憧憬,所以,早期徐晉如的詞作要多過詩作。而當他意識到愛情遠非生命的全部時,律詩便成為他作品中最大量的部分。

作於1997年9月的《秋興八首》感慨深沉,寄託幽微:

秋興八首

也曾錦句滿蠻箋,近已無心看月圓。枕上誰知又聽雨,山中何幸未逢仙。

歌場側帽青春逼,浮世存身暗夜綿。不盡前修惆悵意,蓑衣還自釣江邊。

其二

還鄉未及問蒓鱸,客夢秋風總笑吾。窗下時觀紅拂記,天涯苦覓海山圖。

張儀辱楚徒前舌,溫嶠過江已老奴。醉里秦娥相憶便,長街又自萬人呼。

其三

帶葉紅菱逐水生,野塘寒柳礙人行。淹留過午蝶翻恨,聒噪盈途蟲浪鳴。

入洛高才情自蹇,臨湘太傅憤難平。功參造化今誰者,肆意狂徒竊老彭。

其四

聲聲爛漫說花光,翠接蔭交鳥語妨。廟樂即今崇鄶下,謫心千古悵衡陽。

仲尼似虎斯文警,伯道無男天盍亡?潦落頻年詩酒病,人間浮浪競輕狂。

其五

梧桐葉落石苔寒,蟋蟀鳴堂旅鬢殘。理想如今被花笑,河山似此遣誰看。

碩人依澗終無寐,眾庶罔知盡達觀。天命豈真窮大道,琴操一曲奏猗蘭。

其六

向晚蟲蟬濕不飛,江頭枯樹舊知幾。三年瘦馬終延宕,四野寒陰竟合圍。

塞上輕鴻還漸漸,雲中病鶴故依依。大梁豪客都安在,隨處曹商矜乘肥。

其七

歷落西風悵玉塵,清波頹滯昔曾春。邊城日黯塤聲咽,龍野星橫血色新。

孤注澶淵情似昨,媾和絕漠使還頻。武陵早自流花信,沉睡千家未避秦。

其八

歧山嚲鳳向空吟,秋肅時傷萬里心。機杼猶隨城上月,干條已化日邊林。

蕪城書記哀歡盡,夔府拾遺興慨深。錯與東籬商世事,刑風來處老愁侵。

詩中有對於往事的追懷與悵惘,更有對於未來的憂懼與期盼。作者立足於當下的層面,努力尋求富有歷史性的話語地位。組詩的意象是文化的而非自然的,詩的主體形象在其中得到了與古人的心靈契合。徐晉如深具憂世情懷,他把他對於歷史和社會的關愛通過一個個的文化意象表達出來,哀婉深致,一唱三嘆。

徐晉如能夠把古典的溫柔敦厚的陰柔之美與他自身氣質當中陽剛的、野性的美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待漏詞贈陳朴》:

此夕圍爐得暫歡,酒餘長鋏不知彈。花邊仍似澤邊客,席上才消心上寒。

青鳥曾傳情獨苦,天台今去路應寬。援琴人已瀟瀟瘦,夢外行雲尚渺漫。

其二

謔談語半轉凄清,不止詩文月旦評。禮樂原知三代妄,風雷真欲十洲鳴。

孔顏凋落悲何極,世態終遷意不平。群玉山頭眠未得,仙姬綽約冷吹笙。

他承繼了楚騷的傳統,用娟娟美好的女性化意象來指代不能實現的理想,卻始終不失其鬚眉身份。於是,劇飲、彈鋏這樣的傳統意象重新進入了他的審視範疇。無限的低回悱惻,都凝固入相對封閉的言語當中。但他的詩中出現得最多的是關於拯救的意象:「何當堙九仞,神禹奮雷霆」(《再酬涵元齋主人》)、「若木已燃天半燭,持將決與下方民」(《戲為》其一)、「欲作明王獅子吼,芳荃錯雜正沉酣」(《清談誤國或猶未必然士風陵替誰之過歟》)、「彭蠡眼看興孽浪,雲端誰破雪城圍」(《丁丑戊寅間感事》)。徐晉如的詩中有中國傳統詩歌所缺乏的古希臘式的悲劇精神。這種精神同樣為當代從事其他文學樣式創作的作家所不具備。像「天日盍亡及汝亡,諾亞方舟不住將!」(《今夏大暑聞自元大都以來未有若是之高溫者》)這樣的句子,只有他那樣英風俠慨的人才寫得出來。但是最能體現他焦灼不安的躁動心境的是《連朝風雨如晦總難成睡》:「海氣東來挾怒霆,中宵悚聽雨敲聲。初如靈谷佳人語,漸似劍池冰膽鳴。長夜不須愁夢穩,餘生端為俟河清。舊邦新命闡何日,一念中原猛淚傾。」

徐晉如思考得最多的是自由的問題。《清華逢李孔鑄》:「摶水運風都笑休,徒然金盡敝貂裘。畸人不獨艱於世,白髮從來種在愁。避地能成真隱士?看花僅勝絕風流。沙蟲勢逼驚猿鶴,安得樂郊供自由!」無情的現實使他逐漸認識到,作為絕對幸福的自由——也就是莊子所謂的逍遙的境界是不可企及的,於是他不得不接受這樣的事實:「人生有待終誰免,卻認扶搖是自由!」(《南樓》)

靜安詩詞社的另一位重要詩人容若原名劉志平,是清華大學化工系熱力學專業的博士生。他比徐晉如更能感受自然的神秘的美,更加註重最微妙的感覺。在這一點上,他的天賦是無與倫比的。

他認為古典詩詞的終極之美是溫柔敦厚,詩歌需要的是一種感覺,現代人完全可能進入古人所欣賞的意境,獲得並發展意境。他為自己的第一部詩集定名為《紅牙集》(1997年夏編竣),並題詩說:「紅牙檀板寄玄音,不洗千秋述古心。偶墜風花非自主,早知天意剩微吟。思量權作董生隱,排解定須陶令琴。當日何期清意足,如今倍覺入情深。」這部分地可以見出其藝術追求。在《紅牙集》里,他把晚唐哀婉凄艷的風格與當代青年的獨特思考有機地結合起來,賦予作品綿邈的美。

《效玉溪生〈燕台〉詩》:「瑩瑩碧玉倚庭空,微雨雙飛意態同。山色流春天地暖,水聲盪槳玉顏紅。有情絲竹偷寫意,無限夕陽遙及風。回首無端拋一笑,浮光瀉影照驚鴻。」「濃妝不掩淡生香,愁對一簾絲雨長。寂寞輕銷金鴨冷,滄溟斜引玉肌涼。迴風不帶雲煙返,錦字須同歲月荒。紅燭光搖腰新瘦,斷腸細點舊辭章。」「遠共天涯望眼穿,明河照影有誰憐?人間乞巧多情鵲,天上重逢促別仙。白髮驚秋頻自問,紅顏易老豈幽眠!梧桐休恨敲窗雨,夢裡畫眉情倍妍。」「冰河夢斷無人語,衰柳秋深正客眠。庭上幾回吟雪亂?河陽一縣斗花妍。烏衣白袷笑深巷,翠袖紅巾認前緣。奇樹經冬猶再發,朱顏回顧黯潸然。」

社會轉型期的茫然與惆悵,總歸凝成一團幽恨,他無法容忍世人對於理想的嘲弄,只好獨自擁抱無言的寂寞,於是凄迷惝怳的意象在他的詩中居最大多數。

從第二部集子《冰炭集》開始,他的詩風變得蒼涼深沉,具有了歷史的滄桑感。《王靜安自沉七十一周年》作於1998年:「湘波猶自怨荊人,取義銷沉泥沼身。警世幾時成絕響,新民總惜逐微塵。斷碑挺拔苦凌俗,奇字流傳盡失真。弦上古音久凄絕,向誰刻意問天均?」「痴頑弔古又傷今,破碎千秋翰墨林。大道緣何局生計,小資由此惑人心。近春紅樓醉嫌淺,經歲青骨夢猶深。螳臂當車只須折,敢誇眉樣學浮沉。」「忍拋家國喪斯文,獨避紅塵自斷魂。縱奈高名成小隱,難逃俗累老江村。花欺舊苑生爭艷,龍賽春江死負恩。料是書生血易碧,妄為眾庶恨乾坤。」


本文梳理建國後當代詩歌發展歷程,會提到大背景,詩派,詩人以及我覺得比較好的詩作。你們說的網詩是90年代中後期產生的詩歌現象,算是90年代詩歌河流中的一條微小支流,不能代表整個中國當代詩歌,我在說到90年代詩歌時會提它一下。

一、1949—1966年的詩歌

五四後一大批詩人如郭沫若、徐志摩、聞一多、戴望舒、卞之琳等人都已成歷史或已功成名就,在四十年代抗戰期間形成的七月詩派與九葉詩派也漸漸隱落。從建國到文革爆發這段期間,文學與政治緊密相連,文學服務於現實政治、配合國家意識形態成為其主要目的,詩歌也不例外。

這一時期形成了三個路詩人,行吟詩群、政治抒情詩群、建設戰線詩群。

行吟詩群:以詩人艾青、田間、徐遲等人為代表。他們大都開始遊歷祖國各地,走訪歷史遺迹,或出訪世界各國,為祖國的現實與世界的前景歌唱。

艾青《在智利的海岬上》(詩太長,節選):房子在地球上/而地球在房子里/壁上掛了一頂白頂的/黑漆遮陽的海員帽子/好像這房子的主人/今天早上才回到家裡

田間《假使我們不去打仗》(創作於1938年,廣為人熟知,不作為行吟詩):假使我們不去仗/敵人用刺刀/殺死了我們/還要用手指著我們骨頭說/「看,這是奴隸!」

政治抒情詩群:在當時影響最廣泛,以郭小川為代表。在當時的代表詩作有《投入火熱的鬥爭》、《沿著社會主義的軌道飛奔》、《閃爍吧,青春的火光》、《向困難進軍》,你們看著詩名感受下。

郭小川《向困難進軍》(太長,節選):讓我們/以百倍的勇氣和毅力/向困難進軍!/不僅用言詞/而且用行動/說明我們是真正的公民!/在我們的祖國中/困難減一分/幸福就要長几寸/困難的背後/偉大的社會主義世界/正向我們飛奔

建設戰線詩群:顧名思義,是一群為社會主義大建設唱讚歌的詩人,代表人物有嚴辰、阮章競等。

二、1966—1976年文革期間的詩歌

無文學

三、1977—1989年的詩歌

這一時期的詩歌我個人認為是中國當代(建國後)詩歌的第一個高峰,也是暫時僅有的一個高峰。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撥亂反正,人民經歷著第二次思想解放。那些受過創傷的詩人們啊,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挺過來了,並且浴火重生,其詩歌藝術也走向新突破。這一時期湧現了幾個詩派,其中我認為朦朧詩派所達到的藝術成就最高。

「歸來者」詩群:
這些詩人好多在五十年代後就開始歸隱了(五十年代與六十年代也不平靜,幾大批判運動牽連的人不少),現在他們提筆歸來。在新疆開荒的艾青回來了,七月詩派的魯藜、曾卓等人回來了,九葉詩派的辛笛、陳敬容等人回來了,建國時活躍在詩壇的梁南、丁芒、流沙河等人也回來了。這一時期他們大都在詩中表達他們的社會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

「歷20年創傷的艾青還是那個艾青」,這一時期,1978年11月15日平反決定一宣布,當即創作長詩《在浪尖上》,1979年發表堪稱「詩體哲學」的《光的讚歌》。

艾青《光的讚歌》(節選):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生命/人世銀河星雲中的一粒微塵/每一粒微塵都有自己的能量/無數的微塵彙集成一片光明

曾卓《懸崖邊的樹》:不知道是什麼奇異的風/將一棵樹吹到了那邊/平原的盡頭/臨近深谷的懸崖上/它傾聽遠處森林的喧嘩/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獨地站在那裡/顯得寂寞而又倔強/它的彎曲的身體/留下了風的形狀/它似乎即將傾跌進深谷里
/卻又像是要展翅飛翔

干預生活詩群:
80年代詩壇崛起的一批新人,他們既懷有社會、歷史責任感,又對現實懷有批判意識與茫然感,代表詩人有雷抒雁、張學夢、楊牧、江河、林莽等人。

雷抒雁《小草在唱歌》(節選):風說:忘記她吧 /我已用塵土/把罪惡埋葬 /雨說:忘記她吧 /我已用淚水/把恥辱洗光 /是的,多少年了 /誰還記得 /這裡曾是刑場

新邊塞詩群、東海詩群:以地域為創作內容的兩個詩群。新邊塞詩描寫西北荒原、雪山、湖川,表現生活在自然中的人的原始生命力;東海詩描寫浙江福建一帶的水域風光,如暴雨、潮汐、礁石、燈塔、帆船等,注重「心靈之海與自然之海的融合」,同樣也是彰顯人生生不息的原始生命力。前者代表詩人昌耀,後者代表詩人王彪。

女性詩人群:這批女性詩人注重表現女性的內心世界,是80年代後女性意識覺醒的一個縮影,代表詩人有翟永明、伊蕾、張燁、馮晏等。

朦朧詩:終於重頭戲來了!這批詩人中有許多人們熟悉的名字,包括北島、顧城、舒婷、海子四位(偽文青裝逼利器,偶爾在朋友圈不慎透露一下他在讀北島、顧城、舒婷、海子其中一位的詩,瞬間其逼格可以火箭飛天式暴漲),還有芒克、多多、駱一禾、西川等人。朦朧詩在80年代影響最大,同時也最受爭議,受爭議的一個原因是朦朧詩採用現代主義的藝術思路與表現手法來表現自己隱藏的感情,這是朦朧詩的主要特點,說白了點就是這些詩,人們看不懂。

我個人認為,他們採用現代主義作詩可取,畢竟詩不是大白話,也不是日常口語,也還要與斷了行的散文劃清界線,現代詩除了要具有聞一多所說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之外,還應當具有意境美。看看當下許多把幾句口語排成幾行的那些「詩」吧,看得我直感嘆這是一個何等的我尼瑪啊。

下面是好詩欣賞時間。

北島《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

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中,

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

冰川紀過去了,

為什麼到處都是冰凌?

好望角發現了,

為什麼死海里千帆相競?

我來到這個世界上,

只帶著紙、繩索和身影,

為了在審判之前,

宣讀那些被判決了的聲音:

告訴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

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藍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聲;

我不相信夢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無報應。

如果海洋註定要決堤,

就讓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陸地註定要上升,

就讓人類重新選擇生存的峰頂。

新的轉機和閃閃的星斗,

正在綴滿沒有遮攔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來人們凝視的眼睛。

北島《在黎明的銅鏡中》(節選,整首詩有建築美)

在黎明的銅鏡中


呈現的是黎明


水手從絕望的耐心裡


體驗到石頭的幸福

天空的幸福

珍藏著一顆小小沙礫的

蚌殼的幸福

顧城《一代人》(黑夜指什麼呢)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顧城《弧線》(典型的朦朧詩,就問你看不看得懂!)

鳥兒在疾風中

迅速轉向

少年去撿拾

一枚分幣

葡萄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觸絲

海浪因退縮

而聳起的背脊

舒婷《致橡樹》(節選)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舒婷《神女峰》

在向你揮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誰的手突然收回

緊緊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當人們四散離去,誰

還站在船尾

衣裙漫飛,如翻湧不息的雲

江濤

高一聲

低一聲

美麗的夢留下美麗的憂傷

人間天上,代代相傳

但是,心

真能變成石頭嗎

為眺望遠天的杳鶴

錯過無數次春江月明

沿著江岸

金光菊和女貞子的洪流

正煽動新的背叛

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

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節選,夭折的詩人,這首我最喜歡下面這段)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你說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也就是說,在明天之前,你並不幸福,明天永遠不會到來,你也永遠走不到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地方。這是你自殺的原因嗎?)

海子《以夢為馬》(節選)

我要做遠方的忠誠的兒子

和物質的短暫情人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

萬人都要將火熄滅

我一人獨將此火高高舉起

四、1990—2016年的詩歌

物極必衰,泰極否來,現代詩在80年代達到朦朧詩的高峰後,便衰落下來。市場經濟環境下帶動的社會巨變,文學已有走向邊緣的跡象,有人作詩,但詩歌質量良莠不齊,除了常見的斷行散文外,有相當一部分詩歌流於口水化、極端低俗化、色情化。它們不是詩。

90年代後還在作詩的有以下幾批人。

第一批是90年代以前就已經成名的老詩人或中年詩人,以及繼第一代詩人(代表為艾青等人)、第二代詩人(代表為舒婷北島等人)之後的第三代青年詩人,第三代青年詩人有丁當、于小偉、歐陽江河、王家新等人,太多了,就舉幾個吧。這一批的詩雖不能一棍子都說好,但質量也不至於太差。

第二批是女性詩歌。這一批由80年代女性詩人群發展而來,是新中國女性意識覺醒的延續,與女性詩人群不同的是,她們在詩歌中彰顯了女權主義思想。

第三批是網路詩歌。以網路為創作平台,創作者是網民,90年代以靈石島、界限、揚子鱷、詩歌報、詩江湖、詩生活等網站為平台,現在則有起點、榕樹下、晉江、虎撲、博客、天涯、豆瓣、微博等各種平台,民眾成為詩歌創作主體。沒看過這些詩,不作評價。

感受一下現在的詩歌。

10大垃圾詩人排名余秀華馮唐赫然在列 (2016年)

中國十大垃圾詩人出爐 沈浩波尹麗川張一一上榜(組圖)_網易新聞中心 (2011年)

主要詩歌派別分類參考自《中國現代文學史》,朱棟霖、朱曉進、龍泉明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從民國時期新詩出現,到七八十年代的賦予思想,再到如今的無病呻吟


學院派和網詩派


推薦閱讀:

為什麼胡琴琵琶與羌笛常常在邊塞詩中出現?而不是其他樂器??
有哪些適合摘抄的句子?
僅從文學角度看,曹操詩歌處於什麼水平?

TAG:詩詞 | 詩人 | 古詩詞 | 詩詞賞析 | 當代詩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