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自己的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立好規矩?
如題,家有小女2歲,我是個單親媽媽,孩子出生至今爸爸帶的次數不超過5次,平時忙於上班,外公外婆帶的時間最多,而我,只是在周末休息時陪著她玩。
目前的情況是,每次周末帶她,都會發現她有一些不好的行為,比如去別人家做客,會亂翻東西,去外面玩,會偷偷拿人家放在旁邊的吃的東西,去超市,甚至偷藏東西,從一開始的引導,到後來的斥責,再到現在忍不住想打她,但是我發現越到後來她就越無視我對她說的話,如果稍表現出比較憤怒的情緒,孩子馬上假裝大哭。而我現在越來越失望心冷,到底該怎麼教好這個孩子呢?
規矩對孩子的成長不但起著約束作用,更會使孩子得到安全感。但有時父母費盡心思立的規矩,在沒有父母的干涉下孩子很難遵守,即便遵守了也只是一時。然而,總有一些沒有副作用的技巧,能讓孩子尊重你設立的規矩並開心的遵守下去。
1父母要問自己,你想通過給孩子訂立規矩達到什麼目的,以及針對自己的孩子訂立哪些規矩是必要且重要的。如果在要出門的時候,你責怪孩子沒有穿好鞋,可平時都是你親自幫他穿。這時責怪孩子只會讓你煩躁,讓孩子沮喪。專家建議的指導原則是,父母可以在紙上為孩子列出三個方面的規矩:自我照顧(如刷牙)、家庭責任(如收拾碗筷)以及外出時的要求(如未得到父母允許,不能吃拿別人給的東西)。
2面對稍大點的孩子,你一旦決定了所有的規矩,就盡量用孩子能聽懂的話,解釋清楚設立此項規矩的原因及重要性。比如可以和孩子解釋說「我們要收拾好自己的屋子,這樣尋找和存放東西會很方便,住起來也很整潔、舒適。」專家認為:規矩最終是為了加強孩子的家庭價值觀,培養優秀的品質。如果你解釋了規矩背後的原因,孩子會更樂意遵守。
3在訂立規矩後、孩子真正行動前,你需要多次和孩子示範,幫助他們建立每一個規矩的概念。不能因為孩子沒遵守一個他並不理解的規矩而懲罰孩子。事實證明,所有年齡的孩子都需要通過多次重複才能學得好。不要只丟給孩子一句:「去把自己的房間收拾好」,就指望他們會自己去干。另外,規矩訂立後,你需要給孩子創造容易遵守的條件。例如,如果想讓上幼兒園的寶寶飯前洗手,就要在洗水池前放一個踏凳給他踩。
因此,父母要考慮給自己的孩子訂立什麼規矩是重要且有效的。比如,你可以把要求「關燈後不許說話」,改為「8點上床睡覺」。實際上包括大人也都是只有在感到受尊重、被理解時,才更願意按照人們對我們的期望行事,孩子更是如此。
5讓孩子在家裡更自由,做一些自己想乾的事,這能預防他們日後出現更大的行為問題。通常孩子在幼兒園或外面表現得很好,但一回到家便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無拘無束。在一定程度上,父母可以允許孩子這樣。專家將這種情況稱之為「預防性錯誤行為」。
6訂規矩時,和孩子一起坐下來列出需要做的家務,問孩子自己願意做哪些。德國的一項研究顯示,剛學會走路的寶寶,也天生願意幫忙。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如在2歲寶寶的面前掉了一個杯子,他會幫你撿起來。父母不妨利用孩子這種天生愛幫忙的特徵,跟他們一起決定什麼是他們在家的「特殊工作」,也許是把毛絨玩具放到指定的玩具筐里,也許是洗澡前把衣服放進臟衣服籃里。
7分配「工作」時,要考慮到孩子天生的優勢和弱點。孩子如果特別喜歡整理物品,你可以適當調整家裡物品的高度,自己收拾高層,讓孩子可以把小的、結實的物品放到下層。另外,要尋找適當的方法,讓孩子感到投入「工作」是一件趣事。
8要和孩子一起堅持規矩。
堅持規矩意味著父母自己也要守規矩。如果,你告訴孩子,睡前必須刷牙,但又放任他有幾晚可以不刷。這時你就不能指責孩子不守規矩,因為他並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是認真的。如果想讓孩子學會說「請」、「謝謝」,不要說「喂」,那你自己就要做榜樣。
9規矩制訂要「正面」,要強調你想鼓勵的行為。專家強調,如果父母經常說「不行」,孩子就會對它產生免疫力。而且孩子天生喜歡探試規矩的尺度。所以,如果你發現孩子要打破規矩時,就要介入,引導他做「能做」的事情。對於大一些的孩子,也可以採用同樣的方法。不要大喊「不行!」而是問他們:「你覺得你應該怎樣做?」
10對孩子的預期要符合現實,過分追求完美會讓孩子陷入沮喪。有時,孩子喜歡按照自己的節奏和方式做事,但如果父母不停的催促或挑毛病,會讓孩子很有心理負擔。比如,孩子桌子收拾得沒你認為的好,你也用不著抱怨,說不定他下次就能做得更好。另外,雖然很多父母都表示,現在的孩子被誇得太多了。但看到孩子的正面行為時還是要熱情地讚許,這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自豪感,還可以增加他們繼續正確做事情的可能性。這一點非常重要。
為人父母的終極目標就是幫助孩子做好離開你的準備。有規矩的生活能給予孩子一種感情和精神上的工具,幫助他們更好地進入現實世界。更多寶寶育兒知識,請關注我 黃穎,Parents資深運營,一個有內涵的軟妹子~~~
共享單車的出現極大便利了大家出行生活,全民提倡環保出行總算落實到了實處,雖說在實施過程中小插曲不斷,像是因為某些人的素質堪憂對於單車的破壞、搞惡作劇、以及據為己有等行徑,也完全抵擋不了共享單車的發展,但是最近兒童騎行共享單車的安全事故頻發,不僅令共享單車投放企業頗為頭疼,也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和討論。
在深圳市南山區官龍路上,一位10歲左右的孩子騎ofo共享單車被一輛轎車撞倒
一天發生兩起,同樣在上海丨在上海浙江北路天潼路路口,一名騎著ofo共享單車的11歲小男孩與一輛大巴車發生碰撞
一個低於十二歲使用共享單車ofo出了車禍的孩子。」配圖為:ofo單車的手柄直插孩子脖頸,痛苦的表情見者同情。
就在小編居住的地方,常常可見12歲以下的孩子三兩夥伴騎著共享單車隨處穿行好不快活,完全無視在過道正常行駛的車輛以及行人,每每遇到這樣的情形不禁手心捏了一把汗。事故頻發全社會都在拷問投放共享單車的企業的安全措施(機械鎖漏洞)以及事故處理方式,卻忽略了極其嚴重的一件事,那就是孩子的安全教育如何實施的呢?孩子的規則意識如何培養的呢?這才是根源啊!
中國家庭對於孩子的規則意識教育實在是貧乏,與性教育、生命教育一樣的如出一轍、不重視,要不就是口頭上常常對著孩子大吼這不能做、那也不行等,完全讓孩子樹立不起規則意識!而繪本就是一個最有效的途徑,瑞達小馬就張羅了一系列有關對於培養兒童規則意識有幫助的繪本來供家長選用!
十一隻貓做苦工丨違反規則vs遵守規則
內容簡介:小貓們看到了一個奇怪的大口袋,雖然旁邊寫著禁止進入口袋,可是它們還是和之前一樣鑽進了口袋,等他們全部鑽進了口袋之後,打怪獸把口袋扛了起來,帶回它的城堡,它讓小貓們給它幹活,幹完了就把它們關起來,小貓們想到了逃跑,於是通過團結和智慧將怪獸打倒了,它們繼續走在路上,這是看到了一個牌子:禁止穿行。這次它們沒有再違反規則,去到旁邊走起了天橋呢!
繪本點評:《11隻小貓做苦工》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繪本故事,情節簡單,符合大班幼兒的心裡狀態和認識水平,富有教育意義,易於幼兒接受。作者採用詼諧滑稽、富有懸念的筆調描寫了「小貓旅行」過程中的一連串違規行為,而故事的名字就道破了11隻貓不遵守規則產生的後果——做苦工。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按自己的意願做事,做事不考慮後果的行為習慣,幼兒能聯繫自身生活經驗判斷繪本故事中小貓的做法,審視自己的行為。
在生活中孩子不遵守規則的現象比較明顯,對於禁止的事情他們與故事中的小貓一樣充滿好奇,往往會出現犯規的現象,如:禁止大聲喧鬧的,有的孩子就會出現大聲喧鬧;危險的地方禁止使用的,有的孩子卻還是會去嘗試一下,孩子這種探索、嘗試的心態是很好的,但它們卻不知道其中隱含的危險,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啟發。
書中內容本身所隱含的遵守規則的責任內容,同時也需要關注孩子合作行為的滲透,讓孩子在「合作閱讀」中自己感受和理解,富有挑戰性。同時理解「禁止的」意義,體驗遵守規則的快樂。有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認識,不僅理解禁止的內涵,更讓孩子了解犯規的危害性,從而體驗遵守規則的快樂。
圖書館獅子丨「規則」也可以很有愛
內容簡介:一頭獅子來到圖書館門口,好奇地向里張望。注意門口的兩頭獅子的嘴角,全是威嚴地向下撇著。到繪本最後一頁,注意門口的石獅子的嘴角明顯向上翹起來,喜滋滋的樣子,隱約可以看到圖書館裡面有一條快樂地翹著的獅子尾巴,原來經過誤會和暫別等周折,獅子重新回到了圖書館裡來了。
推薦理由:孩子的成長階段不同,規矩也需要有調整。因為我們必須要記得,規矩的設定,不是為了限制孩子,讓孩子來恨父母的,而是為了讓孩子明白,什麼事情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做,學習把握分寸和尺度,以便更好地調整自己和適應社會。
大衛,不可以丨「規則」里充滿的愛
內容簡介:每一個看過《大衛,不可以》的孩子都非常喜歡他,這個天真無邪、把家裡搞得一團糟的小男孩,讓他們覺得又開心又釋懷,世界上哪一個孩子不渴望像大衛一樣隨心所欲地在牆壁上亂寫亂畫、把浴室變成一個沼澤地、頭戴鐵鍋敲得叮噹亂響…… 到了最後一頁。大衛被媽媽緊緊地摟在懷裡,幸福地閉上了眼睛,媽媽一句「大衛乖,我愛你」,頓時就化解了大衛所有的眼淚和委屈。這一筆太溫情了,整個故事跟著急轉直下,一個童年惡作劇的故事就收場於這樣一個愛的動作。
繪本點評:故事中的大衛大衛總是踩板凳爬高、不講究衛生、在家亂吵、不按時睡覺、在屋子裡玩玩具、並且不收拾房間。大衛有很多的壞習慣,我們小朋友不在家長的指導下也會有很多的壞習慣,我們小朋友應該要學著做一個講衛生、不在家吵鬧,按時寫作業按時睡覺,整理好自己的房間。從小養成好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一個聽話懂事的好孩子。大衛的媽媽很愛大衛,小朋友們的媽媽都是最愛的自己的,故事中我們也感受到了大衛媽媽的愛以及孩子的乖巧、溫暖的畫面。
小兔子走丟了丨好奇很重要,但規則也要遵守
內容簡介: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小兔子覺得自己長大了。這天,全家一起去兔子世界玩。小兔子什麼都想玩,可媽媽總是說它還太小了,不能玩。找呀找,終於找到了可以玩的遊戲。玩得開心的小兔子突然發現媽媽不見了……
推薦理由:孩子的探索,從出生就開始了,他會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眼前的世界。等大點了帶他出門玩,他會東張西望,樂此不疲。到了3、4歲,他的好奇心更加旺盛,迫不及待地想要嘗試一切。對於孩子來說,好奇心是非常寶貴的,要好好保護,但也要讓孩子明白,探索的同時也要注意安全。貝貝看了以後,知道走到外面人多的時候,時刻拉著媽媽的手,不亂跑
變形警車珀利丨安全交通意識從小加強培養
繪本簡介:布魯姆斯小鎮上的孩子活潑好動卻問題叢生——隨意穿行馬路、在路邊嬉戲、在停車場玩鬧……這些看似平常的活動隨時都會引發一場交通意外。而勇敢的救援隊員們時刻守護著孩子的安全。他們救孩子於危險之中,幫助孩子認識馬路上的危險,養成危機意識,有效規避險情的發生。
推薦理由:現在的交通,馬路殺手太多,不守規矩的太多,我們不能總是期望別人如何如何,關鍵是從我做起,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正確認識交通安全的重要性。這本《我的第一套交通安全故事》以變形的汽車化身交通警察,與孩子一起關注交通安全,包含安全過人行橫道、視線盲區要提防、路邊玩球好危險、轉彎路口隱患大等24個主題,全方位守護寶貝平安出行,讓孩子在閱讀中遠離交通意外傷害!
貝貝熊系列:安全第一丨向孩子傳遞一個信息:安全第一
內容簡介:《安全第一》這本書,講述的是小熊哥哥與小熊妹妹想玩滑板,但是不想戴護具,小熊媽媽只說了一句,「事前預防比事後遺憾的好」。而後來發生的事,大個子熊因為沒戴護具而摔得挺嚴重的,讓小熊哥哥和小熊妹妹深深地明白了,事前預防真的比事後遺憾的好。
推薦理由:這本書,傳達給孩子的信號、理念,就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孩子是好奇的,喜歡探索的,而在他們的探索中,只要時時提醒他們記得做好預防,記得保障安全,自由仍然是他們的。
不要不要,媽媽不要丨身份大互換不能更過癮
內容簡介:日本插畫家濱野祐佳和日本作者天野慶共同創作的這本繪本《不要不要,媽媽不要》,讓「哭鬧蟲」和「生氣蟲」落到爸爸媽媽的身體上,大人和孩子的角色在一夜之間大反轉,上演了一個讓人爆笑又飽含著眼淚的幽默故事。 其實,角色的反轉,是讓我們用一種換位思考的方式,想想現如今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合理和正確,想想父母和孩子之間,是否真的理解彼此,懂得彼此!
繪本推薦:這個故事包含兩層含義:
一是從孩子的角度,呼籲家長找回對孩子的寬容,希望每位家長都願意去相信孩子本質都是天真可愛的,會淘氣搗亂都是感染了「病毒」造成的。只要耐心等待他長大,對這種「病毒」有了免疫力,自然會恢復成可愛聽話的好孩子的。
二是從家長的角度。作為家長的我們在成人以後,開始變得循規蹈矩,古板無趣。
不安寧的動物園丨幼兒圖畫書概念繪本·學習規則篇
內容簡介:以精美的繪畫與文字講述了一個富有冒險精神的、好動的、破壞大王—卡爾的故事。小男孩卡爾在爸爸媽媽無私的關愛下,在他們沉穩、智慧的呵護與激勵下健康成長為小男子漢。
繪本推薦:根據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加德納創立的「多元智能」理論,從不同的角度對兒童進行智能啟蒙。以故事配圖的形式闡述兒童多元智能開發的理念,是家長進行親子教育的良好教材。
皮皮魯送你一百條命丨童話大王鄭淵潔給大家的安全自救家庭教材
繪本簡介:每個人生下來只有一條命,可是皮皮魯卻有100條命要送給大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皮皮魯說的是電腦遊戲里的命,還是說他擁有神奇的法術?相信大家會有很多疑問。別著急,看過這本書後你就會恍然大悟,這100條命的含義並非你所想的那樣,而是每條命都代表遇到一種危險時的逃生方法。只要掌握了這100種逃生方法,你就比別人多一份平安。書中內容包括《尿能滅火》《警惕汽車》《嚴防禍從口出》《一生不抽煙》《抵禦誘惑》《不踩井蓋》等100條。
繪本推薦:這本書將告訴孩子100種防範危險的方法,呵護著孩子健康平安的一生。
接下來推薦一些有關「安全教育」的經典繪本套裝,對於樹立孩子的規則意識擁有極好的效果!
安全教育童話繪本第一輯丨SOS安全教育童話繪本(6冊):《在這裡玩安全嗎》、《考慮叔叔的玩具商店》、《愛運動的兔子》、《交通安全小博士舒舒》、《保護自己的咒語》、《鼴鼠的警覺》;
安全教育童話繪本第二輯丨SOS安全教育童話繪本(6冊):《動物診所的病人》、《白雪公主的健康食譜》、《狐狸和魔法銅像》、《小羊羊的急救箱》、《動植物都是我的好朋友》、《水果村孩子的禮物》。
我的第一套親子安全繪本丨圖文並茂+親子互動的安全教育(共4冊):《走路坐車都平安》、《媽媽,請不要為我擔心》、《我不是笨小孩》、《你不能受傷》、《安全第一》。
灰兔子哈利遇險記丨兒童安全護照(共7冊):《可怕的電擊》、《哈利在海邊的一天》、《危險的海盜寶藏》、《農場驚險一日游》、《哈利騎單車》、《特別的生日》、《一個充滿危險的聖誕節》。
兒童安全365丨做自己的「安全小衛士」(全4冊):《勇敢說出我不要》、《一個人在家我不怕》、《出門在外我會小心》、《上學我會守紀律》
聰明孩子安全有絕招丨兒歌+故事+互動全面激發孩子的安全意識(全12冊):《紅燒玉米豬嘴巴》、《大野狼想吃麵包》、《毛毛兔變禿禿兔》、《媽媽不見了》、《跳跳猴玩電梯》、 《乖乖把門開》、《胖胖豬縫屁股》、 《沙坑裡的寶貝》、《跳跳猴的衣架》、《鴨腳毛毛兔》、 《小小汽車鬧翻天》、 《羊咩咩請跟我來》。
我的安全養成書丨兒童應掌握的安全法則和注意的問題:《水邊的安全》、《路上的安全》、《戶外的安全》、《家裡的安全》。
時隔一年,再來看自己的提問,發現其實更大的問題在於我自己。現在看來,孩子於我,更多的是她讓我慢慢成長,懂得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媽媽。「足夠的陪伴和愛很重要」,這是我近一年來最大的體會。
孩子錯了,別責備。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好好說。越是嚴厲的批評,孩子越會在你發現不了的時候偷偷做。逆反。你是孩子的標杆。孩子是你的影子。記住,孩子所做的事,一定只是單純的。因為陌生,好奇,學習錯誤的模仿。你只需要規範,就像軌道車的鐵軌一樣。引導而不是管教。有時候孩子偷偷拿一些東西,只是不知道買賣有償的感念。不要強調偷。因為她只是孩子。
認真地回答你吧。孩子這樣很明顯是缺愛。你說你是單親媽媽,那很有可能你平時忽視她甚至因為她爸爸的原因厭惡她。那麼對她的態度也好不到哪裡去。她才那麼小,你就能說出來對她失望的話,可見問題真的在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壓力和苦衷,但是如果你真的愛這個孩子,做為她的媽媽你就要對她負責。家庭教育其實不是說要給她講道理,而是親身教育。你愛她,不讓她害怕,她自然有安全感,會聽你的話,長成性格穩定懂事的好孩子。她感受不到愛就會缺乏安全感,用發脾氣或者其他的方式找存在感,性格也會不穩定。希望你能好好愛她。
子不教,誰之過
孩子缺規少矩,未必是因為父母管教不嚴。事實上,他們中的很多人經常受到嚴厲的體罰,即便小有過錯也難逃懲處。這樣的教育方法只會起到負面作用,因為它本身就違背了教育的規矩。沒有規矩作為後盾的管教,不會起到任何積極的作用。
父母自己不遵守規矩,就不可能成為孩子的榜樣,只會成為反面教材。在稚嫩的孩子心中,父母就是他們的上帝,神聖而威嚴。孩子缺乏其他的模仿對象,自然會把父母的、處理問題的方式全盤接受下來。如果父母懂得自律、自製和自尊,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會把這樣的生活視為理所當然。而如果父母的生活混亂不堪,一塌糊塗,孩子就會認為生活原本就該是這樣的。
父母的愛至關重要。即便家庭環境充滿混亂,生活貧困,只要有愛存在,照樣可以培養出遵守規矩的孩子。即使父母身為醫生、律師、企業經理或是慈善家,生活方式相當嚴謹,但如果缺少愛和溫情,他們培養出的子女照樣會隨心所欲,恣意妄為,不遵守規矩。
愛是心靈健康成長的動力。在本書第二部分,我將深入探討這個問題。愛是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元素,所以,在這裡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愛的實質,以及愛同教育的關係。
如果我們愛某樣東西,就會樂於花時間欣賞它,照料它。譬如,某個小夥子終於有了心儀已久的汽車,那他一定會把大量的時間花在汽車上面:擦車、洗車、修車、給汽車美容、不停地欣賞它、整理內飾......你也可以觀察,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是如何精心照料自己的花園的,他會細心的澆水、施肥、修剪、除蟲、嫁接、移植......同樣,對子女的愛也是如此,我們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去照顧他們、陪伴他們。
培養孩子學會自律,需要投入足夠的時間。如果不把精力用在孩子身上,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少的可憐,就無法深入了解他們的需要,並找到教育他們的正確方式。在孩子明顯需要培養自律能力的時候,我們不是挑起擔子,而是不耐煩地說道:「我沒有精力管你們,你們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吧!」到頭來,當孩子犯下錯誤逼我們不得不採取行動的時候,我們就會把滿腔怒火發泄到他們頭上,不是打,就是罵。我們根本不願意去調查問題的本質,也不考慮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算適合。父母習慣用嚴厲的體罰教訓孩子,本質上不是教育,而是發泄自己心中的怨氣和不滿。
聰明的父母決不會這樣做。問題發生之前,他們就願意花時間了解孩子,對症下藥地教育孩子。他們會用恰當的敦促、鼓勵和表揚、以及必要的警告和責備,來巧妙地引導孩子的發展方向,教他們學習自律。他們會認真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從孩子吃蛋糕、做功課、撒謊、欺騙、逃避責任等行為中,及時發現問題;他們也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在對孩子的管教上,他們知道什麼時候該緊,什麼時候該松,什麼時候該表揚,什麼時候該批評。他們給孩子講有意義的故事,用小小的親吻、擁抱和愛撫,用小小的警告和批評,就能及時糾正孩子的問題,使問題消失於無形。
可以斷言,父母的愛,決定著家庭教育的優劣。充滿愛的家庭教育帶來幸運;缺乏愛的教育只能導致不幸。富有愛心的家長,善於審視孩子的需要,並做出理性的判斷。當孩子面臨痛苦抉擇時,他們會真心實意與孩子一塊兒去經受痛苦和折磨,而孩子也能領受父母這片苦心。他們未必立刻露出感激之情,卻可以領悟到痛苦的內涵與真諦。他們提醒自己:「既然爸爸媽媽願意陪我忍受痛苦,痛苦就不見得那麼可怕,而且也未必是太壞的事。我也應該承擔責任,面對屬於自己的痛苦。」 ——這就是自律的起點。
父母付出的努力越大,孩子就越會意識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價值。有的父母為掩飾家庭教育上的失敗,會不停地告訴孩子說自己是多麼愛他們,多麼重視他們等等,但真相無法逃過孩子的眼睛。孩子不會被謊言和欺騙長期蒙蔽。他們渴望得到父母的愛,如果父母一再出爾反爾,就會讓他們漸失信心。即便他們表面上不會表現出什麼,但卻會把父母的教導和許諾全都當成耳邊風。更為糟糕的是,他們會情不自禁地模仿父母的處世方式,將它視為理所當然的情況。
那些沐浴著父母之愛而成長起來的孩子,心靈可以得到健康的發展。他們也許會偶爾賭氣,抱怨父母一時的忽視,然而,內心深處卻清楚父母深愛著他們。父母的珍視讓他們懂得珍惜自己,懂得選擇進步而不是落後,懂得追求幸福而不是自暴自棄。他們將自尊自愛作為人生起點,這有著比黃金還要寶貴的價值。
「我是個有價值的人」——像這樣對自我價值的認可,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也是培養規矩的根基。它直接來源於父母的愛。「天生我材必有用」,這種自信必須從小培養,成年後再作補救往往只能事倍功半。如果孩子從幼年起就能享受父母的愛,成年後即便遭遇天大的挫折,根基堅固的自信也會讓他們鼓足勇氣,勇敢地戰勝困難,而不是自暴自棄。
對自我價值的認可是自律的基礎,因為當一個人覺得自己很有價值時,就會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來照顧自己。自律就是自我照顧。既然我們討論的是先苦後甜和時間管理方面的話題,就讓我們以時間為例。如果我們認為自己很有價值,就會認為我們的時間也很有價值,如此有價值的時間必須要加以善用。那位拖延工作的財務專家的問題,就在於她忽略了自己時間的價值,因此才造成時間的浪費。童年時,她曾有過不幸的遭遇:親生父母本來有能力照顧她,可是每逢學校放假,他們都會花錢把她送到養父母家中,她從小就體驗到了寄人籬下的感覺。她覺得父母不重視她,也不願意照顧她。小時候就覺得自己低人一等,長大以後,儘管她聰明能幹,但自我評價卻低得可憐。因為自我評價很低,所以,她才不重視自己的時間。一旦認識到自己的價值之後,她自然就意識到了自己時間的寶貴,必須合理有序地安排。
孩子在童年時能得到父母的愛和照顧,長大後內心就會擁有安全感。所有的孩子都害怕被遺棄。孩子到了六個月大,就會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與父母是彼此分享的,這使他們感到無助。他們知道依靠父母的養育才能生存,遭到遺棄就會死亡,所以,孩子害怕任何形式的遺棄。絕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的這種恐懼心理都有敏銳的直覺,他們向孩子作出保證:「我們是愛你的,永遠不會丟棄你不管。」爸爸媽媽當然會回來看你,我們會永遠陪伴在你的身邊。「我們是不會忘記你的。」如果除了這些口頭保證之外,還有實際的行動相配合,那麼,待孩子到了青春期,潛在的恐懼就會消失。他們不會只貪圖一時的安逸,犧牲掉長期的幸福,而是甘願以某種方式推遲暫時的滿足感。也們知道,只要耐心等待,他們的需求最終都會實現,就像父母做出的保證一樣。
很多孩子未必有這樣的運氣,他們從幼年起就遭受父母的遺棄、忽略、毆打及至威脅,或者像那位財務專家一樣缺少父母的疼愛和關心。即便沒有類似的不幸,他們也會因為沒有得到父母愛的保證,而生活在恐懼的陰影中。有些父母貪圖省事,缺乏耐心,動不動就會用「遺棄」來威脅和管束孩子:「照我的話做,不然我就不再愛你,你自己想想,會落得什麼下場!」 — 那當然意味著拋棄和死亡。這樣的父母把愛心丟在一邊,取而代之的是控制和專制,這使得孩子對未來充滿恐懼。他們覺得世界是不安全的,甚至把世界看成地獄,這種恐懼的感覺會一直保留到成年以後。他們寧肯提前透支將來的快樂和滿足,也不願意推遲滿足感,先苦後甜。在他們眼裡,將來太遙遠、太渺茫、太不可靠,所以,即使將來比現在好過許多倍,他們也不願意去等待,只願意得過且過。
要讓孩子養成推遲滿足感的習慣,就必須讓他們學會自律。要讓他們學會自律,對安全感產生信任,不僅需要父母真心投入,還需要父母表裡如一的愛和持之以恆的照顧,這是父母送給子女最好的禮物。如果這份禮物無法從父母那裡得獲得,孩子也有可能從其他渠道得到,不過其過程必然更為艱辛,通常要經過一生的鏖戰,而且常常以失敗告終。
摘自 [美] M·斯科特·派克 《少有人走的路》
https://m.weike.fm/lecture/?lecture_id=4371040auto_pay=1st=sharecardinviter_id=25807682 (二維碼自動識別)
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可以來聽我的講座,有深入的分析和落地的操作。推薦看一本教育心理學書籍《帶著愛和寬容給孩子立規矩》,是美國心理學屆權威麥肯茲博士的著作!可操作性強,很實用!
我是來給樓主打氣的。樓主不怕,單身媽媽路不少走,但是規矩養成道路不難。只要堅持以恆就行。
首先你要狠得下心。當然,規矩養成是要靠良好的親子關係做鋪墊的,其次就是你要取得孩子的信任,這個當父母的有天賦加成,你就多陪陪孩子,多關心她,愛護她,她會懂得的,一個有規矩的孩子會更有安全感。因為這個世界對她來說是有規律可循的。沒有規矩孩子才這麼暴躁。一:首先明白什麼是規矩
規矩就是不可更改的,是底線,不能三天一個樣兩天一個樣。二:規矩大人小孩通用她遵守規矩,你也要遵守三:遵守規矩要表揚,不遵守規矩絕不退讓。跟孩子講規矩,必然會遭到抵抗。但是就算她哭了半個小時,該刷的牙還是得刷。該九點半關燈還是九點半關燈。我拿我孩子做例子講一下,當然我也不是太成功,但是規矩這件事我家還是比較重視,有一點點經驗可以講,我們家的規矩大概如下幾條。孩子兩歲十個月進屋要脫鞋,鞋子脫下擺整齊。然後去洗手。要自己做的事情:洗手,刷牙,洗臉,洗澡,尿尿自己擦屁股,自己穿褲衩,鞋子,襪子,自己吃飯。吃完飯要說吃飽了。九點關燈,七點起床。在幼兒園不能打小朋友,走路不要抱。這裡面我替她做的事:刷牙還是我給她擠牙膏,這點是我心太軟,我會慢慢教她自己擠,洗澡完還是我給她擦身體,吹頭髮。拉粑粑後我給她擦屁股,衣服幫她套進頭,(其實最近發現她可以自己穿比較寬鬆的衣服)喝水幫她倒好溫度合適的,會催促她多喝水。晚上告訴她睡覺時間到了,我做的不好的地方其實很多,比如沒有養成一到睡覺時間,自動上床要求關燈的好習慣,好意識,無論怎麼灌輸,都會不情願的要求多講兩個故事在睡覺,我很少忍心拒絕過,總會在答應的尺度之外多講一個到兩個故事,我發現孩子很能得寸進尺。但是耍賴撒嬌的次數慢慢減少了。耍賴我能嚴詞拒絕,因為這觸及到底線,撒嬌真的不好拒絕,很容易就屈服在小女孩的萌光之下,但是要撐住,心裡屈服了,臉上還是要一臉堅定。堅持她自己來穿。困難部分:剛開始習慣養成,孩子逆反心很強。還很拖拉,這時就要堅定,不洗手,那下一個步驟吃飯我們就完成不了,就在這等著,也不許你干別的事情,就在洗手台旁邊。拖了二十分鐘刷牙,不能及時九點關燈,那就拿你睡前故事的時間來抵賬。不講睡前故事了。孩子會哭鬧,那就採取冷處理,不哄,你自己哭完,我去客廳,哭完再來找媽媽。有時候真的很難控制情緒,忍不住就爆發了,怒吼什麼的,寫著寫著其實這樣不對,我自己覺得自己有點強權了,好像仗著自己是母親,就強制孩子去遵守我的規矩。但是講道理的話,有時候真的沒有什麼鬼用。人都是有惰性的。還沒養成習慣的這個階段,沒有人鞭笞,孩子是不會放棄玩耍的時間去做自己的清潔工作的。目前還沒找到好方法。我最近對孩子很嚴格,幸虧有深厚的母女感情做鋪墊。困難部分還有,就是對自己也要嚴格要求,要求孩子學英語,那你自己就得說英語,要求孩子刷牙,你自己先刷牙,要求孩子穿衣服,你自己先要穿整齊,要求孩子回家穿拖鞋,你就別光腳丫走來走去。要求孩子有禮貌,你自己先要有禮貌。要求孩子愛看書,自己首先得是讀書愛好者。所以如果你自己規矩亂七八糟,就不要操心孩子了,先整理你自己。最後;女兒現在能做到,進屋脫鞋擺整齊(需提醒)自己洗臉刷牙(需遞毛巾,擠牙膏)自己尿尿擦屁股(需遞紙巾)自己洗澡(需坐浴)自己穿鞋穿襪子,自己穿褲衩,自己穿寬鬆的裙子。自己吃飯。自己看一會書。
這麼一寫,女兒自理能力其實還很有限嘛。做媽媽的需要繼續加油進步了,下一步就是需要她自己養成習慣以後,進一步自己照顧自己了,比如擠牙膏,洗臉方式,還有尿尿前記得自己去拿一張擦屁股紙巾了。其他的好習慣,比如叫人,比如打招呼,比如看手機電腦有時間限制,比如表達情緒,不吃陌生人食物之類,我們家大人自己就很擅長,從小耳融目染也就學會了不必特別教,但是自理能力,因為她小時候忙於上班,沒有堅持自己帶孩子的原因,爺爺奶奶比較寵愛,就沒有太嚴格,現在快三歲了,我覺得這個時間剛好可以開始立規矩。就嚴格教育孩子,正好最近有心思換工作,提出了辭職,在家裡用心的時間也多了,希望樓主共同進步,一起探討怎麼養育孩子。但是樓主我比你強的一點就是,我從她剛出生時候就堅持自己能帶就自己帶,累點兒就累點,她最喜歡我。也聽我的話,在乎我的看法,上幼兒園也是天天我送孩子上學,和老師交流,工作遲到就遲到點。至於你家寶寶,似乎問題有點嚴重,有些規矩要快點立起來了,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先建立起親密的關係,在這關係之上,再來些硬規矩。也不遲。我小時候也是這樣。我單親家庭 跟隨爺爺奶奶長大其實主要是小時候不知道這是不好的行為 也不懂這樣做會給別人帶來多大的麻煩 這樣做會讓當時的我覺得有一種滿足的感覺 後來知道了這樣是錯誤的 現在的我是一個嚴於律已的好孩紙( ? ?ω?? )?
這個問題很難,首先要從你父母入手。因為你跟你父母恰恰扮演了黑白臉的角色。首先你父母要跟你一條心。學會教育孩子怎麼是對的怎麼是錯的。重點改正你發現的問題。其次得觀察為什麼孩子有這種行為。偷藏東西說明她沒有,她喜歡,她想要。一個人不缺這種事物的時候是不會對它有慾望的,這在孩子身上尤其明顯。如果有可能多陪陪孩子。譬如把她藏的東西或者喜歡的東西買給她,但是是在教育了不可以這樣偷拿東西以後。慢慢來。
推薦閱讀:
※寶寶兩歲上學會有什麼影響?
※如何看待保姆電梯虐童事件?
※喜歡捏小朋友的臉。是病么?
※拐賣兒童是我國特有的嗎?
※在父母幫忙照看小孩的情況下,可以採取哪些措施防止孩子被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