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家的男權主義者是怎麼樣的觀點?


  首先,按照傳統的性別理論定義,男權主義的意思,就是男性沙文主義。然而在性運史上,男權主義也在女權主義的發展中催生出了一些流派,稱為「男性主義」,這些「男性主義」流派中,也有些披著男權主義的外皮進行理論建構的流派。

  主要的流派包括男性解放運動(men"s liberation movement)、靈性男性運動(mythopoetic men"s movement)、擁女男性主義運動(Feminist Men"s Movement)、男權男性運動(men"s rights movement)及基督教男性運動(Christian men"s movement)。

  靈性派(神話取向的男性運動,Mythopoetic Men"s Movement)運動側重於男性如何於現代轉變的性別角色、社會結構中,重新尋找及建立一套站得住腳的男性角色、行為、思想及與女性的關係。代表人物或組織為 Robert Bly ( Iron John 的作者,中譯《鐵約翰》), Michael Mead ,Wingspan 等。

  事實上具有靈性派男性主義運動性質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1896年,德國著名作家阿道夫·布蘭德創辦了一份倡導男性價值和回歸古希臘同性戀文化的男性雜誌《唯一者》,並以此為根基,建立了歐洲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男性主義聯盟。由於痴迷古希臘榜樣,聯盟持反女權的態度,否定工業化和現代性的主要成果,將之視為男性文化衰落的標誌。它所要達到的理想是以榮譽為紐帶的男性社團,接近於騎士制度,通過對英俊雄武的年輕男子的崇拜表現其美學主張。即由希臘式的男性同性愛的關係以及對大自然的頌揚來維繫一個男性愛慕者的圈子。但由於對陽剛/主動型男性的推崇,使得男同性戀者中處於被動/陰柔角色的一方遭到輕視或者排斥。

  很明顯,Robert Bly從布蘭德身上吸取到靈性派運動組織的相關靈感。他效仿20世紀初這些男性舉辦的大規模的讀書活動,倡導男性與自然在一起,擺脫女性與文明,恢復他們的兄弟情誼,尋找男性的獨特感覺,擺脫工業化的壓迫,在回歸自然的活動中,男人們集體到森林裡去擊鼓、放歌,聆聽詩歌和神話故事,接近狩獵祖先,宣洩男性想同另一男性建立深刻的精神聯繫的渴望。

  擁女男性主義運動(Feminist Men"s Movement)代表組織為 NOMAS(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Men Against Sexism)

  擁女主義者傾向於激進女權主義的路線,這個組織的男性和激進女權分子一樣,聲稱男性是壓迫者,也是父權的受益者,並認為男性氣概在本質上是暴力且仇視女性的。擁女主義者運動的方針是主張讓男性認識到父權體制在壓迫著女性,而傳統社會中的男性是既得利益者,並以男性對於母親/姐妹的感情來鼓勵男性參與到反對這種不公平的運動中,擁女主義者認為,當男性參與到女權主義的運動之後,他們也會逐步覺悟到這種父權體制其實也在不同程度上傷害著他們自身,從而逐漸學習改變和調整過去傳統的父權觀念。

  女權取向的男性運動所倡導的新型丈夫、新型父親要做傳統男性不屑於做的事情,他們幫助女性購物、做飯、帶孩子,晚上孩子睡覺之前不出門娛樂。改變傳統男權社會中男性對照顧孩子的態度,分擔家長責任。弗里丹說,男人如果要解放自己,就不必再用工作領域的成功來定義自己,他們完全可以在家庭和其他自我實現的新領域給自己一個新的定義。

  自由男性主義(Free Men Movement)又稱男性解放運動(Men"s Liberation)代表組織:Free Men(自由男性)

  自由男性主義的立場也比較政治化,他們傾向於支持自由主義或者後現代女權主義的觀點,爭取男同性戀人權、反軍權、反獨裁、關注工人階級及底層男性的民生,支持被壓迫族群。在職業上以學術界人士居多。

  男同性戀人權是自由男性主義非常重要的一個政治主張,自由男性主義認為,男同性戀的解放能促進男性之間情誼的發展,同時還能幫助更多的異性戀男性找到自我角色的定位,男同性戀中丈夫角色一方雖意味著陽剛與主動,與傳統父權社會對於男性的要求一致,但被動型角色的一方則意味著溫柔敏感等與傳統男性角色不符的性格理念,同時還有許多不分角色的男同性戀伴侶更進一步挑戰了父權社會何謂男性何謂女性的二元區分。

  男權(男性權利取向)的男性運動(Men"s Right)由女權取向的自由男性主義發展而來,只不過在立場上較自由男性主義的男性解放運動表現得更為激進。

  代表人物或組織為Men"s Equality Now, Warren Farrell 、 National Coalition of Free Men 、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Men 、 Jack Kammer 等。其他諸如The Men"s Defense Association(自由男性聯盟的男性權益維護會,但有學者認為應屬於男權取向的範疇之內)。

  「男性權利」一詞最早是由 Herb Goldberg 於1976年在一場名為「The Hazards of Being Male : Surviving the Myth of Masculine Privilege」的研討會中提出,提到男性如何會情緒封閉、過度工作及逃避面對女性時的罪惡感。(Schcoke, 1994)。其政治主張類似女權取向的自由男性團體但涉及範圍更廣,他們不僅批評父權團體對同性戀的壓迫和排斥,也不認同父權人士所堅持的傳統家庭角色定位,要求保護兵役、監獄中的男性人權、離婚男性的權利,男性的性選擇等。 也因此被某些父權人士批評為變相的女權取向的團體。

  男權取向的男性運動就一系列針對女權主義的批判來闡述自身的政治主張及權益訴求。他們認為,現代社會中女性主義的過度膨脹已經使原本的女性主義變質成新的性別歧視。在現代社會分工中,女性並不完全屬於弱勢,如女權主義忽略社會的實際改變而完全以過去社會的衡量標準攝取更多的保障,就會成為性別歧視的主義;而以過去的價值觀來衡量女性主義的現代社會則繼續把女性主義當成社會文明進步與開明的象徵。這使女性主義過度膨脹而變成當今社會勢力最大的主義。

  基督教男性運動(Christian men"s movement)又稱基督教父權運動,代表人物及其組織:羅伯特·布雷(Robert Bly)的父權組織,比爾·麥卡尼(Bill McCartney)的基督教新好男人運動等。

  基督教取向的男性(父權)運動的觀點及主張如下:

一、仇視女權主義的政治取向。

  將女權主義思想變成嘲笑的對象,說它是過時的(性別之間的不平等已經結束了,女性現在可以自由地去做任何事情),有心理問題的(歇斯底里,反應過度,沒有幽默感),或者是不正確的(不客觀的)。

二、保守的男性運動力爭在現實生活中奪回女性已經爭得的權利,如合法墮胎的權利;限制女性升遷,如「玻璃天花板」;推動以壓制女性為目標的運動,如原教旨主義;將女嬰流產掉等等。

  在英美和歐洲國家的回潮時代,很多女性以為已經永遠獲得的權利又重新受到攻擊,比如合法墮胎的權利,離婚的權利,女性進入勞動市場的權利等。

  一時間,一種「女人回家」的思潮甚囂塵上,希望女人能夠回歸傳統女性角色。這種觀點認為,女人在公領域與男人的競爭造成了雙重的傷害:一方面她們把男人逼成了工作狂,以便能夠留住自己的好工作,如腦力勞動的職位;另一方面使男人更容易接受壞工作,如體力勞動的職位。由於控制人口的計劃生育運動的普遍展開,女人騰出了許多時間進入勞動市場,從而改變了男性的重要性和中心性,也改變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這時,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女人不再像過去那樣需要男人了。女人不管怎樣都是被人所需要的,因為只有女人能生育,而男人卻沒有這種不可或缺的功能。然而,男人也需要被別人需要的感覺。保守的男性運動因此指責女人進入社會生產勞動是「使男人失業,給女人增加負擔」。(Dench, 5)

第三、強調家庭價值,倡導回歸家庭。

  布雷(Robert Bly)版本的「男性運動」具有極為強烈的本質主義傾向。父權觀點認為:男性和男性氣質從本質上不同於女性和女性氣質。它依賴生理學和達爾文的進化論,希望恢復傳統的男性統治的核心家庭,讓女性重回家庭扮演賢妻良母的角色,發起反墮胎運動。

  這一運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於1990年春天出現的所謂「承諾運動」,該運動由比爾·麥卡尼(Bill McCartney)發起,他是一位基督教保守派人士,他在運動中大聲疾呼,號召那些主張回歸家庭價值的男人們承諾作個好丈夫,好父親,好社區成員。

  承諾運動在1991年有4300男性參加;1993年增加至5萬人;1994年278000人;1995年727000人;1996年增至100萬人以上。運動號召男人做虔誠的基督徒;反對男性不負責任,反對拋棄家庭和不忠。

  美國全國女性組織批評這個運動中的人是「對男尊女卑感覺良好的人,是一股危險的政治潛流」。(Nelson, et al., 509)因為承諾運動始終在強調:男性是一家之主。當夫妻達不成共識時,男人要負起責任,而所謂「負起責任」被批評為壓抑女性的聲音和權利。這些新好男人還認為同性戀是罪惡,堅決不能接受,因此他們被批評為保守政治運動,而不是一個代表著社會的健康精神的運動。


你可以去翻翻中國基督教徒的網站,看看他們是如何梳理家庭的意義和人應該怎麼做的。部分網站建設的比較好,內容更加詳細,你可以用更好的標籤搜索。。。

他們真的算高端的男權主義者,比起網易評論高不知道哪裡去了……

至於觀點提煉,我還不夠功力。。。


推薦閱讀:

魚子醬又咸又腥又難吃,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喜歡吃?
為什麼西方媒體要將中國塑造成一個負面國家的形象? ?
怎樣看待「西方文化把人看成獨立的個體,中國看待人性只是把個人看成諸多人際關係的節點"?舉例具體體現哪些方面與其各優劣?
如何評價西方的貴族義務(Noblesse oblige)這個理念?
如何評價特朗普作為總統當選人的第一個月?

TAG:性別 | 西方 | 男權主義者 | 男權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