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的「然與共論計,雲當先定荊。」大致該是什麼時候提出來的?

是在在官渡之戰新敗袁紹後?還是用計離二袁之後(是不是佯攻荊州的延伸版?)?抑或這就是「郭嘉」版隆中對?

貼吧中這樣的分析是否可取?

【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則不生還』。然與共論計,雲當先定荊。此為不但見計之忠厚,必欲立功分,棄命定。】 還是辛毗傳相關內容: 【太祖將征荊州,次於西平。毗見太祖致譚意,太祖大恱。後數日,更欲先平荊州,使譚、尚自相弊。他日置酒,毗望太祖色,知有變,以語郭嘉。嘉白太祖······】 按這裡所說,曹操聽從郭嘉建議南下到了西平,同意袁譚請降。然而幾天之後,曹操變了想法,要先平荊州,放任二袁不管,讓其自生自滅,而不是按照之前郭嘉所說,等二袁互有損傷,一舉定之。辛毗覺得有問題於是找了郭嘉談話,郭嘉又把辛毗的意思轉告曹操。 這裡辛毗找郭嘉,是個很有意思的點。也許是辛毗覺得曹操很聽郭嘉的話,改變主意這事很可能跟郭嘉有關;也許是辛郭二人早在河北就相識,找個熟人說話比較方便?我覺得後面這個可能性較小,因為一開始辛毗來投降的時候,沒有先找郭,直接找的曹操說明來意。 總之這裡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曹操所說郭嘉」雲當先定荊「是在此時提出的。 但我覺得可能性較小。從郭嘉」計離二袁「的那番言論來看,郭嘉說」可一舉定也「,明擺著是要滅了他們,而不僅僅是換個目標打副本。再看後面打烏丸時郭嘉的想法—— 【太祖將征袁尚及三郡烏丸,諸下多懼劉表使劉備襲許以討太祖,嘉曰:「公雖威震天下,胡恃其遠,必不設備。因其無備,卒然擊之,可破滅也。且袁紹有恩於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烏丸之資,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動,民夷俱應,以生蹋頓之心,成覬覦之計,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 還是要滅,就是要斬草除根,非常的狠。如果當時郭嘉改變主意,不是要斬殺二袁以除後患,而是看到二人互相爭鬥就覺得可以不管了,我覺得這就與後來死命也要打烏丸的想法矛盾很大了。 又,郭嘉對劉表的評價是」座談客耳「,可謂非常的輕蔑,放棄袁紹」餘孽「而去攻打一個沒有爭天下志向的坐守之賊,郭嘉真的有這麼蠢嗎? 那麼這句」先定荊「是什麼時候提的? 來看荀彧有關荊州的戰略獻策: 【昔袁紹侵入郊甸,戰於官渡。時兵少糧盡,圖欲還許,書與彧議,彧不聽臣。建宜住之便,恢進討之規,更起臣心,易其愚慮,遂摧大逆,覆取其眾。此 彧睹勝敗之機,略不世出也。 及紹破敗,臣糧亦盡,以為河北未易圖也,欲南討劉表。彧復止臣,陳其得失,臣用反旆,遂吞凶族,克平四州。向使臣退於官渡,紹必鼓行而前,有傾覆之形,無克捷之勢。後若南征,委棄兗、豫,利既難要,將失本據。 彧之二策,以亡為存,以禍致福,謀殊功異,臣所不及也。】——出自曹操請加封荀彧的表文 袁紹破敗後,曹操本因軍糧已盡,河北難定,想要南下征討劉表。荀彧及時的勸阻了曹操,才使曹操繼續在河北作戰,滅了袁氏。曹操評價荀彧此謀如紅字所述,就是叼的不行,佩服之至。而在跟荀彧的信中提郭嘉所說定荊州,只是」 計之忠厚「,而」忠厚「二字本來就帶有不夠精明之意。 所以我更傾向於郭嘉這句是在官渡大戰袁紹敗軍之後,還沒有開始攻打二袁之時。


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則不生還」。然與共論計,雲當先定荊。此為不但見計之忠厚,必欲立功分,棄命定。

從曹操信中的敘述看來,「當先定荊」這句話可能是在「吾往南方,則不生還」之後不久說的,所以曹操會把這兩件事聯繫起來,感嘆郭嘉為了給他立功,連自己的命運都不顧了。那「吾往南方,則不生還」又說在什麼時候?

從這句話本身可以提煉出三個信息。

其一,如果一個完全健康的人說出這種話來顯然是挺矯情的,但曹操明顯並不覺得郭嘉矯情,所以看來郭嘉說這句話的時候身體已經出了問題,而且癥狀顯露於外,曹操也看到了。

其二,「不生還」的條件是「往南方」,而原因是「南方有疫」,也就是暗示如果一直安生呆在北方無疫的地方,應該是不至於死的。可以推斷郭嘉那時候身體有恙,但並不很嚴重,看上去並不致命。

其三,在這句話中,「南方」是作為一種惡劣的環境條件被提及的,如果說這句話時眼前的環境就很惡劣,就不知道能不能過得去,那也沒必要這麼說了是吧?因此說這句話應該是在非戰時或者戰事不是特別緊張且環境不是特別艱苦的時候。

總結一下,說這句話時應該是在郭嘉病而未篤但癥狀已顯之時,且此時至少衣食能有基本保證。根據這個標準,我們就可以對某些時間點予以排除了。

郭嘉本傳記載,「自柳城還,疾篤,太祖問疾者交錯」,也就是征烏丸回軍之後郭嘉病篤。另外正史上並沒有像《三國演義》里那種曹操先把郭嘉留在某地養病的記錄,那麼整個北征他可能是完全隨行了,看來他的「疾篤」有一定的突然性,就在那之前還是可以從軍的。而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一個人病情突然大幅加重,很有可能就過不了這一遭了。也就是說,這時的郭嘉眼下就要死,已經顧不得談什麼南不南下了。所以這不符合我們剛才說的第二條,說話的時間點應該推到這之前。

而之前就是征烏丸之役。從史書來看這場戰事的環境真是不怎麼好,前有「大水,傍海道不通」,中有「塞外道絕不通,乃塹山堙谷五百餘里」,後有「殺馬數千匹以為糧,鑿地入三十餘丈乃得水」,如此險象環生,只怕很難說比南方環境要更好吧?因此不符合上面第三條。另外這些惡劣條件應該是郭嘉在易州說服曹操「兵貴神速」之後開始的,所以推斷「吾往南方」的話最晚說在易州。

後限明確之後,再看前限在哪裡?因為無法考證郭嘉得的究竟是什麼病,什麼時候開始病,所以很難明確。但從大方向上,我覺得不應該把時間推得太前。其實郭嘉不太可能是那種長期都非常病弱,一看就壽命不永的形象。

為什麼這樣說?

及薨,臨其喪,哀甚,謂荀攸等曰:「諸君年皆孤輩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後事屬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

郭奉孝年不滿四十,相與周旋十一年,阻險艱難,皆共罹之。又以其通達,見世事無所凝滯,欲以後事屬之,何意卒爾失之,悲痛傷心。

曹操反覆表達,自己有心對郭嘉「以後事屬之」,而且他這麼想的原因不單是因為對郭嘉能力的信任,更是因為郭嘉年輕,他用「中年夭折」「卒爾失之」(「卒」通「猝」,突然的意思)來形容郭嘉的死,更說明郭嘉死得讓他沒有準備。而上面已經分析了,至少在某個階段,曹操是知道郭嘉身體不好的,那為什麼對他的死還這麼意外?我覺得可能正是因為之前郭嘉的身體沒有過大的問題,所以曹操當時雖然看到他生病,但覺得這是暫時的,理所當然地以為他應該會好起來——然而郭嘉最後就是沒有再好起來。

如果像某些人想像的那樣郭嘉已經病弱連年,那恐怕曹操不會將他的死歸咎於「命也夫」。所謂命運弄人,人對於自己看不懂、想不明白的事情,不知道該怪誰,所以才會嘆命。

站在這個前提上,那麼距離郭嘉之死超過兩年的時間點,基本就都可以排除了。尤其是題主在補充說明中提到的曹操剛剛打贏官渡之戰的時候,那在建安六年三月,實在太久遠了,彼時郭嘉的健康應該還沒有出狀況,也就說不出這種話來。另外跟現在不同,古人說「忠厚」就是褒義的,事實上我還真沒在文言文里見過用這個詞表達「不夠精明」的……

至於假征劉表事件,我們理一理:郭嘉最初獻計於建安八年二月;曹操五月回許都;八月出兵征劉表,駐軍西平,辛毗來使,並且從最初的幫袁譚詐降變為主動引曹操去平河北;十月曹操就回黎陽攻打袁尚了。一方面這一系列事件離郭嘉之死還是太遠,對應不上「吾往南方,則不生還」的話,另一方面最初的假征劉表之計就是郭嘉獻上的,他的目標明顯還是二袁,並且在辛毗投誠的事件中郭嘉也起了不明作用,如果說他在這個過程中忽然轉變主意要真去打劉表,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綜上,我推算郭嘉這兩句話比較有可能是說在曹操平定河北(建安十年)之後,北征烏丸至易州之前。最可能的,就是建安十二年初,曹操回到鄴城給諸臣論功行賞的那段時期。開始論功行賞證明平定北方的階段性目標基本完成,而此時生活又比較安穩,可以從容不迫地考慮下一個目標了,因此曹操才專門「與共論計」,郭嘉就提出了「當先定荊」。

不過郭嘉那時候不是力主「先定烏丸」嗎?怎麼說出來的是「先定荊」?

其實這二者不但不矛盾,而且是相輔相成的。有一個重要證據,就是郭嘉勸曹操征烏丸的理由:

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烏丸之資,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動,民夷俱應,以生蹋頓之心,成覬覦之計,恐青、冀非己之有也。

所以主張征烏丸並非是認為袁尚兄弟現在還成得了什麼氣候,而是在為下一步的「南征」做打算,如果曹操不南征,「四州之民,徒以威附」沒有問題;一旦南征而後方不穩,可能就會出大問題了。

因此郭嘉越是力主先平烏丸,就說明他對南征的計劃越是支持。這段話里的「南征」這麼不起眼,反而更說明郭嘉已經把它當成了默認選項,沒有討論的餘地。而他敢這樣默認,也印證他在這之前已經跟曹操確立了南征的共識。那很有可能就是在那一次「與共論計」中確立的。

因此郭嘉的「先定荊」完整表述應該是「平北方後,先定荊」,已經包含了默認的限制條件,因為他比誰都清楚,北方若未大定,完全談不到什麼「南征」什麼「定荊」。這一點曹操也應該同樣清楚,那麼兩個都清楚的人討論問題,前提條件就可以省略了嘛。

至於「南征」先「定荊」的戰略到底對不對?其實曹操和郭嘉都看不起劉表,所看重的當然還是荊州的戰略地位,後來幾家爭荊州爭得你死我活不也都是為了這個。我不敢說曹操如果真地先「定荊」了會怎樣,不過他「定荊」失敗之後的後果大家都看到了……


雲當先定荊那段話主要是曹操用來表示郭嘉為了幫我,連命都不要了的感嘆和遺憾。所以曹操應該對先定荊的事不反對,那段話中也沒有表示曹操的批駁,說明曹操應該是認可的。而曹操的戰略一向都是先打河北。如果打河北和先定荊在同一時間的話,就不合邏輯。所以我也不能斷定那句話的具體時間,但從官渡後郭嘉的表現和言論來看(計離二袁;表,坐談客耳;幫辛毗。。。。。),猜測不會出現在這段時間吧!


推薦閱讀:

在正史中,張遼的個人戰力和領兵能力分別能排多少,綜合起來能排多少?
張遼的武力和智謀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水平?
三國時劉表為什麼讓荊州與劉備?
為什麼曹操在赤壁戰敗後會說「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TAG:謀略 | 三國 | 三國人物 | 郭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