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灃為何不自己篡位當皇帝?

慈禧光緒已死,皇帝又是自己幼子,自己還是當權的攝政王,無論在法統上還是實力上篡位都不存在問題啊?他爹當年可能還忌憚慈禧,可載灃在忌憚什麼呢?


題主的描述是有錯誤的,載灃不僅在法統上有問題,在實力上也有問題。

三十四年冬十月壬申,德宗疾大漸,太皇太后命教養宮內。癸酉,德宗崩,奉太皇太后懿旨,入承大統,為嗣皇帝,嗣穆宗,兼承大行皇帝之祧,時年三歲。——《清史稿 宣統皇帝本紀》

看到了吧,慈禧太后懿旨是讓溥儀繼承同治的皇帝位,並且兼祧光緒。從宗法上講就是,溥儀過繼給同治當兒子,同時也過繼給光緒當兒子,一人祧兩房。從這刻起,他就不再是載灃的兒子了,至少從宗法層面不是了。根據溥儀的《我的前半生》記載,他對載灃的稱呼一般都是「王爺」,並且君臣名分已定,載灃是要對溥儀行大禮的。史料上也只是稱呼載灃為溥儀的「本生父」。

有清一代的皇帝傳承都是父死子繼,即便是光緒當皇帝,那也是繼承自咸豐而不是同治。

傳懿旨,以上繼文宗為子,入承大統,為嗣皇帝。俟嗣皇帝有子,即承繼大行皇帝。——《清史稿 德宗本紀》

寫得很清楚,光緒過繼給咸豐,繼承咸豐的皇帝位;等到光緒有了兒子,再過繼給大行皇帝(指同治,尚未上謚),讓這個兒子繼承同治的皇帝位。

綜上所述,載灃在法統上是沒有資格做皇帝的,一點資格都沒有。

下面說說實力,載灃是個才能平庸的人,並且還是結巴,遇到緊急事件的時候,經常說不出話來。關於他的一些事,可以看看《我的前半生》,裡面記述的很詳細。

除了載灃自身能力欠缺外,當時的政治環境對朝廷而言也是很壞的。因為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挾光緒倉皇而逃,拋棄了北京的子民,政治影響相當惡劣,可以說朝廷保護百姓的公信力徹底崩塌了。再加上這個事兒是慈禧太后胡搞弄出來的,東南各省對於她招撫義和團造成的庚子拳亂更是無法接受,甚至都有獨立的想法了(參見 東南互保)。

另一方面,榮祿一死,袁世凱繼任北洋大臣,他手裡有兵權,他會聽載灃的?榮祿或許會,但袁世凱肯定不會。因為榮祿是載灃的岳父,溥儀的外公;而袁世凱後來成了民國大總統,取代的正是溥儀啊!

一個自身能力不行(還好有自知之明),大環境差勁,沒有兵權的攝政王,你還覺得他有什麼實力可言?


第一,求虛名而招實禍?這點智商還是有點。

第二,整個滿清,內部宗法體系都是非常森嚴的。在體制內,怎麼爭都行,但體制外就不允許了。康熙的九個兒子都只是爭奪儲君之位,但一旦雍正坐上了椅子,任何一個阿哥都沒有殺雍正篡位的念頭。後來與咸豐與恭親王爭儲也是如此。

簡而言之,犯上,篡位,想都別想。爭帝位只能爭繼承權,除此之外的篡位方式,想都別想。

第三,醇親王此人對於權力並不是太痴迷,對晚清危機也有一定清醒認識。明知道晚清是一艘搖搖欲墜的破船,還要不惜一切去做船長嗎?醇親王沒有這個興趣。

溥儀後來要去東北建立偽滿,醇親王對此根本不支持,也可以看出他的權力欲並不旺盛。


你乎好多人連溥儀當上皇帝之後的父親就不是載灃都不知道


篡自己兒子的位?


都讓他當了攝政王了,意思很明確了都,之所以不讓他當皇帝是因為已經立了兩個載字輩,不能再立第三個了。


因為載灃為人低調再說他已掌握政權。這跟當皇帝是一樣的。


幾種可能,第一,載灃本來就是攝政王,考慮到他還是皇帝的爹,這個位置基本就等於太上皇,所以沒必要麻煩。

第二,朝中大臣的制約,讓他不敢動。

第三,有計劃,還沒來得及實施。

第四,老子篡了兒子的皇位不好聽


推薦閱讀:

為什麼歷史淮河流域為什麼老是起義,出來那麼多帝王?
哪些演員有皇帝相?
萬曆皇帝明明可以強制立福王為太子,為什麼不這樣做?
隋文帝是中國古代最低估的皇帝嗎?
如果明朝延續至今,我們的政治制度會更加完善么?

TAG:中國歷史 | 清朝 | 清朝歷史 | 中國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