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張維為教授「中國人 你要自信」的演講?
我歸納了張教授的主要觀點:1.至少有70%的人出國以後就變得愛國;2。中國的移民非常少,過去三年平均19萬一年(波蘭去年移民50萬;在大陸生活的台灣人有150萬);3,紐約的機場比不上上海的機場;
4,美國的治安比中國差;5,美國是由第一世界,第第二世界,第三世界組成的(貧富差距大)。美國第三世界的人口壽命跟非洲差不多;6,美國中產階級的收入過去20年沒有增長;結論1:平視西方,不要被西方忽悠。中國的進步無疑是世界上最大,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沒有見過的。7,中國脫貧的人數佔世界脫貧人數的80%,成就超過所有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總和。8,GDP10年內超過美國,根據購買力平價計算2014年已經超過美國。9,中國的家庭凈資產與美國的家庭凈資產差別不是很大。10,47萬人民幣(7.73萬美元)的資產在中國的發達板塊屬於弱勢群體。11.人均預期壽命美國78歲,中國75歲。紐約79歲,上海82歲。結論2:因為我們實行的社會主義制度,所以我們人民得到的實惠可能會比較多。12,最富的100個中國人不可能左右中央政治局,而最富的二三十個美國人可以左右白宮。所以美國不是民主是錢主。觀點:區分一個政權的好壞不看它是民主還是專制,而應該是良政與劣政.
13,中國的領導人產生機制是「選賢任能」,是世界上最具有競爭力的制度,所以不會產生像小布希一樣低能的領導人。14,中國的制度會不斷地演進,改革與自我調整。最終結論:中國人 你要自信。
謝邀。參見對張維為教授的演講《中國人請自信一點》各位有什麼看法? - 袁嵐峰的回答。
張維為的基本邏輯是正確的,中國的進步非常快、非常大,在許多方面跟發達國家相當或者有優勢,中國人應該更自信。
不過他對發達國家為什麼發達談得太少,這自然會引出一個問題:如果那些國家這不好那不好,為什麼還是有許多方面比中國強得多呢?這減弱了這場演講的價值。我的科大師兄「忙總」有一篇短文《我們不能鼠目寸光》(我們不能鼠目寸光),解釋得很透徹:我們不要小富即安,我們不要以為手頭有幾個活錢就了不得,如果產業沒有增長潛力,沒有附加值,沒有金剛鑽,光做牛仔褲和運動鞋,不管做得多好,做得多大,都不可能趕上美國。都還是農民工進城。
想趕上美國,不但要有中國自己的通用電氣,波音,也要有中國自己的諾斯洛普格拉曼,霍尼韋爾,洛克希德·馬丁,雷神,湯普森·拉莫·伍爾德里奇,聯合技術,利頓工業,達信,CSC,ITT ,聯合防務,休斯電子,L-3通信,艾連特技術系統,哈里斯,羅克韋爾,阿爾康工業,韋里迪安,西利康圖解計算,布茲·阿倫·哈密爾頓,普利邁克斯技術,米特里,EGG,DRS,泰里達因技術,列·謝格勒,裝備支援系統,蒂坦,安特翁,AM General,電子數據系統,奧什科什,庫比克等等,更要有中國自己的通用汽車,陶氏,亨斯曼,PPG ,伊士曼化工,孟山都 ,道康寧,惠普和安捷倫,IBM,泰科,英特爾,卡特彼勒, 德爾福,杜邦,江森自控,思科,3M ,迪爾,固特異,施樂,艾默生,惠而浦 ,摩托羅拉,朗訊,輝瑞、羅氏、禮來等等。
上述這些企業加上普林斯頓,哈佛,耶魯,斯坦福,伯克利,加州理工,麻省理工,芝加哥,哥倫比亞多等等大學才是美國綜合國力的支柱,才是美國驕傲的本錢,才是美國強大的原因。 經過我們這30年奮力追趕,我們與美國距離雖然不是差十萬八千里了,但是還差得遠,二萬五千里總是有的,舉例來說,在複合材料領域,杜邦積累的工藝數據,就是目前我國已經掌握的數據25倍以上,在渦扇發動機領域,我國做完的材料和工藝試驗數量,不過GE的5%而已。其他領域差距同樣大,尤其是微電子,精密儀錶儀器(現在國內大企業沒有安捷倫儀器的實驗室都不好意思給別人打招呼),感測器,精細化工,複合材料,特種金屬材料,精密陶瓷材料等等,差距不可以道里計。 單單是機械製造領域,我們在高檔數控系統,數字化工具系統及量儀,高檔DCS、FCS和PLC,渦扇發動機智能控制系統與美國就有20年的巨大差距。 在精密和智能儀器儀錶與試驗設備方面差距更大,在高精度、高穩定性、智能化壓力、流量、物位、成份儀錶與高可靠執行器,智能電網先進量測儀器儀錶(AMI),材料分析精密測試儀器與力學性能測試設備,新型無損檢測及環境、安全檢測儀器,國防特種測試儀器等各類試驗設備我們基本全部依靠進口,被瓦森納協定禁運的,只能依靠隱蔽戰線同志們冒險。 至於高可靠性力敏、磁敏等感測器,新型複合、光纖、MEMS、生物感測器,儀錶專用晶元,色譜、光譜、質譜檢測器件;高參數、高精密和高可靠性軸承、液壓/氣動/密封元件、齒輪傳動裝置及大型、精密、複雜、長壽命模具;高檔(尤其是軍品級別)電子器件及變頻調速裝置等等都只能依靠進口或特殊手段取得。 美國製造業目前結構的優化程度是超出大家想像的,石油煤炭這種依賴資源的產業佔比很低,消耗能源的汽車產業佔比也不高,讓人意外的是化工和機械這兩個產業,佔比非常高,而且這兩個產業,美國在技術上有絕對領先優勢。2013年,化工產品(包括製藥)+塑料橡膠佔全部製造業產值的19.5%;食品飲料佔10.8%;電腦電子佔9%;金屬材料佔8.7%;機械產品佔7.8%;汽車產品佔6.1%;航天運輸5.9%;其他產品4.5%;石油煤炭4.4%。 不要小看美國的製造業,沒有美國製造業,我們的數控機床,電子工業,能源工業,精細化工業和部分軍工產品全部或部分要歇菜或性能大打折扣。 不過只要我們自己國內不亂,繼續前赴後繼,堅持不懈,一定能夠追上去,三十年不行,就五十年,中國別的優勢不大,耐力優勢全球第一。 國內現在明白這點的,只有長三角的上海,江蘇,浙江三地和重慶的省級政府領導。其他都還在混日子,滿足於賣地、租房、雁過拔毛、吃早茶,喝茅台,而已。
總而言之,張維為的演講是有價值的,是對自卑論調、逆向民族主義的一種對沖,但論證有粗糙之處,供參考即可。更重要的是,提高自信後,要更加理性、清醒地建設國家。
這個世界上有將近兩百個國家和地區,美國只是其中之一。美國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不要讓美國的不好的地方讓你感到奇怪和詫異。
If you try to find a place without any defect, go to hell! Sry, go to heaven! Hell or Heaven? U are gonna die anyway...
不少人,嚮往的是他心中的美國,而不是地球另一邊的美國。
不少人,嚮往的是他心中的美國,而不是地球另一邊的美國。不少人,嚮往的是他心中的美國,而不是地球另一邊的美國。題主總結了不少細節,其實沒必要太糾結。
什麼都是辯證的:
美國制度「允許」一個「混蛋無能」的總統,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可以說明美國制度的完善和穩定。看一個制度好不好,不必去在意它到底是民主還是錢主或者其他什麼名詞。
好的制度的最本質特點,是它能最大限度地引導、利用和挖掘社會勞動力(生產力方面)同時確保不過度壓榨勞動力、讓所有勞動力可以儘可能地共享勞動成果(生產關係方面)。因此,看一個制度好不好,就從上面的兩個角度(生產力角度和生產關係角度)入手去觀察和分析就好了:勞動力是否被很好地利用?勞動成果是否被很好地共享?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不要去糾結什麼概念上這好還是那好---當年我們糾結了半天社會主義的草和資本主義的苗,然並卵......鄧小平同志為了不要讓大家再去糾結概念上誰好誰不好,曾經說過:如果說把經濟建設列為黨的基本路線和中心工作,就是走資派,那我就是最大的走資派,而且是走定了的。如果學習和借鑒工業國家的先進管理、先進經驗、先進技術,擴大和搞活市場經濟是搞資本主義,那我就是最大的走資派。
只要能很好地利用社會勞動力、只要讓大家儘可能地分享勞動成果,你叫我走資派也好或者其他什麼派也罷,I don"t care.
請大家聆聽一遍毛澤東同志的教誨吧:我們說馬克思主義是對的,決不是因為馬克思這個人是什麼「先哲」,而是因為他的理論,在我們的實踐中,在我們的鬥爭中,證明了是對的。我們的鬥爭需要馬克思主義。我們歡迎這個理論,絲毫不存什麼「先哲」一類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頭在裡面。(答主要在這裡加一句話:如果有人說馬克思主義也是宗教,這段話足以反駁之。)讀過馬克思主義「本本」的許多人,成了革命叛徒,那些不識字的工人常常能夠很好地掌握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們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
這是毛澤東同志於1930年5月寫的《反對本本主義》中的一段話,全文在此:
反對本本主義_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
_求是理論網
所以,不要糾結概念上的好壞、不要糾結概念上的好壞、不要糾結概念上的好壞,事物永遠是運動發展的,好的搞不好也會變壞、壞的搞好了也會變好。
曾經的原教旨資本主義過度壓榨勞動力,實踐證明這是一種不穩定的社會狀態。所以原教旨資本主義滅亡了。
什麼是資本主義?如何消滅資本主義? - 政治哲學請看這個問題里我的答案,裡面比較詳細地描述了什麼是資本主義、什麼是原教旨資本主義(即原始資本主義)。中國改革開放成功,根本原因就是制度上先發生了改革制度上先發生了改革制度上先發生了改革(重說三),進而成功引導和利用了中國龐大的勞動力。
當然,並非所有的成功都必須是制度上先變然後其他跟著變,經濟基礎先發生變化也能促使制度的進一步革新和完善。這個話題就不展開談了。中國制度相較於美國制度,最大的優勢在於:
"最富的100個中國人不可能左右中央政治局,而最富的二三十個美國人可以左右白宮。"本質上,這就是鄧小平同志說的:民主集中制的優勢。這個優勢就是:我比你快。
如果這個優勢發揮不出來,那麼這種制度其實就已經變質了、就會死亡;如果我們不繼續努力推進並完善民主集中制,這個制度也遲早會死亡。所謂推進並完善民主集中制,目的就是要進一步強化它的優勢。
而這個優勢所帶來的結果,就是:社會勞動力被很好地利用、勞動成果被很好地共享。至於你喜歡把這種制度叫個什麼名詞,I don"t care and we shouldn"t care.
中國人何苦為難中國人
中國人不是不自信,而是自負。這種自負體現在對自己個人能力的認同而非民族認同上。一部分認為中國現行體制沒救的人,他們的思維很簡單:我本來是很nb的,但是現在我並沒有達到我應該能達到的高度,所以這都是中國的錯。
復旦大學的張維為教授,有一段《中國人,你要自信》的演講。客觀的說,我對其中的絕大部分觀點都是認同的。如果拋開題目不談,那麼我至少會認為這是很有道理(頗具借鑒價值)的一家之言。畢竟,他的邏輯清晰,沒有任何捏造事實的跡象。當然,如果通過對事實的篩選,那麼我照樣可以寫一篇證明中國非常糟糕的文章。請注意,這時事實與邏輯都變得不再重要了,那麼什麼才是重要的呢?重要的是,你的觀點能夠推導出什麼樣的行為?
按照張教授的初衷,找到很多中國正能量的案例從而證明中國人應該自信;而自信的中國人應該更多的談論中國的正能量。問題是,這種循環論證式的正反饋真的有意義嗎?好,我們看看什麼才叫做自信?中國的孔子學院能夠開遍西方國家,說明西方國家的文化自信;全球主要貨幣大多可以自由兌換,說明這些國家的經濟自信;中國軍事實力的快速增長並沒有使得美國西斯底里的指責,說明美國的軍事自信。由於懼怕境外反華勢力的煽動與造謠(認為其有可能顛覆我國政權),從而不得不用「防火長城」來阻擋信息跨國界流通。無論我們如何理解,這都不應該是自信的表現。
當然,我們也可以說一說中國逐漸變得自信的例子。中國人可以自由的出國(只要目的國同意),這說明我們比朝鮮自信。我們更加關注(個人的)經濟生活,而不是(國家的)奧運會金牌數,這也是一種自信的表現。。。。。。當然,我希望中國能夠變得更加自信,這就需要張教授這樣的有識之士來遊說中央政府。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這幾幅五常(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漫畫?
※對日本今早(2016-11-22)的地震你有什麼話想說?
※日本是如何陷入泡沫經濟之中不能自拔的?
※既然廉租房是「公眾服務」,為何不面向城市外來人口?
※若干年後,中國和日本可不可能成為最鐵的盟國,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