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小說怎樣才能有代入感?

需要我就是「他」么?

那麼另外的人與他的對話,我又要做另外的那個人么?

所謂的簡練到位要如何培養呢?

求解


謝邀。

在下也不過是個還在摸索的無名作者。一介學生還不見拙作就到知乎上大談寫作,還不自覺擺出了一副老成姿態,回答成文後再審視一番未免有些不安。要是下文有什麼錯漏謬誤,還請不吝賜教。

最近都沒怎麼動筆寫稿,來回答這些問題感覺好微妙啊……

本回答並沒有直接回答怎樣寫小說才有代入感,只是從分析什麼是代入感入手,試圖發掘並提出幾點需要注意的問題。如果只是渴求明確的方法論或者學到就定能寫好小說的方法,本回答並不能提供什麼有用的幫助。

現在不少作者常說代入感,寫小說總要提一下「要寫得有代入感」。可是代入感究竟是什麼東西?在討論如何做到「有代入感」之前,能不能將這個概念定義清楚?如果不能定義清楚,那討論也無從談起。很多時候大家就是想著聽到一個看上去很厲害的概念,掌握了這個就能把作品寫好了。事情肯定沒那麼簡單。

直截了當地說,代入感這個概念最初就是針對網路小說而提出的。因此這個概念在青年作者間流傳開來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是網路時代造就的結果。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這種概念的提出也反映出網路小說本身「事實感」的不足和對「吸引力」的高要求。因此,討論代入感這種概念,也將其放置於網路小說或類似於網路小說的創作比較恰當。

大家普遍認可的「代入感」的意思有兩種,一是能讓人感同身受,二是能讓人身臨其境。

這兩個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討論「代入感」所營造的效果的。

讓人感同身受的代入感,是說故事所描述的情節、塑造的環境、孕育的情感與讀者自身的經歷具有重合,能夠引起讀者的熟悉感和共鳴。 說白了,也就是寫得要真。這種真實感並不一定是事件和世界觀的真實感,而是事件本身和個中的角色反應、遭遇與感情的真實性。例如寫成長,寫中二少年的迷茫,寫了無夢想之人的迷茫和跌跌撞撞,寫惡人欺凌善者,寫不被理解,寫與父母的矛盾,寫你我家庭的差距和帶來的不安,寫追妹不得的痛苦……這些情感狀態與經歷並不一定要在現世才能還原,架空世界裡同樣也會發生,因為這都是植根於人本身與人與人間的情感。一言以蔽之,就是還原現實中人會遇上的歡喜哀傷、迷茫醍醐。通過相似地經歷或環境或感情塑造,獲得讀者對故事的認同感,給予讀者有人與它相似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在這樣的基礎上,在推動故事的發展,從而滿足讀者的情感期待。一方面故事的發展要合乎人情世故的邏輯。不能生拉硬套,非得弄出大喜大虐,不然讀者就瞬間齣戲了。另一方面要能夠滿足讀者的潛在期待,例如主角能不能贏,這對情侶能不能在一起,惡人最後有沒有得到懲罰,等等。

讓人身臨其境的代入感,是說故事所描述的情節、塑造的環境、編排的劇情、人物的反應等符合作品世界觀及設定的總體基調。很多作者都喜歡為自己的作品塑造宏大的世界觀,並且各種設定都設計得非常精細。但是有一些作者一方面設定做的很爽,另一方面實際創作過程中卻並沒有活用這些設定,或者並沒有在設定框架間編寫「合理的」故事。有不少作者沉醉於構建龐大設定間,卻忽略了自己搭建起的這些設定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繫和邏輯,從而造成了實際成文過程中某些設定被忽略、被弱化,或是整個故事敘述並不符合設定隱含的內在發展邏輯。抑或是作者創作只為滿足自己的創作欲或是對某些情節的鐘情,從而使劇情的發展缺少令人信服的邏輯,節奏不恰當。這就要求作者寫符合小說設定的故事,強弱對抗、陣營區分、人物立場、成長軌跡都應該在設定的框架之內,並且主人公的劇情與經歷也應該依循這個框架的一般法則。與「讓人感同身受的代入感」結合,推動劇情的發展。

代入感是網路小說作者和遊戲開發者非常關注的一項創作指標。它以滿足並吸引受眾為第一要義。它就是要求作品能夠使讀者沉浸其中,讓讀者參與到故事中去感受,甚至是在感受作品的過程中達到忘我的地步。從而使讀者能夠持續投入到作品之中,並且為了獲得作品後續的劇情或獲得更好的體驗而付費。它強調作品合乎設定邏輯與受眾情感期待的「事實感」,通常通過還原受眾可能普遍存在的經歷或情感等方式實現。

因此,代入感並不是要求「我」就是「他」,也不是要求對話里要做到化為某個人。代入感強調的是更高層次、接近作品全局的努力。它要求的是整部作品的「事實感」。它不是說要作者非得變成裡面的某個人,而是要求作者在塑造角色和構架劇情的時候,如果以現世為舞台,就要寫的真實,如果以架空設定為舞台,就要寫得合理。能夠讓讀者隨著作品發展的邏輯和節奏,尋得一種熟悉感或是事實感,逐漸沉浸其中。

至於「簡練到位」如何培養,那就是另一個獨立的問題了。在一個問題下面又涵蓋了另一個不相關的問題不是知乎的正確用法,這裡也就不展開了。

最後還是說一句老生常談的題外話,寫作是實實在在的練出來的技能,坦白來說,我並不認為這樣的提問和獲得的解答能夠對寫作者的創作提供多少幫助,僅僅是一個層次比較低的參考。最後還是得回到實際動筆這件事上,在不斷地寫作中修正自己的感覺和手法,末了自己學到的和當初聽到的,或許都已差了十萬八千里。

我個人並不推崇在創作中特別關注某一個概念,或是以某一個概念去要求創作。特別是這些並沒有明確定論的概念。從我自己的體會來講鑽研這些並沒有太大的幫助,還不如在實際的文本中設置具體的寫作目標。或是在創作完成之後回頭重新評估作品在營造上面的優劣,再來評價人物塑造、劇情節奏、代入感這些方面是否做得好。


看見認識的人回答了,也忍不住過來說兩句。

首先,我覺得,如果要有代入感,那也就是在要求「真實」。這裡的真實並不是一定說是和實際相符合的,畢竟小說很多時候的都會高於現實。所以這裡的真實,指的是與心理活動的貼近。也就是說要與大部分人(讀者)的常識和三觀的貼近。

所以我就根據以上理解,談談寫作時一些注意的地方吧。(雖然我也不咋地

首先,最讓讀者有代入感的是情節的布置。別的先不談,情節一定要完整,有邏輯。有事情發生的原因,過程,結局。就算是突然劇情上來一個大轉折,你也需要事先有過伏筆,這樣才能顯得不突兀。最簡單的,比如一個角色是叛徒,那麼他之前的行動,語言就會或多或少的泄露一些他的態度;如果一個人要領便當,那麼可能就會在哪裡立一個flag。在這裡需要的是較高的對文章的把握能力。多寫多練是肯定的,列大綱,列時間表也都是一些不錯的選擇。

其次,是人物設定。人物設定同樣也需要符合邏輯,一個人的性格是相對固定的,他回答什麼話,對待事情有什麼反應是和他的性格一致的。你塑造的這個人物,他擁有一個獨立的人格,因此一旦人物做出了超出他正常反應的事,那麼就顯得故事十分的不合理,自然也會讓讀者產生很彆扭的感覺。你不能設計一個本來很果斷的人在關鍵時候猶猶豫豫,或者一個很硬漢的人講話唯唯諾諾。人物的心理活動,感情變化絕不是憑空產生的。關於描寫人物,建議是可以從身邊的人觀察起,或者塑造一些某一部分性格特別突出的人(熱血漢子,害羞的女孩之類的),再或者直接去現用的作品中去套用一個相似的角色,然後認真地去揣測他們的行動和語言特色。所以也不一定需要你去做那個人,代入角色之類的,最重要的是感覺。就好像你和別人相處,別人會在你心中留下一個性格印象一樣。

接著,就是關於文章背景的描寫和設定。無論是寫日常,寫科幻,寫魔幻還是別的什麼,都需要有個相對科學,可以被人接受的背景(至少也要做到不明覺厲吧,要不這還怎麼編下去…),在這之上在對劇情進行合理的展開和延伸。作者展現給讀者的世界如果越合理,越詳細,那麼毫無疑問,代入感也會加強。(要是能做到像托爾金菊苣那樣都搞一個夏爾曆法還有通用語發音語法之類的,那這個完全不用擔心了……)

這三點很基礎,同時也是相鋪相成的。最後,我不得不提醒寫作時的最應該注意的一點(個人覺得)是「獨立」。因為作為作者,我們是主觀的,在寫東西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加進去自己的觀點和偏好,這往往在不經意間會影響了文章的「真實」,從而也影響了讀者的代入感;比如刻意營造出某種氣氛(使讀者覺得很假),過度表達悲傷或氣憤(讓人覺得莫名其妙),對自己某個喜歡的角色花費許多筆墨(可能使讀者有逆反心理)。這都是一些作者主觀影響代入感的例子。作者筆下的世界應該是獨立並且客觀,有因果關係並會主動推動劇情的,而不是由作者的喜好來擅自做更改決定。

還有,關於簡練到位:文章有代入感,簡練到位或許是必不可缺的。至於如何做到……作為一個小透明,我現在也做不到啊,只能多讀,多看,多寫來增加自己的能力。寫東西這種事,雖然有技巧和天賦值在裡面,但一個爛筆頭還是很重要的。


代入感,要看小說情節與讀者經歷的重合度。

比如在這個問題下:

為什麼現在很多年輕人願意到北上廣深打拚,即使過得異常艱苦,遠離親人,仍然義無反顧?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614212 (分享自知乎網)

很多人都能從中看到讓自己雙眼模糊的段落,因為在看的過程中,讀者會想到自己的經歷。但如果讀者是王思聰,估計就沒有代入感了。

所以人稱代詞用「他」還是「我」影響不大,重點在於細節的描述與生活場景的複製。


1、你首先要代入角色。

就像你所說的:需要你就是「他」。

如果另外的人與「他」的對話,你又要做另外的那個人。

2、代入不是淺表的,而是人生代入。這個「他」,他童年曾落水、上學曾被欺凌、物理得過年級第一、面試遇到初戀、剛工作時曾被女同事捏過屁股……,這一切的一切決定了他的立場、恐懼、脆弱。對作品的人物感覺難以駕馭就是—他「活」了,活在「他」自己的生活中了。

3、反覆訓練後,這樣的代入一般是瞬間的,不需要打坐入定。


真真假假摻著寫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說?
文藝學在讀後使你對專業的理解產生了哪些變動?
雨果獎中的悲傷小狗行動是什麼?
如何評價石黑一雄作品《遠山淡影》?
仙劍 文學水平如何?

TAG:小說 | 寫作 | 文學 | 小說創作 | 寫作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