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該如何處理孩子的壓歲錢?

每年春節,都會頭疼,孩子收了1萬多的壓歲錢,對於小孩子來說,是很大一筆錢,如果管的太嚴,孩子可能會很抵觸,如果不去管,又怕他隨隨便便就花掉了,倒不是心疼錢,而是像他從小養成理財的習慣。 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處理呢?


我們從3歲開始,就把孩子的壓歲錢存入一個專門的帳號了。

一直放在餘額寶,今年打算買宜定盈。

我們有跟孩子解釋為什麼錢放在大人這裡,為什麼是存銀行。也會規定好錢怎麼用。比如他們有什麼特別的願望或額外的要求,可以申請取自己的壓歲錢來實現。

幼兒園發起捐助倡議的時候,我們會跟孩子商量,表示如果他們願意從自己的帳號里捐多少,父母相應捐該金額的2倍。

孩子很喜歡某個玩具,但是這個月買玩具的預算已經超了,我們會提醒他如果實在喜歡,可以從自己的帳號里花錢買。

但是我們家兩個小守財奴這兩三年來,只捐過錢,從沒花過錢。買玩具,買吃的,一想到要從自己的帳戶上掏錢,就忍住所有的慾望!老大唯一一次有過短暫的動搖是樂高機器人,爸爸敗了一個,他很喜歡,想馬上再買第二款,我們告訴他這個玩具很貴,父母支付不起短期內再來一個。他想了想,跟爸爸說,那用我的錢吧,但是能不能將來娶老婆你幫我出錢?(表笑,老大對他帳戶里的錢一直的安排就是將來娶老婆,老二的規劃是長大了買玩具和買吃的,汗!)爸爸沒有同意這個請求,跟他表示娶老婆可是他自己的事。最後還是沒捨得花錢。

我用這個例子表示,其實孩子是知道所有權的並且非常珍惜自己的所有權。你告訴他,這筆錢是他的,讓他覺得自己是大人了而且擁有一定的決定權,會讓他非常光榮。

=====================================================

以下是2月10日補充

反對某個答案中說的,壓歲錢是一種莫名的存在,不過是父母間的關係往來。

我倒覺得壓歲錢是傳統中的溫情的習俗。

到現在都忘不了,小時候每年除夕,爸爸把紅包壓在我們枕頭底下那一幕,簡直是巨大的幸福感中入夢。

所謂的關係往來,不過是成人眼中的壓歲錢。

另外說下,為什麼我們會鼓勵孩子如果實在喜歡某樣東西,可以用自己的壓歲錢實現。這裡得扯一個「延遲滿足」。有很多理論認為,延遲滿足能培養小朋友的耐心和自制力。西方育兒觀里很認可這個,比如說哭鬧要抱的時候,等一等再抱。我反而覺得在小時候,延遲滿足可以用,但是要適度。如何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 知乎用戶的回答,這個答案說得很好,「用一句話表述:很小的時候如果「恰當」的滿足過,則形成基本的安全感;大一點了在安全感開始形成意志和探索的品質,能夠忍受一定的不安和不滿足探索外部世界;再大一點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達成目的。所以「恰當」很重要」。」

每個月玩具購買是有限額的,父母不會破壞矩度,但又給了一個破例的空間。他們可以動用自己的錢去購買。所以,孩子擁有「即刻滿足」和「延時滿足」兩個選項。

讓孩子有財商,除了壓歲錢還有很多方式。

我們也是學習中的父母。孩子有報一個早教課程,分12個學科上兩年,講到「經濟」這一學科的時候,老師課堂上會發10元錢,讓孩子自己決定購買什麼。

受這個活動啟發,我以後每次帶孩子去超市,就會給50元的限額,讓他們自己決定要買什麼,但買的東西要家長過目,屬於孩子可以吃可以玩可以用的才行。有一次讓我印象很深刻,因為去的超市是會員制,東西都是大包裝,50元真的挑不了什麼。於是跟兩個孩子說,如果你們看見了什麼物品,能說出英文的話,每說一個獎勵2元。當時他們剛上英文課程3個月而已,老大說了14個左右。老二小,只忙著挑東西。購物結束後,老大很感觸地跟我說,媽媽,如果不賺錢的話,錢很快就會花掉。但是賺錢的話,就可以越來越多。最終的結果是老二買了東西,老大因為太珍惜自己賺的這部分錢了,捨不得花,央求我可不可以預留著下次看見喜歡的再花。

象這樣日常的生活點滴,其實都是財商教育的一部分,不一定非得開個投資帳號呀,解釋股票,利息,期貨這些高端的東東。

以上一點淺見!


大概是5年前,2010年的時候,我初一初二來著,想要向我爸媽申請拿1萬壓歲錢買比特幣;

當時我記得價格是30美元一個,1wRMB 可以買不少*(匯率還是8吧),另外那時候可以自己開礦機挖礦……不過我電腦太破了,是一台翔一樣的 hp,1G 內存,不是intel,是 AMD 雙核,再加上被我折騰的,實在沒有挖礦的想法。

後來試圖跟我爸解釋比特幣的運作原理,聽不懂;他當成炒股,當時股市已經翔了,後來跟他講比特幣怎麼分割,演算法一大堆,還有挖礦……最後實在解釋不通,放棄了;

估計我爸已經忘了這茬了,不過肯定記得我在初中跟他提過比特幣;

但是我一直耿耿於懷,因為在另一個我自己有壓歲錢的平行世界裡我已經至少手握40w 了,平均一下年入8w多,啥都不用干吧。

大人太蠢了嚕。

*

順便一提我中學有一非常有意思的同學,有一天走在路上,突然說要接一個電話,然後就是短線、長線、漲停等,懂也不懂的話,然後最後掛的時候那人說「那麼,xxx*(女性名字),我就買入……」;然後我們問他怎麼回事才知道這傢伙用他奶奶的名字去炒股,不過賺的小几萬了吧?


每年春節,小孩子都會收到很多壓歲錢,對孩子來說,當然是很開心的事情。

但對父母來說,卻有一絲擔憂,因為小孩子的理財觀念不夠強,很容易把一大筆錢揮霍點。

其實,教育孩子合理的使用壓歲錢,就是在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念。

兒童財商培養的最佳時間:

5—12歲是兒童理財教育的關鍵期。

在這個階段,孩子的金錢價值觀和消費觀尚未形成穩定的習慣。

如果此時進行理財教育,孩子學會安排10元錢的用途,明天給他10萬元、100萬元甚至更多的錢,都能遊刃有餘地處理好。

金錢觀的教育,也就是財商教育,是一種在生活中引導孩子體驗和管理金錢的實踐,也是引導孩子學會規劃夢想和管理人生的生存教育,更是引導孩子學會感恩父母、建立責任感、獲得獨立自尊等健全人格的教育。

正確的財富觀念、理財意識和良好的理財習慣,將讓孩子終身受益。

在當前的經濟社會裡,智商、情商和財商都高的孩子,才能贏得自己的精彩人生。而從小培養孩子的財商,在孩子成長的每一步中都進行有規劃的理財教育,更是新一代父母必須的選擇。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呢?

1、了解和熟悉錢幣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爸爸媽媽帶著1—2歲的寶寶去乘坐各種兒童遊戲車,寶寶看到這些遊戲娛樂設備時,常常會激動不已,急不可耐地想要趕快乘坐。

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可以拿出小數額的錢給寶寶,讓寶寶自己去換購遊戲幣。

當遊戲幣投進機器後,寶寶就能享受在唐老鴨車或米老鼠搖椅中搖來晃去的愜意感覺。

通過自己用錢去換遊戲幣,寶寶漸漸知道生活中有錢這樣一種流通物,通過給人家一些錢,就能換來乘坐遊戲車的硬幣,讓自己享受到快樂。

2、知道錢從何而來

當寶寶漸漸明白生活中一切物品,都需要用錢換來,他需要什麼東西的時候,往往就喜歡讓爸爸媽媽到錢包里去拿錢。

這個時候,爸爸媽媽有必要告訴寶寶:「錢不是想有就有的,要節省著用,用完了就沒有了。」

寶寶會好奇,為什麼錢不是想有就有的呢?

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就可以告訴寶寶:「爸爸和媽媽每天去上班,辛勤勞動,然後就能得到工資,也就是一筆錢,所以錢是通過勞動賺來的。」

慢慢的,寶寶就明白了勞動能創造財富的道理。

3、知道錢花到哪裡去

寶寶明白了錢是爸爸媽媽辛勤勞動換來的,就會萌生出一種想幫爸爸媽媽省錢的念頭。

有的寶寶看到父母給幼兒園交錢,會很納悶:「為什麼要給幼兒園交錢呢?」

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可以告訴寶寶:「你在幼兒園每天吃飯需要錢,老師也要生活,這是老師的工作,所以要給老師發工資。」

於是,寶寶明白錢不僅可以買到商品,也可以買到服務。

自己享受別人的服務時,也是要付錢的。

受到這類事情的啟發,寶寶會萌生出長大想要做某某工作的願望,因為工作可以為自己的生活帶來收入。

長大想要工作,從小就要好好學習本領。

這些觀念弄清楚了,爸爸媽媽即使不給予寶寶物質上的激勵,寶寶也會懂得學習本領的重要性,漸漸形成自我激發的內在動力。

4、玩撲克換物遊戲

明白了錢的基本來歷和用途,平時爸爸媽媽休息在家時,也可以和寶寶玩一些錢幣換物的遊戲。

由於錢幣是流通物,上面細菌較多,不宜讓兒童把玩,爸爸媽媽可以使用撲克牌替代。

比如:用一張10可以買一條塑料魚,一張5可以買一個蘋果,看看家裡的蘋果、梨、小魚等可以賣出多少錢來。

寶寶可能不一定算得很清楚,但這樣的遊戲,還是可以讓寶寶理解貨幣換物的過程。

5、認識錢的幣值

當寶寶能認識數字以後,就可以讓寶寶尋找錢幣上的數字了,同時讓寶寶了解貨幣的單位:元、角、分。

當寶寶想要吃一包QQ糖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1元錢,寶寶就能看到1元錢換回一包QQ糖。

漸漸地,當寶寶想要一次多買幾包時,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2元,讓寶寶換回兩包QQ糖。

當家裡來小客人了,需要每個小朋友一包糖時,就給寶寶一張5元紙幣,這樣寶寶看到這張大紙幣換回了5包QQ糖。

通過這樣實際地使用貨幣,寶寶漸漸能認識各種紙幣和硬幣的幣值。

6、了解便宜和貴

讓寶寶嘗試購買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讓寶寶了解物品是有便宜和昂貴之分的,同時讓寶寶明白,自己不可能買下超市裡所有的東西,因此在購買的時候,要做出選擇。

爸爸媽媽可以有意識地讓寶寶看商品的價簽,知道價簽代表著自己要支付的錢。

選購果汁、牛奶、酸奶時,可以和寶寶比較一下瓶子的大小,瓶子越大,價簽數字越小就越便宜。

購買麵包和蛋糕的時候,也可以在不同的時候帶著寶寶去看。

通常這些新鮮食物在白天價格比較貴,到夜晚打折的時候,就相對便宜了。通過比較,寶寶漸漸知道同樣的商品會有不同的價格,自己在購買的時候,要選擇實用的。

7、開賬戶存壓歲錢

隨著節假日的到來,很多寶寶得到了為數可觀的壓歲錢。

爸爸媽媽可以到銀行為寶寶開立一個賬戶,幫助寶寶把自己的壓歲錢存起來,而且要公開透明,讓孩子知道具體的數額。

每過一年,寶寶看到自己的壓歲錢隨著儲蓄而增長,而且還產生小小的利息。

就會明白多餘的錢用於儲蓄,能夠給自己帶來小小的收益。

如果家中有長輩生病,爸爸媽媽可以鼓勵寶寶動用自己的儲蓄,為長輩購買一些營養品,給長輩送去溫暖和安慰。這樣,寶寶知道自己的儲蓄還可以在家人遇到困難時,給他們提供幫助,就會明白儲蓄的重要性。

8、了解財經常識

爸爸媽媽在觀看電視節目、收聽財經新聞時,一些諸如「金融風暴」、「農業」、「工業」、「商業」、「服務業」之類的詞語會進入寶寶的耳朵。

如果寶寶提問:「什麼是金融風暴?」

爸爸媽媽就可以用淺顯的語言告訴寶寶:「金融風暴就是有人借錢買東西,突然發現錢都被借光了,自己再也借不到錢了,東西也得歸還給人家,就彷彿一場風暴,把所有東西都捲走了一樣。」

通過對這些社會經濟現象的了解和關注,寶寶漸漸會理解越來越多的理財知識。

不管怎樣,一定要從小朋友孩子的理財觀念,等以後長大了,也不用操心孩子亂花錢了。

原文發表在微信訂閱號:卓越父母指南


我從小學學了銀行利息開始,我的壓歲錢就交給我媽媽,年利,20%。

那還是05年的事情,我媽和我白紙黑字簽了協議,每年加入新的壓歲錢,結算利息,雙方簽字。那年才六百多塊。

這麼多年我搬家轉學去外地讀大學還是怎麼滴,我的小本本都沒丟,年年堅持算啊寫啊簽字啊。

這事兒一直堅持到2012年,我媽說你利息太高了我掏不起了,那就拉鍋吧。但還是給我算著利息。只是不加新的了。十來年攢了好幾萬呢。

2015年我媽把錢給我了。十年的積蓄。

我炒股去了。

十年的積蓄啊!十年啊!!!!!!!

還不如給我媽呢 ,手動揮手再見。


首先,你的孩子多大了呢?對於不同年齡的小孩我想措施應該不同。

我家是這樣的,不敢說正確,僅供參考:

從小學開始,每年我都幫我父母把錢折好包進紅包里。最開始只是覺得好玩,跟手工課一樣。

後來我就會開始懂得,這個是給哪個哥哥的,這個給哪個小妹妹的,今天大概包了多少多少個,每個有一百塊之類的。我們家還要給小區的保安和樓道清潔工包一點面值小的。 我覺得這樣做的結果是小孩知道家裡包了很多錢出去,也能簡單算算賬,同時對小區的服務人員存有感激之心。

在我拿到紅包後,我清楚的意識到我父母也給了別人這些錢。尤其親戚里有很多生兩個小孩的,而我家只有我一個。因為我包過,所以我也不好意思非要把壓歲錢留著,父母一問我就主動上交。

我父母也比較開明,一般直系親屬(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給的紅包會讓我自己留著,血緣近所以他們包的錢還多一點,所以父母和我都開心。那個時候一般我自己能留個六七百。 (因此我都記得最親的親人給我包了多少,一直感恩至今。)

後來到了初中,基本這些還是不變,但我父母會給我包多一點點,所以我能留個大概八九百到一千左右。

年後的一段時間裡我父母會時不時問我錢剩多少,大概花在了什麼上面。只要我答得出來,具體他們不會管太多,主要是想我能對自己花的錢心裡有數。

到了高中,我家給我開了銀行卡。卡和密碼都在我手裡,由我自己控制。壓歲錢都會全部存進去。從那時開始,我就比較少和父母要零花錢了,畢竟和父母要錢需要彙報自己的花銷什麼的。同理,我也就會省著用銀行卡里的錢。

說到要錢,我們家一般是如果我要出去玩,想和家裡要錢。他們會要我做個簡單預算,比如今天要出去玩,吃飯大概多少,看電影要多少,總共要多少,之類的。然後父母會給我小多一點點以防萬一。雖然和壓歲錢無關但作為理財我就提一下。

大概就這樣,不敢保證正確,僅供參考。

另外以上數額都是好多年前的了,也和家庭環境什麼的有關,如果有需要最好調整一下。

寫了好長,謝謝閱讀。:)


我只知道一個同事,去年把兒子從出生到現在(大約八九歲)拿到的所有紅包付了個房子首付,當兒子的固定資產…


我小時候的壓歲錢,都被家長拿去發給了別的小朋友。。。。。。。。。。。。


我家寶貝九個月,今年過年已經收到9k壓歲錢。

第一次收到他的壓歲錢時,小傢伙在家明明學會作揖,我說寶貝,給姥姥作個揖唄,這傢伙,一把抓過紅包就往嘴裡送。好吧。

跟老公聊起小時候壓歲錢,說從小每年父母都說把壓歲錢替我們存起來,如今我們都有小孩了,說好的存起來的壓歲錢去哪兒了?

為了完成我們兒時的夢想,我想這筆錢最終一定要還給孩子。

目前全都已經轉到他的醫保卡里,與醫保的錢一樣,都是屬於他的。

目前孩子還太小,還沒有規劃在他成年前如何使用。

持續關注本問題,希望能在此答案下整理出一個好的計劃。


春節回老家,免不了給自己的小侄子打賞個紅包。當時小傢伙歡天喜地地拿著紅包,小心翼翼地放進了羽絨服的內袋。

第二天,小傢伙再來找我玩時,卻一臉沮喪。在我仔細詢問下,原來他回去後不久,紅包就被他媽給收走了。他媽——也就是我表妹,跟小侄子說,小孩子拿了錢會亂花的,要幫他收好。

我不由一愣,我表妹是一個很喜歡玩牌的人,也經常輸錢。老實說,我覺得錢到她手中更可能會被亂花掉…

類似的事情,估計我們小時候也經常遇到。絕大多數的中國式父母會跟我們說:

你以為這些紅包是給你的?都是我們給出去再返回來的…

小孩子別拿這麼多錢,我替你收著,將來上大學時會用到…

中國式父母,習慣於包辦一切,總是認為孩子會亂花錢,認為小孩子遠離金錢、專心讀書是件好事情。

但這些父母卻忘了,在這樣的選擇中,孩子也一步步失去了打理錢財的機會,他對錢的認知、數字的敏銳度也在喪失。當孩子長大,真正獲得收入時,就會在理財方面異常遲鈍。

這才是真正的輸在起跑線上。

真正會培養孩子財商的人,是會讓孩子儘早接觸錢財、讓他認識到錢為何物,從哪裡來;讓他學著主動打理他的小財富、體驗賺錢的不易。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可能吃點虧上點當,走一些彎路,但財商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成長起來。

這就是他們的智慧資本,一本萬利。

關於如何培養孩子的財商,推薦大家《小狗錢錢》這本書,非常淺顯,篇幅不長,又很實用。

假期剩下的這幾天,可以和小朋友一起讀讀看。

{越女讀財}微信公眾號:ynducai

歡迎關注,一個金融、媒體各種經驗摻雜的,複雜的人。


幫孩子辦一張屬於他自己的銀行卡,明確告訴他,他是這些錢的主人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每月定期從卡里取錢,當做給他的零花錢,開始可以是十塊、二十、三十……隨年齡增長而變化,

如果紅包真的很多的話,孩子平時的個人開支可以用卡里的錢解決,比如大小件玩具、學慣用品、娛樂遊玩、電子產品等等,告訴他,他要用錢,就應該用自己的錢

但有一點就是,千萬不要欺騙他,不要說一套做一套,他的就是他的,千萬不要動他的東西,不管是錢還是什麼,如果自己手頭緊就問他借,既然是借,就一定要經過他本人的同意

其實這些道理並不特別甚至可以說是老話常談了,只是看你能不能做到做好而已。我反而覺得紅包多是好事,不僅可以教他理財,還不必自掏腰包,雙贏啊喂!


首先,跟他說清楚,這筆錢還得發出去。這是打一棒子。

然後告訴他,爸爸媽媽決定給他留一部分。這是給個甜棗。

之後再補充一句,錢存在爸爸媽媽這裡,免得丟了。這是給一巴掌。

最後承諾,什麼時候想花了問爸爸媽媽拿。這是喂顆糖。

=====

然後就要建立你們在孩子心中的誠信地位了。除非他有什麼特別過分的要求,不然開始幾次提款的請求一定要批准。要是壓歲錢不夠的話(比如要買個PS4之類),你們自己貼一部分也好。這要這份信任在,孩子還是願意把錢給父母保管的。


雖然,春節已經過去很久了……

但是,相信大家對春節期間的紅包大戰,仍記憶猶新~

小朋友們更是賺個缽滿盆滿~

這時候,就體現出了響應黨和國家號召(二胎)的優勢,

出去一個,進來一雙!

冬瓜哥哥今年也拿了不少壓歲錢,

他還特地發了個「得瑟+炫耀」的朋友圈~

孩子們所關心的,也是家長頭疼的問題:「紅包該怎麼花?」

辣椒媽媽小時候拿到的紅包都是自己藏著的,不光如此,貌似家裡放錢的地方對我也不設防。不過,我是好孩子,從來不亂花。

這次過年回去,見到家裡還有好多存貨,南瓜爸爸說現在可值錢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現在社會更加提倡民主,所以大部分家長都會把過年的紅包給孩子,不過,紅包不同於零花錢,一般來說數額比較大,因為擔心孩子亂花錢,所以會要求他們用的時候要知會家長,對於家長認為不合理的項目,孩子還是不能隨意使用的。

我的國際金融理財師朋友——樂爸,他卻認為,紅包的正確使用方式是這筆錢就全部給孩子,讓他自由支配

我一開始覺得這太極端了,孩子要隨便花,一來捨不得,二來豈不是養成亂花錢的習慣?

不過,樂爸又接下來做了解釋:

1、 尊重孩子的財產權,是訓練孩子財商的基礎

如果我們說,這錢我幫你存著,以後上大學了給你用。

孩子會覺得,那太遙遠了,而且錢雖然可以在我的賬上,可是還是由爸爸媽媽管著,感覺不是我的錢,如果有機會,就先把它花了比較靠譜。

這就好比你工作了一年,老闆說年終獎我先幫你存著,等你退休了再給你一樣。(坑爹呢這是!)

如果孩子不僅擁有壓歲錢的所有權,而且還有支配權,這時候他反而會更為珍視,因為這些錢完全是他的,花了就沒有了。尊重孩子的財產權,是進行財商教育的基礎。

別問為什麼要培養財商,如果不想娃長大來啃老,還是重視點好。

2、 尊重財產權,不是放任不管

尊重財產權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我們還需要制定一些制度:

跟孩子劃清消費界限

有些孩子,比如冬瓜,零花錢往往不捨得花。

我反省了一下,除了他確實比較省錢外,還有很大的原因是他的要求我們已經基本上滿足了,這樣並不能很好的培養他的財商。

當我們給了孩子壓歲錢支配權之後,就應該跟他劃清消費界限:哪些消費、買什麼樣的物品是要他自己付錢的,這樣才能促使他自己思考如何使用自己的財產。

為了避免孩子無節制的花錢,我們要讓他「糾結」

孩子的自制力有限,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有可能就忍不住了,《爸爸銀行》里的一個遊戲可以幫助我們:

孩子在「爸爸銀行」(虛擬)開一個賬戶,一年後,爸爸根據孩子的壓歲錢「賬戶」餘額給孩子翻倍的收益。

舉例子就是:冬瓜年初收到4000元壓歲錢,假設一年後賬戶餘額是2000元,那麼爸爸就給他2000元本金+2000元收益共4000元。

用高額的收益,讓孩子花錢的時候會糾結在獲得想要的東西和獲得收益之間,從而慢慢學會如何使用最為合理。

即使孩子犯錯,也是值得的

有些孩子可能會一下子就把錢都花光,可是孩子犯錯,我們也可以通過他所犯的錯誤引導他,幫助他分析這樣的後果,並且必須溫和堅決地拒絕再提供給他進一步的資助。

讓孩子受挫,在失望中學習、鍛煉控制能力,長遠來看,花這點錢還是很值得的。

怎麼樣?今年就試試看讓孩子自己來學習使用他的財產吧!

來自微信公眾號:八卦心理研究所

『我們關注0-12歲孩子的身心健康』


其實這不光是一個關於春節後如何處理孩子壓歲錢的問題,更是一個培養娃金錢觀的時期。

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兒童消費行為發展過程:

從孩子一出生,他們就處於一個不斷社會化(socialization)的進程之中,他們會通過觀察、模仿、對比等逐漸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

兒童獲得消費技巧、知識和作為消費者所需的態度和經歷叫做消費者社會化(consumer socialization)(ward,1974)。

12-15個月大:觀察期

嬰幼兒階段的孩子和家長外出購物時,無時無刻不在觀察,觀察自己的父母、觀察商品。他們開始注意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並默默記住那些好吃的、好玩的,色彩亮麗的物品。

2歲:提出要求

2歲大的孩子已經可以接收並讀懂部分廣告信息,他們通過用手指,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偶爾甚至會指著屏幕說「我要」。

3歲半:自主選擇

3歲半左右的孩子一般都有他們自己喜歡的品牌或者商店。這時孩子和父母外出購物,可能因購物的選擇而與父母產生衝突。父母受孩子的影響,也會開始選擇那些孩子喜歡的品牌。

5歲半-8歲:獨立購買

孩子5歲半後,兒童的消費行為逐漸由父母陪同購買向獨自購買過渡。他們開始理解商品太貴而不能購買的限制。一些孩子也會因為得不到想要的商品感到沮喪。

隨著年齡增大,家長不得不允許孩子自己去商店購買商品,通常他們第一次去購物的地方是便利店,孩子會體驗到購物的美妙,可以在眾多選擇中,作出決定,買到想要的東西。

孩子會如何花錢,一次性花光,還是節約著用,他們愛買什麼樣的東西?這些消費行為是如何形成的?

我們要看消費行為被什麼影響:

誠然,影響兒童消費行為的因素有很多,如同齡人之間的影響、廣告、文化的影響,但對於青春期以前的孩子來說,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力是最大的。

青春期前的兒童通過觀察他們的父母和年長的哥哥姐姐來獲得他們的消費行為準則。兄長起到了角色模範和提供學習消費知識來源的作用。(Leon G.Schiffman,1987)

且一般認為,母親對孩子的影響力大於父親,因為她們和孩子有更多的交流,甚至母親是直接規定孩子零用錢該如何支配問題的人。

1972年,密歇根大學心理學博士Jack M.Mcleod 和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Steven H.Chaffee提出了概念導向(concept-orientation)社會導向(socio-orientation)的兩種家庭溝通方式。

概念導向的溝通著重培養孩子發展出一套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鼓勵獨立思考。在這種方式下,孩子更容易建立起獨立的消費觀。

社會導向的溝通,強調服從,避免家庭社會衝突。孩子更容易產生消費依賴。(Gregory MR ,David B Aviv S,2002)

但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就逐漸開始減弱,由於他們很容易屈服於同伴壓力(peer pressure),同齡人逐漸變為對他們消費行為影響最大的因素

所以理財教育一定要從小進行。

像現在,中國也有很多兒童理財教育機構,他們收著高昂的費用,教育孩子正確理財,其實課程也都很簡單,透過各種不同的情景扮演、培養孩子的金錢觀,了解各種理財工具,及風險。

但學生基本都已經上完小學在讀中學,這時他們的價值觀,金錢觀已基本形成,所以這個時候再去教TA要如何花錢,認識到掙錢不易,已經慢了一步。

一個曾在兒童理財教育機構上班的朋友,告訴了我一個真實的故事。

他們每年暑假都會開展去英國遊學的活動,去年,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在他們帶領下去了英國,拿著母親給的信用卡,十幾天的時間刷了30多萬購物。

說出來誰信這還是一個受了理財教育的孩子?

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理財教育就像性教育,任何時候都不會早,它的目的在於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英國安格利亞大學國際商學博士 Locke Brain教授在Money-talk with kids里提到:美國人把理財教育稱之為「從3歲開始實現的幸福人生計劃」,他們要求孩子:

3歲,就要學會認識硬幣和紙幣;

5歲,知道硬幣的等價物,明白錢是怎麼來的;

7歲,能數出硬幣的總金額,看得懂價簽;

8歲,知道要把錢存在銀行里;

9歲,能制定一周的開銷計劃,購物時知道貨比三家;

12歲,能制定兩周開銷計劃,並懂得簡單的銀行術語;

13歲至高中畢業,至少嘗試打工賺錢,甚至購買債券、股票等行為,為以後的人生做準備。

金錢觀的教育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對錢的認識,二是對錢的支配。

沒錯,歐美的許多家長會定期給孩子少量的零花錢讓他們自由支配,但家長會與孩子商量這個錢該怎麼花,以及該如何花。

如果超支了,不會馬上得到補給,無論什麼情況,都得等到下次零花錢發放日期。

當然孩子也可以通過做家務等方式,補貼自己的零用。

舉例來說,國外3-6歲孩子應該明白的事有:

  1. 不同面額的紙幣或硬幣長什麼樣;
  2. 錢可以用來做什麼,什麼時候會用到;
  3. 為什麼買東西要給錢。

……

讓孩子學會使用小額零錢不在於TA能支配多少金額,而在於,TA能正確恰當地分配錢的使用,用有限的金額買合適的物品。

以及分清想要和需要的不同,延遲滿足。

另外,應適當讓孩子參與家庭日常收支的討論,他們可以和父母一起記錄家庭的收入與支出。因為在孩子心目中,他們未必覺得自己是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他們認為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

本文發表在雲學Time公眾號上,原文鏈接如下:視角 | ′?︵?#x60; 請不要沒收我的壓歲錢!

http://weixin.qq.com/r/qEQrM2zEVTEqrShQ9xG6 (二維碼自動識別)


被幾位邀了。

我一直覺得壓歲錢在兒童的金錢觀上是個不合理的存在。

壓歲錢本質上就是成人的關係來往,借了孩子這麼一個載體而已。

而對於孩子來說,壓歲錢一直就是一個莫名的存在。而且,在孩子有記憶開始,到往後很長一段時期裡面,父母很難真正意義上能夠讓孩子明白壓歲錢的意義。

所以,我傾向於將壓歲錢收掉。告訴孩子這是父母與他人分享交換的一種方式。

======================================================================

扯出去說說

而至於錢的使用方面,我覺得先由學會基本的四則運算之後,然後才開始了解貨幣的面值和計算。

但要上升到理財的高度的話,我覺得需要分幾部分

一方面作為理財的概念來說,我覺得首先是要建立真實的賺錢的感受,而在之前的零用錢的給予方面應該與之關聯,也就是說,現在一個學生兼職打工能賺到多少錢,在孩子賺錢之前,給予的零用錢不應該高於這個數。不然,習慣多花錢了。賺不到這麼多這個心理落差是巨大的。我不建議將家務勞動進入財務計量,我認為家務這部分應該更偏向於有儀式感的那種,像日本人打理生活那樣,生活本來就應該尊重,細緻和用心,而不是因為會發我多少工錢,我忍了。

另一方面:在知識上,從最基本最常見的金融模式讓孩子感受。讓她代為操作一些小額度的投資投機方式。對常見的博彩,股票,期貨,利息,網店等等有一個初步的規則,運作原理的了解。

但比較重要的還是孩子本身的發展程度,就像關於壓歲錢這個問題,孩子如果還不能理解他人希望取悅作為父母一方最好的切入點就是孩子,而通過孩子為契機以金錢作為載體,作為一種示好的方式。然後,這裡面還夾雜有儀式,文化傳統,利益關係等等內容。還是不要讓孩子摻和在裡面吧。至少,如果有能力將這些內容分解理清的話,根據孩子程度一樣一樣的教授給他吧。


中國式的教育,就不能讓孩子去銀行辦卡,家長給他記錄,回頭長大能會算數了,自己就知道自己多少錢了

早點讓孩子接受金錢觀念,沒啥不好

家長一起輔助計劃嘛


從我小學三年級左右開始,我爸就完全不再管我去的壓歲錢了,同時他自己還給的格外的多。這些錢完全由我自主支配,我爸甚至不會過問錢用哪兒去了,所以在我爸完全不希望我出國留學的時候,我得以用自己的攢下來的錢付了開始的部分的參加各種課程學費和中介公司的費用以讓我的留學計劃磕磕絆絆的開始。

當時的情景大概是:

我:爸,我把中介的合同簽了,過幾天去上課(^_?)?☆

我爸:(╯°Д°)╯︵ /(.□ . )

現在我大一,目前賬面上還剩15w,每年大概能有7%的收入(因為是我自己不多的個人財產所以沒有進行一些大風險的運作),勉強夠我每個月節儉一點買些自己想要的東西幹些自己的有興趣的事而不用和家裡要錢或者磨嘴皮子申報。

這些歷年的壓歲錢無疑給了我很多獨立和自主的空間以讓我自己的計劃可以至少勉強的進行。


只有我一個人覺得你們的壓歲錢都好多嗎?


十幾年前,小學社會課本告訴我:按照法律,壓歲錢應該由自己支配,父母不得干涉。


我老公把我們還沒有滿月的姑娘的今年的壓歲錢,兩萬,借給他哥買房子用了。

我姑娘壓歲錢之所以有這麼多,因為我爸媽我姐我弟加起來就給了一萬六,其次是我同事朋友同學給的,而他家人給的確實不多,這我理解,畢竟家庭條件不一樣,我也不在乎。

我們倆的共同存款,包括我姑娘剛賺的錢,其實也就五萬,而生孩子前只有兩萬。因為身體不是很好,單角子宮,生孩子前,我一度擔心我得剖腹產,兩萬都不夠我生孩子用。

這才剛有點,老公就借給哥哥了。我知道,親哥哥,買房急用,人家兩口子條件沒我倆好,沒我倆掙的多,要理解。可是,其實我倆還不如哥嫂呢啊,我倆住的是我爸媽的房,還沒有買自己的房。人家窮都買上自己的了,我們所謂的富,還不是靠我爸媽T_T

老公確實太孝順,也太顧他的原生家庭,還沒有我們這個小家庭意識。只希望他慢慢有吧。

哥嫂的錢已然給了,不給確實也說不過去,我也不是抱怨,只是覺得用我姑娘的錢,其實也就是我原生家庭的錢,來填補他哥,多少有些彆扭。

我愛我老公,我理解也支持他所有舉動,我也說過不因為錢的事跟他不開心。現在我希望我寶的出生能讓他把對原生家庭的愛更多地轉到我們的小家庭吧。


我是來歪題的,不想看不要點。

但是很想叨,就容我叨一下吧。今年二十一,直到今年,爹媽才說壓歲錢自己留著吧,也沒有題主那麼多。問題是,馬上開學了,不趕快花掉就會被充當生活費,可是又不想花。於是這麼矛盾的情景就出現了。

含淚忠告父母親,你們的孩子還有很多夢想需要你們無聲的支持,比如高中時候給女朋友準備驚喜,那什麼各種節的過。還有文藝青年們說走就走的旅行,還有很多各式各樣的愛好,都需要支持。壓歲錢就隨意一點啦。

說到這裡不禁擔心今年的壓歲錢要變生活費,快開學了再看看情況。

答主就是一個無拘無束不喜管教的人,喜歡自由瘋長。對於父母這種管理壓歲錢的方式,我只是來表達我的不滿。和他們說沒有用,風化幾十年的橡皮泥真的是捏不動。

和老一輩遠隔重洋,說多了都是淚。匿了。


推薦閱讀:

有沒有給小朋友看的簡單有趣又漂亮的建築繪本啊?
嬰兒游泳到底好不好?
我想給一歲快半的兒子報早教班,老公不僅不同意還說我被洗腦了,怎麼辦?
如何看待「童年少年時期就應該出去玩耍不應該坐在家裡看書學習」的言論?
全職媽媽再就業,想照顧0-3歲寶寶以及早教相關工作,應該從何入手?

TAG:教育 | 育兒 | 早教 | 家庭 | 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