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欽佩的愛國英雄是誰?
他們的那些事迹感染了你
「我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不可能如你所願。很多部下都犧牲了,我如今只剩了自己一個人。雖臨難,但我的同志們在各地轉戰,帝國主義滅亡之日必將到來。我將抵抗到底,無須多說,開槍吧。」
楊靖宇領導的東北抗聯,既沒有得到國民政府的認可,也沒有穩定的後方支援,經常遭到關東軍的圍剿,但他善於團結其他非親日勢力,擅長游擊戰,成功帶領部隊在東北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同日軍對抗近八年之久,斃敵過萬,牽制數十萬。
在抵抗最艱苦的時候,有人向楊靖宇主張率領部隊向蘇聯轉移,等形勢好轉後再回來。楊靖宇則認為不能撤,因為舉起抗日大旗不容易,再回來再想舉起大旗就更難了。
1940年1月,楊靖宇所率部隊被關東軍重兵圍困,他組織部隊分散突圍。但據說被一個參謀出賣,他所率的60多人被發現。2月18日,跟在他身邊的最後兩個戰士犧牲。2月23日,楊靖宇在吉林省濛江縣三道崴子戰死,時年35歲。他在饑寒交迫已久的情況下仍明確拒絕了日方的勸降,日軍屍檢時發現他當時粒米未進,而且身患肺病。
楊靖宇是少數得到日軍高度評價的中國軍人。參與「圍剿」的偽通化省警務廳長岸谷隆一郎曾承認楊靖宇:
「雖為敵人,睹其壯烈亦為之感嘆:大大的英雄!中國人真了不起,楊靖宇這樣的人要有十個,我們日本就完蛋了」。
岸谷隆一郎向記者解釋為什麼非要勸楊靖宇歸順時說:
「我們為了讓楊(靖宇)活下去,使他的才能向好的作用方向轉化,才考慮勸他歸順。」
偽滿1940年4月出版的日文《協和》雜誌263期登載的《楊靖宇討伐座談會》一文有這樣的記錄:楊靖宇「不但有武功,而且有文才」,「才幹不一般,不是一個尋常人物可比的人」。
曾把楊靖宇的遺體抬下山的日本士兵金井曾說:
「半個世紀過去了,我一直崇敬楊將軍。他是真正的武士,他的軍銜應該和我們關東軍司令一樣高,可他和普通士兵吃一樣的飯,穿一樣的衣,睡一樣的床,實在是不可思議!作為原日本關東軍二等兵,我已經76歲了,我還活著,他卻早已離開了這個世界。我願意把最後的軍禮敬給這位堅強的中國軍人。」
魯迅先生說得好: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被迫接手爛的不能再爛的攤子,但是為了國家完全不考慮自己的聲譽利益,忍辱負重做了很多得罪人的事情,說了很多得罪人的話,被某些人挖空心思的罵了幾十年,重新給某些未來至關重要的領域打基礎,不在乎代際效益,而且還能與時俱進關注到年輕人的熱點。
"我八千健兒已經犧牲殆盡,敵攻勢未衰,前途難卜。若陣地存在,我當生還晉見鈞座。若陣地失手,我就死在沙場,身膏野革。他日戰爭勝利,你作為抗日名將,乘艦過吳淞口時,如有波濤如山,那就是我來見你了。"
——郭汝瑰于謙
京城保衛戰
當國家遭遇敵人入侵,皇帝被俘,敵人的大軍抵達京城,明朝搖搖欲墜之時,勇敢的站了出來,力排眾議,拒絕南遷,堅守京城
「侍講徐珵(即徐有貞)說星象有變化,應當遷都南京。于謙厲聲說:「提議南遷的人應當斬首!京師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動便大事去矣。難道不見宋朝南渡的故事嗎?」于謙力主抗戰,得到吏部尚書王直、內閣學士陳循等愛國官員的支持。郕王肯定了他的說法,防守的決策就這樣定下來了」
當時的代理皇帝無計可施,諸臣議論紛紛,他實在可以說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當時明軍主力在土木堡之變中傷亡慘重,他調集軍隊,他命令士兵於城外迎敵,並緊閉城門,並且下令:臨陣將領不顧部隊先行退卻的,斬將領。軍士不顧將領先退卻的,後隊斬前隊。
當時京師最有戰鬥力的部隊、精銳的騎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憊的士卒不到十萬,人心惶惶,朝廷上下都沒有堅定的信心。于謙請郕王調南北兩京、河南的備操軍,山東和南京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和北京所屬各府的運糧軍,立即奔赴順天府,依次經營籌畫部署,人心遂稍稍安定。隨後,于謙升任兵部尚書,全權負責籌劃京師防禦。
十月,敕令于謙提督各營軍馬。而也先挾持著太上皇(英宗)攻破紫荊關直入,進窺京師。石亨建議收兵固守使敵兵勞累衰竭。于謙不同意,說:「為什麼向敵人示弱,使敵人更加輕視我。」馬上分別調遣諸將帶領二十二萬兵士,在九門外擺開陣勢:都督陶瑾在安定門,廣寧伯劉安東直門,武進伯朱瑛朝陽門,都督劉聚西直門,鎮遠侯顧興祖阜成門,都指揮李端正陽門,都督劉得新崇文門,都指揮湯蘆宣城門,而于謙自己和石亨率領副總兵范廣、武興在德勝門外列陣,抵擋也先。把兵部的事交給了侍郎吳寧,把各城門全部關閉,自己親自督戰。下令:臨陣將領不顧部隊先行退卻的,斬將領。軍士不顧將領先退卻的,後隊斬前隊。於是將士知道必定要死戰,都聽命令。副總兵高禮、毛福壽在彰義門北面抵擋敵人,俘虜了一個頭目。明代宗高興,令于謙選精兵聚集在教場,以便調動;再命太監興安、李永昌同於謙一起管理軍務。
最終在他的帶領下,敵軍敗退,明朝終於又重新煥發了生機
就是這樣一個挽救國家的人,竟被奸人讒言迫害
景泰八年(1457年)明代宗朱祁鈺病重,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貞迎接上皇恢復了帝位,宣諭朝臣以後,立即把于謙和大學士王文逮捕入獄。誣陷于謙等和黃囗製造不軌言論,又和太監王誠、舒良、張永、王勤等策劃迎接冊立襄王。石亨等拿定這個說法,唆使科道官上奏。都御史蕭維禎審判定罪,坐以謀反,判處死刑。王文忍受不了這種誣陷,急於爭辯,于謙笑著說:「這是石亨他們的意思罷了,分辯有什麼用處?」奏疏上呈後,英宗還有些猶豫,說:「于謙是有功勞的(謙實有功)。」徐有貞進言說:「不殺于謙,復辟這件事就成了出師無名。」明英宗的主意便拿定了。正月二十三日,于謙被押往崇文門外,就在這座他曾拚死保衛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後的結局——斬決。史載:天下冤之!遂溪的教諭吾豫說于謙的罪應該滅族,于謙所推薦的各文武大臣都應該處死。刑部堅持原判這才停止了。千戶白琦又請求寫上他的罪行,刻板印刷在全國公布
在抄他的家時,人們發現,他真的可以說是家無餘財
遲來的正義
于謙已死,由石亨的黨羽陳汝言任兵部尚書。不到一年,所乾的壞事敗露,貪贓累計巨萬。明英宗召大臣進去看,鐵青著臉說:「于謙在景泰朝受重用,死時沒有多餘的錢財,陳汝言為什麼會有這樣多?」石亨低著頭不能回答。不久邊境有警,明英宗滿面愁容。恭順侯吳瑾在旁邊侍候,進諫說:「如果于謙在,一定不會讓敵人這樣。」明英宗無言以對。這一年,徐有貞被石亨中傷,充軍到金齒口。又過了幾年,石亨亦被捕入獄,死於獄中;曹吉祥謀反,被滅族,于謙事情得以真相大白。[23]
明憲宗成化初年,將于冕赦免回來,他上疏申訴冤枉,得以恢復于謙的官職,賜祭,誥文里說:「當國家多難的時候,保衛社稷使其沒有危險,獨自堅持公道,被權臣奸臣共同嫉妒。先帝在時已經知道他的冤,而朕實在憐惜他的忠誠。」這誥文在全國各地傳頌。明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採納了給事中孫需的意見,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謚號肅愍,賜在墓建祠堂,題為「旌功」,由地方有關部門年節拜祭。萬曆十八年(1590年),改謚為忠肅。杭州、河南、山西都是歷代奉拜祭祀不止。[24]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南巡,題寫匾額「丹心抗節」。
于謙墓
他自幼以文天祥為偶像
于謙一生都在家裡恭恭敬敬地供奉文天祥的遺像和牌位,就像供奉自己於家的祖先一樣,甚至比供奉自家的祖先還要虔誠。[52] 據傳於謙出生前的那個晚上,他的父親於仁做一個夢,夢見一個緋袍金襆的神對他說:我感動於你們於家對我的供奉,也感動於你們於家一門忠義,所以我文天祥打算轉世投胎,來做你們於家的子嗣。[53]
於仁聽了這話,大吃一驚,趕快口稱遜謝,說不敢當。但夢中那位金神說完轉眼就不見了。於仁醒來不久,于謙就出生了。而於仁之所以給孩子起名叫「謙」,就是「以志夢中遜謝之意」。[54] 就是說對於文丞相的盛意,他心裡還一直惴惴受之不安
作有著名的石灰吟
石灰吟 明 · 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他們都活活凍死在那個地方了,一個連。他們不是被打死的,是凍死的,槍都朝著公路。這一幕,我永遠不會忘記。"
1950年11月28日,志願軍發起了長津湖戰役,20軍由於動員時間緊迫和美軍巨大的裝備優勢,後勤保障出現極大困難。在零下40多攝氏度的高寒地區,幾乎沒有補給的情況下與世界第一的美軍展開長達17天的殘酷戰鬥。最終在志願軍的進攻下,美軍被迫撤出北朝鮮。
南撤的美軍曾被這樣的情景震驚:一排排志願軍戰士俯卧在陣地上,手握鋼槍、手榴彈,保持著整齊的戰鬥隊形和戰鬥姿態,彷彿是躍然而起的「冰雕」群像。
「在照明彈下,中國士兵一群一群地從樹林里衝出來,他們在樹林里不知躲藏了多長時間,樹林邊有條小河,十多米寬,河水不深,河上的冰已經被我們的炮火炸碎了,河水冒著水汽在緩緩地流淌。中國士兵正在淌水過河,上岸後,他們的兩條褲腿很快就被凍住了,他們跑得很慢,因為他們的腿被凍住了不能彎曲。我們的火力很猛,他們的火力很弱,而且沒有炮火掩護,槍好像也被凍住了。他們像僵硬的原木在移動?」
是他們第一次讓世界第一強國嘗到了敗退的滋味
是他們向世界證明了哪怕在所有方面處於劣勢,我們也能擊退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哪怕在今天,我們也能說這是我們國人驕傲的起點蔡英文
中共地下黨員、台灣民進黨員。
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戰略忽悠局台灣分局局長,中華民國總統,台灣民主進步黨主席。
蔡英文同志先進事迹如下:
1:當選民進黨主席,組織多次大規模街頭運動,成功將台灣社會的對立塑造起來。
2:煽動太陽花學運,配合了祖國大陸對台「先讓利再斷糧」的大戰略。
3:當選了中華民國總統,強而有力的削弱國民黨反動派的實力,
4 :通過黨產會消滅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物質基礎,
5 :通過「去蔣化」和「去中國化」消滅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精神基礎,
6 :通過「年金改革」使軍公教與年經人對立,
7 :通過「一例一休」使勞資對立,
8 :通過否認「九二共識」不承認一個中國,給了我黨對台灣用兵的理由。
9 :通過「保防法」鉗制國民黨反動派的反撲……
10:通過「南進政策」以及拒絕加入「亞投行,一帶一路」,進一步削弱了台灣的經濟實力,
11:開放「美豬,日本核食」進入台灣,降低台灣民眾的身體素質。
12:通過「教改」,降低台灣青年智商。
13 :通過「三立電視台」等一系列傳媒渠道,鉗制台灣民眾思想!
14:提倡「非核家園」,教台灣民眾「用愛發電」!
15:逮捕統派新黨三傑為他們贏得政治資本,培養未來接班人。
16:連夜睡覺通過「勞基法」修正案,壓榨台灣勞工體力,從而導致勞工過勞!
以上大部分內容來自微博,自己刪了點加了點,侵刪。
感謝 @楊小知 提供的第15條。
-------------------手動更新------------
以上大家當個笑話看就行了。
當然其中蔡同志的先進事迹都是真的。
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命對於我們每個人只有一次。這僅有的一次生命應當怎樣度過呢?每當回憶往事的時候,能夠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應為碌碌無為而羞愧。
諷刺是是奧斯特洛夫斯基和保爾·柯察金都是烏克蘭人。
所以在我眼中,現在的烏克蘭人已經不是烏克蘭人,烏克蘭人已經亡國滅種。
鄧稼先和錢三強們,他們清楚這麼做會不得善終!(會很痛苦的死去)。但是他們義無反顧。這隻有大愛方可解釋。
準備放這個答案之前,我就知道肯定會有一些爭議。
這裡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什麼是愛國?
愛國籠統地說是對國家產生的歸屬感和榮譽感,即我作為中國人對中國的文化有最高認同,(我對中國武術會感到自豪,對日本空手道則不會。)對中國人組成的、相對能夠維護最大中國人利益的政權的最高服從,(抗戰時期,我可以投靠共產黨,可以服從國民政府,但不會認同日本佔領,不認同汪偽政權,因為在愛國這個含義上,國共兩黨代表了當時形勢下國民相對最大利益),具體表現因個體的身份地位、身處環境的不同而有差別。(高官拒絕出任偽職是愛國,老農不向侵略者帶路也是愛國,在淪陷區小娃娃堅持母語教育也是愛國,平時或者危難時刻堅守自己的崗位不怕犧牲也是愛國。)
如何理解英雄?
英雄之所以可貴、可敬並不在於他們的功業輝煌,而在於他們知其不可而為之、雖千萬人吾往矣。作出了常人一般不會、不敢作的選擇。
勇斗歹徒的人是英雄,因為大多數人不敢、沒能力出手;
犧牲的警察、戰士、倒在一線的工作人員是英雄,是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捨生忘死的覺悟;
兵荒馬亂,逃生是本能,但是有人選擇堅守崗位,那就是英雄行為。
我們來看這二十名殉難的太監。
他們身處的環境:他們的主子已經落荒而逃,北京城有效的抵抗已經完全潰散,圓明園本身也沒有大股守備力量,他們這些「技勇太監」的職責即是承擔守備責任。面對英法聯軍碾壓式的水平,皇帝都慫了,他們投降也無可厚非,他們僅僅是奴才而已,即使不投降,收拾一下帝王后妃的金銀細軟遠遁他方,也沒什麼,他們沒有後人,甚至於家人都沒有,拼下一條命也不會有封妻蔭子、光宗耀祖,他們選擇了什麼?
用最原始的大刀發起衝鋒!
至少在這群奴僕看來:
1,洋鬼子是入侵者(國家認同)
2,我必須忠於君主(具體時代下的愛國內涵)
3,誓死守衛圓明園是我們的職責(行為準則)
他們的行為客觀上是有抵抗侵略動機,你可以說他們是君王豢養的奴僕,你可以認為忠君不等於愛國。說句可能挨打的話,文天祥、岳飛、于謙等人,抵抗外來侵略者固然保全了百姓,是民為重、君為輕,但你要讓他自己南面稱孤帶領百姓,他們肯幹嘛?
歷史人物只能愛他們那個歷史環境下的國,只能從他們的身份和認知水平去愛國。我們不能拿現代民族國家的概念去理解古人,鬧出岳飛算不上愛國、不是民族英雄這種笑話,同樣也不能以奴僕、帝王私產這種理由否認太監們客觀上的愛國行為。
你們嘲笑這二十個人愚昧無知,毫無意義的時候,他們真的拿起了刀反抗了侵略者,明知不敵,義無反顧。或許他們並不懂得什麼叫民族獨立,近代百年來芸芸大眾之中,義和團也好、紅燈照也罷,也未必全都理解,可他們反抗侵略者的行為和犧牲精神,我以為當得起下面的這句話——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英法聯軍進北京,開進圓明園時候,奮勇抵抗,最終殉難的二十名太監。
1860年10月6日晚,英法聯軍從大宮門進入圓明園,由於沿途的抵抗寥寥無幾,因此英法聯軍擔心會在圓明園裡遭遇埋伏。當來到賢良門時,侵略軍並沒有第一時間進入,而是派出兩名士兵翻牆進入圓明園打探消息,結果兩名士兵剛翻上牆頭,就園內的技勇太監用弓箭和鳥槍打傷。
於是英法聯軍斷定,園內一定有大批清軍埋伏,於是開始猛攻賢良門,然而令英法聯軍失望的是,攻入賢良門後,等待他們的並不是大批全副武裝的清軍,而是區區二十多名太監。面對人數眾多、裝備精良的侵略者,二十餘名技勇太監並沒有退縮,端著大刀吶喊著向英法聯軍撲去!然而侵略者並沒有給他們拼刺的機會,在一排排刺耳的槍聲中,這二十餘名勇士倒下了。
來源:火燒圓明園,二十名太監竟成為圓明園的最後守護神!過程很悲壯!
相比倉皇而逃的帝王后妃、王公大臣,二十名無根之人,真是血性男兒!
當屬晉王李定國。作為一個出身貧寒的下層農民,很早就參加了張獻忠的起義軍。不同於其他義軍首領的野蠻,他從不妄殺,儘力保全百姓,二十四歲就成為義軍內部的第三領袖。清軍入關後,作為一個中國人轉為開始抗清。他用高超的指揮能力陣斬清軍頂級名將尼堪,逼死漢奸定南王孔有德,幾次大捷讓清廷甚至想放棄西南七省。就像每個民族英雄都會遇到的小人一樣,同僚孫可望嫉妒他的功名投降敵人並泄露了所以機密,最後他不得不失敗並敗走緬甸。儘管如此,他依舊矢志不渝,臨終時仍遺命其子:「任死荒徼,勿降也!」正如史學家顧誠所言:「李定國在明末是反抗封建壓迫的英雄;清初是抗擊滿洲貴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統治的傑出統帥。如果不以成敗論英雄,在明清之際各方面的人物當中,他是光彩四耀的一顆巨星,其他任何人都無從望其項背。」以上,是一個因為政治宣傳需要和太過完美而無人宣傳的,甚至可以進英靈殿的,偉大民族英雄的故事。
局座張召忠
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美國的情報機構,成功麻痹美國,由此為中國爭取了十餘年的平穩發展時期
對外是無孔不入的美帝眼線,對內是人民的誤解和嘲諷。萬鈞的壓力,他用鐵肩一併扛起。海帶纏潛艇,霧霾防衛星。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曾經美帝曝光過中國疑似五代機衛星圖
局座立即在電視節目中表態哪有什麼五代機,那是殲十改,中國哪有技術哪有錢來發展五代機之後美國就再也沒提過「中國五代機」,專心在中東攪屎2017年,殲二十服役
俄國十二月黨人
天生貴族卻為奴隸捨身,手握權力卻為權利服刑。
以下轉載自筱敏的《山巒》
俄國十二月黨人起義,被歷史稱之為貴族革命。那是一個極其黑暗極其齷齪的時代,除了匍匐於王權靴下的草芥,任何生命都不能生長。然而,恰恰是窒息生命的統治,使自由成為一種焦灼的渴望;恰恰是腐質土的堆積,迫使一種名叫崇高的生物直立起來,以流血的方式,不顧一切地生長。
一群心懷使命感的貴族青年站到了起義隊伍的前列,並且沿著這條因自由的火把而延伸的道路,走到了絞刑架下或者西伯利亞礦坑的底層。要理解這種崇高的生命必須有同樣崇高的心靈。一位政客說:歐洲有個鞋匠想當貴族,他起來造反這理所當然,而我們的貴族鬧革命,難道是想當鞋匠?這樣一種無恥的「幽默」,除了表明其軀殼能增長腐質土的堆積,其靈魂卑賤地受著王權專制的役使之外,難道可以給予崇高的生命些許蝕損么?
百餘名十二月黨人帶著鐐銬到西伯利亞去了,並將在苦役和囚禁之下終其一生。他們的罪證是對祖國的憂慮和摯愛,對奴隸的關注與同情。在那條被他們的歌聲和鐐銬敲擊過的驛道上,那條漫長的,永無終了的,直插入蠻荒和苦難的驛道上,遠遠地追蹤而來的,是他們年輕的妻子。
這些年輕的女性,這些在乳母的童謠里和莊園的玫瑰花叢中長大的女性,這些曾在宮廷的盛大舞會上流光溢彩的女性,這些從降生之日起,就被血緣免除了饑饉、憂患和苦難的女性。歌劇院中不曾演過,惡夢中也不曾見過,那些屬於曠古和別一世界的悲劇,突然集中在一個流血的日子裡,利刃一樣直刺人體內。生活因此斷裂。狂瀉的淚水,突然就把她們衝到春季的彼岸了。
如果沒有經歷過苦難,如果沒有用自己的肌膚,觸摸過岩壁的鋒利和土地的粗礫,我們憑什麼確知自己的存在呢?如果沒有一座靈魂可以攀登的峰巒,如果沒有掙扎和重負,只聽憑一生混同於眾多的輕塵,隨水而逝,隨風而舞,我們憑什麼識別自己的名字呢?面對昏蒙了數百年的天空那一線皎白的邊幕,那一線由她們的丈夫們的英勇而劃開的皎白的邊幕,選擇難道是必要的嗎?
像踏過彼得堡街角的積雪,她們踏過沙皇那紙特許改嫁的諭令,在「棄權書」上,簽署她們從此成為高貴的標誌的姓名:放棄貴族稱號,放棄財產,放棄農奴管理權,甚至放棄重新返回故鄉的權利;——難道那一切是人的真正的權利嗎?那些虛榮的玩具曾經掏空了多少生命?在目睹了男人們英勇的佩劍刺穿天幕,流瀉出一線自由的顏色之後,她們就從庸常走向一種崇高的義務。怎麼可以忍辱屈膝,把青春重新攪拌入豪奢的腐朽和華貴的空洞呢?
那一年的冬天,日照極短,樞密院廣場的落日慘紅,如同一環火漆,永不啟封地封存了輕盈的過去。從此,她們站到悲慘和苦難之中了。——到囚徒那裡去!女性的愛,其最本質的激情是母性。於是她們一夜之間成長為山巒。就讓病弱者和受難者靠在她們肩頭吧,她們的臂彎里,不是有一種浴雪的喬木在生長么?
當她們以永訣的傷慟吻別熟睡的幼子,以微笑排開威嚇和阻撓,任由恐怖和厄運箭矢一樣穿過她們身心,孑然跋涉數千俄里,採到她們的丈夫身邊的時候,——愛情,還僅僅是一個花朝月夕的字眼嗎?
其實史書上看,文天祥最不容易,慷慨成仁易,從容就義難。能被俘三年不改其志,高官厚祿不動搖,確實不容易呀。
這是以前寫的一篇文章,
我寫一個人吧,筆力遠遠不夠,加上痛哭著寫的,請原諒。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去世;他臨終前留下的話是:「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前兩天大閱兵,看得心情很澎湃。但我希望我們永遠不要忘了他們,其中鄧稼先就是典型代表。
楊振寧寫道:
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
一百年以前,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時代,恐怕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上最黑暗最悲慘的時代,只舉1898年為例:
德國強佔山東膠州灣,「租借」99年。
俄國強佔遼寧旅順大連,「租借」25年。
法國強佔廣東廣州灣,「租借」99年。
英國強佔山東威海衛與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後者「租借」99年。
那是中華民族任人宰割的時代,是有亡國滅種的危險的時代。
今天,一個世紀以後,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這是千千萬萬人努力的結果,是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創造出來的偉大勝利。在20世紀人類歷史上,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響最深遠的巨大轉變。
對這一轉變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
鄧稼先他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於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辯。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就獲得了博士學位。
其中普渡大學是美國遠近聞名的理工科老牌名校,其工程學院屬於世界頂尖行列,與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校一同常年包攬著美國工科十強榜。
而鄧稼先這麼優秀,很顯然工作很好找,待遇也會非常好。
但他選擇回到新中國。
當時,中央決定,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原子彈。
1958年鄧稼先開心的接到國家任務,他知道自己將從此遠離家人,從此隱姓埋名,從此將和寂寞做伴,
但他興奮難眠,開心接受任務。
10月16日,越來越多的仁人志士彙集到北京,緊張而有序地投入到這項秘密的工作中來。
從此,鄧稼先把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到任務中去;
那個時候他即是科學家,也是建築工,還是翻譯家。
他帶著一批剛跨出校門的大學生,日夜挑磚拾瓦搞試驗場地建設,在亂墳里碾出一條柏油路;在沒有資料,缺乏試驗條件的情況下,他帶領大家刻苦學習理論,靠自己的力量搞尖端科學研究。但都是外文書,並且只有一份,鄧稼先只好組織大家閱讀,一人念,大家譯,連夜印刷。
那是條件艱苦。沒有計算機,他們用算盤進行極為複雜的原子理論計算,為了演算一個數據,一日三班倒。算一次,要一個多月,算9次,要花費一年多時間。
每當過度疲勞,思維中斷時,他都著急地說:「唉,一個太陽不夠用呀!」
他不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費盡心血,還經常到飛沙走石的戈壁試驗場。
他冒著酷暑嚴寒,在試驗場度過了整整8年的單身漢生活,有15次在現場領導核試驗,從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但1959年6月20日蘇共中央來信,拒絕提供原子彈數學模型和有關技術資料。8月23日,蘇聯又單方面終止兩國簽訂的國防新技術協定,撤走全部專家,甚至連一張紙片都不留下,還譏諷說:「離開外界的幫助,中國20年也搞不出原子彈。就守著這堆廢銅爛鐵吧。」
但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
是鄧稼先最後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後來他和于敏合作,又研發出氫彈。
兩彈一星,中國只用了2年8個月。他們這群人付出無數的汗水,日夜工作。
動蕩時期,他也遭受不公正待遇。
1984年,他在大漠深處指揮中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試驗成功;距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整整20年,鄧稼先指揮他一生中最後的一次核試驗。
1985年鄧稼先高興地寫下:「紅雲衝天照九霄,千鈞核力動地搖。二十年來勇攀後,二代輕舟已過橋。」但他的癌細胞擴散已無法挽救,他在國慶節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門。
1985年, 因直腸癌於7月30日住院。 這時,他的生命走到了盡頭,他進了醫院,再也沒能走出來。他住了363天,動了3次手術。363天里,他一直疼痛不止,止痛的杜冷丁從每天一針發展到一小時一針,全身大面積溶血性出血。
1986年6月,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簽署命令,任命鄧稼先為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7月16日,國務院授予他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去世;他臨終前留下的話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並叮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他「許身國威壯河山」
在1979年,在一次航投試驗時出現降落傘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鄧稼先深知危險,卻一個人搶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裡仔細檢驗,其實他的妻子是醫學教授。
a
隨後,鄧稼先仍堅持回核試驗基地。在步履艱難之時,他堅持要自己去裝雷管,並首次以院長的權威向周圍的人下命令:「你們還年輕,你們不能去!」
1985年,鄧稼先離開羅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參加會議。醫生強迫他住院並通知他已患有癌症。
他無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對自己妻子以及國防部長張愛萍的安慰,平靜地說:「我知道這一天會來的,但沒想到它來得這樣快。」
1986年7月17日下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鵬、全國總工會書記羅干、國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朱光亞、核工業部部長蔣心雄等領導,前往解放軍總醫院,向鄧稼先頒發全國勞動模範證書和獎章,以表彰他為中國核武器研究工作和核事業所作出的特殊貢獻。這是「七五」期間黨中央、國務院授予的第一個全國勞動模範稱號、授出的第一枚全國勞動模範獎章。
鄧稼先莊重地把獎章戴在胸前,高興地說:「今天李鵬副總理親臨醫院授予我全國勞動模範稱號,我感到萬分激動。核武器事業是成千上萬人的努力才取得成功的,我只不過做了一小部分應該做的工作,但黨和國家就給我這樣的榮譽,這足以說明黨和國家對尖端事業的重視。我現在雖然患病,但我要頑強地同疾病作鬥爭,爭取早日恢復健康,為國防科研事業再盡一些力量,以不辜負黨和國家對我的希望。」
就在戴上這枚獎章的12天後,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全身大出血,醫治無效,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他為之奮鬥、奉獻了一輩子的中國核事業。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鄧稼先對妻子許鹿希說:「假如生命終結後可以再生,那麼,我仍選擇中國,選擇核事業。」
我看到核彈的航投試驗出現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須有人到那顆原子彈被摔碎的地方去,鄧稼先說:「誰也別去,我進去吧。你們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個人走進了那片意味著死亡之地的荒漠。手捧摔破的原子彈碎片仔細檢驗。
我實在打不出文字,眼睛都因為眼淚看不到電腦。
看到長期的射線輻射再加上超出極限的勞累,鄧稼先患上了癌症。而當1985年離開羅布泊回到北京時,他第一時間想的竟不是儘快接受治療,而是參加會議。後來在病床上,面對家人以及張愛萍將軍的安慰,他平靜地說:「我知道這一天會來的,但沒想到它來得這樣快。」
我知道我們今天和平多麼不容易,即使在和平年代,卻為數人為了你和平獻出自己的生命。
中央盡了一切力量,卻無法挽救他的生命。
在鄧稼先去世前不久,組織上為他個人配備了一輛專車。他只是在家人攙扶下,坐進去並轉了一小圈,表示已經享受了國家所給的待遇。
鄧稼先的家在北太平庄的一個大院落里,很普通的平頂式住宅樓。進了門只見裡面水泥地,白灰牆,裸露的管道和電線,像是沒有經過什麼裝修一樣,更沒看到有成套像樣的體面傢具和擺設。
他沒有得到太多的錢財,其中兩彈獎勵不過幾十塊錢。
他也沒有在他去世前得到太多榮譽,因為許多事情都是國家機密。
但他依然開心的為一個強大中國奮鬥著,為了我們國家國防安全奮鬥著。
有不少大學生看了鄧稼先的經歷後說:「這是個傻子,太傻了!要是留在國外,不知能掙多少大錢,也不會這麼早死了!」三十一中在校內開展鄧稼先事迹的宣傳教育活動,不料十幾歲的娃娃們也疑問不少,說:「像他這樣值嗎?」
但其實他是為了我們,為了這些大學生,為了這些小娃娃付出自己的生命,付出自己辛勤一生。
下面是國務委員張愛萍在鄧稼先同志追悼會上致的悼詞: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傑出的核科學家鄧稼先同志,因患癌症,醫治無效,於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終年六十二歲。
今天,我們懷著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這位為我國的核武器事業無私無畏地奉獻了自己畢生精力的工人階級優秀戰士、中國知識分子的傑出代表。
鄧稼先同志生前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核工業部第九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物理學數學部學部委員、全國勞動模範。
鄧稼先同志1924年生於安徽省懷寧縣,1945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抗戰勝利後,他在北京大學物理系任教,積极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民主鬥爭,曾任北京大學教職工聯合會主席。
1948年赴美國留學,在印第安納州普渡大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50年9月,他衝破毅然重重險阻回到祖國,滿腔熱忱地投身於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建設。
曾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兼任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副學術秘書,從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為我國核理論研究做了開創性的工作。
鄧稼先同志於1951年加入九三學社,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8月調到第二機械工業部,參加組織和領導我國核武器的研究設計工作。歷任第九研究院理論部主任、副院長、院長等職。
鄧稼先同志為我國的核武器研製事業兢兢業業,嘔心瀝血,孜孜不倦地奮鬥了二十八年。從原子彈、氫彈原理的突破和試驗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製試驗,他都做出了重大貢獻。他作為主要參加者,曾獲全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國家級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他是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是我國研製和發展核武器在技術上的主要組織領導者之一。
鄧稼先同志勤奮學習,刻苦鑽研,善於團結同志,發揮眾多科學家的聰明才智,博採眾長,協同攻關。當外國撕毀協定後,他和他的同事們一起,發揚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發憤圖強的精神,以堅定的信心,克服了種種困難,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立下了卓越的功勛:接著,又突破了氫彈技術難關,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為打破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增強我國的國防力量,保衛世界和平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鄧稼先同志擔任第九研究院院長重任後,更致力於核武器的改進、發展工作。他尊重科學,實事求是,嚴格按科學規律辦事,從理論設計、加工組裝、實驗測試到定型生產,總是儘力深入到第一線考察了解情況,遇到重大問題,無不親臨現場指揮、處理。他始終遵照周恩來同志「嚴肅認真、周到細緻、穩妥可靠、萬無一失」的指示對待每一項工作,絕不放過一個疑點。他常常在關鍵時刻,不顧個人安危,出現在最危險的崗位上,充分體現了身先士卒,奮不顧身,勇擔風險的崇高獻身精神。
鄧稼先同志是一位物理學家,他不僅有深厚的理論基礎,而且有廣博的實驗、技術知識。他對核武器這個多學科的龐大系統工程有全面的了解。他勇於開拓,富有探索精神。他不僅是一位善於把理論和實驗相結合,把科學和工程技術相結合的科學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科研工作組織領導者。
鄧稼先同志從青年時代起就立志報效祖國。他熱愛黨,堅決貫徹執行黨的正確路線、方針和政策。他堅持黨性原則,有高度的組織紀律觀念。他在政治上,思想上,處處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他作風正派、廉潔奉公,數十年如一日,一心撲在工作上,做到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鄧稼先同志作風民主,密切聯繫群眾。他襟懷坦白、顧全大局、謙虛熱忱、平易近人。他擔任領導職務,但從不以領導者自居。他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注意團結同志,時常關心青年的成長和提高,受到同志們的敬重和由衷的愛戴。在黨的領導下,他和老一輩科學家們培養和帶領出一支有高度事業心、作風嚴謹、團結協作、勇於攻關的科技隊伍。
鄧稼先同志長期忘我工作,不為名、不為利,甘當無名英雄,默默無聞地奮鬥了數十年,積勞成疾。他在病重時仍念念不忘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為發展我國的高技術獻計獻策。鄧稼先同志真正做到了他經常講的「一不為名,二不為利,但工作目標要奔世界先進水平」。他的名字雖然鮮為人知,但他對祖國的貢獻將永載史冊。
他不愧是中華民族的好兒子,不愧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不愧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他的不幸逝世,是我國人民、我國軍隊和我國科學技術事業的一大損失。今天,我們悼念他,要化悲痛為力量。要學習他為了祖國的強盛,為了國防科研事業的發展,身先士卒,勇擔風險,捨生忘死,奮鬥不息的獻身精神;學習他不計名利,任勞任怨,埋頭苦幹,甘當無名英雄的崇高品德;學習他對工作精益求精,極端負責,處處以國家利益為重的高度政治責任感;學習他治學嚴謹,謙虛謹慎,平易近人,深入實際,團結群眾的優良作風。我們要繼承他未竟的事業,加倍努力,為了祖國的四化大業,為攀登科學技術高峰,繼續拚搏,開拓前進!
鄧稼先同志永垂不朽!
回憶姑爹鄧稼先中寫道: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餓死了很多人。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的理論部青年技術人員也經常被飢餓困擾。在一次模型計算中,姑爹睡不著覺,他凌晨三點起來到機房檢查計算結果。青年專家孫清河等同事當晚也在核實一組數據。等他們把問題搞清楚了,天已經亮了。他問孫清河等青年同事:昨晚你們吃夜宵了嗎?你們餓不餓?孫清河回答說:飯還吃不飽,哪有糧票吃夜宵呀。姑爹從兜里拿出幾斤糧票,分給在場的同事每人四兩。回憶起46年前的這件事,孫清河動情地說,那時候,每人每月只有28斤糧票,又沒有副食,糧票是多麼珍貴呀!現在,你給我四兩黃金也無法讓我產生當年我接過老鄧給的四兩糧票時那樣的激動。每當想起這件事來,我總覺得當時不應該收老鄧的糧票,因為當時大家每月都只有28斤糧票呀。朱少平所長說,他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九所工作,他第一次見到鄧院長是在九所的食堂里,鄧院長和他的警衛員共用一個飯盒吃飯,鄧院長用飯盒盛飯菜,警衛員用盒蓋盛,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姑爹他們是一代人完成了別國五代科學家的任務,是一口氣從原子彈干到中子彈,到氫彈,到電腦模擬的核極限的。他是知道很快就要「世界性禁核」了。姑爹一直在搶這時間,他忘了自己生命的時間,忘了其他一切的時間,惟要中國脫離挨打受欺的時間。我們現在無法想像他們肩上的責任和壓力有多重大。姑爹很少與我談工作上的事,僅有兩次談到與他的工作稍有關係的內容。一次他對我說:「我們基地的生活太苦了。我還可以吃小灶,有好煙好酒供應,其他同志就更艱苦了。有一天晚上,我一個人喝了差不多一瓶五浪液,結果醉了。」姑爹喜愛喝酒,但他每次只喝二兩左右,我從未見過他醉酒。可以想像當時他在事業上、生活上承受著多麼大的壓力。接著,他沉重地說:「當年到我這裡來的大學畢業生,他們的孩子已經上高中了,可是在山溝里,怎麼能考上大學呢?他們的父母已經在山溝里奉獻了一生,我們怎麼能耽誤孩子的前程呢?」說完,總是微笑的姑爹深深地嘆了一口氣。還有一次姑爹說,「他們說我是福將。我是甲子年生的,甲是天干之首,子是地支之首,所以我是福將。」他去世多年之後我才知道,我國進行的全部45次核試驗當中,姑爹生前曾指揮過15次,凡是他做出的重大決策無一失誤,因而被同事們稱為福將。在這值得驕傲的成績後面,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受過多少次大劑量的輻射啊!而他離開我們時年僅62歲。2006年6月26日,我又有幸參加了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九所召開的紀念鄧稼先院士誕辰82周年座談會。從那些當年曾經與鄧稼先共同進行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科學家口中,我進一步感受到了姑爹鄧稼先的偉大的人格魅力和他所帶領的這個團隊的崇高精神。
國之大器中最後一句話:幾代兩彈一星人奮鬥的收穫,讓後代子孫們享用不盡」
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寫下了「君視名利如糞土,許身國威壯山河」的詩句和「兩彈元勛鄧稼先」的題詞。
其實世界上面有一種人最高貴,名利都不在乎,如浮雲,更不求名垂青史,他們一心有種自己的理想。
而鄧稼先的理想就是有一個強大的中國,沒有人敢侵略中國,祖國的土不會有外國的駐軍。
他就會開懷大笑,十分高興。
即使幾十年如一日,他不能和家人團聚。
即使父母漸漸老去,他不能斥候雙親。
即使他深愛著他的妻子,但他不能陪伴在她左右
即使他想著他的孩子,他不能看著他長大
即使他可以享受很好的條件,他依然去了戈壁
即使他在生前就可以名聲顯貴,他卻選擇隱姓埋名
即使他珍愛這個世界,他卻可以獻出自己生命
他經常講的「一不為名,二不為利,但工作目標要奔世界先進水平」。
最好他依舊說:「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中國幸運有這群人,才可以在世界東方站起來。
幸虧有他們,我們在可以如此愜意的享受和平,
我們安逸人生,因為他們替我們負重前行。
7.29是鄧公生日,鄧公千古,中國萬歲。
鄧稼先嘴角左邊有血跡。因為癌症晚期吐血。
得到噩耗,楊振寧即刻從國外發來*唁電: 「稼先為人忠誠純正,是我最敬愛的摯友。他的無私的精神與巨大的貢獻,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恆的驕傲……」「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個世紀的友情。我知道我將永遠珍惜這些記憶。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裡多從長遠的歷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恆的才是有價值的。」
「鄧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識地前進的。沒有彷徨,沒有矛盾。」「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途徑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能這樣估價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
許鹿希在給楊振寧的回信中寫道:「如果人生能有輪迴,稼先還會選擇這條路的。」
PS看了很多朋友留言,基本不管罵我的,或者怎麼的都看。
我覺得鄧稼先是哪裡人不太重要,因為他和我們一樣都是中國人。
是整個中華名族驕傲,他會在中國歷史上面留一下一筆。
也許無數高官都隨歷史消失,但鄧稼先卻永遠在中國歷史上。
有朋友說他後代怎麼樣,沒有太多好處等等。
其實他應該不在乎,也不在乎身後命。
我個人大膽推測他只在乎我們中國人民過的好不好,因為這才是中國強大體現。幾十年沒有戰爭感謝他,感謝他們那一代人
鄧公千古
最近有人問道中國為什麼可以這麼快崛起
因為背後有許多個他們
中國的脊樑
1934年11月初,方誌敏奉命率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北上,任紅10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至皖南遭國民黨軍重兵圍追堵截,艱苦奮戰兩月余,被7倍於己的敵軍圍困。他帶領先頭部隊奮戰脫險,但為接應後續部隊,復入重圍,終因寡不敵眾,於1935年在江西玉龍隴首村被俘。被捕那天,兩個國民黨士兵搜遍方誌敏全身,除了一塊懷錶和一支鋼筆,沒有一文錢。誠如方誌敏所說:「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在獄中,面對敵人的嚴刑和誘降,他正氣凜然,堅貞不屈。寫下《可愛的中國》,於1935年8月6日以叛國罪於南昌被處決。
朋友!中國是生育我們的母親。你們覺得這位母親可愛嗎?我想你們是和我一樣的見解,都覺得這位母親是蠻可愛蠻可愛的。以言氣候,中國處於溫帶,不十分熱,也不十分冷,好像我們母親的體溫,不高不低,最適宜於孩兒們的偎依。以言國土,中國土地廣大,縱橫萬數千里,好像我們的母親是一個身體魁大、胸寬背闊的婦人,不像日本姑娘那樣苗條瘦小。中國許多有名的崇山大嶺,長江巨河,以及大小湖泊,豈不象徵著我們母親豐滿堅實的肥膚上之健美的肉紋和肉窩?中國土地的生產力是無限的;地底蘊藏著未開發的寶藏也是無限的;廢置而未曾利用起來的天然力,更是無限的,這又豈不象徵著我們的母親,保有著無窮的乳汁,無窮的力量,以養育她四萬萬的孩兒?我想世界上再沒有比她養得更多的孩子的母親吧。
…………
不錯,目前的中國,固然是江山破碎,國蔽民窮,但誰能斷言,中國沒有一個光明的前途呢?不,決不會的,我們相信,中國一定有個可讚美的光明前途。中國民族在很早以前,就造起了一座萬里長城和開鑿了幾千里的運河,這就證明中國民族偉大無比的創造力!中國在戰鬥之中一旦斬去了帝國主義的鎖鏈,肅清自己陣線內的漢奸賣國賊,得到了自由與解放,這種創造力,將會無限地發揮出來。到那時,中國的面貌將會被我們改造一新。所有貧窮和災荒,混亂和仇殺,飢餓和寒冷,疾病和瘟疫,迷信和愚昧,以及那慢性的殺滅中國民族的鴉片毒物,這些等等都是帝國主義帶給我們可憎的贈品,將來也要隨著帝國主義的趕走而離去中國了。朋友,我相信,到那時,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歡歌將代替了悲嘆,笑臉將代替了哭臉,富裕將代替了貧窮,康健將代替了疾苦,智慧將代替了愚昧,友愛將代替了仇殺,生之快樂將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園,將代替了凄涼的荒地!這時,我們民族就可以無愧色地立在人類的面前,而生育我們的母親,也會最美麗地裝飾起來,與世界上各位母親平等地攜手了。
波蘭的斯涅古爾科
斯涅古爾科承認他進行過共產主義宣傳,但是斷然否認他背叛祖國。他說:『我的祖國是波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是的,我是波蘭共產黨黨員。我當兵是被迫的。我一向所做的工作,不過是幫助那些跟我一樣被你們趕到前線的士兵睜開眼睛。你們可以為了這個絞死我,但是我從來沒有背叛自己的祖國,而且永遠都不會背叛。只是我的祖國跟你們的不同。你們的祖國是地主貴族的,我的祖國是工人農民的!我深信,我的祖國一定會成為一個工農大眾的國家,而在我的這個祖國里,決不會有人說我是叛徒。』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國家是一個民族概念,但本質上還是一個階級概念,國家維護的只是統治階級而不是被統治階級的利益。
曾經在美國有這麼五個人,在宿舍里搞火箭燃料研究結果因為失火被學校趕到附近的農場繼續研究,後來有了JPL和各種太空計劃。(火星救援梗)後來其中的一個人聽說新中國成立了,並立刻向趕回祖國,不曾想美方全力阻攔連海關關員都說他走到那裡都相當於五個師的兵力。在國家的配合下,他成功的帶著自己和自己的知識回到了祖國。
再後來,他帶著自己的隊伍,成功的為中國研製了中程導彈,並成功的完成了原子彈與導彈的「兩彈合一」…其他的事迹實在是太多了。包括前一段時間成功試射的dongfeng21d的彈道導彈的超高速再入垂直打擊的理論也是他提出來的。
他,就是中國的「火箭之王」錢學森。
向老英雄致敬!
高贊就在寫一個…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張維為教授「中國人 你要自信」的演講?
※怎麼看待這幾幅五常(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漫畫?
※對日本今早(2016-11-22)的地震你有什麼話想說?
※日本是如何陷入泡沫經濟之中不能自拔的?
※既然廉租房是「公眾服務」,為何不面向城市外來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