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火炮中的電渣重熔技術,到底是什麼樣的技術?
這一技術對火炮的身管到底有何影響?掌握這一技術需要點出哪幾個科技?
作為電渣爐爐前工,我想我可以回答絕大部分該工種情況。
首先,電渣重融就是二次提純和得到較好的結晶。簡單說就是進一步去降低硫,氮,氧等危害元素並且得到基本一致的顆粒結晶體(比如手機金屬外殼,什麼奧氏體之類的。其實就是好點的不鏽鋼而已)。其實電渣重融工藝技術真沒什麼技術含量。就是技術經驗的累計(什麼鋼什麼噸位什麼尺寸用多高的電壓,電流,上下結晶器控制多高的溫度而已)。
雖然說的很簡單那是應為我們一般按照國標來操作。如果是高標和超高標那麼需要注意和控制的細節就很多且反鎖。就說兩件事:神四還是神五,一個外罩部件需要大概不到一頓的特殊電渣鋼。在我們廠煉的。當時冶金部的老專家前前後後來了七八個。實驗了一個半月,出了近三十爐鋼勉強達標。(其實就是運氣好碰對了)後來成功升天給了個獎狀貼在單位里。 2009年花了很多很多錢買了奧地利還是澳大利亞的據說最新的全套設備。三個紅毛鬼工程師調試近四個月才試產。我沒安排到新設備所以質量怎麼樣不好說,但是給我們一線工人真心省很多很多事。(我們廠的設備平台上還有文化大革命時留下的萬歲標語)突然發現我好像跑題了。題主問的是炮彈對吧。其實炮彈為什麼需要電渣重融,因為在瞬間的高溫高壓且多次重複。那麼必須保證最基本的條件:鋼材不變形!
而讓鋼材耐操就必須本身雜質降低降低再降低。尤其是s 。 鋼材提純有很多種辦法,但是同時要保證顆粒組織結晶成型達到一定標準這個就非電渣莫屬了。大白話就是顆粒結晶越均勻越好! 如果不均勻會怎麼樣啦?炸膛!其實題主如果想明白到底什麼是電渣重融,還是百度的好。有圖看的明白。作為從業者,我站在自己的角度說說中國的這個行業。 特點:設備便宜簡單易維修(只要你練出來不是為了上外太空等超極端環境。什麼坦克飛機大炮潛艇隨便來,絕對煉的出來只是成材率的問題) 操作簡單易學 生產安全性比較高 利潤率高 (這個也得看成材率) 所以全國上電渣爐的小鍊鋼廠多如牛毛。換句話除了上太空的電渣鋼不能穩定生產其餘的還是ok的。現在基本上世界的中低端電渣鋼中國的小廠全包(就電渣鋼投資不超過五千萬的那種小廠) 為什麼歪果仁買?便宜!質量差不了太多。 當然一批鋼材中肯定有幾爐次品(什麼?產檢?全產檢了價格上去了誰還買你的?)你要是運氣不好那就呵呵了(有一年高鐵鐵軌用的電渣鋼我們廠賣的後來鐵道部發現一批已經使用的鐵軌有問題下發文件要求整改,我們單位那段時間都拿基本工資!)至於題主關心的火炮炮管。放心,軍工品質量還是有保證滴。補充一下爐前工同志的答案。
炮鋼級別的電渣重融標準比一般的電渣爐嚴格得多,這裡舉兩個小例子你們就明白了。
例子1:老牌資本主義強國法國60年代研發「歐羅巴坦克」(AMX30前身)的時候發現已有的75炮(其實就是山寨黑豹的75L70)威力不夠,但又不想用英國皇家兵工廠的105毫米L7線膛炮,畢竟英法世仇不蒸饅頭爭口氣,於是決定上馬自己的105毫米線膛炮。
然後結果只有一個——無限炸膛。
最後戴高樂趁著法國退出NATO軍事一體化組織的機會厚著臉皮去找赫魯曉夫幫忙,於1965年進口了兩台電渣重融爐,這才終於搞定了AMX30後來使用的主炮,法國第一款國產105毫米坦克炮CN-105-F1。然而就算這樣這門炮的威力還是不如L7,使用的主要彈藥是HEAT原理的G型破甲彈。
例子2:80年代日本研發90式坦克的時候,覺得74式坦克上用的L7A3威力不足,想研發自己的120毫米坦克炮,然後對自己的冶金技術過於自信的日本人腦洞大開想到了一個方法:擴膛,把L7A3的105毫米口徑通過擴膛擴展到120毫米口徑,沒事,反正我大日本帝國冶金技術好。
結果我覺得你們也猜到了——還是無限炸膛。
最後日本人沒辦法,只好去買了德國萊茵金屬RH120L44的技術來用。
所以日本人掌握不掌握電渣重融技術?當然掌握。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他們還是沒辦法通過電渣重融做出合格的坦克炮炮鋼——所謂國內生產的RH120L44炮坯是從德國直接進口的。電渣重熔_360百科這個可以參考下。具體的講解可以等高人發揮。
樓主看看二戰時期的高膛壓火炮炮管壁厚度,再看看現在的炮管壁厚度,還有純凈的鋼也能保證精度,不純的鋼由於晶體結構密度不統一受熱後會產生微小的形變,對精度影響也很大
知道這個技術好像是我國領先全世界。北京的一所大學是裡面佼佼者。
推薦閱讀:
※坦克裝船可以當戰列艦用嗎?
※中等口徑防空炮(如57mm,76mm)在當代及未來有無可能成為自行高炮的主流?
※可否在坦克上加裝密集陣系統?
※如何評價日本政府公開宣稱44噸重的10式坦克防護力優於60噸重的美國M1A2ESP?
※為啥新輕坦105坦克炮是線膛炮,為啥不用105滑膛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