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軍既然是官逼民反順應民意的事情 應該得到廣大民眾支持 但何解劉備所謂「破賊安民」又得到廣大群眾支持?
類似的問題還有在明末,李自成農民軍圍攻開封,看到有文章說開封市民自發協助守軍抵抗起義軍,當時明朝尚有江南未受農民軍波及,假如李自成農民軍進入江南,是否也會遇到類似抵抗?...
農民階級是有局限性的,這不僅僅是一句教科書上的判詞而已。黃巾起事是因為活不下去,但天下之大,並不是所有地方都活不下去,總有湊合能活下去的地方,這些地方的百姓對黃巾的想法是「你們死不死不關我事,麻煩你們遠一點死」,可是蒼天已死,黃巾自然不會順著你的心思去留,被歷史裹挾的農民為了討回太平生活自然會呼喚救世主、凱撒和護民官。
但是農民想不到,逼反洪水般兇惡的黃巾軍的不是別人,正是那些敲骨吸髓的世家、豪族、地主。而被他們視作洪水猛獸的「亂賊」、「流寇」不過是另一個地方的自己。
太平天國、義和團、李自成、黃巢……莫不如是。
農民只知道恨,卻沒恨對人;只知道悲嘆命運,卻不知命運的推手何在。
今天的書生自以為真理在握毫不留情的抨擊農民起義,給貴族地主的生活史蒙上溫情優雅的面紗,看著袁騰飛之流咬牙切齒的罵「賊王八」「土老冒」,然後志得意滿的誇耀「不世出的聖主」,我只有冷笑:這種認識程度,比千百年前的農民高明多少嗎?
共產黨的歷史教科書,與他處是不同的,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就只寫了四個字「造反有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流行傷痕文學、歷史解構。官方對此不置可否,二三十年後的今天才批判詞「歷史虛無主義」。
什麼是歷史虛無主義?沒有立場的看歷史就是歷史虛無主義。
一切歷史都是現代史。解讀歷史不過是為了給當下尋求解釋,如果政權的合法性來自於「君權神授」、來自於「萬世一系」那自然不喜歡農民起義,連朱重八登大寶後都要給自己攀一個朱熹老祖、劉邦坐天下還得編一個砍白蛇的故事,許仙都老不高興的。
所以你也就不難明白為什麼教科書里「造反有理」了,你也就不難明白為什麼有「農民起義軍都是賊王八」這種觀點了,這兩種人的屁股是坐在不同地方的,而不僅僅是觀點不同而已。
誰要是跟你說他看歷史沒有立場,中立客觀,他一準是個騙子。做天難做二月天,蠶要暖和麥要寒。種菜哥哥要落雨,採桑娘子要晴干。
這到底哪個算"民"啊.滿足了這個民,那個民就要罵街了.因為像不拆房子不放火不殺人不劫掠不強姦的造反軍隊,直到1927年才出現。
但凡問出這種問題,就是沒考慮「民」是什麼,民不是一個人,是很多人,而人與人的想法很多時候不一致,這就是政治的複雜之處。如果看歷史的話,得自己學會辨真偽,看當時大多數人的想法,不同地區人的想法,例如:叛軍在A地區發起,攻打到B地,A地的人可能支持叛軍,但B地的人呢。非常複雜。
因為農民階級有局限性啊。他們的根本目的不是解放人民,而是讓自己變成新地主。
這個縣造反,絕不會管鄰居縣的死活。農民軍就沒有個屠城、劫掠了?真以為是人民武裝?那個時代,被剝削者造反不是為了解救同類,而是為了成為剝削者。
對於其他人民,如果他們活得下去幹嘛造反?起義軍進城說不定就把我抄家了。兵荒馬亂誰管你是不是好人壞人、窮人富人?
李自成還說「吃他娘,喝他娘,來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結果如何?一開始拷掠前朝貪官,你們沒說話;現在闖軍開始拷掠百姓了,開始燒殺搶掠姦淫婦女了。早知今日,北京必然拚死抵抗。
其他城市只是更清楚農民階級的局限性罷了。
我不是說造反不對,反抗階級壓迫沒錯。但農民階級無法解決問題,這是時代的悲劇。
--------------------
評價一下樓中某些人對於太平天國的論調。(不說是誰了,看其簡介就知道思維差距太大,不點名是為了不吵架)教科書給的評價高是因為我國人民喜歡走極端。一旦把「官逼民反式的起義」污名化,人民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學者洗腦為極端保守主義。如果認為反抗都是錯,那反抗日寇呢?反抗帝國主義呢?
過失肯定要記住,但是反抗精神必須有。「告別革命論」的危險之處在於其徹底否定任何抗爭,這是跨越朝代和政權界限的「大五毛主義」。就好比古代有人質疑商代夏的合法性。第一個反抗暴政的人難免會錯殺人,也許會害死很多人,對他個人我們要批判。但抗暴行為必須要讚揚。
另外,我絲毫不覺得互聯網有助於真相傳播、發現(專指歷史領域)。現代人總是懶得看古書,在網上看到了和教科書相反的理論就欣喜若狂,不假思索的就輕信了。真相反而更遠了。
歷史永遠有三個版本。你的版本,我的版本和真實的版本。人只願意聽他們願意聽的話。KMT做過好事,可能TG沒說,有人覺得被洗腦了;但反過來台灣教科書難道不是更偏激嗎?有的果粉碰上《931大海戰》、《國軍血戰諾曼底》、《雅加達計劃》等釣魚文,一看是粉飾國民黨的,不假思索就咬鉤。這不就是因為屁股指揮腦袋了嗎?
有時候牆的作用是不讓台灣同胞太難堪。
有立場沒錯,但真相和理性、抗爭精神更重要。「我從沒見過什麼人民,我只見過一個個人。」
--走向共和
首先這個問題構成的條件就是個偽命題。「黃巾軍(既然)是官逼民反順應民意的事情」這句話就是錯的,因為錯了,所以後面的疑問就順理成章的可以理解了。黃巾之亂本身最靠譜的解構就是宗教叛亂,這是一個被錯誤解讀成農民起義的案例。大量現代史家為了「豐富」農民被壓迫的史料,開始把順帝、桓帝時期的農民流離失所的慘狀「手動」給靈帝,或者擴大解讀史料,反正手段無所不及,就是為了突出靈帝時期「民不聊生+烽煙四起」。靈帝既不是亡國之君,做得過分讓後人詬病的事又不是始作俑者(東漢帝國第一個依靠宦官的是順帝,第一個正式賣官的是桓帝),結果,前輩(順帝劉保、桓帝劉志)和兒子(獻帝劉協)的鍋都給靈帝背上了!我做過把靈帝時期的戰爭、天災統計分析(具體文章見我的專欄),得出了靈帝正史執政(172年)至黃巾之亂爆發前一年(183年)這個時間段里,所謂的農民飽受壓迫的史料趨向於無。甚至前一年(183年),范曄在《靈帝紀》中大大方方的記載:大有年(豐收年)。如此看來,黃巾之亂起事的原因歸根結底就是宗教,而跟「參與者有沒有得吃」毫無關聯。
還要請反對者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順帝、桓帝時期流民的慘狀都有記載,獻帝時的戰亂、饑荒導致人口銳減更是熟悉,偏偏靈帝時期就隻字不提呢?難道這些寫史書的人都寵愛靈帝,主動為他避諱嗎?
我見過歷史小白們(包括題主)最經典的反駁:有得吃有得喝,「有好日子為什麼要起義?」是的,我能從《後漢書》里找到:有得官做,有吃有喝的人,聽說自己是神選之人,能做天子,他也要造反的案例呢;還有光武帝劉秀時期(統一全國後5年),一群人膜拜某人成神永生,於是也要造反的案例呢。范書《祭遵傳》:初,(涿郡太守)(張)豐好方術,有道士言豐當為天子,以五彩囊裹石系豐肘,雲石中有玉璽。豐信之,遂反。既執當斬,猶曰:「肘石有玉璽。」(祭)遵為椎破之,豐乃知被詐,仰天嘆曰:「當死無所恨!」
范書《馬援傳》:初,卷人維汜,訞言稱神,有弟子數百人,坐伏誅。後其弟子李廣等宣言汜神化不死,以誑惑百姓。(建武)十七年(41年),遂共聚會徒黨,攻沒晥城,殺晥侯劉閔,自稱「南嶽大師」。遣謁者張宗將兵數千人討之,復為廣所敗。於是使援發諸郡兵,合萬餘人,擊破廣等,斬之。
他們這是為什麼?因為他們信「他們的神」!
前幾年,在山東招遠肯德基里殺人的全能神教徒,他們在殺人後的淡定和榮耀感,你們還記得么?喜歡玩「從無到有」,張口就是專業名詞,史料一條沒有的「史學大才」們可以迴避。
天災考:列舉了旱災、饑荒、水災、瘟疫等大範圍影響百姓生活的天災戰亂考:列舉了168-183年間的所有戰爭,包括內戰、外戰。得出「在靈帝正式執政至黃巾之亂之始(171-183年)期間,中原腹地是和平」的結論。黃巾之亂前因探究:全文討論了「土地兼并」、「流民」這個社會問題。在最後的「黃巾之亂的定性」一文,接近末尾時,我補充了一句話:我在這裡說這些悲慘的故事,不是想證明「因為黃巾軍非正義,所以政府軍就是正義」,而是說:在戰爭中,百姓永遠是最可憐的群體。吹捧任何一方為正義,都是非人道的論調。我先吐個槽:劉備的「破賊安民」是小說家之言。
如果題主討論的是小說,那麼根據羅貫中的描述,桓靈之際一片民不聊生的末世景象,這時候出現了一個可以救死扶傷、呼風喚雨的神人,他得到百姓的支持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在叛亂開始之後,黃巾軍焚燒郡縣、劫掠聚邑,侵害了很多從沒受過張角恩惠的人,那麼他們支持朝廷的討伐軍,也是理所當然的。至於百姓支持劉備,那就更簡單了,不外乎四個字,主角光環。
如果題主討論的是歷史,問題會稍微複雜一些。黃巾起義的範圍雖廣,威脅性和戰鬥力其實並不高。《後漢書》記載,張角的太平道分為三十六方,每方數千到一萬不等,粗略估計,總人數不會超過三十萬。這三十萬人不但包庫老弱婦孺,還分散在全國各地,很容易各個擊破,即使是太平教徒最多的冀州和豫州,黃巾軍的威脅也並不大,要知道,歷史上的張角可不會小說中的那些妖術。具體說來,中平元年三月,四府共舉盧植,朝廷任命他為北中郎將,率領「北軍五校士」出征冀州。盧植所面對的是張角直接統領的黃巾軍主力,結果連戰連勝,直接把張角圍困在了廣宗。如果不是朝廷這邊出了個豬隊友(甚至可以懷疑為內鬼)左豐,坑了盧植,張角軍團很可能得不到任何喘息的機會,直接團滅。那麼我們再看看盧植率領的「北軍五校士」的情況,查《漢官》可知,五營共有士兵三千五百三十六人。盧植是一個並不以兵法韜略著稱於世的儒學大師,他帶著三千多人,把張角的主力打得潰不成軍,其他地方的戰況可想而知。當然,《後漢書》在「北軍五校士」後面,還有一句「發天下諸郡兵征之」,但漢朝的主力軍隊都在邊郡,調動起來很不方便,而內地諸郡都要忙於應付自己境內的叛亂,如果只考慮雒陽-冀州這一戰線周邊可以加入戰局供盧植驅使的地方部隊,人數規模即使超過了作為中央軍的北軍五校,也不會太多,粗略估計,盧植以數千破數萬,應該不算誇張,這就是正規軍和雜牌軍的差距。
總之,東漢政府平定黃巾之亂並沒有花費太多的精力,也不太需要「廣大群眾支持」,普通百姓願意參軍當然最好,但他們只要不來添亂,就已經足夠了。當然,正史中的黃巾軍同樣也是燒殺搶掠一樣都不落下,太平道之外的百姓站在朝廷這一邊也完全不奇怪。
至於那麼多百姓支持張角,加入太平道的原因,很多人提過了,簡單一句話,宗教的影響力是不容小視的。一千八百年後,在某黨的太平盛世之下,尚且有那麼多人被輪子洗腦,對顯而易見的謊言篤信不疑,我們又怎麼能苛求生活水平和認知水平都要低很多的漢末群眾呢?
最後補充一句,在我看來,壓垮東漢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借黃巾之亂東風開始的,持續數年的西北叛亂。朝廷連戰失利,損兵折將,最後連整個涼州都徹底淪陷,叛軍甚至還一度打到了三輔,直逼關中。與之相比,黃巾之亂只是一道前菜而已。這又是受到民粹主義洗腦後所產生的一個必然問題,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沒有一個所謂的人民這個概念存在,只有個體,更不存在一個所謂代表人民最高利益的勢力
樓主是標準的望文生義。要討論問題,先要確定概念。不談概念只談名詞都是空對空耍流氓。
首先,民這概念從古到今常常被混淆。著名的山西國進「民」退——煤老闆身家都是上億起,被收了錢的妓者媒體掛上「國家侵佔民眾利益「——他們和咱們是一樣的「民」嘛?
三國時期官方語境中的民,有的是指被黃巾軍裹挾的人口,有的指底層平民,有的是指郡內豪強土著,有的是給割據軍閥塗脂抹粉。將這些混淆起來自然看的糊塗。
其次,什麼叫獲得人民支持?人民有這麼多概念,你指哪一個人民,又是啥類型的支持?
最後,反的定義是指統治階級的更替,比如楊堅建立隋朝,還是指通過武力打破現有統治規則?
以上概念都不確定,樓主拿黃巾軍和劉備進行對比完全是扯蛋。
用較精確的言語敘述樓主的問題——本朝宣傳自身成功是因為得了最廣大勞動人民的擁護,黃巾軍、李自成等按本朝的理論卻失敗,反對他們的軍閥勢力反而獲得讚譽和成功,為什麼?(是本朝理論有錯,還是李自成等不符合理論前提)
答案:本朝理論有省略重點,樓主理解本朝理論有誤區。
本朝理論核心來源,是聖·馬克思所言「生產力發展」。
即社會制度促進生產力發展,則必然戰勝落後制度。統治階級促進生產力發展,則必然戰勝舊統治階級。反之同樣成立。
馬克思邏輯如下:
1:制度優越,促進生產力發展;2:生產力發展利於社會——因生產力發展,競爭力強於落後制度統治的地區;3:落後制度撲街是必然的,先進位度勝利也是必然的。看清楚,促進生產力發展,才是創造性的革命——簡稱革命。
對底層民眾的武裝暴動,專門有個名詞叫起義——有反抗壓迫的正當性,但沒有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創造性。
本朝的語意中,人民指以勞動群眾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能動員起廣大勞動群眾,促進社會生產力的政權,當然是被最廣大人民支持的政權。
不信你看,各個封建王朝能起家的,全部在內政建設上下了大力氣。在發展社會生產力上擊敗了其他競爭對手。項羽劉邦的楚漢之爭是標準案例。項羽贏十次劉邦都能靠內政優勢拖回來,項羽輸一次直接被對方用內政優勢壓制到死。
因此說這些王朝起家時被最廣大人民支持沒啥不對,只是不提。農民「起義」動員不起廣大勞動群眾,自然是不得廣大人民支持。
黃巾軍起義破壞了社會秩序,摧毀生產力導致社會生產力倒退,導致它被封建地主武裝代言人劉備滅了,完全符合馬克思理論——保護生產力,促進生產力的劉備,干挺了破壞生產力的黃巾軍。
糾正樓主一個誤區,本朝說的最終勝利是社會學意義上的取而代之,不是戰爭里的必然勝利。戰爭里只分我方敵方。生產力高的那方不代表百戰百勝,只是大趨勢上有勝利的必然(偶然遇到翻盤被車飛很正常)但拉到歷史範圍內,生產力高的必然車飛生產力低的。
至於黃巾軍為啥被本朝稱為起義,為啥確認其有反壓迫的正當性,是另外一個問題。劉伯溫曾經對朱元璋說過,農民起義有「九惡」,一惡:「不敬孔孟,褻瀆聖人之道,敗壞天理人倫」;二惡:「攻伐無度,形同流寇」;三惡:「時降時反,相互猜疑」;四惡:「糧餉不能自足,臨陣不知兵法」;五惡:「掠人妻女財產,只知取之於民,而不知養於民」;六惡:「為將者心胸狹隘」;七惡:「為士者缺乏訓練,作戰形同群毆」;八惡:「勝時聚集,敗時作鳥獸散」;九惡:「此義軍與彼義軍之間,相互猜疑,互相攻伐」。「九惡不除,雖稱義軍,實則草寇流賊。」
你洪秀全在廣西活不下去,但我江蘇人活得好好的招你惹你了,跑我這來大砍大殺?
兵過如洗,匪過如篩,不管我們站在歷史的高度如何看待過去的起義軍,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他們距離秋毫無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才能走到起點。
而且大多數農民起義軍都是【流寇】,今天打完這裡,殺點官吏,可能再開倉放點糧,然後呢?然後人家就走啦。有些起義軍走的時候比較客氣,拍拍屁股就開拔了,但多數起義軍不這樣,他們要兵源,於是就會有燒屋毀地,「裹脅」民眾而去。本來人家種地過的好好的,雖然不算小康但也安穩,你逼著別人跟著你干,誰樂意啊?——哪怕心理素質夠好,接受了命運,誰能保證這一股起義軍最終會走向勝利?底層造反的在古代也就劉邦和朱元璋最後成事兒的,成功率太低。
而且就算是前面那種稍好些的流寇,百姓也有麻煩——你們拍拍屁股走了,我拿了你散的糧食有毛用?官兵來了我不得成倍往外吐?官兵在那兒也不是什麼人民的大救星。
再者說了,以古代那種相對閉塞的環境,老百姓怎麼知道城外的起義軍到底會不會燒殺搶掠?尤其是守城的時候,你得想啊,外邊攻城的人都死了那麼些了,真打進來了不得報復?
所以啊,起義軍打過來了,怎麼辦?扛著唄,不打進來皆大歡喜。打進來了,那就聽天由命吧。很多答案包括排第一的答案都把鍋甩給立場,好像立場不同看事情就會不同。其實生活中很多事情的看法不是你的立場決定的,而是你的良知告訴你,什麼對什麼錯。當立場勝過良知,你便陷入了狂熱。黃巾起義即使起於壓迫,但是發展到破壞整個國家秩序造成生靈塗炭,你的良知應該告訴你:起義軍皇帝都沒有恢復秩序重要。歷史上農民起義基本都是破壞,並沒有建立政權恢復秩序的能力。劉邦和朱元璋算是異類他們的機緣與眾不同,大部分起義如李闖一般打到那裡吃到那裡,吃完裹挾民眾去下一個地方。民眾選擇抵抗起義軍不完全是選擇皇帝,而是選擇秩序。亂世中,你所在的地方有秩序可以保證你活下去的概率很高。太平天國算是比較大的起義,但是其中各王相互傾軋非常厲害,滅一個東王就殺了幾萬人。民眾活在天京遠比活在北京艱難。奉勸有立場的知乎人,良知更重要。沒有良知而有立場,你就有欺師滅祖的可能,見過紅衛兵吧?都是這樣的。有良知無立場,你至少可以做一個普通人,無愧於心。
以前我也非常困惑。
但是不是對黃巾軍,而是對是太平天國。
國內歷史教科書對太平天國評價是相當高的,
影響和意義那一大段是要求背誦的。但是,通過後來的了解,太平天國簡直是個大災難。腐敗程度比滿清只多不少,破壞程度比滿清【後期統治穩定的滿清】更甚。當然,本人對滿清也是相當反感。因為本朝的特殊建國曆程,
官方對蘇聯、農民起義等評價那是相當高的。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教科書上都是動搖了封建統治基礎,削弱了腐敗王朝,傳播了平等思想……都是階級鬥爭的視角。事實上,很多農民起義都是極具破壞性。
對平民,無論貧富都是毀滅性打擊,可以說當中央政府無力平定的時候,地方團練都是被逼出來的。大的比如東漢末年的各路諸侯,小的就是村鎮級別的保安隊保安團的類似組織。雖然很多政府軍軍紀很差,但是土匪沒有穩定經濟來源,沒有約束,搶奪財富是必然的。所謂「均貧富」其實不過是廣告詞而已,根本談不上廣大民眾支持,能吸引的就是不安於生產,而是樂於從事匪盜行業的流氓無產者。(個人感覺咱們華夏族,幾千年傳下來都是正統的思想都是種地,記得知乎有個經典回答說這是咱們的種族天賦,哈哈。古代:種地、收穫、賣出、攢錢,買自己的地。現代:工作、掙錢、加班、攢錢、開自己的公司。正常年景下,大多應該是安於從事生產活動的,也就是對暴亂不感興趣的。)廣大民眾無能為力才是真的。劉備長者之風,軍紀應該不錯。事實上,誰軍紀好,民眾才支持誰。「破賊安民」沒有問題。明末那個應該是特殊歷史時期。西北等地連年遭災,基本是絕收狀態啊,生產根本無法進行,只能當土匪了。而明朝財政困難,內憂外患,再加上腐敗,根本無力賑災。所以,農民軍在西北民眾基礎絕對沒得說。在其他地方,民眾處於正常生產狀態的話,農民軍帶來的肯定是恐慌。民以食為天的民是民,官逼民反的民又是另外一個民了。中原封建朝廷的統治精髓無不是以民以食為天五字為基礎的。飯字也就是個無食則反的字。同樣兩個肩膀一個腦袋,有的胖的流油點了燈還能燒個三天三夜,有的就要易子而食。官逼民反是逼哪個民?破賊安民又是哪個民?字一樣不代表都是屁股都是一樣的。
關鍵問題在於這個所謂的「民「是誰,這個身份不確定,扯什麼官逼民反、弔民伐罪就是扯淡。老話說得好,屁股決定腦袋,看待問題關鍵在於你的屁股坐在哪一邊。我們打個比方,假設你是個東漢末年的列侯,隆冬臘月,一個清冷的晚上,你披著狐裘,烤著炭火,坐在案幾邊,案几上放著盤盞盅,裡面有烤的香噴噴的小羊羔肉、燉得軟爛的狗肉羹、清洌的酒,漂亮的女奴在你身後給你按摩肩膀,另外一班樂師給你奏樂,鐘鳴鼎食,你的家令奉上今年你莊園的收成。突然,家奴來報,黃巾賊兵鋒已到達鄰縣,距你的莊園只有百里了,你覺得你是加入黃巾賊和他們一起造反呢,還是帶著金珠細軟讓家兵們簇擁著進縣城躲避等待劉皇叔來破賊安民呢?再換個場景,你是個奴隸,每天負責為主人種地,一年的收成全都歸主人,只能留下一點點粗糙的粟子給一家人充饑,然而粟子太少,不得不摻一多半的野菜、樹皮和草根,大女兒餓的面黃肌瘦,二女兒已經餓死了,大兒子因為在主人糧倉外撿掉落的陳粟被主人的家丁抓去打個半死,現在只剩下一口氣,小兒子吃了不知道什麼東西,好像中毒了,你的妻子因為有點姿色被主人抓去蹂躪,至今還沒放回來,生死不知。突然有一幫人告訴你,跟著他們拿起刀,殺主子,然後就可以分糧食和肉,那是金燦燦的麥子啊,你說你是要造反呢,還是等劉皇叔來破賊安民或者和這些造反的人拚命呢?階級鬥爭啊階級鬥爭,現在的小年輕沒餓過肚子,家裡長輩也不再跟他們講過去的故事了,所以他們已經忘了那個糠菜半年糧的時代,那個吃人的時代。曹操軍隊里有一個兵種叫做」菜人「,你們覺得這個兵種是幹嘛的?你們知道什麼叫兩腳羊、不羨羊、繞把火、和骨爛嗎?黃巾之亂之前,東漢人口大概有 6千萬,怎麼到了三國,三家加一起都還沒1千萬?剩下5千萬去哪兒了?為何并州幽州之地在東漢之前都是漢人的傳統聚居區,過了三國後就滿地胡人了?成千上萬的漢人去哪兒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關中地區千里無人煙,根本沒有糧食可以供給軍隊,曹操和馬騰在涼州火拚,補給線有從河南到甘肅這麼遠,運輸不上怎麼辦?他們是怎麼解決部隊軍糧的?知乎有個問題叫史書里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 - 歷史 - 知乎
套用一段《血腥的盛唐》里的一句話,評價黃巢起義的。
在我們的中學歷史教科書上,凡是提到農民「起義」,總是會用這麼一句話來總結和評價:「農民起義沉重打擊了封建地主階級的反動統治,調整了生產關係,解放了社會生產力,因而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在中國歷代無數次的農民「起義」中,到底哪一次真正「推動了歷史的發展」,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黃巢領導的這次「起義」除了攻城、殺人、搶劫、縱火、強姦之外,除了讓黃巢和他的農民弟兄們翻身做主、從被壓迫者變成壓迫者之外,並沒有任何制度建設的東西,也看不出他們對歷史發展作出了什麼貢獻。
當然,有一個貢獻還是非常突出的,那就是極大地消滅了社會人口,緩解了過剩的人口與有限的土地之間的緊張關係,客觀上提高了人均土地面積的佔有量。除此之外,黃巢「調整」了什麼,「解放」了什麼,「推動」了什麼,實在是沒看出來。?
相反,凡是黃巢軍隊經過的地方,只看到了「赤地千里」、血流成河,只看到了落後、野蠻、殘忍、暴虐、血腥,以及對社會的巨大破壞。儘管黃巢和他的弟兄們之所以揭竿而起,是因為朝政腐敗和民不聊生,儘管農民們爭取生存權的鬥爭具有一定的正當性與合理性,但這並不能成為他們宣洩仇恨、濫用暴力的借口,更不能以此作為「革命者」剝奪他人生命財產權的理由。?
據說,中國是世界上爆發農民起義次數最多的國家。歷史上的歐洲,直到八世紀才有關於農民起義的零星記載,從那時起到十六世紀的八百年間,西歐幾十個國家數得著的農民起義總共也不過七八次。如果按照農民起義是「推動歷史發展的動力」這一邏輯,中國應該早已領先於世界,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領頭羊才對。可事實上我們都知道,中國非但沒有獲此殊榮,反而早早陷入了僵化、停滯、封閉、保守的歷史困局之中,到了近代,更是被飛速發展的西方文明遠遠甩在了身後。???
由此可見,「農民起義」帶給中國的,無非只是用一種「以暴易暴」的方式,不斷重複並強化「一治一亂」的歷史循環而已。無論歷代農民起義最終有沒有獲得成功,都無助於中國擺脫專制制度的禁錮和束縛,也無助於中國走出幾千年不變的循環怪圈。因為歸根結底,無數的黃巢們揭竿而起的最大動力,不過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彼可取而代之」這種黃袍加身的夢想罷了;而他們的「革命」結果,充其量也就是通過暴力手段完成政治權力和私人財產的轉移而已。即便他們成功摧毀了舊王朝,歷史也仍然是在原地踏步,甚至有可能出現倒退。因為新政權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有可能比舊王朝更專制、更腐敗、更黑暗。
既然黃巢們本來就不具備制度變革、文化創新的訴求和願望,更不具備相應的智慧和能力,那我們憑什麼認定他們能推動社會進步和歷史發展呢?
個人感覺很深刻。只看現象而忽略本質是不行的,不能一概而論。官逼民反是沒錯 但民反的目的不是解放全人類 甚至也不是自己當皇帝 多數反賊只是想搶口飯吃 就像滾雪球 本來只是a地的農民活不下去了 鋌而走險把當地衙門或者其他包稅機構砸了 但就算搶了官倉也不夠吃啊 於是流竄到B地把衙門、地主和老百姓都搶了 b地沒被殺掉的老百姓沒招 要麼自願要麼被迫加入這隊流民 依此類推 流寇只要能流動起來 朝廷不鎮壓 最終會天下糜爛 史書里說黃巾軍拖家帶口甚至還牽著牛帶著家當 只能說是一群難民 他們可能受到一部分精銳的裹挾 可能連自己當了反賊這件事都沒搞清楚 朝廷的剿匪大軍就來了 劉備之流砍了一堆婦女小孩的頭找朝廷邀功混個芝麻官匪過如梳 兵過如篦 官過如剃 對老百姓來說 你是什麼性質的武裝 都是搶劫我殺我全家 難道我還管你刺刀是姓啥么你問我資不資次劉備 廢話 劉備來問我當然說資次 不然腦袋沒了
說農民起義就真是農民起義了嗎?錯!大錯特錯!絕大部分起義都是農民餓急了吼一嗓子老子受夠了干他娘的。於是一群農民開始打砸搶,管你地主良民,老子提著頭造反,管你那麼多。如果這時這群鬧起義的農民都這個水平,只有被殺或者搶了東西就一鬨而散這條路。但是如果此時有一個落魄秀才或者少有膽略謀略者,這群農民就能走的更遠一些,再壯大一些。再壯大以後,如果沒有更高層次的人才(接受過教育的領導者或者被受過較好教育的人輔佐)加入,這股流民也會很快泯滅。而一旦有了蕭何張良劉基徐達等人及其家族弟子加入,一個小朝廷便形成了。到此時,打著農民起義的大旗,做的事卻是同一個階級的人爭奪皇權的遊戲了。他代表的是誰的利益?有反抗難道不正常?
推薦閱讀:
※古埃及王朝的年表可信嗎?
※一戰後,丹麥為什麼只收回半塊石勒蘇益格?
※阿提拉在歷史上真實存在過嗎?為什麼騎射軍讓歐洲人膽寒?
※二戰時,坦克行軍是靠車輛運輸還是自走(如蘇聯和中國這種基礎設施差的國家)?
※為什麼中國曆朝歷代都會把打天下的功臣兄弟趕盡殺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