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很多板甲騎士」這類觀念是怎麼產生的?

題主發現,在不少人的印象里,提到歐洲中世紀,他們就會想到「人馬具裝披板甲的騎士」,具體表現在

1.認為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時普遍裝備板甲(更早一些的我見過有人認為查理曼有板甲的),三大騎士團人手一套板甲。

2.認為中世紀戰爭全部是清一色的披甲騎士,不知道有徵召農民和僱傭兵。

3.把近代的米蘭板甲、馬克西米連板甲當成中世紀的產品。還有把三十年戰爭時期的神羅具裝騎兵當成中世紀騎士的。

4.對東羅馬騎兵、羅斯騎兵的札甲鱗甲一無所知。

5.認為蒙古重騎兵、馬木魯克裝甲不如同時期的歐洲騎士,兩者是靠騎射擊敗歐洲人的。

事實上,板甲出現明明是中世紀晚期的事情,在西羅馬滅亡後,西歐長時間用的都是鎖子甲,到晚期鋼弩的破甲功能引起了增強鎧甲的需求,板甲的出現和發展都和火槍密切相關。把中世紀範圍定在476-1500年左右,這個時間段從總體來看,中世紀顯然大部分時間裡主流鎧甲是鎖子甲,板甲並不常見。為什麼在不少人的印象里,「中世紀騎士」卻是全身板甲呢?

延伸一下,類似的情況還有,比如不少人認為中世紀城堡生活很奢華舒適衛生,把白金漢宮,凡爾賽宮當成「中世紀貴族的住所」,這又是什麼原因?


【略更】

謝親王邀(????ω????)

關於「中世紀板甲騎士滿街跑」,「蒙古/阿拉伯騎射吊打板甲騎士」,「中世紀城堡賽豪宅」甚至是「匈奴西遷搞垮了羅馬帝國」之類經久不衰(額,好像也沒多久)的謠言,我思考之後得出的結論是:

有的時候,我們所認為的「常識」恐怕真的未必如同我們一直以來設想的那樣廉價,這些看似基礎的歷史學素養從來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普及到最廣泛的民眾群體里去。因為即使你去普及了,也照樣有相當數量的人放著明顯具有說服力的論據不管,仍然兩片嘴皮一張,「神論」滾滾而來。【本段手動加粗】

為什麼一直以來都有大量人口(其中又以各大論壇的網民居多)不經過理性的思考與求證,而是盲目迷信「中世紀板甲騎士」「騎射吊打板甲」之類的神論呢?很簡單,一言以蔽之,

爽。

人活在世上,尤其是21世紀的今天,一個容量只有區區數升的腦殼顯然不可能滿足「樣樣精通」的需求,一個生化方向的博士很可能對航天領域一竅不通,同理如果一個人把原來用於關注職場瑣事/明星八卦/韓劇日漫/體育/養生……等等的注意力轉移到嚴謹的史學研究上的話,他就不可能成為上述神論的忠實信徒。工作既已繁忙,下班之後還要被各種雞毛蒜皮所裹挾,也就只能靠所謂的「碎片化閱讀」來獲取一點良莠不齊的信息,對於歷史的了解當然也就只能建立在「戲說xx」的基礎上。除了某些明顯不懷好意的謠傳(比如著名的由某些人清奇的民族自X感而產生的「匈奴不等式」及其衍生物「突厥不等式」)之外,其他的神論也不過就是臨時滿足一下某些人的自負心理而已,所發揮的作用跟修仙網文大體沒什麼區別。

另外一個導致神論頻出的原因我覺得是大多數人的歷史觀過於「靜態」,認為某個國家/地區在某段時間內就「應該」一直以恆定不變的風貌示人。他們就像1453年即將打進君堡的奧斯曼軍隊一樣,以為城裡的士庶百姓還穿著托伽袍和丘尼克短衫,每日的工作就是在競技場上發表滔滔不絕的演講來著→_→事實上「羅馬」也好「中世紀」也罷,從來都不是一個孤立不變的概念,在一般人眼裡羅馬軍隊的樣子無非就是大盾標槍皮涼鞋,然而也有醬的:

和醬的:

一般吃瓜群眾眼中的「中世紀」服裝是醬嬸兒的:

實際上即便是中世紀差不多結束了的時候也只能做到下圖醬的:

(圖源見水印,另外感謝毒……啊不文明5吧dalao提供的資源)

一般人認為蒙古擴張的時候的裝備是醬的:

實際上呢,很可能是醬的:

…………(懶得一個個列舉了)

最後總結一下:

一千年以前,知識本身就是種奢侈品;

兩百年以前,獲取知識的方法是種奢侈品;

而現在,對獲取知識方法的態度才是奢侈品。

~~~~萌萌噠分割線~~~~

好吧既然親王殿下提到了東羅和毛子的具裝騎兵,那就順帶貼幾張本人比較喜歡的圖好了,歡迎指教^O^

(以下四張素描圖來自 @清廉正直乃夫鷹的貼子 )

公元4-5世紀隨著著名的民族大遷徙(大約跟我國的五胡亂華在同一個層面上)進入羅馬軍隊服役的日耳曼人精銳步兵和輕裝標槍手

波斯薩珊王朝(對應我國東晉至唐初)的具裝騎兵,注意人家持槍的手勢,在高橋馬鞍推廣之前是不存在典型的腋下夾槍衝鋒姿勢的←_←

10~13世紀(相當於我國宋朝)的東羅馬皇家瓦蘭吉衛隊

【啊哦貌似達到圖片添加上限了誰告訴我爪機端怎麼增加圖片上限(?_?)】


謝邀

因為無知啊,別說外國史了,中國史能背下來朝代表都算不錯了,不少人最多會背個唐宋元明清,唐以前是啥?隋唐演義我知道,是隋,你再問他們隋以前是啥?不知道了,還會問你是三國嗎?不少人還普遍真的認為三國時期就有偃月刀、方天畫戟和蛇矛了呢。還認為古代都是拿銀子結賬的呢。網文里兩人拿一千兩銀子互相塞懷裡推讓呢,都不去想一兩特么的是多重,一千兩銀子50kg還能互相往懷裡塞,都是綠巨人吧?但凡寫個弓箭手一定要寫手被弓箭割得鮮血淋漓依然射箭,從來不知道中國射箭是要戴硬質扳指的,歐洲射箭也要戴護指的。這你說是什麼原因?無非就是根本不在乎中世紀士兵都穿什麼,也不在乎中國士兵都拿什麼,對他們來說這些干我屁事啊,我為什麼要去了解,大家只是愉快的吹吹牛逼不好嗎?你為什麼要揭穿我的無知!


實際上呢你佬要知道像是這種東西畢竟屬於冷門知識,本來下功夫去研究的就不多。這是其一。

其二,板甲騎士這個形象其實是個「標籤形象」。類似的東西東亞這邊也有,比如我舉個例子,古墓麗影裡面邪馬台國的士兵居然穿具足用武士刀。。。可是歷史上這破國存在的時候連tm大鎧和毛拔型太刀(就是戰國以來的那種典型武士刀的前身)都還沒影呢,可是沒辦法,具足武士的形象深入人心。。。再比如我認識的老外有一次我給他發了個明軍身著鎖子甲的圖,結果他十分震驚因為他覺得中國應該都使用札甲。。。實際上漢末三國中國就有鎖子甲的記載了。所以這就是「標籤形象」,它們的代表性和知名度太高,以至於把其他東西的存在掩蓋了,使得你如果不去研究,就不知道存在這些東西以外的狀況,而我們前面提到過的,作為一個冷門知識,研究的人是不多的。兩者相加就變成這樣了


公眾對歷史的興趣一開始是由受教育的公民自願表達的:他們作為社會的載體在閑暇時間收集過去的歷史記憶將集體記憶傳遞給下一代人。18-19世紀以來,民族國家的機器承擔起了保護歷史遺產的責任,從業資格得到了標準化,與大學教育聯繫起來並受到法律法規的約束。歷史作為一種客觀真理的功能被發現,從而被認可為一門職業化的學科,歷史遺產由公共資金指派的專家管理。這些職業化的專家從屬於一個複雜的相互監督的學術共同體內,因而與公眾集體歷史記憶的聯繫日益疏遠,集體記憶與歷史學逐步分離。

建構公眾歷史記憶的任務落在了職業專家與傳媒手裡,他們對過去進行界定並決定將它以什麼樣的方式展現在人們面前,這種壟斷的地位在意見達成一致時又給予他們學術聲望與社會權力。

或者換個簡單的說法:

通俗文學影視作品告訴你的「中世紀有很多板甲騎士」與初中高中歷史課本教導你的歷史觀,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都是對公眾歷史記憶的一種脫離歷史學的塑造而已。


我留學歐洲時,歐洲那些和我一樣愛好歷史的人並不會說他們中世紀騎士個個板甲,只會說個個缺甲。

而我去問其他專業的同學和朋友時,他們大多都清楚他們別說中世紀了,哪怕後來大航海時代也不是完全普及這玩意!

他們還和我說了那麼個笑話,如果這玩意我們祖先人手一件的話,那麼博物館就沒必要放那些珍貴的板甲了!

國內的一些人就愛腦補,或看幾個電影或電視劇就真的把藝術當現實。又沒出過國,還不看書記載,就在那裡死命吹外國人自己都不會去吹的玩意!

上一次是英國長弓,這次又是板甲,我看下次肯定還有什麼鬼玩意被這些國人吹上天!


很簡單啊……大部分西幻作品不考據唄。只要不是很講究史實的奇幻作品一般都是板甲騎士鎖甲騎士無甲劍士刺劍劍客以及比基尼小姐姐打作一團,給人這幾位都是同一個時代的錯覺,再加上板甲騎士形象深入人心,所以結果就這樣咯。


我為什麼有點感覺題主並不是在認真提問,而是在藉機吐槽呢?

答案你真的不知道嗎。影視作品,遊戲作品和各類文學作品中對古代精英戰士的描繪是什麼樣的,需要多說嗎?流行文化對人的影響,需要多說嗎?


是的呀,騎砍里我的首都守軍除了斯瓦迪亞騎士就是斯瓦迪亞狙擊手,連個步兵都沒有,可不是板甲騎士遍地走。


主要兩個原因——

1.文藝復興後的繪畫,把中世紀很多人物和事件都畫成了穿板甲。

2.流行文化的影響,電影、書籍(故事書和小說),這些東西作者的意淫和不考究也讓人們誤以為中世紀板甲普及。

事實上,中世紀後期才出現板甲,板甲主要是為了防禦火槍而發明(早期火槍很難打穿板甲)。

在11、12世紀,最典型是是英格蘭王位戰爭(1066年),當時最先進的諾曼人和法國人仍然以鏈甲為主,而落後一些的維京人、盎格魯-撒克遜英格蘭人,也是以鏈甲和皮甲為主。當時已經有弩和馬鐙,而沒有板甲。

大概是13世紀後期到14世紀,板鏈複合甲出現,即重點地方用板甲防護而其他部位是鏈甲。百年戰爭時期的騎士比較普遍。因此法國騎士的板鏈複合甲並不能特別有效防禦長弓的射擊。

板鏈複合甲一直到15甚至是16世紀都有。

16世紀是板甲普及的時代,也是文藝復興時期。這個時候很多畫家、作家都以本時期的騎士形象去描繪中世紀。後來的媒體作品流行文化也都是這樣一脈相承,因此對很多人造成了誤導。


眾答案里有一個說西幻動漫要背鍋,是有一定道理的。西幻動漫的創作源頭可以直接追溯到中世紀晚期和文藝復興早期的騎士文學,而那個時候騎士確確實實是板甲加身。由於那時尚未出現嚴謹的歷史學和考古學,騎士文學創作者往往用他們那個時代的人物形象套用到歷史上所有性質相同的人物身上,比如查理曼大帝的十二騎士和亞瑟王的圓桌騎士,這些人物同樣被描述成全身板甲,但我們知道那個時代是沒有板甲的。所以騎士文學裡所描述的騎士形象就嚴重影響到後來人們對中世紀騎士形象的看法。


這個鍋,中世紀風格的美式奇幻故事(例如指環王)和日式奇幻(各種輕小說動畫漫畫)要背大部分。基本腦迴路就是作品裡有城堡→城堡的軍人都穿板甲→作品都是仿歐洲中世紀風格→中世紀有城堡→中世紀城堡的軍人都穿板甲。

剩下的就是有意無意宣傳歐洲中心論的中國人。


一個混合著多種典型元素、英雄主義傳說和異域風情的平行世界,明顯要比這個世界線的真實歷史簡單明快、輕盈優美啊。

作為小仙女,我們只是吹吹逼自我放飛愉快的腦內旅行一下而已,為啥就不許擁有全是華麗全身甲的中世紀騎士大軍、設施良好溫暖舒適的斷崖城堡、高貴文雅又整潔的王子公主和氣味芬芳明澈如鏡的泰晤士河呢?難道要天天關節疼渾身爬寄生蟲出門一趟從裙子上撿二斤破爛兒下來你才覺得哇這個好真實真是太美好了?

嚶嚶嚶你們好過分噠!


你敢說提到唐朝軍隊你想到的不是明光鎧?


一般來自遊戲和在東西方歷史話題中撕逼的網民


類似於「中世紀很多板甲騎士」的觀念其實並不少見,比如「古代武將用的兵器好幾百斤」「清軍用大刀長矛對付洋槍洋炮」「波蘭騎兵砍德軍坦克」等等。之所以會產生諸如此類的錯誤認識,往往是缺乏認真的思考和深入的了解。背教者裘立安 已經把這個問題說的很透徹了,歸根結底是態度問題。一部分人是人云亦云,你告訴他「喝了神符刀槍不入」他就認為是這樣的;一部分人是習慣性地主觀臆斷,自己想啥就是啥,說白了就是喜歡yy;一部分人是跟著瞎聊起鬨,也許是喜歡熱鬧;還有一部分人就是搞事情嘛,故意歪曲事實,也許是出於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我就在貼吧遇到過一個講岳飛抗倭的......

上面這張圖很直觀吧,歡迎點贊!


對不熟悉的領域有一些慣性思維很正常,難道有全知全能的人嗎?雖說從小說和影視作品了解歷史是很傻的事,但是不能否認影視作品和通俗小說對廣大人民群眾認知產生的影響。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而已。

每個人在自己領域不管多麼出色也不能嘲笑別人,因為總有你不熟悉的領域。


自己知道了一些就開始大肆吐槽,這樣是不好的,刻板印象在任何領域都存在,不獨武備。

真知道的多出來科普就是了,就不會這麼義憤填膺了。


跟中國殘害經常西藏人民是一樣的


重甲騎士=板甲騎士的誤區。


手機端排版不好先道歉。首先知不知道或者有沒有這概念都是問題。初中時在班級做了一個口頭調查,知道十字軍東侵的在問的十幾個人裡面只有幾個人知道。這還是東南沿海城市在讀初中生,所以題主的問題首先先鎖定到至少知道這事的人身上吧。

鎖定完人群後找原因就往傳播上找,看知道這事的人大多從哪了解的。畢竟不止中國,老外覺得中世紀騎士是板甲罐頭的也大有人在。那麼,鍋誰背?論受眾的話,我就是沒進行調查但是也敢肯定國內最廣的還是課本,其次是電視。手機電腦的話你覺得上網先看到的是標題黨還是學術論文?大多數人又會先看那個?又有多少人往這方向點?報紙廣播?更少,報紙有關歷史的版面有多少?有這樣版面的報紙讀者又多少?廣播一樣。那麼問題簡化到探索這倆鍋怎麼背上了。先說課本,我覺得把鍋給課本是錯誤的,畢竟課本要優先普及主要內容。中世紀本身篇幅就少誰還普及板甲。。那麼,電視的嫌疑最大,現在有的是家裡電視都不怎麼打開的家庭了,但這也是智能手機普及後的現象。再往前看電視才是主流。而電視頻道你省衛視都可能沒有但央視是絕對有的。那麼看看央視有關古代冷兵的節目:《復活的軍團》、《古兵器大揭秘》。。。。好了懂了為啥了不?再看看國外如BBC的那個什麼日本刀的紀錄片,我相信練HEMA的看見裡面黑歐洲人只會大力劈砍一定有句髒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不過,把鍋全扔到央視頭上也不是,理論基礎錯了換誰都難免。那麼理論基礎怎麼錯的呢?先放圖

這幾個圖,圖片截取的是楊泓老爺子編著的《中國古代兵器論叢》,對於我國冷兵有了解的都繞不開這書。我國古代冷兵研究脈絡就是從周緯先生的《中國兵器史稿》到楊泓這本再到中華大百科全書的兵器部分和《中國古代兵器圖集》再往後傳下去的。國內的一些理念可以從中窺見一二。於是你看到裡面那些現在看是錯誤的觀點了(而且這觀點在網上和電視里還從鐵甲被改造成板甲,典型代表:《古兵器大揭秘》蒙古弓那集)。對,革命導師該出錯也出錯。不過,都到那個時代了鍋也有了一個群體完全能背,那就是著名歷史學笑話「維多利亞時期歷史學家」(也解釋了為啥老外也挨坑)。來源都有問題你不能讓導師看穿一切不是。瞅瞅這遺毒千年的節奏啊。坑了多少人!

最後期望各位不要因為看了我截的圖就以為我國專家學者又是什麼「磚家」、「叫獸」。認識是在不斷發展的誰也免不了會出錯。而且在看了這幾本算是開拓之作的書之後才明白到那些著名網路神論是多麼的能曲解本來的意思。一個明說是缺乏實證的推測能被說成是定論(自查《中國古代兵器圖集》第八章隋唐五代兵器的刀部分,務必看全),一個舉例能被說成是總結(沒錯就是所謂的世界三大名刀)。望大家更加慎重啊。


雖然理解題主的心思,但這話本身沒錯兒啊。和其他時期比,中世紀的板甲騎士已經很多了呀。


因為大家都是史學家嘛,所有說出的歷史都一定是經過大腦過濾加工的,進而帶入時代背景。

中世紀經過文學小說、神話故事之類的,最能體現的肯定是全副鎧甲的騎士咯。

好像日本戰國,所有足輕都有甲胄呢。


我也不是抖機靈,我覺得這鍋條頓騎士團得背一部分。

什麼遊戲宣傳啊插畫啊,都是乍一看人人武裝到牙齒。


推薦閱讀: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基利彎刀和帕拉彎刀是一種形制的彎刀嗎?如不是,差異在哪?
早期的槍械是如何堅持發展下來的?
水滸傳里賣寶刀的為什麼要在刀鞘上插麥穗?

TAG:歐洲歷史 | 冷兵器 | 中世紀 | 盔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