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納什因博弈論獲獎,張五常不會因制度經濟學獲獎?
因為諾貝爾獎只授予原創性成果,而博弈論是馮諾依曼創立的。當然制度經濟學也是科斯創立的。
諾貝爾獎不是只授予原創性成果,也不是授予創立的人,而是授予對後世理論有很大影響的開創性理論。納什因為博弈論獲獎,是因為他在1950年和1951年的兩篇關於非合作博弈論的重要論文,徹底改變了人們對競爭和市場的看法。他證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其均衡解,並證明了均衡解的存在性,即著名的納什均衡。從而揭示了博弈均衡與經濟均衡的內在聯繫。納什的研究奠定了現代非合作博弈論的基石,後來的博弈論研究基本上都沿著這條主線展開的。
值得注意的是,他是奠定了後來很多研究的基礎。
而張五常主要是搞制度經濟學的,制度經濟學的最重要的概念就是 交易成本理論與產權理論,科斯也由此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之後比較又開創性的應該是道格拉斯.諾斯,他開創性地運用新古典經濟學和經濟計量學來研究經濟史問題。他對經濟學的貢獻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用制度經濟學的方法來解釋歷史上的經濟增長;重新論證了包括產權制度在內的制度的作用;將新古典經濟學中所沒有涉及的內容——制度,作為內生變數運用到經濟研究中去,特別是將產權制度、意識形態、國家、倫理道德等作為經濟演進和經濟發展的變數,極大的發展了制度變遷理論。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也授予兩位美國制度經濟學家,分別是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教授埃莉諾·奧斯特羅姆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奧利弗·威廉姆森,
奧斯特羅姆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如何利用認識科學中的研究成果建立可行的模型,以探討和解釋人類在不同制度安排下的選擇問題;各種制度如何產生幫助個體進行決策的信息;在不同方式的集體決策過程中存在哪些偏差和調整;在各種制度架構中的互動過程里,不同的偏好是如何被放大和修正的。另一位獲獎者威廉姆森,他所創立的理論被許多企業視為解決爭端的有效方案。他被譽為重新發現「科斯定理」的人。正是由於他的努力,才使科斯的交易費用學說成為現代經濟學中異軍突起的一派,並匯聚了包括組織理論、法學、經濟學在內的大量學科交叉和學術創新,逐步發展成當代經濟學的一個新的分支。
上面兩位也是制度經濟學的大佬級人物,尤其是威廉姆森,他是「新制度經濟學」的命名者。
我們來看張五常,他比較有名的理論是「佃農理論」,百度百科的定義是「《佃農理論》為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一部經濟學著作,作者張五常。本書以現代新制度經濟學的觀點對分成租佃制度作出了新解釋,推翻了以往的傳統理論,建立了「新佃農理論」。」我們注意文中有一個關鍵的詞語,就是做出了「新的解釋」,我們可以看出張五常為何獲得不了諾貝爾獎,因為他注重解釋,而不是開創新的理論,他的框架依然是老老實實的制度經濟學框架。我們再來看張五常自己的評價:張五常教授說:「在1969年的兩個月,我去了香港很多市場,我看到絕大部分市場上的行為、工廠里的結構和安排,我差不多完全解釋不了,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我當時就想,一個念物理學的學生,只要他選修過第一年的物理學,他對一般觀察到的世界上的物理現象,可以解釋到十之八九。我是經濟學博士,受過這麼多大師的教誨,而且又在世界上知名的學府教過價格理論,竟然對世界真實現象一無所知,所以我當時就對經濟學理論跟解釋行為的用途有些懷疑。教我的老師們都是堅持經濟學是要用來解釋現象的,解釋人的行為。我當時的結論就是要不然就放棄經濟學,要不就嘗試著解釋。從那個時候到現在30多年了,我就全力用理論解釋世事。因為這個緣故,一些複雜的理論,接觸理論,相當好的。我覺得它們太複雜了,很難應用,就把自己的經濟理論盡量簡化,所以就帶到我今天要講的問題——想跟大家解釋我的背景——為什麼我這麼堅持要用解釋事實作為經濟學的基礎。」
按照《經濟學消息報》主編高小勇的現場點評,張五常教授在經濟學理論方面的貢獻有兩個:交易成本與合約理論,在方法論方面的貢獻在於在真實的世界中研究經濟學:「起碼我們經常使用的經濟學做了很大的簡化,凡是跟解釋真實世界無關的東西都去掉了,但是對解釋真實世界有用的東西都做了很深的發揮。」
張五常教授的自我評價是:「我在理論方面是完全沒有創建的,但是我希望改良,為真實世界而改良,我花了40年工夫就是做這一點。」
產權理論是張五常理論的核心,而這是很久之前就開創出來了,所以說他不能夠獲得諾貝爾,他是個解釋高手,但不是創新大師。創新才是理論發展的動力與核心。
但是我們也應該知道一點:理論大廈的建立也是由無數學者一磚一瓦堆積起來的,每一篇論文都有它的價值與創新點,雖然可能對後世的影響沒有上述大師那麼大,但為大師的誕生打造了基礎。最後以牛頓的一句話結尾: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馬昆 兄台說的很好,但恐怕不盡然如此。
張真正的問題是對主流學界的疏離甚至是鄙視。他認為主流經濟學解釋現實乏力,是黑板經濟學;經濟學者做研究,先有結論,後檢索數據,選支持結論的用;說所有的博弈論都是錯的因為沒有考慮交易成本,他將主流經濟學從理論到方法否定了個七七八八。我曾接觸過留美的AP們,他們對張充滿憤恨。對張學術地位的評價,楊小凱有一篇文章還是很中肯的。楊小凱:也談張五常張本人幾乎沒有發過所謂的論文,他的大部分文章是科斯「約稿」的,而「匿名審稿」大環境下「約稿」和作弊沒什麼區別。張的一些觀察、洞識,比如中國佃農、地主、收租代理人之間圍繞交租的勾心鬥角,啟發斯蒂格利茨做了信息經濟學的模型獲獎。張還有一些有力的發現至今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比如主流學界仍然用「外部性」說明市場不可能導致均衡、依然粗暴的用納什均衡作為解釋很多問題的起點,讀一讀張五常就發現這些理論的不靠譜。
簡單說我個人看法,張無緣獲獎不是因為沒有成果,而因對主流學界的疏離和背離。同時聲明,自由的精神就是不要太相信自己的正確,也許AP們的觀點才是對的,張根本就是寫不出論文的學術混混。授人以漁與授人以魚的區別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醫院暴利?
※新古典學派與制度學派方法論有哪些區別?
※為什麼休克療法在玻利維亞成功但卻在俄羅斯失敗?
※什麼是「路徑依賴」?它怎樣影響了一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