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照片究竟允許修到什麼程度,有什麼嚴格的底線嗎?

主要是看到這個新聞:一個普利策獎得主因為下面的普利策獲獎照片所做的修改(PS掉一個攝像機)被最大的圖片社AP解除合作關係。

AP severs ties with photographer who altered work


有一個我們經常忽略但是基本的事實是,沒有一台照相機可以真正完美地、精確地呈現現實。Jerry Lodriguss曾經說: 「When we take a picture we do not make a perfectly objective recording of reality. What we make is an interpretation of reality.」 就算是相機直出零後期,拍攝時設置的參數對影像品質的影響也是直接的。攝影記者能做的只有儘可能地還原現實,還原人眼看到的那一瞬間的景象。所以對照片後期的編輯,也應該基於「儘可能還原現實」這一基礎。任何越過這一邊界的,就應該被視為過度篡改。

  • 新聞性 vs. 藝術性

新聞攝影有審美價值么?當然是有的。

同樣是以攝影的形式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有國內媒體多數情況下…簡單粗暴的紀實手法,也不乏構圖極其考究,追求人文關懷的優秀攝影作品。

攝影/徐京星(第23屆中國新聞攝影獎二等獎)

攝影/Thomson Reuters(2016年普利策突發新聞攝影獎)套用我新聞攝影課教授,同時也是普利策新聞攝影獎獲得者的理論,一張優秀的攝影作品有三大要素:

  1. You should be there 你得在現場;
  2. You should be close 你得靠得夠近;
  3. You should be lucky 你還得有一點兒運氣。

題主提到的給美聯社供稿的記者Narciso Contreras,顯然就是缺了那麼點運氣。

題材很棒,構圖完美,離拍攝者靠得夠近,美中不足是把攝影機也拍了進去,照片的藝術性一下子大打折扣。

類似的例子還有洛杉磯時報資深攝影記者Brian Walski在2003年被派往伊拉克時兩幅連續拍攝的照片。拋開影像承載的深意,單從構圖上來看,右圖的士兵姿勢比左圖更具戲劇性,但抱孩子的男子卻沒有目視士兵,沒有存在感。於是攝影師把兩張照片合成,得到一幅堪稱完美的攝影作品。而當他的編輯發現照片是合成之後Walski立馬就被炒掉了,當時他給出的理由是為了「improve the composition」。一個攝影記者對一張好照片的渴望其實很好理解,當他們在一個事件發生地時就知道自己期待的是哪一類照片,更何況冒著生命危險在前線奔走。也有人會反駁說以上這兩個例子里影像的本意並沒有被歪曲。然而,作為一個記者,信譽的崩塌也就意味著喪志了勝任這份工作的能力。這次可以為了更佳的表現形式篡改照片,下次指不定是別的。

  • 公正的呈現 vs. 導向性的觀點

就好像我們會把在健身房裡拍的照片拉大對比顯得肌肉更緊緻,或者食物的飽和度調高後看起來會更好吃一樣,這些後期的修改其實也是包含了信息量的。在日常生活里也許無從指摘,放到新聞攝影上就明顯越線了,被扣上不道德的帽子。一個合格的攝影記者被要求全方位地呈現新聞事件,但往往後期對照片的編輯會附帶一些導向性的觀點,有時候是自己的政治立場,有時候是對一個種族的刻板印象等等。

黎巴嫩籍的攝影師Adnan Hajj篡改了一幅以色列空襲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照片。所謂的篡改是使照片上的煙霧顏色更深,面積更大。不管是有意或無意,攝影師在試圖呈現一個比實際看上去更加陷入危險中的城市。

如果說Hajj的例子不夠典型,辛普森殺妻案的媒體報道醜聞可謂人盡皆知。時代雜誌於1994年六月刊出的封面照是翻拍自警察局的犯人照。時代雜誌大幅度篡改了照片讓辛普森看起來更黑暗更嚇人,間接傳遞出「黑人更加危險」的信息,因此辛普森案也一度發酵成種族間的衝突。

總之,一張照片所攜帶的信息量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多,新聞攝影除了後期修圖的問題外還有無數的道德困境。強烈建議每一個攝影記者,或者說每一個媒體人,都能深諳相關的法規和道德準則。

National Press Photographers Association Code of Ethics: NPPA Code of Ethics

謝邀 @羅一覺


可能也沒什麼底線


個人認為新聞攝影只能對照片做簡單的光線,對比,飽和等的調整,而不能在照片中加入或者刪減東西,在不改變畫面原義的基礎上,可以適當做裁剪。這篇文章可以做適當參考【精編】新聞攝影與PS?新聞紀實類數字照片技術規範出台


e


新聞圖片力圖表現新聞事件真實,公正,全面,新鮮的一面,因此尤其是突發性硬新聞不能擺拍,如重大災難的發生,一場激戰的畫面等。此時擺拍是再造現場,過於主觀,與假新聞無異。

再者是抓拍新聞能否修改和其底線問題。新聞圖片可以修改,但是修改要有正當理由且不影響新聞真實性客觀性,如場面血腥,情色,涉及隱私等。這期間不應加入記者主觀情感,要依照新聞業務標準嚴格進行圖片修改以還原最真實的新聞現場。

其中對於過於血腥的畫面,可以變彩色為黑白效果。或是加文字水印遮蔽,既起到了報道的作用又防止血腥對受眾帶來的不適。對於情色和隱私應採用虛化或馬賽克等形式。

但是這一切的後期修改都不如拍攝者在拍攝時尺寸的把握,既能反映真實客觀的新聞又不會使觀眾感到不適,這是最好的。

而你的這張圖片的修改沒有必要,損害了新聞客觀真實性,有的只是記者急功近利不顧新聞道德和真實性的心理,把這最基本的東西都扔了,即使這位新聞記者業務能力再強也沒人要他。


建議大家抽空看一部紀錄片,《看不見的戰爭》,應該能解答大家的疑惑。


沒有底線,看看《開國大典》那幅畫被改過多少次。


在國外是有明確規定的。

美聯社在1990年制定了照片使用規範,核心是不外取照片,不扭曲事實。比如可以做適當調亮、剪裁,或是尺寸調整,但調色時不可虛構現場氣氛等。《紐約時報》要求不能添加或減少照片上的人物,或是改變位置,照片中一旦有可能出現使讀者迷惑的地方,一定要進行說明。美國《新聞日報》要求不能誤導讀者,在一定尺度內,可以對用作插圖的攝影作品進行修改,使其更有創意,但是一定要非常誇張,使讀者可以輕易看出來。不能輕易剪裁,不能翻轉或是拉伸以免誤導讀者。

國內的不清楚。但是一些照片是可以修的,比如說給領導拍照可以修好看一點,還有就是如果時間已經發生,新聞人沒趕得上,那麼後期擺拍一下有時也是允許的。


我覺得底線是:不加,不減實物。不加原來照片沒有的物體,不去扣掉實物。


嚴格地說,新聞照片是不能修的。

長沙王輝攝


其實,從一個攝影記者端起相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無形中決定了他的立場和觀點,而圖片後期修圖的程度只是記者自身是否想要更進一步的體現自己的想法的一種方式而已。


我覺得亮化一下磨個皮什麼應該還是允許的


引用自NPPA (National Press Photographers Association):

CODE OF ETHICS

Visual journalists and those who manage visual news productions are accountable for upholding the following standards in their daily work:

  1. Be accurate and comprehensive in the representation of subjects.
  2. Resist being manipulated by staged photo opportunities.
  3. Be complete and provide context when photographing or recording subjects. Avoid stereotyping individuals and groups. Recognize and work to avoid presenting one"s own biases in the work.
  4. Treat all subjects with respect and dignity. Give special consideration to vulnerable subjects and compassion to victims of crime or tragedy. Intrude on private moments of grief only when the public has an overriding and justifiable need to see.
  5. While photographing subjects do not intentionally contribute to, alter, or seek to alter or influence events.
  6. Editing should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the photographic images" content and context. Do not manipulate images or add or alter sound in any way that can mislead viewers or misrepresent subjects.
  7. Do not pay sources or subjects or reward them materially for information or participation.
  8. Do not accept gifts, favors, or compensation from those who might seek to influence coverage.
  9. Do not intentionally sabotage the efforts of other journalists.

NPPA Code of Ethics


馬賽克


拍成什麼樣就應該什麼樣,觀者有自己的判斷,而不應該受到發布者的左右!


沒有底線。

或者,可以不丕,在選鏡、切割上也足以表達意識形態。我不篡改事實,只是隱瞞部分真相…


底線應該就是不影響圖片真實性產生歧義。新聞工作者的操守不就是這樣嗎,不能因為個人好惡刻意引導觀者的價值觀。擺拍這種行為應該是比較惡劣的。


推薦閱讀:

念數據新聞、黑客新聞學、社交媒體新聞等新聞學院新型課程的體驗是什麼?
都說「新聞無學」,那麼學新聞是不是可以適應很多工作呢?

TAG:攝影 | 新聞學 | 新聞攝影 | 普利策獎ThePulitzerPrizes |